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朗诵解读】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朗诵解读】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二十二篇:证治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正文: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濈然汗出者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亦补脾气。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
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
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
久则羸瘦,脉虚多寒。
三十六病,千变万端。
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半夏厚朴汤主之
现代文献
• 1.根据半夏厚朴汤对猫喉反射及其它药理实验的观察,发现该方中紫苏
(200mg/kg)和厚朴(140mg/kg)对喉反射几乎显示相同抑制作用,其余药物 对喉反射则无影响,这就意味着半夏厚朴汤对喉反射的抑制作用主要取决于 这两味药。实验还发现,本方对小鼠的运动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延长 巴比妥类引起的睡眠时间。说明半夏厚朴汤还具有镇静作用。
•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属于中医学“瘿瘤”范围,其病多由情志抑郁,
气滞痰凝,积久结聚而成。治疗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为大法,以半夏厚朴
汤主之,是方对证用。具体应用,酌加黄药子、夏枯草、昆布等,增强其软
坚散结之效;腺瘤、囊肿质地偏硬者,加桃仁、赤芍之类,以佐破瘀散结之
功。辨证加减,多能收效。
•
颈前血管瘤属中医学“血瘤”等范畴。本病多由痰气互结,血瘀脉络所
临床应用
• 临床上本病患者常精神抑郁,并伴有胸闷、 喜叹息等肝郁气滞之症,可合逍遥散加减使用, 或加入香附、陈皮、郁金等理气之品;也可加入 化痰药,如栝楼仁、杏仁、海浮石等以提高疗效。 朱丹溪认为“痰结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 化痰药加咸味软坚之品,栝楼仁、杏仁、海浮石、 桔梗、连翘,少佐芒硝以姜汁蜜和丸,噙服之。” 有参考价值。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 服,日三夜一服。
【分 析】
• 病机:气郁痰凝,阻于喉中。 • 主症:咽中如有炙脔,兼胸闷叹息。 • 治法:解郁化痰,顺气降逆。 • 方剂:半夏厚朴汤。 • 方义: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
以降逆;辅以茯苓利饮化痰;佐以苏叶 芳香宣气解郁,合而用之使气顺痰消, 则咽中炙脔感可以消除。
伤寒论梅核气原文
伤寒论梅核气原文
梅核气是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在《伤寒杂病论》中称之为“炙脔”,其原文在《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
原文为: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占占,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简要解释: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是一种自觉症状。
脔,是肉块,炙就是烤肉块,是病人自觉这部位有异物感,然后再说,这种异物感是怎么样呢?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与饮食无碍。
病因病机,我们分析是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津聚为痰,然后与气搏结,上逆咽喉所致。
这个病位是在咽喉的,如果简单来说,情志为病,痰气郁结,痰气郁结在哪儿呢?郁结在咽喉。
针对痰气郁结,这样的一个病机所造成的梅核气病,这一个病症,开出半夏厚朴汤这一方剂。
方剂的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这个
方子能够起到既能够化痰结,又能够顺气降逆的作用,消除咽喉有梗阻的异物感。
半夏、厚朴、生姜,正好是辛开苦降的配伍;半夏是降逆、散结、止呕、向下消痞的作用;厚朴,;行气、消胀、除满;生姜配合半夏,也是是一种辛开苦降,包括散结、止呕的功效;茯苓,有化饮的作用,当然,这里面讲的是痰,因此也就是通过化饮来消痰;苏叶,苏叶是紫苏的叶,苏叶对于上焦,就是肝失疏泄,气郁在上的话,肝气郁结到咽喉的话,不叫引经药,也可以说苏叶是一个直达病所的药物,它是一个偏温性的,起到芳香宣气解郁的作用。
《金匮要略》卷二十二妇人杂病脉证
更年期动血
更年期动血,以肾虚为致病之本,在治疗上,必须注意补肾培本的问题。
更年期肾气渐衰,全靠后天脾胃滋养,以后天养先天。
青春期前后的治疗着重于肾,育龄期着重于肝,而绝经期的时候,着重于脾,同时兼顾肾(以肾为主,兼顾脾,以脾养先天),更年期的动血,在止血阶段要着重于肾,兼顾肝、脾。
②肾阳虚的带下,加沙苑蒺藜、桑螵蛸、白茯苓(原方有,属加重用量),也可加斑蝥、通草,便利尿作用更快更好。
③肾虚型偏肾阳虚的胎动不安,加人参、白术、川断、阿胶、桑寄生、菟丝子、砂仁、紫苏等,必要还可加海螵蛸、龙骨、牡蛎。(胎动不安兼有阴道流血,直接用止血药不如用阿胶、海螵蛸、龙骨、牡蛎达到间接的固涩止血效果,以血养胎。)
分析:本方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半夏、厚朴、生姜)辛开苦降的配伍。
茯苓,化饮消痰。
苏叶,对上焦,直达病所(芳香宣气解郁)。
介绍
用于疏肝理气方面:偏于上,苏叶;偏中,苏梗;喘,苏子。
临床应用:
肝郁的治则:疏、散、清、补,四个基本原则。
①疏肝解郁健脾:四逆散,小柴胡汤。(四逆散(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炙枳实4枚、大黄2两、大枣12枚、生姜5两))
②疏肝活络法:旋覆花汤。(旋覆花汤(旋覆花3两、葱14茎、新绛少许))新降,现以(苏木、茜草)代,活血化瘀。
③清肝解郁法: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逍遥散,(丹芩、丹栀)逍遥散。(茵陈蒿汤(茵陈蒿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栀子大黄汤(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5枚、豉1升))(逍遥散(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5g薄荷6g炙甘草6g))
甘麦大枣汤——精选推荐
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苦,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本条所论脏躁,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多,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所致。
用方特点概括为心虚、肝郁两端。
方中小麦性甘平,入心经,善补心气、养心神、除热解渴,常用于神志不宁、失眠等症;甘草补中益气,甘缓和中,养心以缓急迫,缓和药性;大枣甘平,补益脾气,缓肝急并治心虚。
三味合煎汤饮用,则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平补脾气的作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神经症、不眠症、歇斯底里症、幼儿夜啼症、百日咳、梦游癫痫、胃痉挛、因肠胃虚弱而容易疲劳、频作呵欠、窦性心律不齐、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见有心悸脉促,属于心血管疾病,心经气阴两伤者。
甘麦大枣汤除治心外,还有应用于治肝。
《本草经疏》论小麦,认为除养心之外,“肝心为子母之脏,子能令母实,故主养肝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甘草又能缓肝急。
故甘麦大枣汤除补心脾之外还兼治肝。
何立人老师在临证辨治心悸、失眠等病时,善用甘麦大枣汤。
顾某,女,68岁因过劳后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神疲,夜有口干,寐艰。
苔薄,质淡红,脉弦细滑数。
处方:淮小麦30 炙草5 大枣9 柏枣仁各30 五味子3 脱力草30 功劳叶15 防风己各9 大狼把草15 青黛末包5 桑叶9 野菊3 杭菊9 青皮9 龙齿先30 百合0 炙蒌皮9 茯神30 远志3 朱灯心3 莲芯3肉12 炒白术芍各9 炒淮山15。
方共十四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证属脏躁,由于忧思劳累过度,心阴受损,脏阴不足,神不守舍,而引起的心悸、寐艰。
阳入于阴则寐,阴入于阳则寤,患者气阴两虚,阴阳失调和紊乱,而致失眠寐艰。
《内经》云,“心病者、宜食麦”。
尤在泾《金匮心典》中说,“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燥也。
”本例脉证符合甘麦大枣汤主治要点,故用之得心应手。
另:学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甘麦大枣汤应用方法:1.诵虑过度哭笑无常诵读思虑太过,心营暗耗,神失主宰而喜笑不休的,以甘麦大枣汤加茯神、柏子仁、炒白芍、建莲,滋养心神。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
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以下这个热入血室这几段都是伤寒论的。
那么这也是妇人常遭遇的一种病,因为有例假的关系了。
"妇人中风七八日",就是得的太阳中风证,这个病到了七八日,正是去表内传的时候。
在表证的时候是发热恶寒,内传到少阳了,就是往来寒热,发作有时了,"续来寒热",就是暗示往来寒热,发作有时。
经水来也适于此时而中断,当然在七八天以前就来了例假了,那么在这个病由表内传的这个时候,月经断了,那么这个肯定就是热入血室了。
假若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这是其血因热而结,这是内传的邪热,乘着经来之虚,而入血室,而经血呢,也因为热而结,所以才中断,那么才会发生以上症候。
"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就是往来寒热,发作有时,不是以前的中风表证那样子了,由于这个才是柴胡证。
中医治病讲辨证,不论热入血室也好,任何其它的杂病也好,现柴胡证,用小柴胡汤是没错的。
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是小柴胡的主要症候之一嘛,这个时候虽然是热入血室,少阳热结,血自然因热而结,因热去而已了。
这是头一段,这一段主要就是太阳中风,在这个阶段里,她以前就来了例假了,在七八天的时候,按照一般这个病的常规,应该内传了,在这个时候可能发生少阳病的症候,原来来的月经也适于此时而中断,这肯定是热入血室造成的,所以血也因蕴热而结,那么症候呢还是少阳证了,所以还是用小柴胡汤。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治之"这两个字在《伤寒论》上没有,是个衍文,不要。
上面说是太阳中风,这个说太阳伤寒。
无论中风也好,伤寒也好,都有热入血室这种情况。
这个是开始得伤寒的时候,就是没有汗这种太阳表证,这时"经水适来",一方面得的太阳伤寒,另一方面来了月经了。
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231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吴旻北京光明东方医药研究中心(100700)李志明北京神州大成中医药研究院(100031)审订:杨建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100031)编者按:自本刊第8期刊出中医内科学模拟试题后,收到诸多读者的答题。
今选2位读者的参考答案及解析,供大家参阅学习。
一选择题1E.《景岳全书咳嗽》明确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
2C.肺痈溃脓期,痰热瘀血壅阻于肺,血败肉腐而化脓,继则肺络损伤,脓疡溃破,排出腥臭脓血痰。
病变发展到溃脓期,脓疡溃破,脓液排泄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病情的顺逆转变。
若脓毒能够排出,邪去正复,则向顺证转化;若排泄不畅或无力排出,脓毒内蓄,热毒炽盛,肺叶腐败,正气大伤,则向逆证转化。
A应对成痈期,E应对肺痈初期,D侧重消痈,B与本题无大关系。
3 B.补天大造丸:人参2两,黄芪(蜜炙)3两,白术(陈土蒸)3两,当归(酒蒸)1两5钱,枣仁(去壳,炒)1两5钱,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1两5钱,白芍(酒炒)1两5钱,山药(乳蒸)1两5钱,茯苓(乳蒸)1两5钱,枸杞子(酒蒸)4两,大熟地(9蒸,晒)4两,河车1具(甘草水洗),鹿角1斤(熬膏),龟版8两(与鹿角同熬膏)。
制法:以龟、鹿胶和药,炼蜜为丸。
补五脏虚损。
肿瘤阴阳两虚乃正气亏虚,当用大补气血之法。
A侧补肾阳,C偏重补气散瘀,D重于补血益肺。
4 B.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此乃出自《金匮要略肺癌肺痿咳嗽上气》。
5B.此乃心血瘀阻之胸痹。
心血瘀阻之胸痹主症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痰浊壅塞之主症是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
阴寒凝滞之主症是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甚,遇寒而发,起病急骤。
气血两虚之主症是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从冲任损伤探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之病因病机
从冲任损伤探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之病因病机“冲任学说”是中医妇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于女性特有的”经带胎产孕乳”等无不依赖于任脉通、太冲脉盛、脏腑功能正常方可保证各生理功能的正常。
故而冲任二脉气血充盈为妇人生理生殖正常之根本,脏腑功能正常为人健康之基础。
笔者从冲任损伤的角度解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篇中一段的病因病机,从而体现了冲任二脉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妇人病的重要性。
标签:”冲任学说”;”《金匮要略》”“病因病机”从冲任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看,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宫,循行涵盖三焦。
从冲任二脉的功能上看,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的要冲,因而冲脉为五脏六腑阴血之主,任脉主一身之阴经,总任一身精气为”阴脉之海”,故冲任为女子之本。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一段对妇人杂病之病因病机的阐述--”因虚、积冷、结气”等,然各致病因素无不通过冲任二脉为病。
只有脏腑功能正常,其中又以肝肾二脏最为重要,则气血充盈,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按时满盈,方能保证妇人各项生理功能正常。
可见冲任二脉在妇人杂病中之重要性。
下面笔者从冲任损伤的角度来解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一段内容。
1 疾病病因与冲任损伤的联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妇人之病。
(所以异于男子者。
以其有月经也。
其因月经而致病。
则有三大纲。
曰)因虚(曰)积冷(曰)结气。
”“全从经起也,病变不一。
”《金匮要略要义》:”盖此条以血寒积结下焦为主。
”从此可以看出导致妇科杂病的直接病因有三点:一个是虚,就是虚损,气血亏虚,气血亏虚是导致冲任二脉生理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妇人为病主要病机之一。
二是积冷,积冷也说明不是一时受寒而是内有久寒,寒邪久积在任脉所主的少腹胞宫伤及冲脉所主的血分,导致妇人诸杂疾;第三是结气,就是忧郁气滞,气结不散。
《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在妇科腹痛病中的应用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8304作者简介:黄毅,女,福建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陈捷,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医中药·《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在妇科腹痛病中的应用黄毅1,陈捷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摘要:《金匮要略》中在妊娠病、产后病和杂病等妇科疾病中有着相关的论述。
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的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及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记载的方剂,主要用于妇女妊娠期的腹痛及妇科杂病之中的腹痛。
痛证的病机体现在“不通则痛”以及“不荣则痛”,只有气机通畅,营血充足,气血调和,才能使妇人冲、任、督、带调畅,发挥经、带、胎、产的正常生理活动。
当归芍药散在痛经、胞阻、产后腹痛、妇人腹痛等妇科诸多腹痛病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在临床上应确切辨证,才能使经方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痛经;胞阻;产后腹痛;妇人腹痛;《金匮要略》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08.128本文引用格式:黄毅,陈捷.《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在妇科腹痛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08):304-305,307.0 引言当归芍药散是《金匮要略》记载的方剂,主要用于妇女妊娠期的腹痛及妇科杂病之中的腹痛。
痛证的病机体现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当归芍药散在痛经、胞阻、产后腹痛、妇人腹痛等妇科腹痛病中运用广泛,并且在临床运用上取得一定的疗效。
经、带、胎、产、杂作为妇女的特殊生理,因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损伤胞宫而产生一系列疾病。
月经病中的痛经,妊娠病中的胞阻,产后病中的产后腹痛,妇科杂病中的妇人腹痛等妇科诸多腹痛病,其本源都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损伤胞宫而损伤了冲、任、督、带,导致经、带、胎、产、杂生理功能的损害。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情志病
方剂—甘麦大枣汤 麦—养心安神 草、枣—甘润补中缓急 本方可用于神经、 精神疾患,如癔病、神经衰弱、神经官 能症、精神分裂症、失眠、夜游症、更 年期综合症、癫痫等疾病,运用时常与 生脉散、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四七 汤、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合用。
情志病
甘麦大枣汤治脏躁。某女,40岁,昔年待 人接物态度甚好,但近年来脾气越来越 坏,常无端骂人,喜怒无常,或悲伤欲 哭。且对性欲淡漠,即使行房,亦阴道 干涩,缺少分泌物。余曰:此即仲景 《金匮要略》所谓脏躁证也。处方:炙 甘草10g,淮小麦30g,
转胞
小便。病属转胞。肾气丸2匙,开水泡 溶服下,4小时后,再服1次。药后2小 时许,小便渐渐自解,小腹胀急亦减, 当服完第3次后,即自行小便。翌日, 改每次1匙吞服,1日3次。3天后诸症告 愈[石汝锷. 转胞浅释.浙江中医杂志, 1983,18(8):
转胞
368]。 分析:产后小便不通已 7天,小 腹拘急胀痛难忍,欲解而不溺,舌质微 红胖大、边有齿痕、苔薄润罩黄,脉浮 大无力。证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 治法为补益肾气,温化膀胱之气。方用 肾气丸而取效。
情志病
,大枣10枚。煎汤服。越月余,柯某又 来,言其妻服药 20余剂,性情大见好转, 行房时阴道分泌物增多 , 但时有口干舌 躁,面红火升等症。嘱仍以原方加百合 15g ,生地 15g 。又守方服药月余,病遂 告愈。(何任,等 . 金匮方百家医案评 议 .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第 1 版 .1991 : 397 ) 分析:情绪不定,喜 怒无常,诊为脏躁,心脾两虚阴亦虚, 用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养阴安神而愈。
月经病
6g 。连服 3 剂。下瘀血块甚多,自后经 色遂逐渐正常。但腹稍有痛,以小建中 汤加当归,遂痊愈如常矣。(刘俊士 . 古妙方验案精选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 第 1版.1992: 317) 分析:病由行 经时,赴池塘洗衣,失足跌入水内,月 经即止。因而小腹胀满如鼓,剧痛不已, 此水与血结,瘀留不去故也。用抵当汤 祛瘀通经,瘀血去,月经才能正常。
半夏厚朴汤方证分析
半夏厚朴汤方证分析半夏厚朴汤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妇人”:此二字,仲景有什么涵义,单从此条很难看出,继续往下读。
“咽中如有炙脔”:说明“咽部有异物,欲吐不出,欲咽不能”,这让我想到现代人说的“咽炎”。
“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温性的降气化痰止呕药有消痞散结作用;厚朴,温性的祛湿理气消胀药。
通过这两个药,我们暂时可以大概推测,此方的方证与痰湿相关,病性属寒,气机属逆。
更多的东西,了解不多,需要“以方测证”,原书这样记载:半夏厚朴汤方:半夏200lm 厚朴15g 茯苓20g 生姜25g 干苏叶10g上五味,以水1400ml,煮取800ml,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药性:半夏:温性的降气化痰止呕药,有消痞散结作用,主要作用于上焦;厚朴:温性的祛湿理气消胀药,有下气作用,主要作用于中、下焦,兼主上焦;茯苓:通过健脾达到水饮祛、心悸止、神得安、小便正常的作用,寒、热二证皆可用;生姜:温性的散饮、止呕、健胃药,有解表功能;苏叶:温性的宽中下气药,有发汗解表、祛痰止咳作用。
综合分析半夏厚朴汤的五味药的药性,可以发现,这5味药都指向“湿”,力量都是“下气”,整个方性温。
苏叶开表,有提壶揭盖以利下气的作用;半夏与生姜将上焦的湿往下行;厚朴打通三焦,利于湿往下走;茯苓利小便,给湿以去路,同时还有健脾作用,防止湿邪再次形成。
因此得出半夏厚朴汤方证:湿邪阻滞三焦所致的咽部异物感、胸腹痞满、作呕、大便不成形等证。
对于服法,我们也当研究,仲景说,“日三夜一服”,为什么分四次?从此条无法看出,仲景说过“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此条虽为风湿而设,但我们可以知道,治湿病不能急,应当慢慢的不间断的用力。
总结:半夏厚朴汤有治咽炎的机会,但仅限于偏寒偏湿的咽炎。
半夏厚朴汤并不局限于“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只要是偏寒偏湿引起的各证,都可以此汤随证加减使用,如果真做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时,算使用的比较灵活了。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金匮教研室、六内科 林昌松 主任中医师
概说
妇人杂病主要有:
热入血室、梅核气、脏躁、经水不利、带下、 漏下、腹满、转胞与前阴疾病,也有因胎产 引起的疾病。
治疗:以调经为主,分内治与外治。内治 剂型有:汤、丸、散、酒、膏;外治法有 针刺、洗、坐药、润导法等。
为后世妇科杂病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总论
条文(8):总论妇人杂病的病机证治。
情志病
条方(5)论述咽中痰凝气滞(梅核气) 的证治。 病机:痰凝气滞,交阻咽喉。 治法:化痰理气,开结降逆。 方药:半夏厚朴汤。
药理:
苏叶-散郁理气 厚朴-降气散结 茯苓-行饮化湿 生姜-温胃化饮 半夏-降气涤痰
化痰理气 开结降逆
条文(6):脏躁病的证治。 证候分析:
吴茱萸、生姜、桂枝-温经散寒。 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行瘀养血 麦冬、半夏-润燥降逆。 甘草、人参-补益中气。
条文(11):旋复花汤。 条文(12):胶姜汤。
月经病-经水不利
带下病
转胞
前阴病
热入血室
其他
年龄:年五十所-天癸当绝,月经当去。 病因:曾经半产,瘀血在腹中。 症状:
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冲任亏虚,下血不止。 少腹里急,腹满-瘀血内阻,气滞不畅。 暮即发热,手掌烦热-阴虚生热。 唇口干燥-血瘀于下,津不上承。
妇人下血
病机:下元不足,冲任亏虚,瘀血不去。 治法:温经散寒,行瘀养血。 方药:温经汤。 药理:
妇人脏躁-七情所伤,心不得静,精神躁扰不 宁。 悲伤欲哭-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象如神灵 所作 数欠伸-心神所养,累及于肾
病机: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耗伤阴液。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宁心。 方药:甘麦大枣汤。 药理:
金匮要略重点原文(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13.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2.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2.妇人杂病第二十二
(二)寒湿带下
【原文】蛇床子散方,温阴中坐药。 (20)
主症:阴中寒冷,带下清稀色白或阴 痒, 少腹冷痛,腰骶重坠等
治法:温中祛寒,燥湿杀虫 方药:蛇床子散 用法:棉裹纳阴中
六、腹痛
(一)瘀血内阻
【原文】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 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16)
【解析】
妇人产后 妇人六十二种风
病
肌若鱼鳞
变
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
或引腰脊,下根气街
血脉失和
下焦 气冲急痛,膝胫疼烦 奄忽眩冒,状如厥癫
情志不遂 气机失调
或有忧惨,悲伤多嗔
二、热入血室
【原文】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 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虐状,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1)
【原文】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 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 焦,必自愈。(2)
—肾气丸—温阳化气
阴疮—少阴脉滑而数,阴中生疮,阴中蚀疮烂者
前阴病
—狼牙汤—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阴吹— 阴吹正喧—膏发煎—养血润燥通便
复习思考题
风邪乘虚侵入
腹中血气刺痛——气血搏结,血行不畅
治法: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方药:红蓝花酒
红蓝花一两——活血通经祛瘀
酒——散寒行血
(二)肝脾失调
【原文】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 主之。(17)
主症:腹中拘急、绵绵作痛,足腑浮肿, 小便不利。
病机:肝脾失调,气血郁滞 治法:养血疏肝,健脾除湿 方药:当归芍药散
的病证。
6. 梅核气:痰凝气滞所致咽中如有炙脔的病
证。 7. 脏躁:七情所伤导致情致失常,以悲伤欲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金匮要略方论》必背条文65条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2.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凡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10.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13.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
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
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7.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金匮》将带下分为几类?如何治疗?
《金匮》将带下分为几类?如何治疗?
佚名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1(000)B12
【摘要】答:《金匮》将带下病分为湿热和寒湿两种类型。
一、湿热带下《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第十五条说:“妇人经水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脏坚癖不止,谓胞宫内干血坚结不散。
干血停留,郁为湿热,久而腐化,以至时下白带。
治宜先去胞宫湿热,以矾石丸为坐药,纳入阴中,除湿热,止白带。
本方专为白带而设,不能去干血,因此在治疗时,
【总页数】2页(P67-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3
【相关文献】
1.《金匮》狼牙汤加味方治疗湿热带下病的临床观察 [J], 周劲松
2.鞋用胶黏剂按主要成分可分为几类?黏合性能有什么特点? [J],
3.法定传染病分为哪几类? [J], 岩坞
4.问:按照《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的规定,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分为哪几类? [J],
5.《金匮要略》与《傅青主女科》论带下 [J], 郭琛英;马晓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104、【甘麦大枣汤】(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104、【甘麦大枣汤】(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方药】甘草---~(9克)小麦一升(30克)大枣十枚(10枚)【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六)【解说】本方主治脏躁证。
本证多始于肝,伤及心脾,累及于肾。
以肝气郁结,心脾两虚为基本病机。
临床表现有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欠伸频频,神疲乏力等,可伴有心烦,不得卧,急躁易怒,大便秘结之症。
治以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安神宁心,缓肝之急。
此《内经》所谓“心病者宜食麦”、“损其肝者缓其中”之法则也。
本方被广泛用于癔病、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癫痫等病的治疗。
【运用】一、脏躁岳美中医案:1936年于山东荷泽县医院诊一男子,年约30余,中等身材,黄白面色,因患精神病,曾两次去济南精神病院治疗无效而来求诊。
查其具有典型的悲伤欲哭,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似“巫婆拟神灵”的脏躁证,遂投以甘麦大枣汤。
甘草9克,淮小麦9克,大枣6枚。
药尽7剂而愈,追踪3年未发。
(《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按语:可见脏躁不唯妇人独有,男子亦间患之,其治相同。
二、癫痫陈汉云医案:患女,12岁。
癫痫大发作六年,用苯妥英纳治疗无效,改用甘麦大枣汤,每日加明矾米粒大1枚冲服,连服半年而愈。
随访6年未发作。
(浙江中医杂志1980;<10>:455)按语:本案标本兼治,值得借鉴。
三、喉喑(癔病性失音)马玉起医案:陈某,女,31岁,1989年3月4日初诊。
患者平时少言寡语,与邻人争吵后突发失音,当地卫生院给服中西药10余天,病情未减。
诊见:表情淡漠,仅发出微弱耳语音,但咳嗽声音正常,舌红苔薄,脉弦细。
间接喉镜检查:声带正常,吸气时外展良好,发“衣”音时不能闭拢,咳嗽时闭合尚可,诊为癔病性失音。
胡希恕甘麦大枣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胡希恕⽢麦⼤枣汤医案与⽤量、应⽤⽅解⽢麦⼤枣汤⽣⽢草10g,⼩麦30g,⼤枣10枚。
⽔煎400mL,⽇1剂,分2次服。
妇⼈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伸,⽢麦⼤枣汤主之。
(《⾦匮要略》妇⼈杂病脉证并治第⼆⼗⼆)。
【⽅解】1.⽢草⼊《伤寒论》和《⾦匮要略》158⽅次,⼤枣⼊83⽅次。
⼩麦为每⽇⾷品中⾸选。
三味组⽅有养⼼益⽓、缓急⽌痛、镇静安神、健脾和中之功效。
2.胡⽼师讲:脏腑者指⼼脏⽽⾔。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论:“邪哭使魂魄不安者,⾎⽓少也…⼼⽓虚者,其⼈则畏,合⽬欲眠,梦远⾏⽽精神离散,魂魄妄⾏。
”与本条“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伸”相吻合。
故脏躁证为⾎少⼼⽓不⾜之虚证,⽤⽢麦⼤枣汤补中缓急,养⼼安神。
若有实证表现如易怒、狂躁、不眠、⼤便难者,则本⽅勿⽤。
【应⽤】1.本⽅以神经系统疾病为重点,不独治脏躁,可扩⼤应⽤于⽓⾎不⾜之癔病、⼩⼉夜啼、神经衰弱之失眠、⽆故悲伤欲哭等。
2.时⾄今⽇,脏躁病有增多之象。
从临证观察,城市多于农村。
医⽣常把脏躁等同于更年期综合征,有失全⾯。
因脏躁病没有汗多、失眠、易怒之主证。
若⽓⾎不⾜,精神疲乏,不能⼊眠者,选⽤⽢麦⼤枣汤;若虚汗多,⼿⾜⼼热,尺肤热,疲乏⽆⼒,⼼烦失眠,⾆质淡,脉细⽆⼒,⼤便不⼲,病程较长,印会河⽼师常以本⽅合⼆仙汤有效;若其⼈如狂,烦躁易怒,汗多⼝渴,⾝热⽽失眠,苔黄便秘者,改⽤桃核承⽓汤为佳。
【医案】1.癔病案患者,⼥,16岁,医院邻居,1992年春初诊。
因与其母经常拌嘴,不听劝说,常哭泣,情绪低落,饮⾷减少,夜⾥有时⼤哭,有时叫骂,学习不能集中,成绩下降。
其母很是着急,想带她来看病,但叫不来。
考虑给⽢麦⼤枣汤稳妥,予⽣⽢草10g,⼩麦30g,⼤枣10枚(劈),7剂,⽔煎服,药后⼀切如常。
2.更年期综合征案患者,⼥,47岁,2014年5⽉初诊。
因⼼急汗多,⼀⽇数次发作,⼿⾜⼼热,⾝热,难以⼊眠。
⽆缘⽆故⼼烦意乱,善忘易怒,疲乏⽆⼒,啥事都不想⼲,⽉经量减少,⾊暗,⼆便正常,脉细⽆⼒,曾服知柏地黄丸及加味逍遥丸,效果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3.脏躁
概念:以精神不定或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因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多,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累及肺肾,脏阴不足,虚火躁动。
第6条:心脾两虚证治
※【未述】:
第7条: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x小青龙汤方\x(见肺痈中。)
\x泻心汤方\x(见惊悸中。)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按语】:
无土瓜根之药,可用丹参、桃仁代,取活血化瘀之效。
③经水闭阻
第14条:瘀血闭经证治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x抵当汤方\x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命名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
方歌:
温经汤用归芎芍,
党参吴萸与阿胶,
丹皮麦冬配桂枝,
半夏生姜炙甘草。
第12条:冲任虚寒证治
第2条: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必自愈。
第3条: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第4条: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者愈。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x甘草小麦大枣汤方\x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4.月经病
①崩漏
概念:指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净者称为崩漏。
第9条:冲任虚寒挟有瘀血证治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一、概述
二、原文分析
1.妇人杂病
第8条:妇科杂病总纲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x温经汤方\x
吴茱萸(三两)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二两)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去心)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④水血俱结于血室
第13条:水血俱结于血室证治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x大黄甘遂汤方\x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蛇床子仁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纳之,自然温。
6.妇人腹痛
第16条:瘀血内阻腹痛证治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x红蓝花酒方\x(疑非仲景方。)
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第17条:肝脾不调腹痛证治
①成因:
因虚——气虚血少
积冷——寒冷久积
结气——气机郁结
→气血失调,冲任损伤
月经失调
三焦病证
②病变:
a、在上焦——肺
寒饮伤肺——吐涎沫
日久寒郁化热,损伤肺络——久成肺痈,形成损分
b、在中焦——脾(肝)
从寒化——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
从热化——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
c、在下焦——肝肾冲任
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
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
奄忽眩冒,状如厥癫;
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
③杂病诊断
脉证合参:脉审阴阳,证辨虚实寒热。
④杂病治则:既病早治,行其针药。
2.梅核气:
概念:病人自觉咽中如有炙脔(若有异物之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于饮食无碍的一种病证。
病因病机:因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津聚为痰,与气博结,上逆咽喉所致。
第5条:痰气郁结证治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x半夏厚朴汤方\x(《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见前妊娠中。)
调和肝脾,化瘀利水。
第18条:脾胃虚寒腹痛证治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见前虚劳中。)
第11条:半产漏下腹痛证治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无胶姜汤方,想是妊娠中胶艾汤。)
陷经,指经气下陷,下血不止。
②经水不利
第10条:瘀血痛经证治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经水不利,指月经行而不畅。
\x土瓜根散方\x(阴 肿亦主之。)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虫(各三分)
\x膏发煎方\x(见黄胆中。)
\x小儿疳虫蚀齿方\x(疑非仲景方。)
雄黄 葶苈
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9.热入血室
第1条:热入血室证治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5.带下病
第15条:湿热带下证治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x矾石丸方\x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纳脏中,剧者再纳之。
第20条:寒湿带下证治
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x蛇床子散方\x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8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野狼牙汤洗之。
\x野狼牙汤方\x
野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②阴吹
第22条: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x旋复花汤方\x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7.妇人转胞
第19条: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x肾气丸方\x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二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