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山东秦氏抗癌协会专家解释胃癌的发病机制。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干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来,何时生长何时死亡都是受机体某种程序控制的,不会疯狂失控生长。干细胞都有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的特性不表达出来,不会形成致癌物质,因此也就不能发育成胃癌细胞。
有胃癌家族史者原癌基因可能更容易表达出来,这就是遗传的因素。胃癌属于多基因决定的显性遗传。北欧学者通过对瑞典、芬兰、丹麦的44778对双胞胎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子女患同种癌症的危险性要增加,特别是胃癌。同卵双生子,如果一个人发生胃癌,另一个发生率比异卵双生者高9.9倍。遗传基因的异常包括抑癌基因的变异或丢失、原癌基因的激活。
除了遗传等内在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致癌因素,如上述高危人群面临的各种非遗传性的高风险因素,也可直接诱发或长期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促癌物质更易诱发干细胞原癌基因表达或基因突变而产生致癌物,使新生不成熟的原始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粘膜上皮细胞,而是变成各种分化程度不良的非正常细胞。
Hp生存主要依附于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上(也是胃癌高发部位),少见于贲门粘膜上。Hp感染的量与胃炎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胃上皮损伤及其程度呈明显正相关,Hp粘附较多的部位,上皮细胞易变性。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很高(50%~80%),而正常胃粘膜很少检出Hp(0~6%),慢性活动性胃炎者更高(达90%以上)。抗Hp治疗致Hp清除后胃粘膜组织的炎症明显改善,而感染复发者炎症又出现。自身免疫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及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Hp的检出率很低。上述证据均提示Hp至少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萎缩性胃炎往往是长期Hp感染的后果之一(尤其是胃窦部)。
Hp在胃粘膜细胞粘附后,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毒酶及其产物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2 和C等;也可激发免疫反应、使胃泌素分泌增加导致高胃酸状态等。这些均可损伤胃粘膜,而被损伤的胃粘膜更容易遭受胃酸、胃蛋白酶的进一步破坏,诱发慢性炎性病变、使各种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于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同时,上述多种化学物质还可引起细胞骨架的重排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改变、直接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基因突变的机会。在Hp产生的诸多的致病因子中,以尿素酶有重要作用,可水解尿素释放出氨(NH3),氨可以直接损伤胃粘膜,但却保护Hp在胃粘膜的生存,Hp本身在其产生的“氨云”包绕之中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而得以生存。Hp的种株很多,患者只有感染了毒力很强、致癌机会较高的菌株,才有可能患胃癌,当然很可能还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有关。
若机体的免疫监控功能正常,往往可以清除少量的异常细胞,但当长期心里状态不佳引起内分泌系统异常及免疫功能长期低下、或异常细胞由于某种未知原因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控,则异常细胞最终发展成机体无法控制其生长与死亡的胃癌细胞,完成癌变过程。
癌变过程很漫长,可达数十年,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这样一个缓慢过程。一旦癌细胞形成且能对抗机体免疫监控后则会爆发性失控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胃癌病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及生长代谢速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到数年。
局部癌灶不断生长,就会占据正常胃细胞的空间导致胃正常功能减弱,甚至直接侵润性生长到邻近组织和器官上继续生长破坏邻近器官。不断流经癌灶内部的淋巴液和血液会将癌细胞通过淋巴管及血管带到机体各个部位的淋巴结(位于淋巴管上,淋巴液最终会汇入血液)或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癌细胞广泛转移。局部癌灶生长突破胃浆膜后散落到腹腔内,种植在腹腔各部位。随着体内各处癌细胞疯狂无控制地生长、不断抢夺了正常细胞的营养物质,最终使正常组织器官因营养极度不良而功能衰竭,导致胃癌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