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3612篇)
基础知识真题整理(多选).doc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真题整理(单项选择题)2007.5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供给和需求86、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A)消费与储蓄(B)总需求(c)投赍与储蓄(D)总供给(E)消费与投资87、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就业人口总量(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88、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A)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B)高度的权威性(c)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D)高度的稳定性(E)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89、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
正式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任意解释(E)合同解释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第三节市场营销90、产品改良包括()o (A)品质改良(B)特色市场改良(c)特色改良(D)附加产品改良(E)式样改良91、企业促销策略包括()(A)人员推销(B)广告(c)营业推广(D)宣传(E)公共关系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92、心理测验按测验目的可分为()o (A)描述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综合性测验(D)个体性测验(E)预测性测验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93、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包括()。
(A)实际支出(B)心理损失(c)直接支出(D)间接支出(E)时间支出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第三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7年11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和失业86、失业类型分为()。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87、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doc
基础知识(绿皮书),一共5个章节: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本书的深度算起来要比几个级别的主设本深很多,里面的内容如果不是专门做人力资源研究的人,很难把里面的东西能够学懂;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一般也就一天时间,考试所占份额和职业道德一起基本也就10%左右,所以算下来,每个章节在出题的过程中也就2个选择题的题量了,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有侧重:点就好了!没有必要把里面所有的知识点都搞懂,把能记住的一些知识点记住就ok 了,为了应试实在不行,不学也成(呵呵,当然学了是最好!),毕竟只有10分左右的份额、、、以下是一些人力资源的基础知识的复习题,也就是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的总汇,我的建议是:在考试前如果有基础知识的课上,那就去听一下,如果没有,那就在考试前2天把这些题和答案读几遍就好了、、、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A)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 劳动力需求量4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D) AEs<0 BEs>0 C Es < 1 D Es > 1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B) AEs> 1 BEs< 1 C Es>2 DEs< 06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C) AEs<0 BEs >2 C Es < 1 D Es > 1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 AEs> 1 BEs< 1 CEs >0 DEs< 0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A (AS/S) /(AW/W) B(AW/W)/ (AS/S) C(AW/S)/ (AS/W) D(AS/W)/(AW/S)9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D)A (AW/AD) / (W/D)B (AD/AW) / (D/W)C (AW/W) / (AD/D)D (AD/D) / (AW/W)10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11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 AEd>0 BEd< 0 C Ed > 1 DEd< 112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 A Ed >2 B Ed< 2 CEd> 1 D Ed < 113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 AEd>0 BEd<0 CEd>1 DEd< 114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D) AEd>2 BEd<2 C Ed> 1 DEd< 115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B) A AL7AQ B AQ/AL C Q/L D L/Q1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时(B)A AP递减B AP递增C MP递减D MP为负值17 AP与MP的交点为(B)的最大值A总产量TP B平均产量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 18当(B)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 AP=O B MP=O C AP > MP D AP < MP1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AMRP=VMP B MRP=MP C VMP=MP D MP=MC20局部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C)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1 —•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D) 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2均衡价格论是山(A)提出的A马歇尔B希克斯C亚当•斯密D瓦尔拉23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B)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x价格D货币工资x价格指数24总供给等于(A)之和A消费+储蓄B投资+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收入25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C)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6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C)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7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A)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山于务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B)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29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B) 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 D需求弹性30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B)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A大于0.2 B小于0.2 C大于0.4 D小于。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试题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试题1.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针对人力资源的策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化利用人力资源。
它的主要作用包括:- 提供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招募和选择适合岗位的员工;- 进行员工培训和发展,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设计和实施薪酬制度,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管理员工关系,解决劳动纠纷;- 进行绩效评估和员工福利管理。
2.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计划与招聘:根据组织的发展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进行招聘;- 培训与发展: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薪酬管理:制定薪资政策和福利待遇,保持内外部公平;- 员工关系管理: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解决劳动纠纷。
3. 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及其意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需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活动。
其步骤包括:- 分析组织战略目标和需求: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 预测人力资源需求:根据组织目标和业务需求,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评估现有人力资源:分析现有员工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 制定人力资源供给计划:根据人力资源需求和现有人力资源的差距,制定供给计划;- 实施和监控:根据计划执行和调整,并监控效果。
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在于:- 确保组织能够在关键岗位上拥有足够的人才;- 预防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的失衡,避免人力资源过剩或短缺;- 提前预知人才供给的不足或过剩,减少人力资源调动成本;- 使组织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4. 员工招聘的流程和方法员工招聘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岗位需求:收集和分析岗位需求信息,明确招聘的目标和条件;- 编制并发布招聘通知:根据岗位需求,编写招聘广告并发布在合适的渠道上;- 筛选简历:对申请者提交的简历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符合条件的候选人;- 面试和评估:与候选人进行面试,并进行能力评估和背景调查;- 确定录用人员:将评估结果和面试表现综合考虑,确定最终录用人选;- 通知录用和签订合同:向录用人员发出录用通知,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库共32页文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库(共310题)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填空题1.劳动力供求关系有三种类型,即(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平衡)。
2.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3.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5.市场主体的经济运行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6.(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7.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8.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9.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主旨是(供求)和(价格)。
10.市场经济国家受法律保护的三个制度结构:(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11.对于下岗现象的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
A 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出现的B 经济发达国家共有的C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特有的D 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12.周期性失业属于(A)。
A 需求不足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摩擦性失业D 技术性失业13.国外的“就业服务”是指(A)。
A 职业介绍B 就业政策C 就业训练D 失业救济14.在我国失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B)。
A 结构性失业B 增长差距性失业C 摩擦性失业D 周期性失业15.分享制工资是(B)。
A 由工会的努力和斗争而来B 由反经济滞胀政策而来C 由边际工资理论而来D 由工资谈判论而来16.(A)是影响中观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A 工资竞争力B 人口因素C 劳动参与率D 劳动时间17.( D)是生产单位使用人力资源的根本原因。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
基础知识复习题(智通培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2、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3、()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雇佣关系4、社会保险特征不包括()(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5、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经济原则(D)持久原则6、( )是指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
(A)独家性分销(B)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D)密集性分销7、( )关注于人际关系,它使团队成员们紧密结合,使大家能继续相处甚至获得某种乐趣。
(A)团队沟通职能(B)团队任务职能(c)团队维护职能(D)团队决策职能8、( )是指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A)关怀维度(B)认可维度(c)结构维度(D)尊重维度9、()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持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A)工作成就感(B)工作绩效(c)工作满意度(D)工作态度10、(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
(A)人的发展(B)社会发展(c)企业发展(D)组织发展11、()不属于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
(A)创新能力开发体系(B)创新能力激励体系(c)创新能力结构体系(D)创新能力配置体系12、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 )。
(A)主动开发型(B)以事为中心(c)被动反应型(D)以人为中心13、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A)国民收入(C)人均GDP (B)基尼系数(D)需求弹性14、(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国家职业资格统一考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复习题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5、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6、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7、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
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9、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10、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两个特点: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B、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11、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
1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13、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14、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 S=(△S÷S)/(△W÷W),其中,E 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 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2023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2
2023助理人力资管理师《根底知识》试题2023助理人力资管理师《根底知识》试题1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 )。
A.弗洛姆B.莱文泽尔C.爱德华·桑代克D.赫兹伯格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第一个对学习中的强化做出理论分析的是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他的经典的效果律对于理解人的学习过程至今仍具有主导意义,包括:强化原那么、惩罚原那么和消退原那么。
2以下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才能B.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C.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济收入D.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就业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才能和就业需求的人,可以参加某种劳动。
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
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
3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管理属于( )。
A.主动开发型B.以事为中心C.被动反响型D.以人为中心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在管理体制上讲,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响型,现代人力资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
4( )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
A.归因B.内因C.外因D.知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内因即内在原因,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才能、需要和努力程度等。
外因即外在原因,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外部因素。
5( )不属于人力资创新才能运营体系。
A.创新才能开发体系B.创新才能鼓励体系C.创新才能构造体系D.创新才能配置体系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力资创新才能的运营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创新才能开发体系、创新才能鼓励体系和创新才能配置体系。
6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直接决定了( )的`性质。
A.劳动法律事实B.劳动法律制度C.劳动法律事件D.劳动法律关系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劳动法根本原那么的内容与性质直接决定了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内容和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答案】B【解析】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重点解决客观经济现象( )的问题。
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答案】c【解析】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答案】B【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答案】c【解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Es>1 B.Es<1 C.Es>0 D.Es<0【答案】A【解析】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当Es=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整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学习资料全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学习资料全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为()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2.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A.事务性机构B.简单服务性机构C.非生产非效益部门D.生产与效益部门3.马克思称之为用“饥饿政策”进行人事管理的阶段,其人性假设的基础是A.人天生是懒惰的,必须采用强制手段B.人是经济人,是为了吃、喝等个人利益而劳动C.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劳动D.人不只是为了金钱、物质而劳动,人有社会责任感4.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目标是()A.提高才能,增强活力B.提高学历,增加效益C.提高觉悟,锻炼意志D.加强保健,增强体魄5.工作性质完全相同的岗位系列称作()A.岗级B.岗等C.岗类D.岗系6.划分岗类、岗群、岗系的依据是()A.工作繁简难易B.工作的责任轻重C.所需人员资格条件D.工作性质7.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动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A.根据企业现在人员结构状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B.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C.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D.根据市场变化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8. 企业在进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时,应侧重于()A.关键人员B.一般人员C.临时工D.一线工人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人员甄选的原则上是()A.用人所长原则B.民主集中原则C.因事择人原则D.德才兼备原则10.具有“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时间长,体验深刻”特征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二.多项选择题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A.投资增值原理B.互补合力原理C.激励强化原理D.个体差异原理E.动态适应原理2. 企业实行人员外部征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A.刊登广告B.就业服务机构C.猎头公司D.大中专院校和各类职业技工学校E.推荐和自荐3.人员激励机制包括以下内容()A.激励时机B.激励频率C.激励程度D.激励深度E.激励广度4.在绩效考核中,因素评定法的评定角度主要有:()A.自我评定B.同级评定C.下级评定D.直接领导评定E.顾客评定5.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务员的奖励种类有:()A.嘉奖B.记三等功C.记二等功D.记一等功E.授予荣誉称号三.名词解释1. 人力资源开发2.委任制3.劳动定员4.模拟教学法四、简答题1.简述失业保险待遇享受的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助师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无穷需要和梦想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拥有绝对的属性;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花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供应实在、实用、确定、精准的知识方法,其要点是研究现象自己“是什么”的问题,1、它拥有两个特色: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己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拥有客观性,并可依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查验。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2)设定假定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考证三、劳动力供应与需求1、总人口劳参率、年纪别(性别)劳参率公式:总人工劳参率=劳感人口/总人口×100%年纪别(性别)劳参率=某年纪(性别)劳动力/该年纪(性别)人口×100%2、劳动力供应量改动对薪资率改动的反响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薪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应弹性。
设:Es为劳动力供应弹性,△S/S表示供应量改动的百分比,△W/ W表示薪资改动的百分比,公式以下:Es=△S/△WS W3、劳动力供应量的改动是指在其余条件不变状况下,仅由薪资率改动所惹起的劳动力供应数目的变化。
4、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己薪资弹性,用△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改动的百分比,用△W/W 表示薪资改动的百分比,公式为:Ed=△D/△WD W当Ed=0,需求无无弹性,薪资率不论怎么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
无弹性的劳动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L四、公司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1、边沿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沿产量递加阶段;第二阶段:边沿产量递减阶段;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因素投入为L,均匀产量为AP,边沿产量为MP,公式为:AP=Q/L MP=△Q/△L五、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使用劳动因素的公司之间,在劳动互换过程中所表现的、反应社会经济特色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体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和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历年试题参考(汇总)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的探讨对象是( A.B)。
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及失业2.2008.5 助理86, 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BC E )。
(A)短暂的稀缺性(B)确定的属性(C)相对的稀缺性(D)永久的属性(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3.2008.5 管理师26,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B)A调整资源的配置B确定就业量及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4.2008.11.助理/管理86, 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ABE )。
( A )体制障碍 ( B )市场缺陷( C )诚信障碍( D )经济滞后( E )信息障碍5.实证探讨方法重点是探讨现象本身( A )的问题。
A.是什么B.怎么样C.应当是什么D.本质6.实正探讨方法步骤有( ABCD )。
A.确定和分析探讨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验证E.反馈7.2008.5 三级26, 在劳动经济学的探讨方法中。
( B )是相识客观现象。
向人们供应实在, 有用, 确定, 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视察探讨方法(B)实证探讨方法(C)对比探讨方法(D)规范探讨方法8.规范探讨方法的特点包括(CE )A目的在于相识客观事实B结论具有客观性C以某种价值推断为基础D 结论具有主观性E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9. 2007.5 师/助26, 劳动力供应弹性是( C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量(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c)劳动力供应量(D)劳动力供应增长量10.例题:对劳动力参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AB )。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 女生人口劳参率下降D 老年人口劳参率上E 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11. 2009.5. 管理师26.(C )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旺盛及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考试资料
②是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系统化治理的过程;
③是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的开展的更高阶段;
④对企业专职人力资源治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13、战略性人力资源治理的衡量标准(单项选择、简答、论述)★★
第一,根底工作的健全程度。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各项根底工作是否健全,如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情况、人力资源信息治理的配套程度等。
(4)战略人力资源治理阶段,
9、人力资源治理和传统人事治理的区别(案例、简答、论述)★★
1、治理的观念不同
2、治理的模式不同
3、治理的重心不同
4、治理的地位不同
5、治理的方法不同
6、治理部门的性质不同
10、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治理新思维(案例、简答、论述)★★
1、价值制造无边界,员工与顾客共创价值。
2、数据化人力资源决策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治理。
⑤比拟与再交流。
25、员工鼓舞的一般方法(简答、论述、案例)★★★
1、物质鼓舞:根本收入鼓舞:是员工生活费用的根本来源;奖金鼓舞:是超额劳动的酬劳;福利鼓舞:企业负担职工工作之外的根本生活设施的建设,如住宅、煤气等:其他物质鼓舞。
2、精神鼓舞:①成长鼓舞:提供培训时机、国内外考察、深造后及时给予职称②关怀鼓舞:关怀员工身体、家庭困难、亲属身体情况、个人工作心愿、能力上的长处与缺少之处、上下班路途、交通方便
17、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实践意义(简答、论述、案例)
★★★
(1)主要观点是:
①“中意”的对立面不是不中意,而是“没有中意〃。“不中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中意〃。
②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的因素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鼓舞因素,一类是保健因素。
③鼓舞因素多与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复习题集(第3764篇)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基础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 )。
A、AP递减B、AP递增C、MP递减D、MP为负值>>>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答案】:B【解析】: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所谓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这是因为在开始时,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劳动投入不断增加,可以使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边际产量递增。
2.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 )。
A、供给无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答案】:B【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3.(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渊源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劳动法律渊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合同关系的内涵。
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 )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2节>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答案】:C【解析】:劳动服务法律关系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基础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 )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
A、个体知觉B、社会知觉C、归因D、群体知觉>>>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个体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
2.( )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C、无劳动行为能力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2节>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答案】:A【解析】:完全劳动行为能力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3.团队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作用,完成任务的过程称为( )。
A、边界管理B、过程管理C、职能管理D、内部团队过程>>>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工作团队的动力【答案】:D【解析】:内部团队过程:指团队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作用,完成任务的过程。
这里包括的关键过程有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
4.促进(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
A、人的发展B、社会的发展C、企业的发展D、组织的发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答案】:A【解析】:人力资源开发总体目标是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所争取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
它是开展各项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l)促进入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2)开发并有效运用人的潜能是根本目标5.下列关于员工激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oA、任何一种激励方法都不是万能的B、对员工的激励不一定达到满意效果C、员工对激励做出的反应需要一定时间D、对员工的激励一定会产生直接反应>>>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工作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员工激励的相关知识。
对员工的激励不一定会产生直接反应。
6.( )是指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和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
A、团体B、团队C、集体D、组织>>>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员工的学习和行为的管理【答案】:B【解析】:团队定义为:“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和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
一个团队的实质是共同的承诺,没有它,群体作为个体运作;有了它,他们便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绩效单位。
”由此可见,“团队”比其他群体更加任务取向,更强调成员的互相依赖性。
7.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L瓦尔拉>>>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答案】:D【解析】: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在所有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
8.( )不属于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
A、创新能力开发体系B、创新能力激励体系C、创新能力结构体系D、创新能力配置体系>>>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的相关知识。
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创新能力开发体系、创新能力激励体系和创新能力配置体系。
9.( )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1节>劳动法律渊源【答案】:A【解析】:劳动(雇佣)合同是雇员与雇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10.作为( )的人,有思想、情感和理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A、巨大潜能B、劳动力C、劳动主体D、劳动能力>>>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答案】:C【解析】: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有思想、情感和理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人的积极性的调动。
11.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B、人力资本凝结于劳动者体内C、人力资本是有形资本D、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1节>人力资本理论【答案】:C【解析】:人力资本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①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它凝结于劳动者体内;②人力资本直接由投资费用转化而来;③人力资本独特的本质功能是,与物质资源要素相结合,转移价值、创造价值并产生新的价值增值;④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
12.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要;②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决定购买;⑤买后行为。
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 )。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④①③②⑤>>>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市场分析【答案】:A【解析】: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由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买后行为五个阶段构成。
13.劳动力市场的( )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A、本质属性B、本质特定C、本质特征D、本质要求>>>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答案】:A【解析】: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因为进行财产交换的前提是有对财产享有支配权的主体。
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裎。
商品14.( )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2节>劳动法律事实【答案】:D【解析】: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15.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 )。
A、Ed0B、Ed0C、Ed1D、Ed1>>>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劳动力需求【答案】:C【解析】: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即Ed=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
无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一oo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
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 =l,此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
这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与横轴的夹角为45。
并向右下倾斜的曲线.4.需求富有弹性,16.( )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A、信度B、效度C、难度D、标准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4节>心理测量的原理【答案】:A【解析】:信度(reliability)。
又称稳定性或可信性,指一个人在同一心理测量中几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信度越高,测验越可靠。
17.劳动力市场的( )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A、本质属性B、本质特定C、本质特征D、本质要求>>>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答案】:A【解析】: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因为进行财产交换的前提是有对财产享有支配权的主体。
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
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裎。
商品18.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2节>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答案】:B【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19.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 )。
A、提供咨询B、协助选购C、提供零件D、提供资料>>>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市场营销策略【答案】:C【解析】:售前服务是指产品购买之前的各项服务工作。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咨询。
为顾客介绍产品,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回答顾客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使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技术特点、使用范围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②协助选购。
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协助顾客挑选产品。
③提供资料。
根据顾客的要求,提供各种必需的图纸及技术资料。
20.主要的边界管理活动不包括( )。
A、缓和团队的政治斗争B、劝说高层主管支持团队的工作C、劝说高层管理者支持团队的工作D、与其他群体进行协调和谈判>>>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2节>工作团队的动力【答案】:B【解析】:边界管理:指一个团队与自己团队之外的人们进行合作的方法。
边界管理是团队运作的主要范畴之一,在创造和维护团队有效性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主要的边界管理活动包括缓和团队的政治斗争,劝说高层管理者支持团队的工作,与其他群体进行协调和谈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