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治理腐败探微_以社会领域腐败和政治领域腐败为视角_张晨
政治腐败辩论辩题
政治腐败辩论辩题正方,政治腐败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破坏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公民的利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政治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使得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因此,政治腐败必须得到严厉打击和遏制。
首先,政治腐败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腐败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公共资源被挪用、浪费,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政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腐败官员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使得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也损害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政治腐败还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腐败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损害了公民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不仅使得社会秩序混乱,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政治腐败必须得到严厉打击和遏制。
只有通过加强监督和惩治,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有效地遏制政治腐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反方,政治腐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打击和遏制来解决。
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和体制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首先,政治腐败是制度和体制问题的产物。
现行的体制和制度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这为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其次,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分配不公。
当前的体制和制度存在着利益的不合理分配,这为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埋下了隐患。
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此外,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与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有关。
当前的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存在着功利化、唯利是图等问题,这为政治腐败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只有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因此,政治腐败不能简单地用打击和遏制来解决,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腐败问题。
关于遏制腐败重在预防的辩论赛
正方:遏制腐败重在预防何为腐败?——专指那些行使国家管理公共职能的人类群体,忽视国家法律的存在,为了个人以及小集团的私利,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思想和道德水准极度的腐化堕落,致国家以及民众的利益于不顾,严重的败坏了社会风气的现象。
腐败,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不论社会发展的进步与否,它总是普遍存在的。
只是在政风清明的时候,腐败的现象比较少,也比较轻微。
当社会处于黑暗与动荡时期,腐败同时也会滋生蔓延与横行肆虐。
说到腐败,我们总会与贪婪私欲相联系,不错。
正是人有了贪婪的欲望,才会在机会合适时做出滥用职权贪赃枉法的事情。
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刚刚过去的六十年岁月里,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最近几年,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要打破旧的和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就必然带来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系列变化,这就使得一些人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和化公为私的腐败行为更容易成为可能,加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人性素质品行的恶劣……可以说,目前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
腐败的危害,不言而喻。
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因为腐败而导致的国破家亡屡见不鲜,历朝历代,当国家衰亡气数已尽时,无不是腐败横生的时候。
如今,我国虽然高举进步的大旗,然腐败问题却也无法不提上国家工作的议程。
腐败,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当然,如毒瘤在身的腐败,是绝难以只言片语来诉其危害的,从国家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人,都应该关注腐败,提高意识,做好反腐败的建设工作。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近年来,反腐斗争一直是政府的重要工作,腐败问题,也一直是民众所讨论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新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对于反腐败这一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与民心向背的问题,更应该重视与学习。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一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现今腐败问题严重,存在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越权渎职等问题。
而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一有根本问题在于制度,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等。
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防治对策“物先必腐,而后虫生。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及的这八个字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
的确,腐败是现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反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
(二)三公消费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
“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
这三个“公害”是:公车泛滥、公吃奢靡和公游铺张。
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预防和治理司法腐败的对策
预防和治理司法腐败的对策司法权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权能,是维护正义、补救权利、解决纠纷和实施法律的关键环节。
司法机关及其干警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司法权、执法权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肩负着维护法律权威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利益,规范社会秩序的重大责任。
古今中外实践证明:司法腐败与吏治腐败一样是最大的腐败,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滋生有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根源。
因而,惩治司法腐败,是我们面临的涉及国家安危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受。
一、当前司法腐败的主要表现及特征我国司法机关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坚持严肃执法,公正裁判,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司法干警队伍中的绝大多数干警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开拓前进,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从总体上讲,广大司法干警是尽职尽责的,是有战斗力的,也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腐败的病毒侵入司法干警队伍并逐渐滋长蔓延,有的还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这是一种严重、最典型的司法腐败现象。
二是越权办案,裁判不公。
三是办案捞钱,中饱私囊。
四是刑讯逼供、非法拘禁。
五是腐化堕落,警匪勾结。
六是逞权势、耍威风、欺压百姓。
以上腐败现象虽不普遍,但却比较典型地存在于政法干警队伍之中。
严重玷污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毁灭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崇高信仰,败坏了广大干警的形象。
司法腐败除具有一般腐败行为权力商品化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四个特点:第一,主体特殊。
第二,问题集中。
第三,相对隐蔽。
第四,性质严重。
以上四种现象具体体现了司法腐败的特征。
二、司法腐败产生、发展的原因实践证明,金钱的腐蚀、体制的缺陷、监督的失控、惩处乏力以及少数司法干警素质低下是司法腐败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一、“预防在前”战略战略的内涵及价值定位(一)实施“预防在前”战略战略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二)实施“预防在前”战略战略是反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客观需要(三)实施“预防在前”战略战略是准确把握反腐败规律的因应之策二、XX县“预防在前”战略的实施及成效(一)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为龙头,推进全域预防(二)坚持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为主线,推进系统预防(三)坚持以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推进科技预防(四)坚持以实施系统化防治腐败为抓手,推进重点预防(五)坚持以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为抓手,推进思想预防三、“预防在前”战略的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一是“预防在前”的刚要性不高,预防腐败的主责意识有待增强。
二是“预防在前”的前瞻性不够,纪律规矩还没有挺再去前面。
三是“预防在前”的系统性不够,预防腐败的综合效应有待提升。
四是“预防在前”的针对性不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还有待加强。
四、深入实施“预防在前”战略的思考(一)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全面构建齐抓共管的履责机制1.推进预防腐败主体责任的具体化。
2.强化预防腐败主体责任动态监管。
3.撬动预防腐败主体责任落实落地。
(二)坚持用好纪律审查这个“杀手锏”,全面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1.坚持严字当头把纪律挺在前面。
2.坚持弛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3.坚持“系统化”查处腐败案件。
4.坚持“全方位”运用纪律审查成果。
(三)着力盯住权力运行这个“关键点”,全面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
3.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4.扎实开展系统化防治腐败工作。
(四)坚决贯彻思想建党这个“总方针”,全面构建“不想腐”的保障机制1.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构建崇廉尚实的社会氛围。
3.夯实廉政勤政的基本保障。
关于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几点思考
强化科技支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和制约,提高反腐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零容忍腐败现象的态度
树立零容忍腐败现象的观念
要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首先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腐败是可耻的、不可接受 的行为。
提高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公职人员是社会的管理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职人员的 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重要手段。公众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 监督和曝光。
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01
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打 击力度
对于那些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的腐败 分子,必须依法严惩,让他们付出应 有的代价。
02
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
除了对腐败分子进行刑事处罚外,还 应该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如禁止从 业、吊销资格等,让那些有腐败行为 的人无处遁形。
法规,强化监督执纪,加强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展望未来反腐工作的发展方向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从 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A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未来反腐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 导,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确保反腐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B
C
D
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反腐工作的 认识和支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反腐斗 争。
部分公职人员缺乏自律能力,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和驱使,导 致腐败行为。
CHAPTER 02
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措施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抓住廉政价值观培育这个根本。
这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着重要意义。
价值观在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
文化从广义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而处于文化系统深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道德、理想人格、审美情趣影响最深也最持久的,是观念文化。
价值观属于观念文化范畴,是人们深层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
在观念文化的诸种社会意识形式中,价值意识具有特殊性,它不是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科学这些意识形式相并列的,而是渗透于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之中,是通过各种社会意识形式表现出来的更深层的意识。
因此,价值意识具有渗透性、贯通性、普遍性。
价值观由此既表现为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学理,又显现出一种生活化、世俗化的气息。
这无疑使其成为观念文化中的一个聚焦点,成为社会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
腐败文化必须用廉政文化来遏制。
腐败的一个深层根源是文化问题。
遏制腐败就要遏制腐败文化,而遏制腐败文化就必须用廉政价值观来遏制腐败价值观。
腐败价值观是以权谋私的价值观,是与廉洁从政相悖的价值观。
遏制腐败价值观,制度只是一种外源性压力,解决不了人们灵魂深处的问题。
如果廉政价值观在头脑中占据上风,腐败价值观就必然遭到排斥。
廉政价值观能挤压腐败价值观的生存空间,净化人们的灵魂,为人们培植健康的精神家园。
价值观问题是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时代性的文化现象。
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由利益多元引发的价值观冲突也日渐凸显。
这必然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廉政与腐败的斗争进一步聚焦到价值观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但由于价值观本身的穿透力,西方腐朽价值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价值观很容易侵袭一些缺乏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的人,致使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
加强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的思考
腐 素养 , 确保我 国社会 的稳定和 持续发展是一个 需
要 客 观 面对 的 问 题 。
社 会领 域 防治腐 败涉 及面 广 , 情 况复 杂 , 所 以 社会 主体对这方面缺少深入 的了解 。 社会 主体包括 社会 管理 主体 和社会大众 。 社会领域工作人员特殊 的职业 特征决 定 了其社会 领域 防腐 较其 他社 会领 域 防腐具有强烈 的政治性和示范性 。 但是从对 当前
其他 行业社 会领 域 防腐 的明确 认 知需要 花 费更 多 的 时 间和 精 力 。 ( 二) 社会领域 防腐相关制度建设落后 首先 , 我 国在社会领域 防腐方 面的发展 历程决 定 了法制化 的严 重滞后 , 主要表 现为 当前 我 国社会 领域 防腐相关 的规范化 文 件通 常都 是 以中央 机关 意见 、 通 知 的形 式进 行下 发 , 这些 文件 虽然 可 以作 为 日常 的行为标 准 , 但 实际上 由于没有上升 到正式 的法 律条文 , 因此缺乏法 律应有 的约束力 。相 较于 发 达 国家早在 上世 纪七 八 十年代 就 开始颁 布施 行 的社会领 域防腐法律条 例 ,我 国无 疑要滞后很 多 , 因此我 国社会领域 防腐相关 的法律体 系亟待完 善。 其次 ,反腐制度建设 在社会 领域还 非常薄弱 。 对社会领域腐 败 的立法 数量较少 ,立法层次较低 , 有 的规范性文 件仅停 留在 国务院部 门规章 、 地方政
( 中共启 东市委 党校 , 江苏 启 东 2 2 6 2 0 0 )
摘要 :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 如何进一步的开展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 始终发挥我党的先进带头
作用 , 是全国各党组织 、 党员所在深切考虑的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重要内容 , 社会领域反 腐是基于反腐倡廉的一大创新 , 同时也是涉及我党执政基础 , 涉及我国社会稳定, 涉及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
政法系统作风腐败问题惩治和预防调研报告
政法系统作风腐败问题惩治和预防调研报告近年来,政法系统作风腐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探究该问题的原因及应对之策,我进行了一次对政法系统作风腐败问题的惩治和预防调研。
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在政法系统中,作风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优亲厚友现象。
某些领导人员和员工之间存在着过度互信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会影响到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2. 办事不规范。
政法系统中的某些工作人员处理案件时,往往不按规定办事,甚至违反法律法规。
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也削弱了政法系统的权威性。
3. 营私舞弊。
政法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人员会利用职权牟取私利,例如在办案过程中收取贿赂、卡门槛等行为。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政法系统作风腐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引起的:1. 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化不足。
政法系统中部分工作人员存在依法治国观念不足的现象,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容易造成公务员违法犯罪等问题。
2. 体制机制不完善。
政法系统的权力机构、法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作风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这种不完善可能导致一些领导人员利用职权干扰司法公正。
3. 制度缺陷。
政法系统中存在的有些制度缺陷会限制司法公正,例如与警察关系密切的检察官、法官往往会发生利益冲突。
三、针对问题的建议为治理政法系统作风腐败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深化司法改革。
政法系统必须着重改革审判制度及检务系统,通过体制改革来修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保证司法公正。
2. 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
更新和完善监管和公开机制,落实健全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减少掩盖财产来源等违规行为,保证权力不被滥用。
3. 依法严惩腐败行为。
对政法系统中的腐败行为要坚决打击,对涉嫌腐败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置,从而维护司法公正。
同时,要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监管员和公民的司法意识。
4. 增强人才培养。
政法系统应对司法人员进行职业素质的提高和信仰教育,建立成熟的培养体系。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政法系统作风腐败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和遏止。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研究与防治
公共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研究与防治腐败是公共管理中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它涉及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的各个方面。
腐败不仅破坏了公正与公平的基本原则,还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幸福感。
因此,进行腐败问题的研究与防治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一、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
一方面,制度安排不完善导致了腐败的滋生。
腐败因素常常潜藏于政府的管理制度、政策规定以及执法制度等方面,这些制度的漏洞和不合理性为腐败现象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腐败也与个体的道德败坏和贪婪心态有关。
一些公共服务人员和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违反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也是导致腐败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二、腐败问题的危害与影响腐败问题对公共管理、社会秩序以及公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与影响。
首先,腐败削弱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
当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陷入腐败中时,他们将把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对民众利益形成侵害。
其次,腐败扭曲了公正与公平的原则。
腐败行为使得权力分配不公平,造成资源的不合理流动,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最后,腐败的存在破坏了政府机构的信誉与公信力,使得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加,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支持度。
三、腐败问题的防治策略在腐败问题的防治上,需要从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监督机制等多个层面入手。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是防治腐败问题的首要任务。
完善政府机构管理制度、公共服务机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惩治机制,都是有效防治腐败的重要方式。
其次,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公共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公共服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
同时,加强培训,提升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最后,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机构的监督力度。
走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中的制度问题误区
中 图分 类 号 :609 D3.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2 28 (09 9-0 3 1 O— 59 20 )2- 00 一O
坚决 惩治和有效预 防腐败 , 关系人 心向背和党的生死 存亡 , 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 , 在党 中
愈 烈的腐败 问题作 为社会癌症 、 体制毒瘤却广 为人 们所 诟 病 , 随改革 开放进 程 的深 入而这 种批评声 浪鹊起 , 始 伴 且 终 不绝 于耳 。 三十年来的腐败现象演变在形态上 已由实物 形 态 向货 币形态 转变 ,货币形态 又向虚拟货币形态转变 ; 在领域上 由消费资料领域 向生产 资料 领域转变 ; 在环节上 由商品流通环节进入到权力流通环节 。 与此对应 的群众 的 不满反 映也从街 头巷议 的“ 拿起筷子 吃肉 , 放下筷子 骂娘 ” 发展到接连 不断的群体性抗争 , 腐败 问题 在不断磨砺着人 们 的神经 , 问着我们的体制 , 响着社会 的和谐稳定 。 拷 影 作 为一个依 靠最广 大 的底 层 民众倾 身家 性命 之力支 持才 在血雨 腥风 中搏杀取 胜 、 由弱小走 向壮 大 、 以全 并 t l , 全意为人 民服务作为 自己根本宗 旨的政党 , 中国共产党痛 彻地体 悟到人 民群众高兴 与否 、 意与否 、 满 答应 与否 、 支持
、
实践 中的问题 : 度未能完全 适应 反腐败 斗争 的 制
需 要
改革开放的航船从三 十年前启 动以来 , 国经济社会 中 的各 个领域都 发生 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 相对 于近两百年 积 贫积弱 的中国而言 , 这种 变化是 如此 的炫 目多彩 , 以至 于 赢得 了海内外人们几乎众 口一词 的不绝赞美 。但 是 , 愈演
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调研报告
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调研报告财政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一直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阵地。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机制改革,财政机关已逐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使财政机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税收、理财水平的不断提高。
但是就整个财政系统来讲,如何从源头上根除腐败现象依然是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腐败产生的主要环节导致财政机关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环节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资金分配。
财政资金年初预算分配和转移支付由于涉及到各单位的切身利益,各单位都会想方设法与财政部门搞好关系,关系越好,资金分配越可能多,利益关系的存在导致腐败,该分配的没分配,不该分配的分配了。
二是行政审批。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统管资金的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财政部门的审批权越来越多。
如核算中心报帐审批、政府采购、专项资金拨款、非税收入拨款等都要审批。
在这些审批事项中,如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审批的不审批,不审批的审批了。
三是财政监督。
要防止和惩治腐败,财政监督特别是内部监督作用非常重大,正因为财政监督有很大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在处理过程中同样可能产生腐败,关系好的就可能低,关系不好的就可能高,个人有利益的就可能低,个人没利益的就可能高。
除了上述重点部位和环节外,还有退耕还林、社会保障和政府补贴等多项资金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任何部位和环节都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产生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财政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从近年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
关于预防腐败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预防腐败问题的研究与思考预防腐败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开展预防腐败工作,要着眼于整体规划,构建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于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先试先行;着重于实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预防腐败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我们按照这一新要求,加强对预防腐败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预防腐败理论的重大实践意义从国际国内形势看,预防腐败理论的提出,是积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和大势的必然选择,更有效地遏止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我国进入人均国民收入1000至3000美元水平之间这一国际公认的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高风险期。
为了使我们党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中央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着眼于从源头上治理和解决腐败问题。
从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转变过程看,预防腐败理论的提出,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腐倡廉战略的转变大致经历了加大治标力度阶段,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到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三个阶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任务。
2005年1月,党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反腐预防重要还是惩戒重要辩论总稿
辩论赛:正方:反腐倡廉事前预防更重要反方:反腐倡廉事后惩治更重要正方一辩立论当前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为重要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反腐倡廉预防更重要。
贪污腐败是个社会现象,过去有,现在有;中国有,外国也有,要叫它完全绝迹,客观的说,恐怕做不到。
但是,又不能因此就松劲。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关系到人心向背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此,我方认为,反对腐败,事先预防比事后惩治更重要。
以下我将通过对预防腐败的科学性、实践性、普遍性三个方面的阐述来确定我方的观点——反腐倡廉预防更重要。
第一: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具有科学性。
因为预防腐败更符合客观规律。
预防腐败通过教育、制度、监督等方式对症下药、多管齐下,使得绝大多数腐败行为被消灭形成之前,即使有少数腐败现象出现时,也能及时被发现并被处置。
预防腐败更顺应当前的形势。
当前,腐败在一定领域内高发易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
对此,要注重预防,增强免疫力、提高修复力,这样才能保持党的肌体持久健康。
第二,从实践经验来看,预防比惩治更有效。
从预防腐败的功效来看,注重预防,能够通过制度建设、法规完善和社会监督,使得潜在的腐败主体不能腐败,通过深刻的思想教育,使得他们不愿腐败,这是治本之策。
从近年来查处案件的实践看,违纪违法者所造成的危害很大,如果不加快建立教育和预防体制,那么,司法机关惩处腐败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也会不断增加。
第三,纵观历史,横观国际,专注当代,从反腐败经验来看,注重预防,是应对腐败的普遍做法。
从历史经验看。
历朝历代统治者吸取前朝败亡的经验教训,毫无例外地采取了加强道德教化,设立专门律法,成立相应的监察机构等预防腐败措施。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
不论是腐败案件较少的澳大利亚、被评为世界最廉洁地区的香港,还是世界公认廉洁意识最强的芬兰,其根本是隐含在权力制衡背后的预防机制。
、从我国当前预防试点经验看。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预防腐败试点工作,在推进改革、规范权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及社会领域预防腐败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
预防腐败源头思考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案例一:某地区反腐斗争成果展示
总结词
该地区的反腐斗争成果显著,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纪和深化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详细描述
该地区成立了反腐斗争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制度和规定,强化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执纪,同 时深化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反腐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这些措施,该地区的反腐斗争取 得了显著成果,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案例二
总结词
该企业通过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 效降低了廉洁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管理 水平和声誉。
VS
详细描述
该企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和梳理,找 出了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并制定了相 应的防控措施。同时,企业还加强了对员 工的廉洁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廉洁 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措施,企业有效 降低了廉洁风险,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声誉 。
预防腐败源头思考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腐败源头概述 • 个体层面的腐败源头 • 组织层面的腐败源头 • 社会层面的腐败源头 • 预防腐败源头的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腐败源头概述
腐败的定义与危害
腐败的定义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或个人利用权 力、职权或资源,为私人利益或 非正当目的而进行非法行为。
03
组织层面的腐败源头
管理制度缺陷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 员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违规行为,增 加了腐败的风险。
缺乏透明度
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不透明,缺乏公 开透明度,使得腐败行为更容易滋生 。
权力过于集中
组织中某些职位的权力过于集中,可 能导致个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难以 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预防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预防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腐败是社会中一种严重的病态现象,给国家、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和深入的思考,才能更好地预防腐败的发生。
本文将从加强制度建设、推动透明化、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培养廉洁文化等方面,探讨预防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防止腐败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制度可以约束权力,减少腐败的滋生空间。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资产申报制度,加强对公职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治意识。
只有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预防腐败的发生。
二、推动透明化透明化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建立透明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信息公开,使政府工作更加阳光化、规范化。
加强财政预算的公开,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推动政府采购、招标等过程的公开透明,防止权钱交易。
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监督,让腐败无处遁形。
只有通过透明化的推动,才能有效预防腐败的滋生。
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监督执纪问责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强反腐败工作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腐败。
同时,要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腐斗争。
只有通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预防腐败的发生。
四、培养廉洁文化培养廉洁文化是预防腐败的根本之策。
要加强对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注重培养公民的廉洁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教育,提高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廉洁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只有通过培养廉洁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发生。
预防腐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离不开加强制度建设、推动透明化、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培养廉洁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
防治腐败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4期盼治腐败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哥口复杂的系统工程郑科扬摘要防治腐败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上,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新考验中,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韧性,充分运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去防治腐败,自觉为彻底摆脱历史上朝代兴替周期率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防治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教育为基础,以民主为根本,以法制为重点,以体制为核心,以监督为关键,把惩治与防范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制约监督腐败作者郑科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100017)。
物不防腐治腐必朽,事不防腐治腐必败,国不作主的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防腐治腐必亡。
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国家政权为政治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改背景的任何权力都属于人民。
坚决而有效地遏制革以及面向世界的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直接关系到党的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获得历史上从兴衰、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安危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未有过的改善和提高,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得失。
掌握国家权力的任何机构或个人,如果凭个无负于历史进步要求和人民谋求幸福愿望的好借公共权力非法谋取私人或少数人的利益,都是党。
这既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执政对权力的滥用,而滥用权力又往往同掌权者的腐职能、完成执政使命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时也向党败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和党领导的提出了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严肃政治任务,这就国家机关,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情为民所系、权为是: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征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同途上,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新考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同法治国家建设相协调、同验中,我们党一定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契合,从根本上解决防治权力腐先进性,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韧性,充分运用败的制约监督机制问题。
关于惩治腐败、预防腐败的法治思考
关于惩治腐败、预防腐败的法治思考
杨晓黎
【期刊名称】《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年(卷),期】2005(004)004
【摘要】无论是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的角度看,防治腐败和惩治腐败应该既要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杨晓黎
【作者单位】中共黄山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安徽,黄山,245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2
【相关文献】
1.实施电子政务,探索预防腐败的新途径——对济南市电子政务预防腐败的调查与思考 [J], 王敏;闫志强
2.惩治腐败不打折扣预防腐败不留死角 [J],
3.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预防腐败犯罪 [J],
4.坚决有力惩治腐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要点摘选 [J],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关于国有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思考 [J], 王建华;淳修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源头预防腐败研究的开题报告
从源头预防腐败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名称:从源头预防腐败研究研究背景:腐败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大敌。
腐败行为不仅导致财富的流失和经济的损失,还破坏了公共信任,背离了公正和廉洁。
全球反腐败斗争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然而,反腐败斗争的一大难点就在于,腐败行为通常是隐蔽的、非法的,难以被有效地追溯和打击。
因此,从源头预防腐败已成为了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所在。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将通过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探讨从源头预防腐败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研究内容:(1)腐败的现状和危害分析;(2)从源头预防腐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理念探究;(3)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探讨;(4)实际操作中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案例分析;(5)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人们对从源头预防腐败的认知和实际操作情况。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其中,文献分析主要用于从理论角度探讨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途径和策略;案例研究主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和操作性;调查研究主要用于了解人们对从源头预防腐败的认知和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加强反腐败斗争提供重要参考。
首先,从源头预防腐败可以降低腐败风险,提高治理效率,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研究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制定反腐败工作的科学计划和措施,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最后,深入调查人们对从源头预防腐败的认知和实际操作情况,可以强化公众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全民反腐败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4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42012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出现,政府统治与社会管理层面亦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腐败是社会管理与治理的一个顽疾,是一个让所有国家饱受其折磨的毒瘤,始终吞噬着国家的纯洁性与稳定性,可谓有国家的存在就有腐败的出现,预防与治理腐败成为所有国家积极研究的课题。
一、预防治理腐败,“从源头抓”思维定势从过程的角度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阶段,从源头控制问题即是从问题的产生阶段进行掌控,以实现全面的源头控制事态。
关于治理腐败问题,从源头抓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工作思路都是正确的,但在落实环节,却出现了很多僵化的迹象。
比如,将抓源头理解为在源头控制上依照设立组织、加强监督的模式来严防死守腐败现象,但忽略了治理腐败问题的重点、忽视有效治理腐败的突破口以及实现控制腐败的工作机制革新。
纵观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从1951年毛泽东发起的“三反”、“五反”运动到1979年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28年的群众运动式反腐败工作走进法制决策层面,成为制度化、国家层面的反腐败体系。
在“三反”、“五反”治理时代,以特别明确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规定来治理腐败问题,并且开展群众运动式的反腐败治理活动,惩治了具有代表性的谢步升、唐达仁、左祥云、黄克功、肖玉壁、刘青山、张子善七人。
毛泽东认为“治国就是治吏”,于是乎把治理国家的力气放在治理官吏上,成效可谓十分显著。
自1979年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构陆续恢复重建,至今中国已经有了32年的专门机构治理党政腐败工作经验,以设置专门治理腐败机构为结构,以源头控制为中心的纪律检查为工作模式,走上了中国纪律规制、法律控制形式的预防与治理腐败工作轨道。
60年的治理腐败进程,始终围绕着“结构-功能”的模式,即设置相关结构、发挥相应功能,没有结构也就没有功能,功能依赖于结构来发挥,结构可以是发挥某一项功能的一个结构,也可以是发挥一个功能的多个结构,也可以是发挥多个功能的一个结构,多种样态下的结构内容决定了某种实践性的功能发挥。
面临巨大的社会改革与创新,万象更新的时代要求治理腐败工作要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然后结构设置的有限性制约了功能发挥的无限需求性,“结构-功能”模式在新时期预防与治理腐败工作中有些应接不暇、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为明显的就是,为了加强源头式控制腐败,为了解决不断发生的腐败新问题设置更多的机构和岗位来实施和操作,组建较为广泛的战线进行腐败治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无限发展的腐败问题也无限发展着、变化着,受结构制约的治理功能发挥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与约束性。
二、突破“结构-功能”局限,实现基点转移如何实现坚持“从源头抓”指导思想、突破“结构———功能”的局限与制约,是当前预防与治理腐败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国家政府控制、治理腐败的工作视角转换为从个人生命发展历程、个人生活层面,实现治理腐败的基点转移,由国家层次的统治任预防和治理腐败探微———以社会领域腐败和政治领域腐败为视角张晨摘要: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工作。
为突破常规的“组织设立”模式,提出“两重”视域下的社会领域腐败治理和政治领域腐败治理,尝试突破目前预防治理腐败工作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局限。
关键词:预防治理;社会腐败;政治腐败中图分类号:D5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2)24-0001-03作者简介:张晨(1984-),男,山东枣庄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2-11-13务到社会成员层次的国家忠诚度、生活幸福感,逾越“结构扩张———功能扩展”之恶性循环。
首先,就个人生命发展历程理论,每个人在几个极其关键的时刻把握住自己便是把握了自己的人生,任何时候,都不可轻视环境的影响作用,只有把握个体与环境的统一性,才能准确把握个体性、特殊性。
以预防和治理腐败为目标,从源头,即从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要时期和个体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重要环节等“两重”来紧抓腐败治理,在国家统治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把“两重”作为实践背景和基础指导。
“两重”是预防和治理腐败“从源头抓”的完整视角转换和真切意思表达,从个体生命发展历程和关乎个体的各个社会生活领域这两个大背景来审视腐败的生存空间、发生场所和其性质,以社会生活的角度来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而实现国家法律制度治理腐败的单一格局突破。
其次,以个体生命发展历程和关乎个体的各个社会生活领域为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视域,更是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突破口。
以生命个体的出现为起点,孕妇生产的场所一般在医院,如果医生在孕妇生产过程中有索贿和要求其他便利的暗示以及其他具体的腐败行为,那么此名孕妇所生产的婴儿即是与腐败行为沾染联系的。
婴儿作为结果的出现,其前提条件包含了有腐败相关因素的先决条件。
孩子长大入托、上学,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导致家长会为了子女能够获得相应的教育资源而主动行贿以及行贿相关的活动,那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便是与腐败密切相关的,由于前提中的腐败因素才促成了日后求学的顺利和完满。
经过相当的教育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化,日渐成熟的青年有了入党的信仰追求和就业的现实需要,在入党和就业过程中,倘若发生腐败现象,那么青年个体终其一生的职业都是与腐败相关联的。
由此可见,腐败出现于人一生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
由古至今,腐败一直有其存在的土壤和空间,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我们会尽力去铲除腐败,但在一定时期内却不能完全消灭腐败,治理腐败是政党统治的永久代言。
最后,通过个体生命发展与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密切关系,我们能够找出个体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重要环节,如医疗领域、教育领域、职业领域等等。
腐败的产生虽然有着制度归控缺失以及道德遵守失范等社会层面的原因,更有着个体自私性以及求发展欲望的个人层面原因,并且是推动腐败发展的主要诱因。
在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战略上,只有把关系个体生命发展和紧密联系的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腐败治理得力才能够确保社会层面上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的腐败治理。
能够以新的理论视角区分出腐败的发生场所和性质,这是新视角转换的重大价值,更是新的预防和治理腐败战略视角。
三、抓“两重”,治理社会领域腐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形成、能够单一发生作用的,在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我们的目标不单单是打压、消灭、制裁腐败,而是以建设的角度去减少腐败的因素,把与腐败相粘连、与个人生活比较紧密的领域标记、圈定并加以消除,明确区分社会领域腐败和政治领域腐败,依据不同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分别预防和治理。
将政治腐败划分出来的重要意义是准确把握社会腐败的范围,运用适合的社会治理方法来有效遏制社会腐败、重建社会和谐;而政治腐败则需要国家、政党层面的力量来整治,与社会腐败治理方法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另一个角度说,在社会领域进行腐败清除是紧迫的,并且有着极强的操作性,这是不同于其他领域腐败治理方式的地方。
社会腐败在进入法律制裁环节之前,有着很大的纪律约束和管制空间,正是由于社会领域的广泛性、纪律制定的模糊性和概括性,使得社会行为失范频频发生,社会腐败更是首当其冲。
社会腐败具有社会性,使得简单的腐败现象有着深层的社会意义。
比如,中国是剖腹产率最高的国家,究其原因有妇女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水平以及职业道德问题等几个方面,繁荣昌盛的中国今天不存在妇女身体健康欠佳、生产医疗技术和水平差的问题,导致高剖腹产率的主要原因被指向职业道德层面,由于剖腹产手术需要一定的手术费用,比顺产要“便宜”很多,况且在“剖腹”的字眼上,医生会收到家属希望多多关照的红包。
医院的公益性欠缺、追逐利益性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医院患者关系商业化,并且是一种交易地位不平等的商品交换关系,患者购买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按照预先设定的价格收取费用,医患之间在现实中表现为纯粹的商品交换关系。
治理社会腐败是社会机体发挥自身净化作用、畅通社会运行秩序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综合治理腐败的先导。
区分出社会腐败和其他腐败的显著不同,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生活秩序化、合理化,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生活的幸福感、满意度,有利于提升公民参与治理腐败的积极性、有效性。
之所以明确提出了社会腐败的先导治理,就是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国家机关同群众一起把与群众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个领域内本不该发生的腐败现象革除清理,顺畅民心民意,增强社会秩序和稳定。
四、明区分,肃清政治领域腐败与社会领域腐败不同,政治领域腐败具有极强的政治性色彩,对于政治领域腐败应该采取完全不同于治理社会领域腐败的方式方法。
如果说社会领域腐败是治理社会机体中某个部分的不良趋利性的话,政治领域腐败就是统治者、领导者建设社会之政治愿景淡化、政治信仰危机的显著化和外化。
对待社会领域腐败应该“革除清理”,对待政治领域腐败要“剪除消灭”;要认识到社会领域腐败是社会建设、运行过程中不和谐的地方,而政治领域腐败是腐蚀社会有机体、破坏社会结构的敌对性入侵;更要认识到社会领域腐败是“可调和”治理,而政治领域腐败是“敌对性消灭”。
结合个体生命发展历程理论,个人在走入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关键重要时期、重大环节,比如入党、考录行政事业机关工作、晋升职务级别、评选荣誉等事件,有贪污腐败的因素参杂则属于政治领域内的腐败。
更有甚者,以廉洁工作、为党奉献为名,专权独断,肆意横行,将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的权力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党性之“服从党的决定”异化为“服从部门利益和某位官员的命令”,形成部门之间恶性的对抗式关系、破坏了政府治理社会的秩序和格局;而“以人为本”也异化为“以长官意志为本”,造成人治侵害法治、私欲破坏法治秩序和权威。
尽管政治领域腐败的载体大多是社会领域内事件,但政治领域腐败范围具有局限性,这种范围局限性与政治领域腐败发生主体密切相关。
当然政治领域腐败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此,腐败经由权力产生的均是政治领域腐败,只不过很多政治领域腐败要通过社会领域腐败表现出来。
倘若党的廉洁管理部门自身不够廉洁,以考察、指导、检查、处罚其他部门、办公费用支持(隐性政治献金)等多种名目阻碍、扰乱政府业务部门的职能活动,尤其是针对有项目、有拨款、有政策支持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部门、畜牧站、水利所、供电站、交通所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范围。
政府机构内部的权力制衡,本应是促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维护公平正义,却异化为部门之间利益吞噬之不良格局,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政治领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