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价值观、态度与管理

合集下载

个人对管理的价值观心得

个人对管理的价值观心得

个人对管理的价值观心得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价值观。

对于每个个人来说,管理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我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管理的价值观心得,希望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

首先,管理需要有责任心。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职责和岗位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并且对此承担起责任。

只有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我们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团队和组织的发展。

责任心也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不能逃避和推卸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管理需要有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不偏袒任何人。

我们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决策,以确保公平和公正的结果。

公平和公正是团队和组织稳定和和谐的基石,只有在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下,员工才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第三,管理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事情。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达到组织的目标。

第四,管理需要有创新和变革的勇气。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和变革的能力。

我们需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竞争力。

第五,管理需要有学习和进取的心态。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不能止步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要不断学习和进取。

我们需要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我们才能够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保持个人的竞争力。

最后,管理需要有人文关怀的情怀。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

我们应该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在人文关怀的氛围下,员工才会感到被重视和关心,同时也会对组织保持忠诚和热情。

《领导理论》PPT课件

《领导理论》PPT课件

2)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是1945年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的学者提
出的。 领导行为:关心人和关心组织。
强 强“关心人” 弱“工作组织”
弱 关 心 人
弱“关心人” 弱“工作组织”

强“关心人” 强“工作组织”
弱“关心人” 强“工作组织”
工作组织
3)管理方格理论 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基础上,1964年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 领导行为归结于两类:
说法二
我们单位的前一位领导不错, 大家都挺服他!而现在上任的 这位就不敢恭维啦,装得很凶, 可以大家并不听他的!!!!
说法三
士为知己者死!
现象一
有些领导事必躬亲,劳累不堪, 可是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
一个繁忙的领导者未必是一个 好的领导者!!
现象二
某单位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学 识高、资历深、能力强,可以 他的部门就是管不好!
领导特性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三、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性理论
基本观点: 最古老的领导理论观点。关注领导者个人特性(人格、进取心、领导意愿、
正直与诚实、自信、体质、智慧、专业知识、自我监控等),并试图确定能 够造就伟大管理者的共同特性。这实质上是对管理者素质进行的早期研究。 管理理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假如你是在谢丁身边工作多年的一位参谋人员, 谢丁想让你从纯理性角度对该项人事决策作出一 分析,请问你该建议谢丁选择谁担任新设业务部门 的领导人?为什么?
什么是领导?领导的影响力是什么? 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是有效的? 什么样的领导是好领导? 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其能力要求有何不一样?
说法一
领导是什么?不就是一种艺术 吗?很多时候是靠悟的,而不 是学的!!!!!!!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管理

第五节 群体决策
1、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
群体决策的优点 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主观片面性,提高 决策的质量。 有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 行。 群体决策的缺点 浪费时间。 从众压力。 少数人控制。 责任不清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存在有客观必然性,应做到“心中有数”:正视 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了解其产生 的原因、背景、思想倾向、成员构成、领导核心、 行为目标及活动方式等。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积极型—支持 与保护;中间型与消极型—积极引导;破—分化 瓦解 改造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 注意目标导向;注意感情联络;做好“头头”的 工作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
人 均 效 率
n
图7-1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
人数
(3)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 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 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4)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率呈正相关, 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5)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
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心理因素:价值观、态度一致;兴趣、 爱好一致;性格、脾气相投或互补 环境因素:工作与生活方式因素:如同 一班组的人经常接触;共同的利害关系; 亲缘关系:如亲戚、同乡、同学、师徒、 上下级等。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自发性。 浓厚的情绪色彩。 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 群体内部有灵敏的信息沟通渠道。 自然涌现的群体领袖。 非正式群体大多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和排他性, 非正式群体有较大的重叠性和相对的不稳定性。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书籍推荐全书包括第一局部导论: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第二局部个体行为:第三章能力、人格与学习、第四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第五章情绪与工作压力、第六章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第七章动机概念与应用、第八章个体决策;第三局部群体行为:第九章群体行为、第十章团体建立、第十一章人际沟通、第十二章领导;第四局部组织行为:第十三章权力与政治、第十四章组织文化、第十五章组织变革与开展。

每章均附学习要点、相关案例与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把握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增进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与理解。

本书适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经济管理等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主管的参考书。

全书运用同样的人格变量,即在组织中被广为关注的成就动机(在心理学中通常以“追求成功”与“防止失败”作为成就动机的两种典型表现),通过生动的案例,娓娓讲述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即人格差异是如何影响、塑造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的。

努力整合特质论和社会认知论这两种方法论,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综合探究影响人格的关键变量,无疑是本书的极大亮点。

另外,本书也非常关注对组织中的人格进行测量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对三种典型的人格测量技术——自陈式测量、投射测量和社会认知测量(有条件的推理)进行了提炼和总结。

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三种测量技术,有助于在组织中更好地应用人格研究的成果。

本书讲述了应用心理学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式。

全书共分15章。

每章在讨论主流组织理论及知识前沿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现实,启发学生分析当代中国的组织特殊性,促进学生思考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对管理实践的要求,增进学生对组织系统内外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能力。

本书紧密结合管理和MBA教学实际说明有关理论概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理论与组织中处理人力资源的实践问题融合到一起,探讨使组织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让人满意的工作场所的工具和方法。

员工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员工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员工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建立和维护企业员工的良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道德规范、遵从企业价值观,并促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包含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实习生以及临时工。

一、员工价值观1.诚信:员工应遵从诚信原则,言行全都,并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各类信息、资产和人际关系。

2.敬业:员工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乐观自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不绝提升个人专业本领。

3.合作:员工应乐观团结协作,敬重他人,乐于共享经验和知识,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沟通。

4.创新:员工应鼓舞创新思维,勇于试验新的方法和想法,连续改进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

二、行为规范1.遵守法律法规:员工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犯罪活动。

2.保护公司利益:员工应当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和内部信息。

3.保护客户利益:员工应乐观维护客户利益,诚信对待客户,并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欠妥私利。

4.保护公司资产:员工应妥当保管公司的资产和设备,不得私自转移、损坏或盗用公司资产。

5.保护个人隐私:员工应敬重他人的隐私权,不得非法收集、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6.敬重多样性和平等待遇:员工应敬重不同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鄙视、排斥和羞辱。

7.守时守信:员工应按时上下班,依照工作布置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工作时限,并妥当处理工作中的承诺和商定。

8.文明用语:员工应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进行沟通,不得使用亵渎、辱骂和羞辱性语言。

9.合理使用公司资源:员工应合理使用公司的资源,不得滥用或私自占用公司的设备、网络和时间。

10.遵守保密协议:员工应保密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严禁泄露给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三、违规行为处理1.违规行为调查:公司将对涉嫌违规行为的员工进行调查,包含收集证据、听取当事人叙述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证词等。

2.违规行为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公司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包含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暂时停止或停止雇佣关系。

国开《行政组织学》章节测试名词解释与简述答案

国开《行政组织学》章节测试名词解释与简述答案

国开行政组织学章节测试名词解释与简述答案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23管理心理学(第7章2.3节 态度,价值观)

23管理心理学(第7章2.3节  态度,价值观)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来源
人的价值观决定于世界观,是从出生 起,在家庭和社会中积累形成的。 (三)价值观的分类

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互不相同,因此价
值观也有多种多样。行为科学家格雷夫斯为了
把错综复杂的价值观进行归类,曾对企业组织
内各式人物作了大量调查,就他们的价值观和
生活作风进行分析,最后概括出以下七个等级。
• 第五级 玩弄权术型:这种类型的人通过 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 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 第六级 社交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把被人喜 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 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
• 第七级 存在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能高度容 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观点的人,对制度和 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 敢于直言。
• 价值观影响个人行为; • 价值观影响影响群体行为; • 价值观影响整个组织行为; • 价值观影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
(一)最大利润价值观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
大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利润代表了
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的增加就是企业
财富的增加。企业经营管理好坏的标准是
• 2、同化阶段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
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
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
• 例如:员工在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 下,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员工,应
该自觉地遵守纪律,因而他会同其他职工一样, 把遵守劳动纪律当作是一种信念和观点。显然,
同化这一阶段已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在外 界压力下转变态度,而是自愿地进行的。
• 2、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 作的需要;

培养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这将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良好品德的社会成员。

本文将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培养小学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一、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通过灌输乐观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培养感恩心态:教育小学生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无论是家人的关爱、老师的教导还是同学的友谊。

可以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2. 鼓励积极思考:教育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提供一些情景,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3. 培养乐观心态:小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挫折和失败,教育者应引导他们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通过失败来获得经验和教训,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法。

二、弘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品德与责任心的人,是教育的核心之一。

以下是一些培养道德价值观的方法:1. 培养正直诚信:教育者应引导小学生学会诚实守信,从小事做起,如遵守课堂纪律、遵从交通规则等。

同时,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小组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并理解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

2. 强调友善与尊重: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相互尊重和友善待人的阶段,教育者应引导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和自尊心的重要性。

可以开展一些情景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3. 注重责任与奉献:教育者应教给小学生责任与奉献的意义,帮助他们理解各种责任,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例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向他人伸出援手。

三、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1. 培养环保意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小事做起,引导他们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
坚持道德原则
坚守道德原则,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保持正直的品格。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观点、感受和权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调整和改变态度
自我反思
定期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了解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改进。
接受批评
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从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培养同理心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影响个体的态度。
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
03
个体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04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关 系
个性对价值观的影响
独立个性
责任感
具有独立个性的人通常倾向于形成独 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价值观。他们可 能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而不是过 分依赖他人或社会规范。
个性责任感强的人倾向于形成诚实、 守信和尽责的价值观。他们对自己的 行为负责,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相互作用
个性塑造价值观
个人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个性不 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态度
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态度和行为,持有不同价 值观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
态度反映个性
个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其性格特点,一个人的态度 往往与其个性相符合。
05 如何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 值观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
目 录
• 个性 • 价值观 • 态度 • 个性、价值观和态度的关系 • 如何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01 个性
定义
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这 些特征决定了人的行为、思考和情感 反应。
特点
个性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容易 改变。个性也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 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

价值态度行为模型

价值态度行为模型

价值态度行为模型价值态度行为模型(Value-Attitude-Behavior Model,VAB Model)是一种心理学模型,用于解释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时如何形成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该模型认为,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态度和行为,而态度和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价值观的调整和改变。

下面将详细介绍VAB模型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一、基本概念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特定事物或情境的认知、评价和观念,是影响个体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价值观通常包括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实用价值观等。

态度:是指个体对于特定事物或情境的情感倾向、认知和行为倾向。

态度是价值观和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行动和表现。

行为是价值观和态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价值观和态度形成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二、理论框架VAB模型的理论框架包括三个环节:价值环节、态度环节和行为环节。

价值环节:个体对于特定事物或情境的认知、评价和观念会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特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VAB模型的基础和起点。

态度环节: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其对于该情境的情感倾向、认知和行为倾向,形成特定的态度。

态度是连接价值观和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

行为环节:个体的态度会影响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行动和表现,形成特定的行为。

行为是连接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价值观和态度形成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三、实践应用VAB模型在教育、管理、营销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实践应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价值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管理领域: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同时,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引导员工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他们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

一、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和学习的地方,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要从小事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首先,家长应该注重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多与孩子交谈,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其次,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质。

同时,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性,在孩子能力范围内,适当分担一些家务和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二、学校的引导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校要注重德育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社会的不同方面,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必修课程,如德育课、思想品德课等,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和讲座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园演讲,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社会的影响社会环境是孩子们成长的大舞台,社会的影响对其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监管,打击低俗、暴力等不良影响,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环境。

其次,社会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小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会还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小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四、小学生自身的努力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小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是培养正确态度和良好价值观的关键。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个性差异与管理对策
性格特征 开朗直率 沉默寡言 气质类型 多血型 粘液型 行为表现 坦白直爽、兴趣广泛、爱发牢骚、 不拘小节、言行有时易被人误解 管理对策 表扬为主,防微杜 渐
倔强刚毅 心胸狭窄
粗暴急躁 自卑心理 傲慢自负 疲疲沓沓
胆汁型 忧郁型
胆汁型 各类型 多血型 各类型
能吃苦、办事有始有终,但缺乏灵 经常鼓励,多教方 活性,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不冷静, 法 容易产生抗拒情绪,求胜心切



气质差异管理:
1、正确认识人的气质类型 2、根据员工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工作和选 拔人才 3、根据气质特征合理搭配群体成员 4、根据气质特征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五.性格


性格的概念: 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比较稳 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和气质: 1、区别:先天与后天、可塑性 2、联系:气质影响性格形成,性格一定程 度上可以掩盖或改变气质。



二.态度



态度的概念: 个体对某一种现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 倾向。 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态度的特征: 对象性/内隐性/后天性和社会性/相对稳 定性



态度的功能: 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识或理 解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态度影响行为:分离或一致 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 态度结构方面的因素/行为反应方面的因 素/态度自身的因素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1、组织行为 可分为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两大类。 (1)微观行为: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 群际行为。 (2)宏观行为: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 2、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行为、领导心理和 行为、组织心理和行为、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

(价值管理)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管理)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节态度一、态度的概念与态度的成分态度(Attitudes)是指一个人对物、对事和对别人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

这些心理倾向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获得的,并且是决定个人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

态度与知觉、个性、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人对某些事物的积极或消极的感受。

当我们问及某人的态度时,实际就是问他对某些人或事件的感受和评价,或倾向对其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支持或批评)。

如“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会努力干”,“我讨厌这个人,见到他就烦”是在表达我对某件事或人的态度。

态度包括了三中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一个人对对象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人或事的一种价值陈述。

如,“我看那人靠不住,这件事恐怕不能做。

”(2)态度的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态度中受情绪和感情影响的部分,也是左右一个人态度并导致其行为的关键。

它通常表现出对对象是喜欢还是反感,是爱戴还是憎恨,是愉悦还是悲伤。

(3)态度的意向(行为)成分(Behavior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是指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反应的意向。

如前例,因不信任对方,从情感上就不愿意与其打交道,以至于我可能放弃这笔生意。

总之,态度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会导致行动。

如果态度是积极的,组织就会受益;如果是消极的,组织就不会受益。

因此许多组织注意到对成员们态度的衡量和监控。

二、态度的功能(结合书)1.态度与社会认知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照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态度与学习态度本身有一定的过滤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态度积极,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则好,反之亦然。

3.态度与忍耐力人的忍耐力的大小取决于多种条件。

但美国学者兰波特等人大量试验证明:态度的确是个体忍耐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根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开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根底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根底。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响的倾向。

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如何进行员工价值观管理

如何进行员工价值观管理

如何进行员工价值观管理员工价值观管理是组织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员工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行为以及与组织的契合度,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价值观管理。

一、明确组织价值观念明确组织价值观念是进行员工价值观管理的基础。

组织价值观念是组织核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组织对于目标、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追求和期望。

组织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员工传递和沟通这些价值观念,例如内部培训、员工手册、内部网站等。

同时,组织也需要从招聘开始就注重员工的价值观匹配,以确保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和组织的一致性。

二、设立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是将员工价值观管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立明确的绩效指标,可以激励员工积极践行组织的价值观念。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应考虑到员工对于组织价值观念的体现程度,并将其纳入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同时,在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时,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员工认识到差距,并提供发展计划和培训机会,以促进员工对于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和改进。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帮助组织与员工之间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促进员工对于组织价值观管理的理解和接受。

组织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如定期的员工大会、团队会议、一对一的沟通等,以便及时传递组织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重要信息,并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组织还可以通过内部社交平台等工具,鼓励员工分享和交流对于组织价值观念的理解和体验,加强员工之间的共识和凝聚力。

四、提供价值观培训和发展机会组织可以通过价值观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进一步理解和内化组织的价值观念。

培训既可以是内部开展的,也可以借助外部资源。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案例分享等,旨在帮助员工将这些价值观念转化成实际行动。

此外,组织还可以通过组织内部晋升机制、岗位轮岗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于组织价值观念的认同和理解。

价值管理-4态度、价值观与管理 精品

价值管理-4态度、价值观与管理 精品

国家立法:回家看妈
• 今年过节,你回家了吗?
• 顺从阶段:或是出于主体的意愿,不知 不觉地模仿他人;或是受到群体规范的 压力,从而产生从众或服从性态度。
• 同化阶段: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 念、行为或新的信息,这一阶段已经与 所要形成的态度相接近,但没有同自已 全部态度体系相融合。
• 内化阶段:内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 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已经纳入了 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己态度体 系中的一部分,比较稳固,也不太容易 改变。
主体
权威性 可信性 喜爱性
信息沟通 组织规范 传递方法
客体
原有态度
个性 原有态度
4、态度改变的方法
人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人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态度;
(1)增加接触,增进了解 (2)参与活动 (3)利用群体或组织规范 (4)说服、宣传教育
二、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2)掌握改变态度的方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法
第一节 态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态度的含义
1、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个特定对象——客观 事物(包括人、事、物等)所特有的心理评 价和行为反应倾向。
2、态度的构成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1)认知成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看法、评价及带 评价意义的叙述。
以爱护和关心他人为中心,热心社会活动,喜欢与人交往,能为他 人牺牲自己
追求知识和真理,求知欲强,富于幻想,重视用批判和理性的方法 对待真理
最高价值是整体性,相信命运,注重超自然的力量和感觉的东西, 将自己与对宇宙的信仰联系起来
清华双胞胎姊妹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态 度
态度的作用
对行为的方向性和对象的选择性的调节作用 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 预定对象或事物的反应模式(预测功能) 导致情绪上的不同体验

第二节 态 度
态度的形成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个体主观方面的因素 (1)社会认知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2)个体知识与所获得信息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3)个性心理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卷入
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的概念 个人对组织的认同和投入程度,是员工和组织之 间的依附关系,反映了个人对组织全部的态度。 组织承诺的结构 (1)感情承诺 (2)持续承诺 (3)规范承诺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卷入
工作卷入
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 体信念。 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

第一节 价值观
特性
个体性 相对稳定的 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

第一节 价值观
研究意义
它是了解员工的态度和动机的基础
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第一节 价值观
价值观的分类

第七章 价值观、态度与管理
本章导读:本章主要阐述了价值观和态度的含义
与实质,介绍了相关的理论以及在管理心理学中 的应用。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把握价值观与态度的实 质和作用及相关的研究理论,认识管理心理学在 这方面研究的热点,了解其内涵及在管理实践中 的应用。
第一节 价值观
价值观概述
Allport的分类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 宗教型 Rokeach的分类 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

第一节 价值观
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价值观的作用 (1)动力作用 (2)标准作用 (3)调节作用 (4)定向作用

第一节 价值观



价值观的应用
选拔时选择与企业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员工;
第二节 态 度

认知失调理论
心理学家菲斯廷格195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
的认知结构包括很多认知元素, 三种。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认知元素必须协 调,如果不协调,内心就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觉
第二节 态 度
参与改变理论
勒温于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态度理论。该理 论强调个体在参与群体或团体的的活动中改变态 度。
培养与企业愿景不相冲突的价值取向,形成企 业文化; 领导要善于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态 度
生活的10%是事件本身,90%是对事 件所采取的态度。
——Lou Holtz
第二节 态 度
态度的基本概念

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的相对 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特征:
(1)态度的对象性
(2)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内隐性)
(3)态度的习得性 (4)态度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节 态 度
态度的构成
人的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构成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知识、信息、 理解和评价等; 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情绪体验和感 受部分,如喜欢、鄙视、敬畏等。 意向成分,指个体对某一对象可能作出的行为 的准备状态。
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
工作满意与生产率 满意度与缺勤率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卷入
影响工作满意的因素
工资 工作本身 提升 主管监督
同事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卷入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 工作描述指标(JDI) 波特需求满意问卷(NSQ)
工作卷入的概念 工作卷入的测量和理论模型 工作卷入在组织中的作用 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卷入



本章小结:价值观与态度在管理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 用,介绍了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相关的理论以及在当 代管理中的应用,如何把握二者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 最新的研究成果。 思考练习: 1、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应用? 2、态度的构成及作用? 3、如何有效的改变别人的态度? 4、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作满意的因素有哪些? 案例分析:日本大河精工株式会社

第二节 态 度
改变态度的方法 从改变认知因素入手来改变态度 在活动中,从改变行为入手来改变人的态度 运用集体的力量,促进个体态度的改变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卷入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概述 员工对本职工作所持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 程度。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卷入

第二节 态 度


态度的形成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
(1)人的活动范围和交往对象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2)团体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3)偶发性经验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第二节 态 度

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 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
海德认为,人类普遍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 一旦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导 致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这种紧张和焦虑推动 个体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