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13.2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共33张PPT)

动手试一试:
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已知:如图,在△ABC中,∠C=90°.
求证:∠A+∠B=90°.
A
B
C
证明:∵∠A+∠B+∠C=180°,
又∵∠C=90°,
∴ ∠A+∠B=180°-∠C=90°.
随堂练习
练习
把下列命题改成“如果……,那么……”的 形式,并分别指出条件和结论.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1)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 角形,结论: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练习
把下列命题改成“如果……,那么……”的 形式,并分别指出条件和结论.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 2)条件:如果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 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
练习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和假命题: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 平行.
(2)是假命题; (1)(3)(4)是真命题.
练习
把下列定理改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指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并用演绎 推理证明(1)所示的定理.
CD分别相交于E、F,PQ与 A
E
B
AB、CD分别相交于E、G,
C
∠PEM=27°,∠DGQ=63°.
求证:MN⊥CD.
F GD
Q N
作业
PM
A
E
B
CF
证明: AB//CD( ),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2定理与证明课件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2定理与证明课件
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
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根据下列命题,画出图形,并结合
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写证明过程):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
的距离相等; 4)两条平行线的一对(yī duì)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
∴ OE⊥OF 2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如何(rúhé)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
它符合(fúhé)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 结论就可以了.
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判断下列(xiàliè)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同位角相等;
4)两条平行线的一对(yī duì)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 平行.
已知:如图,AB、CD被直线EF所截,且
AB∥CD,EG、FH分别(fēnbié)是∠AEF和
∠EFD的平分线
求证:EG∥FH
A
E
B
G CF
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
H D
例2.证明(zhèngmíng):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AOB、∠BOC互为邻补角(bǔ , jiǎo)
c
3a
1
2
b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c
证明 :∵a∥已b 知( (zhèngmíng)
∴∠3=∠2
3a
1
)2
b
(两直线平行(píngxíng),同位角相) 等
∵ ∠3=∠1 ( 对顶角相等)(xiāngděng)
∴∠1=∠2 ( 等量代换)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 命题与证明三角形的外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 命题与证明三角形的外角
第十页,共十四页。
12.星期天,小明见爸爸愁眉苦脸在看一张图纸,他便悄悄地来到爸爸身边,想看爸爸为什么犯愁.爸爸 见到他,高兴地对他说:“来帮我一个忙,你看这是一个四边形零件的平面图,它要求∠BDC等于 140°才算合格,小明通过测量得∠A=90°,∠B=19°,∠C=40°后就下结论说此零件不合格,于是爸爸 让小明解释(jiěshì)这是为什么,小明很轻松地说出了原因,并用如下的三种方法解出此题.请你分别说 出不合格的理由. ( 1 )如图1,连接AD并延长. ( 2 )如图2,延长CD交AB于点E. ( 3 )如图3,连接BC.
( 2 )∵∠BAC+∠B+∠C=180°,∠BAC=70°,∠B=40°,
∴∠C=70°.
第六页,共十四页。
6.如图所示,∠ACD是△ABC的一个外角,CE平分∠ACD,F为CA延长线上的一 点(yī diǎn),FG∥CE,交AB于点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2+∠3>∠1 B.∠2+∠3<∠1 C.∠2+∠3=∠1 D.无法(wúfǎ)判断
你的结论.
解:( 1 )延长(yáncháng)BD交AC于点E. ∵∠BDC是△CDE的外角,∴∠BDC=∠ACD+∠CED,
∵∠CED是△ABE的外角,∴∠CED=∠A+∠ABD.
∴∠BDC=∠A+∠ABD+∠ACD. ( 2 )∠D+∠A+∠ABD+∠ACD=360°. ( 3 )令BD,AC交于点E, ∵∠AED是△ABE的外角,∴∠AED=∠A+∠ABD, ∵∠AED是△CDE的外角,∴∠AED=∠D+∠ACD,
第四页,共十四页。
知识点2 三角形外角(wài jiǎo)的性质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教学课件:13.2 命题与证明第2课时 证明(共21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教学课件:13.2 命题与证明第2课时 证明(共21张PPT)

经过证明的真 命题叫定理
推理
证实其他命 题的正确性
典例精析
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1 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
求证:a∥b.
证明:∵∠1=∠2(已知),
c
∠1=∠3(对顶角相等),
3
a
1
∴∠2=∠3(等量代换),
2
b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找出几种证法?
13.2 命题与证明
第2课时 证明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概念,了解证明(演绎推理)的概 念;(重点)
2. 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能运用已学过的几 何知识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难点)
3.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探 索精神,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难点)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程叫证明
一些条件
+
推理
证实其他 命
基本事实或公理
题的正确

经过证明的真 命题叫定理
费马 欧拉
大数学家也有失误
当n=0,1,2,3,4时,
22n 1= 3,5,17,257,65 537 都是质数
对于所有自然
数n,22n 1的值
都是质数.
当n=5时,22n 1= 4 294 967 297=
641×6 700 417
举出反例是检验错误数学结论的有 效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 学习欧拉的求实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2.没有严格的推理,仅由若干特例归纳、猜测的 结论可能潜藏着错误,未必正确.
3.要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举反例就是一种常用 方法.
二 证明与推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上课课件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命题、定理与证明 定理与证明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上课课件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命题、定理与证明 定理与证明

证明:∵AB∥CD (已知),
∴∠BEF=∠CF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M 平分∠BEF,FN 平分∠EFC (已知),
∴∠2=
12∠BEF,∠1=
1 2
∠CFE(角平分线的定义).
∴∠1=∠2(等量代换).
∴EM ∥FN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
1. 把下列定理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指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并用演绎推理证明题(1) 所示的定理:
习题13.1
1.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 举一个反例加以说明: (1)两个锐角的和等于直角;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解: (1)假命题,例: 50°和20°是两锐角, 但50°+20°=70°≠ 90°. (2)假命题,例:如图,直线 AB、CD 被 EF 所截,但 AB 不平行于 CD ,此时,∠EMB≠∠END .
(2)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画图时发现: 三角形三条 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于是他得出 结论:任何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都在 三角形的内部.他的结论正确吗?
(3)我们曾经通过计算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七边形等的内角和,得到一个结论: n 边形的内角和 等于 ( n -2) ×180°. 这个结论正确吗?是否有一个 多边形的内角和不满足这一规律?
课堂小结
基本事实
定义 常见的几条基本事实
定理与 证明
定理
定义 与基本事实的区别
证明
定义 证明的一般步骤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定理:
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基本事实或其他真命题出发,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 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2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精品教案】

秋八年级数学上册13.2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精品教案】

13.2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与证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原命题、逆命题等概念.2.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能区分公理、定理和命题.3.理解证明的含义,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和数学推理的严密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根据命题的证明需要,要求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训练学生将命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定理、命题的由来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公理、定理的区分.【难点】严密完整地写出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有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铜线将地球赤道绕一圈,想一想,铜线与地球赤道之间的空隙有多大?能放进一颗枣吗?能放进一个苹果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甲:都放不进去.生乙:枣能放进,苹果放不进.生丙:都能放进.师:我们现在用这个式子来算,设赤道的长为C,则铜线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是-=≈0.26(m),可见,枣和苹果都能放进去.通过这个例子,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生:有些东西想象的或感觉的不一定可靠,要具体分析.师:对,我们要做到有理有据.上一节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通过折叠、剪拼、度量等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对这种方法,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只是接近180°的某个值;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不一定能准确地得到180°.这两种情况怎么解释呢?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是这样的,研究几何图形时,从观察和实验得到的认识,有时会有误差,难以使人确信其结果一定正确.因此,就得在观察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这就是说,要判断数学命题的真假,需要做必要的逻辑推理.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师: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常要对事物的情况做出种种判断.教师多媒体出示:(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2)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3)2+3≠5;(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教师找一名学生回答,然后集体订正.师:在逻辑学中,凡是可以判断出真(即正确)、假(即错误)的语句叫做命题.上面的(1)、(2)、(4)都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之为真命题;(3)是错误的命题,我们称之为假命题.如果一个语句没有对某一事件的正确与否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比如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教师多媒体出示:(1)请关上窗户;(2)你明天骑车来上学吗?(3)天真冷啊!(4)今天晚上不会下雨.(5)昨天我们去旅游了.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语句是命题?学生讨论后回答,然后集体订正.师: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有时我们为了简便,省略关联词“如果”、“那么”,如命题“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可以写成“对顶角相等”.以“如果……那么……”为关联词的命题的一般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者说成“若p,则q”,其中p是这个命题的条件(或假设),q是这个命题的结论(或题断).三、边讲边练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生甲:(1)中“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生乙:“∠A=∠B”是条件,“∠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是结论.四、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师:将命题“如果p,那么q”中的条件与结论互换,便得到一个新命题“如果q,那么p”,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命题都可以判断真假,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它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意见.师: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1=∠2”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生:它的逆命题是“如果∠1=∠2,那么∠1与∠2是对顶角”.师: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呢?生:假命题.师: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假命题的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多媒体出示下图.师: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角平分线分成的两个角,∠1=∠2,但显然,这里∠1与∠2就不是对顶角.像这种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我们称之为反例.若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五、练习新知,加深讨论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中本节例1后练习的第2题.教师找学生回答,然后集体订正得到:(1)假命题.反例:|-1|=|1|,但-1≠1.(2)假命题.反例:(-1)×(-1)>0,但-1是负数.(3)真命题.(4)假命题.若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不相等.师:我们来看第3题.教师找学生回答,然后集体订正得到:(1)真命题,(2)真命题,(3)真命题.师:在数学命题的研究中,为了确认某些命题是真还是假,需要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必须追本求源,真理不需要再作论证,其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检验所得的真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些作为原始根据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公理?生甲: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生乙: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生丙: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师:对,这些都是公理.有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已经过推理得到证实,并被选定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谁能举几个例子?生甲:对顶角相等.生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生丙:等角的补角相等.师:对.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下面,我们来证明一个七年级时用过的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多媒体出示:【例2】已知:如图所示,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求证:a∥b.师:若已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定理,怎么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结论?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推理过程.证明:∵∠1=∠2,(已知)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强调: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例3】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OE⊥OF.证明:∵OE平分∠AOB,OF平分∠BOC(已知)∴∠1=∠AOB,∠2=∠BOC.(角平分线的定义)又∵∠AOB+∠BOC=180°,(已知)∴∠1+∠2=(∠AOB+∠BOC)=90°.(等式性质)∴OE⊥OF.(垂直的定义)六、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通过举反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培养学生学会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强调正面的严密性,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要步步有据.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举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反三”的目的.尽可能地调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沟通,通过自身思维碰撞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准确地判断命题的真假,对于假命题举出反例.对于命题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写出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能做到步步有据.第2课时命题与证明(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三个推论.2.熟悉并掌握较简单命题的证明方法及其表述.3.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4.会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个推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2.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个推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和推理的用途.2.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理.【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你还记得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师:我们用什么方法证明过这个命题?生:用折叠、剪拼和度量的方法.师:很好!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理的概念,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它们的正确性已经过推理得到证实,并被选定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师: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一个定理,它能够被证实,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简单命题的证明,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师:在证明命题时,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果问题与图形有关,首先,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有关字母与符号;再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生:条件是一个三角形,结论是它的内角和等于180°.师:这个命题与图形有关吗?生:有关.师:那我们要画出什么图形?生:一个三角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师:题目中没有已知、求证,我们自己要写出来.已知就是条件,求证的就是要证的结论.应该怎么写?生:已知:△ABC,如图所示.求证:∠A+∠B+∠C=180°.教师板书.师:以前我们通过剪拼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这不是证明,但它却给我们以启发,现在我们通过作图来实现这种转化,给出证明.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在剪拼中我们可以把∠B剪下,放在这个位置,在证明中我们可以作出一个角与∠B相等,来代替这种操作.并且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这种线叫做辅助线.同学们看,应该怎样添画辅助线来帮助我们证明这个问题?生:延长BC到D,以点C为顶点、CD为一边作∠2=∠B.教师作图:师:对.如果再知道什么条件就能得到结论了?学生讨论后回答.生:因为∠1+∠2+∠ACB是一个平角,等于180°,如果∠A=∠1,那么就有∠A+∠B+∠C=∠1+∠2+∠ACB=180°,这样就证出了结论.师:对.现在我们看怎样证∠A=∠1?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示:∠A和∠1是什么角?生:内错角.师:怎么证两个内错角相等?生: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在题中要证哪两条直线平行?怎么证它们平行?生:证明CE∥BA,因为∠2=∠B,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以证出CE∥BA了.师:很好!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推导过程具体写一下.要注意,我们刚才是分析,可以由结论推条件,但在书写过程中,要先写条件,再写结论,这个顺序要理清.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师: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外两个角的和会是多少?生:90°.师:对.两个角的和是90°,我们可以称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互余.师:对.由此我们得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第一个推论.教师板书: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边讲边练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有多种方法,课本练习中给出了另外两种证法.大家能不能说出第一题的思路?生:过点A作DE∥BC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来建立两个相等关系,再由平角的定义就可证出了.师:你们已经理清了思路,现在请大家将书上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师:第二个练习的思路大家清楚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过三角形一边上一点作两条平行线,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使△ABC的三个内角与组成平角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再由平角的定义证明它们的和是180°.师:很好!请同学们把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学生补充练习第2题的证明,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四、层层推进,深化理解教师多媒体出示:师: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我们曾经如图中所示那样把△ABC的一边BC延长至点D,得到∠ACD,像这样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在上图中,△ABC的外角,也就是∠ACD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B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给出证明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回答.生:∠ACD与∠ACB的和是180°,所以∠ACD=180°-∠AC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180°,∠A+∠B=180°-∠C.由等式的性质,得到∠ACD=∠A+∠B.师:很好!除了这个相等关系,还能得到什么大小关系?生:∠ACD>∠A,∠ACD>∠B.师:很好!在证明中主要应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把这两个结论称为这个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师板书: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师:像这样,由公理、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做推论.推论2可以用来计算角的大小,推论3可以用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例2】已知:如图所示,∠1、∠2、∠3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1+∠2+∠3=360°.。

13.2 命题与证明 课件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命题与证明  课件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2
∵BE⊥AC,∴∠CEF=90°.
∴在 Rt△ CEF 中,∠EFC=90°-∠ACD=90°-28°=62°,
∴∠DFB=∠EFC=62°.
感悟新知
知5-练
(2)如图②,若BE⊥CD,∠A=50°,求∠ABE的度数.
解:∵BE⊥CD,∴∠BFC=90°.
∵CD 是∠ACB 的平分线,
1
∴∠BCF= ∠ACB=28°.
称之为反例.
感悟新知
知3-讲
特别警示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经过推理说明其正确性,
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原命题的真假和其逆命题的真假没有必然联系,原命
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原命题是假命题,
其逆命题也不一定是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 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
(2)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感悟新知
知5-讲
4.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几何语言:在△ABC中,∵∠C=90°,
∴∠A+∠B=90°.
5. 推论2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在△ABC中,∵∠A+∠B=90°,
∴∠C=9 0°,即△ABC为直角三角形.
感悟新知
知5-讲
特别解读
能直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感悟新知
知4-练
例 4 填写下列证明过程中推理的依据.
如图13.2-1,已知AC,BD相交于点O,DF平分
∠CDO与AC相交于点F,BE平分
∠ABO与AC相交于点E,∠A=∠C.
求证:∠1=∠2.
感悟新知
知4-练
证明:∵∠A=∠C,(_______)

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命题》课件

华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命题》课件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 (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
√ (5)对顶角相等.
命题的真假
真命题: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 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1熊猫没有翅膀。 2大象是红色的。 3同位角相等。 4请你吃饭。 5从3数到10。
句子 1 2 3 (能判断一件事情) 是命题
句子 4 5 (不能判断一件事情) 不是命题
问题3 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命题,并思考命题是由 几部分组成的?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 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 结果仍是等式.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 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条件
结论
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 “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8)同角的余角相等(√ )
9)同旁内角互补(× )
问题8请同学们判断下列两个命题的真假,并思考如 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命题1: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 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命题2: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
命题1是真命题(可进行推理证明),命题2是假 命题(举反例如60°的角与170°的角)。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1.命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2 定理与证明导学课件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2 定理与证明导学课件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13.1 命题(mìng tí)、定理与证明
【归纳总结(zǒngjié)】证明文字叙述的真命题的一般步骤: (1)分清条件和结论;(2)画出图形;(3)根据条件写出已知,根据结论写出
求证;(4)证明.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
总结(zǒngjié)反思
小结(xiǎojié)
图 13-1-1
第九页,共十七页。
13.1 命题、定理(dìnglǐ)与证明
解:可以判定(pàndìng)AB∥CD.理由: ∵ ∠1+∠2=80°+100°=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归纳总结】证明(zhèngmíng)几何命题的依据: 已知条件、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正确性需要进行证明;如果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 了.
第八页,共十七页。
13.1 命题(mìng tí)、定理与证明
目标三 会进行(jìnxíng)简单的推理证明
例 3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 13-1-1,直线 AB,CD 被直线 EF 所截, 若∠1=80°,∠2=100°. 由此你可以判定 AB 和 CD 平行吗?为什 么? [全品导学号:90702083]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2.经过观察(guānchá)、讨论、发现,理解由特殊事例得到的结论不一 定正确.。于是小华猜想:不论a,b为何值,总有a2+b2>2ab.。理由:∵a2+b2-2ab=(a-b)2≥0,。【归纳总结】由特 殊事例递推猜想所得到的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其正确性需要进行证明。解:可以判定AB∥CD.理由:。已知条件、定义、 基本事实、定理等.。【归纳总结】证明文字叙述的真命题的一般步骤:

13.2命题与证明(1)

13.2命题与证明(1)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作业:
课本P79 习题13.2 1,2,3
观察下列命题,你会发现什么?
⑴ 若a>0,b>0,则 a+b>0;
⑵ 若 a+b>0,则a>0,b>0;
⑶ 若 ab>0, 则 a>0,b>0; ⑷ 若 a>0,b>0, 则ab>0。 三、原命题和逆命题: “如果p,则q”是原命题,那“如果q,则p”是逆命题。
回到做一做,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并且判断真假:
(1)负数都小于零。 逆命题:如果一个数小于零,那么这个 数是负数。 (真命题) (2)直角都相等。 (假命题)
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那么,怎么样说明这个命题是假的呢?
四、反例: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我们称之 为反例。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2) 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鸟巢”,游泳会场是 “水立方”。
(3)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1= ∠2。
(4)吃饭了吗? (5) 周杰伦和S.H.E是港台明星。 (6) 1+1<2
想一想,上面这些语句中哪些语句是判 断某件事情的?
一、命题的概念
1、 凡是对某件事情作出正确和不正确的判断 的语句,叫做命题。(如(1)(2) (3)(5) (6)) 而没有对某一件事情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 的语句就不是命题。(如(4))
(4)等角的补角相等。 解:如果这两个角是相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
请举一个反例:
1、若∣a∣=∣b∣,则a=b; 解:假命题 2、如果ab>0,那么a,b都是正数; 解:假命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如何画出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三章的第二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画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如何画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如何画出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采用讲授法,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画轴对称图形时,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的折叠,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通过图形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画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画法两个部分。

定义部分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画法部分包括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和步骤。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3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授课

八年级数学上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3三角形中几条重要线段授课

感悟新知
例4 如图,在△ABC 中,AD,BE 分别是△ABC, 知2-练 △ABD的中线. (1)若△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 3,AB=8,求 AC 的长. (2)若S△AB间 的关系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解题.
感悟新知
解:(1)因为AD为BC边上的中线,
B.CE是△BCD的角平分线 C. 3 1 ACB
2
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三角形的中线
知2-讲
1.定义: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所得的 线段叫做该三角形这条边上的中线.
2.位置图例:任何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且该 点在三角形内部,如图,这 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感悟新知
总结
知2-讲
三角形的中线把边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故BD=CD,
且△ ABD 的边BD上的高与△ACD 的边CD上的高相同,
根据等底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所分得的两个
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S△ ABD=S△ ADC=
1 2
S△ABC.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5 张大爷的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了,也该分家了.
1 (中考·长沙)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 下作法正确的是( )
感悟新知
知3-练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 D.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都小于其他两边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定义
知4-讲
像这样能明确界定某个对象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今后我们还会学习许多定义.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以A,B,C,D,E中的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 △ABC,△ABD,△ABE,△ACD,△A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强化训练
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内错角相等
假命题 假命题
(3)大于90度的角是平角 假命题
(4)如果a>b,b>c,那么a>c
真命题
四、强化训练
4、下图表示某地的一个灌溉系统.
E、F 如果C地水流被污染,那么_________ 的水流也被污染.
E
F
C G
B
A
P
I D
H
J
K
根据上图,你能说出其他的命题吗?
五、布置作业
习题13.2
本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束
二、新课讲解
观察交流 (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对顶角相等. (4)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问题: (1).上述四个语句是命题吗?
(2).它们的题设,结论分别是什么?
(3).(1)和(2),(3)和(4)之间,你发现了什么?
把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便可以得到一个新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什么是命题?命题的结构是什么?
2、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如何说明 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 3、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是 否一定是真命题?
四、强化训练
1.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
条直线平
行”的条件是 ,结论

.
2.若a2=b2,则a=b.这个命题是 命题(填“真”或“假”).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 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 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 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二、新课讲解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结论 条件
命题可看做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 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的命题,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 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二、新课讲解 • 指出下列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其中哪些命题是错误的?你是如何判 断的?与同学们交流.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 角; (2)如果a≠b,b≠c,那么a≠c;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 ( 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 ( 4)如果室外气温低于0℃,那么地面上 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 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 的水一定会结冰.
二、新课讲解
思考:原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 题也是真命题吗?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如果a=b,则a2=b2. 如果a2=b2 ,则 a=b. (2)等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的余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归纳小结
一对父子的谈话
爸爸,什么 叫法律? 法律就是法 国的律师
那么什么 是法盲?
法盲就是法 国的盲人
二、新课讲解
对名称或术语的含义进行描述,做出规定,就 是给出他们的定义. 例如:“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 “ 互为相反数 ” 的定义;
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_______”的定义 .
二、新课讲解
八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 系、命题与证明
13.2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
授课人:XXXX
一、新课引入
小华与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 《我们爱科学》. “哈!这个 黑客终于被 逮住了”.
一、新课引入
小华说:“这黑客是小偷!”
小刚说: “可能是穿着黑色衣服的侠客!”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讲解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
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件事情作出任
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二、新课讲解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对顶角相等; 是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不是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是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不是 (5)玫瑰花是动物. 是
请试着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⑴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⑵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
做直角三角形.
二、新课讲解 下面的语句中,哪些语句对事情 做了判 断?哪些没有?与同学们交流. (1)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角是直 角; (2)对顶角相等; (3)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6)若a2=4,求a的值. 不是
(7)若a2= b2,则a=b. 是
二、新课讲解 •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 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同学们交流.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 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个角 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