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郭佳;周辉;张弛;赵梦祎【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现行培养计划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该培养方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存在着物探和测井专业方向分化时间不够合理、选课自由度小、所用教材需要更新或更换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培养方案的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提出要采用更加灵活和更具有个性的培养方案、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以及改变考核标准、增加实践环节与扩展实习内容等改进建议。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改进建议【作者】郭佳;周辉;张弛;赵梦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北京 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包含物探和测井两个培养方向,其历史可以回溯到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时设立的矿场地球物理专业(主要培养测井专业本科生)。
其后,又于1959年成立物探教研室(主要培养物探专业本科生)。
此后,这两个专业历经多次的合并和分离,专业的名称也几经变更。
直至今天形成了分设物探、测井系,二者共同负责“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格局。
从物探、测井专业在我校发展史上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二者时而合并,时而分离。
目前,我校在本科生招生时,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为专业招生,而暂不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
在学生学完基础课和一些专业基础课后,才确定最终的专业方向。
虽然物探和测井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这两个专业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 育部 . 育部 办公厅 关于公布卓越 工程 1 】 教
师教 育培养计划2 1# 学科 专业名单的通知 ( 高(0 14 01 - 教 2 1 )0
号)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交通运输部 . 2 】 公路 工程沥青及 沥青混合料
一
时调整的实验规划资料 , 原材料 的特性 、 实验 过程 中的 录像 和照片 、 实验数据 、 学生 的反馈资料 等 。需要 由实 验室统一管理这些资料 , 特别是实验数据 。由于在不 同 阶段 的实验里 , 实验结果互 为支持和验证 , 要妥善管 需 理 。比如在本科二年级进行的土力学实验结 果 , 需要 为 三年级 的路基土实验 提供 数据支持 。路基 土 的实 验结 果为路 基工程 设计 和铺 面工 程设 计提供 数据支 持 等。 其数据管理 的时间跨度 为3 , 年 因此需要 有专 门的制度 和方式进行管理 。 论 文面 向“ 卓越工 程师教 育培 养计 划” 结 合 同济 , 大学 的特点 , 对道 路工程 方 向所 需 的实 验项 目、 内容 、 组织 方法等进行 了探讨 。以培养卓 越道路工程 师为 目 标, 充分考虑各个课 程的特点 和相 互之间 的联 系 , 采用 恰 当的手段 实现实验项 目和 内容。 围绕道路 工程材料 与结构 , 盖设计 、 覆 施工 、 管理等 过程 , 交通 工程 ( 道路 方 向)实验 课程可总结 为设 计 1项实验项 目和5 项具 0 2 体 实验 内容 ,对应 道路工程 的6 q 1 专业课程 和2 ' 项课程 设计 。在此基础上 , 详细 阐述 了演示性实验 、 体验性 实 验和操作性实验这三种 实验教学手段 的组织 、特点 和 具体要求 。本论文将 为保 障卓越计划 的道路工程实 验
深化实施人才强企战略_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rinciple of Management 管理之道452023 / 05 中国石化深化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胜利油田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强“五大人才方阵”,引育人才最大增量、释放人才最大效能,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聚焦油田核心职责,扛稳人才强企新使命新担当油田党委把人才强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夯实“端牢能源饭碗”的人才根基。
把牢人才强企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完善油田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业务部门系统推进、直属单位党委全面实施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强化统筹谋划和整体布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实现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
把正人才强企的战略导向。
谋划实施把人才强企纳入油田发展战略,进一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队伍建设与高质量端牢能源饭碗紧密融合推进。
更突出高端人才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牵引作用,持续壮大战略科技人才力量;更重视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使用,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更重视基层一线人才培养使用,夯实基层发展根基;更重视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把打破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作为当务之急。
把准人才工作的产业靶向。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人才链就跟进到哪里;创新链拓展到哪里,人才就链就布局到哪里。
面向勘探开发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能源发展新需求,加快高端人才培养强链,复合型人才培养延链,紧缺型人才培养补链,加快推进中国石化油气能源领域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
聚焦高素质专业化,打造人才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突出高端引领,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须通盘考虑、长远规划、系统实施,着力建设吸引集聚人才的高端平台,加快形成人才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重点对标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大师)、卓越工程师素养要求,围绕产业体系,制定针对性培养规划,合理优化创新资源,培植成长成才沃土。
油田一体化生产管理研究与实践
2 存续经济扭 亏为盈 。油气 主业 的持续发展 ,确保 了存续经济工 ) 作量的稳定 ,带动了存续经济总量和收入利润的稳步提升,2 o年存续 o8 各单位全面扭亏为盈。 3 在投资和成本管理 中发挥 了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与投资管理、 ) 成本管理的一体化结合 ,生产管理实现 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生产型向 效益型的转变 ,生产管理人员牢 固树立了 “ 先算后干、边干边算 ,干了 还算”的经营思想 ,成本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新井投产节奏快 , 卜 海 工程建设一直比较主动,均得益于一体化生产运
行机制的落实与实施 。 2 统筹建设和虚用一体 化生产管理信息平台。把 油气生产流程中 ) 所有板块 、系统、单位的重要数据全部收纳进来 ,实现 了勘探开发、石 油工程 、水电运行 、油气销售等各系统的资源共享 , 全面掌握油 田生产 动态 , 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掌握生产进度 、发现 问题 、 定措施拿方案等提 供可靠依据。同时生产管理部门加强生产数据的分析研究 , 及时掌握上 市与存续生产协同的情况 ,明确那些工作需要检查落实 , 那些需要督促 进度 ,增强 了下步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 发挥一体化优势抓好重点项 目 ) 管理 、严控成本费用 。几年来 , 针对 油田生产经营诸多要素 ,生产管理部 门牵头组织 了新井投产 、作 业 、电力管理等重点项 目 的运行 , 组 按照一体化思路 , 组织协调上市存 续各单位共同努力 ,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 新井运行是油 田生产的重头戏 , 运行得好 , 投产得快 ,对提高油 田 整体经济运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生产管理部门通过例会协调、现场督 导等 , 对井位审批 、方案设计 、钻前施工 、钻机运行 、 地面配套 、 新井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油 出生产 管理涵盖了勘探开 发 、工程技术、生产保障、社区服务等油气生产经营全过程。生产管理 部门是油 田生产建设和经营活动的枢纽 ,是生产活动正常运转的运行中 心 ,在油 田企业管理体系 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如何建 起适应油田 发展的 “ 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提升运行效率和水平 ,成为加强生产 管理 的一项新课题 。
地质类院校复合型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长 期 以 来 , 对 地 质 类 院 校 石 油 工 程 针 专业 的办 学 特 点 、 式 、 才 培 养 目标 和 模 方 人 式 等 存 在 许 多 争 论 和 认 识 上 的 模 糊 , 严 这 重 制约 了地 质类 院 校 石 油 工 程 专 业 办 学 的 发展 。 因此 本 文 在 系 统 总 结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 成 都地质学院 ) 源学 院( 石油系) 原 能 原 石 油工程专业 近5年 办学经验 的基础上 , 0 结 合 目前 与 未 来 对石 油 工程 人 才 培 养 需 求 上 的 变 化 和趋 势 , 对 地 质 类 院 校 的优 势 , 针 进 行 了综 合 分 析 研 究 , 而 提 出 了一 套 科 学 进 的 石 油 工 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望 为 地 质 类 希 院 校 在 石 油 工程 专业 办 学过 程 中对 人 才 培 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参 考和借鉴。
科 技 教 育
地质 类 院 校 复 合 型 石 油 工 程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研 究
邓虎 成 周 文 ( 成都 理工大 学能源学 院 四川成都 6 0 9 1 5) 0
摘 要 : 质奏 院校 石油工程 人 才的培养往往 受到石 油类院校的 影响, 能充分发挥 自身的优 势和特 色, 不住社会及 生界的正 确需求 , 地 不 抓 形 成 不 了科 学 , 相对 固定 的培 养 模 式 。 文 立 足 于 国 家 能 泺 战略 发 展 , 析 了 目前 以及 未 来 对 石 油 工 程 人 才 需 求 的 要 求 , 本 分 在保 持 地 质 奏 院 校 自身优 势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复 合 型 石 油 工 程 人 才 的 培 养 模 式 。 关键词 : 石油工程 地质 类院校 培养模 式 实践教 学 中图分类号: 40 G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2 3 9 ( 0 9 1 () 1 2 0 1 7 - 7 1 2 0 ) a-O - 1 O 6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项目教学石油工程专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项目式教学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来调动并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格局。
项目式教学过程是面向项目的,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训练中,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重视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参与。
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
并明确提出,重视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本项目将探究新工科背景下我省独立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构建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因此,特提出本项目主题: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2、课题界定新工科背景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我省独立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新工科”与项目教学理念,探讨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应用型人才的高效培养,以期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实践参考。
现对相关关键词进行界定。
(1)新工科: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随后,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经教育部发布。
勘探开发录井一体化模式的建立运行
(四)创造条件,拓展综合录井仪在开发井的应用
综合录井仪首先满足探井、滚动井录井工作量;
同时,针对“三高”井、大位移定向井、深层与分支水平井,以及复杂区块 的开发井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以及钻井工艺的影响,录井难度大,而对录井第一 性资料的依赖较高的特征,积极与甲方协调,使用综合录井仪的必要性优势, 力争甲方认可和赞同;
分公司
提高勘探开发录井技术综合服务能力, 扩展服务领域,既是公司队伍布局的战略 要求,更是分公司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
二、背景内涵
内涵
以勘探开发录井任务目标,质量技术管理要求,施工队伍 资质即相同又有区别为前提,以录井队为基本单元,以提高整 体管理水平为目标,突出探井队伍培养、建设;
实行探井与开发井在人力资源上整合,队伍管理、质量技术 管理、录井技术成果应用相互兼容作用,后勤保障服务职能扩 展提升;打造配套、先进、实用的技术管理系列,从机制上力 保协调运行,落实精细管理理念为特点的新型管理方法。
三、对策措施
项目措施
成立项目组 发挥导向管理效能
多项举措 培养专业骨干人才
统筹兼顾
创造条件
促使录井队协调发展 拓展探井录井队应用
转变职能 扩展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一)成立项目组,发挥导向管理效能
做好一体化导向作用 转变管理机制协调发展 建立完善管理制 度。
使分公司工作对象迅速从单一开发井录井模式转变为勘探开发录井 一体化模式。
五、效果效益
㈡、改进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综合录井仪操作、地质基础工作。 2、继续进行3-5口评价井的探井练兵,进一步提升施工能力。 3、在重点开发井适时推介定量荧光、热蒸发烃等分析化验录井项 目。 4、与甲方、解释中心合作开展区块研究、单井评价等项目。 5、结合义173-平1、义123-平1井录井,探索建立非常规(致密 砂岩)录井的有效方法 。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背景分析1.石化行业发展现状石油化工行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生产过程包括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原油储运、石油炼制、化工生产、油品销售等,生产社会需要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等300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仅中国石化集团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输油、输气管道近6000km,加油站2.4万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油田、采油厂、炼油厂、化工厂、油库、加油站、输油(气)管线遍及全国城市、乡镇、车站、码头、千家万户。
因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5万亿元,利润118.7亿元。
2015年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74万亿元,利润总额6265.2亿元。
其中,石化行业实现主营收入3.9万亿元,利润总额1615.6亿元。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15年我国原油加工量约为5.2亿吨,预计2020年将达到6.2亿吨左右,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将达到82%。
山东作为地方炼化企业大省,截止2015年山东地炼一次炼油产能为14820万吨/年,占全国地方炼化企业产能的60%以上。
2015年,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21.8亿元,石化行业主营收入占全省化工行业的23.4%,其主营收入居全国同行业第1位。
2016年全省11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允许量4143万吨,占全国地炼企业获批总量的75.9%。
随着2016年国际油价总体回升,山东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石化行业人才现状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对石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目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人员1687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2%。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摘要:本文通过对油田特点和就业方向的论述,认为应采取调整课程设置、多渠道引进人才、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传统实践教育与开放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等改革举措,培养服务于地方、实践性强且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现阶段石油行业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石油工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根据我校“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思路,以西北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依托,2011年我校成功申办了石油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
为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和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人才,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革。
一、创新人才培养石油工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国际性行业,同时也是一个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交叉和渗透最多的部门之一。
我国石油工业迫切需要石油工程高等院校能不断提供大量思想素质高、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毕业生还应具备应用这些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开拓创新精神的也必不可少。
这是整个石油行业对所有石油院校培养的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我院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了油气田开发地质、油层物理、采油工程、钻井工程、油藏工程、渗流力学、油田化学、钻井液工艺原理、油气储层保护、提高采收率原理、采油新技术、钻井新技术等一系列石油工程所需的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
针对我校“应用型和地方性”的办学特点,结合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我院的石油工程毕业生基本都来自西北地区,有利于油田人才的稳定,因此将我院的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定位为西北部油田。
通过对西部油田特点的初步了解,有些油田属于“三低”油田,即“低渗”“低压”“低丰度”。
如长庆油田,它的渗透率比较低,有的区块甚至达到了超低渗。
针对这些特点,我院以我校第二次教学改革为契机,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改革和调整,即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些关于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课程,如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概述、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等。
石油企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为例
了完成重大紧急任务 , 到处寻师访友 , 啃理论书籍 , 请教 同事专 家, 经过长期 的学 习实践 , 一方面积累了丰富 的实 践经验 , 另一 方面学到了大量理论 知识 , 并把二者有机融 合 , 独辟 蹊径 , 作 出 杰 出贡献 , 由名不见经传的 “ 小人物 ” 、 “ 土专 家 ” 转变 为行业 知 名的专家 、 大师。在访谈中 , 很 多专家都谈到 , “ 成为领军人才要 有干好 工作的事业心 、 责任 心 , 脚 踏实地 , 吃苦奉 献 , 尽最 大努 力把工作做到最好的卓越精神” , “ 要有无先无后 , 无左无右 , 道 之所在 , 师之所在的探索 精神 ” 。
实践检验 , 创造显著社会效益 ; 在实施国家安全项 目中 , 为推进 国防现代化建 设 、 保障国家安全 作出重大科 学技术 贡献 ; 在实
施重大工程项 目中 , 保障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2、 具备 完整 的知 识 体 系
绝大 多数领军 科技人才 不仅在科 学界里 是专业技 术人才
规律 。石油企业的勘探开 发本 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 结合的社会实践 活动 , 在这种实践过 程中 , 专业技 术人才 对 相关 问题 、 现 象进行调 查分析 、 综合判断 、 逻辑推 理 , 把科学 原 理 演变成 设计 、 规划、 施工 和运营 , 解决 工作 中遇到 的瓶颈 问
4 、 团队 协 作 成 才规 律
比如 第一届感动 中国获奖 人物 , 也是 第一 届国家最高科技 奖获得者的袁隆平院士 , 2 0 1 2 年获得感动 中国人物 的吴孟超院 士, 也在几年前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 的奖励 。这 些领军专业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适应现代石油天然气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在石油工程领域内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管理与施工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专业特点: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国家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持续的血液.石油工程专业(覆盖并取代原钻井、采油及油藏专业)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干专业,亦是被能源学界称为“瓶颈”的关键专业,是国家管理的专业点。
该专业被多个基础和工程学科所支持,因而它广泛容纳基础理论、现代技术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石油工程专业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专业。
培养要求: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通过外语和信息工程等手段获取先进知识和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技术.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主要课程:油田化学基础、油田地质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Ⅰ、机械设计基础、油藏物理、渗流力学、石油测井、钻井工程Ⅰ、采油工程Ⅰ、油藏工程Ⅰ、油田开发地质、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石工专业英语、采油新技术、钻井新技术、传热与传质学概论等.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装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油藏物理实验、渗流力学实验、采油工程实验、钻井工程实验等.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见附表1)六、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见附表2)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附表3)八、学制、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
加强勘探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考
加强勘探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勘探企业,必须建立起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勘探企业;复合型人才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058-01一、培训管理工作的创新(一)培训体制的创新培训体制的创新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
要从根本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培训体制和用人机制,要把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与考核评价、工资福利、职务晋升有效衔接起来。
长期以来,在勘探企业中,人员的使用、晋升与能力往往不相匹配,与学识不成正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必须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体制上保证,从制度上约束,从利益上激励职工自觉学习,自觉参与培训,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培训途径的创新培训的途径和方法是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培训工作的关键。
要改变以往培训方法简单、枯燥的做法,最大限度激发职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做法:一是要立足岗位学习。
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丰富职工的知识,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
二是要同行对比学习。
与同行业对比,与同行业同岗位对比,是企业和职工找准自身问题、明确自身差距、增强自身活力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针对性学习。
应按岗位不断变化和提升的要求,为职工提供各类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
四是要提供平台学习。
企业要为职工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有助于共享、有助于超越自我的平台。
(三)科研人员工作思路的创新目前,我单位的技术专家的使用一直局限于课题的研究、技术攻关等方面,是一种纯高技术人才的使用方式。
今后,应该认真研究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问题,把专业型人才培养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分析报告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分析报告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剩余油气藏开采难度的加大,勘探开发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对于油藏地质的研究和开发动态分析的要求越来越深刻。
为发现复杂油气藏,深入分析开采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地下形势,制定调整方案,提高采收率,国外油公司多采用地震勘探、油藏工程、生产测井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即项目协同工作方式,来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的水平。
在地震解释、油藏数值模拟、油藏三维地质描述等方面应用了大型的软件系统,并不断推进集成化程度。
使得从寻找油藏、认识油藏到开采动态形势分析、方案预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国内在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上进行了大量实践,但与国际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搜集大量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管理资料,对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理论及事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第二章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工程分析第一节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及系统工程的概念1、时间维2.逻辑维3、知识维(专业维)第二节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运行机制3、信息资料共享为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环境因素为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约束与动力第二节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协调机制1、地质—工程协同是一体化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2、经济评价是一体化系统运行的重要内容,离不开地质、工程人员的协调与配合(1)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技术可行性方案设计(3)收集数据(4)经济指标评价(5)不确定性分析(6)方案比选第四节多学科工作组模式与信息系统框架第二章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工程分析第一节勘探开发一体化系统及系统工程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系统工程方法论,其中美国学者.霍尔等人最先提出了“三维结构体系”,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或专业为维)组成的一个立体的、跨学科的体系,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
化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化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化学工程专业作为应用性强、领域广泛的学科,更需要培养具备广泛知识和全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探索化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交叉学科的内容,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应用型课程,如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其次,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化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实验课程、工程实践、实习和科研等。
实验课程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型实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工程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让他们亲自参与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工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情况,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科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要求。
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和讲座、开设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
同时,在课程中可以引入创新教育内容,如案例分析、设计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可以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着手。
通过增加交叉学科的内容,增加应用型课程和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来扩充课程设置;通过实验课程、工程实践、实习和科研等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举办比赛、讲座,开设创新创业项目和引入创新教育内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与应用现状摘要: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当丰富,但复杂多变的地面和储层条件给中国的油气勘探带来更多挑战。
与美国页岩相比,我国页岩气开发面临地面多山地、地下埋藏深度大、非均质性强、技术要求高、开发成本高等诸多挑战。
近些年,专家学者们借鉴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经验,积极地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来解决非常规油气藏高效益开发的关键技术难题,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业模式应运而出。
2011年,Cipolla等针对非常规储层开发的挑战首次提出“从地震至模拟”一体化工作流程,无缝整合了从地震数据解释至产能模拟的全过程研究方法。
关键词: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应用现状引言随着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逐步成熟,页岩油气的规模化开发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是实现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通过开发实践,系统性、持续不断地优化技术组合和解决方案,可以提高单井产能,改进作业效率,降低油气单位成本。
1.国内外地质工程一体化应用现状地质工程一体化概念提出已近十年,国外的加拿大Montney、美国Eagle Ford和二叠盆地Wlofcamp、墨西哥油田、滨里海盆地Zanazour等区块,国内的长宁、威远、昭通、库车地区、三塘湖等区块,都成功开展实践,产油(气)量、钻遇率都有数倍的提升,施工周期也大大缩减。
如Zanazour第1口一体化试验井H8获初期日产油113 t,450 d累计产油2.1×104t,平均日产油46.7 t;库车地区通过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克拉苏构造整体钻井提速明显,单井增产达3~5倍。
二、浅层页岩气井返排试气一体化技术1.研发精准压裂技术,极限激活“甜点”一是突破传统的压裂理念。
早期由于担心“压后高产水”,采用小规模压裂导致气井产量不高。
目前排水工艺取得突破,采用“大排量、短时间、高砂比”大规模压裂,单井产量大幅提升。
其中,直井提升至 1.72×104m3/d,增幅56%;水平井提升至3.1×104m3/d,增幅39%。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与意义石油工程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学科,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养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石油工程人才,很好地适应石油工程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专业培养目标1. 掌握石油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石油勘探开发、油田地质、油藏工程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工作;2. 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解决石油工程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适应国内外石油工程产业的发展需要。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2)线性代数(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物理学(5)化学(6)计算机基础2. 专业基础课程(1)石油地质学(2)油气田开发工程(3)钻井工程(4)油气田地质及勘探(5)油田地质及油藏工程3. 专业核心课程(1)岩石力学(2)油气田工程地质(3)油气井测试(4)油气田开发动态模拟(5)油气开发经济学4. 选修课程(1)储层工程(2)油藏物理(3)油藏生产工程(4)页岩气开发(5)海洋油气田开发四、实践教学1. 实验课程(1)岩石物理实验(2)流体力学实验(3)油田地质实验2. 实习课程(1)石油工程实习(2)油气田开发实习3.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研究性课题,并提交毕业论文。
五、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以讲授、实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实践教学:注重实验操作和实地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室教学:建立齐全的实验室设施,进行各项实验教学。
工程化项目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化项目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工程化项目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从该模式的基本理念、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阐述。
二、基本理念工程化项目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施方法1.选题和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课程要求或者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项目选题,并组建团队。
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在项目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实现互补和合作。
2.项目计划和实施团队成员根据选题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责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要遵守计划,按时完成任务,并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
3.实践和总结团队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团队成员要及时总结项目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为未来的项目实践积累经验。
四、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报告、成果展示、项目成果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或相关行业的人士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客观的评价。
五、结语工程化项目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石油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1.5(下)第15期 总第558期161人力资源MODERN ENTERPRISECULTURE石油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马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 李文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销售分公司摘 要 文章首先整体阐述了现阶段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解析了石油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最后提出了石油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举措,以期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带来可参考的建议,从而推动石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复合型技能人才 培养对策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15-161-02石油企业为国内的经济长久发展赋予了重要的推动力,是国内核心建设的领域。
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推动石油企业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成了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一、现阶段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因素解析针对国内石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展开调研解析,探知国内石油数以百万的技能员工队伍之中: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年龄普遍较高,因此导致技术团队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情况存在;技能结构存在着显著的断层,特别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总量存在着严重紧缺的情况;工作负荷较高、岗位人员流动性较高,岗位培训着针对性不足等问题[1]。
结合现阶段石油行业数十万名技能员工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出现阶段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某些石油专业员工受到来自社会层面多样化思想的影响,其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偏差,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信心不足,匮乏忠诚度,存在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负面思想;主动学习的意识整体较弱,全新技术与数字化的掌控能力显著不足;某些年轻员工缺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品质,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因此少有主动愿意到工作压力较大、技术要求较高、辛苦的一线岗位中去,这也导致诸多专业性岗位匮乏高水准的年轻人才。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引言石油工程专业是指培养具备石油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石油工程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石油工程领域的需求,具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培养目标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1.掌握石油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地球物理学、油气地质学、油气工程原理等;2.具备石油工程领域的专业技能,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石油装备及工程技术;3.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4.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能力,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能够在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中协调合作。
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石油工程知识和技能,包括以下内容:•基础课程:地球物理学、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等;•石油工程核心课程:油藏工程、油气工程原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石油装备与工程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油藏地球物理学、油气地质学、油气工程经济学、油气勘探开发案例分析等。
2. 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还包括以下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通过开展石油工程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习教学:组织学生到石油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了解石油工程的实际工作环境;•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项独立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增强跨学科的能力,包括:•学术讲座:邀请石油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学生与专业前沿知识的接触;•学术会议: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石油工程研究成果;•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工程实践、科研项目和竞赛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2009年第3期40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樊太亮,李治平,王红亮,张金川,王晓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提出了石油工程专业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石油工程专业进行了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勘探开发;石油工程;复合人才;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09)03-0040-03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1.油气田高效开发要求地质理论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需要勘探、开发复合型人才众所周知,国内油气供需形势日益紧张,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45%以上。
缓解油气供需矛盾的主要出路,一是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包括向海外扩展),二是提高老油区的采收率。
但目前我国油田平均采收率只有33%,还有近30%左右的可动剩余石油储量未被采出。
要采出这部分石油,其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以渗流力学和油田化学为基础的油气藏工程技术,将已波及的地下原油最大限度的“抽、洗”出来;一是以地质理论和地球物理技术为基础的剩余油预测技术,最大限度地找寻尚未动用的含油区。
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实现持续、高效的开发我国复杂油气田和老油气田。
这就需要大量的既懂油气地质,又懂油藏工程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2.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新模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大踏步地走向国际,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在世界40多个国家拥有勘探开发区块。
海外油气经营的理念不同于国内,以在合同期内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
这就要求海外油气作业区块必须快速评价、快速勘探、快速开发,需要勘探-开发-经营的高度一体化。
这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收稿日期: 2009-06-05;修回日期: 2009-09-08。
作者简介:樊太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油勘探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3.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局限性,地质与工程严重脱节,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实践的需要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经营模式发展走向不相适应,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局限性,油气地质与勘探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而石油工程则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多数石油院校石油地质与工程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院(系)。
在这种模式下,石油工程专业虽也开设少量的基础地质课程,但所占比重非常小,更是少有与地质相关的实践教学;在师资配备和学生认知上,对地质类课程都难以引起重视。
上述现象造成了油气地质与石油工程的严重脱节,重工程而轻地质、重技术而轻机理,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国内油气田增产挖潜及海外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石油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通过广泛调研,明确企业需求,制定适应石油工业发展走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从1994年我校建立石油工程本科专业伊始,就开始进行适应石油行业发展走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校组织教师分别赴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等石油企业进行调研,并与国外石油院(系)进行交流,探讨石油企业在国内、国际办学与培养模式41总第71期勘探开发中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在新形势下对技术人才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研,明确了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油气田开发地质理论、油藏工程技术、开采工艺为主要专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石油工程领域的地质工程分析、油藏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具备油气国际合作项目经营管理知识,培养石油地质和石油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型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石油工业多学科综合发展的需要。
2.依托学校传统的地学优势,进行石油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传统地学优势,秉承“特色+精品”的办学理念,将地质与工程技术融为一体,开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包括:(1)以培养石油工程复合型人才的课题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构建适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2)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构建适应勘探开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3)以科研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动力,激励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将地质理论与油藏工程知识融会贯通。
3.通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石油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与特色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1994级本科生中开始应用,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多次修订和完善,同时,逐步建设与健全了相应的教材、师资保障、实践教学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使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现已有10届学生在新的培养模式下毕业和工作,这些毕业生在油气田开发地质理论和油藏工程知识两个方面均有扎实的基础,并能很好地融会贯通,能够很快适应油气田开发工作需要,并表现出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三、成果与经验1.根据石油工业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趋势,率先提出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传统的石油勘探与石油开发是两个不同的部门完成的,勘探人才和开发人才也是由不同院校或院(系)培养的。
近年的发展表明,国内、外的石油勘探与开发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应的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以适应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2.依托传统地学优势,构建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虽经几次修改,但均明确提出了该专业的培养特色,即“强调地质与工程的结合、培养既懂地质又懂石油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质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石油工程领域的地质工程分析 ,培养具备地质与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型专门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中,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选修课”的分段组合模式,强调“地质与工程相结合”,制定了“体现具备培养地质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相对于其他院校的石油工程专业,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中设置上,地质类课程比重明显增加:16门课程中,地质类课程有6门,使地质类与工程类课程的比重达到1∶2,以强化学生的地质理论基础。
3.建设适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专业课程和专业教材通过引进与培养,能源学院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地质类与石油工程类并重的强势师资队伍。
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或指导毕业设计的专职教师34人,石油工程类师资18人,油气地质类师资16人。
为做到教学中地质与工程的有机衔接,我们注重开展地质类与石油工程类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具体包括教学研讨、相互听课、共同授课、科研交流、课题协作等,以达到地质与工程授课内容的相互融合。
在听课交流过程中,安排地质类的老师去听石油工程的课程,安排石油工程类的教师去听油气地质类的课程;新到校教师,要求必须去听2门以上的交叉专业的课程。
另外,定期举办院内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地质类老师与工程类老师在交流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通过上述措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能够达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教学的要求,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石油公司的联系,探索国樊太亮等: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422009年第3期际化的教育模式。
聘请国外大学及企业教授用英语讲授勘探、开发的专业课程或系列讲座。
如聘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张之孟教授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讲授“石油地质学基础“课程,法国道达尔公司P B 教授讲授“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美国T A Cross教授讲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课程,中石油沈平平教授讲授“油气田开发”系列课程。
这些系列课程及讲座的开设,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国际石油开发中地质与工程、技术与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经营理念。
在加强师资队伍与课程内容建设的同时,依托科研优势,积极组织编写适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专业教材,将丰富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与教材编写中。
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了解学科前缘动态,了解生产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规划与编写了相关教材18部,有4部被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引入了3本国外原版教材,建设了一批市级、校级的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
4.建设产-学-研基地和天然实验室,开展地质与工程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在过去的10多年里,学校与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和辽河油田合作,建设了三个产-学-研基地,承担了13届每年3个自然班的生产实践教学任务。
从2002年开始,根据油气田开发对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知识的需求,利用北京延庆露头剖面(侏罗系河-湖相沉积)、滦平盆地露头剖面(下白垩统扇三角洲沉积)、滦河现代沉积和华北油田岩芯库(古近系湖泊沉积体系)丰富的天然资源,建设了“野外露头-现代沉积-井下地质”三位一体的天然实验室,并编写了野外与岩芯观察实验指导书,实现“地面→地下、现代→古代、地质→开发”融为一体的实践认知教学。
每年有多批学生在天然实验室进行地质观测、岩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使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效果良好。
5.以科研促教学,鼓励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将地质理论与石油工程融会贯通依托科研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立项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其在科研中认识地质知识对油藏工程的重要性,培养其地质与工程结合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科研立项和毕业论文中,进行学科交叉和导师交叉,促进学生勘探开发一体化思维模式的建立。
35%以上的学生参与了科研活动,4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实现了学科交叉,学生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提供了具体实例;对传统学科的交叉与延伸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如何在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创新特色专业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对地学类及相关院校如何办好石油工程专业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 付俊花.浅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20-21.[2] 夏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5-37.[3] 周永惠,童明波.工程力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17-18.[4] 张光亚,安立龙.“三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3):25-27.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l of Compound talents in the Major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FAN Tai-liang, LI Zhi-ping, WANG Hong-liang, ZHANG Jin-chuan, W ANG Xiao-do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Based on current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etroleum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adaptive training model and proposes to conduc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l compound, which was implemented in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Key word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leum engineering;compound talent;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