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6我家的好邻居》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家庭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邻里关系为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打招呼,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的家庭社会交往能力。

3.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培养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案例。

2.学生准备与邻居交往的相关经验或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呈现一个与邻居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与邻居相处时应注意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与邻居交往的相关经验或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与邻居交往的场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邻居沟通,培养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的家庭社会交往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课题: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快乐,重视邻里关系。

2.能力目标:研究邻里之间的相处常识,敢于结识新邻居。

3.知识目标:学会结交新邻居,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重点: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难点:懂得如何与邻居相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邀请邻居参加聚会,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

2.导入语:你们家举办过这种邻居见的小聚会吗?你和邻居相处得怎么样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和邻居的故事吧!讲授新课【邻居家的小伙伴】:1.小小故事会:分享自己和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故事。

2.邻里相处回忆录:回忆与邻居小伙伴相识的过程。

3.军军的新家:介绍军军搬家后不认识邻居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军军结识新朋友。

4.经验分享会:分享结识邻居小伙伴的方法,如平时热情打招呼、主动帮忙、互相分享等。

5.怎样与邻居相处:通过对具体情境进行探究,了解一些相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导入。

探究如何与邻居相处,通过具体情境进行探究,了解相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我们应该主动去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不仅要感恩邻居的帮助,也要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去帮助邻居。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视频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暖和互助精神。

同时,通过讲述个人故事和评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良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参与,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和评选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思考邻里矛盾的危害。

讲解正确处理邻里矛盾的重要性。

分享经验,初步了解如何处理矛盾。

故事研究《六尺巷》,掌握处理邻里矛盾的方法。

过渡:邻里矛盾处理不当会带来很多麻烦,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呢?探究避免邻里矛盾的方法讲解避免邻里矛盾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方法。

总结:避免邻里矛盾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多沟通,理解包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 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邻里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互动,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邻里关系紧张、不善于与邻居互动等问题。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认识到邻里关系对自己的生活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互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邻里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互动,实际操作中体现尊重、关爱、帮助等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邻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邻里经历,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邻里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邻里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一些关于邻里互动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感受。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课堂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关于邻里互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

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与邻居互动的?邻里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邻里之间的互动行为。

提问:“案例中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邻里经历,讨论如何与邻居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 我家的好邻居》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使学生能够与邻居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于与邻居相处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

但学生在处理邻里矛盾和问题时,可能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邻里意识,使学生能够与邻居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和问题时,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与邻居相处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故事或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历,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邻居关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学生学会与邻居相处,尊重和理解邻居,形成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漫画、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有过与邻居互动的经历,对邻居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与邻居沟通、交往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会与邻居相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漫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邻居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学会为邻里着想,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邻居的道德品质,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漫画等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学会与邻居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教材、投影仪、漫画、故事课件等。

2.教学资源:搜集一些关于邻里之间的真实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拓展。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关于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漫画,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培养学生尊敬邻居、关爱邻居的良好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交往,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进而形成和谐相处的良好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对于与邻居相处的礼仪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与邻居互动的经历,但遇到邻里矛盾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处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培养学生尊敬邻居、关爱邻居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交往,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4.形成和谐相处的良好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学会与邻居交往,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相处。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与邻居相处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与邻居相处的正面例子,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邻居相处的场景,练习与邻居交往的技巧。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化解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的第1课时,主要围绕邻居的概念、邻居的作用以及如何与邻居相处等内容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情境和对话,引导学生理解邻居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存在着对邻居的误解、疏远甚至敌对的情绪。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邻里观念,引导他们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邻居的概念,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邻居相互尊重、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与邻居友好相处,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邻居的概念,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

2.难点:学会与邻居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在日常生活中友好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

3.互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邻居的相关图片、案例等。

3.道具:小刚、小丽等角色的头饰。

4.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邻居是谁吗?”“你们和邻居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发学生对邻居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邻居的作用。

如教材中的小刚和小丽,他们与邻居的关系亲密,邻居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了帮助。

引导学生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的故事,讨论如何与邻居友好相处。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与邻居友好相处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6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观念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与邻居和谐相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与邻居的互动交往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不了解邻居的需求,不会处理邻里间的矛盾等。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邻里相处的基本原则,学会尊重和关心邻居,处理邻里间的矛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树立良好的邻里观念,形成和谐相处的社区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邻里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邻里间的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邻里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角色扮演法:模拟邻里互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角色扮演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邻里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与邻居相处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邻里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角色扮演法,模拟邻里互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邻里观念和社区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邻里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在与邻居交往中的礼仪盲点,对邻里关系的处理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邻里观念和社区意识。

3.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在与邻居交往中更加得体、大方。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2.难点:邻里观念和社区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邻居相处。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邻里经验,互相学习。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邻里关系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邻里相处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课程内容、邻里关系案例、互动环节等。

2.教学素材:相关邻里关系的生活实例、图片等。

3.教学奖品:用于激励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和谐的邻里关系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的邻里关系?好的邻里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邻里关系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与邻居相处?引导学生分享与邻居相处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提炼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技巧。

让学生复述这些礼仪和技巧,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我家的好邻居》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邻居,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与邻居产生矛盾,对于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3.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邻居,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处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与邻居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如与邻居打招呼、借东西、解决矛盾等。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邻居?你认为好邻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情境,如与邻居打招呼、借东西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在这些情境中,应该如何与邻居相处?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感悟,讨论如何做到尊重邻居、关爱邻居、合作共处。

4.巩固(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邻居们是如何相处的?他们做得好在哪里?5.拓展(5分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化解邻里之间的误会?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如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方法技巧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情境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并在生活中主动为邻居提供帮助。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与邻居相处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不愿意帮助邻居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与邻居交往,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并在生活中主动为邻居提供帮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互动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态度,增强邻里之间的团结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并在生活中主动为邻居提供帮助。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与邻居交往。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与邻居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与邻居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3.互动活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认识,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4.德育渗透法: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生活案例、情境道具等。

3.教学卡片、贴纸等辅助教具。

4.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并能够表达对好邻居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各个角色在社区中的责任,并能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

3.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好邻居的品质,培养感恩心和邻里友好关系,了解社区中各个角色的责任。

三、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从而产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2.提问:你们家附近有没有好邻居?他们对你们家做了什么好事?请举例说明。

第二步:呈现新课1.让学生阅读课文《我家的好邻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讨论文章中好邻居的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识别好邻居的特点。

第三步:讨论邻里关系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讨论好邻居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以及邻里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关心和帮助。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与邻里之间的互动经历,让学生明白好邻居是需要彼此共同努力维护的。

第四步:培养感恩心和邻里友好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表达对好邻居的感激之情。

2.分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邻里之间的互动场景,鼓励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达自己家庭对好邻居的感谢。

第五步:了解社区中各个角色的责任1.呈现社区中不同职业人员的图片或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引导学生讨论各个职业在社区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于社区的贡献。

第六步:小结与反思1.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思考:你愿意成为一个好邻居吗?你会如何为社区做贡献?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他们的社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带领学生进行社区调研,了解社区中各个角色的工作内容和需求,并搜集相关资料,形成简单的报告。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以“我家的好邻居”为题,写一篇感谢信或者演讲稿,表达对好邻居的感激之情,并在信中或演讲中说明自己愿意成为一个好邻居,并为社区做贡献的具体计划。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的主题。

本课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邻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邻居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对邻居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处理与邻居的矛盾和问题时,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邻居的重要性,认识到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意义。

2.培养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邻居,关心邻居,解决与邻居的矛盾和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邻居的重要性,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学生在与邻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和礼貌待人的习惯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等教学资料。

2.相关案例和故事。

3.小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邻居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邻居的重要性。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邻居的重要性。

案例中可以涉及邻居之间的互助、关心和解决问题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在与邻居交往中如何做到和谐相处。

每个小组可以提出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模拟与邻居交往的场景,展示他们在操练环节中学会的和谐相处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好邻居》课堂活动教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好邻居》课堂活动教案

对于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好邻居》这一课程,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提高道德素养。

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完整的课堂活动教案,并阐述具体活动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2.理解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关心照顾精神;3.知晓如何做一个好邻居:平等、友善、互相帮助、关怀他人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一:口头思考教师在班内放置一张大白纸,邀请学生上前写下“我喜欢我家附近的什么?”、“我发现身边的好邻居在做什么?”、“做邻居的应该怎么做?”等问题。

让学生自由组合并介绍自己所写内容。

教师将部分学生答案记录下来并进行点评,以满足听说目标。

2.活动二:观察细节让学生们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分别在校内或周边小区中观察他人的行为细节。

观察时需关注好邻居的行为和态度,并摄录下相关内容。

学生需明确记录当事人的姓名、行为和时间等相关信息,最终需要将此次观察结果整理成小册子形式,以方便展示。

通过观察和整理,来达到观察、思考、发现什么是好邻居的目的。

3.活动三:模仿技能在教室中设置好邻居问题的生活场景如:老人过马路、邻居家的烧菜味、需要帮忙提东西等,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什么是好邻居,在模仿过程中,增强理解和体验联想,在操作中获得应用和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思路本次课程通过口头思考、观察细节、模仿技能等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们明白好邻居的概念、体验好邻居的感觉、学习如何做好邻居。

借助小组合作、群体展示等方式进行多元活动,让学生们在感性认知的同时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四、注意事项1.活动前,教师需准备好相关材料、工具和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活动流程;2.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活动氛围,避免学生过度模仿;3.活动后,要对学生的思考、表现和口语表达都进行具体评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主旨。

五、教学效果通过对本教案的完整呈现,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实践性的课堂活动来学习道德与法治6,《我家好邻居》这一主题可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家的好邻居》(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邻居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与邻居友好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邻里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与邻居交往较少、不知道如何与邻居沟通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邻居交流,培养良好的邻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意义。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和关爱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和关爱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尝试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故事,以便进行情境教学。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尝试与邻居交流、相互帮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邻居和谐相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如邻居之间的相互帮助、关爱等,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邻居们是如何做到和谐相处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之间的美好回忆或感人故事。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 教案3篇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 我家的好邻居 教案3篇

6.我家的好邻居(1)教学目标:1、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2、感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快乐,懂得只有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们才能生活幸福,社会才能团结安定。

3、养成友好真诚待人的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做一个讲礼貌的人。

4、通过情景表演等方式,感受邻里之间的温情。

通过回忆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邻里间的温暖。

通过询问、请教父母,学习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2、难点:学会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自己亲身经历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事例,搜集一个有关邻里间流传的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邻居要是好,如同得个宝”是什么意思?2、揭示课题: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板题),学习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方法,感受和睦相处的温情。

二、学习新知(一)好伙伴1、你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吗?你和他都玩过什么游戏?(学生说说)2、课件示教材35页插图,看看他们都玩什么呢?怎么玩?玩的怎么样?3、说说你和邻居小伙伴的故事。

小结:和邻居小伙伴要友好相处,好好玩,快乐多多。

(二)新伙伴1、如果你还不认识邻居的小伙伴,你该怎么和他认识呢?示图(教材35页下)2、自己读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都说了些什么?3、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演一演。

(主动打招呼,自我介绍,礼貌问好,面带微笑)教师相机板书:面带微笑、语气温和、主动招呼、热情回应4、说说你和你的好朋友是怎么认识的?小结:见到邻居的小朋友,主动打招呼,有困难主动帮助,邀请小伙伴到自己家玩.....这样都能认识新伙伴。

(三)注意事项1、老师带来四幅图,看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看看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对的演一演,错误的讨论,改一改。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学设计6 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邻里矛盾的危害。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避免、处理邻里矛盾。

3、知识目标:了解邻里矛盾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邻里矛盾,学会避免矛盾的发生,懂得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解决邻里矛盾。

教学重难点:正确避免、处理邻里矛盾。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好的邻居就像是我们的亲人,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好的邻里关系不仅能够让我们住得放心,还能让我们住得舒心、开心。

其实邻居之间相处也会遇到矛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板书课题二.让学生感受小矛盾大伤害1.请同学们看邻居拆围墙大打出手的视频和一位小狗引发的邻里矛盾案例文本,并让学生看视频案例1后,再读案例2思考:当邻里之间发生类似的矛盾时,会带来怎样的危害?2. 学生回答。

3. 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不仅会使自己生气,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无法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自己住得也不舒心。

三、学会不给邻居添麻烦1.小记者现场调查(出示图片)师:邻居之间相处如果出现了麻烦的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你是情境中的他们,你会怎么办?在你的邻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矛盾?你是如何处理的?2、小记者进行现场采访调查。

3.讲历史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收集了,现在就请第六组的同学来汇报吧。

4.小组讨论:.从你与邻居相处的经验以及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处理邻里矛盾的办法?板书:换位思考理解包容5小提示:.邻里矛盾影响邻里感情,我们与其等到矛盾发生后再处理,不如在矛盾发生前就进行预防。

6.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学会换位思考。

师:请你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想一想,你不希望有怎样的邻居?再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些什么?7、小组合作学习自家受到伤害处理办法师:与邻居相处,我们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6《我家的好邻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家的好邻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与邻居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学会与邻居相处,懂得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成为一个好邻居,以及与邻居相处时应注意的问题展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于与邻居相处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如何将这些看法上升为具体的行动,以及如何处理与邻居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好邻居的标准,认识到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与邻居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与邻居相处的案例材料。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邻居之间的和谐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邻居?你认为好邻居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我家的好邻居》,让学生自读,了解主人公与邻居之间的互动,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好邻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解决与邻居之间的矛盾。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提炼,让学生明确与邻居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关于与邻居相处的情境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目标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好邻居”的定义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知晓好邻居应该如何协助和帮助邻居。

2.目标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互助合作领域能力的表现。

3.目标情感:让学生更加关注今后身处社区、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互助与合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好邻居”的意义和行为特点,培养感恩之心,提高互助合作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较少接触实际的社会生活,如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建立与社会生活联系,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导入开始后,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有关好邻居的物品或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到课题的主题,“好邻居”,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例如:“请你展示一下你拆下的邻居们的互帮互助的行为图腾。

(行为图腾可以是某个物品)”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邻居之间互帮互助的案例,以达到小组之间交流的目的。

第二步:探究:阅读课文材料(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好邻居》,学生可以大声朗读或默读。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好邻居”是什么。

第三步:发现:交流分析课文材料(20分钟)1.探究课文中“好邻居”这个词汇的含义和行为特点。

2.学生尝试自己阐述“好邻居”的定义,然后与小组内同学进行分享和对比。

第四步:归纳:总结“好邻居”的特点(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课文中的“好邻居”的特点,如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等等,引导学生提出“好邻居”的准确定义。

2.小组共同讨论并整理出属于他们自己观察的好邻居的标准与行为特点,并且进行简单汇总。

第五步:拓展:应用所学知识(25分钟)1.学生通过实践,从诸多日常中发现好邻居的行为标准和行为特点,进而培养与好邻居相处的感恩之心,提高互助合作领域的表现。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好邻居的案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邻居保持良好关系的注意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6.我家的好邻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感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们重视邻里关系、学习邻里相处之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们关爱邻里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能告诉老师:你邻居家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你平时都和他(她)玩些什么?和小伙伴一起玩,你开心吗?
2.生回答。

3.师小结: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快乐,那么你知道和邻居相处有哪些技巧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家的好邻居”。

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活动一:做一个有礼貌的好邻居
1.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去邻居家玩,有没有因为不礼貌被邻居或父母说过?你觉得我们在与邻居相处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出示教材35页图片)师:你觉得哪种行为不恰当?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对这几种行为进行评价,并改正行为的不当之处。

【设计意图:以演一演的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的人。


活动二:感受邻居间的温暖
1.阅读课本第36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图1:小红放学回家忘带钥匙,张奶奶请她先到自己家里,等待父母回来。

图2:小丽的父母去出差,小丽的邻居请她到家里吃饭。

图3:李奶奶的孙子生病了,孩子的父母没在家,邻居张叔叔帮李奶奶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通过图片我们看出了,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是邻居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有没有接受过邻居的帮助,或者你主动帮助过邻居?
师小结: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这样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温暖。

大家就都能度过生活里的困难,过上美好的生活。

活动三:邻里互助,生活和睦
(出示教材37页图片)
图1:小明帮李叔叔家收西瓜。

图2:下雨了,小丽帮小毛家收晾晒的玉米和衣服。

图3:小红搀扶王爷爷下楼。

师:图片中的同学,都主动帮助邻居。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请大家思考,你能为邻里做些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38页《垃圾不见了》这篇文章。

师:你认为小女孩的行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懂得了邻里互助、生活和睦的道理。

邻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我们也应该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四:不给邻居添麻烦
(出示教材39页图片)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邻里之间怎样才能避免矛盾的发生呢?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平时多为邻居想一想,例如在家看电视的时候,音量调小一点儿;不在楼道里堆放杂物等。

师:大家有谁搜集了历史上有关邻里之间谦让、体谅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师:如果自家受到伤害时,要怎么处理呢
(出示教材41页图片)师:当你遇到相同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小组合作交流,派代表回答。

小结:当邻居伤害到自家时,要先去找邻居积极友好沟通,给邻居讲道理;如果邻居不理
睬,也还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沟通解决,而不能粗暴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当与邻居发生矛盾时,应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好邻居”非常重要。

当我们去邻居家串门时,要做一个文明的客人;当邻居家有困难时,应主动提供帮助;当与邻居家出现矛盾时,要及时沟通,恰当解决。

只有这样,邻里之间才能和睦友好相处,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