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_第六章_溶解现象_6.3_物质的溶解性(有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参考答案.docx
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参考答案1.D 解析: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食盐、蔗糖、味精都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
2.A 解析: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3.D 解析:某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A错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错误;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C错误,D正确。
4.B 解析: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试管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试管内压强减小,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试管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U形管内的水面左右等高。
5.D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蒸馏水虽然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A错误;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C错误。
6.C 解析: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温度。
7.C 解析: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 g,故A、B正确;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6 g/(36 g+100 g)×100%≠36%,所以C错误;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向该饱和溶液中加水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D正确。
8.C 解析:根据题意知,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因此,145.8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45.8 g硝酸钾,C错误。
9.B10.A 解析:加入一定量的水,两瓶溶液都被稀释,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分;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不会继续溶解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会继续溶解晶体;略降低温度,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析出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此温度下,蒸发少量水,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析出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六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1、溶解的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二、溶液的形成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在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在水中。
3.乳化:在油与水的混合物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4.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浊液所起到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5.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6.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温度等。
三、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溶解时吸热:如:硝酸铵(NH4NO3)、硝酸钾溶解(KNO3)溶解溶解时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生石灰(CaO)、浓硫酸(H2SO4)溶解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NaCl)四、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溶液的特性使水的沸点升高是水能导电具有导电性溶液能够导电的条件: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11张PPT)
3.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根据这句话信息填表。
温度
20℃
溶质质量
31.6g
溶剂质量 100g
溶液质量 131.6g
4.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不同,可将物质分为
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气体的溶解度
【课堂巩固】
5.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 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 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 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 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 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减__小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__减__小__。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1)打开汽水(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盖后,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它是怎样影响气体溶 解度的?
气_体__在__水__中__的__溶__解__度__与__压__强__有__关__,__压__强__越__小__,__气__体__溶__解__度__越__小__。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
【课堂小结】 二、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某气体的__压__强__为101kPa和_一__定__温__度_时,在 _1_体__积__水__里达到_饱__和__状__态__时所溶解的气__体__体__积__。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1.压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变_大___。 2.温度: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变_小___。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 副本
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 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如能转化,怎样转化?
1.增加溶剂 2.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增加溶质 2.蒸发溶剂 3.降低温度
注:以上为通常情况,不适合所有的物质。
强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且最简单 的方法。 (2)改变溶剂的质量或温度可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 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溶 200 190 解 180 度 170 /g
160 150 140
30 120
130
40
50
60
70
110 溶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00 度/g 90 80 70 60 50 40
原来是这样的!
【典例2】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 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 质
【典例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为饱和溶液
D.把t2 ℃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两溶液都析 出溶质
【例2】t2℃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 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使其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一所示 的现象,请回答: (1)t2℃时, 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二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3)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 t1℃,析出晶体较多的物质是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形式1.浊液(不均匀、不稳定、不透明)(1)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2.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①均一、②稳定、③透明(不一定无色)的④混合物。
(溶液四特征)3、加快物质溶解的法:(1)加热;(2)搅拌;(3)固体研成粉末。
二、去油污的法1.乳化:使两种不互溶的物质形成比较稳定的乳浊液的过程。
(如洗涤剂去油污)2.溶解:使油脂溶解。
(如汽油去油污)3.加热:使油脂分解成可溶物质。
4.碱性物质:与油脂反应生成可溶物质。
三、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1.有的放热:NaOH;2.有的不变:NaCl;3.有的吸热:NH4NO3。
四、水溶液的某些特性1.凝固点下降;2.沸点上升;3.某些溶液能导电(形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分散)的物质。
(固、液、气)2.溶剂:起溶解(分散)作用的物质。
(液:以水为主) 注: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但一般只有一种溶剂。
3.溶液的质量和体积(1)m 液=m 质+m 剂 (2)V 液= m 液/ ρ液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法——溶质质量分数(w) 1.表达式:w= (m 质 / m 液)×100%m 质=m 液×w m 液=m 质 /w2.相关计算(1)浓溶液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2)稀溶液浓缩或加溶质;(3)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溶质相加,溶液相加); (4)不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各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相加);(5)和化学程式结合的计算(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质量之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不溶性固体的质量—不溶性杂质的质量)。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①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②称取和量取(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溶液③溶解(烧杯、玻璃棒)④装瓶、贴标签(2)用浓溶液稀释①计算(浓溶液和水的体积)②量取(量筒、胶头滴管)③稀释(烧杯、玻璃棒)④装瓶、贴标签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一、物质溶解性的定义: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另一瓶为5%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加一定量的水B.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略降低温度D. 室温时,蒸发少量水2.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C.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D. 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析出的晶体多3. ( 2分)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 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4. ( 2分)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B. 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C.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D. 40℃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5. ( 2分)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6. ( 2分)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D. 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7. ( 2分)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①②⑤8. ( 2分) 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0℃时,20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B. 20℃时,把20g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C. 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 20℃时,把31.6g硝酸钾溶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二、多选题9. ( 3分)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B. 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C. 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 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10. ( 3分)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40℃, 溶液中两物质的质量均不变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C.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D. 4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11. ( 3分) 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温度升高可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后变成饱和溶液C. 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12. ( 3分)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备课组长__________【知识梳理】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措施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稀释与浓缩的相关计算:不变三、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的定义:(1)影响溶解性的因素:①②③(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 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b: 判断方法c: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 ) ( )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含义: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② ③注: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①气体性质②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⑶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克,则该温度下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
T ℃时,某物质(该物质不含结晶水)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溶解度曲线①t 3℃时A 的溶解度为 。
②P 点的的含义 。
③N 点对应的溶液为 溶液,可通过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④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⑤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宜用 的方法。
⑥从B 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
⑦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⑧除去A 中的泥沙用 ;分离A 与少量B 的混合物,用 。
4.混合物的分离①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②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方法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 的物质,如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 的物质,如【当堂训练】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搅拌后可以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 .植物油B .面粉C .氯化钠D .硫酸铜2、将含有少量泥砂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九年级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知识梳理素材 沪教版
第6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知识梳理一、实验及基本概念实验:在1~5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食盐、蔗糖、粉笔灰、食用油。
振荡后观察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被分散物质原有状态振荡后实验现象分散微粒静止后现象分散特征共同点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K+、MnO4-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Na+、Cl-蔗糖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分子粉笔灰白色固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不稳定食用油黄色液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液体小液滴产生分层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概念4: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概念5: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
二、物质溶解的现象(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 溶液等则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解释:(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
《第6章 溶解现象》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面粉、泥土分散到水中,不均一、不稳定)若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不均一、不稳定)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如食盐水、石灰水、矿泉水等均是溶液,有些溶液还有颜色,如KMnO4溶液紫红色、CuSO4溶液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Cl3溶液黄色。
溶液的特性:均匀性、稳定性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洗涤油脂的三种方法:1、热的纯碱溶液------化学反应;2、洗涤剂-------乳化作用; (★洗洁精洗油污用了乳化的原理)3、汽油或酒精------溶解油脂,形成溶液。
2、在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不变NaCl 升高NaOH、浓H2SO4降低NH4NO33、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例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食盐水能导电。
水溶液的特性;(1)凝固点的降低:如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有的溶液有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
(2)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根据最终溶液中有什么成分来判断,而不是看向液体中加进了什么物质;如铁粉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只有硫酸亚铁和水,所以溶液中溶质是硫酸亚铁,溶剂是水。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培优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操作是A.加热B.振荡C.搅拌D.加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B.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3.降低温度使氯化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4.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22g/100g 水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零D.溶解度可以定量的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5.下图为硝酸钾(KNO3)和氯化钠(NaCl)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T1℃时,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T3℃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30 克C.T2℃时,KNO3 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相等D.T1℃时,20 克KNO3和20 克NaCl 的混合物放入100g 水中,恒温蒸发至析出晶体,晶体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KNO36.某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和水等多种物质,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法正确的是A.白砂糖的溶解度减小B.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C.气泡逸出后的溶液为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D.汽水溶液质量不变7.一定温度下,在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继续投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会发生改变的是A.溶解度B.溶液质量C.溶液密度D.溶液质量分数8.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都是KCl的饱和溶液B.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C.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D.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9.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分析下列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溶液甲的质量分数为25%B.溶液丁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乙的质量分数相等C.溶液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溶液乙的质量为150克10.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1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降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
第六章溶解现象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显黄色的溶液中一般存在Fe3+,高锰酸钾(紫红色)、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二、水溶液的性质:1、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为什么建筑工地向水泥砂浆中掺入氯化钙可以防冻?※沸腾的汤的温度为什么比沸腾的水温度高?三、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分子间有间隙;2、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如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氨气的水溶液,氨水();液体做溶质:稀硫酸,酒精的水溶液;固体做溶质:碘酒、食盐。
最新沪教版初三化学补充习题第6章溶解现象及答案
最新版沪教版初三化学补充习题(下)第6章溶解现象及答案第7章第8章第9章中考模拟试题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内训练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人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面粉 C.精制油 D.石灰石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醋 B.牛奶 C.消毒酒精 D.蔗糖水3.对溶液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可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D.一杯完全溶解的糖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上半部分一定比下半部分甜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 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洗衣粉洗去棉织物上的油污 D.用食醋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5.下列各种生活应用巾,不属于溶液的应用的是( )。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消毒B.用熟石灰粉等物质配制粉刷内墙的涂料C.长跑运动员赛跑途中服用葡萄糖口服液来补充能量D.夏秋季节,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擦患处6.严冬时节,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量偏高,使路旁树木死亡。
目前专家已研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
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含有的成分可能是( )。
A.氯化钠、氯化钙 B.氯化钠、氯化镁C.氯化钠、醋酸钙镁 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7.从一杯高锰酸钾溶液的上层取出少量液体,测得它的密度是“ag·mL-1,再从高锰酸钾溶液的下层取出少量液体.经测定它的密度是_____g·mL-1。
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的认识是_____。
8.金属能导电,是因为____;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如____、____也能导电,是因为____。
而____、____等不能导电,是因为_________。
九下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习题沪教版
【点拨】 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压
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制作 气泡水时,为了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应该增大 压强并使用冰水。
【答案】A
8 【2022·扬州】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大 B.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KNO3大 C.60 ℃时,P点表示的KNO3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KNO3固体 D.将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 1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点拨】 t2 ℃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由表中
数据可知,8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 解度,9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镁的溶解度, 故t2的范围为80~90。
(3)将t3 ℃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D___(填字母)。
【点拨】
10 ℃时KCl的溶解度比KNO3大,A错误;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KCl大,B错误; 60 ℃时,P点在KNO3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的是 KNO3的不饱和溶液,因此还能继续溶解KNO3固体, C正确;将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 ℃,KCl的 溶解度变小,析出KCl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 小,D错误。
溶解度大小。
【答案】A
10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22 g 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难溶物的溶解度为零 D.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点拨】 本题采用概念辨析法解答。描述溶解度时必须
指明温度,A错误;溶解度不一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 钙,B错误;在20 ℃(室温)时,溶解度小于0.01 g的 物质属于难溶物,难溶物的溶解度不为零,C错误。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
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结晶的原理,熟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适用范围和基本操作;2.能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变化规律,选择不同的结晶方法来分离混合物;3.会进行粗盐提纯。
【学习重点】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变化规律找到适合的结晶方法。
【学习难点】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溶解所需的仪器。
2.过滤所需的仪器。
3.蒸发所需的仪器。
4.物质溶解性随温度改变的变化趋势主要有三种类型:(1),如KNO3;(2),如NaCl;(3),如Ca(OH)2。
【新知导学】:怎样设计实验来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活动探究总结:什么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反思:如果实验1中用的是KNO3,实验2中用的NaCl,还会有类似的现象吗?为什么?小结:结晶的方法和适用范围(1)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又叫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2)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哪类物质?如________(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活动二.混合物分离的方法(1)可溶性固体与不可溶性固体混合。
如:将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所得的二氧化锰提纯出来,用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用方法。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
如:从含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中提纯氯化钠,用方法。
反思:你能说出上述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所需仪器吗?活用所学:现有一批混有泥沙的粗盐,如何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拓展:1.制取精盐过程中将其中可溶性的杂质除去的方法是: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泡。
你能说出其中包含的原理吗?浸泡的盐水能无限次的使用吗?为什么?2.对刚过滤出来的固体,其表面的可溶性的杂质清洗的方法有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总结活动一、二。
2.反思(1)混合物分离关键是找准其中包含物质性质的不同点:用磁铁分离铁粉和铜粉用过滤法分离碳酸钙和碳酸钠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用盐酸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一).docx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一)一、选择题1.下列因素中,对某种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影响较大的通常是 (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温度 D.压强2.下列因素和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 D.溶质的形态3.在恒温条件下,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2g NaCl固体,溶液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 A.只有溶质的质量 B.只有溶剂的质量C.只有溶质的质量分数 D.上述三种都不发生变化4.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该物质。
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③ D.②④5.(2011.泸州)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6.在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振荡,其中肯定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NaCl和水 B.酒精和水 C.KNO3和水 D.Ca(OH)2和水7.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未溶。
已知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内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 B.给蔗糖水加热C.继续搅拌 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8.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升温到60℃C.加入一定量的水 D.恒温蒸发部分水9.若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0.(2011.桂林)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二、填空题11.一种物质(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 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有杂质的氯化钠晶体,其原因是()A.晾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B.晾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晾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显著降低D.晾晒时海水发生分解,生成氯化钠2.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溶解时只发生了溶质分子的扩散过程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因为氯化钠溶解时没有发生溶质分子的扩散和水合过程C.热水溶解食盐较快,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在温度较高时运动会加快D.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蔗糖,搅拌时溶解的蔗糖要比不搅拌时多4. 在温度不变时,从饱和溶液中去除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没有变化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解度D.溶液的体积5. 已知下列物质在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A.为B.食盐为C.熟石灰为D.为6.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的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7. 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A.把固体研细B.加热C.搅拌D.振荡8.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时的溶解度为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D.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9. 某物质能与水反应.现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C.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D.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10.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时,水中最多溶解甲C.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变为不饱和溶液D.将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1. 要将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而不改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水分B.加硝酸钾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1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6分,)13. 一定温度下,把熟石灰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对于静置后得到的上层清液,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B.它是浓溶液C.它是稀溶液D.它是该温度下熟石灰的饱和溶液14.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克,在其饱和溶液中,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比正确的是()A.溶液:溶质B.溶液:溶剂C.溶剂:溶质D.溶质:溶剂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5.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16. 右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①在________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②在时,能配成硝酸钾溶液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7. 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材料:下表是氧气与氮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汽水瓶盖时,会迅速冒出大量泡沫.根据以上两份材料可知: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两个因素有关.18. 如图是、、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2)点所表示的涵义是:________;(3)将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时,首先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4)要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只填写一种)________.19.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点的意义是________;(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满足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3)时,将、、的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水,再回到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4)时,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________.20.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影响物质溶解性能的有关因素后,利用实验室开放日进行验证.(1)时,分别取克酒精和克水,再各加入克食盐,充分搅拌,水中的食盐全部溶解而酒精中的食盐不溶解,说明在相同温度下的________中,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2)分别取克的水和克时的水,各加克硝酸钾.充分溶解,观察到水中的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而水中的硝的钾全部溶解,说明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3)分别取二份时的克水.一份中加入克硝酸钾,另一份加入克硝酸钠,充分溶解.观察到硝酸钠能完全溶解,而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在相同温度下________的溶解性能不同.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10分) 在时,向质量均为的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1)③中所得溶液是氯化钾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时,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__氯化钾;(3)请认真分析上表数据,计算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下表是和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请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和的溶解度,你可以得出那些结论?出,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要将结晶析出的晶体与混合溶液分离开来,可采取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实验时所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操作中,若某同学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你认为应如何处理?________.(3)实验室有一份样品,其中含有少量杂质,现要除去其中杂质,得到纯净的,试设计一套合理的实验方案(按实验的先后顺序写简要步骤即可).23. 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探究目的: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①加适量水②加适量氢氧化钠③搅拌至完全溶解④测溶液温度(1)使用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注意安全,其原因是________.(2)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3)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答案】A【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解析】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分析海水晒盐的原理,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并不明显,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解答】解:、海水析出食盐的晶体是因为溶剂蒸发导致的,故此选项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故此选项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故此选项错误.、海水晒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故选2.【答案】D【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解析】根据题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此由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①加入氢氧化钙、⑤恒温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②升高温度的方法.④加入水,接近饱和的石灰水,能继续溶解氢氧化钙,仍为不饱和溶液.故①②⑤符合题意.故选:.3.【答案】C【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物质溶于水均发生扩散过程与水和过程,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溶解吸放热是哪一过程占优势的体现.、考虑扩散过程吸热约等于水合过程放热;、考虑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蔗糖,搅拌可以加速溶解,但不能影响溶解度.解:、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并不是只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故错误;、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因为氯化钠溶解时扩散过程吸热约等于水合过程放热,故错误;、热水溶解食盐较快,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在温度较高时运动会加快,说法正确;、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蔗糖,搅拌时溶解的蔗糖要比不搅拌时多,说法错误,因为搅拌可以加速溶解,但不能影响溶解度.故选:.4.【答案】C【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是指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所以温度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重要因素.【解答】解:由题意,在温度不变时,从饱和溶液中去除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解度没有变化.、溶质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溶剂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溶解度没有变化,故符合题意;、溶液的体积减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5.【答案】D【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解析】由于可以按照溶解度大小将物质分类成难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可溶性物质、易溶性物质.所以就需要将相应的数值对应关系熟记在心.【解答】解:溶解度难溶性物质;溶解度,微溶性物质;溶解度,可溶性物质;溶解度,易溶性物质.、为,远小于,所以为难溶性物质.错误.、食盐为,大于所以为易溶性物质.错误.、熟石灰为,是大于而小于,故属于微溶性物质.错误.、为,大于而小于,属于可溶性物质.正确.故选6.【答案】C【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错.故选7.【答案】B【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真正的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唯一外在因素—温度,明白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解答】解:由于固体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这一个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想改变固体的溶解度,就只能改变温度;把固体研细、搅拌、振荡都不能改变固体溶解度.故选.8.【答案】D【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时的溶解度;由氢氧化钙在常温下溶解度很小可判断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由、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时,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大小.【解答】解:、时的溶解度为,故错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故错误.、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的晶体,再将晶体溶于水形成溶液,从而达到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的目的,故错误.、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故正确.故选.9.【答案】B【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析】、氧化钙能和水反应,把氧化钙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中的氢氧化钙有一部分要析出;、某物质与水反应反应后溶剂质量会减小;、如果温度不变,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解答】解:、氧化钙能和水反应,把氧化钙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错误;、反应后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的质量一定减少,故正确;、某物质与水反应反应后溶剂质量会减小,故错误;、如果温度改变,,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就减小,故错误.故选.10.【答案】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据时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的变化情况分析判断;、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不知温度,无法比较甲、乙溶解度大小,故错误;、时甲的溶解度是,所以该温度下水中最多溶解甲,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依然是饱和溶液,故错误;,所以将、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11.【答案】D【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解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进行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饱和,且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可行的方法是降低温度.【解答】解:、恒温蒸发部分水,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错误;、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溶质质量增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错误;、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不会变成饱和溶液,故错误;、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会变成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没有改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正确;故选.【答案】D【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解析】、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来做题;、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若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压强降低而增大,所以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熟石灰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改变温度、增加溶质的量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若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6分)13.【答案】C,D【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一定温度下,把熟石灰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说明该温度下上层清液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是该温度下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一定温度下,把熟石灰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说明水中溶解的熟石灰的质量小于,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较小,属于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一定温度下,把熟石灰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说明水中溶解的熟石灰的质量小于,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较小,属于稀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一定温度下,把熟石灰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说明温度下上层清液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是该温度下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14.A,D【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根据溶解度定义来回答,溶解度为克是指在该温度下的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即溶质质量为克、溶剂质量为克、溶液质量为克.【解答】解:.溶液:溶质,故正确;.溶液:溶剂,故错误;.溶剂:溶质,故错误;.溶质:溶剂,故正确.故选.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5.【答案】增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16.【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作用解答,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溶液最大溶质质量分数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①在时,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此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②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在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最大溶质质量分数故答案为:;②17.【答案】温度,压强【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材料一说明在不同的温度下氧气和氮气的溶解度不同,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材料二说明打开瓶塞的过程是瓶内压强的改变过程,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溶解度的改变;瓶盖打开后气体喷出来,说明压强减小后气体的溶解度变小;因此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温度;压强.18.【答案】(1);(2)在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相等,都是克.(3);(4)加入适量物质,或恒温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可以看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解答】解:(1)由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2)点是、两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故表示的意义为:在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相等,都是克.(3)、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时、两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4)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加入适量物质,或恒温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19.【答案】(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大于;(3);(4).【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点的意义是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满足的温度范围是大于;(3)时,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的饱和溶液蒸发相同质量的水,再回到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4)时,物质的溶解度是,所以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答案】溶剂种类不同;(2)分别取克的水和克时的水,各加克硝酸钾.充分溶解,观察到水中的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而水中的硝酸钾全部溶解,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故填:温度;(3)分别取二份时的克水.一份中加入克硝酸钾,另一份加入克硝酸钠,充分溶解.观察到硝酸钠能完全溶解,而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故填:溶质种类不同.【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解析】(1)根据溶剂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进行解答;(2)根据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进行解答;(3)根据溶质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1)溶剂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时,分别取克酒精和克水,再各加入克食盐,充分搅拌,水中的食盐全部溶解而酒精中的食盐不溶解,说明在相同温度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2)分别取克的水和克时的水,各加克硝酸钾.充分溶解,观察到水中的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而水中的硝酸钾全部溶解,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3)分别取二份时的克水.一份中加入克硝酸钾,另一份加入克硝酸钠,充分溶解.观察到硝酸钠能完全溶解,而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能不同.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答案】解:解:(1)时,向质量为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后得到溶液,说明氯化钾全部溶解,向质量为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后得到溶液,所以时,实验③所得的溶液是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2)时,向质量为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后得到溶液,说明只有氯化钾溶解,所以在时,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不饱和;(2);(3)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为;【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析】(1)根据时,向质量为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后得到溶液,说明氯化钾全部溶解进行解答;(2)根据时,向质量为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后得到溶液,说明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