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3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学习任务】1、掌握生字“藻荇”“竹柏”“寝”的读音,理解记忆“念”“相与”“步”“盖”“但”“耳”等词语的含义或用法,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基本方法。

2、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其妙处。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游记类文章的写法。

【知识储备】1、关于文体知识2、关于苏轼3、关于写作背景【自主学习】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

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欣然()未寝()藻荇()竹柏()朗读课文,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结合课下注释和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疏通文章大意,并翻译下列句子。

3、翻译下列句子。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作学习】1、探究积累下列文言实词的意义。

(1)古今异义但步(2)一词多义行(斗折蛇行欣然起行)(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2、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从标题看这篇文章属于游记类文章,那么这篇游记作者主要记录下了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2)文中描写庭院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作者仅用了十八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你能说说这句写景的妙处吗?(3)苏轼的朋友很多,为何独寻张怀民?(4)月色竹柏处处皆有,可谓是普通至极,为何此处的月光与竹柏分外令人动情?作者真是闲人吗?“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巩固强化】1、解释加粗的词。

必修2专题八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学案

必修2专题八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学案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一、自主学习:独学(一)欧洲联盟1、背景:相似的、统一的、西欧的衰落、的形成。

2、过程:1951年成立;年经济共同体和成立;1967年成立;1992年成立;1999年正式问世。

3、影响: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为扩大,促进。

2、过程:1992年签订《》;1994年正式成立。

3、意义:加强了经济,促进了。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过程:1989年,会议,正式成立;1991年,汉城会议,通过《》;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

2、意义:促进了和自由化、及的合作。

二、尝试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简述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知识链接一、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

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20世纪60、70年代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日本和西欧崛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三极格局转变。

第23课近代科技之星导学案

第23课近代科技之星导学案

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第23课近代科技之星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米贤智学习目标1、记住詹天佑、李四光、冯如、侯德榜的科技成就。

2、感知科学技术专家的杰出贡献,体会科学技术对于兴国强国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詹天佑、李四光、侯德榜三位科学家处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学习难点:詹天佑、李四光、冯如、侯德榜四位科学家和专家取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共性。

学习方法:“四环七步”教学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阅读“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思考回答1★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是,他主持修建铁路。

2、中国铁路和工程之父,中国参加著名国际学术团体第一人是,他在修建铁路过程中,敢于打破常规,在险要地段设计出走向路轨,采用“___________”开凿隧道。

3 ★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铁路,年该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二>、阅读“冯如和飞机制造”思考回答___年,冯如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___ 年,他制成了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三>、阅读“李四光和地质力学”思考回答1★李四光是卓越的,他于20世纪40 年代创立了,为地质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2、李四光依据地质力学理论,认为中国东部地层有丰富的储藏,否定了西方学者提出的“ _________ ”。

后来,____ 、____ 大港、华北等油田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

<四>、阅读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思考回答1、侯德榜是著名___ 家,我国_____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______ ”。

1926年,侯德榜主持生产了出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批______,注册商标为“________”。

2、1939年,侯德榜发明了_________ ,这种制碱法被称为“_______ ”,使中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

二、合作探究:1.“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这句话是,表达了詹天佑什么心情?2.课文中提到的四位科学家或专家,他们在科研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杰出科学家和专家?三、学生交流展示四、教师(或学生)点评五、教师精讲詹天佑、李四光、冯如、侯德榜四位科学家的科技成就六、学生识记1、我国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及其修建的铁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1. 了解《史记》。

2.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3. 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疏通文意。

4.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军”“为”“劳”“之”“被”“锐”“且”“闻”“使”“约”“动”“骑”“已而”“居无何”“既”“囊”“揖”等;会读会写:“兹”“棘”“彀”“辔”“弩”“胄”。

5.翻译重点句子: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③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 你有怎样的疑惑?7. 知识链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

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共20分)1. 解释加点的词。

(8分)(1)锐.兵刃()(2)匈奴大.入边()(3)天子且.至()(4)军中闻.将军令()(5)使人称谢.()(6)乃传言开壁门.. ( )(7)天子为.动()(8)曩.者霸上()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三项是() ( )() (6分)A.(1)上至,又不得入/(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B.(1)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2)至霸上及棘门军C.(1)上自劳军/(2)皇帝敬劳将军D.(1)文帝之后六年/(2)称善者久之E.(1)请以军礼见/(2)战则请从F.(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核舟记》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核舟记》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2.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导重点及方法学习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及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问题预设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并注音或写出对应的汉字。

(结合目标1)器皿( )wǎng不()yí()有奇()shǔ( )箬篷( )sǎn( ) 峨冠()rán ()衣zhě() 诎()楫( )chu íjì( )壬戌()虞山()篆章()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结合目标1)①左手倚一衡木。

通,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③诎右臂支船. 通,④八分有奇。

通,3.再读课文,根据提示写出原文中得句子.(以下结合目标2)①文中总说王叔远构思精巧,技术高超的句子。

②描写佛印洒脱神态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 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 新

《核舟记》【预习检测】(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魏学洢字,末嘉善人。

著有《》。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罔不()袒胸露乳()箬()篷矫首()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左手倚一衡木通⑵、诎右臂支船通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⑷、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4、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设问导读】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自我检测】按要求填空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2.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5.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

6.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7.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8.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9.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10.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课堂检测】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

23 《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学习通过对比、反衬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受周亚夫的精神品格,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通过对比、反衬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感受周亚夫的精神品格,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自主研习作者作品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人,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丰富了阅历,了解了社会。

汉武帝元封三年,其父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开始广泛阅读史料,着手《史记》的写作。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被捕下狱,受到宫刑。

出狱后,满怀悲愤,以极大的毅力,继续《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1年书成。

链接材料《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杰出的传记文学。

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

通过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文章对文帝慰劳细柳军的情节进行了详细的描写,通过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军纪严明、恪尽职守的“真将军”的形象。

字音字形棘.门(jí)彀.弓弩.(ɡòu nǔ)按辔.(pèi)介胄.(zhòu)嗟.乎(jiē)曩.(nǎnɡ)被.甲(pī)天子之诏.(zhào)揖.(yī)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2.古今异义(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节庆等(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3)军中不得驱驰..古义:纵马奔驰今义:跑得很快(4)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3.一词多义(1)军①周亚夫军.细柳驻军②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命②以.备胡用来(3)使①使.人称谢派遣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4)持①持.满拉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拿4.词类活用(1)介胄..之士不拜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2)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下命令5.重点实词与虚词(1)匈奴大.入边大:大举,大规模(2)已而之...细柳军已而:不久之:到,往(3)军.细柳军:驻军(4)锐.兵刃锐:锐利的(5)将军约约:规定(6)天子且至且:将要(7)军中闻将军令闻:听从(8)改容..式车改容:表情严肃起来(9)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必,一定6.句子翻译(1)上自劳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核舟记》(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核舟记》(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
重点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学习
难点
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五、达标测评
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
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2、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
关于父爱的名言:
1、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二、自主学习
(一)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学生朗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文学常识:本文作者(约1596——1625),字子敬,(朝代)嘉善人。
选自《》,本书是由代编辑。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 膝( )髻( )倚( )戌( )篆( )
八分有( )奇( )诎()右臂支船石青糁( )之舟楫( )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学案

《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有六字法:一看、二读、三译、四悟、五背、六练。

现在就让我们用这六字法开启本课的文言文学习之旅吧。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重点)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

(重难点)【学习过程】一看(看文学常识)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等,共一百三十篇。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熟课文)1、听读(初读)课文,请把读的过程中不认识的或读得不准的字音记录下来并多读几遍和同学一起记住它吧。

2、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熟课文)3、展示朗读4、齐读课文三译(对照注解和工具书识记并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全文翻译)一)重要词语展示1、上自劳军2、已而之细柳军3、军士吏被甲4、彀弓弩5、天子且至6、居无何7、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8、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9、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10、介胄之士不拜1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2、使人称谢13、曩者 1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展示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⑤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⑥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

23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司马迁主备人审核人印刷批准【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或显文言文的能力;2、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4、理解对比写法;5、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和语句;2、词类活用现象;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4、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大家还记得:王维的《观猎》一诗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课前预习基础知识1、给加线的字注音。

棘门()彀()弓弩()诏令()揖()介胄()曩者()辔()称谢()2、难字认读彀gòu 诏zhào 辔pèi 曩nǎng3、形似字┏诏:诏令┏胄:甲胄┏驰:驱驰┗昭:昭华┗胃:胃口┗弛:松弛┏揖:作揖┏弩:弓弩┏壁:墙壁┗楫:舟楫┗驽:驽马┗璧:璧玉4、词语解释【军细柳】在细柳驻军。

军,驻军。

【大入边】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边,边境。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

已而,旋即;不久。

之,到达。

【披甲】披戴盔甲。

被(pī),穿着。

【锐兵刃】使兵器锋利。

锐,使……锋利。

【不得】不被允许。

得,表示许可。

【居无何】过了不久。

无何,不多时,不久。

【于是】在这个时候。

是,代词,指这个时候。

【约】规定。

【驱驰】纵马奔驰。

【持兵】手执兵器。

兵,兵器。

【揖(yī)】双手抱拳行礼。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

介,铠甲。

胄(zhòu),头盔。

课文中介胄的意思是穿铠甲,戴头盔。

【天子为动】天子被他所感动。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

第23课《<孟子>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2.简介《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其特点包括:①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②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掌握文体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

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4.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核舟记【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 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4.品味语言, 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1.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2、品味语言, 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 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一只“曾不盈寸”的桃核上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

由此反映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 却说明顺序合理, 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 确实令人惊叹。

2.走近作者魏学洢:(约1596——1625), 字子敬, 明末嘉善人。

魏学洢:字其父魏大中, 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 冤死狱中。

他痛父奇冤, 晨夕号泣, 不久悲愤而死。

他好学能文, 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 著有《茅檐集》。

3.课文简介课文介绍了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篇幅虽短, 却说明顺序合理, 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 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 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

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自主学习】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听读课文, 力求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罔()膝()髻()倚()戌()篆()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朗读示范:明 \有\ 奇巧人\ 曰王叔远中 \峨冠\ 而多髯者\ 为东坡珠\可历历数也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 借助工具书, 理解文句, 把握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 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2. 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孟子》三章(导学案教师版)

第23课《<孟子>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字词,把握文章的观点。

2.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3.增强文化自信,积累《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并学会恰当运用。

【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积累字词名句,把握文章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合称“孔孟”,被尊为“亚圣”。

宣扬“仁政”“王道”,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3.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4.文体知识驳论文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驳”与“立”,在驳斥对方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摆明自己正确的观点。

第一课时活动一:诵读篇(一)聆听式朗读1.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米粟.非不多也(s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yù)失道者寡.助(guǎ)亲戚畔.之(pàn)(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3课 思想与文化艺术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3课 思想与文化艺术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23课思想与文化艺术【学习目标】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美术家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知识梳理】1.魏源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之一。

他编著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及风土人情的著作。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其“师夷长技”的思想,对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海国图志》还传到日本,对日本的维新变革思想有很大影响。

3.严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从1894年起他先后翻译了11部西方名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书中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4.徐悲鸿是民国画坛的杰出代表,擅长油画和中国画,尤精素描,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5.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亡之秋,聂耳投身于人民的革命斗争事业。

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6.冼星海是近代著名的作曲家。

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四部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很快传遍全国,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斗志。

【课堂导学】1.说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产生的影响?答:“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就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许多近代军事工业。

维新派继续向西方学习,寻找救国的道路。

2.欣赏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代表作品,并谈谈你的感受?答: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都是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主题积极,寓意鲜明,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激励中国人持久抗战的斗志和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自主检测】1.近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D.康有为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C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C )①《义勇军进行曲》②《国际歌》③《黄河大合唱》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导学案(人教版)

23.《核舟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1、自由阅读课文,达到熟练成诵的程度;2、自学检测:(1)检查背诵课文2、3、4段:(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 ) 罔.不( ) 贻.( ) 有奇.( )黍.( ) 箬篷..( ) 糁.( ) 峨冠.( )髯.( ) 髻.( ) 衣褶.( ) 诎.( )楫.( ) 壬戌..( ) 虞.山( ) 篆.章( ) 矫.( )课堂探究1、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重点词汇,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同时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对疑难词汇、语句的理解;(1)释词: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 ( )5.启窗而观.( )6.高可.二黍许.( ) ( )7.箬篷..覆之 ( )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9.石青糁之..( )10.中峨冠..而多髯.者 ( ) ( )11.其两膝相比..者 ( )12.佛印绝类..弥勒 ( )13.矫首..昂视 ( )14.神情与苏、黄不属..( )15.珠可历历..数也 ( )16.居右者椎髻..仰面 ( )17.若听茶声然...( )18.其人视端容寂....( ) ( )19.其船背稍夷.( )20.钩画了了..,其色墨 ( )21.长曾.不盈寸..( ) (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当堂检测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第23课 愚公移山 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愚公移山 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三、朗读课文,为以下字词注音。
高万仞惩山北之塞
吾与汝毕力平险叩石垦壤
箕畚始龀亡以应
四、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先自行释词、翻译文章,勾选出理解困难的词句。
【合作探究】
1.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共同解释。
2.将自主翻译中勾选出的困难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疏通整篇文章大意。
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于这个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你怎么看?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学习了本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课后反思】
C.投诸渤海之尾(zhù)荷担者三夫(hè)
D.箕畚(běn) 一厝朔东(cuò)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 许:
(2)惩山北之塞 惩:
(3)何苦而不平 苦:
(4)固不可彻 彻:
3.下列各项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4.翻译下列句子。
【课前预设】
学习流程
【课上生成】
【自主学习】
一、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短小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二、结合导学案,熟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列子,名( ),又名( ),战国郑人,是(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著有《列子》一书,有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展示交流】
1.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共同解释。
2.将自主翻译中勾选出的困难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疏通整篇文章大意。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23课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23课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23课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政治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23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23课教案1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此句突出了王叔远是“奇巧人”,有不同凡响的雕刻技艺。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我的困惑与疑问:
1组6号展示第1题、
3组4号展示第2题。
5组3号展示第3题。
7组5号展示第4题
引领探究
一、这是一篇古代的说明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核舟的奇巧?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2、结合课下注释解决自主学习的疑难问题,尝试串译课文1、2、3自然段,小组内对译,然后派代表展示。
我的思考与感悟:
训练检测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我的成功与失误:
总结升华
我的总结与收获(规律、方法、情感等)
教学
反思
课前二次修改
审定
备课组长签字: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导学案2014版
学科语文主备人刘言峰备课组长刘言峰评价使用时间
1、学习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2、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难点: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四步
学习内容及流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前三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难点:背诵课文第二段。
四步
学习内容及流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
1、介绍作者及背景,将相关资料摘录在课本上。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罔不因势象形()贻()八分有奇()
二黍许()箬篷()髯()石青糁之()不属( )
诎()椎髻()舟楫()篆()
我的困惑与疑问:
1、1—4组5号展示1、2小题。
2、4——9组4号收集组内同学在翻译方面存在的疑难
字词句,板书至少写三条。
引领探究
一、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解决自主学习的疑难问题,尝试串译课文4、
5、6自然段,小组内对译,然后派代表展示。
二、归纳本文的重点实词及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通假字及词类活用。
我的思考与感悟:
训练检测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我的成功与失误:
总结升华
我的总结与收获(规律、方法、情感等)
教学
反思
课前二次修改
审定
备课组长签字: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导学案2014版
学科语文主备人刘言峰备课组长刘言峰评价使用时间
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小组编号
课题
第21课课题:《核舟记》共3课时第3课时
学习目标
2、熟读课文,尝试翻译1、2、3自然段,找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句,摘录
下来:
我的困惑与疑问:
1组5号作者,2组5号背景。
3——5组6号展示第2小题
6——9组3号收集组内同学在翻译方面存在的疑难
字词句,板书至少写三条。
引领探究
1、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和停顿的节奏,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师范读,自由练习朗读,展示朗诵。
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小组编号
课题
第23课课题:《核舟记》共3课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后三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3.体会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后三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难点:背诵课文3、4段。
四步
学习内容及流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
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
2、说说文言文数量词怎样翻译并解释下面句中数量词。
一( )手卷一( )人一( )桌一( )椅一( )扇一( )抚尺
篆章一( )一( )舟为人五( )为窗八( )
3、熟读课文,尝试翻译4、5、6自然段,找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句,摘录下来。
二、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件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三、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我的思考与感悟:
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测
四清65页课内阅读1—8小题。
我的成功与失误:
总结升华
我的总结与收获(规律、方法、情感等)
教学
反思
课前二次修改
审定
备课组长签字: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导学案2014版
学科语文主备人刘言峰备课组长刘言峰评价使用时间
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小组编号
课题
第23课课题:《核舟记》共3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第二段。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前三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