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诊疗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避免蚊虫叮咬
使用驱蚊剂 穿长袖衣物 避免黄昏和夜间外出
定期清理环境
清理积水 保持环境干燥 消灭蚊虫滋生地
使用蚊帐
睡眠时使用蚊帐 确保蚊帐无破损 及时更换蚊帐
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 保持清洁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物品
● 02
第2章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 途径
蚊虫叮咬传播
蚊虫叮咬是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受到伊蚊、 埃及伊蚊等蚊虫传播。通过蚊虫叮咬,病原体可以进入人体, 引发严重疾病。
减少传播源
加强医疗救治
完善患者救治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防 控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 液或体液传播。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是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医疗救治和病原监测等工作。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为减少 疫情传播而努力。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措施
发展趋势
医疗技术
不断创新,提高治疗效果 智能化医疗工具应用广泛
药物研发
加速推进,开发更多有效药物 个性化用药成为主流
康复服务
全面覆盖,加速康复过程 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科研合作
跨界合作,共同攻克难题 科研成果共享,加速创新
结语
流行性出血热是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我们 需要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社会的稳定和 人民的健康。
疫苗研发
积极推动疫苗 研究
开展临床试验
预防流行性出 血热
疫苗是有效手段之 一
国际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
共享防控经验 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合作
共同研究疫情动态 联合开展防控工作
全球战疫

流行性出血热 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  ppt课件
构蛋白)NP
ppt课件
5
病原学
• 汉坦病毒包括: (1)核衣壳蛋白 (2)囊膜糖蛋白(G1、G2) (3)RNA聚合酶。
• 糖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稳定 的抗原决定簇。抗原出现最早,有利 早期诊断。
• 膜蛋白――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 诱导宿主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 体。
ppt课件
6
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
ppt课件
1
流行性出血热
•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 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 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 染源。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等 许多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 等国。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 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 表现。
ppt课件
2
病原学
• 布尼亚病毒科(Bungaviridae) 的汉坦病毒,统称汉坦病毒。
• 对紫外线,酒精和碘酒等消毒剂 敏感。
ppt课件
4
病原学
• 病毒基因结构及特征:
• 汉坦病毒是由核心和表膜组成,其基 因组位于核心部分,含有三段单股负 链RNA。即大(L)、中(M)和小 (S)三个基因断。
• L-L片段基因只编码一种蛋白质,即 RNA聚合酶。
• M前-体编大码蛋白包→含膜G1蛋和白G2的两个糖蛋白的 • S-只编码一种蛋白、核衣壳蛋白(结
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疫区,一般 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
人群分布:男多于女,青壮年多,农 民和工人多。
ppt课件
13
流行病学
• 我国的流行情况
• 80年代初,由于出现家鼠型出血热爆 发流行,使1985年和1986年发病总 数超过10万以上。90年代以来,仍保 持在4万~6万, 病死率在3%以下。

流行性出血热诊治护理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诊治护理课件

控制策略
01
灭鼠防鼠
采取有效措施灭鼠,减少鼠密度, 降低传播风险。
疫区处理
对疫区进行封锁,采取消毒、灭鼠 等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03
02
隔离治疗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防止疫情扩散。
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流行性 出血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04
健康教育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知识 和措施。
地区分布
季节性
人群易感性
CHAPTER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发热
突然高热,体温可高达 39~40℃,持续时间较
长,退热效果不佳。
头痛
肌肉酸痛
食欲减退
头部剧烈疼痛,可伴有 眼眶痛、颜面部痛等。
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 腰部和四肢肌肉更为明显。
患者食欲明显减退,甚 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期症状
01
充血出血
02
低血压休克
03
肾功能不全
04
其他症状
晚期症状
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神志异常 消化道大出血
并发症
心脏疾病
消化道出血
肺部感染 其他并发症
CHAPTER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确诊
须依赖血清学检测结果,如特异性 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 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
学校教育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和家长 的防控意识。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 和预防方法。
社区宣教
组织社区宣教活动,向公众普及流行性出血 热的防控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19
(二)低血压休克期
• 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 多发生在第4~6d • 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
20
低血压休克期
• 意识障碍 • 末梢循环障碍 • 少尿无尿 • CVP <6mmH2O • 难治性休克:休克>24h,心肝脑肺肾两衰以上
21
(三)少尿期
• 多发生在第5-8d • 一般持续2-5d • 越期或重叠 • 少尿倾向:<1000ml/24h • 少尿:<500ml/24h • 无尿:<50ml/24 • 尿中有膜状物排出为重症
6
流行特征
(1)地区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3)人群分布
7
HFRS的世界分布图
8
中国的HFRS疫情分布
陕 西
安 湖北 徽
江 西
9
流行的季节性
• 四季均可发病 • 姬鼠型疫区:
11月~1月:流行大高峰 5~7月份:流行小高峰
• 家鼠型疫区:以3~5月为高峰 • 混合型疫区:冬、春季均出现流行高峰
镜检:红、白细胞 巨大的融合细胞
34
尿常规:第2日起有蛋白尿,一日内变 化大,故逢尿必查。第4日有3+~4+, 部分有膜状物。可有管型和RBC。膜 状物为大量蛋白和脱落上皮、凝血块 的凝聚物
• 心电图 • 甲皱微循环检查 • 眼压和眼底检查 • 胸部X线
32
血常规
白细胞 病程1-2D多属正常 第三病日逐渐升高 1.5万-3万 减少和类白血症反应均为重症 异淋
血红蛋白 血液浓缩 血小板 减少与异型
33
尿常规
尿蛋白:第2天即可出现 4—6病日常达III—IIII
尿膜状物:尿蛋白,红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 相混合的凝聚物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力。
康复期患者管理
康复期护理
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康复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 早日康复。
定期复查
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05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 普及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 • 护理工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作用 •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普及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 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与流行性出血热有相似的临床 表现,但病原体和治疗方法不同。
02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动物源性传播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人 类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气溶
胶而感染。
虫媒传播
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直接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传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
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 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03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PPT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PPT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 理PPT
目录 介绍 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总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介绍
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发 热、出血和器官功能衰竭。
护理是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恢复 健康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 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 项。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的舒适:提供适当的床上用品 和服装,保持室温舒适,提供足够的液 体。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床单、 衣物和尿布,正确执行手卫生和消毒程 序。
护理措施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食欲和 症状,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 的饮食。确保患者足够的水分 摄取。
症状管理:监测患者的体温、 血压和心率,及时缓解患者的 疼痛和不适。注意查看出血情 况。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隔离措施:将患者隔离于其他健康人群 以防止病毒传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如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感染控制:遵循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程 序,减少传播病毒的风险。定期清洁和 消毒患者的环境。
注意事项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报告并采取适当 的措施处理。监测患者的体温 、心率和血压等指标。
总结
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提供适当的舒适和个人卫生,进 行饮食管理和症状监测。此外,我们还 需要采取隔离措施、感染控制和病情观 察。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佩戴 防护装备和遵守洗手规范。
护理要点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和 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记录相关 信息。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隔离措施是关键,确保患者和他人之间 的传播风险最低。 与感染患者接触后,必须立即脱下防护 装备并进行手卫生。
注意事项
处理病人的体液和废弃物时, 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 免感染。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需要特别的措 施,包括液体和营养支持、感染控制、 监测生命体征和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的 关注。
我们必须始终遵守防护要求,确保患者 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 理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护理要点 注意事项 总结
引言
引言
流行性出血热 (Ebola) 是一种 严重的传染病,患者需要特殊 的护理和管理。 本课件将介绍流行性出血热患 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根据病人的情况,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 养支持,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流行性出血热教学课件.ppt

流行性出血热教学课件.ppt

螨媒传播 革螨传播
通过革螨叮咬
恙螨传播
通过恙螨幼虫叮咬
垂直
患病孕妇
经胎盘传播
(三)流行特征
1. 地区性。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 洲,美洲病例较少。我国疫情最严重,其次 为俄罗斯、韩国和芬兰。
2. 季节性和周期性。黑线姬鼠传播者11月至次 年1月为主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 3~5月为高峰。林区姬鼠传播者的高峰期在 夏季。本病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
位,双下肢下垂。 d.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
③ 循环衰竭 同休克处理
④ 皮肤及粘膜的护理
5. 心理护理
总的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
疗。 早期抗病毒治疗。 综合液体疗法。 对休克、肾功能不全、出血等进行综合性预防
性治疗。 针对本病并发症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治疗。
一般治疗
早休息:发病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
热量供应:对消化道明显者,通过静脉补充必 要的水、糖及电解质
主要症状
1、毛细血管损害
(1)
三红征: 粘膜充血: 眼结合膜充血:
(2)渗出:球结膜、面部、眼睑 (3)出血:
粘膜出血 皮肤出血 腔道出血
2、肾脏损害
尿蛋白 血尿 管型尿 尿中膜状物 少尿
3、肝肝脏损害
肝功能 黄疸 肝大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特点: 病程4~6病日 发热末期或热退后 热退但病情加重
并发症的治疗原则
继发感染:
预防及监测:早期发现感染迹象。 细菌培养 抗生素 支持疗法(新鲜血)
【预防】
防鼠灭鼠 防螨灭螨 加强食品卫生及个人防护 疫苗接种
【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特异性抗体 IgM抗体病后1—2周内 1:20(+) IgG抗体 1:40(+)较晚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治疗
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治疗) 综合治疗为主 早期抗病毒 中晚期对症治疗
防治三关(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
发热期:
抗病毒、抗渗出、抗出血。预防低血压休克和 肾功能衰竭 ➢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g/d, 持续3-5天,发 病4天内应用 ➢ 改善中毒症状:地塞米松5—10mg ➢ 预防DIC:低右、丹参、肝素等。
性抗体,1--2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发病机制
病毒的直接作用与感染后诱发免疫损伤共同作用 ➢ 病毒直接作用 ➢ 免疫作用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Ⅲ型变态反应) 其他免疫反应(Ⅰ、Ⅳ型变态反应) ➢ 各种细胞因子和递质的作用 IL-1,TNF,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
尿量恢复为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 肾功能也逐渐回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多,第4~5 病日淋巴为主,
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生化检查:BUN Cr,电解质
实验室检查
❖ 特异性抗原检测 早期病人的血清及周围中性粒 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尿沉渣细胞均可检 出EFH病毒抗原
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 ①充血:颜面、颈、胸部 明显充血潮红,似酒 醉貌 ②出血:腋下和胸背部呈搔抓样或条索状瘀点, 眼结膜和软腭粘膜充血出血,腰、臀部或注射 部位可见大片瘀斑 ③球结膜水肿
球结膜出血
条索状出血点
颜面部充血水肿,“酒醉貌”
可见结膜明显充血、出血,鼻腔、口腔可见 血污
上肢可见明显出血点、大片瘀斑
流行病学
53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 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感染病人的早期在血液和尿液中
也可存在病毒
黑线姬鼠
褐家鼠
传播途径
类别
种类
传播方式
动物传播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 母婴传播 (5)虫媒传播
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 气溶胶而感染 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分泌 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 泌物(唾液)接触,病毒经污染皮肤 或粘膜伤口感染 孕妇感染后经宫内或分娩感染胎儿 鼠的寄生虫革螨或可能传染本病
❖ 少尿或无尿 ❖ 尿毒症(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增快、深大呼吸) ❖ 水电解质紊乱 ❖ 高血容量综合征 ❖ 本期中易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或内脏出血等并发

多尿期 病程9~14天 原因 新生肾小管吸收功能差
体内尿素氮等物质的渗透性利尿作用 尿量由500 ml增至3000 ml 容易出现低钠、低钾等 恢复期
病原学
• 属布尼亚病毒
• 汉坦病毒属 • 负性单链RNA病毒, • 16↑个血清型 • 我国主要是Ⅰ型(汉坦病毒)
Ⅱ型(汉城病毒) • Ⅰ型比Ⅱ型重
病毒的抵抗力
不耐热、不耐酸,和PH5.0以下易灭活, 56 ℃ 30min和100℃ 1min可灭活。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发病机制:休克
➢ 原发性休克 (1)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 外渗,血容量下降 (2)血液浓缩、DIC,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减少
➢ 继发性休克 (1)大出血 (2)继发性感染 (3)水电解质补充不足
发病机制:出血
➢ 小血管壁损伤
➢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生成减少 消耗增加 功能障碍
➢ DIC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疗护理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主要内容
1Hale Waihona Puke 2345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什么是病毒性出血热
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我国流行的主要有3种 登革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重症病例可有二或三期重叠,而轻 症不典型病例则可越期而不具备五 期经过
出血热
五期经过
发热期
➢ 发热 ➢ 全身中毒症状 ➢ 毛细血管损害征: ➢ 肾损害:尿蛋白,管型。
1.发热 起病急,畏寒、发热、体 温39-40℃,以稽留热和 弛张热多见,热程3-7天, 体温高,病程长,则病情 重。
2.全身中毒症状 ①.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并有明显肾区叩击 痛 ②.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③.嗜睡、烦躁、谵妄、抽搐
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 • 隐性感染率低: 野鼠型为1%~4%,家鼠型为5%~16% • 感染后大多发病并获得稳定的免疫力
流行病学特征
季节性 全年均可发病 黑线姬鼠:每年11月-次年1月为高峰季节, 5-7月小高峰 家鼠:3—5月 大林姬鼠:夏季
人群分布 男性青壮年为主,农民、矿工和野外作业者 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EHF的病原是汉坦病毒属,负性单链RNA病毒

➢ 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临床特征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 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 我国为重疫区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低血压休克期 4~6病,持续1 ~3天
最大特点:体温下降,症状体征反而加重(重症) BP、HR ➢ 低血容量休克 ➢ 重症病人:DIC、脑水肿等 ➢ 病情轻休克不明显,(晕厥)
难治性:>24h,心、肝、脑、肺、肾两衰以上
少尿期
为本病的极期5~8病日(3~10d) 24小时尿量<1000毫升——少尿倾向 24小时尿量< 400毫升——少尿 24小时尿量< 100毫升——无尿
发病机制:急性肾功能衰竭
➢ 主要与灌注不足
➢ 肾小球 肾小管受损 ➢ 肾间质水肿和出血 ➢ 肾素血管紧张素被激活 ➢ 肾小管堵塞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d(7-14d)2周内多见
三大症状: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