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华《金匮要略》全文
(完整word版)《金匮要略》纯条文
伤寒论原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振憟,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斃,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顾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尚馀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循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明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次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勿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彿,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 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撰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一篇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完整版)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1)▲【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原文】寒伤经,极热伤络。
(13)【原文】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
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
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3)【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4)【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5)【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金匮要略原文整理版
《金匮要略》▲【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1)▲【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4)【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5)【原文】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16)【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17)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痉病【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1)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原文】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原文背诵完整的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肝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肝入脾。
〔1〕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样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8〕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假设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假设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寒伤经,极热伤络。
(1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1)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2)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
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13)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
(完整版)金匮要略背诵原文
《金匮要略》第一篇(1)▲【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2)▲【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13)【原文】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4)【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7)【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8)【原文】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金匮要略条文
臟腑經絡先後病脉證第一【原文】問曰:上工①治未病②,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③,四季脾王④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
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曰:“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餘”,是其義也。
餘臟准此。
(一)【原文】夫人稟五常①,因風氣②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臟元真③通暢,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④,中人多死。
千般疢難⑤,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脉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
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⑥、吐納⑦、針灸、膏摩⑧,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⑨、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⑩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体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爲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
(二)【原文】問曰:病有急當救裏、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体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体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十四)【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十五)【原文】師曰:五臟病各有所得①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爲病。
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
(十六)【原文】夫諸病在臟①,欲攻②之,當隨其所得③而攻之。
如渴者,與豬苓湯。
餘皆仿此。
(十七)痙濕暍病脉證治第二【原文】太陽病,其證備,身体強几几然①,脉反沉遲,此爲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十一)【原文】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中医古书王雪华讲《金匮要略》
中医古书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二、原文分析第1、2条分类及脉证第3~7条第8~10条缺盆第11条涕泣相随第12条成因┬食少──脾运失司┬饮停心下┬甚──悸└饮多──运化水湿↓┘└微──短气素体中阳不足主脉──偏弦第15条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痰饮的形成内因:脾运失司中阳素虚外因:感受风寒(春冬多发)寒湿侵渍(冒雨、涉水、久坐湿地)饮食劳欲(食少饮多,思虑劳倦)寒饮射肺←───┐─→脾运失司─→上不能输精以养肺──肺失通调─┬→饮邪停聚(脾气虚弱)→下不能助肾以化水──气不化水─┘│饮邪害肾←───┘┬波及五脏└流溢四处清.邹澍(润安)《本经疏证》滤于肾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2.饮邪的病理特性质地清稀┐┌阻遏阳气停于局部│饮为阴邪│伤人阳气责之脾胃│有形之邪│“得温则行,阴寒凝聚┘└得寒则凝”3.温药的治疗意义┌补胃阳│燥脾土└发??阳气下面,我们把第8条~第10条,看一下,这就是留饮的概念,说它分属于四饮之中,现在,我们看四饮的留饮,就是第8条到第10条,这三个条文讲:“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它原文写的是“如手大”,请大家注意看〔校勘〕,那么多的注家,同意把它改为“如掌大”,这也是来源于临床实践,“如手大”,手挺大,“如掌大”,就手掌这么大的地方,后背一共才几巴掌大啊,所以,应改成“如掌大”,你若背诵这个原文的话,也就是狭义痰饮的留饮,有“背寒冷如掌大”,“背寒冷如掌大”的病机,怎么解释?我们《讲义》说得比较浅湿,就是饮邪留积以后,阳气被阻遏,不能展布,出现背寒冷。
我觉得,在上次讲“心痛彻背”的问题上,给大家说了关于“胸为气海”的问题,背为五脏六腑的腧穴所在,所以,它又是阳气出入之所,因为狭义痰饮,饮留在心下,那么背应该特指心俞而言。
作为腧穴来说,它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之所,这是我们复习过的,作为在背部的心俞,当然,背也是胸之府,诸阳它受气于胸中,而心阳转行于背,因此,饮留心下则出现了一块,像手掌大的地方寒冷感,有寒冷感,是由阻遏阳气,同时也影响督脉的温煦功能所致。
《金匮要略》王雪华老师46讲内容全
第46讲: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同学们好,今天是让我们铭记的日子,党的十六大终于胜利召开。
让我们共同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上午的三个学时,我是这么安排的,用一个学时把第十篇寒疝宿食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晕,………………………………与45讲相同文件。
看视频温下法的代表方剂:大黄附子汤。
作为临床应用,我在向你们推荐两首方剂:温脾汤《五版讲义上介绍了《本事方》的温脾汤111页有大黄和炮附子,没有细辛,而用了桂心就是肉桂(其干皮去表皮者)配合干姜,甘草,关键他使用了厚朴、帮助行气。
所以,这个在药物组成上来说比较周到,用起来比较稳妥,在暗语后面给大家提供的一首,这是在大黄附子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在一首是孙思邈《千金方》中的温脾汤,药物组成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大黄和炮附子,他加了干姜。
这两首温脾汤都加了干姜。
而《千金方》中的温脾汤中加了人参和甘草,《千金方》中的温脾汤临床上比较好用的医生方剂,这是关于温下法。
两个温脾汤各有千秋,但是都保留了大黄附子汤中的大黄和炮附子,有使用的温中的干姜,孙思邈中千金方中的温脾汤多了人参和甘草。
《本事方》的温脾汤多了厚朴、桂心和甘草。
接下来我们主要讲寒疝发作时的典型症候,请大家看14条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尾,那个字是古今字”,出xian,而不是jian,出见有头尾,上下痛而不敢触近。
大建中汤主之,“(二类)。
这个条文的分析,是治疗脾胃的虚寒证的不管是腹满病,还是腹痛的寒疝病,这个方子都使用。
本条开头说本条论述脾胃虚寒的腹满痛证治,含义就在于既适合脾胃虚寒性的腹满病,也适合与虚寒性的寒疝病。
原文分析第14条论虚寒性腹满、寒疝病证治。
原文首先讲了:心胸中大寒痛,后面有讲了腹中寒,性质上病证属于寒邪,疼痛为主症,在病位上体现了从心胸到腹中,从表里内外到脏腑经络,范围涉及等广泛,为什么造成这样呢/?是寒气充斥的结果。
这是病位。
病性,大寒,主症:由胸到腹剧痛。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1)▲【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原文】寒伤经,极热伤络。
(13)【原文】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
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
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3)【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4)【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5)【原文】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6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5条虚劳腰痛──八味肾气丸(15)第17条虚劳虚烦不冧寐──酸枣仁汤(17)[附方]虚劳脉结悸──《千金翼》炙甘草汤[附方]不足<气阴两虚>汗出而闷虚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16)扶正祛邪法山药(君)四君子汤┬八珍汤+桂枝、黄芪=十全大补汤四物汤┘桂枝──太阳柴胡──少阳防风──阳明拯阴理劳汤散火第18条虚劳干血劳──大黄?虫丸(18)七伤┌食伤忧伤─→心、脾、肝脾┤饮伤房室伤→肾└饥伤劳伤─→脾经络营卫气伤:气伤→血瘀─久停→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王晋三《古方选注》尤在泾: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祛其闭下面,请同学看一下书,我来解释关于“汗出而闷”的问题,汗出本身,是心阳不足,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为什么会出现胸闷,我觉得,就是心阳亏损,伤及心阳了,阴亏不足的情况下,脉道就不能够充盈,反过来说,也是不能相继,因此,出现了不仅有“心悸”,而且有“脉结代”的问题。
结脉,脉学里面说,“缓而时止”,谓之“结”,“数而时止”,谓之“代”。
现在,我们因为有心电图检查,病人会向你直接表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我觉得炙甘草汤,可以说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这个方应该是底方,至少你得想到有个复脉汤,对脉结也好,脉代也好,这是一个复脉的基础方,可调节心律不齐,为什么就能达到,调节心律不齐的作用?需要我们把原文本义说完。
它这个主症,大家能够看到,一个是汗出,说“不足”,得有乏力吧,汗出、乏力、气短、心悸,我看现在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恢复期的时候,更是这样。
为什么说中医药治疗,对心肌炎有效,我觉得炙甘草汤给你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和说明,“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
而且也提醒你,一定要引起重视,加紧治疗,说“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不积极治疗,的确有问题,所以现在,不管是小孩得心肌炎,还是大人得心肌炎,都是非常重视,找中医看,又找西医看,中医方面,就是用这个方打底儿。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原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上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晓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泻有余,是其义也。
馀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炙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为脏腑皮肤之纹理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
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若冷者死。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
色黄者胸上有寒也。
色白者亡血也。
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
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师曰:病人语声寂寂然喜警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
息引胸中上气者咳。
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
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
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
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67讲第十六篇:概述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67讲第十六篇:概述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黑板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一、概述1.合篇意义:心、血脉2.概念:二、原文分析第1条寸口脉┬动──惊证:发于外,有所触└弱──悸证:在于内,无所触心中悸、心下悸──血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脐下悸──下焦水饮上泛┬奔豚气└癫眩,小便不利,第12条论火邪致惊证治↓发汗:伤及心阳症状:悸、惊恐不安第13条论水饮致悸证治半夏麻黄丸心阳被遏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
今天的内容,要用两个学时把第十六篇讲完,首先我来讲一下十六篇,它的篇名叫做,《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本篇讲了几个病,“惊”是一个证,“悸”也是一个证,合起来是惊悸病。
有吐血、衄血、下血,这是有关出血倾向的一类疾病。
瘀血,这也属血证范畴,而胸满是属于瘀血病的一个兼症,实际上,合篇的意义,显而易见,惊悸病可以是功能性的,也有是器质性的病变,这是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理论认识的,再看其临床表现,提出了什么证治。
再一类,就是因为不管是吐血、衄血、下血,还是瘀血,又和血脉相关,所以,合篇的意义,就出于这些疾病与心和血脉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合篇论述。
下面我来说一下概念,什么叫“惊”,咱们结合原文来说,第1条,叫做:“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二类)讲“惊”是什么?“悸”是什么?我想从原文分析,什么叫“动脉”,我们在讲《虚劳》篇的时候,曾经讲过,动脉象豆一样,但是,它属于虚劳的一种范畴,若寸口脉象出现豆粒转动的形状,这种动脉,称之为惊证临床可见脉,惊证,一般来说,是发于外,有所触,往往是有外因刺激,他(病人)马上就表现得惊恐,神志不安,伴发有心悸,这是一种情况,故所表现的“惊”,可以说与从外触发有关,它表现的症状是惊恐,精神不定,卧起不安,为精神症状,作为“悸”,那就是指的心悸了,这个弱脉一定是按起来虚软无力,咱们也是在《虚劳》篇讲过,大脉和极虚的脉都属于虚劳范围,这里是觉得脉虚软无力,或者是脉细软无力,重按的时候才能摸清楚,因此,属于弱,还是属于虚劳范畴,出现以心悸,为主要特征的主症,这就是源于内,属于内伤杂病范畴了,特别是他无所触,没有外因刺激,自己就感觉悸动不宁,心跳加快,在我们学的《金匮》的原文里面,有关“悸”的问题,我曾经说过,“筑筑然而跳动”,就是说心悸不安的症状,其中,我们原文中有“心中悸”,包括“心下悸”,还有就是“脐下悸”,原文里面,我们至今学了这么几种情况,在病机上,比方“心中悸”也好,“心下悸”也好,一般属于虚证,特别我说和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血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脐下悸”我们学过两个条文,一个是五苓散证,《痰饮》篇里面讲的“脐下悸”,《奔豚气病》篇里面,有苓桂甘枣汤证,都是讲的下焦有水饮,水饮上犯的时候,出现“脐下悸”,但是,苓桂甘枣汤证,必须伴有奔豚气病的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得有冲气上逆的感觉,而五苓散证,条文讲因有水是癫眩,病人伴有眩晕,这两个尽管是都叫“脐下悸”,我给大家举的是两种情况,都是下焦的水饮上犯,但是,一类是奔豚气病,用苓桂甘枣汤,五苓散证,是《痰饮》篇里面我们讲的,算在狭义痰饮范围内,伴有癫眩症,同时应该有小便不利症,才能用五苓散,我这是说了两个情况,1.前者血虚,从病机上来分析,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见心悸。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35-36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35-36第35讲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2)肺痈证治:第11条主治肺痈实证喘甚证──葶苈大枣泻肺汤喘不得卧──①邪实气闭证②表证已解③形证俱实④肺痈初期,病程短,正气未大伤第15条第12条主治肺痈成脓证──桔梗汤┬可配合酿脓期(将成未成)《千金》苇茎汤┘肺痿证治:第5条虚寒肺痿证治──甘草干姜汤1.素体阳虚,邪从寒化┬“上焦阳虚,肺中冷”2.虚热肺痿,失治转归,阴虚及阳┘“上虚不能制下”↓(虚寒肺痿)冷则气沮而痿肺气痿弱(虚热肺痿)热则气烁而痿第10条虚热肺痿证治──麦门冬汤火逆上气──病机咽喉不利──补出症状┬肺胃津伤│咽燥,痒└咯痰不爽止逆下气者──治法麦门冬汤主之──<方义>主,滋养肺胃之阴,清其虚热┬7:1辅,半夏(辛温)┘去性取用好,我们接下来讲第七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尤其是肺痿、肺痈的条文,跨越比较大,比方说,我刚才如果将肺痿、肺痈比较完了,我再讲肺痿的分类,然后再讲证治也可以,现在,因为我按照条文,已经进入到肺痈原文了,我也讲到了肺痈表证期,应该怎么治疗,因此,现在我们来讲肺痈的证治,然后再讲肺痿的两种分类,再讲是怎么个治法。
首先看原文第11条,“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二类)这是讲肺痈实证喘甚证,在主症里面,它就讲了“肺痈,喘不得卧”,关于肺痈的病因、病机,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了,风热病毒之邪壅盛于肺,气机被阻,所以喘咳不得平卧,是一种“邪实气闭”的表现,所以,为了不浪费时间,我现在要讲作为葶苈大枣泻肺汤,它是属于开肺、泻肺、泻实的方剂,作为力比较峻猛,虽然仅仅是两味药,但是,在煎服法上有具体要求,请大家看一下这个方,对葶苈子,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非常细小的籽儿,“熬令黄色”,这个“熬”字,我再说一遍,还是“炒”的意思,把这个籽儿给炒黄了,然后捣成弹子大,不太大,然后用大枣12枚,加水3升,先煮枣,3升水煮剩了2升,取2升,把枣去掉,用枣汤再来煎煮葶苈子,也就是3升变2升的枣水,用2升的枣水再煮葶苈子,剩1升,一顿服下去,这就是把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用量,说出来了,现在我要说的话,仅仅在[提要]里面讲,“实证喘甚”还不够,葶苈大枣泻肺汤证,第一,就是用“喘不得卧”,来标志,必须是“邪实气闭”证,这是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一定是表证已解,刚才我们说了,作为肺痈的初起阶段,“风伤皮毛,风中于卫”的时候,是表证期,表证期,一定要用什么治法呢?辛凉解表法,银翘散加上什么药呢?比方说,我讲药局没有苇茎,你可以用芦根,也可以首选鱼腥草,那是对肺痈有特效,比方治疗肠痈,是首选有特效的败酱草,肺痈一定要首选鱼腥草,类似这样的药物,因为银翘散里面已经有连翘了,比方我在北方的话,它(哈尔滨中药二厂)研制的,“双黄连”粉针剂,就是用双花、连翘、黄芩,对清除在上焦(肺)的热邪、实邪,非常有效。
王雪华教授金匮要略讲稿(可编辑)
王雪华教授金匮要略讲稿(可编辑)王雪华教授金匮要略讲稿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王雪华简介王雪华教授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委省医药管理局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现受聘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主讲《中药学》《金匮要略》等学验俱丰深得海内外不同层次学员的赞誉并应邀赴韩国讲学200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启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遴选为四大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金匮要略精讲》主讲人完成80学时VCD光盘制作内容所需的100余万文字的修改与校订工作自198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研究生30余名2002年1月荣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在"张仲景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和"经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实验研究"领域富有开拓性创新性主持重大科研课题7项参与项目3项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1经方加味治疗肺癌的机理研究以及放化疗损伤的研究2当归芍药散胶囊剂汤剂加味治疗妇科腹痛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的系列研究3射干麻黄汤冲剂治疗小儿寒饮咳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4研制痛痹贴治疗寒湿历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颇具特色有利于深入挖掘仲景学说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刻阐发张仲景对内伤杂病的证治规律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际国家省级学术会议颁发的奖杯奖牌证书15个主审主编副主编大型辞书专著教材教参等计19部2002年11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最擅长治疗肿瘤及放化疗损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结石症过敏症胸痹心悸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精神抑郁症以及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第01讲《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来学习《金匮要略》这门课程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多是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雪华教授我为能够荣幸地被遴选为本课程的主讲人我很高兴一有一种荣誉感就是对我个人对我的工作单位对我所在的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和研究生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二是责任感为了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加强中医经典课程大温课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决不能辜负各级领导和所有听课学员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三使命感正当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争创佳绩迎接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快车道我能够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尽心竭力地工作是值得庆幸和终身难忘的因此我把这次学习的好机会看作是代表全国的同行们在这里作一次中心发言作一次公开教学愿抛砖引玉并广泛听取宝贵意见借此机会我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全体工作人员和现场学员的真诚合作好了我们开始上课内容是开头的话绪言学习《伤寒论》讲沿革我们已经了解到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著成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中十卷是辨伤寒六卷是来论杂病由于历史原因原著虽已亡佚但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自然地逐渐地形成了我们现在所通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本书学术界已确认这是张仲景的著作两者互为羽翼堪称姊妹篇这两本书都是祖国医药伟大宝库当中的四大经典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必读之书为了全面继承发扬这一份宝贵遗产开篇的绪言我准备讲四个问题第一《金匮要略方论》的性质和沿革第二就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第三有关本书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最后讲一下学习目的和方法在第一个问题里我首先讲一下书名释义书名释义呢也就是说刚才我们说《金匮》或者讲义叫做《金匮要略》我认为全名就是我写在板书上的这个叫做《金匮要略方论》那么要解释这个书名的话应当从三部分进行理解第一首先我们来看金匮金就是指的黄金了它是世间的珍宝那么作为匮[guì]这个只能念[guì]不能念[kuì]匮[kuì]表示知识贫乏缺憾那么就是匮乏这里面的匮[guì]虽然没有带木字旁但是和我们大家知道的衣柜书柜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地方呢我觉得金匮一个是当名词来看是一种器具藏物之器比方说我们现在要放个书还得有个书架有个书柜是不是啊这个在古代也是这样的作为名词来用比方说《周书?金縢》篇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这个就是把一些珍贵的书册放到由黄金封缄的柜里这是作为名词的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名词就是用来藏放古代皇帝的一些比如圣训玉牒实录以及重要档案的地方我们这次来到北京使我想起在南河沿有北京皇史宬那里就藏放着明清两代皇帝的有关这些重要档案其实它是一个文物保护的地方现在那个地方仍然是蔚为可观能够看到153个鎏金雕龙的金匮特别大象大箱子一样不仅外观美观就是防蛀保护保密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个就证明金匮的含义小的话呢就是一个器具如匣子啦箱子啦或者是大的柜那么这个就是藏放这些东西的放金匮的地方象明清两代的这个就是叫皇史宬如果说形容词的含义作为书名它是形容词的作用就是比喻文献资料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这个就是在《汉书?高帝纪》里面与功臣剖符作书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这是我把金匮作为名词作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情况给大家作了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从书名上来说比方说先于张仲景在《素问》里面有《金匮真言论》《伤寒论》的别本有叫《金匮玉函经》还有北宋王洙所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在清代有陈士铎著有《石室秘录》所以这里面金匮玉函石室用黄金宝玉石头那个石头现在我想不是一般的石头盖的房子玉函什么叫函呢信封或者是匣子用宝玉做的这就证明他要珍藏的文献资料相当宝贵所以林亿也说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名取宝而藏之之义也下面我要说的是要略的含义要略可想而知要略就是简要节略的意思就是它经过人删减不是一个全本而是一个节略本所以要略它实际上可以互训比方说颜师古他就说以金以匮保慎之义《新书?胎教》也说书之玉版藏之金匮也陈修园又说书之所以名为要略者盖以握要之韬略在此也那就是要略者就是盖以握要之韬略在此也因此有一层意思我刚才讲了就是节略本之意内容怎么样呢精要现在我说根据陈修园的这种说法实际上他是要反映张仲景的治略思想比方说进一步来理解要略就是为什么叫治略思想比方说西汉刘安著《淮南子》在他的书末有要略一篇到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许慎他著其篇名对要略他怎么呢他说要略二字其义可互训也要略者乃谓其医学精要之中最精要者这就是说呢不是一般的节略本的问题而是它包含着医学精要部分里最精要的内容所以要保慎另外还有高诱他解释说《淮南要略训》的要略二字略数其要明其所指序其微妙论其大体也不是一般的简要把内容简明扼要就得了略数其要是要把精要部分的最精要的内容拿到《金匮要略》里面记载明其所指对各篇章所说明的内容要层次清楚要便于检用那么序其微妙对其深奥的理论奥妙之处要特别的加以阐述加以论述论其大体我觉得这个大体就是张仲景在祖国医药学里面他的重要的学术成就和对世界医学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首创了辨证论治的疹疗体系不仅对外感热病而且对内伤杂病尤其富有指导意义所以这个要略的内容我说的比较多概括起来讲要略即表示内容精要又能够阐明仲景的治略思想所说方论就是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所以我们说杂病的疹疗体系它理法方药脉因证治全备我从三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叫《金匮要略方论》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讲首先说金匮它内容精要有方有论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这就是我解释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书名释义概括起来是内容精要有方有论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下面谈本书的性质请大家把书打开在绪言的第一段开始的地方讲到了《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也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所说专书就意味着它是专治杂病的治疗学也就是说它是杂病治疗学也可以说是仲景杂病的辨证治疗学这本书是张仲景完成而且是在东汉末年问世所以它具有首创性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作为经典著作我认为它当之无愧是我们中医药学必读之书原因呢我觉得第一是它的权威性所说权威性就是它不管是对外感热病还是对内伤杂病是理论源头第二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在临床应用上可以说它是临床应用无尽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常读常新啊所以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权威性也是被公认的下面是指导性这个指导性就是对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均具有广泛而较高的指导意义这个指导意义集中表现在《金匮要略》里面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我就是点题第一就是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为指导第二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恒动观第三是辨证施治或者说叫辨证论治第四就是治病求本这个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医学的特色第三我认为是它的科学性就是它创制大量的经方这些经方对热病对杂病的疗效可以说现在已经经历了1800年了不仅是时间而且是临床实践的考验证明它的实用价值所以它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后世医家包括古代的医家都一致推崇它赞誉它称它是什么呢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这个将在第三个问题重点来阐述本书的学术成就和贡献的时候我们要分别来论述它为什么是首创治疗杂病的辨证论治的疹疗体系这个诊疗体系有哪些特色为什么说它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第三个就是关于它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地位和重大影响在这里面我们不细说了古代神医华佗称张仲景的书为真活人书也这就是对它的神奇的疗效给予高度的赞赏象清代的徐灵胎告诫后学者说如果能通金匮之理天下无难治之症目前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学科目录的调整工作中就是把《伤寒》《金匮》《温病》合起来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进行加强建设就是要在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医疗科研上要大踏步的前进要打好基础重视经典的教学重视经典方剂学习重视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而且要从科研的角度从临床实践的疗效上挖掘整理提高它我现在说到这里我觉得作为临床基础课加强不仅是对于中医学生的理论提高而且特别是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包括他的科研技术能力这个方面是很有道理的我说到这里实际上就是绪言的第一个自然段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第三谈一下沿革有关沿革的内容我准备分成三个时期来说成书散佚整理校定因为《伤寒论》的绪论它也要在沿革方面谈到之些问题因此我准备讲基本的和《金匮》相关的内容成书时间我们《讲义》上请大家看一下它写的是公元三世纪初成书的时间马继兴先生的研究结果是他依据仲景的原序说到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建安纪年实际上是公元196年十稔一稔是一年十稔是十年所以相当于公元206年我觉得这个是在考究的具体时间上和公元三世纪初的宽泛的认识都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的话我们都把它做为一个常识来了解一下下面来说第二个问题就是散佚散佚这个佚字是当丢来讲但是不能念散失散佚亡佚都是说由于战乱而未见其书在什么时候丢的呢我们《讲义》强调的一个。
王雪华《金匮要略》80全集
王雪华《金匮要略》80全集0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春风微拂36,72002《金匮要略》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春风微拂3,22803《金匮要略》的成就及贡献(2)春风微拂1,00304《金匮要略》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春风微拂1,83805《金匮要略》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春风微拂77906《金匮要略》学习的目的与方法春风微拂88307《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概述春风微拂8,69208《金匮要略》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春风微拂7,64209《金匮要略》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春风微拂2,52210《金匮要略》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春风微拂2,38911《金匮要略》第一篇:四诊举例春风微拂2,28012《金匮要略》第一篇:小结春风微拂1,42513《金匮要略》第二篇:痉病春风微拂3,37714《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治(1)春风微拂7,70515《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治(2)春风微拂3,99916《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概述春风微拂1,58617《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春风微拂1,06818《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春风微拂1,08119《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春风微拂89320《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春风微拂1,31621《金匮要略》第三篇:阴阳毒证治春风微拂1,05922《金匮要略》第四篇:概述疟病证治春风微拂51323《金匮要略》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春风微拂95324《金匮要略》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春风微拂1,00125《金匮要略》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春风微拂73426《金匮要略》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春风微拂59127《金匮要略》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春风微拂1,02028《金匮要第六篇:略》血痹病证治(2)春风微拂88829《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辩证春风微拂9,25030《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春风微拂1,09231《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春风微拂74932《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33《金匮要略》第六篇:小结春风微拂64334《金匮要略》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1)春风微拂79335《金匮要略》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2)春风微拂86136《金匮要略》第七篇:肺胀证治小结春风微拂81137《金匮要略》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春风微拂67438《金匮要略》第八篇小结、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篇春风微拂1,48539《金匮要略》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春风微拂95140《金匮要略》第九篇:胸痹病证治(3)春风微拂58441《金匮要略》第九篇:心痛病证治(2)春风微拂89942《金匮要略》第十篇: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概述春风微拂49343《金匮要略》第十篇:腹满病辨证(2)春风微拂55644《金匮要略》第十篇:实热性腹满病证治春风微拂42245《金匮要略》第十篇:腹满、寒疝病证治春风微拂34746《金匮要略》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春风微拂61047《金匮要略》第十篇:小结;第十一篇:概述、肝着春风微拂44448《金匮要略》第十一篇:肾着、脾约、心伤等49《金匮要略》第十一篇:小结春风微拂43050《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留饮、伏饮春风微拂50051《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春风微拂56052《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春风微拂41653《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春风微拂45754《金匮要略》第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春风微拂54555《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痰饮治法小结春风微拂42556《金匮要略》第十三篇:消渴小便不利证治春风微拂4,32057《金匮要略》第十三篇:小便不利淋病证治春风微拂42258《金匮要略》第十四篇:水气病春风微拂44759《金匮要略》第十四篇:血分、水分春风微拂35660《金匮要略》第十四篇:四水证治春风微拂41161《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春风微拂34162《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病脉证并治、概述春风微拂30463《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证治(1)春风微拂30364《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春风微拂30065《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证治(3)春风微拂28666《金匮要略》第十五篇: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春风微拂28067《金匮要略》第十六篇:惊悸吐···概述春风微拂45968《金匮要略》第十六篇:吐衄下血证治和预后春风微拂35869《金匮要略》第十六篇:小结、第十七篇:概述(1)春风微拂29370《金匮要略》第十七篇:概述 呕血证治(2)春风微拂28171《金匮要略》第十七篇:概述 呕血证治(3)春风微拂26172《金匮要略》第十七篇:下利证治 小结春风微拂32673《金匮要略》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病脉证并治春风微拂41274《金匮要略》第十八篇:阳痈证治(2)、第十九篇:杂病综述春风微拂29375《金匮要略》第二十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春风微拂46376《金匮要略》第二十篇:妊娠常见诸疾证治春风微拂36277《金匮要略》第二十一篇: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概述春风微拂31978《金匮要略》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春风微拂3,32479《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妇科杂病概述春风微拂73980《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春风微拂1,033。
金匮要略原文背诵完整的
金匮要略原文背诵完整的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肝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肝入脾。
(1)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样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8)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1)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2)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
完整版)金匮要略原文
完整版)金匮要略原文问:如何治疗未发病的情况?答:治疗未发病的情况,当看到肝脏疾病时,知道肝脏会传染给脾脏,应该先治疗脾脏,使其在四季中保持旺盛,不受邪气影响,不需要补充。
中等医师不了解脏器之间的相互传递,看到肝脏疾病时,只知道治疗肝脏,而不知道要治疗脾脏。
对于肝脏疾病,应使用酸性、焦苦和甜味药物进行调理。
酸性药物进入肝脏,焦苦药物进入心脏,甜味药物进入脾脏。
脾脏可以伤害肾脏,如果肾脏气血微弱,水就不能流通,心火气就会增强,这会伤害肺脏。
肺脏受到伤害,金气就不能流通,肝脏气就会增强。
因此,先治疗脾脏,肝脏就会自然痊愈。
这是治疗肝脏和补充脾脏的要诀。
如果肝脏虚弱,就使用这种方法,如果是实质性问题,就不需要使用这种方法。
经文中说:“补不足,损有余”,这是指虚实之间的关系。
其他脏器也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进行治疗。
人类天生具有五常,然后因风气而生长。
风气虽然能够创造万物,也能够破坏万物,就像水可以浮舟,也可以翻船。
如果五脏的元气畅通,人体就会安定和谐。
邪气和风中之人,容易死亡。
千般疾病,不超过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经络受邪,进入脏腑,这是内部原因;第二种是四肢和九窍,血脉相连,堵塞不通,这是外皮肤的原因;第三种是房室、金刃、虫兽所造成的伤害。
如果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治疗,所有疾病都可以得到解决。
如果一个人能够注意保养,不让邪气干扰经络;如果经络畅通,没有进入脏腑,那么就需要治疗。
如果四肢感到沉重,就进行导引、吐纳、针灸、膏摩,不要让九窍闭塞;还要避免违反法律,避免被动物伤害;保持房室的正常功能,控制饮食中的冷、热、苦、酸、辛、甘,不要让身体衰弱,这样疾病就无法入侵身体。
腠理是指三焦通会元气的地方,是血液和气体注入的地方;理是指皮肤、脏腑之间的文理。
XXX在上,XXX在下,大邪中表,XXX中里,口中的气味,是积存的食物。
不同的邪气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XXX在前,XXX在晚上,湿邪在下部,雾气在上部,风会使脉搏浮起,寒会使脉搏变快,雾气会伤害皮肤,湿气会影响关节,食物会伤害脾胃,极度寒冷会影响经脉,极度炎热会影响络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主讲
目录
王雪华简介
01《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
02《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
03《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
04 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05《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01话:芫荽】
06 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02话:肺感染】【03话:】
07 第一篇:概述: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08 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09 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10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04:嗜铬细胞瘤】【05:卒厥】【06:黑色病变】
11 第一篇:四诊举例【07话:吃灰菜中毒】【08话:乳腺癌】
12 第一篇:小结: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09话:葛根和麻黄同煎】【10话:外感痉病】【11话:外感痉病】13 第二篇:痉病
14 第二篇:湿病证治(1)【12话:《瓜蒂散》搐鼻退黄】【13话:转筋】
15 第二篇:湿病证治(2)
16 第三篇:概述: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4话:百合病厌食证】
17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15话:行为异常】【16话:感觉异常】
18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17话:百合病癔病】【18话:癔症】【19话:抑郁】
19 第三篇:百合病(总结)狐惑病证治(1)【20话:百合病表现为幻视】
20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21话:热毒瘀血搏结溃腐成脓】【22话:赤小豆】
21 第三篇:阴阳毒证治【23话:流行性出血热】【24话:丙肝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 第四篇:概述:疟病证治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23 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24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25 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25话:椎间盘脱出】
26 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26话:黄芪的用量】
27 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8 第六篇:血痹病证治(2)【27话:面部进行性肌肉萎缩】【28话:末梢神经炎】
29 第六篇:虚劳病辩证【29话:半产】
30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
31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30话:高热:下午3、4点钟开始发热】
32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31话:血管痉挛性头痛】【32话:空洞性肺结核】
33 第六篇:小结: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34 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1)
35 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2)【33话:(肺化脓症)连续发烧】
36 第七篇:肺胀证治:小结:【34话:结节病】【35话:过敏性哮喘《射干麻黄汤》】
37 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38 第八篇:小结: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36话:肺癌】
39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37话:不自主的长出气,即“胸中气塞”】
40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3)
41 第九篇:心痛病证治(2)
42 第十篇:概述: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43 第十篇:腹满病辩证(2)
44 第十篇:实热性腹满病证治【38话:老年性便秘】
45 第十篇:腹满、寒疝病证治【39话:隐匿性肾炎(《大黄附子汤》大黄同煎)】
46 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内容与第45讲相同)
47 第十篇:小结: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48 第十一篇:肾着、脾约、心伤等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50 第十二篇:留饮、伏饮
51 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
52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40话:肾变期,尿不下尿来】
53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41话:气胸】
54 第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
55 第十二篇:痰饮治法纵横谈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56 第十三篇:消渴小便不利证治【42话:多饮多尿】
57 第十三篇:小便不利淋病证治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58 第十四篇:水气病
59 第十四篇:血分、水分
60 第十四篇:四水证治
61 第十四篇: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
62 第十五篇:概述: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63 第十五篇:黑疸
64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43话:排石】
65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3)
66 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举隅【44话:乙肝】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45话:惊悸证】
68 第十六篇:吐衄下血证治和预后
69 第十六篇:瘀血证辨治(2)小结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70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2)【46话:食已即吐】
71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3)【47话:慢性反流性胃炎】
72 第十七篇:下利证治、小结:【48话:热结旁流】【49话:脾胃虚寒,湿热未尽】
73 第十八篇:概述: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74 第十八篇:阳痈证治(2)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50话:胆道蛔虫】
75 第二十篇:概述: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51话:风心病】
76 妊娠常见诸疾证治
77 第二十一篇:概述: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78 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
79 第二十二篇:概述: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80 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
王雪华简介
王雪华教授,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委、省医药管理局、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现受聘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
主讲《中药学》、《金匮要略》等学验俱丰,深得海内外不同层次学员的赞誉,并应邀赴韩国讲学。
200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启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遴选为四大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金匮要略精讲》主讲人,完成80学时VCD光盘制作内容所需的100余万文字的修改与校订工作。
自198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研究生30余名。
2002年1月荣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
在"张仲景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和"经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实验研究"领域富有开拓性、创新性。
主持重大科研课题7项,参与项目3项。
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3项。
其中,(1)经方加味治疗肺癌的机理研究以及放化疗损伤的研究;(2)《当归芍药散》胶囊剂/汤剂加味治疗妇科腹痛、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的系列研究;(3)《射干麻黄汤》冲剂治疗小儿寒饮咳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4)研制痛痹贴治疗寒湿历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颇具特色。
有利于深入挖掘仲景学说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刻阐发张仲景对内伤杂病的证治规律。
已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际、国家、省级学术会议颁发的奖杯、奖牌、证书15个;主审、主编、副主编大型辞书、专著、教材、教参等计19部。
2002年11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最擅长治疗肿瘤及放、化疗损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结石症、过敏症、胸痹、心悸、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精神抑郁症以及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
第01讲:《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来学习《金匮要略》这门课程。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多是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雪华教授。
我为能够荣幸地被遴选为本课程的主讲人,我很高兴。
一、有一种荣誉感。
就是对我个人,对我的工作单位,对我所在的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和研究生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
二、是责任感。
为了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加强中医经典课程“大温课”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决不能辜负各级领导和所有听课学员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三、使命感。
正当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争创佳绩迎接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胜利召开之际,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快车道”。
我能够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尽心竭力地工作,是值得庆幸和终身难忘的。
因此,我把这次学习的好机会,看作是代表全国的同行们,在这里作一次中心发言,作一次公开教学,愿抛砖引玉,并广泛听取宝贵意见。
借此机会,我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全体工作人员和现场学员的真诚合作。
好了,我们开始上课。
内容是开头的话,绪言。
学习《伤寒论》,讲沿革,我们已经了解到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著成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其中十卷是辨伤寒,六卷是来论杂病。
由于历史原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