小议诗词歌赋对中国园林艺术意境的影响
诗词意境与园林艺术同异的美学分析
诗词意境与园林艺术同异的美学分析摘要分析并指出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同中国诗画艺术密不可分,在其创设艺术意境上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园林艺术的意境创设和诗词艺术比较具有其自身特点。
关键词园林艺术;诗词意境;美学1诗词意境与园林艺术的含义意境首先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
诗画的指引既为园林的意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又便于人们更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诗词意境就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境界。
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反映生活美,表现设计师审美意识的时空艺术;是建筑、书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是一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
2在美学观念上诗词意境与园林艺术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它重在意境,讲究因借布局,因地制宜,掘池造山,不拘于细节,富于自然风光。
所以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密切相关,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故有人称中国园林为“文人园”,是一门饶有书卷气的艺术。
园林艺术与诗词意境有着重要的联系。
首先,中国园林与山水诗、山水画同时发展着,有很强的抒情性,并一直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色,因而研究中国园林的意境,不能不涉及到中国的诗歌和绘画,因为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园林意境与文学、绘画意境有很多共性。
中国园林如同诗歌绘画一样,有其深远意境,这种意境是诗情画意通过景物表达其所蕴藏的艺术境界,即园林意境。
其次,意境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诗画的指引既为园林的意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又便于人们更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贴切的诗意品题——匾额、对联、题咏等,不仅是一种能烘托园景主体,形成古朴、典雅气氛的装饰,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学运用于意境鉴赏指引,记述典故,命名点题,抒情喻志,对园林景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空间的关系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
诗词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诗词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的建筑技巧和装饰手法——相当丰富,灵活多变。
比如文字,
更是以象征性的文字来表达艺术感和境界。
诗词文化既贴合了传统人
文关怀的审美规范,又散发出的人文熏陶,在现代园林中有着独特的
应用价值。
一方面,可以通过刻画古诗词中的内容,写人写物,选取经典优秀诗词,融入园林建筑中便形成文字装饰,给园林带来书香气息。
比如,
可以在园林的墙角、亭台等处,雕刻晚清大文豪梁启超笔下的经典名
句“心只在,尔乡中;泪也限,乙花寺”,或者唐代名诗人孟郊"把酒问
歌夜未央”,这不仅提供了文字的美感,也给参观者带来精神上的倍美
感受。
另一方面,可以设计一系列建设作品,使大家不断体验诗文文化的意境,在游玩时感受到古文化文字的味道。
比如,为了让游客体会韵律
美感,可以让水边用假山为构景,将古人把诗文与栖迟,古典中的“池
塘边,绿草浓繁际”作为亭台的装饰内容,可以经常在旅游的景点上搭
配不同的文字装饰,例如“荷花香,莲花秀”,“凤唳鸟传,夜舞翩翩”等,会让游客的视觉系统被丰富的文字所打动。
古诗词中的园林意境
古诗词中的园林意境古诗与中国园林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园林,有过园林游赏经历的人脑海里都会留有这样的深刻印象:就是在水木清华的园林美景中,我们随处都能看到古代诗歌踪迹。
这正如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所言:“在园林中,特别是在名园里,可以说处处蕴蓄着诗意,时时荡漾着诗情,事事体现着诗心,是地道的‘诗世界’”。
由此可见,古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中国园林有着“盘根错节、难分难离”的关系。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深入地探讨地一下古诗与中国园林的密切关系。
一、古诗对园林置景方法的反映。
中国的许多园林景色都非常的优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园林有很多非常高超的置景方法,这些置景方法多是通过园林诗歌反映出来,其中古诗对园林的借景和框景两种置景方法反映的尤为全面。
借景,是园林置景中最常见的方法,即把园外的佳景,通过巧妙的布局或剪裁、修饰,使之成为园林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诗中反映园林借景的比比皆是,并且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应时借等多种类型。
远借指的是借园外远处的景色,从而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无限的景观。
诗中多是借远处的青山,如《游沈道士馆》“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将远处的青山纳如原中,给整个园林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
还有借远处的水,如李白《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空阔无边的长江,大大地拓展了黄鹤楼的空间范畴,使其顿生超凡的气势,意境更加开阔、深远。
邻借是指借附近的景色搭配来烘托出原景物的特色,以达到锦上天花的作用。
如“湖光秋月两相和”在这里“湖光”与“月光”互借,达到交辉相应的效果;邻借最出彩的应是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在这里“万顷碧波”的莲叶与“湛蓝明净”的天空相对,“娇嫩鲜艳的荷花”与“艳丽四射的红日”相对,可谓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仰借是借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飞鸟白云等景色。
如文昌镇蜀《题武担寺西台诗》云:“秋天如镜空,楼阁尽玲珑。
园林与诗书画的伴生关系
园林与诗书画的伴生关系自古以来,园林、诗歌、书法和绘画这四种传统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这种伴生关系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独特追求和感悟。
园林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构造与设计离不开诗、书、画的元素。
在园林的布局和设计中,灵感往往来源于自然,同时也融入了诗、书、画等艺术形式的精髓。
诗、书、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园林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和延伸。
例如,在园林的题词和命名上,诗人和园主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诗。
这些诗歌既反映了园林的美景,也抒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与此同时,书法和绘画也在园林的构造和装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园林的建筑和雕刻中,书法家的题词和绘画作品的装饰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艺术气息,也使其更具文化内涵。
绘画所描绘的山水意境与园林的实际景观相呼应,形成了“景中有画,画中有景”的独特艺术效果。
书法的运用则使园林更具有动态美和形式美,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反过来,诗、书、画也从园林中汲取灵感和素材。
诗人根据园林的景色和情感体验创作出动人的诗句,书法家从园林的建筑和雕刻中获取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书法作品。
画家则从园林的景色和氛围中获取灵感,创作出描绘园林美景的绘画作品。
这些艺术形式既反映了园林的美景,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除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园林、诗、书、画在传承和发展上也表现出密切的伴生关系。
自古以来,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一直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不断发展。
在教育方面,艺术家们也常常将园林作为教学和实践的场所,引导学生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从诗、书、画中汲取营养。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园林、诗、书、画之间的更加紧密,也使得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园林与诗、书、画之间的伴生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人文美的不懈追求。
这四种传统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摘要: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本文旨在通过古诗文之与中国园林盘根错节的关系,来阐述中国文化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造园;园林艺术;意境“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中华民族历来是最具诗意的民族。
诗言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啸傲烟霞,留下无数千古传诵的诗篇佳作。
清风明月,山水之间,此为天造,人类不动一分一毫,已是惊鸿之美;而诗词歌赋、纸扇瑶琴,此为人造,同样具有鬼斧神工之美。
含蓄内敛、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亦是独具古典美、东方美的人造之物,它从不大开大合显山露水,却无时无刻不流露着造园者的文人意境。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说过:“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而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
根本而言,园林是人们所创造的理想世界。
真实世间难以获得的理想,乃至梦想,在此一方小小天地中得以寄托、追求和实现。
正如“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园林的最高理想境界,西方人那里是天堂的伊甸园,中国人这里则是现世的山水间。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一词早在晋代张翰《杂诗》“暮春和气生,白日照园林”中就出现了,但是古代没有专业园林家,园林大多出自文人雅仕,立意构思多来自于诗词歌赋。
园名、匾额、楹联是意境最具象的载体;而造园的一系列艺术手法及布局立意便是意境之于园林的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
1 园名、匾额、楹联1.1 园名《红楼梦》中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书中论古今,字间含大千。
园名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却能将万千气象及造园意境含蓄地表达给游者,对园景欣赏有提示和深化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寻常难以注意到的特殊景象,而且因其文学性使得景致营造更加耐人寻味,实为造园家赖以传神的点睛之笔。
古典诗词对园林设计的作用
古典诗词对园林设计的作用作者:彭俊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10期园林艺术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满足休闲游戏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艺术环境。
通过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发现古人接受园林艺术文化熏陶后给古诗词带来的影响,结合古诗词的意境与园林设计理念,为营造园林意境找到契合点,探究出一条正确的园林设计理念道路,为园林艺术设计思想传承奠定基础。
通过诗词赋予的灵感,能够表达设计师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营造古典神韵的意境,更好的服务现代人[1]。
意境、空间意识和自然意识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而古典诗词在这三方面与艺术设计不谋而合。
古典诗词和园林同属于中国古代文人精品文化、雅文化、休闲文化的范畴,两者在文化根源以及美学思想特点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2]。
本文将分析古典诗词文化对园林意境、基础摆设、园林艺术的设计产生的影响。
结合古诗词的意境与园林设计理念,为营造园林意境找到契合点,探究出一条正确的园林设计理念道路。
2.园林艺术在诗词中的表现园林山石摆设与古典诗词。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式山水园林。
按真山之境将山石堆叠称为山石造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创造理念凝聚着设计者的艺术价值。
更有甚者,还依靠山石的千姿百态表达设计师寄托的情感。
园林中山石造型设计的要求与古典诗词的表现十分相近。
其一,宾主为首。
正如王维所言:“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
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
”此言所指在群山之中,需突山的主峰,要参差错落,高低有致。
山与山之需相互依托,就像诗词中相辅相成的宾主。
再者,显出层次。
层次的重要性在“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深,妙在曲折”中得到了表现。
山势要显出巍峨壮丽,便要讲求高低起伏。
高远的景象就需讲究前低后高层次分明。
蜿蜒错落的丘陵平岗象征着平远。
最后体现曲折环抱,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所表达出的境意,要设计出步移景异的园林效果,则要求假山大小相异,开合收放,空间错综的环境。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与古典园林的相互影响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与古典园林的相互影响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与传统古典园林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都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
作者绝大多数都是文人墨客,普遍有着相似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情怀。
中国古典园林也别称为文人园,缘为在其创作和建造中很大程度上运用了文人墨客的思想。
这些诗词绘画与园林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上都强调“师法自然”,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和理想境界借物咏志,借景抒情,传达崇尚自然、高雅悠然的情怀。
在意境的创造中,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
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诗词绘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精神指导核心。
二者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园林的发展,使其达到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
标签:古典绘画古诗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中国古典绘画概述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简称“中国画”、“国画”。
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在类别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其中,以绘画自然风光中的山水画最受人们推崇。
此类画种多为表现自然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为主体对象,同时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寄情山川自然的情怀。
在隋唐时期,山水画正式独立,发展成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一幅大型独立绘画。
五代时期,传统山水画绘制逐步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画作,构图上多以全景式为主,偏向于表达宏阔的自然景观现象。
而发展到元代,文人画占据了主流,画者将生活意志、理想情操融入到绘画作品中,他们笔墨潇洒、境界旷达,赋予画作“逸”的风韵。
从历史演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也是中国文人思想文化的凝聚,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通过各种现实主义或写意手法,将自身的思想情感糅合于绘画中,赋予山水文化一定内涵和审美意向。
中国古诗词概述词,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格式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中国古典诗词和园林意境的研究
教育教学jiao yu jiao xue107中国古典诗词和园林意境的研究◎张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把绘画、诗歌、建筑、雕刻、花木集于一身。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特点和诗词文字的表达方面,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分析园林不同时期的诗词和意境,希望能为当下的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诗词;古典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诗词意境一、古诗词意境与园林设计的来源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发展阶段分别为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四个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台”和“囿”是园林早期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皇帝打猎娱乐的场所称之为囿。
囿中的建筑称为台。
在中国封建皇权统治下,皇家园林最初占据统治地位,文人、官员退居后,私家园林逐步兴起。
(一)建筑与诗词——秦汉时期的园林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
其中以建筑为主,如长乐宫、阿房宫等,它们大多采用自然发展模式。
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保留了“囿”的狩猎功能,园林范围非常广阔,面积可达数百里。
二是建筑组群非常宏伟,宫中有苑、苑中有宫,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一一相连。
园林以建筑为主,对诗歌的描写主要是基于宫殿的气势和规模。
(二)山水诗、山水画——魏晋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追求时代背景和自然风光相一致,多采用模仿自然的手法去营造环境。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风光,不仅在诗画中描绘河流、山川,表现园林的自然景观,还参与了园林景观营造技法的创作。
如以隐逸乡村悠闲安逸生活的陶渊明为代表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园林种植花木、远山、植物配置的自然景观。
(三)写意诗词——唐宋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便是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园林景观的表现特点是,在小区域内表现自然景观,追求诗意的园林环境,形成写意的园林景观。
王维是写意诗人的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在园林和诗画方面都能表现出意境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浅析古诗文中的中国园林
浅析古诗文中的中国园林作者:黄乐靖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0期摘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借助优美的斟字酌句来表达不同的胸怀,同样的很多优美的古诗文,也常于园林设计上彰显意境。
关键词:古诗文;意境;园林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0-0147-01Abstract: from ancient times to present, many literati send their feelings to the landscape,with the help of beautiful words and phrases to express different hearts, the same many beautiful ancient poems, also often in garden design to highlight the mood.Key words: ancient poetry;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Garden design自步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领域不断创新,但是随着人类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类对所处的人文环境要求也相应的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影响人生。
所以,不论我们身居何处,都会被一个环境所包围,这种环境包括人文环境、空间环境,其环境的优劣会对我们以往的认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最具有诗意的民族,我们的前辈及其喜欢将自己园林以古诗文命名的有很多,之所以要设计园林,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理想的园林景观无法由自然形成,而人类又希望可以有一方理想的天地,能够寄托、追求与实现一些胸中的抱负。
以人的主观意愿所设计的中国园林,本身就具有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再择以贴切的古诗文加点缀,更加丰富了单纯的自然景观设计;亦或是用优美的古诗文赋予园林以生命力。
浅议园林诗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之影响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议园林诗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之影响王立亚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摘 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显示了中国文人们热爱自由与大自然的情怀。
在对园林发展的认识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与古代文人密切相关的,因此文人所作的园林诗在设计、情趣、意境等方面都对中国古典园林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趣;境[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74-02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集山水之精巧,融大自然之秀美,透诗画之意境,抒文人之情趣。
园林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创造物,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品。
中国古典园林诗与古典园林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参照中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提出建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将城市、建筑和园林三位一体而结合的思想,将诗文中的意境之美、章法中的韵律之美、景物中的情致之美与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结合起来,形成诗歌、文学、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巧妙结合,并将其注入中国园林,是当代中国园林建筑保持民间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导思想亦是如此。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形式。
其发展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1.可称为“自然阶段”的先秦与秦汉时期,是“囿”发展到“苑”的过程。
随着劳动人民生产力的提高,先民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开始寻求游乐嬉戏等活动。
其中狩猎活动是娱乐的重要项目。
而“狩猎”的场地禽兽其中的山丘林茂之地,这便成为先民种植植被、圈养动物的“囿”。
汉时帝王行宫的发展使“囿”向“苑”转变。
汉武帝时有“上林苑”,梁孝王有“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行宫别苑。
浅谈山水诗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浅谈山水诗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华民族丰富的诗词文化不仅为后代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借鉴和灵感,成为了后世经典教学资源,还成为了后世改造客观世界的有力借鉴。
例如古诗文中流传千年的山水诗词不仅成为了后世吟咏弹唱的经典作品,还为中国园林艺术领域提供了艺术历史借鉴,更是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奠定了情感基调。
本文即从一些有关园林文化的山水诗词出发,探寻作者寄语在山水诗词中的园林审美情趣,分析山水诗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标签:山水诗;园林艺术;审美情趣;意境1、我国园林所体现的诗歌意境1.1静谧幽深的意境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这从古人创作的山水诗词所表现的意境中便可以看出来。
古人崇尚含蓄美,例如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曾写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便是这种含蓄美的一种体现。
这种含蓄美得到了后人的效仿推崇,后人更是将山水诗词中这种“曲径通幽”的审美情趣应用到了园林艺术之中,创造出了一种“静谧幽深”的园林风景。
1.2物我合一的意境在我国各个著名的园林景区中,我们会发现,园林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会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动物与植物相映成趣,构成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这也是源自于古诗中推崇的一种文化意境。
王维在《鸟鸣涧》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平静的画面,这也是古人一直以来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即物我合一,美好和谐的状态。
后人将这种物我合一的意境广泛的应用到了园林艺术建设之中。
1.3大气恢弘的意境尽管中华民族崇尚含蓄美,但是这种含蓄却并非“小家子气”的含蓄,中国古代的诗歌总是会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李白描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便能体会到湍急宽阔的瀑布,又如杜甫的《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也能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巍峨高山,这种大气恢弘的意境同样在园林建设中有所体现,尽管园林是由一处处小景色所构成的,但是总体来看,却依旧给人不可忽略的大气之感。
2、山水诗词对园林艺术文化的影响2.1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意境中国古代诗词之所以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因为诗人潜心雕琢诗中的词句,更是因为诗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优美的文化意境,明代的朱承爵曾在《存馀堂诗话》中说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唐代“新篇庭”或是宋代“花园派”,都是散文与园林景观巧妙结合的艺术精品,也深刻影响了现代园林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诗词使用多种象征,深刻地反映出园林空间的历史、民族精神特色以及人文、生态环境价值。
它们不仅能很好地体现人类洞察审美观念的变迁,而且也把个性化的情感融入园林空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团体或个体的审美情趣。
古代的园林诗词,大多时候把园林的景观空间与山水精神、历史文化弦外之音、内心深处的感受融为一体,以抒情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的园林意境营造也正是受这一精神的影响,应用“山水情怀”表达意境,传达生活观和民族精神,注重历史传承以及丰富多彩的园林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观念非常丰富,语言文字对审美意境营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古典诗词则是其中最有力的载体。
从南朝时期的“幽境文人”,到宋代空灵神通的“园林诗人”,再到明清时期理性和心态融汇的“小园林师”,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出的园林意境,为现代园林营造提供了极大的灵感。
借助古典园林诗词中对待园林生态环境的庄重而深沉的态度,现代设计师也能在园林中结合自然与人文,创造出充满活力、美丽而深刻的意境。
从文字传承到意境传承,从精神传承到美学传承,历史悬淡的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美的结合,让现代园林营造更加有深度,充满思想和情感,更具艺术价值。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园林诗词与书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园林诗词与书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一门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
园林不仅仅是一片花草树木的集合,更是人们对自然美、人文情怀和哲学思想的诠释。
园林的美学追求与中国古代诗词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中园林诗词与书的角色与影响。
首先,园林诗词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对园林的赞美和赋予意义,通过诗词表达他们对园林的痴迷和追求。
这些园林诗词无论是作为园林设计的灵感,还是作为园林建设中的一部分,都对园林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的怀念,这样的情感也能体现在园林的设计中,为园林增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
其次,园林中的书法艺术也对园林的美学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通过园林中的石碑、对联等形式,为园林增加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我们可以在园内的石碑上看到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园林的美与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游客创造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另外,园林中的景点和布置也被赋予了诗词与书的意境。
中国的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统一,更注重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通过景观的布置和设计,园林创造了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境地,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词与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苏州的留园中,可以看到诸多的湖石、假山和景点的命名都与诗词、书法有关。
这些命名不仅仅是为了吸引人们的兴趣,更是为了通过精心选择的诗词和书法展现园林的美妙之处,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到诗意的涵养。
总的来说,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园林诗词与书贯穿于整个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过程,对园林的美学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诗词通过美丽的文字将园林的景致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书法则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品味和雅致。
川蜀地区古代诗歌意境对于古典园林造园的影响
川蜀地区古代诗歌意境对于古典园林造园的影响古代川蜀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川蜀地区,古代诗歌与园林建造结合得非常紧密,诗歌的意境无疑对古代园林的造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川蜀地区古代诗歌的意境出发,探讨其对于古典园林造园的影响。
川蜀地区的古代诗歌意境反映在园林的布局和造型上。
古代诗歌中经常描写“山水田园”、“林泉花果”、“层岩叠石”等情景,这些景象不仅是诗歌的表现对象,也成为了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
在川蜀地区的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峦叠翠、溪水潺潺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诗歌意境中的山水之美。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池也都是受到了古代诗歌的启发,将诗歌意境中的美景和情感融入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具有了诗意的韵味。
川蜀地区的古代诗歌意境影响了园林的植物选择和园林景观的美化。
在古代诗歌中,经常描绘了四季更替的景象,比如春日的桃花、夏日的荷花、秋日的菊花、冬日的梅花,这些植物不仅在诗歌中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也成为了古典园林的常见植物。
在川蜀地区的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植物的栽培,它们在园林中盛开时,给人们带来了诗歌般的美好体验。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也经常以古诗词取景,比如“独有青山顽作伴,还沐晨风、夜落霜”的景致,将诗歌意境融入园林的景观之中,增添了园林的浪漫和情趣。
川蜀地区的古代诗歌意境影响了园林的意境表达和情感交融。
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畅想和情感的抒发,比如李白的《登岳阳楼》,创造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无限的遐想和激情。
这种意境也在古典园林中得到了表现,园林的建筑和景观都注重表达情感,比如在园林的一隅营造出一处“独坐无相亲,静看天地春”的意境,让人可以在景致中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
川蜀地区古代诗歌意境对于古典园林造园的影响
川蜀地区古代诗歌意境对于古典园林造园的影响川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其诗歌文学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川蜀古代诗歌以峨眉山、庐山、青城山、华山等知名山峰、江河湖泊为背景,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对古典园林造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说到的是园林构造。
川蜀地区的古代诗歌中不仅有山水景观,也有宫殿、闺阁等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常常被运用在园林中,使得园林的格局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木兰花慢》中有“泪霑衣裳见汀洲,始信人间有白头”,这句诗就启示了园林中可以有水池、湖泊的设置,而水池、湖泊则可以在其间设置汀洲,达到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使得园林中的景观更加完美。
同时古代川蜀诗歌中也有很多关于园林的诗句,比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这些诗句则启示了园林中可以设置月季花谷、月亮池等场景。
其次是园林的植被。
在古代川蜀诗歌中,植物元素几乎无所不在。
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晓来雾散红冠渡,夕降漳洲之西”,其中的红冠渡便是指牡丹,说明了牡丹在古代川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古代川蜀诗歌中出现的植物元素,也可以为园林植物的选择提供启示,同时也可以引导园林内植物种植的关系、植物布局的合理性等等。
最后是园林的意境。
川蜀地区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展现自然万物之美、诠释人生哲理的句子,这些诗句往往都有着深刻的理念和追求,有助于园林打造出高雅之气和精神之境。
例如《浪淘沙·北客行》中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水护庐又一村,风雨来处总是关山。
”这段诗句意蕴深刻,表现了一种“人在囧途”的境遇,给人以淡然自持、深思苦想等感悟。
而这些感悟也可以运用到园林中,让园林具有人生哲理,让人在游园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启示。
综上所述,古代川蜀诗歌在园林造园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在园林的构造、植被布局方面,还是在园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塑造方面,都能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因诗造景,意境互通——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意境的融合
因诗造景,意境互通——试论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意境的融合□范瑞畳懿张兴春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它与古典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在意境上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诗词在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究古典诗词对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
关键词:古典园林古诗词意境中国古典园林集山川之灵秀、自然之精粹,融合诗词之妙境,寄托文人之情致,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建筑的瑰宝。
而古典诗词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园林与诗词意境互通,相辅相成,营造出圆融的美学境界。
园林艺术与古典诗词相结合,不仅给予人视觉上美的感受,而且使人在心灵上也能产生深层次的审美感发,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美感特质的集中体现。
文章从三个角度切入,旨在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意境融合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
一、因诗造景:古典诗词对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陈从周在《园韵》中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
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由此可见,中国园林与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对于诗词意境的追求,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园林艺术向来与古诗词相谐相生,意境的营造也是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决定了诗词境界的高度。
中国园林中含蓄蕴藉、空灵清远的意境与诗词的审美特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词在园林艺术中的作用就在意境的营造上,它可以使园中的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给予观赏者由物及心的美感体验。
其实,造园与作诗无异,从诗词之中自可悟出造园之法,古代许多诗人善于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思想感情,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这样的诗作境界更高远,也更能打动读者,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这引人联想的余地、美感的生发,就是意境的体现。
要想探讨园林的诗化意境,我们首先要明确何谓“园林意境”园林意境就是造园者借助园内景观反映的思想感情,使观赏者能够即物起兴,产生心理联想,从而得到美感体验。
谈诗歌与园林的相互影响
谈诗歌与园林的相互影响尹丹峰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常德[415000]摘要:一直以来,中国园林都在世界园林史上独领风骚,除了它有历史悠久的发展史外,还与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密切相关的,意境是中国园林最主要的内涵之一,而诗歌则是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意境表达,而这个为二者搭建了一座共通的桥梁。
关键词:园林、诗歌、意境、文人Discussed the poetry and botanical garden's mutual influenceYin Danfeng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 and Science415000 changdeAbstract: since the Chinese garden is in world history, but outshine the garden,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its strong cultur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inese garden is one of the main connotation, and poetry is Chinese scholar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but the two common built a bridge. Keywords: garden, poetry,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scholars前言关于园林的作用,周维权先生是这样定义的:“……园林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它们并不能提供人们维持生命活力的物质,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大自然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
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现代园林既要具有实用功能,又要具有高雅艺术品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园林营造中,不仅注重技术手段与设计思路的创新,也需要关注文化积淀和艺术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它在传承中不仅具有文化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因此,探讨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对于园林建筑文化的挖掘和文化价值的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园林的设计注重意境的营造,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重视的。
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山水田园是受欢迎的主题之一,作为景观进行描绘,强调「取景」的重要性,亲密、自然地融入生活。
从这一角度来看,研究山水田园诗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王维为代表,研究山水田园诗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
具体内容分为两个方面:1.山水田园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特征以及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2.现代园林对山水田园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山水田园诗和现代园林之间的联系,探究其影响和启示。
2.田野调查法:调查现代园林中所应用的山水田园诗意境表现手法,了解其对实际营造的影响。
3.比较法:将山水田园诗和现代园林进行比较,探究二者之间的异同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究。
四、研究意义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3.对园林营造行业的发展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调研和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形成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探究山水田园诗对现代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
2.为园林营造行业提供探索和实践的借鉴。
3.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诗词歌赋对中国园林艺术意境的影响【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有着紧密的联系,园林意境中有对诗词歌赋的引用与升华,也有对诗词歌赋的改造与变化,同时也有借鉴诗词歌赋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不断交融,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共通。
【关键词】园林意境诗词意境园林艺术
1 在园林艺术中借鉴诗词歌赋的境界与场景表达意境
1.1 园林艺术中借鉴诗词歌赋的内容与场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园林会去借鉴诗词歌赋的内容,甚至在园林中摹写诗词歌赋的场景。
在这种借鉴中,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扶孤松而盘桓”、“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等,实际上就是园林的写照;可以说,陶渊明在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种园林意境的参考与借鉴。
谢灵运的《山居赋》为汉代一大赋,虽已残缺,但其对于园林的影响在中国诗文中应该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整个赋可以认为是一个山水游记,以描写田庄的山水自然景物为主,又时时表现出作者身居其中的游乐情趣。
这种对景物环境描写的诗词歌赋在后世还有很多,它们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园林审美观。
1.2 园林艺术中引用诗词歌赋的内容
在中国园林本身的命名上,有很多就是借鉴诗词歌赋而成。
如扬州何园最初名为“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诗“倚南窗以寄傲,
登东皋以舒啸”;明崇祯四年,王心一得到拙政园东部园地,重新构筑,名其园为“归田园居”,取自陶渊明诗《归田园居·卷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扬州耦园的“耦”字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出自屈原”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诗句。
这种运用使中国园林艺术的诗词歌赋的意境无处不在。
1.3 景点命名上使用诗词歌赋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景点命名使用诗词境界的也很多,如苏州留园的汲古得绠处来源于韩愈的《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又如北京北海公园的景点濠濮间,其来源是《世说新语》,其中说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觉鱼鸟自来亲人”。
再如寄畅园有八音涧,其“八音”二字亦有典可查:晋代左思说:“何必丝与竹,山水有轻音”;《三字经》有“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还有避暑山庄采菱渡,这个名称出自王维的诗句:“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这样的应用既是对景点的写实,又是对景点的写意。
对诗词歌赋境界的运用,实际上就是为了在园林中得到诗词歌赋的意境;这种意境在诗词歌赋的创作过程中可能都是妙手偶得。
而古代园林设计者试图将思想形态变为空间艺术形态,安置于园林之中,去供园主人体悟或者抒发自己的情感。
1.4 园林意境中通感诗词歌赋的意境
由于在诗歌艺术中情、景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园林在置景时很自然地从诗词歌赋中获得启发,有的景点则是直接地把名篇佳句所描述的美景以具体的物质材料再现出来。
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典型一例。
听雨轩是园中一个小院,院落一角有一潭清水,水旁几丛芭蕉;如遇上雨天,人在园中,细听雨打芭蕉之声,会更加体味到环境之幽静、深远。
这很容易使人想到李义山的名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只不过是由荷叶变成芭蕉而已;同时,还使人体会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中国园林在结构、空间布局上也深受中国诗词的影响。
如颐和园万寿山后湖有水居村、苏州长街等,沿水滨两岸有茶楼酒肆、歌船画舫以及隐约在山后的宝塔寺;每当入夜,不仅有水街之繁华、喧闹,而且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深幽、静谧。
2 园林景观结构近似于文章结构
2.1 园林景观与文章脉络上的近似
文学艺术在表达上忌平铺直叙;这如同园林道路形式忌直线,总是在园林其他造景要素之间迂回、曲折地设置,以这种曲折变化的道路形成渐变景观序列。
文学艺术在体例的安排上,在一个主题下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等过程;而园林也同样在主干游览路线上使景点的表达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形成一个如同文学创作般的主题脉络。
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是一个要求有严谨的章法、精炼的语言的艺术创作形式;园林艺术的创作也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符合了这一
点,其在建造上力求做到增之则过、减之则少。
2.2 园林景观分区与文章内部结构上的近似
在文学艺术上,要对文章整体进行分段、分章节论述,这样的文章分割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而没有改变文章的整体性。
这就好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分割手法;为了做到“以小见大”,中国古典园林对其园林空间进行多次分隔,分隔以后的空间通过回环的道路链接成一个整体,空间与空间之间做到隔而不断、露而不透,增强了园林赏景的趣味性。
这种园林景观与文章结构上的趋同,都是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相同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造就了艺术表现形式上的近似性。
3 运用题名手法对园景进行直接的点题
3.1 园林艺术中以题名表达自身境界
题名的手法大量使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以地名题名、以纪念性题名、以形态题名、以材料及建筑技巧题名、以个人涵养题名,等等。
在中国古典文人园中,更多的是引用诗词歌赋以及古代文献来题名,以这种题名形式表现环境特点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标榜了自我的精神意志。
直接以景进行题名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的如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其本义是指出轩周围种有桂花,但从内涵上讲,“闻木樨香”有悟道之意,语出宋代释普济撰的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黄庭坚悟道一段,晦堂趁木樨盛开时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虽不可
见,但上下四方无不弥漫.所以无隐”。
黄氏遂悟。
从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这一题名上,可以想象,在亭的周围应该是种有梅花的,园主人是以梅花的高洁脱俗来自喻。
拙政园内还有一个荷风四面亭,从字面上可以发现亭的四周应该是荷花,在立意上出自济南大明湖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造景上隐喻了园主人的“出淤泥而不染”。
3.2 园林艺术中以题名总括景点意境
再有,中国园林中常常利用题名对整个景点进行总括,特别是在大型风景区域景点中,这种手法应用更多;此种名题通常出现在山石上,甚至直接立以碑文。
如苏州观梅圣地邓尉山香雪海就是这种用法;香雪海出自清代宋荦之诗作“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并亲题“香雪海”三字,刻于梅亭前岩上。
中国古典诗词本就讲究情景交融,景语亦情语。
在园林景观中,直接以名诗佳句为景名,自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景传诗情,诗情得以具象化,景观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了。
游人至此,眼观美景,口吟佳句,也就引发出更为广泛的联想,获得更为深厚的美感享受。
这种诗意化的景名使得诗与景、园与文结合起来,可谓中国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
即使有些景点的题名不一定来自名篇佳句,但也同样有着诗意化的韵味,如西湖景点的景名“苏堤春晓”、“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类似的景名在中国园林中随处可见。
4 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达形式多样,但是其意境与中国的诗词歌赋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的造园家往往对诗词歌赋有着极深的造诣,这也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中国的诗词歌赋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 盛翀编著. 江南园林意境.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2] 王毅. 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 刘天华. 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4] 谢孝思主编. 苏州园林品赏录. 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5] 杨鸿勋. 江南园林论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6] 曹林娣.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北京市:华夏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