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下历史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安彩荣 20190805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含反思)第六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配套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配套习题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形成系统的认识。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过渡到工业化社会,从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等。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等,以及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2.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雾霾下的城市》教师:近年来,雾霾这个名词我们屡见不鲜,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种粉红色的雾让他们谈之色变。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揭晓答案吧!(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将雾霾说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此处的介绍不仅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而且也密切联系现实。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学为今用的重要性。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后再讲解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人口迅速增长展示图表:教师: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现象:西方四国人口不断增长;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出示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福利制度、教育改革、文化变迁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本质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变化。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的原因。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5.案例分析:以某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社会变化的过程和影响。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期,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

在思维上,他们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引导。

在情感态度上,他们可能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好奇,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可能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解读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差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景象、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社会问题的出现。

本课的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工业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工业化进程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得出结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②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③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增长幅度较大(或经济待遇有较大改善 )。 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殖民掠夺给英国带来财富的迅速增长;工 人为争取经济权利不断进行斗争(答对任何一点都可)。
右图是题为《机器时代的“享受”》的图 片。它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 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许多巨大 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 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 嘹亮的声音, 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 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两段诗歌表明
【】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
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改良蒸汽机的发明(1分)
(2)“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的 进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
1、工人与资本家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
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 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 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大量的贫 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 住房内。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
(1)图中人物正“享受”着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这次科技革命的 标志性成就是什么?(1分)

(部编版)2019年春九下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示范教案-(九年级)AUqqAM

(部编版)2019年春九下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示范教案-(九年级)AUqqAM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1.了解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相关内容。

2.掌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了解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剧,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3.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如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重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难点:科学地看待工业文明的影响。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探寻其中的奥妙。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史料1工业革命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刺激了欧洲人口在19世纪快速增长。

从1800-1914年,欧洲人口由1.9亿发展到4.6亿;同期美国人口从500万增加到约1亿人。

与人口成长紧密相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西方社会不断城市化。

在德国,1840年人口有10万左右的城市只有两个,到1910年则达48个。

英国1901年的人口统计表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工业企业雇佣的人口的20%左右。

美国在1915年有40%左右的人居住在工业地区。

史料2工业革命也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为了适应工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深化,西方国家的政府把兴办教育,开发智力,培养各方面人才作为基本的国策。

许多国家拨出大量经费用以发展教育。

教师:阅读教材【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一框和上述史料,分析工业革命有哪些影响?学生1: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学生2: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生3: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学生4:工业革命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学生5: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发展。

二、城市化史料1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进行讲述,包括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化国家在战后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的了解也有一定的程度。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工业化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工业化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有:科技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挑战与对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发展,第三产业,福利国家,教育改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图片,让学生对工业化国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编写小论文,深入研究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一个方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这些国家在战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国家在社会变化中的具体表现和特点,以及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比较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以及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变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分析其社会变化的具体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化国家?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变化情况,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课重点介绍欧美日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

2.难点:分析工业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二战后,西方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如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发展等。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练习)(含解析)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的共同原因是( )①经济的繁荣②医学技术的进步③大量移民的涌入④环境的污染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医学进步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提高了出生存活率。

故①②是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的共同原因。

故A符合题意;大量移民涌入是美国人口增加的原因,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或④的选项BCD,故选A。

2.(2019•太原二模)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是()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②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④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轻工业和重工业基本是同时开始进行的,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德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欣。

12部编九下历史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时教学设计 安彩荣

12部编九下历史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时教学设计 安彩荣

九年级历史学科带课教师安彩荣左权宏远学校初中部导学课时设计方案学习内容与导学流程(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②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③妇女劳动力成为工业劳动者。

表现:①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②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表现:①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②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

③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

④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以上。

⑤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经超过44万。

⑥1800年,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柏林的人口也增长到42万。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市的环境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四、知识梳理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人口增长:背景、表现、作用、影响;大众教育:时间、表现、内容、意义)→城市化(原因、表现、进步性)→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五、检测反思1.下图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图,促使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D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B.殖民扩张和掠夺C.《权利法案》的颁布D.工业革命的完成2.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 A)
①法国②德国③印度④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
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A )
A.引发了城市化
有害的变化: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① 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6张PPT)
资料2:美国的纽约位于哈德孙 河入海口处,濒临大西洋。由 于开通了运河,兴建了铁路, 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很快就 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6张PPT)
曼彻斯特 纽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6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
势有什么共性?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加快。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 状元成才路
越大。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 状元成才路
活在城市之中了。
问题: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 市的环境很差。
改善:
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 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 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状元成才工路 具。随着城市的发 展,人们的生活状元成才方路 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3.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组员相 互提问、辩驳,形成提纲。
活动过程:
1.举行时事溯源报告会。每个小组派代 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成果。
2.听众当场提出问状元成才题路 ,该小组成员记录 问题,为答辩作状元成准才路 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小组成员按顺序进行答辩,并与提问 人讨论。
4.剪辑报刊上有关该课题的文章,设计 成墙报,供全班同学阅读。
课堂小结
的工 社业 会化 变国 化家
人口增长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劳动力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
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妇女走
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大众 教育
原因: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意义: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发展
城市化: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 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社会矛盾: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 富,日益富裕;
另一方面,广大工状元成才路 人获得的收入却难 以糊口,工人的状元成才路 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和导学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查找历史资料的方法与途经。

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体会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

通过将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现实社会比较,学习从历史角度了解过去、认识今天、认识社会、探索未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评价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工业革命的了解,感受它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大众教育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教学难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

一、新课导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简要讲述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的观点,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有积极的一面。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师呈现图片和材料,学生分析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

3.学生根据课本和相关资料归纳19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目的、表现和影响等。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教师介绍城市化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第25页的“相关史事”来体会城市化对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标导学三:社会问题1.呈现相关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第26页的“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和第27页的“知识拓展”,让学生分析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以及当时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又是如何改善的。

2.目前我国也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请大家谈一谈周围环境的变化或家庭生活有哪些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共24张PPT)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
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 现了明显变化。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 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 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
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欧洲的历史于文明》
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条件改善 ③政局稳定
最早的 国家
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了解宋朝传统节庆习俗,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 发生在何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工业化国 家的社 会变化 (共24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 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 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思考: 这幅漫画作反映什么
问题?你认为这一问题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 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 不断对社会财富进行聚 敛形成。
2.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 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 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 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 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C )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 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主要的发明有蒸汽机、蒸汽机车和轮船等。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相继进 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机器广泛应用于生产, 使工业逐渐超过农业,占据了国民收入中的主 要地位,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席卷全世界。
马克思惊叹:人类在工业革命后不到100年 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成果,比以往一切时代 所创造的还要多,还要大。
6.“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 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 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③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 广大众化教育。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 ( A) ①法国②德国③印度④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 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 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既感受从未 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 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授课人: 左权宏远学校 安彩荣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增加和大众化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 积极方面的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 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 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化。 难点:正确评价工业化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 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 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 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 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 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 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 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课后活动(教材第27页) 1.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在 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划画√,错误的画×。 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在城市。( √ ) 工业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 ) 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变化。 ( √ ) 2.结合课文,想一想:大众教育的发展对西方国 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 会发展。
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A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5.根据以下漫画,说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 类社会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 D )
①环境污染
②社会矛盾激化
③交通发达
④生产力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工业化带给人们快捷便利生活方式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环境污染严重和社会贫富 分化加剧。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 进了人口的迅速发展,普及了大众教育,加 快了城市化程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 后果,环境污染严重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2016年调查 报告,美国前 10%的富有家 庭拥有51万亿 美元财富,约
占美国家庭总
财富的四分之 三。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 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 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 的自发工人运动。首 领称为卢德王,故名。 相传,莱斯特郡一个 名叫卢德的工人,为 抗议工厂主的压迫, 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资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原 来只是个小镇,工业革命期 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 除了有很多纺织厂以外,还 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 逐渐成长为大型城市。
资料2:美国的纽约位于哈德 孙河入海口处,濒临大西洋。 由于开通了运河,兴建了铁 路,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 很快就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
曼彻斯特 纽约
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并对照现实生活的 感受,辨析人们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
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物质生 活更丰富。但也带来了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人们追求的文明生活应是物质生活丰富,生活环境优 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材料研读(教材第26页)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 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 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 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 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居住等状况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 境开始得到改善。
四、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
北京雾霾
雾都:伦敦
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 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 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 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 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 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 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 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 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此次事件被称 为“伦敦烟雾事件”。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 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 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 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农业
34.50% 23.50%
工业
1801年 1841年
17.501%8.50%
商业运输业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75% 1696年
30% 1831年
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农业 人口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
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 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 沃尔 表达了诗人特对·城惠市特工曼业化的赞美
问题: 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卫生、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
势有什么共性?
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7.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造成的影 响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答:(1)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 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表现:①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 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 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 ②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③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2.医疗卫生条件改 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3.政局稳定。
(二)工业革命促使劳动力结构变化
40.00%
35.00% 32.50%
30.00%
25.00% 20.00%
22.10%
15.00%
10.00%
5.00%
0.00%
——[英]阿萨·勃里各斯《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文明创造 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变成野蛮人”?
答: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 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西方国 家加快了殖民掠夺的步伐,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去 了灾难。
工人运动兴起: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 对立阶 级——工业资产 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 动逐渐兴起。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人口增加,越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