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其政,政治混乱 ;分裂,四分五裂 ; 所在,到处,处处;为,是;敌国者,敌对政权; 胜,尽;受,接受。一,数词作动词,统一;向, 过去,从前;凭恃,凭借依靠; 刬削,被铲平,消磨;消耗磨灭;漠然,冷清寂 静地 徒,只;遗老,经历事变的老人;尽,都 死去,形作动。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 用武之地也。昔太祖 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 皇帝,尝以周师破李 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 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 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 下,生擒其皇甫晖、 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 姚凤于滁东门之外, 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 遂以平滁。修尝考其 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 山川,按其图记,升 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 高以望清流之关,欲 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 求晖、凤就擒之所。 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 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 天下之平久矣。 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 下平定已经很久了。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 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 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 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跸于 此,故后人改名为“琅琊山”。 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 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 鸟鸣不绝,曲水流觞溪流淙淙。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 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 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 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被人 们视为稀世珍宝。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 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蔚然 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第一节介绍了自己在滁州勤于政务和丰乐亭的 环境。 “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和我们学习过的《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 之处? 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 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口气,句中 “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 然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 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这句看似 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的意味吧。 和《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相似。
自唐失其政,海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 内分裂,豪杰并起 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 而争,所在为敌国 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 者,何可胜数?及 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 宋受天命,圣人出 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 而四海一。向之凭 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 恃险阻,铲削消磨, 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 百年之间,漠然徒 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 见山高而水清。欲 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 问其事,而遗老尽 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 矣。 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 都早已死去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 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桨亦无穷也。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後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 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 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 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 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乐:喜欢 形作动 简:清简,俗:民 风 得:找到 乃:便 日:每天 名作状语 而:修饰连词 掇:采摘 芳:花草,荫:乘凉 风霜冰雪:秋迎 风霜,冬赏冰雪。刻露:清晰的显露,清 秀:清幽秀茂 今:美丽而不俗气 可爱:令人喜爱。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北宋 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与山中僧人智仙常在此 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 记》。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 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 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 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这里插入两处叙述,与北宋 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形成了对比,衬 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结合下文来看, 这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准 备。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 戈”,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 同时为结尾点明“宣上恩德”的主旨 伏笔。
第二段 ①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判断句) ②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状 语后置),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 平滁。 ③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 凤就擒之所(被动句),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 久矣。
干戈:战争,战乱 昔:当年 以:率领 破:打败 形作动 遂:于是 考wk.baidu.com考察 其:代当地的 按:查索 图记:地理图籍, 升:登上 高:高处 形作名 求:找到 就:受(被动) 而:但 故老:当年亲历战 事的人 盖:因为
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 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 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被动句),百 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 老尽矣!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 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 丰年之乐者,幸生(于)无事之时也(判断句, 省略句)。
幸:侥幸,幸运 乐:感到高兴 岁:名作状语 年年,因为:于是为 今,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本:推 求 其:这里的 道:叙述 所以:表原因 幸:有幸
探究问题: 1、“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 之深也”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丰 乐 亭记
欧阳修
介绍历史背景导入课文:
庆历五年(1045)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 淹、韩琦、富弼相继罢去,他们推行的“新政” 因侵害官僚利益,遭到守旧势力阻挠破坏,一 年多即告失败。欧阳修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极力为四人辩 诬,于是触怒了新政的反对派,被贬知滁州。 在当地作者没有走向颓废,而是奋发有为,使 当地的生产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受 到他们的爱戴。在那里,欧阳修又先后写下了 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 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郁和不平, 间接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明确:(1)介绍了两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先叙述 了五代时期的情况,据史书记载,后周显德三年 (956)二月,殿前都虞候赵匡胤袭滁州清流关,败 南唐兵马15万人,攻占滁州城,在滁州东门之外 擒获皇甫晖、姚凤。紧接着,行文又追溯唐朝末 年,天下分裂、豪杰纷争的混乱局面。史载唐广 明元年(880),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 滁州。
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 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什 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醉翁亭记》有 相同之处吗?
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议 论的基础。
理解段意 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代干 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在这一节中作者 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的是什么? 介绍历史事情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节写了自己在滁州勤于政务 和丰乐亭的环境 第二节插叙兵革之事 第三节介绍了滁州现今的情况 第四节是“记”的一个组成部分, 交代创作的时间以及创作者的姓名。
修既治滁之明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 年①,夏,始饮滁 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 水而甘。问诸滁人, 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 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 其上则丰山,耸然 到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 而特立;下则幽谷, 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 窈然而深藏;中有 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 清泉,滃然而仰出。 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 俯仰左右,顾②而 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 乐之。于是疏泉凿 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 石,辟地以为亭, 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 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的人们前往游乐。
3、“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 “幸”字应如何理解? “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 “幸”字,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从文 章的第一句话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生活 富足离不开欧阳修为官的努力,这不是 侥幸获取的结果,而是勤于官务的必然 结果。
4、作者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是“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 无事之时也”。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 但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 保障,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即使有好的收 成,怕也是没有心情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 么,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加 强国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就显得尤其重 要了。总之,作者借这篇文章表达了不仅要 与民同乐,更应该居安思危的思想。
今滁介江淮之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 间,舟车商贾、 间,地方偏僻,是船只 四方宾客之所不 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 至,民生不见外 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 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 事,而安于畎亩 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 衣食,以乐生送 饭,养老送终。谁能知 死。而孰知上之 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 功德,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 涵煦于百年之深 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也!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 修之来此,乐 其地僻而事简, 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 又爱其俗之安闲。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 既得斯泉于山谷 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 之间,乃日与滁 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 人仰而望山,俯 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 而听泉;掇幽芳 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 而荫乔木,风霜 风霜,冬赏冰雪。秋冬清 水雪,刻露清秀,晰的显露,春夏清幽秀茂, 四时之景,无不 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 喜爱。 可爱。
请朗读或背诵: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逢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 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三段写了什么?作者是如何介绍滁 州现今的情况的? 第三段介绍了滁州现今的情况。 可分为三层:一是简要介绍目前的 状况;二是交代自己生活在此的心态; 三是说明百姓愿意与自己同游的原因。
第三段: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 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 食,以乐生送死。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 涵煦百年之深也。 介于:位于两者之间 民生:百姓生下来 今: 人民的生计 外事:外地的事情,今:外交事 务 外边的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 畎亩 衣食:名作动,耕田种地,穿衣吃饭,以:而 乐生送死:养老送终 孰:谁 上:皇上 休养生息:使动,让百姓休养生息,涵煦:如 雨露滋润、阳光普照 深:久
唤起读者思考,如今的安逸日子是怎 样获得的。作者将功劳归于最高统治者 的“功德”,显得很冠冕,实际在言语 之问隐约透出一种忧患意识。
2、第三段中的动词用的很传神,举例说明:
句中的“仰”“俯”,不仅交代了观赏风景 的角度,而且也交代了观赏对象的远近 “望”“听”则准确地描写了观赏时的动作, 这番描写透着一份悠闲;“掇”字生动地描写 了对眼前绽放的鲜花的怜爱之情,“荫”字则 流露了休憩之时的惬意的情趣。这两句话用词 准确传神,显现了欧阳修驾驭文字的功底。 另外,掇幽芳指春,荫乔木指夏,风霜水雪 指秋冬,秋冬草枯叶落,山势蝇岩毕露,故日 “刻露清秀”,作者仅用十五个字就概括了四 季景色的特点,尤其让人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