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中文2张伟伟秋水教学案例(3)-lyx

合集下载

《秋水》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水》。

(2)理解《秋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秋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秋水》的诗意和意境。

2. 分析《秋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秋水》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领悟作者通过《秋水》所传达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水》的文本材料,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秋水》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秋水》全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水》,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品味:(1)学生欣赏《秋水》的优美诗句,体会诗情画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水》的诗意和意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背诵《秋水》。

(2)写一篇关于《秋水》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秋水》教学实录诗意意境修辞手法哲理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学生评价:1. 学生对《秋水》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水》。

(2)理解《秋水》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3)分析《秋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分析《秋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秋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秋水》(节选)2. 教学重点:理解《秋水》的诗意和主题思想,分析《秋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理解《秋水》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分析《秋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与自然有关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向学生介绍《秋水》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秋水》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秋水》,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引导学生背诵《秋水》,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理解诗意:(1)让学生自由朗读《秋水》,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教师讲解《秋水》的诗意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分析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1)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秋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

(2)教师总结并讲解《秋水》的文学特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秋水》的感受和体会,引导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greatness of life.(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秋水》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开头部分。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文章内容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文章主题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题的深层含义。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题的深层含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情感理解与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文章中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情感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文章中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情感的深层含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5.3 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启示的思考。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

《秋水》-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秋水的描写和感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水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2)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对秋水美景的描绘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秋水的兴趣。

(2)板书课题《秋水》,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的故事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秋水美景,感受作者的描绘和感悟。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秋水的认识和感受。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

五、课后作业:结合课文《秋水》,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要求描绘秋水的美丽和伟大,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水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文秋水的教案设计

课文秋水的教案设计

课文《秋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通过模仿、改编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得与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水的景色,引导学生对秋水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秋水》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秋水》,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寓意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创新表达:(1)学生模仿、改编或创作与课文相关的口语表达或写作。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表达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词汇掌握情况:通过词汇练习和学生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对课文关键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创新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创新表达环节中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秋水》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秋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景物描绘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3)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背景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景物描绘。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增强对作品的感悟。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描绘景物,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3. 教师讲解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5. 学生合作探讨,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水》。

2.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幅秋水景象的图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珍惜当下”的作文。

4. 推荐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诗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秋水》教案参考(通用8篇)

《秋水》教案参考(通用8篇)

《秋水》教案参考《秋水》教案参考(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水》教案参考(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水》教案参考篇1一、导入:我们中国的成语源远流长,含义深刻。

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是“ 望洋兴叹” ,一个是“贻笑大方”。

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吗?(《庄子?秋水》)有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者见笑。

)二、介绍作者及《庄子》庄子,名周.宋蒙城(今河南商丘县附近)人。

大约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死于公元前三世纪上半时期,与孟子同时或稍后。

他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了。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者所著。

一般人认定,“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外篇”十一篇是门人和后学者所著。

它是一部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即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随从世俗,反对人为,弃圣绝知,否定现实的进步和斗争。

《庄子》中所宣扬的社会理想是人类远古,所谓“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当时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大批的贵族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他们极尽诡诈残酷,贪婪无厌,穷奢极欲。

庄子反对“知”、“圣”,诅咒黑暗,往往是基于此而发。

在后学中更明确指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种深刻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庄子》文章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后代也有积极影响。

三、整体感知课文《秋水》是《庄子?外物》中的一篇。

课文节选的是《秋水》篇的开头一段,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秋水》优质课教案

《秋水》优质课教案

《秋水》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秋水》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和结构。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诗句的意境和内涵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水》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意境和内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培养审美情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查阅相关资料、写作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等表现。

2. 课后作业:(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的课后拓展成果,如写作、查阅资料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秋水》原文。

2. 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 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翻译。

4.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

5. 课后拓展的相关资料和建议。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秋水》的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水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秋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要点。

(2)强调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水资源状况,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4. 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秋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水的环境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秋水》教案设计一例 高三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秋水》教案设计一例 高三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自己的演示内 容
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4 (4)、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内 容
5 (5)、请替换(1)、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2
(2)、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3
(3)、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4
(4)、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06
(6)、请 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最新版模板,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秋水》教案设计一例
预计演示时长
本次演示内容概要
《秋水》教案设计一例
演示内容长度
20分钟
总目录数
一级目录数
其他目录数
1665字符
总页数
39个
4个
35个
x页
目录
01 一、1、c 2、b 3、 通过上联想告诫自...
03 三、1、c 2、“泾” 通“径” “辩”通...
二、1、按时黄河旋
得看重...
谢谢观看
02 转、掉转尽头 2、这 样...
04 四、 1、d 2、b 3、 c 4、a五、...
一、1、c 2、b 3、通过上联 想告诫自...
2、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1、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3、请替换自己的 演示内容
二、1、按时黄河旋转、掉转 尽头 2、这样...
1
1、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1、学会正确使 1
用工具书,根 据上下文选择 恰...
2、理解和掌握 2
文中常见的文 言实词和虚词 的...
3 11.解释下列
加点的词语。 (4分)
4 12. 6分
(1)(河伯)认 为天下一切...
5 13. 2分说明
个人的见识是 有限的,经 过...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秋水景象及其寓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水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2)懂得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体会作者对秋水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某些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寓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秋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秋水的特点和美丽。

(2)板书课题《秋水》,简介课文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并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水的情感表达。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秋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感受。

5. 课堂小结(2)强调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秋水”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7. 板书设计秋水壮美--寓意静谧--寓意六、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对课文《秋水》的理解和感悟都比较深刻。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也有所了解。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秋水的独特见解。

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寓意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七、作业反馈对于作业“以‘我眼中的秋水’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大部分学生都能紧扣主题,描绘出自己对秋水的感悟。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2)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特点;(3)掌握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抽象的哲理概念的理解;(2)对文中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把握;(3)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欣赏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2)简介《秋水》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秋水》全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借助词典、注释等资料,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秋水》的语言美、意象美;(2)讲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加深学生理解。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中哲理的理解;(2)进行小组内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秋水》全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首以“秋水”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水》,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秋水》,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秋水》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境。

2.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标记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秋水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四、作业布置1. 翻译课文:要求学生准确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2. 写一篇关于秋水的感悟文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秋水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翻译课文和感悟文章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秋天的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秋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秋水的描写和赞美。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秋水》。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水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秋水》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秋水的描写和赞美。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水》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秋水的美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描写的秋水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的深层含义,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秋水的感悟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秋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水的实景之中,增强对秋水的直观感受。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对秋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秋 水》经典教案(公开课)

《秋 水》经典教案(公开课)

秋水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及其文章风格2.反复诵读,积累重点词语。

疏通课文大意。

3.理解、体会课文蕴涵的深刻哲理。

一、导入:有人(李怀宁)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一个人: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

这个人是谁呢? ——-庄子庄子的文章文笔潇洒,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篇文章——《秋水》(板书)二、作者、作品、字音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被世人并称为“老庄”。

庄子既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庄子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故事: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内篇七篇,大体上是庄子的手笔;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子的门人或庄子学派的人写的。

此书是研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思想最重要的文献。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机智幽默见长,又包含很多寓言故事,常借寓言故事来说明哲理和表达人生感受。

鲁迅称“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字音(齐读)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看图片。

2.自由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 3.齐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体味文章的美感。

(看画面) 4.集体再自由读,疏通文意.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第一层: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文言词语积累是重点)四、文言词语梳理(黑板)、翻译个别句子(下面通过几个问题加深理解)五、问题研讨 (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

《秋水》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秋水》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导入1.问候2.影视与诗句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每年寒暑假都会在湖南台反复播出――《还珠格格》,这也是我们80后难忘的回忆。

我还记得其中有一集,皇阿玛恋上了一位女子,她身有奇香,可以招来蝴蝶。

但是她不愿意留在皇宫,小燕子为了帮她逃离,就骗皇阿玛说,香妃变成蝴蝶飞走了。

皇帝信以为真,于是皇阿玛吟了一句诗――很深情地说――这是朕的一个蝴蝶梦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你们知道第一句的意思吗?【生:周庄梦蝶的典故。

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你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吗?即使飞进一只大雁也行。

思想家总会思考这样一些奇特但是包含深意的问题,譬如牛顿会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我们就是被砸破脑袋也不会思考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吧。

)二.作者简介及引题1.你们还知道庄子的其他故事吗?【生:视权贵如腐鼠;曳尾于涂;濠濮间想;鼓盆而歌】庄子和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这两个故事的主角一样,都是宋国人。

古人说:“宋人尚质”,可见宋国人的品质是十分质朴的。

2.总结:庄子的心情就是这样的淡雅、自由。

有人评价说庄子是悲观的、淡漠的、荒唐的、恣意放纵的,但我倒认为庄子其实是乐天的、恳切的、真实的、简单纯净的。

就仿佛一泓明净的秋水一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秋水(节选)》,来体会庄子的那颗明净之心。

讲到秋水,突然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望穿秋水。

这里的秋水指美人的眼睛,譬如老师这样的,但文中的秋水指的是秋天的雨水。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这是一则怎样的寓言故事?出现了几个人物?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秋水》教学案例(必修三板块三 )

《秋水》教学案例(必修三板块三 )

【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基本思想,领略其非凡的智慧及其运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阐明道理的艺术手法2、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第一、二点。

【教学课时】1【教学设想】教案设计着意突出以下几点:1、导语设计:以成语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更感性的领略庄子非凡的智慧和文学上的造诣。

以通俗的比喻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无为”思想的本质,做到深入浅出。

2、文章结构:打破文章顺序讲解的模式,突出两组对比和揭示文章主旨的河伯慨叹的部分,使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更清晰明白。

3、分析文章寓意:学生各抒己见,只要依据文本,自圆其说都可以。

意在培养学生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掘文章内涵的能力。

4、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引导,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

一、导入师:大家看下面一组成语(屏幕展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马、捉襟见肘井底之蛙、东施效颦、相沫以濡、涸辙之鲋……生:(大家很疑惑,有各种猜测)师:它们都是同一个人首创的,而且这个人创造了200多个成语,其中许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他就是庄子。

生:啊!!!(都很惊叹)师:我们知道成语言简意深,反映了一种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文字上的智慧,由此我们能多少感受到一点庄子的魅力,而鲁迅先生对集中反映庄子思想的《庄子》一书有这样的评价:(屏幕展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我想,不仅是晚周之作“莫能先”,时至今日,也极少有作品能出其右。

然而这样一个智慧非凡的人,他的处世哲学却不甚积极,我们知道他的处世哲学是什么吗?生:(异口同声)无为师:是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清静无为”。

那么对生活如此洞悉充满智慧的人,面对生活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但他却选择了避世,怎么理解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呢?生:(有个别学生)正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就厌倦了,没新鲜感了。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

著名学者南怀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儒家思想就象是粮食,人时时需要粮食;而道家思想就象是药,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想起它。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秋水》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通过对秋水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描绘秋水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生活、感悟人生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者写作技巧的把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秋水世界。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3)提问: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秋水又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学习并掌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秋水的特点。

(2)解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秋水》,了解了秋水的特点,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教学案例06级汉语言文学2班张伟伟指导教师:罗永祥教授本篇教学案例是依据我在贵阳市白云六中作为实习生代表所上的一节公开汇报课所撰写的。

本课授课时间是2009年11月29日,执教班级是高一八班(重点班),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十四课节选自《庄子·秋水》的《秋水》。

这篇文章在人教版上属于一篇自读课文。

大纲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的用法、固定文言句式的学习和理解本文寓意。

我的教学目标除了完成上述大纲的要求上,重点教授给学生一种古汉语的学习方法——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古汉语的文化精髓。

整个课堂上下来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教学设计1.1设计思路这是一篇高一年级的语文(文言文)课,拟从一则故事《扣盆而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以故事主人公对生死观的态度进行思考回答,初步了解庄子的相对哲学思想,进而说明主人公就是庄子,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注释,简单介绍庄子其人及其思想(相对的思想)。

课堂一开始就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查阅资料的能力导入新课——《秋水》。

鉴于本课是篇自读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有时间有可能在课堂中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因此我决定选择用“诵读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生字词依然是高一语文新课教学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诵读法”的一读——读准,在学生集体朗诵的情况对本文的生字词进行注音;其次让学生通过其余“两读”—读懂、读透,来了解本文大意、理解本文寓意。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由结合讨论在为人处世应持有一种什么态度,老师加以引导完成本课教学设计的态度价值目标。

教学的整个流程设计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反复诵读、小组自由讨论归纳文言字词及本文寓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文章精华,让学生养成一种为人处世的道德认识等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其次,在学生集体朗诵之前提出问题,在朗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有感情朗诵河伯态度及其前后情感变化,通过对比来进行分析课文,训练其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的能力,思考加上运用达到本文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积累古汉语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比较、拓展,训练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本文的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庄子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的真实面目,不要成为井底之蛙或者盲目自信。

1.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难点即通过河伯认识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而重难点的突破,关键就在学生读懂—在有感情的进行朗诵的基础上,自由讨论能突出河伯态度前后变化的字词是哪些,即刚开始看到“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显示踌躇满怀的“喜”字到后来“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时始旋其面目自惭形秽并悔悟的“叹”字来抓住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学生能抓住能体现本文前后对比的关键词的基础上,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诵进行指导和示范,在读透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得出本文寓意,作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的一种范式。

1.4教学主线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依据这种指导方针,本课的教学课程以合作探索方式展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比较质疑)——解决问题(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联系自身实际(学生自主结合讨论思考,结合自身,得出为人处世的方法)”,把这种启发式贯穿教学始终,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过程2.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片段一:故事导入,引入庄子其人[缺乏过渡,引起争议]自评:在用《扣盆而歌》这个故引出庄子的相对思想时,就有学生质疑这个结论,他们大都偏向于庄子太过于伤心以至于用这种过激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悲痛,于是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试图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完全激发了学生们对庄子其人的好奇心和关注度,达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出庄子其人并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本课内容。

师:“传说有个人的妻子死了,他的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但却看到这人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请问同学们这个人是谁?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为什么不悲伤的大哭,而是高兴的敲着瓦盆唱歌?生:庄子,说明他很乐观。

(也有回答庄子有神经病,大多数学生回答庄子是因为悲伤过度)师:对,这个故事可能不为常人所理解,但我觉得它表明了庄子通达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去就如同春夏秋冬变化。

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的一篇文章《秋水》,来看看庄子在本文中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板书——《秋水》庄子)自评:在这个故事的导入上,因为导入环节时间的安排,没有足够的时间多举例来给学生解释庄子相对论的哲学思想,或者说让学生反应思考的时间,只是大而化之的给学生浅显的讲解故事所涉及的庄子思想中生与死的相对论。

2.2合作探究,查阅资料,质疑探索,得出结论片段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本文的古汉语知识[ 教师主导过多,学生拓展不足,掌握程度缺乏检测/本片断写法缺少真实感]自评:在这个片段的教学实践中,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的基本概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的指导原则而设计。

旨在积极提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是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师:(1)找出通假字,并理解如: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流。

)(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如: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和特殊用法,并理解。

如: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4)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如:闻道百,定语后置(5)找出固定结构,并理解。

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以下省略找成语、找文言虚词)自评:在这个片段的设计中,让学生自主按类别归纳古汉语知识,不懂的可以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同时对课后注释有质疑的地方进行讨论同学之间解答不出的地方老师加以引导、明确。

在这个片段的讲解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充分,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很多超过了我的备课范围,达到教学相长,实现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片段三:师生互动,揣摩文中情感,角色分配朗诵》[示范有力,揣摩有得/写法上缺少真实感、也没体现检测手段]自评:本片段设置的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分配有感情的进行朗诵,深入思考文中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提示学生揣摩回答: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写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小股水流无以计数,灌入黄河,浩浩荡荡,畅通无阻,无比壮观。

作者在此仅用了22个字就把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

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句中的“间”,读时声调要适当拖长,略作停顿后,再缓缓读出“不辩牛马”。

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诵读时语速要稍快,要将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读出来。

“于是焉”的“焉”在此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河伯欣然自喜”诵读时重音要放在“欣然”二字之上。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诵读时一定要注意“以天下之美”之后的短暂停顿,二要将重音放在“尽”字上。

因为一个“尽”将河伯的踌躇满志,飘飘然描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以下省略)2.3板书设计,给予学生学习文言文一种方法[存在争议的板书设计:能按教学方法本身来设计高中语文课的板书吗?]自评:在板书设计中,根据学生已学习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基础上,我把板书着重于“授之以渔”的角度来进行设计。

秋水——庄子一、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庄子:名周,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

宋国蒙人,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作品介绍在课后注释)二、诵读法1、读准:不能增减字、不误读、不倒句,断句正确。

2、读懂:了解本文大意并有感情的进行诵读。

3、读透:理解本文寓意。

3、教学反思《秋水》是一篇节选《庄子·秋水》的自读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根据“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教学生一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所以通过诵读法的“三读”来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就对本课教学的成功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如下:3.1成功之处(1)备教材较为充分。

在教学思路上较为清晰,对课文思路的梳理上,重点抓住描写河伯前后态度对比的两个关键词“喜”“叹”,通过这两词把河伯前后在动作、神态、语言的产生得差别自然的表达了出来,同时也易让学生展开思考和理解。

(2)备学生较为充分。

平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仔细归纳了学生学习文言文中所遇到的瓶颈及解决办法,所以在对问题的疏导上,能针对重难点加以突出和强化。

(3)我觉得自己本课教学最大的亮点是师生互动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4)实践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能力。

3.2改进之处(1)文本的梳理可以更为清晰。

“喜”“叹”两个关键词是为重要,到要抓住文本中出现的两个“于是焉”就更为清晰明了且更易被学生所把握。

(2)心理素质不过硬,因紧张出现知识点错误。

文本中“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的“以……为”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固定搭配,译为“认为”的意思,在备课时是备到的,可讲课时因紧张而出现短暂式忘记,等反应过来时时间已过,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可以犯得低级性错误。

(3)板书设计不科学。

虽然是强调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但不可以作为主板书设计,可作为辅助板书来写,主板书还是应设计为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即文本内容中对主题思想体现上。

如:第一个“于是焉”产生得“喜”的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的神态,第二个“于是焉”产生得“叹”的猛然醒悟的神态,进而得出本文寓意等等。

(4)教学时间把握不科学。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不能科学把握、有效分配个教学环节需求时间,一致讲到兴奋处就拖延了其教学环节的时间。

以上四点都是我在本节教学中存在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不够透彻,新课标要求教师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培养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