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复习
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实验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实验过程及现象P43图3-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文字表述如下:(2)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P44图3-3实验过程及结果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实验方法: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
旧教材实验过程如下:结论: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即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材料:T2噬菌体实验者: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噬菌体:(先标记大肠杆菌):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获得分别含35S 和32P的大肠杆菌。
(再标记T2噬菌体):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来遗传的。
实验结论: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注意:1、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2、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3、不能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因为若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会具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物质的成分。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多种多样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变化多端答案:A分析:1 .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 .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A、遗传信息就蕴藏在DNA分子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故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A正确;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不是其有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只有4种,C错误;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A。
2、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含氮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D分析:1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 .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A错误;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B错误;C、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含有1种核酸(RNA),含有4种碱基,1种五碳糖,4种核苷酸,C错误;D、小麦的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D正确。
必修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种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的小鼠转化实验S型细菌加热后,蛋白质部分变性失活,而DNA的性质未改变,对于S型细菌自身来说,蛋白质失活即死亡。
当加热失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利用R型细菌内的化学成分合成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转化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实验结论】格里菲思的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中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艾弗里的实验①S型细菌的DNA使RNA型细菌发生转化②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T2噬菌体的特点(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
(2)生活方式:必须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代谢。
(3)增殖特点:在噬菌体自身的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在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过程中,除模板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是由亲代噬菌体提供的以外,原料、能量、酶、场所等都是由细菌提供的。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中含有蛋白质没有的特殊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
【实验过程】(2)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实验结果】(1)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上清液(T2噬菌体)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
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一: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科学家 格里菲斯) 活R___________活S ___________ 分离出___________加热杀死的S ___________死S+活R ___________ 分离出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分离出 DNA+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型活细菌 蛋白质+R 型活菌 培养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糖+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DNA 酶+R 型活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 1.噬菌体结构:_____________ ;增殖特点: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_____体内物质合成自身组成成分。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顺序:3.如何标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5S 的培养基得到含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32P 的培养基得到含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
4.如何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 的大肠杆菌得到含__________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 的大肠杆菌得到含__________的噬菌体。
5. 项目 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后上清液 放射性______ 放射性______ 沉淀物放射性______ 放射性______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有无35S 标记的蛋白质有无32P 标记的DNA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__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如何理解“主要”?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非细胞结构的生物:DNA 病毒遗传物质__________;RNA 病毒遗传物质_________ 2.RNA 病毒,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鼠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第二节DNA 分子的结构考点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1.DNA分子由___条链__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_____结构;2.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_排列在内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各组分分开,并分别观察其作用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35S直接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短会使32P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答案:C分析:1928年,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
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们做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完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正确;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B正确;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因噬菌体寄生于大肠杆菌中,故应先用35S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C错误;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和过长(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都会使32P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D正确。
故选C。
2、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答案:B分析:1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可推出肺炎双球菌R型活细菌可以让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证明了DNA是引起R型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因此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B正确;C、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 是通过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实现的,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2、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C.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D.DNA在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半保留复制答案:D分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复制需要模板、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与对应的酶。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准确地进行。
A、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选项正确;B、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作用于DNA双链中的氢键,使氢键断裂需要消耗ATP,B选项正确;C、DNA双链中的两条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复制时也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故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C选项正确;D、DNA在复制过程中是边解旋边复制的,D选项错误;故选D。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
下图为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时A与U、G与C进行配对B.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形成子代DNA时亲本DNA边解旋边复制D.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半保留复制是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DNA复制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C和G配对,A错误;B、DNA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正确;C、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时,因为是单链不需要解旋,C错误;D、新合成的互补链与亲本碱基序列不同,不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2、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沃森和克里克配合,揭示了DNA分子的结构。
排列在DNA分子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的物质是()A.碱基对B.脱氧核糖和磷酸C.肽链D.果糖答案:B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正确。
故选B。
3、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不同B.S 型菌提取物经甲、丙两组处理后转化因子活性基本相同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增加 RNA 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会更有说服力答案:D分析: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复习课件)-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2)
T2 噬菌体增殖需要的条件 模板
合成 T2 噬菌体 DNA 的原料 合成 T2 噬菌体蛋白质
原料 场所
内容
T2 噬菌体的 DNA 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5.过程及结果:
(1)实验过程:
标记大肠杆菌 → 标记 T2 噬菌体 →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 搅拌离心 → 观察
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
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确实发生了转化
结果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类型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 DNA 是 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
①所用的材料相同:都巧妙选用 R 型和 S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仅说明 S 型细菌体内有“转
酯
R型+S型 注意:这个实验证明了DNA是
DNA
R型
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物质
A.①~④均会出现S型活细菌 B.②③④⑤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①
R型
-
S型细
②
R型
蛋白酶
菌的细
③
R型
RNA酶
胞提取
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是 主 要 的
1.谁做的实验? 2.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噬菌体的结构成分?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过程?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
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控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DNA 序列。
2. 基因的结构和组成:基因由DNA分子组成,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含编码基因的信息,非编码区包含调控基因表达的元素。
3. 基因的功能: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执行特定的功能,如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和代
谢等。
4. DNA的复制: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通过复制过程来传递基因信息,确保每个新生细胞都有完整的基因组。
5. 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为mRNA分子,并经过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
6. DNA的转录:DNA转录为mRNA过程包括启动子、RNA聚合酶、转录因子等多个
环节的参与。
7. 基因的翻译:mRNA通过核糖体和tRNA的参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形成蛋白质。
8.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9. 基因的遗传:基因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确定了后代的表型和遗传特征。
10. 基因的调控:基因的表达可以受到内、外界环境的调控,通过启动子、转录因子等参与的调控元素来实现。
以上是关于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主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因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图示DNA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引物,也不需要能量B.新形成的两条单链复制的方向不同且均为连续复制C.该过程在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均能发生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个或两个染色体上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且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A、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引导复制的开始,也需要消耗ATP,A错误;B、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方向相反,且据图可知,并非两条链均为连续复制,B错误;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DNA分子复制,C错误;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个(着丝点断裂之前)或两个染色体上(着丝点断裂后),D正确。
故选D。
2、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并使其进行细胞分裂。
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20 .20B.40 .40C.40 .20D.20 .40答案:C分析: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一次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放射性,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一条染色体上不含有放射性,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因此20条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暂时加倍,其中一半染色体含有放射性,一半染色体不含有放射性。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细胞中染色体总数为40条;由分析可知,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答案:D分析: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由题意知,重组病毒的蛋白质来自TMV病毒,RNA来自HRV型病毒,因此重组病毒产生的后代应该与HRV型病毒相同。
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由于提供遗传物质的是HRV型病毒,因此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HRV,即HRV型蛋白质外壳和HRV型的RNA。
故选D。
2、下图表示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B.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甲组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乙组实验中蛋白酶可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丙组实验中的DNA酶可将DNA水解。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甲组培养基上主要是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A错误;B、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和甲组情况相同有光滑和粗糙两种菌落,说明其中转化因子仍然存在,由此可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C、由于DNA酶可将DNA水解为其小分子脱氧核苷酸,丙组未发生转化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C正确;D、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利用了“减法原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D正确;故选A。
必修2知识整理第3章-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整理第3章基因的本质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见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见书)2、实验证明:DNA 才是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如右图。
2、实验过程:(见书)*沉淀物或上清液的放射性不为0的原因分析?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即:DNA 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RNA 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五、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 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六、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第1页共2页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复习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①R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②S型细菌(有荚膜,有毒)+ 小鼠③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④R型细菌+杀死的S 型细菌+ 小鼠⑤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菌和由菌转化成的菌,转化成的S菌后代也是具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含有2、艾佛里体外转化实验:① 提取S型活菌中的等,分别加入培养R 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时,R菌才能转化成S菌。
② 用分解DNA,S型细菌则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T2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由蛋白质外壳(含元素)和DNA(含元素)构成① 用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在检测出② 用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在检测出结论:子代噬菌休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来遗传。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也证明了DNA 能够蛋白质的合成。
二、DNA的结构适合高二复习基本组成单位是:;由三种小分子组成;① 由两条盘旋而成的结构;② 外侧的基本骨架由和交替连接而成,排列于内侧;③ 两长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按照原则形成。
④ AT对之间有个氢键,GC对之间有个氢键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配①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②A+G=T+C,A+C=T+G。
即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③不配对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即A+G/ T+C =1 A +C/ T+G=1④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中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A+G/T+C 的比值=另一条互补链该比值的倒数;A+C/ T+G的比值=另一条互补链该比值的倒数⑤DNA分子的一条链中互补配对碱基之和A+T/G+C=另一条互补链该比值=DNA双链该比值;⑥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某碱基占碱基总量的百分数等于每条链中的平均值。
必修2知识点复习-23基因的本质文库.doc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在|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型活菌|会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把加热杀死的S型死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给小鼠,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说明混合|产生丁& 型活菌|,由此提出了加热杀死的S型死菌|可能含有转化丽的推测。
后来,|艾活里|把 E型细菌的回京蛋白质、多糖|等分离提纯,分别加到培养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加入阿后,培养基中产生了 S型活菌,证明了御是使R型细菌产生暗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DNA是遗传物质。
2.1944年|艾弗里|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 02%的匮函。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I把|DNA和蛋白质I完全的分离出来做实验,证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l^遗传的,与|蛋白质|无关(|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在这个实验中,采取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腐心分离|法进行研究。
3.细胞生物的核酸有厕和RNA|,遗传物质是回。
病毒的核酸是"A或RNA|,所以遗传物质是|DNA或RN&。
由于I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厕,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 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苜酸|, DNA是巾两条反向平行的I脱氧核苜酸I长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外侧是稳定不变的是|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内侧通过也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I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也就是A-T, G-C|o2.人体细胞内的核酸有|DNA和FW,碱基有厨种,分别是|A、G、C、T、u|),核昔酸有司神,人体内碱基为A时的核昔酸称为|腺嘿吟脱氧核苜酸和腺嘿吟核糖核苜酸|。
流感病毒的核酸是可,碱基有富种,分别是(火G、C、U|),核昔酸有国种豚糖核昔酸|。
T2噬菌体根据宿主又叫|细菌病毒,它的核酸是画,碱基有国种,分别是(区G、C、@),核苜酸有国种懒氧核苜酸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基因的本质复习学案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实验(1)实验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A.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①R型细菌(无荚膜,无毒)+ 小鼠②S型细菌(有荚膜,有毒)+ 小鼠③杀死的S型细菌 + 小鼠④R型细菌+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⑤从④中死亡的小鼠体内发现菌和由菌转化成的菌⑥转化成的S菌后代也是有毒性的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含有(假说)判一判(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3)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B.1944年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①提取S型活菌中的等,分别加入培养过程和结果菌的培养基中,只有加入时,菌才能转化成S菌。
②用分解DNA,S型细菌则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使R型活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菌的;蛋白质。
(2)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①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大肠杆菌细菌内放射性②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大肠杆菌细菌内放射性结论: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
因此,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性,也证明了DNA能够蛋白质的合成。
【完善噬菌体增殖的相关条件】(1)模板:噬菌体DNA。
(2)合成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3)合成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大肠杆菌核糖体2.生物的遗传物质①绝大多数生物(全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有DNA又有RNA,其遗传物质是;②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由于只含有DNA或RNA,它们的遗传物质是,如:烟草花叶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③因为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遗传物质。
3.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载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分布在内,与一起组成)真核细胞DNA其他分布:、[判一判]1.豌豆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但是DNA是豌豆的主要遗传物质( ×)2.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患败血症而死亡的是(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表可知过程和结果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 型细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① R 蛋白质 R 型② R 荚膜多糖 R 型③ R DNA R 型、S 型④ R DNA(经DNA 酶处理) R 型A .①不能证明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 .②说明S 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 .③和④说明S 型细菌的DNA 是转化因子D .①~④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
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 .以宿主菌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 .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 .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4、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B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D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 是遗传物质5、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给小鼠注射R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B .用含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 标记C .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D .用含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6、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 .①④B .②④C .①⑤D .③⑤7、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 1N 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③④⑤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1)构建信息DNA 分子是以4种_____ ___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碱基。
1953年由美国生物学家___ ____和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建立DNA 双螺旋模型学说。
(2)结构特点整体: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________平行盘旋而成的__________结构。
外侧——基本骨架:由排在外侧的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
内侧——碱基对:在内侧由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连接而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分子中A (腺嘌呤)一定与___________配对,G (鸟嘌呤) 一定与___________配对。
[判一判]1.DNA 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 )2.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 √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 )4.DNA 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U ,G =C ( × )[解惑] 碱基A 与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 与C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含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即含G —C(或C —G)碱基对的比例越大,结构越稳定。
(3)计算规律①在双链DNA 分子中,已知某碱基的百分含量,求其他碱基的百分含量,可用:A=T ,G=C ,A+G=T+C=50%。
例1、某双链DNA 分子中,A 占35%,求其他三种碱基的百分含量。
②某种碱基在双链DNA 分子中的百分含量等于该种碱基在两条链中百分含量的平均值。
例2、在1个双链DNA 分子中,含有T=20%,已知一条链中的C 占该链的22%,则另一条链中的C 占该链的多少?③DNA分子一条链中不互补配对的两个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是另一条互补链中该比值的倒数,而在整个双链DNA分子该比值为1。
例3、若DNA分子一条单链中,(A+G)/(T+C)=0.4,则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多少?相关训练:1.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C.DNA连接酶可连接断裂的化学键③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2、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 )A.G的含量为30% B.U的含量为30% C.嘌呤含量为50% D.嘧啶含量为40%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D.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含氮碱基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5、某生物核酸的嘌呤碱基占52%,嘧啶碱基占48%,此生物一定不是 ( )A.噬菌体 B . 大肠杆菌 C . 青霉 D. 烟草花叶病毒6、某生物组织中提取的DNA成分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含量的46℅,已知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22℅是胞嘧啶。
求:(1)全部碱基中腺嘌呤占℅;(2)与已知链相对应的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3)与已知链相对应的链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 的过程。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和_______ ,是随___ ___的复制而完成。
(3)过程①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________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的每一段________为模板,以游离的_______ 为原料,遵循_____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________ ,从而形成____ _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4)特点:⑴边_______,边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
(5)条件:模板、原料、________、能量。
(6)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_____________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7)意义:使______________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________连续性。
(8)场所:、、。
(9)计算规律例4、若DNA复制 n 次,则:(1)子代DNA分子数= (2)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数= (3)合成时需个DNA分子的原料。
(4)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复制n次,则含15N的DNA分子占其总数的__________;含15N的DNA单链与14N的单链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 ) A.7(a-m)B.8(a-m)C.7(a /2-m)D.8(2a-m)相关训练:下图是某DNA 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NA 片段中碱基对有________对,该DNA 分子应有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
(3)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_____;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