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_逐水草而居2013.11

合集下载

逐水草而居的帐篷

逐水草而居的帐篷

逐水草而居的帐篷今夜,梦幻的草地上住满了月光与牛羊一条空中的河流泛滥的潮水是一个流浪者眼中晃动的风景―王志国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养育了一个又一个优秀剽悍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婚丧、节日、宗教、艺术及其他带有民间色彩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无不折射出古老文明的倩影。

对于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既陌生又熟悉,既遥远又临近,神秘隽永中充满着永恒的魅力。

生活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近80万哈萨克牧民,由于受草场条件的限制,放牧中依然靠牲畜转场。

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哈萨克牧民都要扶老携幼,驮着毡房、赶着牧群,穿行在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广袤原野上。

我有幸亲自跟随哈列了一家走在转场的路上,风吹过高原,一曲响在内心深处的牧歌,把时光缭绕。

转场是哈萨克牧民的传统,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转场中过的。

一般每年转场很多次,距离约500~800公里,途中需时30~50天。

每次转场距离远的100多公里,近的几十公里;时间长的一星期,短的一两天,经常是走走停停。

这天中午12时,我跟随的转场队伍终于出发了,队伍的前面是老人和妇孺,后面是青壮年男人,他们绝大多数骑着马,个别人骑着骆驼,一卷颇为壮观的迁徙画面就此在眼前铺展开来。

风把一朵野花的芬芳吹向远方每年转场都是从萨吾尔山冬牧场开始,经阿洪图别克、克依克拜、阿合共盖提、哈拉共盖提、铁尔沙汗等春秋牧场,最后到达耶麦盖提夏牧场,然后再原路返回,往返一趟要六百多公里,途中需时四十天左右。

我跟随的这次转场,是从阿合共盖提到克依克拜,在当地哈萨克人的转场中算距离最短也是各方面条件(包括季节、道路、气候、人文环境)最好的一段。

阿合共盖提是当地的一个春秋牧场,位于布尔津县北侧约130公里,我们去的时候,大地已由绿变黄变褐,山头上出现了积雪,清晨的溪流旁已开始结冰。

转场前,牧民要做许多准备工作,首先是羊的药浴,不经过药浴的羊是不允许转场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瘟疫)。

药浴由乡里统一组织实施,每家每户的牧民将自家的羊群赶到药浴池轮番进行。

《逐水草而居》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PPT

《逐水草而居》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PPT
马赛人的家园在哪里?
马赛人(Maasai), 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 的,也是最著名的一 个游牧民族,人口将 近100万,他们生活 在非洲热带草原上, 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 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 的北部。
一、非洲大草原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非洲中部,东 临印度洋、西 临大西洋
2、纬度位置: 低纬度,热带
圆环+四周环绕荆棘
马赛人房屋的材质?
茅草房、牛粪房
大草原 就地取材 原材料多;通风 透气,散热快
野兽 安全 敌人

马赛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牛是他们的全部 财产,为了给牛群寻找丰美的牧草和水,他们甚至能连续 走上5天4夜。

在马赛人的社会里,拥有牛的数量越多的人越富 有,社会声望也越高。
马塞人的热情是以跳得高来表示的,他们弹跳能力惊人, 原地可以跳1米多高。这是与野兽打交道训练出来的生存 技能,并且男孩子跳得越高,就会有越多女孩子喜欢。
红色披风可以驱赶动野生物,既能 防身,又可以保护牛群。
牛是他们主要 的食物,马赛 人直接饮用牛 奶、牛血。
马赛人房屋的材质? 茅草房、牛粪泥房
马赛人的房屋的整体构造? 四周环绕荆棘
防野兽侵犯
就地取材
马赛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民族之一,牛是他们的全 部财产。为了给牛群寻找丰美的牧草和水,他们甚至 能连续走上5天4夜。
3、半球位置:
东半球
非洲热带草原的世界的位置
二、马赛人的家园的自然环境
1、地形: 地处东非高原
2、自然景观:热带稀树草原,野生动物多
3.气候类型及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
干湿两季成因分析
读图,说说热带草原上的降水在时间上有怎样的变化?
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有何特点?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逐水草而居

逐水草而居
多多马的降 水集中在11 月—次年4月
基塔莱雨季在 5—10月
南半球干湿季节的变化与北半球的时 间相反。
马赛人迁徙的时间及路线是什么? (P77)
5~6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旱季来临,草原 枯黄,马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 (基塔莱)正值雨季,水草丰美;10月,北 方旱季来临,南方雨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 始向南回迁,迎接雨季的来临。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 气候;
特征:全年高温, 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雨季:降水丰沛,植物繁盛、动物众多。
旱季即将来临
旱季:降水很少,草木稀疏,一片枯黄。
动物大迁徙
生死之旅
热带草原地区干湿季图(南半球)
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
北部的热带草原是马赛人的 家园,他们以放牧为生。
思考: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集中于哪些月份?
马赛人以肉、乳为食,喜饮鲜牛血,每个大家族都
饲养几十头牛,专供吸吮鲜血之用。马赛人的日常需要 是由牲畜的奶和血提供的,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 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我们喝 饮料。马赛人把牛群看成生命,在夜间,牛群关在村落 里,甚至和主人共居一个茅舍。白天由小孩子照看牛犊, 大孩子则赶着牛群去较远的牧场。
马赛人衣、食、住、行、习俗: 热带草原
特点

红色披风
食 牛是主要食物来源
原因 驱赶野生动物,既 防身又保护牛群
饲养牛羊

茅草屋
就地取材,便于迁徙
行 习俗
迁徙 跳高舞
干湿季变化 草原放牧
自然环境 决定 生产生活方式

课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热带草原 雨季、 逐水草而居
旱季
(马赛人)

自然环境 决定 生产、生活

广东省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其贴在指定位置,然后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膩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人文地理下册3-4-1 逐水草而居(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人文地理下册3-4-1 逐水草而居(同步分层作业)(教师版)

3.4.1 逐水草而居(同步分层作业)1.当欧洲地中海沿岸的阳光、大海、沙滩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区游客寥寥无几时,下列现象最不可能会出现的是()A.我国北方的人正在冰面上玩耍B.我国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时期C.登山爱好者前往瑞士山区D.马赛人在水草丰美的南方游走放牧【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该地区夏季游客多,冬季游客较少。

即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瑞士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但在冬季山区被冰雪覆盖,不利于登山活动,故C选项符合题意;北半球处于冬季时,我国的北方人正在冰面上玩耍,A选项不符合题意;冬季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的时期,甚至是断流期,B选项不符合题意;北半球处于冬季,则南半球处于夏季,因此马赛人在水草丰美的南方游走放牧,D选项不符合题意。

2.热带草原的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B.终年高温多雨C.终年炎热干燥,降水极少D.终年高温,旱雨季不明显【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所以其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故选A。

3.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马赛人从游牧改为定居。

原来马赛人的居所是A.高脚屋B.茅草房C.蘑菇屋D.蒙古包【答案】B【解析】以畜牧为生的马赛人是完全的游牧民族,终年成群结队流动放牧,几乎全部依靠牲群的肉、血和奶为生,原来马赛人的居所是茅草房,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选择B。

4.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洲是()A.大洋洲B.非洲C.南美洲D.亚洲【答案】B【解析】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如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带的两侧,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图是马赛人活动范围示意图,多多马和基塔莱两地降水集中的月份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A.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B.两地分别位于东西半球C.两地的经度位置不同D.两地的气候类型不同【答案】A【解析】多多马与基塔莱都是热带草原气候,都分为干湿两季,但是多多马位于南半球, 1月前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进入湿季,基塔莱位于北半球, 7月前后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进入湿季,A项正确,排除BCD 项。

《逐水草而居》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PPT-完美版

《逐水草而居》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PPT-完美版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马赛人的家园在哪里?
马赛人(Maasai), 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 的,也是最著名的一 个游牧民族,人口将 近100万,他们生活 在非洲热带草原上, 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 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 的北部。
热带草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动物有迁徙的特征。
数百万头角马经过马拉河从坦桑尼亚来到肯尼亚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动物大迁徙的目的是什么?
逐 水草
同样居住在非洲热带草原上 的马赛人是否需要迁徙?
赤道
阳光照射猛烈,紫外线强
有利于防晒和防止水分的蒸发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牛是马赛人主要的食物来源,以 肉、乳为食,喜欢直接饮用牛奶、 鲜牛血。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2、马赛人的生活特色(方式):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他们认为衣红服色:找可款色找以式4彩驱幅:都图赶斗以的野篷红相生式色同动点为物主,。既保护自 身、又可以保护牛群。
《 逐 水 草 而 居》各 具特色 的区域 生活PP T-完美 版

人口迁移(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运用资料,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了解国际人口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1.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3.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4.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知识点01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 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判断标准:判断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标准,即 (迁出地到迁入地)、 (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和 (长期或永久),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现象,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分类(1)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①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如洲际迁移、洲内迁移。

②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如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2)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点拨] 人口迁移不等于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口移动现象。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净迁出区1.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类型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实质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居住地改变的人口移动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差异、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影响等商务活动、进修性学习、旅游、探亲等判断标准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且跨越行政区界线、永久(或长期)三 个标准缺一不可主要判断标准:具有周期性(季节性)流动或往返流动(短期流动)的特征举例“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出国留学等度假旅游、探亲活动等【探究一】2018年6月9日,由全球化智库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

逐水草而居

逐水草而居

草原人家——逐水草而居教授课题:逐水草而居教授对象:七年级学生教材分析:本课时“逐水草而居”通过对非洲热带草原的描述来突出草原人家的生活特色,体现出当地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加学生对这一类区域生活的了解,感受世界的广阔无垠、生活的丰富多彩、人地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上册的前几章,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同时掌握了“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这三种生活方式。

对于非洲大草原的气候类型,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侧重于让学生探究草原生活特色的形成与环境、生产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环境,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非洲大草原的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知道非洲草原上的牧民的主要生活、生产方式,探讨两者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城市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牧民们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能够感受到牧民们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草原特色生活的探究,形成对不同区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认同,激发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非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以及草原人家的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生产活动与区域生活特色形成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营造情境,分析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认识。

二、教学过程:导入:用PPT展示壮观的“马拉河之渡”的图片,请学生从图片上获取信息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等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对“马拉河之渡”进行讲解:这幅图片展示的是东非大草原上著名的“马拉河之渡”。

马拉河,是位于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境内的一条河流。

每年的3-6月份,马拉河的河水就会陡然上涨,最后水量会达到平时的两倍以上,而从7月份开始呢,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们就会浩浩荡荡地向北部的肯尼亚迁徙。

迁徙中,动物们会在马拉河一带聚集,等待所有的眷属和族群集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呼唤才决定前进草原的时间。

七年级上册_历史与社会_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上册_历史与社会_作业本答案

第二课
• 1.山地 2.季风 3.夏季(偏南) 冬季 (偏北) • 4.长江 黄河 • 5-10:DBD CAC 11-15:AACBC • 16.(1) •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内蒙古高原 • 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
• 10.(1)可以,浙江临安山区与北京王府井 大街可以有很多联系,如物产、经济、文 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这两个社区 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不同,社区类型及功能 不同,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使这两个地 方可以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 (2)搞好宣传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 1. B A B 2.平缓 陡峭 • 3-6:ABAC7.
dcccd皮肤黄色或棕褐色头发黑而直脸庞扁平皮肤浅色头发色浅而卷鼻梁高嘴唇薄皮肤黑色头发乌黑卷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美洲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面对环境问题全世界人民应该行动起来制定国际公约共同研究对策共同承担责任减少污染源共同治理污染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①地形多种多样。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都 • (2)
有分布。
②山区面积广大,山区约占我国总面积的 三分之二。
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 17.(1)降水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森林 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 (2)中、上游禁止滥伐树木;加固江防大 堤;植树造林等。
第一课
• 10.(1)水稻、油菜,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亚热 带,深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2)都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主,生产劳 动主要靠人工完成,注重协作劳动。 • 11.保持居室干燥、凉爽,居住安全舒适。 • 12.(1)东北,小麦,大豆,玉米; (2) 1、农业区地广人稀; 2、高度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3、发达的交通条件与仓储条件。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语文试题(解析)

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

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

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

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

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

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四课逐水草而居

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三单元第四课逐水草而居

06
逐水草而居的历史意义与 现实价值
逐水草而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1
生存策略
02
文明起源
逐水草而居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 生存策略,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 区,人们为了寻找水源和食物,不得 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
许多古代文明,如游牧文明、草原文 明等,都是在逐水草而居的过程中逐 渐发展起来的。这种生活方式促进了 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 合。
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游牧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宗教 信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饮食禁忌、婚丧嫁娶等。
萨满教
一些北方游牧民族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信仰萨满教,这是一种原 始的多神教,对他们的自然观、灵魂观和道德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艺术与宗教信仰在游牧生活中的作用
凝聚民族精神
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是游牧民族 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它们 通过共同的文化符号和信仰体系 ,将不同部落和家庭的人们紧密 联系在一起。
流动性
游牧民族根据季节和气候 的变化,以及草场资源的 分布情况,不断迁徙,寻 找新的牧场。
畜牧业为主
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要 生产方式,饲养牛、羊、 马等牲畜,获取生活所需 的肉、奶、皮毛等物品。
简单的物质生活
由于游牧生活的流动性, 游牧民族的物质生活相对 简单,主要依赖于牲畜和 自然环境。
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传承
01 02
边境贸易
在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边境地区,双方会进行边境贸易,交换各自所 需的商品。农耕民族提供粮食、布匹、铁器等,而游牧民族提供牛羊、 皮毛、马匹等。
互市贸易
在一些历史时期,政府会设立互市,允许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指定地 点进行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有助于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逐水草而居教案

逐水草而居教案

逐水草而居教案教案标题:逐水草而居教学目标:1. 了解科维坚族的居住方式和生活环境;2. 探讨水草在科维坚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适用对象: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幅描绘科维坚族生活的图片,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 引导学生思考“逐水草而居”这个标题的意义和可能与科维坚族的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

2. 讲解科维坚族的居住方式(10分钟)- 通过口头叙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科维坚族是悠游在水下、以水草为食的一种族群。

- 讲解科维坚族居住的环境,包括水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

- 引导学生思考科维坚族选择逐水草而居的原因,例如水草作为食物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探索水草在科维坚族生活中的重要性(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探索水草在科维坚族生活中的一种用途(如食物、原料、建筑材料等)。

- 学生使用图表、图片或简单的文字描述记录他们的发现,并准备小组报告。

- 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并进行简要讨论。

4.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资源珍惜(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水草在科维坚族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 鼓励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水草资源以及为什么保护环境是重要的。

- 引导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以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珍惜。

5. 小组活动:设计科维坚族的房屋(15分钟)- 将学生继续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种适合科维坚族居住的房屋模型。

- 学生可以使用纸板、废旧材料和其他可回收材料来制作房屋模型。

- 建议学生在设计中考虑科维坚族的特点和他们对水草的依赖。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房屋设计,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 回顾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科维坚族的居住方式和水草在他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学习和创造过程,并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

逐水草而居教学设计

逐水草而居教学设计

逐水草而居教学设计作者:朱淑春时间:2012-10-31 16:51:53逐水草而居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非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对野生动物和马赛人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南北半球草原气候的是时空变化导入;天天兄弟话题(2)师:上课前,老师先问问大家,大家喜欢看天天向上吗?你们都喜欢谁啊?可能很多同学还是天天兄弟的忠实粉丝,我们知道,天天兄弟每年都要去国外游学,今年呢,台里安排他们去非洲大草原游学,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天天兄弟去大草原游学好不好?展示PPT(5)师:天天兄弟看到了哪一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视频:动物大迁徙师: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生;师:角马和斑马都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我们在视频中看到它们渡的河流是马拉河。

这也是它们在迁徙过程中要渡过的最后一条河流,在每年发生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中,渡过马拉河暴涨的激流和鳄鱼的阻击是最艰难而壮观的一幕,这被称为马拉河之渡或天国之渡。

那么这些野生动物明知道有危险,为什么还要渡河,为什么还要迁徙呢?生:师1:很好,这些野生动物之所以迁徙就是因为他们的生存需要水、需要草,而当他们生存的环境没有了水和草,他们就不得不进行迁徙。

那他们的生存环境为什么会没水没草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非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

师2:角马们之所以要迁徙肯定是因为他们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让我们先来了解下非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

PPT展示(12)第一幅图:非洲的气候类型图读图师:其实非洲大草原的气候类型分布很有特点,赤道穿过的地方主要分布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两边是热带草原,再两边是……再两边是……所以,整个非洲大陆,除了高原山地气候外,其他的气候类型都以赤道为中心轴呈南北对称。

很明显,这些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啊?生:师:我们可以看到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分布非常广,所以非洲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一个洲。

了解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气候类型,让我们再来看看热带草原气候的温度和降水情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素材有一种搬家叫“转场”,关于新疆天山转场的地理考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素材有一种搬家叫“转场”,关于新疆天山转场的地理考点

有一种搬家叫“转场”,关于新疆天山转场的地理考点在新疆,部分哈萨克族牧民仍然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传统习惯。

每年牧民都要赶着牲畜由冬牧场转移至夏牧场,或由夏牧场转移至冬牧场,这个过程叫“转场”。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属山地牧区。

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

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布的不同牧场。

按气候的寒暖、地形的坡向、牧草的情况,实行转季放牧,分成四季牧场,轮流利用,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牲畜对草原的破坏。

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由几匹骆驼驮着分解成几部分的毡房和全部家当,牧民骑马赶着牛羊马等牲畜,浩浩荡荡,尘土飞扬地徐徐前行。

走到哪里,晚上就宿营在哪里。

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烟尘滚滚。

壮观的场面、艰辛的历程,看了令人感叹。

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行程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不等。

一般来说,春季利用山地阳坡带的干旱草原即春牧场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带过渡一段时日;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一般海拔在2000米~3500米,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雪,牲畜必须向下转移,过渡到秋窝子,牧民把这叫做“秋天雪赶羊”。

一年里,秋季转场是颇具观赏性的,从9月底到10月初的这段时间大批牧民成群结队地如潮水般迁徙,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从夏季牧场向秋季牧场转移,从早到晚的大规模迁徙场面一直会持续半个月,中央电视台还制作特别专题节目进行报道;冬天,再回到平原、谷地、荒漠草原地带,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到牧草。

冬牧场的面积一般不大,分布为小集中大分散。

从11月至翌年3月中旬,牲畜在冬牧场停留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哈萨克族人一般把这种地方称为“冬窝子”,这是比较形象和贴切的称呼。

沿路草原上,时不时能看到散落其中的一座座小木屋,这就是哈萨克游牧民族转场放牧时的定居点。

2022-2023学年人文地理(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过关卷)(教师版)

2022-2023学年人文地理(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过关卷)(教师版)

2022-2023学年人文地理(下册)期中测试卷(基础过关卷)(考查范围: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一课)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关我国疆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海岸线长达22000多千米B.越南、泰国、老挝都是我国陆上邻国C.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D.我国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答案】C【解析】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A错误;越南、缅甸、老挝都是我国陆上邻国,泰国与我国陆上不接壤。

B错误;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两大内海。

C正确;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D错误。

故选C。

2.我国四大海域中,是我国内海的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答案】A【解析】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依据题意选:A。

3.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共同组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和睦的大家庭。

以下四省区中属于民族自治区的省区是()A. 滇B. 桂C. 贵D. 川【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自治区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

故选择B。

4.一般来说,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A.东南部人口稀少B.西北部人口稠密C.地区分布比较均匀D.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为分界线,人口分布东多西少,D正确,A、B、C错误。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1、简述云梦泽的演变过程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1、简述云梦泽的演变过程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1、简述云梦泽的演变过程?先秦时期的云梦泽:由于长江、汉江泥沙淤积,形成荆江三角洲与武汉西侧泛滥平原两处平原,云梦泽限于两处平原之间,云梦泽西边是荆江三角洲,东面是武汉西侧泛滥平原。

秦汉时期的云梦泽:秦汉时期荆江三角洲不断向东扩展,汉代在荆江三角洲设立了华容、云杜两县。

云梦泽被排挤到华容以南,其东部和北部为沼泽。

从先秦到秦汉到南北朝时期,云梦泽面积逐渐缩小,是自然原因导致的。

魏晋时期,长江携带泥沙继续向南汇集,新扩展的三角洲设立监利县、惠怀县,云梦泽继续向东移动,基本位于云杜、惠怀和监利以东。

唐宋时期,云梦泽主体消失,为一系列小湖取代。

从南宋末年开始,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北方人南迁,其中一条路径是沿“洛阳-南阳-襄阳”迁移到云梦泽北侧,围湖造田,从江汉平原边缘到江汉平原腹心地带。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到元末明初已经没有成片的云梦泽了。

现代云梦泽的主体部分是江汉平原。

2、说明历史时期牧民的两个原则,并解释?(1)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

1、划定季节牧场。

牧人划定季节牧场,一般需要满足两个原则,其一为保障牧场有良好的再生能力,且植物成分不被破坏;其二为饮水条件及牧草生长状况可以满足季节要求。

根据牧场自然环境不同,可以分为四季营地、三季营地以及两季营地。

牧民逐水草的游牧活动通常是在数百里的圈内完成的,这个圈内既有满足放牧需要的基本水草条件,也在习惯上被别人视为具有稳定的使用权。

2、规定游牧路线。

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虽然具有随意性的特点,但游牧路线一般不轻易改变,每年基本都一样,形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与水源有无、草场优劣以及去年迁移中留下的粪便燃料有关。

路线的划定需要考虑水、草、燃料3个因素,是相对固定的。

3、营盘与放牧。

营盘为牲畜过夜休息的地方,牧民一般白天在营盘周围一定范围内放牧,夜晚归宿营盘,由于营盘的功能特征,往往设在牧场的中心地段,按类型可分为临时、固定于辅助营盘。

饮水是放牧中的重要环节,因此牧民确定一天之内的放牧距离基本以饮水地点为半径。

逐水草而居详解

逐水草而居详解

1.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
非洲热带草原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雨季,降水丰沛,
植物繁盛,郁郁葱葱。
旱季,降水很少,
草木稀疏,一片枯黄。
视频东非动物大迁徙马拉河之渡
思考: 1.动物为什么要大迁徙? 2.什么季节迁移到什么地方?(具体季节)
仔细观察上图,回答: 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各主要集中在那些月份 多多马与基塔莱两地降水期出现的时间不同,主要原因
二、问答题 1 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他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马赛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2)牛在马赛人的生产和生活中有何地位?
2(1)热带草原的气候特点是—————— (2)雨季的季节性移动是造成热带草原气候出现干季和雨季的主要原因,请结合课本图 3-48,“马赛人的活动范围”,说说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有怎样的时间规律。
活 食 牛羊肉、牛血、牛奶 以饲养牛羊为主
方 式

茅草屋、牛粪屋
就地取材、通风透气、 方便迁徙

步行
便于游牧生活
民俗
防身、赶牛;
随身携带圆木或长矛、牛的数量决
定社会声望、奉草原为神灵
适应草原生活
生产方式 主要从事放牧,过着游牧生活
热带草原生活(干湿季 明显)
你觉得马赛人在未来的发展过 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为马赛人设计放牧的迁徙路线,并说说 设计这条迁徙路线的理由。

三、马赛道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 活
基塔莱和多多马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它们分别 在赤道的南北两边,所以,季节刚好相反。 从它们的各月降水量图可以知道,多多马的4—10 月份是干季,而基塔莱是雨季,两地的干湿季刚好 相反。 所以,马赛人就利用这一特点,在两地之间随着季 节迁徙。

形容游牧文明成语

形容游牧文明成语

形容游牧文明成语
以下是一些形容游牧文明的成语:
1. 逐水草而居:指的是游牧民族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水源的分布而迁徙。

2. 马背上的民族:形容游牧民族以骑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生活与马息息相关。

3. 漂泊无定:意味着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迁徙。

4. 风吹草动:形容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随风而动,随草而居。

5. 天苍苍,野茫茫:描绘了游牧民族生活的广阔草原和天空,展现出一种豪放和自由的感觉。

这些成语都从不同角度形容了游牧文明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游牧文明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文化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游牧文化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这些成语只是对游牧文明的一种概括和形容。

商族起源地

商族起源地

商族起源地达鲁花赤商族有悠久的历史,在商汤灭夏之前,已经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发展。

有关商族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说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1.西方说:此说最古,自汉以来就有,认为商族起源于今陕西渭水流域一带。

该说影响很大,直到现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前,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22.东方说:此说主张商族起源于今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在山东。

持此论者甚多,如王国维即是。

3此外徐仲舒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曾撰文《殷商史中的几个问题》(《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2期)指出山东半岛、齐鲁一带是商民族早期活动地。

3.河北说:认为商族起源于河北中部此说以丁山和李亚农两位先生为代表,认为商族发源于易水流域一带。

44.冀鲁豫说:认为商族起源于包括今豫东、鲁西、豫北、冀南地区。

持此说者主要有王玉哲、郭沫若、杨宝成等诸先生。

5 5.东北说:此说主张商族起源于我国东北辽西地区和内蒙古中南部一带及以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一带。

早年傅斯年先生曾主张此说,6后金景芳先生也提出商族起源于辽水流域的意见。

1978年金先生发表《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一文,认为商族始祖契居北方,其子昭明所居之砥石在辽水发源处,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原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山。

(辽宁附近地区)1此外又有干志耿等人撰文进一步支持此说。

26.山西说:主张商族起源于今山西中、南部。

37.江浙说:持此说者人数不多。

早在三十年代曾有卫聚贤提出商族起源于江浙一带的说法,4但此说影响不大。

以上诸说,本文倾向于商族起源于东北说。

首先来看其他几种说法,依据文献记载,已经是商族进入中原内陆的事了,故文献中虽有提及,也不足以作为商族起源于以上几种说法所认定的发源地的凭证。

另外从考古发现来看,陕西地区的古文化与商文化不属于一个系统,不可能成为商文化的来源,而且在这里也没有发现先商文化的遗存,这说明商族祖先并未曾在此处居住过。

因此认为商族起源于西方,在考古学上是找不出根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有没 有“逐水草而居” 的游牧民族呢?

马赛人与众不同的一个 特点是:男子蓄发,而 女子却常常光头。
马赛人的立定跳高堪称世界一 绝。这是与野兽打交道训练出 来的生存技能。
头戴狮皮帽的马赛女子。 她们喜欢将五光十色的串珠 制成二三寸宽的拼有各种花 纹的扁平项圈套在脖子上, 年龄越大,层数越多。她们 认为这是最美丽的装饰。
马塞男子12岁、女 子9岁时一律要穿耳洞, 挂上重达半斤以上的皮 饰耳环,任其下坠,直 至将耳洞撕裂成一条长 口子,一般的可以齐肩。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 (3)读巴马科气温降水 量图,说说热带草原气 候有何特点? 全年高温,有明 显的雨旱两季 (4)结合P76景观图,说 说旱雨两季的自然景观有哪 些明显的差异?
雨季:植物繁盛(5-10月) (北半球) 旱季:草木稀疏(11-4月)
(Maasai)
东非高原
肯尼亚 坦桑尼亚
马赛人游牧路线
(受自然环境影响)
5~6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旱季来临,草原枯黄,马 (3)根据图中游牧路线,说说马赛人这样迁移的理由。 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基塔莱)正值雨季, 水草丰美;10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雨季即将到来, 马赛人又开始向南回迁,迎接雨季的来临。
马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马赛人多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村庄四周环绕着荆棘树枝, 以防野兽侵犯。茅草屋是马赛人在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选择。
—便于商品交换—草原
立定跳高、钻木取火等
自然环境
影响
生产生活方式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
逐水草而居
地理位置
北冰洋 大西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北非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 (1)非洲的热带草原气 候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巴马科
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2)由图可知,巴马科位 于哪个半球? 北半球
想一想:马赛人的生活(衣、食、住、 行、 )和风俗是怎样的?
衣 食 俗


马赛人的生活——衣 (红色精灵)

马赛人的生活——食

马赛人以肉、乳为食, 喜饮鲜牛奶,每个大家 族都饲养几十头牛,专 供吸吮鲜奶之用。

马赛人的生活——住
茅草房、牛粪房

马赛人在放牧
马赛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牛是他们的 全部财产为了给牛群寻找丰美的牧草和水,他们甚至 能连续走上5天4夜。
1.非洲热带草原的自然环境 非洲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哪些地区?
马蹄形
热带草原气候
这些地区是哪种气候类型? (读P34世界气候分布图)
热带草原
非洲赤道地 区东部赤道 附近的东非 高原上,由 于地势高、 气温低,没 有发育成热 带雨林气候, 而是形成了 热带草原气 候。
旱雨两季成因分析
读图,说说热带草原上的降水在时间上有怎样的变化?
(1)从纬度位置来看,基塔莱和多多马分别位于哪个半 球?找一找它们在哪个国家? 基塔莱位于北半球 多多马位于南半球 基塔莱属于肯尼亚 多多马属于坦桑尼亚
思考:
马赛人游牧路线
思考:
(2)他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 基塔莱:4—11月 多多马:11月—次年4月
两地半球位置不同
马赛人游牧路线
“逐水草而居”

马赛男人大多身着红色的披风,他们认为红色可以驱 赶野生动物,既能够防身,又可以保护牛群。
马赛人放牧,牛羊是他们的全部财产。
马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简陋的茅屋
马赛人的生活(衣食住行)有何特点?同当地的自然环 境和人们的生产有何关系?
马赛人以肉、乳为食, 喜饮鲜牛血,每个大家 族都饲养几十头牛,专 供吸吮鲜血之用。
红色精灵
红色的披风 衣:
用来驱赶野生动物、防身 饲养牛羊 就地取材、便于迁徙
牛制品… 食:
茅草房、牛粪房 住:
带着牛羊步行…(部分定居) 行:
便于游牧生活
热 带 草 原
自然环境
决定
生产生活方式
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马赛人
课堂小结: 雨季、
热带草原
旱季
逐水草而居
(马赛人)

自然环境
决定
生产、生活
草原畅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露天的原始小集市,主要卖一些手工艺品 ,后面是马赛人用牛粪搭建的住房。
马赛人一月一次的集会,所有的交易都在集会上进行。
衣:红色的披风 —便于驱赶野生动物、防身—草原
食:牛制品„ — 饲养牛羊—草原 住:茅草房、牛粪房„ —就地取材、便于迁徙—草原 行:带着牛羊放牧„(部分定居) —便于游牧生活—草 原 民俗:一月一次的集会…
思考:非洲热带草原气候有何特点?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湿两季。
判断:上图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

半球。
马赛人游牧路线
“逐水草而居”
(受自然环境影响)
多多马:11月—次年4月
基塔莱:4—10月
5~6月,随着南方(多多马)旱季来临,草原枯黄,马 (3)根据图中游牧路线,说说马赛人这样迁移的理由。 赛人开始向北迁移,而这时的北方(基塔莱)正值雨季, 水草丰美;10月,北方旱季来临,南方雨季即将到来, 马赛人又开始向南回迁,迎接雨季的来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