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5.1.1相交线

合集下载

5.1.1相交线(课件)-2022-2023学年数学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5.1.1相交线(课件)-2022-2023学年数学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右图的几何描述为: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C
A
O
B D
情境引入
剪刀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 工具,剪刀可以抽象成什么几何图形?当我 们使用剪刀时,如何控制剪刀开口大小?
合作探究
思考1:我们将剪刀抽象成如图所示的两条相交 直线,那么∠1 与∠3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呢? ∠2 与∠4呢?
思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与∠3在位置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2 与∠4在位置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图中∠1的邻补角有__∠__2_、___∠__4_.
对顶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
个角互为对顶角.图中∠1的对顶角是__∠___3_.
性质: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当堂检测
1、下列各图中, ∠1 、∠2是对顶角吗?
2、下列各图中, ∠1 、∠2是邻补角吗?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图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情境引入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归纳:
两条直线的 位置关系
异面 共面
相交 平行
一般的相交
特殊的相交 (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吗?如何定义相交?相交可以分为几类?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 做两直线的交点.
合作探究
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试说明:∠1=∠3、
∠2=∠4.
解:∵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1+∠2=180° ∠2+∠3=180°, ∴∠1=∠3. 同理可得:∠2=∠4.
应用格式:∵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1=∠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交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交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将题目中的信息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空间想象力训练的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制作模型等。
再次,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依赖性强。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交线的基本概念。相交线是两条在平面内不平行且在某一点相遇的直线。它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 教案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课题 5.1.1 相交线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初中数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重点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思考】握紧剪刀的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是怎么变化的?分析: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逐渐变小.【观察思考】如果把剪刀的构造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请你在纸上画出来.分析:剪刀的构造可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剪刀刃之间的角就是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复习回顾】相交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公共点叫做交点.观察并思考.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析:如上图,AB、CD为两条直线,点O是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我们就可以说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剪刀把手夹角与刀刃夹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邻补角、对顶角做铺垫.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几个角?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分析: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4个角;这4个角有公共顶点.【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2:①有一条公共边OC;②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邻补角吗?分析:∠2与∠3;∠3与∠4;∠4与∠1问题:∠1与∠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3思考并回答小组交流合作,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所成的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特征.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概括得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概括能力.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3:①有一个公共顶点O;②∠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对顶角吗?分析:∠2与∠4【合作探究】∠1与∠3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2+∠3=180o∠1+∠2=∠2+∠3∠1=∠3总结: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熟悉并掌握对顶角相等.通过分析已知求证,利用平角的定义和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力.【典型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若∠1 = 40°,求∠2、∠3、∠4的度数.解:由邻补角的定义,∠1 = 40°可得∠2 = 180°-∠1= 180°-40°= 140°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 = ∠1 = 40°∠4 = ∠2 = 140°【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随堂练习】1.如图,直线AB、CD、EF 两两相交,图中共有___对对顶角,___对邻补角.答案:6;12.2.下列各组角中,∠1与∠2是对顶角的为( )答案:D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是射线. 则:∠B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BOE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AOD;∠BOD;∠BOC、∠AOD;∠AOE.4.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70°,求∠BOD,∠BOC的度数.解:因为OA平分∠EOC,∠EOC = 70°所以∠AOC = 35°由对顶角相等,得∠BOD =∠AOC = 35°自主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由邻补角的定义,得∠BOC = 180°-∠AOC= 180°-35°= 145°【教学建议】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邻补角互补.2.对顶角:(1)概念:有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相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5.1.1 相交线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5.1.1 相交线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3.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激趣导入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预习定标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其数学抽象素养;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交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道路交叉口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交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识别相交线:使学生能够正确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并识别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性质: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邻补角定义:掌握邻补角的定义,知道它们的和为180°,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基本作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举例解释:在讲解对顶角性质时,通过具体图形,如交叉的剪刀或十字架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对顶角的相等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道路交叉口的角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知识。
2.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的对称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顶角为什么相等,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邻补角的辨识:在复杂图形中,学生可能难以快速辨识出邻补角,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指导。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相交线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相交线 课件(共18张PPT)

变式2: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解:设∠1=x°,则∠2=3x°
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 x+3x=180 所以 x=45 则∠1=45°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 ∠3=∠1=45°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性质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两直线相交
C
2
B
1
3
4
A
D
位置 特征
1、两直线相交,形成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
2、以∠1和∠2为例分析这两个角存在怎样的
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像这样的角还有哪些?
3、以∠1和∠3为例分析这两个角存在怎样的
位置关系?像这样的角还有哪些?
C
2
B
1 o3
4
A
D
动手画出两条相交直线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
有哪几个?
C
2
B
1
o3
4
A
1 2
(1)不是
1 2
(2) 是
1 2
(3) 不是
1
2
(4) 不是
2 1
(5)是
7、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C
2
B
动动手:(1)、用量角器测
1
o3
量对顶角∠1和∠3,比较他们
4
的大小
A
D
(2)将对顶角∠1和∠3
进行翻折,比较它们的大小?
4、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猜猜看:若直线CD绕点O转 C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b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
答案 D 结合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来判断.对顶角相等,选项A错;两条 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既有邻补角,也有对顶角,选项B错;对于选项C,若两 个角的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则不是对顶角,选项C错;选项D正确.
5.1.1 相交线
7.如图5-1-1-4,已知直线a、b、c相交于点O,∠1=30°,∠2=70°,则∠3= .
拓展延伸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对对顶角. (2)判断两个角是否为对顶角,应抓住两点:一是两个角是否有公共顶点,二是 两角的两边是否互为反向延长线,即是否构成两条相交直线.
温馨提示 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5.1.1 相交线
例2 如图5-1-1-2,直线AB、CD相交于O点,若∠AOD+∠BOC=280°,求 ∠BOD的度数.
5.1.1 相交线
知识点一 邻补角及其性质 1.(2016江西南昌二中月考)如图5-1-1-1,点O在直线AB上,若∠1=40°,则 ∠2的度数是 ( )
图5-1-1-1 A.50° B.60° C.140° D.150° 答案 C 由题意知∠AOB是平角,即∠1+∠2=180°,又因为∠1=40°,所 以∠2=180°-∠1=140°.
初中数学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5.1相.1交相线交与线平行线
5.1.1 相交线
知识点一 邻补角及其性质
定义
性质
图例
邻补角
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 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邻补角互补.如图, ∠1+∠2=180°,∠1+∠4=180°, ∠2+∠3=180°,∠3+∠4=180°.
图5-1-1-4
5.1.1 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1-1 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1-1 相交线

5.1.1相交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初步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去求一个角的度数.3.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5)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钢索,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钢索组成的图案;围棋棋盘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7-12,探究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定义教师问:如图,把两根木条用钉子钉在一起,转动其中一根木条,观察两根木条所形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你能动手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吗?学生答:能,作图如下:教师问: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学生答: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四个 .分别是∠1,∠2,∠3,∠4.教师问:将这些角两两相配能得到几对角?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答案:学生1答:∠1 和∠2.学生2答:∠2 和∠3.学生3答:∠3 和∠4.学生4答:∠4 和∠1.教师问:为何如此分类呢?学生答:有一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角的顶点相同.教师问:还有其他分类吗?学生答:分类如下:∠1 和∠3,∠2 和∠4.教师问:这样分的标准是什么?学生答:两边分别在一条直线上,有共同的顶点.总结点拨:(出示课件9)教师问:观察∠1和∠2的顶点和两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师生一起解答:如图,∠1与∠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与∠2 互补),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教师问:类比∠1和∠2,看∠1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答:这两个角的两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有相同的顶点.教师总结:如图,∠1与∠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2)考点1:对顶角的判断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出示课件13)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析: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答案:D.出示课件14,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答案:D.2.出示课件15-17,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教师问: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因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如图所示,∠1 与∠3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答:猜想:∠1 =∠3.教师问:你能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来验证∠1与∠3的数量关系吗?学生答:∵∠1+∠2=180°,∠3+∠2=180°,∴∠1=∠3.教师问:∠1与∠3互为什么角?学生答:互为对顶角.教师问:由此你能猜想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学生答:猜想:对顶角相等.教师问: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师生共同讨论后解答如下:师生一起解答: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求证:∠1=∠3,∠2=∠4.证明:∵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1+∠2=180°∠2+∠3=180°,∴∠1=∠3.同理可得∠2=∠4.教师问:您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对顶角的性质吗?学生答:符号语言:∵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1=∠3,∠2=∠4.教师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8)两直线相交分类位置关系名称数量关系∠1 和∠2,∠2 和∠3,∠3 和∠4,∠4 和∠11.有公共顶点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邻补角互补∠1 和∠3,∠2 和∠4.1.有公共顶点2.没有公共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考点1:利用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出示课件19)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学生1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2=180°-∠1=180°-40°=140°;学生2解: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1=40°,∠4=∠2=140°.教师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最新习题课件:5.1.1_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最新习题课件:5.1.1_相交线

4.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则∠AOC=∠____B_O_D____, ∠AOD+∠BOD=___1_8_0_°__.
5.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AOC的对顶角是__∠__B__O_D_____,图中共有___2__对对顶角; (2)∠AOC的邻补角是__∠__A_O_D__、__∠__B_O__C_______,图中共有_____ 对4邻补角.
(D )
A.50°
B.80°
C.100°
D.130°
11.如图,已知∠AOB 与∠BOC 互为邻补角,且∠BOC>∠AOB.OD 平分 ∠AOB,射线 OE 使∠BOE=12∠EOC,当∠DOE=72°时,则∠EOC=__7_2_°___.
12.已知∠1 和∠2 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且∠1=x°,∠2=(2x-60)°, 则∠1=__6_0_°___或___8_0_°.
思维训练
16.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已知∠BOD= 75°,OE 把∠AOC 分成两个角,且∠AOE=23∠EOC.
(1)求∠AOE的度数; (2)将射线OE绕点O逆时针旋转α°(0°<α<360°)到OF. ①如图2,当OF平分∠BOE时,求∠DOF的度数; ②若∠AOF=120°时,直接写出α的度数.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第一课时)
名师点睛
知识点 邻补角与对顶角
(1)在同一平面内,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称为相交 线.
(2)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其性质:邻补角 互补.
(3)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的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 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互为对顶角.其性质:对顶角相等.

5.1.1相交线

5.1.1相交线
5.1相交线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 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交线所成的角
注意观察用剪刀剪布时剪把手张 角的变化与剪刀张角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 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 成的角的问题,
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1
2 4
O
D
3
C
B
练习: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 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 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练习]课本P9-1,2
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 1 求
2 , 3, 4
40

的度数
巩固练习 教科书5页练习 已知,如图 AOC 35 , COF 80 求: AOD 和 DOF 的度数




[作业]课本 P 10-7,8
一判断题 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过,而且 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 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AOE
的对顶角是 若


COF
的邻补角是
130

AOC
:AOE
=
=2:3, EOD
则 B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相交线,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掌握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自主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白板等。

2.教学素材:相交线的图片、实例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交流的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图形,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交线的概念。

相交线(第1课时)5.1.1相交线

相交线(第1课时)5.1.1相交线

相交线的定义
01
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 内,且有一个公共点。
02
相交线可以分为垂直相交线和斜 相交线。
相交线的性质
相交线的两个角是补 角或邻补角。
相交线的对顶角相等。
相交线的两个角相等 相交时,其中一个角 是直角。
斜相交线
两条直线在相交时,角不是直角 。
垂直线的作图方法
确定垂直线的位置
在作图时,首先需要确定垂直线的位置,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来 确定。
绘制垂直线
根据确定的位置,使用直尺或三角板等工具绘制垂直线。在绘制 过程中,要保持线条的垂直和长度的一致。
检查垂直性
绘制完成后,需要检查绘制的线条是否真正垂直。可以通过使用 量角器或垂直尺等工具进行检查。
楼梯等的位置和大小。
确定建筑物的立体结构
03
相交线可以用来确定建筑物的立体结构,例如确定楼层、屋顶、
地下室等的位置和高度。
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01
02
03
道路规划
相交线可以用来规划道路, 例如确定道路的走向、交 叉口的位置和形状等。
交通信号灯控制
相交线可以用来控制交通 信号灯,例如确定红灯、 绿灯、黄灯的时间长度和 切换顺序。
PART 02
相交线的判定定理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 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 同旁内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 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线与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理解相交线的性质,并学会运用相交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相交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的例子,如交叉的电线、道路等,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相交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相交线的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几何画板展示相交线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交线的特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交线的性质,总结出相交线的性质定理。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对相交线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知识点1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1.如图,下列各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A.∠1和∠2 B.∠1和∠3 C.∠2和∠4 D.∠2和∠5 2.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3.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4.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1的对顶角是.知识点2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5.如图,点O在直线AB上,若∠BOC=60°,则∠AOC的大小是( )A.60° B.90° C.120° D.150°6.如图,已知∠1=120°,则∠2的度数是( )A.120° B.90° C.60°D.30°7.如图,测角器测得工件(圆台)的角度是度,其测量角的原理是.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8.在括号内填写依据:如图,因为直线a,b相交于点O,所以∠1+∠3=180°( ),∠1=∠2( ).AB9.如右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则①∠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E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②∠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BOE 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OC=50°,求∠BOD ,∠COB 的度数. 解:∵∠AOC=50° ∴∠BOD=__________=________( ); ∵∠BOC+∠AOC=180°∴∠COB=180°-∠________( )=180°-________°=________°10.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C =70°,OA 平分∠EOC ,求∠BOD 的度数.【综合训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2.如图,三条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1+∠2+∠3=( )A .90°B .120°C .180°D .360°13.如图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 的度数为( )A .62°B .118°C .72°D .59°第12题图 第13题图1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两个角分别是(2x -10)°和(110-x )°,则x = . 15.若∠1的对顶角是∠2,∠2的邻补角是∠3,且∠3=45°,则∠1的度数为 . 16.如图,直线a ,b ,c 两两相交,∠1=80°,∠2=2∠3,则∠4=.17.如图所示, 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求∠BOD,∠AOE 的度数.解:∵∠AOC=120°∴∠BOD=__________=________( );∵OE 平分∠AOD ∴∠AOE=21___________( ) ∵∠AOD+∠AOC=180°∴∠AOD=180°-∠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OE=____________.1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E =∠BOE ,OB 平分∠DOF.若∠DOE =50°,求∠DOF 的度数.19.如图,l 1,l 2,l 3交于点O ,∠1=∠2,∠3∶∠1=8∶1,求∠4的度数.20.探究题:(1)三条直线相交,最少有 个交点,最多有 个交点,分别画出图形,并数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对数;(2)四条直线相交,最少有 个交点,最多有 个交点,分别画出图形,并数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对数;(3)依次类推,n 条直线相交,最少有 个交点,最多有 个交点,对顶角有 对,邻补角有 对.OE DC BA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相交线答案知识点1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1.如图,下列各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A )A.∠1和∠2 B.∠1和∠3 C.∠2和∠4 D.∠2和∠5 2.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C )3.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D )4.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2,∠4,∠1的对顶角是∠3.知识点2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5.如图,点O在直线AB上,若∠BOC=60°,则∠AOC的大小是( C )A.60° B.90° C.120° D.150°6.如图,已知∠1=120°,则∠2的度数是( A )A.120° B.90° C.60°D.30°AB 7.如图,测角器测得工件(圆台)的角度是40度,其测量角的原理是对顶角相等.8.在括号内填写依据:如图,因为直线a ,b 相交于点O , 所以∠1+∠3=180°(邻补角互补), ∠1=∠2(对顶角相等).9.如右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则①∠AOD 的对顶角是_∠BOC__,∠EOC 的对顶角是__∠DOF___ ②∠AOC 的邻补角是_∠AOD____,∠BOE 的邻补角是___∠AOE__. ③若∠AOC=50°,求∠BOD ,∠COB 的度数.解:∵∠AOC=50°∴∠BOD=_∠AOC_=_50°(对顶角相等); ∵∠BOC+∠AOC=180°∴∠COB=180°-∠AOC (邻补角互补) =180°- 50° = 130°10.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C =70°,OA 平分∠EOC ,求∠BOD 的度数.解:因为OA 平分∠EOC ,∠EOC =70°, 所以∠AOC =12∠EOC =35°.所以∠BOD =∠AOC =35°. 【综合训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2.如图,三条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1+∠2+∠3=( C )A .90°B .120°C .180°D .360°13.如图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 的度数为( A )A .62°B .118°C .72°D .59° 1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两个角分别是(2x -10)°和(110-x )°,则x=40或80. 15.若∠1的对顶角是∠2,∠2的邻补角是∠3,且∠3=45°,则∠1的度数为135°. 16.如图,直线a ,b ,c 两两相交,∠1=80°,∠2=2∠3,则∠4=140°.17.如图所示, 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求∠BOD,∠AOE 的度数.解:∵∠AOC=120°∴∠BOD= ∠AOC = 120° (对顶角相等); ∵OE 平分∠AOD∴∠AOE=21∠AOD∵∠AOD+∠AOC=180°∴∠AOD=180°-∠AOC (邻补角互补)=180°-120°= 60° ∠AOE= 30°.1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E =∠BOE ,OB 平分∠DOF.若∠DOE =50°,求∠DOF 的度数.解:因为∠AOE =∠BOE ,且∠AOE +∠BOE =180°, 所以∠AOE =∠BOE =90°. 因为∠DOE =50°,所以∠DOB =∠BOE -∠DOE =40°.因为OB 平分∠DOF ,所以∠DOF =2∠DOB =80°.OE DCBA19.如图,l 1,l 2,l 3交于点O ,∠1=∠2,∠3∶∠1=8∶1,求∠4的度数. 解:设∠1=∠2=x °,则∠3=8x °. 由∠1+∠2+∠3=180°,得 10x =180.解得x =18. 所以∠1=∠2=18°. 所以∠4=∠1+∠2=36°. 20.探究题:(1)三条直线相交,最少有1个交点,最多有3个交点,分别画出图形,并数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对数;(2)四条直线相交,最少有1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分别画出图形,并数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对数;(3)依次类推,n 条直线相交,最少有1个交点,最多有n (n -1)2个交点,对顶角有n(n -1)对,邻补角有2n(n -1)对.解:(1)图略,对顶角有6对,邻补角有12对. (2)图略,对顶角有12对,邻补角有24对.。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1.1相交线教案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找一找】(1)∠1的邻补角是什么?一个角的邻补角一般有几个?(2)∠3的对顶角是什么?图中有几组对顶角?分别把它们找出来.例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归纳:判断对顶角只看两点:①有公共顶点;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探究点2: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问题1: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是多少度?问题2:你能否利用问题1中的结论推导出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之间具有相等关系?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如图),试说明:∠1=∠3,∠2=∠4.解:例2.(教材P3例1变式)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若∠1+∠3= 60º,则∠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2)若∠2是∠1的 3倍,则∠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1:2 = 2: 7 ,则∠1,∠2,∠3,∠4各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归纳:邻补角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相邻且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方法总结:关键是找出图中隐含的角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例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图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根据两种角的性质找出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找一找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若∠1 +∠5=180°,找出图中与∠1 相等的角.2.如图,直线AB、CD、EF、MN相交,若∠2=∠5,找出图中与∠2 互补的角.三、课堂练习1.下列各图中,∠1 ,∠2是对顶角吗?2.找出图中∠AOE的邻补角及对顶角,若没有请画出.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写出∠AOC, ∠BOE的邻补角;(2)写出∠DOA, ∠EOC的对顶角;(3)如果∠AOC =50°,求∠BOD ,∠COB的度数.4.(应用题)在下图中,花坛转角按图纸要求这个角(红色标注的角)为135°;施工结束后,要求你检测它是否合格?请你设计检测的方法.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对顶角的性质把不能测量的角进行转化. 5.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 ∠EOC=70°,OA 平分∠EOC ,求∠BOD 的度数.6.【拓展题】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A BCD Oa b c A A B B CCD DO OEFG H⑴ 如图a ,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⑵ 如图b ,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 ⑶ 如图c ,图中共有 对对顶角;⑷ 研究⑴~⑶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⑸ 若有1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解析:(1)仔细观察计算对顶角对数的式子,发现式子不变的部分及变的部分的规律,得出结论,代入数据求解.如图①,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4-2)×44=2对对顶角;如图②,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6-2)×64=6对对顶角;如图③,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8-2)×84=12对对顶角……按这样的规律,10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对顶角共有(20-2)×204=90(对).利用(1)中规律得出答案即可.由(1)得n(n ≥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的对数为2n (2n -2)4=n(n -1). 方法总结: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据的变化特征. 四、课堂小结两直线相交归类位置关系名称 数量关系 ∠1和∠2、∠2和∠3、∠3和∠4、 1.有公共顶点 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邻补角互 补。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分析能、归纳:邻补角、对顶角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有43212十分钟小测(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A.150°B.180°C.210°D.120°OFE D CB A O DCBAOE C BA (1) (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二)填空题:1.如图3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34D CBA 12OFE D CB A(3) (4) (5) 2.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3.如图4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4、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六、拓展延伸如图所示, 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求∠BOD,∠AOE 的 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名称。
-举例: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识别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即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并理解这些角的性质。
-重点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三:学会通过画图和推理来分析几何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运用几何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顶角和相邻角的区分。
-举例:在讲解对顶角和相邻角时,通过对比记忆,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角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5.1.1相交线(共35张ppt)

5.1.1相交线(共35张ppt)

所以 ∠1 =∠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 ∠2 =∠4 .
例 如图,直线 a,b 相交,∠1 = 40°,求 ∠2 ,∠3 ,∠4 的度数.
解:由邻补角定义,可得
∠2 = 180°- ∠1
b
= 180°- 40°
= 140°;
a
由对顶角相等,得
12 43
∠3 = ∠1 = 40°,∠4 = ∠2 = 140°.
如果把剪子的构造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 是什么样的图形?请你在笔记本上画出.
探究
仔细观察你所画的图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时, 所形成的四个角中,∠1 与∠2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C
∠1 与∠2 的顶点所 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A
23
1 4O
B
D
探究
仔细观察你所画的图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时, 所形成的四个角中,∠1 与∠2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5)对顶角有__∠__1_和__∠__3_,__∠__2_和__∠__4_,_
_∠__5_和__∠__7_,__∠__6__和__∠__8__.
2.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AOE= 90°,如果∠1=20°,那么∠2=__2_0_°__,∠3= __7_0_°__,∠4=_1_6_0_°__.
(2)当 a 与 b 所成角 α 为 90° 时,其余的
角分别为多少? 均为90°
误区一 不能准确判断对顶角 1.下列图形中,∠1 与∠2 是对顶角的是( )
错解 A或C或D 正解 B
错因分析 不理解互为对顶角的条件:(1)有公 共顶点;(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C 或 D 中的∠1 和∠2 不符合对顶角的条件.判断对顶角 一定要抓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直线相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请先别给我讲,让我试试,自己是否能学会…… 鸿志学校七年级数学科目学案 编号: 审批人 : 闯关设计 授课时间:
课题:《5.1.1相交线》 第1周第1课时 主备人:袁密 审核人: 学生姓名: 总分: 测试时间: 学队: 姓名: 得分: 导入:同学们,两条直线相交、平
行,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交线。

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达标测评】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212122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O F E D C B A 3.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O,OE 平分∠AOC,若∠AOD-∠DOB=50°,•求∠EOB 的度数. O E D C B A 4.如图,直线a,b,c 两两相交,∠1=2∠3,∠2=68°,求∠4的度数 c b a 3412
一、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二、【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43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
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 。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巩固运用】 1.例题: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 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射线OE 为∠BOD 的角平分线,∠DOE=30°,则∠AOE 是多少度?
课堂流程设计与措施
_O _D _C _B _A b a 4321
备注:教师的“再备课”和“课后反思”或学生的“学所得”写在背面空白处。

备注:教师的“再备课”和“课后反思”或学生的“学所得”写在背面空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