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上课用

合集下载

丰乐亭记课堂实用

丰乐亭记课堂实用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天 自唐失其政,海内 下四分五裂,天下豪杰一 分裂,豪杰并起而 齐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 争,所在为敌国者,是敌对政权,哪里数得清 何可胜数?及宋受 呢?到了宋朝接受天命, 天命,圣人出而四 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 海一。向之凭恃险 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 阻,铲削消磨,百 霸的人),也都铲除消磨 年之间,漠然徒见 殆尽,百年之间,冷清清 山高而水清。欲问 地只见山依旧高耸,流水 其事,而遗老尽矣。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 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 去世了。
修之来此,乐 其地僻而事简, 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 之间,乃日与滁 人仰而望山,俯 而听泉;掇幽芳 而荫乔木,风霜 水雪,刻露清秀, 四时之景,无不 可爱。
Hale Waihona Puke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 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 它的民风安恬闲适。已经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 便每天同滁州的人来游玩, 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 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 乘荫凉于茂密的乔木间, 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 冬清晰的显露,春夏清幽 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 不令人喜爱。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 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 以乐生送死。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百年之深也。 介于:位于两者之间 民生:百姓生下来 今: 人民的生计 外事:外地的事情,今义:外交 事务 外边的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 畎 亩衣食:名作动,耕田种地,穿衣吃饭, 以:而 乐生送死:养老送终 孰:谁 上:皇上 休养生息:使动,让百姓休养生 息,涵煦:滋养抚育 深:久
滁于五代干戈之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 际,用武之地也。 是战争的要地。当年,太祖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 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 师破李景兵十五万 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 于清流山下,生擒 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 其将皇甫晖、姚凤 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 于滁东门之外,遂 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 以平滁。修尝考其 当地的山川形势,查索滁州 山川,按其图记, 的地理图籍,登上高处瞭望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 欲求晖、凤就擒之 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 所。而故老皆无在 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 也,盖天下之平久 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 矣。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和内容,了解唐代宴会文化;2.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唐代宴会的场景和风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丰乐亭记》教师分段讲解《丰乐亭记》,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宴会场合和举办背景;2.宴会的次序、菜肴和酒品;3.宴会上的音乐、舞蹈等节目;4.宴会的宗旨、意义和影响。

3.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通过对《丰乐亭记》的阅读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1.主题明确、篇章连贯;2.描写具体、感情真挚;3.巧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 阅读苏轼的《赤壁赋》教师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赤壁赋》。

通过对比《丰乐亭记》和《赤壁赋》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认识。

5. 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1.《丰乐亭记》的宴会文化对现在的社会有什么启示和借鉴?2.为什么苏轼的《赤壁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6.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如下练习:1.写一篇100字的小作文,对《丰乐亭记》或《赤壁赋》的阅读体会进行总结和评论;2.模仿《丰乐亭记》,写一篇描写自己喜欢的食物或场景的散文,突出主题和修辞手法。

7. 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评估1.出一道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丰乐亭记》的理解程度;2.评价学生写的小作文和散文,查看其对散文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丰乐亭记教案教学内容

丰乐亭记教案教学内容

《丰乐亭记》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文章,并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

2、品味散文语言,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说出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学习时数】1课时【课文分析】《丰乐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作品,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

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一、导入新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这位被贬官员纵情于清水秀水,“与民同乐”,其不凡的胸怀意所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学习他写于同一时期的《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丰乐亭记》,走过这位千年古人,感受他崇高而丰沛的精神世界。

二、通过提问,解决文中字词。

1、通假字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刬”通“铲”,铲除)2、古今异义(1)修既治滁之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本其山川(古义:于是,就;今义:因果连词)3、一词多义(1)始①始饮滁水而甘(才)②燕赵之君,始有远虑,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起初,开始)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曾经)(2)爱①又爱其俗之安闲(喜欢)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疼爱)③齐国虽偏小,我何爱一牛(吝惜,爱惜)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爱慕)(3)既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已经)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既然)③言未既(尽,完)④既而得尸于井(不就)4、词类活用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意动用法,以之为乐)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每天,天天名词作状语)③掇幽芳而荫乔木(名词作动词,荫庇,乘凉)④风霜冰雪(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霜,结冰,下雪)⑤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词作动词,命名)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丰乐亭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丰乐亭记

《丰乐亭记》教案马鸿燕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抓住“丰”“乐”二字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3、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文意,反复诵读。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山中宰相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曾这样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纵情山水之余,留下了美丽的诗篇。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北宋庆历年间,由于庆历新政改革失败,包括范仲淹在内的数名官员遭贬,欧阳修上书为范仲淹辩白而获罪,被贬至滁州任知州。

来到滁州后,他在勤于政事之余,与滁州百姓一同游山玩水,留下了同学们学过的名篇《醉翁亭记》,让我们感受到了欧阳修的崇高情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作于同时期的另一篇散文《丰乐亭记》,跟着欧阳修再来一次滁州之游。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全文,纠正读音。

4、全班齐读。

5、疏通文意。

请学生根据文中所给注释,试译全文。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小组讨论释疑。

6、检查翻译情况。

(出示投影上的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字: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②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③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④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⑤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⑥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⑦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⑧遂书以名其亭焉。

7、由练习归纳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①结合文中所给注释来理解句意;②运用课内文言文所学知识进行迁移;③结合上下文,大胆推测不理解的词意。

8、进一步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

9、翻译文中的关键句。

①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③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丰乐亭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前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一本经典的文学读物,是学习唐宋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教案以《丰乐亭记》为例,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流程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文学特点和意义。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使学生:1.了解《丰乐亭记》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2.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风格;3.掌握文学批判的方法和手段;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丰乐亭记》的结构和主题;2.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研究《丰乐亭记》的文学特色和意义;2.探讨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手段;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介绍《丰乐亭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给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下唐宋文学的特点;3.学生阅读《丰乐亭记》的课文,理解文本的主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第二步:分析文本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丰乐亭记》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研究文本的语言和结构,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和象征;3.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小论文,分析文本中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第三步:展示作品1.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小论文,交流个人观点和见解;2.教师针对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和改进之处;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步:总结评价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收获和体会;2.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3.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表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丰乐亭记》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了解了文学批判的方法和手段,探讨了唐宋文学的特点和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丰乐亭记上课用

丰乐亭记上课用

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 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 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劃削消磨(被动 句),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 其事,而遗老尽矣!
失其政,政治颓败 ;分裂,四分五裂 ; 所在,到处;为,是;敌国者,敌对政权; 胜,尽;受,承受。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向,过去,从前;凭恃,凭借;劃削,被铲平, 消磨;自行消亡;今,使意志等逐渐消失,度过; 漠然,冷清清地 今,冷淡,不关心; 徒,只;遗老,经历过的人;尽,都死去,形作动。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 今滁介江淮 之间,舟车商贾、 之间,地方偏僻,是船 四方宾客之所不 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 至,民生不见外 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 事,而安于畎亩 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 衣食,以乐生送 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 死。而孰知上之 吃饭,养老送终。谁能 功德,休养生息, 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 涵煦于百年之深 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 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 也! 久呢!
自唐失其政, 海内分裂,豪杰并 起而争,所在为敌 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 出而四海一。向之 凭恃险阻,铲削消 磨,百年之间,漠 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 尽矣。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 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 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 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 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 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 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 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 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 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 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 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 早已死去了。
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 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什 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醉翁亭记》有 相同之处吗? 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 议论的基础。

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1课丰乐亭记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

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1课丰乐亭记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

一、结构图解
一、甘甜的泉水
丰山幽谷地乐
二、五代:干戈用武之地
丰乐亭记 Leabharlann 今:乐生送死、休养生息之地
三、地僻事简
俗之安闲,人乐幸生无事之时也
二、内容研读 1.《丰乐亭记》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第二年,古代文人在 被贬后往往抒发自己的愤懑,欧阳修与前辈文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 范仲淹等实行改革失败,被罢官,欧阳修上书为之鸣 不平,被贬官到滁州。到了滁州,欧阳修对于政治风云之险恶 似有所悟,自号“醉翁”。但他胸怀旷放,并不嗟怨。他曾告 诫别人“勿作戚戚之文”,他自己也切实做到了这一点。身在 贬所,没有“不堪之穷愁”,而言山水之乐,这一点确实是前 辈文人如韩愈等所未做到的。
④按.榆溪旧塞 __动__词__,__巡__视__ (5)简①②乐是其以地先僻帝而简.事拔以简.遗形陛__容_下_词__,__动__简__词__略__,__,__选__简__拔__单____
①②幸幸..生天无下事有之变时,也而欲形有__容_大_词_功_,__幸____动运____词__,__希__望__ (6)幸③④始而皇君幸帝.幸于.梁赵王山宫_动___动词____词,____,宠____特爱____指___皇__帝__到__某__处__去___
《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是写于同一时期的散文名篇, 体现了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人生 感慨,寄托人生理想,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富于变化,涉笔成趣的特色。《木假山记》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专题三 杂记
叙述与议论高度结合,全文一唱三叹,迂回曲折,环环相扣, 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是作者“远能见之近”“小能 使之著”风格的典型体现。《越州赵公救灾记》以史家笔法,井 然有序地记述赵抃救灾的全过程,叙述事件有详有略,笔端含 情,人因事见,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品德,展现了曾巩散文“纡 徐曲折”的特点。《黄州快哉亭记》紧紧围绕“快哉”二字展开, 写景部分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之景,议论部 分作正、反推理,作者的赞赏慰勉之情,尽注于字里行间,体 现了苏辙文章含蓄温厚、善于“一波三折”的风格。

丰乐亭记上课用复习课程

丰乐亭记上课用复习课程

作者在这里插入两处叙述,与北宋 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形成了对比,衬 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结合下文来看, 这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准 备。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 戈”,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 同时为结尾点明“宣上恩德”的主旨 伏笔。
第二段 ①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判断句)
②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状 语后置),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 平滁。
③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 凤就擒之所(被动句),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 久矣。
干戈:战争,战乱 昔:当年 以:率领 破: 打败 形作动 遂:于是 考:考察 其:当地 的 按:研究 图记:地方志,升:登上 高: 高处 形作名
求:找到 就擒:被擒 而:但 故老:当年亲 历战事的人 盖:因为
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 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 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 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 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 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 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 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 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 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 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口气,句中 “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 然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 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这句看似 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的意味吧。 和《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相似。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 用武之地也。昔太祖 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 皇帝,尝以周师破李 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 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 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 下,生擒其皇甫晖、 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 姚凤于滁东门之外, 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 遂以平滁。修尝考其 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 山川,按其图记,升 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 高以望清流之关,欲 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 求晖、凤就擒之所。 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 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 天下之平久矣。 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丰乐亭记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丰乐亭记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注释:
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 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苏轼曾将《丰乐 亭记》书刻于碑。《舆地纪胜》:“淮南 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庆历中,太 守欧阳修建”。清《一统志》:“安徽滁 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欧阳 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 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 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 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 外,遂以平滁。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丰乐亭记: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 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 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 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 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 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 矣!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注释:
胜,尽。 及:等到。 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 下。 “向之凭恃险阻”二句:如先前那些凭借 险阻称霸的人,有的被诛杀,有的被征服。 向,从前。 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 舟车商贾:坐船乘车的商人。 畎:田地。 乐生送死:使生的快乐,礼葬送死。《孟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古诗文系列:丰乐亭记
译文:
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 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 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 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 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 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 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 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 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 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

丰乐亭记ppt课件下载(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课件)

丰乐亭记ppt课件下载(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课件)

丰乐亭记上传者:韩维加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丰乐亭记>PPT制作,共37张。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两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4、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共31张ppt,少图片,多文字资料。

适合总复习时用。

处地之“乐”--自然与创造;处时之“乐” --机遇与幸运;处人之“乐”--井然与融洽。

. 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63」上传者:dongying 邮箱:zhoudongying@guangdong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有对古代诗歌的鉴赏与分析,有诗歌鉴赏的方法指导与归纳。

也有课外诗歌的拓展与运用。

实用性强。

「下载次数:607」上传者:honghong314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与醉翁亭记的区别入手,鉴赏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下载次数:275」上传者:韩维加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丰乐亭记>PPT制作,共37张。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两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4、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下载次数:233」。

丰乐亭记ppt实用课件

丰乐亭记ppt实用课件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作者为什么和百姓一起去亭子那里游玩?
“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 “幸”字,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从文 章的第一句话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生活 富足离不开欧阳修为官的努力,这不是 侥幸获取的结果,而是勤于官务的必然 结果。
作者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 事之时也”。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但 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 障,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即使有好的收成, 怕也是没有心情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么, 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加强国 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文言文】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注释《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來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廿。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白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渝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丁•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夭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 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夭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 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吠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乐其地僻而事简,乂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乂幸其艮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夭,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廿甜。

丁•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白步的近处。

它的上而是丰山,高耸地畐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來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

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word教案

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word教案

《丰乐亭记》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训练杂记类散文的阅读.2.鉴赏欧阳修散文的风格 .教课要点 :杂记类散文的阅读训练教课难点 :景(事)物特点, 思想感情时间 :二教时教课过程 :一.导入:1.自读 <<“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 P111) , 明确 : 唐宋八大家 .2.自读 <<唐宋八大家小传 >>之“欧阳修”( P113) , 认识作者。

二. 阅读、鉴赏:(一)指导方法:1、通读杂记,勾划专闻名词,掌握线索、景(事)物特点、思想感情。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明确:线索是“丰乐”。

(2)文章描绘的光景的特点是什么?还写到了什么事物的美?明确:刻露俊秀的山川美。

滁州的民俗美。

(3)文章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2、再读杂记,推测实虚词义,剖析题目,理解内容、语言艺术(特点)。

(1)文章在语言艺术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叙事、描绘、谈论熔为一炉,涉笔成趣。

(3)你体悟到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什么?明确:婉曲平和,妙丽柔和。

3、认真答题,商酌文言翻译,正确畅达,书写工整、雅观大方。

(二)阅读训练:1、阅读《丰乐亭记》,达成(1)-(4) 题. (18 分)⑴以下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 3 分)()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B.由于本其山川,道其民俗之美人穷则反本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能以足音辨人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D 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A 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 , ”为乐”;为动用法,可译为“为? , 而乐”。

B 动词“依据”,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测,可译为“推求”;名词,可译为“根本”。

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带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依靠的方法,可译为“依靠”“依照”。

) 】⑵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来宾其实不来此荒僻的丰乐亭。

丰乐亭记优课教案

丰乐亭记优课教案

《丰乐亭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二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3、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紧扣“丰乐”二字展开,线索清楚而又富于变化的结构。

2、鉴赏文章把叙事、描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涉笔成趣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欧阳修到滁洲后,写了《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这两篇记文中,《醉翁亭记》更为知名,然而,古今都有人对《丰乐亭记》做出了更高的评价:“以五代之滁与今日之滁相形凭吊,最有深情,而其旨归于宣上恩德,又何正也。

公诸记此为第一。

” ——【清】储欣“永叔文以序跋杂记为最长,杂记尤以《丰乐亭》为最完美。

” ——【清】陈衍苏轼因景仰欧阳修,曾将《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写成了碑帖,供后世临摹。

究竟这是篇怎样的妙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觅“乐之况”研读:文章题为“丰乐亭记”,究竟如何围绕“乐”字行文?引导:看看文本中哪几个段落提到“乐”?写“乐”的主要集中第一节和第三节。

(1)处地之乐1、作者在首段说到:“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乐的是什么呢?——“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译文: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在这里,欧阳修介绍了丰乐亭周围的环境。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令人心旷神怡。

2、除此以外,文章第3段也有一段对丰山美景的描摹:“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水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有人评价此句说:作者仅用15个字就概括了四季景色的特点,显示了欧阳修驾驭文字的功底,尤其让人钦佩。

你能谈谈对此评价的理解吗?“掇幽芳”,采摘幽香的花草,自然是指春季了;“荫”本是名词,指树阴,这里用作意动,以……为隐蔽,“荫乔木”,在大树下乘凉,自然是指夏天了;“风霜水雪”指秋冬,因秋冬季节草枯叶落,故而山上岩石清晰地显露,显得格外清爽俊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 用武之地也。昔太祖 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 皇帝,尝以周师破李 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 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 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 下,生擒其皇甫晖、 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 姚凤于滁东门之外, 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 遂以平滁。修尝考其 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 山川,按其图记,升 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 高以望清流之关,欲 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 求晖、凤就擒之所。 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 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 天下之平久矣。 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 下平定已经很久了。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有何特色。 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 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 慨,寄托其人生理想。他善于把叙事、描 写和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富于变化,涉 笔成趣。《丰乐亭记》全文沉醉于山水, 感今怀古,固然歌颂赵宋王朝的功德,赞 美丰衣足食、民享安乐的太平景象,但其 中也包含了欧阳修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全 文紧扣“丰乐”两字,今昔对比,忧深而 思远。
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 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 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劃削消磨(被动句),百 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
失其政,政治颓败 ;分裂,四分五裂 ;所在, 到处;为,是;敌国者,敌对政权;胜,尽;受, 承受。一,数词作动词,统一;向,过去,从前; 凭恃,凭借;劃削,被铲平,消磨;自行消亡; 今,使意志等逐渐消失,度过;漠然,冷清清地 今,冷淡,不关心; 徒,只;遗老,经历过 的人;尽,都死去,形作动。
仇英《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北宋 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与山中僧人智仙常在此饮酒赋诗,欧 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亭 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 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一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 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 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 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 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乐:喜欢 形作动 简:清简,俗:民 风 得:找到 乃:便 日:每天 名作状语 而:修饰连词 掇:采摘 芳:花草,荫:乘凉 风霜冰雪:秋迎 风霜,冬赏冰雪。刻露:清晰的显露,清 秀:清幽秀茂 今:美丽而不俗气 可爱:令人喜爱。
理解段意 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代干 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在这一节中作者 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的是什么? 介绍历史事情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1)介绍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先叙述 了五代时期的情况,据史书记载,后周显德三年 (956)二月,殿前都虞候赵匡胤袭滁州清流关,败 南唐兵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在滁州东门之外 擒获皇甫晖、姚凤。紧接着,行文又追溯唐朝末 年,天下分裂、豪杰纷争的混乱局面。史载唐广 明元年(880),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 滁州。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 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 记。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 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 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 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宣上恩德,以 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是对自己的鞭 策;第二句话“遂书以名其亭焉”,则交 代了“丰乐亭”名称的来历。最后一句是 “记”的一个组成部分,交代创作的时间 以及创作者的姓名。语言干净利落,简洁 经济。与上文详细描写滁州风景、详细描 写自己赏玩风景时的心态举动的文字相映 成趣,也体现了欧阳修谋篇布局的匠心。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 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桨亦无穷也。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後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 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丰 乐 亭记
欧阳修
介绍历史背景导入课文: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 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因侵害 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年多即告失 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上《论杜衍范 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诬,触怒了新政的 反对派,被贬知滁州。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 而是奋发有为,使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 安居乐业,受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 后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 乐亭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 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自唐失其政,海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 内分裂,豪杰并起 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 而争,所在为敌国 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 者,何可胜数?及 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 宋受天命,圣人出 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 而四海一。向之凭 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 恃险阻,铲削消磨, 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 百年之间,漠然徒 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 见山高而水清。欲 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 问其事,而遗老尽 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 矣。 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 都早已死去了。
第一节介绍了自己在滁州勤于政 务和丰乐亭的环境。
1,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 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2, 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 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 《醉翁亭记》有相同之处吗?
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议 论的基础。
第二段 ①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判断句) ②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状 语后置),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 平滁。
1,先指生断句 2,听课文朗读
3,再读课文,找出重点
字词,和特殊句式。
修既治滁之明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 年①,夏,始饮滁 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 水而甘。问诸滁人, 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 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 其上则丰山,耸然 到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 而特立;下则幽谷, 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 窈然而深藏;中有 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 清泉,滃然而仰出。 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 俯仰左右,顾②而 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 乐之。于是疏泉凿 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 石,辟地以为亭, 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 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的人们前往游乐。
3、“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 “幸”字应如何理解? “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幸” 字,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从文章的第 一句话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生活富足离 不开欧阳修为官的努力,这不是侥幸获 取的结果,而是勤于官务的必然结果。
4、作者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 无事之时也”。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 但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 保障,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即使有好的收 成,怕也是没有心情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 么,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加 强国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就显得尤其重 要了。总之,作者借这篇文章表达了不仅要 与民同乐,更应该居安思危的思想。
③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 凤就擒之所(被动句),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 久矣。
干戈:战争,战乱 昔:当年 以:率领 破: 打败 形作动 遂:于是 考:考察 其:当地 的 按:研究 图记:地方志,升:登上 高: 高处 形作名 求:找到 就擒:被擒 而:但 故老:当年亲 历战事的人 盖:因为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逢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 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 修之来此,乐 其地僻而事简, 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 又爱其俗之安闲。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 既得斯泉于山谷 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 之间,乃日与滁 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 人仰而望山,俯 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 而听泉;掇幽芳 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 而荫乔木,风霜 风霜,冬赏冰雪。秋冬清 水雪,刻露清秀,晰的显露,春夏清幽秀茂, 四时之景,无不 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 喜爱。 可爱。
今滁介江淮之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 间,舟车商贾、 间,地方偏僻,是船只 四方宾客之所不 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 至,民生不见外 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 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 事,而安于畎亩 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 衣食,以乐生送 饭,养老送终。谁能知 死。而孰知上之 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 功德,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 涵煦于百年之深 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也!
探究问题: 1、“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 之深也”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唤起读者思考,如今的安逸日子是怎 样获得的。作者将功劳归于最高统治者 的“功德”,显得很冠冕,实际在言语 之问隐约透出一种忧患意识。
2、第三段中的动词用的很传神,举例说明:
句中的“仰”“俯”,不仅交代了观赏风景 的角度,而且也交代了观赏对象的远近 “望”“听”则准确地描写了观赏时的动作, 这番描写透着一份悠闲;“掇”字生动地描写 了对眼前绽放的鲜花的怜爱之情,“荫”字则 流露了休憩之时的惬意的情趣。这两句话用词 准确传神,显现了欧阳修驾驭文字的功底。 另外,掇幽芳指春,荫乔木指夏,风霜水雪 指秋冬,秋冬草枯叶落,山势蝇岩毕露,故日 “刻露清秀”,作者仅用十五个字就概括了四 季景色的特点,尤其让人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