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器乐作品欣赏课悲剧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音乐作品欣赏的步骤和欣赏感受

音乐作品欣赏的步骤和欣赏感受

音乐作品欣赏的步骤和欣赏感受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甚至是将来,音乐都是祖先赐给我们的特殊的礼物。

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

音乐还能帮你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

因此,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所以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对丰富我们大学生活乃至对以后生活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这个学期通过对民族器乐欣赏课的相关学习,让我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步骤和欣赏感受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音乐作品的欣赏步骤1、对音响的感受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只有靠耳朵才能感受,音乐也只有靠听觉进而通过思维才能理解。

因此提高听觉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可谓音乐欣赏的第一步。

人的各种感官感受客观事物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听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逐步提高。

经过培养的耳朵,可以同时听出多个不同音高的音,可感受数十种不同的音色。

因此要提高欣赏水平,必须先习惯用听觉品味各种音乐作品,只要在欣赏音乐时注意聆听,你就会发现各种音乐都能引起我们知觉上的种种快感。

鲜明生动的节奏能使人不知不觉地合拍而动,甚至手舞足蹈。

优美委婉的旋律,犹如飘忽不定的彩带,时起时伏,推动着音乐不断前进。

主旋律与副旋律的交叉配合,作为背景的和声音组的衬托,各种音色的相互交叉对比,基础低音的起伏,节奏的律动,节拍的循环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等等,这一切因素把音乐点缀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锦缎,从而体现音乐之美感。

2、联想与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往往可以彼此打通,见红而暖,见青而寒,望梅止渴,听声能类形,这在心理学中称为“通感”或“感觉移借”。

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听,一面听一面进行联想或想象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实在是对幻想的一种催生剂。

妙音入耳,神驰千里,它能使欣赏者唤起多种不连贯的图景与联想,使人沉浸在瞬息万变的感觉之中。

音乐悲剧美

音乐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和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体验、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其音乐的悲剧美,激发痛恨法西斯的情感。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

3.积极参与讨论,能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对具有悲剧美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二胡与乐队演奏的《江河水》片段,观看音乐、舞蹈作品《悲怆》片段,提问:同学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江河水》的音乐如泣如诉,十分悲恸,此曲体现了一种悲剧的美。

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编的舞蹈《悲怆》,表现人生的哀伤、绝望、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2.导入本课主题——音乐的悲剧美。

在人类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经受磨难、献身捐躯,这一切都是悲剧美音乐作品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二)欣赏《松花江上》1.创设情境(1)提问:20世纪上半叶我国最大的灾难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观看一组南京大屠杀图片,提问: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联想到什么悲剧?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等悲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的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南京沦为人间的地狱。

(3)你了解哪些反映日寇侵华悲剧的歌曲呢?能为大家唱几句吗?有《黄水谣》、《黄河怨》、《嘉陵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今天我们欣赏《松花江上》。

2.简介《松花江上》创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

1936年,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着眼泪写出了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歌曲《松花江上》。

也谈大学生音乐欣赏素质培养问题论文

也谈大学生音乐欣赏素质培养问题论文

也谈大学生的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问题音乐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心理过程。

它贯穿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探索和各种意象的冲撞。

从而产生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定性、趋于成熟的过程,它对人一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音像传播手段的普及。

特别是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单纯娱乐的心理状态已在一个相当广泛的范围蔓延,换句话说。

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越来越把文化放在重要的地位,音乐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其时间的特殊,声音的特殊,情感的特殊及非常典型的非语义性,使人们最容易接触到表皮。

却很难琢磨到其内核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听。

更迷惘于怎样听,于是音乐在一个很广泛的层面上变成了人们的消遣,加上极端商业化的推波助浪,音乐的艺术性表现发挥不了作用,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商业化的流行歌曲,在大学,有关音乐艺术的教育应该是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宗旨的,在音乐欣赏的听觉心理引导方面。

我们应该立足于理性认识的教育立场。

避免一味将欣赏停留在娱悦感官层面的倾向。

通过对理性认识的心理分析。

帮助大学生接受音乐文化的精髓。

从而提升审美能力,正确把握审美评价的尺度。

二、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于大学生这种特殊的群体,其心理机制的健康与否、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育人的质量。

音乐欣赏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心理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而完善人格的塑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当学生聆听具有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时,内心便会产生一系列情感反应,从而丰富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等情感体验,达到主动调节不良情绪和情感的目的,以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第四单元 三、 民族民间器乐》学历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第四单元 三、 民族民间器乐》学历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民族民间器乐》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的主题是“民族民间器乐”。

该主题涵盖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器乐文化,旨在通过欣赏、体验和探索,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器乐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中国民族民间器乐的基本种类和特点,认识不同地区器乐的差异与共性。

2. 技能与操作:通过欣赏器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能简单描述器乐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能否表达自己对器乐作品的看法和理解。

2. 音乐鉴赏能力评价:学生能否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器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准确描述作品的风格特点。

3.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能否在课后独立完成一份对某首民族民间器乐作品的简单分析报告。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民族民间器乐的种类、特点及发展历程。

3. 作品欣赏:选取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器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体验,感受作品的韵味和表现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乡的民间器乐及其文化内涵,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5. 课堂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技能训练:教师示范演奏某种民族乐器,学生模仿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7. 总结反馈: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民族民间器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民间器乐作品,完成一份对其风格、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简单分析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乐育人——浅析中国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以乐育人——浅析中国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4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22以乐育人——浅析中国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杨 西摘 要: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茁壮成长中的小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非常快,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一些流行音乐正在悄悄替代并吞噬我们祖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国粹、国宝。

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也进行不断深入的改革,我国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革新,小学音乐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民族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开展,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无论怎样变化或者革新,我们都不能使我国的教育缺少民族特色,应该以人为本,以乐育人,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中国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素养、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根基以及民族情怀等。

我们必须立足于民族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以此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工作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民族乐器;小学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杨西(1980-),女,硕士研究生,中国音乐学院讲师。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凝聚着五十六个民族和丰富的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智慧结晶。

而当今大量的日韩音乐、港台音乐、摇滚音乐等大量涌入,使得民族音乐变为一种在夹缝中顽强生长的状态,再加上年轻一代的小学生们,对民族音乐了解也很少,甚至根本不知道何为民族音乐,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有责任把这项工作从小学生着手落实,点点滴滴地渗透,从而渐渐提升小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中国民族乐器传承的现状二十世纪,随着西方文化的持续传入,尤其是八十年后以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越来越局限化。

曾经,大大小小的剧院上演着外来的歌剧、舞剧、音乐剧;电影院播放着前卫的动作片、动画片;英语读物如:哈利·波特、闪电麦昆、小猪佩奇等满视野都是;游乐场所有迪士尼、环球影院等。

论文范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琵琶协奏曲创作研究——以《乌江恨》与《祁连狂想》为例

论文范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琵琶协奏曲创作研究——以《乌江恨》与《祁连狂想》为例

论文范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琵琶协奏曲创作研究——以《乌江恨》与《祁连狂想》为例第一章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琵琶协奏曲创作简述一首好的作品,一定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倘若总是用陈旧的写作手法来写新时代的作品,便没有什么新意可言。

一个好的作曲家,在考虑创作问题时,应该包括纵向、横向两方面的内容,即本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元素,及所处时代的世界现代元素。

假使我们的作品没有自己民族的元素,那便不可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更不可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一节当代琵琶协奏曲创作的发端在我国现当代音乐里,民族器乐这一领域的创作成就斐然。

自新中国诞生以来,民族器乐发展、成长的条件大大优越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因而,对于民族器乐创作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及特点。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乐器琵琶而言,在这一新的时期,其创作的发展也是比较突出的。

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琵琶协奏曲,这种民族器乐交响化的创作开始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发展。

“协奏曲”一词,源于拉丁文“concertare”,原意为“竞争”或“斗争”,主要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之间的竞争,并能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协奏曲这一体裁的创作在中国始于1949 年,而琵琶协奏曲创作的潮流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代表作品有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的《草原小姐妹》(1973 年)、许博允的《琵琶随笔》(1975年)、顾冠仁的《花木兰》(1979年)等。

作品《草原小姐妹》,这部琵琶协奏曲的创作,可以说开启了民族器乐协奏曲的创作先河。

当时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文革”时期),因而在创作上,创作者们并没有充分展现其创作个性,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吸收同样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但这种将西方作曲中的协奏曲写法同中国器乐中一些传统曲式相结合,将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与西洋管弦乐队相结合的做法,可以说在当时是一种较具创新的实践。

因而,它的成功说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形式的选择,可以是更为丰富多样的。

音乐欣赏课中情感体验论文

音乐欣赏课中情感体验论文

浅析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体验是音乐教学的真谛,它是完成”育人”目的的最好途径和载体。

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音乐情感体验。

学生在进行听赏、表现、游戏、律动等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他们接触音乐的同时便接触到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而事实上,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故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

让他们懂得去感知、学会去欣赏,进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一、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之美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无法像美术雕塑那样直接表现音乐的场景、音乐形象等视觉性的内容,也无法像小说、诗歌那样直接表达思想感情、哲理等概念性的内容。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独特语言来理解,从而获得音乐想象、丰富音乐思维。

首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移情入境”的方法,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音乐意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赏来加深对曲目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

因此,我把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再通过flash音画效果把乐曲所表现的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伴随着的音乐和画面的流动,我激情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样的视听结合,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在聆听与想象之中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为进一步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应该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心理,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这才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我们应该遵循”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动之以情”的原则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

论文题目: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论点:中华民族巍巍五千年,华夏优秀文化旷古烁今,文学之美,艺术之美,皆传于世;诗文,古画,音乐,智慧等传统文化门类各书异彩,民乐以她的气质,所蕴含的历史特色当之无愧的谱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艺术,特色,联系与发展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洋洋洒洒,幽默风趣,意蕴深厚,寓教于乐,古典之美,中华传统艺术之美,一学期的民族器乐赏析,让我感受到的,明白了的,民族音乐的魅力。

民族音乐以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远古,还是盛唐,都弥散着民族音乐的气息,共同构筑和诠释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一.以历史发展看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融合。

源远流长,远古时代,打猎的呼喊声成为了最早的音乐;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华夏文明发展到了奴隶社会,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音”在商代甲古文中和言语的“言”是一个字,言在甲古文中是单管乐器的象形字,下边是口,上边是一支竖立的古代箫管,用嘴吹箫管而发音,这就是言的本意,这正反映出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音乐(歌唱)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埙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声音通透空灵,还记得课上敖老师关于勋的故事,让人在欢笑中明白了埙的特色。

音乐就这样伴着王朝的起落,始终以她的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记录历史的艺术之美传承和发展着,在春秋、战国和秦汉,钟鼓音乐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形式。

课上讲到的编钟和编磬流传至今,它的大型演奏仍然让我们有古朴和庄重的感觉,可以找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征,而且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需要体会古代的情境,否则无法感受钟鼓乐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每个人在听到钟鼓乐的时候都会想到在朝堂之上君臣、竹简的环境,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在这里相辅相成,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色彩与深厚的文化。

中华民族器乐赏析论文

中华民族器乐赏析论文

中华民族器乐赏析论文第一篇:中华民族器乐赏析论文《民族器乐欣赏》论文——上课感受和对古筝及相关乐曲的赏析我选修关于音乐的课程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因为只有在听音乐时,才能彻底解放我的双手,同时让耳朵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音乐时可以听出其中的喜怒哀乐,而无需语言的赘述。

欢快轻松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将烦恼先搁置一旁,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悲怆哀伤的音乐,能够让人和倾诉者一起分担。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

上本课程时,我想我做到了心无旁骛,尽情享受音乐,将烦恼暂且搁下。

尽管有时听不懂乐曲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但借助于标题或您的引导,我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在本课程中我见识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我感受了许多经典的中华民族器乐,如《二泉映月》、《百鸟朝凤》、《光明行》等,感叹中华民族器乐的无限魅力。

所有乐器中,我对古筝情有独钟。

因为我觉得古筝和琵琶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民乐优美形象的乐器,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

通过课程的学习及课后查询资料,我对古筝这一乐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古筝是弦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 ,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

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

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浅谈中国民族器乐在电视剧音乐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民族器乐在电视剧音乐中的运用

曲。这段音乐配器有二胡 , 琵琶 , , 古筝 大提琴等 , 二胡如泣如
的抽象 的意识形态 的独特作用,它配合着 画面给人 以立体的 诉 的表达 了宝黛爱情故事 的悲剧命运 ,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
又仿佛是 宝玉无奈 的悲痛。 想象,将影视作 品的欣赏提高到一个全新 的具有思维空 间的 旋律仿佛是黛玉的哭泣 ,
胡, 笛子和响铃 , 清脆尖锐的笛子 和响铃表现 了晴雯活泼 , 灵 巧, 任性 , 叛逆 的性格 , 旋律走向上采用回旋的音符 , 节奏 比前
《 红楼梦》 主题歌用《 枉凝眉》 王立平 的理 由有三 : 一是一
句“ 一个是阆苑仙葩 , 一个是美 玉无瑕 ”揭示 了宝黛爱情 的主 ,
线 ; 是 “ 眼 中 , 有 多 少 泪 珠 儿 ? 怎 经 得 秋 流 到 冬 尽 , 流 二 想 能 春
新 , 面 对 几 部 电 视 连续 剧 的配 乐 进 行 浅 析 。 下

男孩会喜欢她? 哪家人敢娶她当媳妇? 为什么曹雪芹会对 她 那 倾注那么多感情?我每天反复琢磨。有一天 , 我突然想到那一 句: 天尽头 , 何处有香丘? 哪里是低头葬花 , 这 分明就是一个女 子在 叩问苍天啊 !这 是一种悲 鸣 , 是呼号 , 弱的黛玉刹那之 瘦 间, 突然就高大 了起来 。顿时 , 激情来 了 , 旋律也就油然而生。
写着写着 , 我甚至泪流满面 。最后 , 我在 《 葬花吟》 中加人 了几

古典风格浓重的器乐合奏
18 电视 剧《 9 7版 红楼梦 》 音乐 在王立平 的人 生中 占有重 要位置。 为谱写全剧音乐 , 王立平耗时四载有余 , 青灯黄卷 , 为 寻找只属 于《 红楼 梦》 的音符 , 付出了艰辛 的努力 。 对曹雪芹的

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音乐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11套_练习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音乐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11套_练习模式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答案和解析在每套试卷后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音乐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11套(35题)***************************************************************************************教师资格考试_高中_音乐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11套1.[单选题]《欢乐颂》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第( )乐章中出现。

A)一B)二C)三D)四2.[单选题]在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来学习《辽阔的草原》,并在原地做动作,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

以上做法运用了()教学方法。

A)奥尔夫“体态律动”B)奥尔夫“节奏练习”C)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D)达尔克罗兹“即兴创作”3.[单选题]合唱协调的要素不包括()。

A)音高B)音色C)音准D)音量4.[单选题]指挥的手势是指挥工作的核心。

两手的基本分工是()。

A)右手拍子,左手各种提示,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合作B)右手各种提示,左手拍子,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合作C)左右手不一起按指挥图示打拍子D)左右手视情况,轮换打拍子或各种提示5.[单选题]在欣赏《广陵散》这首作品前,某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了这部作品背后的历史事件--聂政刺韩王。

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练得一手绝技,在韩国声名鹊起。

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抓住机会刺杀了韩王,完成了报仇的心愿,最后自杀而亡。

在讲述的过程中,该教师配上古琴曲《广陵散》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中,学生仿佛看到了聂政艰辛修炼、慷慨激昂为父报仇的场面……该教师的做法属于()。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第一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我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二泉映月》是华彦均作曲,华彦均人称“瞎子阿炳”。

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演奏,父亲去世后,他双目失明,流落街头。

在他流浪卖艺时,他依靠自己的音乐素养,慢慢拉出了绝美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渐渐响起,乐声时而高潮,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静静地聆听着哀怨的旋律,像是听到那泣血的悲诉,那悲愤的呐喊;感受到企盼的眼神,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每一弦一奏中,都能感受到他激烈而愤恨的指责。

他在怨恨,他在呐喊;他不甘,他挣扎。

然而一切都只是徒劳,音符渐渐安静了,温和了。

无奈的现实下,他只得踏着脚下的崎途,用坚强与倔强继续生命,将凄楚的人生化作一个个鲜活的音符,拨动着心灵的琴弦,最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绚烂被渐渐隐没,生命也会一点点消逝。

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我们能体会的不仅是伤感怅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还有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二泉映月》多么清美的名字,清晰地印刻了盲人阿炳辛酸怨恨的一生。

最后一段、、感受音乐的魅力,要感知音乐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情感,需要有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的能力。

《元曲选》中的历史剧与悲剧艺术 - 教案

《元曲选》中的历史剧与悲剧艺术 - 教案

《元曲选》中的历史剧与悲剧艺术教案一、引言1.1元曲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1.1.1元曲起源于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著称。

1.1.3《元曲选》作为元曲的代表性选集,包含了众多经典作品。

1.1.4通过学习《元曲选》,可以深入了解元代的文学、历史和社会。

1.2历史剧与悲剧艺术在元曲中的地位1.2.1历史剧是元曲中的重要类型,通过历史故事反映社会现实。

1.2.2悲剧艺术在元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剧的命运。

1.2.3历史剧与悲剧艺术在元曲中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1.2.4通过对历史剧与悲剧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曲的艺术特色和人文价值。

1.3教学目标与意义1.3.1培养学生对元曲及历史剧与悲剧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3.2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1.3.3增强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4通过对元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元曲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1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2.1.2元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

2.1.3元曲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2.1.4元曲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2.2历史剧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2.1历史剧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2.2.2历史剧通过虚构与史实的结合,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悲剧命运。

2.2.3历史剧在表现手法上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冲突的展现。

2.2.4历史剧在元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3悲剧艺术在元曲中的表现2.3.1悲剧艺术在元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表现。

2.3.2元曲中的悲剧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2.3.3悲剧艺术在元曲中通过人物命运的展现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表达。

2.3.4悲剧艺术在元曲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意义。

红楼梦断 余音犹存——论《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的悲剧性演绎

红楼梦断 余音犹存——论《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的悲剧性演绎

艺术研究认知与解读丨2021-1红楼梦断余音犹存----论《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的悲剧性演绎浙江音乐学院/许红霞摘要:《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以原著小说为蓝本,通过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等形式,在1987版《红楼梦》影视剧中为公众所熟知和喜爱。

主题系列作品借用了曹雪芹的诗赋与判词,经作曲家王立平的精心雕琢,终成不朽经典昇2首声乐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凄婉、郁结、怜悯、悲切的美学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的“尚悲”美学倾向进行了音乐化的表达。

不仅显见于母题生成和创作动机的推敲中,也贯穿在音乐创作的歌词提炼、调式设定、曲式结构、节奏律动等元素节点,更借歌唱者声情并茂的演绎,将悲剧意识准确传递给欣赏受众,以一种艺术化的途径品味“千古红楼”的悲情美学品格。

关键词:《红楼梦》声乐作品悲剧性母题生成词曲创作歌唱表达"红楼余音绕梁久,一朝入梦不复醒”。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翘楚,《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书写出一部可歌可泣、耐人寻味的中国故事。

1987年,电视连续剧版《红楼梦》"千呼万唤始出来”。

由文学名著向影视作品的转型,也似乎预示了改革开放“元年”的新气象。

这部在中国影视剧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除了无法超越的创作水准和一个个令观众刻骨铭心的戏剧人物,当然还包括剧中多首至善至美的优秀音乐作品。

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历经四年的呕心沥血,终将脍炙人口的歌曲呈现于荧屏之上。

无论从音乐主题、创作、演唱或欣赏层面,均可以感受到凄婉哀怨的悲剧母题。

这不仅源自于同原著一脉相称的风格气韵,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及国人在文化审美心理方面的“尚悲”情结,值得思考与品读。

―、以“悲剧意识”为中心的音乐母题生成“音乐母题”从广义上来讲,是在国家、民族、文化历史范畴中所形成的音乐审美标准。

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呈现于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题材视野和表现手法之中。

狭义上的"音乐母题”往往与既定选题或作曲家的思想理念、生平阅历及创作思维有关,并具象体现于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之中。

最新-谈肖斯塔克维奇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精品

最新-谈肖斯塔克维奇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精品

谈肖斯塔克维奇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肖斯塔克维奇的音乐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多彩多姿,既有纯管乐的,也有标题音乐的,还有声乐器乐的。

在二十世纪,交响人才辈出,各自峥嵘成势,而肖斯塔克维奇则和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一起,代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巅峰,并且是以全部作品表现当时苏联美学风格的唯一的集大成者。

确实,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音乐作品在西方交响乐历史上享有崇高的艺术地位,长期受到艺术家和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为历代音乐艺术研究者所青睐。

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钢琴作品,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147号,仅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就各有诗五部,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三十多部作品获奖。

肖氏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位。

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的大胆。

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格淳朴、明朗、清澈。

总之,对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悲剧性的、喜剧性的,他都有极大兴趣和收获,他的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

如果说,钢琴艺术表现了人类艺术的深邃,那么,肖斯塔克维奇的音乐作品则集萃了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精华,成为一座艺术美的丰碑。

那么,肖斯塔克维奇作品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哪里呢?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作品风格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作品主要有钢琴奏鸣曲2首1大调.12,2小调.61;前奏曲24首.34;前奏曲和赋格曲24首.87;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幻想舞曲、圆舞曲等等。

从艺术审美的视阈观赏,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表现出虚实相生的空灵意境之美、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之美、民族精神的个性风格之美、蕴藏深邃艺术张力的悲剧之美和深刻内涵的戏剧之美。

1.虚实相生的空灵意境之美所谓虚实相生,是对我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概括,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尺寸所及似乎很远,远远超过画幅的有限尺寸。

其实,有限画幅是实,所涵盖的意远,是虚,欣赏山水画似乎的远近都在虚实变幻之中。

这就是一种空灵的意境。

肖斯塔克维奇的钢琴艺术也具有类似的虚实相生的空灵之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 研 究
论民族器乐作 品欣 赏课悲剧意识 的培养
陈 东 晓 ( 建 省 建 瓯 七 中音 乐教 师 33 0 ) 福 5 1{ )
音 摘 要 : 高 中音 乐欣 赏课 的 审美教 育 ,对 于提 高学 生的精 神境 自先秦 、汉 魏六 朝 时期 即 已如此 ,清 人卢 文诏 直言 “ 乐喜 悲 ” 龙 悲 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和 高尚的灵魂有着重要 的作用,本 文就 民族 器乐 ( 《 城札 记 》 )。埘 于中国人音 乐 审美心 理 中这种 尚 偏 向 , 钱 钟书 先牛 说 : “ 古代评 论 诗歌 ,重 视 ‘ 穷苦 偏 向,钱钟 书先 生 作品欣赏课 中学生的 悲剧 意识培 养进行 了初步的探讨。 说: “ 古代 评论 诗 歌 ,重 视 ‘ 穷苦 之 言 ’, 古代 欣 赏音 乐 ,也 关键 词: 民族器 乐;欣赏课 ;悲剧 意识 ; ‘ 以悲 哀 为十 ’ ”。“ ’ 因为 民族 器乐 尚悲 的特质 ,因此 在 上 民族 我 国近 代 教育 家蔡 元培 认为 : “ 凡是 学校 所有 的课 程 ,都没 器 乐作 品欣 赏 课的 时候 ,可 以从此入 手 ,培养学 生的悲剧 意识 。 有与 美育无 关 ”。“ 三 、树立 悲剧 意识 的意义 “ 国人 的悲 剧 感 , 是 由 历史 的兴 和 世 事 的无 常 中表 露 中 在 学校 教育 中,进行 审 美教 育的途 径很 多 , 内容也 很丰 富 , 、 : 1 但在 所有 的美育 内容 中,音 乐教 育有 着特 殊 的 要 作用 , “ 音乐 的 兴1 和 世事的 无常 中表 露 出来 的…… 叶 国悲剧 感人 的力 量 ,是 教育 要 比其它 教育 重要 的多 ” ( 拉 图 《 柏 国家篇 》) 。音 乐教 育是 在 能 揭 开生 命 与时 事 虚幻 无 常 的真 相 ,并 由此 激起 的大 悲 与深 以音 乐艺术 为媒 介 , 以审 美 为核心 的一 种 教育形 式 。音 乐教 育 的 情 。 ” 中 国式 的悲 情 在表 面 如此 哀 怨感 伤 的喟 叹 中,深 藏着 的 本质属 性突 出 审美性 ,这 种 审美性 质 主要 是 以音 响 为表 现手 段 。 恰恰 足它 的 反面 ,是对 人 生 、牛命 、命运 、 生活 的强烈 的欲 求和 构建 成富有 动 力性 结构 的审 美形 式 ,通过 “ 诉诸 心 灵 的精神 洋溢 留恋 。 昭示着 对 丰体 生命 、情 感 、 想 的蘑 新发现 ,是人在 行而 i = 的情 感 以及 声音 所 显示 出 的这 种 内容 精华 的表 现 ” 来 实现 其 自 上 的意义 上对 , 活与 生命 的核 心认 识与 体验 。它 已经超 越 了对个 身 的价值 。通过 学 习音 乐 ,学生 的情 感世 界受 到感 染和 熏陶 ,存 体命 运 的关心 留恋 而 升华 为 已经超越 了对个 体命运 的关 心 留恋而 潜移 默化 中建立 起对 亲人 、对 他 人、对 人类 、对 一切 美 好事 物 的 升华 为一 种社 会 的 民族 的悲剧情 怀 ,因 而具有 更 为普遍 更 为深刻 挚爱之 情 ,进 而养成 对生 活 的乐观 态度 和对 未来 的追 求 ,思考 并 的美学 涵义 。 规 划人 牛 ,树立 终身 学 习的愿 单 。艺术 的魅 力最 巨大 最神 秘 的所 四 、 当代 高 中生 缺 乏悲 剧 意识 的具 体 体现 以 及悲剧 意 在 就 是感情 上 的共鸣 。感 情上 的共 鸣 ,是 艺术沟 通人 们 心灵 的唯 识的培 养 媒介 ,是 启动 美好 思想 的先 声 。泰 戈 尔说 : “ 音乐 把我 们从 小 其 一 ,缺 乏 忧 忠 意识 。忧 患 意 识 足人 的精 神 领 域 的 一个 重 世 界 的束 缚 中解 脱 出来 。我 们注 定 了要 存这 里生 活 ,摇摆 于我 们 要 组成 部分 ,是建 设社会 主 义精神 文 明不 可或 缺 的o. 陇患意识 是 渺 小 的欢 乐 与痛苦 中;音 乐把我 们 带 出这个 圈子 ,到 更高 的领 域 具 有 明确 的立场 、 强烈 的情 感和 一定倾 向性 的精神 力量 ,将这 一 中去 ,到 一 个不 同的世 界 去 。”冈此 可 以说 审美 教育亦 即情感 教 力 量 引导到 社会 发展 的轨 道上 ,无 疑 是精神 文 明建 设 中的一个 必 育 。 19 年 ,席 勒发 表 的著 名 的 《 育书 简 》, 明确 地将 美育 要 方面 。 因此 ,我仵 上器 乐作 品欣 赏课 的 时候 ,有针 对地 选择 一 73 美 就 界定 为 “ 感教 育 ”。” 情 些 作 品进行 鉴赏 。如 计学 牛 听南宋 著名 琴 家郭 沔古琴 曲 《 潇湘 水 高 中音 乐 欣 赏 课 并不 仅 仪 是 听 几 首 世 界名 曲 , 了解 中外 音 云 》 , 引 导 学生 对 曲子 的旋 律 和 思 想 内容 进 行 鉴 赏 。 《 湘 水 潇 乐史及 有 关音 乐知 识 ,而足 要在 审美感 受 的基础 上 ,进 行审 美教 云 》表达 了琴 家存 湖 南境 内 ,潇湘 两水 交汇 处泛 舟 时候所 发 出的 育 ,本文拟 就从 民族 器 乐作 品欣 赏课 中培养 学 生 的悲剧 意识 , 以 感 怀 。 曲 中不 仅 描 绘 了九 嶷 山和 水 云 交 映 的潇 湘 两水 的秀 美 风 期 达到 情感 教育的 目的作 简单 的论述 。 光 ,还借 用 山水 的烟波 浩 淼 ,云水 苍苍 的意 境 ,来 表 达作 者对 民 悲剧 意识 族 危 亡 的忧思 之情 和对 金 兵入侵 的愤 慨 。琴家 通过 精 妙的 艺术手 当今 的 高 中 牛足 以 “ 0 ”为 主体 的年 龄 段 的 学 生 ,他 们 段 ,描绘 了瑰 丽奇 异 的美 景 ,并借此 消 融心 中忧 国忧 民的 悲情 。 9后 普 遍缺 乏悲 剧意 识 何谓 悲剧 意识 ?悲 剧意 识或 悲剧 精神 ,在 此 借 作 品蕴 涵的 悲剧 意识 ,通 过 学生 的主体 感受 ,树 立 学生 的忧患 文 中不 是指 关于 悲剧 艺术 的理论 意 识或 悲剧观 念 ,而 是指对 于 人 意 识 ,使 学生认 识 到忧 患意 识是 一种 清醒 的危机 意 识 ,是一种 宏 生 的悲剧 感和 积极 寻求 对 悲剧人 生进 行 艺术观 照 和抗 议 的心理 能 大 的历 史 意 识 ,是 一 种 深 切 的责 仟 意 识 , 足一 种 昂扬 的奋 进 意 量 、动 力和 意 向的总和 。它 应包 括三 个 心理层 次 :首 先是对 悲 惨 识 ;爱 国丰义 是忧 患意 识的本 质 。 现实 人生 的深 切体 验和 由之 产生 的悲 悯情怀 ,即现 实 的 “ 难 意 苦 其 二 ,缺 乏苦 难 意 识 。 所 谓苦 难 意 识 ,不 仅仅 是物 质 的 贫 识 ”或 “ 生 悲剧 感 ”。这 是构 成悲 剧意 识 的基础 。~ 个 民族 如 乏 、 自然 环 境 的恶劣 ,而 是指 一种 对 于苦难 的深 切 的感受 ,它 是 人 果面 对 悲 惨 现 实 人生 麻 木 不仁 ,悲 剧 意 识 就 决不 可 能 形 成 。但 种痛 彻 的人 生 经 历 所 内赋 于 人 的 心 灵深 处 的 ,形 成思 想 上 情 是 ,现 实 的苦 难 意 识 和 人 生悲 剧 感 并 没有 产 生 悲 剧 艺 术 的必 然 结 ,包括 对苦 难 的认 识、追 问,也 包括 反抗 。如 琴 曲 《 笳十八 胡 性 ,仅 有对 苦难 现 实人 牛的体 验和 深哀 ,而 没有 对 不章加 以追 问 拍 》, 就显 示 了这 种浓 厚 的悲剧 美质 。据 传 《 胡笳十 八拍 》的词 和 抗争 的意 志 ,甚至 面对 苦难 逆来 顺受 或消 极逃 避 ,悲剧 意 识便 曲均 为蔡 文姬 所作 。此 曲以感 人的 调 、悲愤 的词句诉 说 了蔡文 荡 然无存 。真 止 的悲剧 性心 理 图景 的发 光点 在于 那种 既发 现理 想 姬 一 生的 悲惨遭 遇 , 映 了连 年 战乱 后给 百姓带 来的深 重苦 难 , 反 与现实 不可避 免 的悲剧 性冲 突 ,又 面对 苦难 而不 屈地 挣扎 、不 倦 抒 发 了对 祖 国 、乡土 亲 人 的思 念 以及痛 别 稚子 的强烈 情感 。琴 地追 询 、勇敢 地 反叛 并积极 寻 求 自我拯 救的 心理 意 向。这 是悲 剧 曲的感 情 有时 凄婉伤 感 ,有 时 似捶 胸泣 血 ,表现 了极其 强烈 的 意识 的核心 精 神 ,即深 层心 理层 次 。最后 ,悲 剧意 识还 包括 刻 意 悲 楚心情 。尤其 是第 八拍 的惊 天 动地 的诅 咒和 诘 问,更 为荡 气回 表现 苦难人 生 、陈 示罪 恶 、高扬 止义 的艺 术热 情和 勇气 。它既 是 肠 。郭沫 若先 生 曾称之 为 “ 那像 滚滚 不尽 的海 涛 , 那像进 发 出熔 悲剧 意识 的一 个构 成或 层次 , 又足 引发悲 Ng 作意 志 的直接 心理 炉 的活 火 山,那 是用 整个 灵魂 倾 吐 出来 的绝唱 ” ,给人 以强 烈的 , J 动 力 ,没有这 种心理 动力 ,悲剧 也不 会诞 生。 共 鸣 ,使 人产 生深 沉 而 巨大的 同情 感和 心灵 震撼 ,这 就是 中 国古 二 、民族 器乐作 品 尚悲的特 质 典琴 曲 《 胡笳 十八 拍 》的 悲剧 美质 所 产 生 的巨大 的 艺术 效果 。 “ 哀而不 伤 ,怨而 不 愤 ”作为 民族 文化 心理 结构 中 的重 要构 当代 高 中生缺 乏对 民族 苦 难的 记忆 。没 有记 忆就 没有 历史 ,没有 成 因素之 ~ ,深深 浸染 、积 淀 在每 一个 民族 成员 的思 想感 情 中 , 记忆 的 民族 是 没有 前途 的 民族 。 民族 苦难 的记忆 是 , “ 我没 有活 造成 了艺术 家 以这 种方 式创 作 、 民众 以这种 方式 来欣 赏悲 剧 的特 存 过 去r ,但往 事 活在 我心 里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