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转型期我国道德流变的认知

合集下载

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及其阶段性的认识

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及其阶段性的认识
指社会 由改革开放之前 的恶性运行阶段 向其后 的中性运行 阶段 并进而 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 的过程 。从社会 转型的
主体 内容 来分析 , 中国社会转型可 以划 分为三个阶段 , 即以经济改革 为主体的阶段 、 以社会 改革为主体 的阶段 和以 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 。当前 中国已经进入 以社会 改革 为主体 的阶段 , 这是 中国迈向现代 社会不可或缺 、 至为重要
年 代初 )而纵 使是 这部分 学者 , 时 间的推移 和实 , 随着

对 中国社 会转 型期 的初 步界 定
当前 ,理 论界 对 我 国正 处 于社会 转 型期 的认 识
不存在任何异议 ,但对起始点的看法却存在不同的 看法 , 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种 : 一种观点认 为 , 中国的社会转型应该从 14 年 的鸦片战争开始算 80
社会转型的“ 预热期”“ 、 萌芽期” 准备期” 或“ 。 二 、 社会运 行的视 角看 中国社 会转型 的阶段性 从 社会 的运行 状 态一般 可 分为 三种 , 良性 、 即 中性 和恶性 运行 。 所 社会 的 良性 运 行 , 指特定 社 会 的 是
起 , 目前 为 止 , 一 转 型过程 大 致 经 历 了 14 到 这 80年
至 14 9 9年 的启 动 和慢 速 发 展 阶段 ,9 9年 至 1 7 14 98 年 的 中速 发 展 阶段 和 1 7 9 8年 至 今 的快 速 和加 速 发
展 阶段 。2 一种 观点 则认 为 , [另 ] 中国社 会 整体 转 型 的 起 始 点应 该从 17 的十 一届 三 中全会 算起 , 由 98年 理
型 ” 词在 中 国的发 展 历程 , 以说 ,社 会 转 型 ” 一 可 “ 在
是在 改革 开放 之前 中 国虽然 在若 干方 面 或领 域存 在

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变迁和发展

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变迁和发展

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变迁和发展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变迁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一、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在古代,人们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宗教信仰建立的。

各个宗教信仰都有其独特的道德标准,如基督教强调爱、慈善和仁慈,佛教强调禅定、忍辱和舍弃,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等道德观念。

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对宗教的信仰逐渐减弱,但道德观念仍然不可或缺,社会上形成了一套道德规范,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庭观念的演变在古代,家庭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中,家族观念更加浓厚。

在这种情况下,家族重视家族根系的发扬和传承,家族世系倍受尊崇。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消失,而家庭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一个个人生活和成长的基本单元。

三、性别角色和权利的变化在古代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权利和地位是不平等的。

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领导地位,而女性的地位处于劣势。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中,女性的权利逐渐得到了保障,女性在社会、家庭和政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反过来,男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他们需要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四、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和移民的加剧,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

人们接触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接受了不同文化的影响。

这对社会的文化传播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

例如,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人权观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西式的不良文化和道德观念,如过度消费、割裂人际关系、追求快乐和享乐等等。

综上所述,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精华,吸取其中的积极因素,同时,要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避免被其他文化的消极因素所冲淡。

社会学中的社会转型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学中的社会转型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学中的社会转型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社会转型是指从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变化。

在当今社会,社会转型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更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在社会学中,社会转型理论成为了研究和探讨社会转型的重要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理论社会转型理论是社会学家对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换过程的研究和探讨。

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被视为社会学理论的“第二个大转型”。

社会转型理论主要关注社会转型的原因、特点、过程和影响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转型理论有现代化理论、全球化理论、后现代理论等。

现代化理论认为,社会转型的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落后的因素。

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出现了现代工业、城市化、教育普及等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与传统社会形态发生冲突,导致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

全球化理论则注重强调社会转型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加,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交流加深,导致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全球趋势所影响。

后现代理论则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转型。

传统的理性、现代的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型。

二、社会转型现实意义社会转型理论的研究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并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转型的现实意义。

(一)政治现实意义政治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环节。

在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政治体制的转型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扩大人民参与政治和迈向法治社会已成为重要任务。

社会转型的政治现实意义在于为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政治制度开辟道路,使政治制度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文化现实意义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方面,也是当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转变。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社会性别、家庭、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文化挑战。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变化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变化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转型也随之而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的想法、观念也随之改变,价值观的变化也越来越显著。

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转变。

一、从传统的封建道德到现代的个人主义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于集体主义和道德观念,追求个人的物质追求并不是主流思想。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的自由意识的增强,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向个人主义方向发展,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

二、从金钱至上到生活品质至上在过去的社会中,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是至上的,将财富看作是自己和家庭的重要标志。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于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关系等也开始逐渐注重。

三、从婚姻责任到个人自由选择在过去,人们的婚姻观念就是一辈子的责任,一旦结婚就要承担起身为家庭的责任。

但是,现在人们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过去的责任到现在的个人自由选择,许多人追求的是婚姻的幸福而不是绑架在责任上。

四、从重男轻女到平等在过去的社会中,有许多人的思想是重男轻女,男女的权利和地位是不平等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观念的觉醒,许多人已经改变了这种思想,认为男女应该平等对待,对于性别的歧视也逐渐减少。

五、从百善孝为先到尊重他人在过去的社会,孝顺父母的观念被认为是百善孝为先。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开始向其他方面发展,例如互相尊重,关注弱势群体等等,逐渐变得更加人性化。

六、从顺从权威到自我决策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顺从权威,从而放弃自我决策的权力,强调集体利益。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逐渐注重个人的自我决策,强调个人自由和自主权利。

总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的变化仍然在持续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道德的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道德的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道德的变迁作者:干旭敏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4期摘要: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也会对包括道德在内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道德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道德领域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旧道德的破格期:对传统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再认识;对高大全的道德标准的质疑;对运动式道德建设方式的改变;对道德与政治相对独立关系的再认识。

第二个期间为新旧观念冲突产生道德真空期:以前旧的道德规范,已经没有多少人能遵守,又没有新的道德规范来适应,道德处于新旧交替的真空期。

第三个时期为新道德逐步形成期:社会高速发展,有力推动道德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树立价值观自信,共建文明道德基础。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德建设;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4.021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4-103-04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不能脱离历史的发展。

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人类社会任何一种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变革,都具有道德价值。

另外一方面,道德也会以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

特别是对个体而言,道德会制约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家;科技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走进了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仅对经济、政治、文化,也会对包括道德在内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道德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与社会经济结构相对应的,在道德领域发生的变化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论文)社会学概论--浅议道德社会化

(论文)社会学概论--浅议道德社会化

浅议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班级:专业:公共管理科目:社会学概论新修年级:2011级学号:姓名:浅议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文明的热情日益下滑。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我国道德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部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道德社会化影响因素问题对策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好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目前,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科学的迅速发展,中国道德社会化标准由于外来价值观侵袭和传统遗留观念的脱节,原本传统的社会道德化被打破,这必然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建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提高个体的道德自主选择能力,加强公益宣传力度,以促进道德社会化的顺利推进。

一.影响道德社会化的因素(一)宏观环境影响。

宏观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使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必受影响与熏陶,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与生活实际自然地符合它的要求与准则,并以价值观念形态积淀于民族心理意识之中而得以世代相传,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程度不同、功能不一的社会作用。

(二)成长教育影响。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又因成长教育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所以在现代社会,个体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成长教育,越来越决定于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刻的,教育质量越好,接受的教育时间越长,一般而言,是有利于个人身心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三)家庭、同辈影响。

家庭父母成为核心影响源,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他们向父母学习语言,模仿父母的动作和行为。

大量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在而通过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道德发展以及自我概念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问题: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答:一、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

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近些年,我国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但滑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却人言人殊。

有的人认为道德的衰败是因为丢掉了传统文化。

社会道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牵涉到社会财富的丰富程度和分配是否合理、社会资源的占有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法制是否完善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打一能解决问题的,更不是仅靠弘扬儒学所能奏效的。

出现道德高标准与实际的低水平的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这个体系没有精神约束和法律约束之外,其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

由于公众道德的集体缺失,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使得这个社会变得多疑。

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今社会上欺诈善意、透支爱心的行为并不鲜见。

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每天赚500块的假乞丐都是这类的典型。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社会上一些阴暗面,就丧失了信心,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虽然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但是也有更多的正面现象。

感动中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我们也知道,当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有那么多爱心人士去慰问、去捐款捐物、去献爱心,佛山市280名市民还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这说明“向善”仍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天性,是社会的主流。

二、那么重建美好道德的条件和措施是什么呢?(一)从道德的社会性出发重建美好道德?首先,促进经济发展,为重建美好道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道德的发展和演变

道德的发展和演变

道德的发展和演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观念和标准,是社会纽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等角度分析道德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的影响历史是道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明古国,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例如,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主导了社会道德,强调孝道、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而在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重视自由、公正、美,对欲望的抑制和理性的追求成为道德的核心。

随着历史的演进,道德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例如,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主导了道德观念,强调信仰和忏悔;而在启蒙时代,个人权利和自由成为了道德的重要支柱;近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共同利益和公平正义等。

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对道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塑造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例如,东方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强调个人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感;而西方文化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体的独立和创造性。

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全球化趋势下的道德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性。

人们开始关注全球性的伦理问题,如环境保护、人权、社会公正等。

这些新的道德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三、科技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对道德观念的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的发展促使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的行为和行动变得更加透明。

这也带来了一些道德挑战,如隐私权的保护、虚假信息的传播等。

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也为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优化决策提供了新的工具;基因编辑技术则引发了对生命伦理的讨论和反思。

四、社会的影响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也直接影响道德观念的演变。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个体的权利和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导致道德观念的调整。

例如,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推动了性别角色和性别道德观念的变革。

同样,社会对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包容度提高,也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道德框架。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

电气二类125班冯宏洲610031218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甚至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

当代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困难的瓶颈时期,如果我们想实现质的飞跃,有效制止社会道德的滑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

就像温家宝所说:“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提高国民思想素质和道德力量,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富强,更不可能获得尊重。

”曾经我们可以安心的吃猪肉,可以舒心的喝牛奶,可以热心的帮助老年人,可以欣赏河里清澈的水。

我们不用怀疑购买的东西是假冒伪劣,不用害怕会在网络上被人欺骗,也不用担心搀扶老人起来会被人讹诈,更不用担心河里的水会变得混浊不堪。

可是现在,我们见识到了“三聚氰胺”的可怕,“地沟油”的肮脏,“漠视生命”的冷漠,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几天,似乎有一个无底洞在把原本美好的一切拉进罪恶的深渊,道德已经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我们关心的只是金钱、成绩和权利。

于是接二连三的噩耗在社会上传开,很多人甚至都不在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很多事情都已经背道而驰。

道德的罪恶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热情化为了冷漠,冷漠转化成无情。

正如白岩松所说:“总有一种底线在悄然生长,只是我们还应该看清悄然生长的底线是否一直在节节后退,很多人不顾道德,一次次地突破道德的底线。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以抛弃一切,可以一次次地突破道德底线,这在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5000年文明古国出现,无论我们找到什么样的借口,都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当然,在社会日益前进的今天,之所以出现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肯定是由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

第一,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文化的发展脱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上,以为只要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就万事大吉,没有足够重视道德文化的发展。

我们的经济发展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的社会道德也完全跟经济发展拉开了距离。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浅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浅析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然而,在这些经济奇迹的背后我们却不可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道德的严重滑坡。

诸如社会诚信问题、社会冷漠度问题等。

怎样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急迫的问题。

道德滑坡现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道德建设如同物质上的贫富悬殊一样,形成观念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英雄人物辈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一方面是诚信空前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

在一些人眼里,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

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18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每个人们的处境都处于危险中,正是这种潜在危险使得众多的“旁观者”走向前台来关心道德建设的问题。

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它带给人们的印象只有一个——混乱。

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

在我国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提高全民道德文化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我国道德水平下滑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3]:第一,家庭道德伦理关系改变而带来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职业道德陷入了没有精神支柱的泥潭。

第三,社会公德开始失去平衡。

第四,腐败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时代进步而出现道德观念的变迁是必然的,但一些“保守”的人认为,这是世风日下,出现“道德滑坡”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我们不能说每次道德观念的变化都值得肯定,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道德观念是向着更进步、更文明的方向发展的。

道德滑坡还是范式转换_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_邹平林

道德滑坡还是范式转换_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_邹平林

【博士后暨博士生论坛】道德滑坡还是范式转换?———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其出路邹平林* 〔摘要〕 道德是任何社会生活得以可能所必需的基本凝聚力之一。

直观地看,社会转型时期确实呈现出一种“道德滑坡”的现象与趋势,但“道德滑坡”这一抽象说法并没有揭示出当前道德困境的实质,也未能提供走出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

当今道德困境的实质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传统道德范式作为一个整体在现代社会丧失了其有效性,这不仅表现为诸多具体道德规范的失效,更重要的是道德信念层面的缺失。

走出当前道德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确立一种以自由、平等为信念基础的现代道德范式。

〔关键词〕 社会转型时期 范式转换 自由 平等〔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1)02-0143-05一、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境及其实质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无论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形态,还是作为社会生活之范导的各项制度、法规以及道德观念,都处于迅速变革之中。

这样一种动荡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型时期固有的特征。

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原先行之有效的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规范普遍地丧失了其约束和规范作用,从而使人们借以指导自己的道德生活以及对日常行为进行道德评断的明确标准模糊、丧失了。

面对这样一种道德失范状况,“道德滑坡”论的盛行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与此同时,为走出这一道德困境,道德底线论、道德法律化以及道德边缘化等五花八门的应对方案也就纷纷登场了。

但是道德滑坡论并未澄清当前道德困境的实质。

而道德底线论、道德法律化以及道德边缘化等应对方案同样未能提供走出这一道德困境的有效途径,因为这些方案本身要么对道德的理解存在偏差,要么同样未能认清当前道德困境的实质。

道德滑坡论是一种直观的、经验式的论断。

一方面,它预设了一种抽象不变的道德标准,并通常以某种传统的道德准则来评断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而没有意识到道德作为一个整体范式必然要随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基础的根本变革而发生相应的转换;另一方面,它未能提供一种有效的价值原则,据以指导和评断现代道德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思想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思想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思想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文化传承都发生了空前的变革,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不同的思想理念也相互碰撞,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

一、社会制度的转型春秋时期是封建制度萌芽阶段,各大贵族争夺领土,逐渐形成分封制。

战国时期,大量封建国家竞争格局的出现,逐渐取代了分封制,各国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战争,在国家的境内和外部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格局。

同时,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得以确立,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商人阶级的出现也为社会制度的转型提供了条件。

二、思想变革1.儒家思想的兴起儒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以儒家智慧的代表孔子为代表。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有德者富贵”的思想,被视为一种优秀的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强调了仁慈、礼仪、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道德标准的提高。

2.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和老子。

他们提出的“太极”“道”的观念成为了中国哲学的重要部分。

他们强调要顺应当下而自由地生活,像自然界一样不拘束,强调了个人的自然状态和自由,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墨家与法家的崛起墨家和法家同样是战国时期的中流砥柱,他们推崇权威、规矩、法度等强制性的制度和标准,注重权力、利益的分配和管理,加强国家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对未来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三、文化传承的变革1.国语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汉字标准化计划,进一步加快了语言的统一,对整个汉字文化及后来的汉字汉语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同时,由于当时各国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字和文化体系,因此也产生了文字和文化同化及融合的历史进程。

2.书院的出现这个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阵地得以发展,先后出现在各个地域,成为宣扬思想和培养人才的场所。

国子监是当时最为著名和重要的书院,它不仅是悼念祖先的场所,也是儒家教育和文化思想传承的重要地点。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困境与个人道德重建研究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困境与个人道德重建研究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困境与个人道德重建研究我国当下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期,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代表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体系不断受到挑战以至日趋瓦解,而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又还未形成,因此部分人群在心态上开始呈现出某种价值虚无主义的趋势。

他们弱化人际交往中情感、友情的因素,增加经济、功利的因素,逐渐否定信仰的作用,导致信念丧失、职业道德败坏,表现出对善的漠视和对恶的纵容。

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虚无的影响下,一部分人产生了内心价值诉求上的困惑,道德信仰处于缺失状态。

作者认为,道德信仰缺失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缺乏主导道德规范观念的原因。

因此,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信仰应当明确理想信念方向,既不能抛弃中国传统道德信仰精华和近代革命精神,又不能忽视公民日常物质利益需求和心理利益补偿需求;既要体现当下的现实性,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在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学习王尔德与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对唯美艺术价值的追求,以道义和仁爱的力量来对人们灌注一种人文关切。

通过“爱”的教育以及唯美“艺术”价值追求来超越虚无,从而化解内心道德困境,达到在个人层面上重建自我内心道德的目的。

标签:社会转型;道德困境;信仰缺失;个人道德重建中圖分类号:B82-052根据社会学学者的论述,社会转型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变迁。

在我国当下即指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

简而言之,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这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人们在价值观念上的改变。

然而,现实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上大多也过上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社会新型时期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甚至有些人在精神层面上处于道德信仰缺失状态。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演变史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演变史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演变史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这些都是我们探讨人类道德观演变史的有趣来源。

一、原始社会中的道德观人类社会最初的形态是原始社会,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以采集、打猎和渔捞为主要生产活动,人类处于食物匮乏的状态下,生存竞争异常激烈。

原始社会的道德观念主要围绕着保护族群,维护个人的利益展开。

在原始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为生存而拼搏,而族群之间的争斗常常是决定生死存亡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原始人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强者为尊的道德观念,决定了生与死的事情常常由强者决定,所以他们崇尚力量,赞美英雄主义,实行一种弱肉强食的普遍道德。

当然,在原始社会的血腥历史中,也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感动的道德故事。

比如硬举爱妻之棍、以身护孕等等,这些是当时传统道德的高度体现,也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二、古代社会的道德观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及文明的不断拓展,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了农业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城市逐渐兴起。

这个时期的道德观念,已经逐渐从强者为尊的道德基础转向了至上自尊的道德设计。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道德伦常的形成,开创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新篇章。

在这个时期中,许多圣贤,如孔子、孟子等,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应该怎样生活的价值观和基本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倡导了“仁者爱人”的信念,引导人们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国家,体现了人类道德义务的全面性和共同性。

古希腊则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城邦社会,总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发生战争。

在这种环境下,这个时期的道德观念,主要体现在为了国家而战、为了自由而战、为了爱情而战。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萨乌格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提倡人性命理思考、推崇自由和平等思想。

古罗马时期,道德观念同样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代道德观中最重要的源头之一,是罗马法与古希腊哲学的结合。

罗马帝国时期,伦理哲学家更注重个人自我高度的贡献,认为个人应该为其自由和权利而斗争。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及其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及其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及其演变历程道德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视道德为生活的基础和社会的纽带。

因此,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被广泛传承和弘扬,并不断地演变和深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及其演变历程。

一、古代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础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础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人类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依靠家族、宗族等团体生活,大家共同生活、生产和协作。

在这种相对简单的社会形态中,人们必须依靠相互信任和相互扶持才能够生存下去。

这就需要人们具备某种“道德”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将其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华夏文明中,道德观念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和体系化。

在《尚书》和《周礼》等经典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些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初步形成,这些准则和规范被视为一种道德的标准。

比如说,《尚书》中提到的“天道纵横,历久弥新”、“德不孤,必有邻”等等,都是一些最初的道德观念的体现。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中,儒家是最具影响的一派。

儒家强调个人品德、礼仪规范和社会道德,其思想理论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

儒家经典中最著名的是《论语》,其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并强调了社会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二、中期道德观念的扩展和深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在战国和秦汉时期,道德观念针对性更强,涉及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现实问题。

在《孟子》和《荀子》等经典中,人们可以找到涉及到国家道德、社会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详细论述。

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而不是像其他学派所讲的那样人性本恶。

同时,他提倡“仁政”,强调国家统治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仁爱”为根本,推行一种“仁政”来管理国家。

与此同时,荀子则强调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秩序的形成是需要“法”的约束,而道德则是构成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兼论道德重塑中的制度激励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兼论道德重塑中的制度激励

我们 应站 在历 史 和 发 展 的 高 度 ,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的 道 德 失 范 现 象 进 行 客 观 辩 证 的 分 析 。道 德 失 范 是 一 柄 双 刃 剑 , 作 为 对 它 历 史 发展 和社 会 转 型 的 不 自觉产 物 , 方 面 造 成 一 定 的 无 序 , 一 方 面 也 为 我 们 重 塑 道 德 体 系 提 供 了契 机 。 一 另
[ 摘 要 ]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道 德 失 范” “ 已是 普 遍存 在 的 现 象 。在 我 国 社 会 转 型 的 当下 , 成“ 德 失 范” 因 素 纷 繁 促 道 的 复 杂 。在 道 德 重 塑过 程 中 , 过 有 效 的 法 律 制 度 激 励 , 一 定 程 度 上 引 导 和 建 立 人 们 的道 德 行 为 预 期 , 失 为 一 条 通 在 不
第 2 3卷
第 5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o a g hu nv riy o c n lg ( o il in e to o r a fCh n c nU iest fTe h oo y S ca e csEdi n) Sc i
VoI 3 NO. .2 05
匕 坏 了社 会 风 气 。 败
以上 可 以说 是 当下 社 会 道 德 失 范 原 因 的 一 个 总 体 梗 概 , 并 不 能 说 这 涵 盖 一 切 “ 人 跌 倒 不 扶 ” 但 老 的具 体 原 因 , 涉 及 到 司 这 法 、 论 导 向 和 技术 等 因 素 。 舆 反观时下类似“ 彭宇 案 ” 事 例 , 的 司法 判 决 对 人 们 行 为 的导 向作 用 不 可 忽 视 , 别 是 在 传 媒 大 众 化 的 当 下 。 这 种 裁 判 标 准 特 上 的 主动 性 , 使得 “ 案 的 裁 决 超 过 个 案 的 一 般 性 影 响 。这 就 是 司 法 能 够 产 生 的 ‘ 判 一 案 、 响一 片 ’ ‘ 一 发 而 动 全 身 ’ 也 个 裁 影 、牵 的效 果 。 _ ”7 ] 如此 , 以后 出现 类 似 “ 人 跌 倒 ” 象 的 时 候 , 在 的施 助 者 可 能 担 心 受 牵 连 而 裹 足 不 前 、 见 危 扶 困 了 。 这 里 老 现 潜 不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演变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演变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演变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进步而演变的。

从古代的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观念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观念相对简单,基本上以生存和繁衍为主要目标。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道德准则主要是围绕着保护自己和家人,维护部落的共同利益展开的。

例如,人们会相互帮助、共同狩猎和分享食物,以保证部落的生存。

同时,原始社会也存在着强者欺凌弱者的现象,因为在这个时期个体的力量往往决定了地位和资源的分配。

二、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逐渐形成并得到规范。

不同文明古国在道德观念上存在差异,但普遍的道德准则包括公正、善良和忠诚。

例如,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了仁爱、忠诚和孝道的重要性。

在古埃及,法老统治下的社会强调服从和尊重权威。

古希腊则注重个人自由和民主。

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受到宗教的影响较大。

许多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在这些信仰中道德准则得到了神圣的认可和保护。

人们相信遵循信仰的规范能够保证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公平、平等和人权的普遍性。

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和人道主义事业。

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范围,而是具有全球意识。

全球化的交流使得不同文化的道德观念相互影响,世界范围内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包容性。

四、演变原因和社会影响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的演变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

首先,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世界和人类自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推动了道德标准的更新和提高。

其次,社会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更加关注情感、精神和道德层面的需求。

最后,全球化交流的加强使得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相互碰撞和融合,为道德观念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不同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念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不同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念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不同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念社会道德观念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特点。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评价这些不同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念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要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念,首先需要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

例如,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范。

这种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在那个时代,忠诚于君主、孝顺父母被视为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违背这些规范则会受到严厉的谴责。

历史学家在评价这一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念时,不会简单地以现代的标准去衡量。

他们会考虑到封建社会的稳定需求以及当时人们对于秩序和权威的认知。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这种强调等级和服从的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社会的运转。

然而,从个人自由和平等的现代视角出发,这种道德观念又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进入近代社会,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民主思潮的传播,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平等、公正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这个时期,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被认为是合理的,而对传统权威的盲目服从则受到质疑。

历史学家在分析这一转变时,会关注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频繁,人们有了更多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同时,教育的普及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新的思想和观念,从而推动了社会道德观念的更新。

到了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改变了社会道德的面貌。

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人们对于各种社会问题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环境保护、人权问题、动物权益保护等成为了当代社会道德讨论的重要议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就一定比过去更加先进或优越。

历史学家会指出,每一个时期的社会道德观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局限性。

在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当时的社会条件、文化传统、民众的普遍认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义不讲利 , 将二者对立起来 。这种义利观绵延 几千年 , 至今仍左右着人们的道德行为。然而, 市 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 , 追求效益 和利益的最大 化是它永恒 的主题 , 没有对利益的追求就没有市
义、 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 , 己主义思想膨胀 , 利 个人利益至上 , 已绝迹 的淫秽 活动 以及走 私贩毒
等方 面 的改 观 , 且政 治 、 律 、 德 、 而 法 道 艺术 、 教 宗 等社 会 意识 形 态也 发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 中对 道 其
失落甚至 “ 道德崩溃” 是什么? 爬坡论者认为 : 当 前 的 道 德 失 范 是 我 国社 会 转 型 期 一 种 暂 时 的表 面现象 , 与这 些 表 面 的 滑 坡 相 伴 而 来 的 , 有 深 还 层 的道 德进 步 因素 , 即一 些 新 的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
马 玉 霞 王 永 强 ,
(. 1 甘肃广播 电视大学 直属学院, 甘肃 兰州 70 0 ;. 30 0 2 兰州大学出版社 , 甘肃 兰州 700 ) 30 0
[ 摘要 】 对社会转型期道德 流变的现状进行 了理性 的分 析 , 为这种变化是 由深层原 因引起的 , 认 并对道德流 变 的趋 势进行 了分析把握 , 出关爱人 、 提 发展 人是 道德 流变的总趋势和归宿。
基金项 目: 甘肃省教育厅课 题( 89 41 。 0 1B 3) 作者简介 : 马玉 霞(9 4 , , 16 .)女 河南邓州人 , 高级讲师 , 主要从 事高职教育研 究工作。
3 0
甘肃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第1 9卷第 4期
斥 的原 子 ”1 [ 造成 人们 在 义 利 面前 的恐 慌 或 失去 3 ,
临危难或生命考 问时 , 会出现“ 杀身成仁” “ 、舍生
取 义 ”“ 小家 而顾 大家 ” 的动人义举 。 在 “ ・ 、舍 5

反 映了我国正处 于新 旧道德 、 传统 与现代 、 排斥 与 认 同的道 德 状 态 中 ,这种 异 质 性 、 叠 性 和二 “ 重 元 性 的道 德 特 征决 定 了道 德 转 型 的艰 难 ” 以及 持
续 性[ 2 1 。

社 会转型期 我 国道 德流 变现 状分

所谓道德流变 , 即道德变迁 , 是指一定 社会 的道德随该 社会条件 的变 化而变化 的状况 以及 对 该 社 会所 产 生 的影 响 。 我 国 正 处 于 社 会 转 型 期, 道德随之变化呈必然之势。关 于社会转型期 我 国道德 流 变 , 理论 界 进 行 了非 常有 益 的探 索 和 研究 。 ( ) 种观 点 :滑坡 论 ” 爬 坡论 ” 一 两 “ 和“ 滑坡论者认 为 : 在社会转 型时期 , 际关系 人 渐趋淡漠疏远 , 社会风气败坏 , 贪污腐败严重 , 黑 暗势力上升 , 犯罪现 象增多 。 金主 义 、 拜 享乐 主
道 德 观 念 、 德 心 理 和 行 为 正 在 形 成 , 现 出 由 道 呈 “ ” “真 ” 由 “虚 ” 假 向 , 向“实 ” 由“懒 ” “勤 ” , 向 , 由“依 赖 顺 从 型 ” 向“独立 进 取 型 ” 由“封 闭 ” , 向 “ 放 ” 由“单 一化 “向 “多 元化 ” 开 , 回归 等 变 化[ 1 ] 。 从 长远来看 , 这难道不是一种新 的现代道德的诞 生是 什么 ?这两 种说 法从 不 同 的角度 、 面 、 次 侧 层
第 1 第 4期 9卷 20 0 9年 l 2月
甘 肃 广播 电视 大 学学报
J u n lo n u Ra i & TV ie st o r a fGa s d o Un v r i y
V0 .1 No. 1 9 4 De .2 9 c oo
对社 会转型期我 国道德 流变 的认知
德 的冲击 , 至今还没有让人们醒过神来 , 仍处 于 种 混沌 状 态 中 , 于是 有 人惊 叹 : 是 一 个 “ 德 这 道

沦 丧 , 风 日下 , 心不 古 ” 世 人 的时 期 。如何 看 待 转 型 期 道德 流变 ,找 出它 存 在 的合 理 性 与 正 当性 、 进步性 、 促进 性 以 及融 合 性 与 方 向性 , 此 调 整 以 人 们 的道德 心理 , 静 地 认 识 、 断 和 选 择 与 社 冷 判 会发 展 相适 应 的道 德 规 范和 行 为 , 善 ” 方 向 向“ 的 迈进 , 做一 个社 会善 行者 。
( J 种道德 观 念 的冲突 二 几
在社 会 转 型 期 ,人 们 曾一 直坚 守 的义利 观 、
善恶观、 个体与集体观等受到了冲击与颠覆。 中 国是 一 个 “ 义 尚礼 ” 国家 , 以 “ 义 重 的 并 礼 之邦 ” 著称。孔子讲“ 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
汉代董 仲舒提 出“ 正其义不谋其利 , 明其道不计 其工”宋儒讲“ , 存天理 , 灭人欲” “ ,舍利取义” 只 ,
等丑恶社会现象再度泛滥 , 这难道不是一种道德
收稿 日期 :0 9 0 .0 2 o .9 1
场 经济的发展 ,在利益仍然保持彻头彻尾的主 “ 观性和纯粹 的利己性的时候 , 把利益提升为人类
的纽带 , 就必然造成普遍分散状态
[ 关键词 】 社会转型 ; 道德流 变; 知 认
[ 中图分类号 ] 8 .5 B 2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4 3 (0 9 0 .0 9 0 10 .6 0 20 )4 0 2 4
改革开放 3 年来 , O 中国的社会形态( 人类社 会 一 定 历 史 阶段 上 的 经 济 、 治 、 化 等 制 度 的 政 文 总和 ) 发生 了巨大 的变化 , 不仅 带 来 了 经 济 、 会 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