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作者:王渊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11期
内容摘要:古典诗歌将某种句型、声调平仄、韵脚等等作为不变量予以递推,形成了古典诗歌特有的音乐美。力求诗句具有节拍感是诗歌有别于散文的基本要求,安排等长的音步是基础。古典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出一首好诗的艺术和生命力。
关键词:古典诗歌声调音乐美
汉语诗歌里,句型构成节奏,声调和语调构成旋律,韵式相当于调式。古典诗歌正是将某种句型、声调平仄、韵脚等等作为不变量予以递推,形成了古典诗歌特有的音乐美。力求诗句具有节拍感是诗歌有别于散文的基本要求,安排等长的音步是基础。音步是一种语音群,也有人称之为顿、音尺、音组等等,名称虽殊,其原则一;它是组织诗歌节奏的基本单元,其功能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对于汉语诗歌而言,就是要安排等长或大致等长的音步。音步等长一直是我国古代成熟的诗体恪守的原则。古典诗歌的句型有两种:
1、以三字尾收句的吟咏句,如:“千寻铁锁沉江底”、“故垒萧萧芦荻秋”;
2、以两字步收句的朗诵句,如:“春风十里柔情”、“念柳外青骢别后”。成熟的五七言诗以及宋词长短句全部以两字步为主体,一字步只允许出现在句首或者句尾,上面的诗句则被吟咏成:“千寻|铁锁|沉江|底”、“故垒|萧萧|芦荻|秋”、“春风|十里|柔情”、“念|柳外|青骢|别后”。
古汉语单音词和双音词最多,加之古诗是用来吟咏的,类似于唱歌,可以有几分形式化节拍处理,如“千寻铁锁沉江底”并不根据语法关系吟咏成“千寻|铁锁|沉|江底”。本来,古诗也应当有比两字步长的音步,《诗经》已开其端,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楚辞》更是如此,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古风体中也可偶见,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按:《诗经》和《楚辞》没有明确的音步理论支撑,其音步真实结构缺乏资料证实。这里的音步分析,虽不一定与当时实际节奏完全吻合,可它们有三字步和四字步是肯定的;四字步有可能被形式化处理成两步了,如“胡|取禾|三百|廛兮”之类。〕但是,音步不整齐有损诗歌节奏美,是诗歌格律不成熟的体现,所以三字步四字步以及句中的一字步很快被成熟的古代诗律舍弃了。离骚体昙花一现,与此是有一定关系的。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中国最早的诗歌形式是四言诗,这是由它的音乐性质决定的。重章叠句、反复吟咏是显著的音乐特征,也就是作为乐歌而形成的《诗经》外在结构形式。这种情况在《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篇中尤为突出。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对应地只换几个字,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从全篇看是用复沓体制,辛志贤先生在《复沓是否是歌谣的突出艺术特点辩》一文中指出,“章节复沓,似是古今中外民歌的共同艺术特点。这样几章反复咏唱,可以充分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突出诗的中心主题,增强…一咏三叹‟的韵味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美,起到很好的艺术作用。”《无衣》中的三章,各章仅有三处四个字的不同,意义上是有递进关系的。这种递进式的复沓,把士兵们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动人,而且又富有一种音韵和谐之美。
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如《周南·汉广》;有的隔音重叠,重首重尾,如《周南·关雎》。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复可以更充分地抒发情怀。《诗经》中还运用了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这些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不仅增加了诗的音乐美,而且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好的诗歌,应该体现出一种力量和精神,体现出一种艺术,体现出音乐的感觉和节奏,朴素的语言或者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诗歌应该体现出一种张力,并融和内在的美丽和生命力。摒弃无病呻吟的伤感,空洞的浪漫,晦涩的语言,混乱的结构,故作浮华惊人的形式,过于神秘而曲高和寡的表现,诗歌应该是为生活的,而非完全为诗歌而诗歌。
王渊,河南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