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受谷蠹危害后储藏品质的变化
储粮害虫谷蠹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92 I仓储与物流I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VOL.43,No.2 February.2018]储粮害虫谷蠹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研究徐水红,邵小龙(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粮油质量安全控制及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因储粮害虫的存在导致粮食损失非常严重,在早期检出害虫是提高储稂品质的重要保障,因此寻找一种最 有效的方法检测储粮害虫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利用酸性品红染色剖粒法以及高清X光机成像测定法对小麦内部 害虫谷蠹进行检测。
试验结果表明:酸性品红染色剖粒法由于染色过程的操作失误以及虫卵的肉眼不可见等因素 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检测效率低;高清X光机成像测定法能够实现对小麦内部谷蠹的无损检测,检测过程非常 直观,准确度较高,通过拍摄的高清图像可以准确判断小麦内部谷蠹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文章通过比较这两种 检测方法,以期达到粮食隐蔽性害虫发生早期就能被检测到的目的。
[关键词]谷蠹;酸性品红染色剖粒法;高清X光机成像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储粮害虫的存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相关 资料显示,每年因为储粮害虫导致的粮食损失高达 5%[1]。
由于仓储害虫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感染,害虫 的虫类逐步增多,导致检测难度逐步升级,害虫的出 现直接或间接造成粮食的损失。
储粮害虫检测是害 虫综合治理的前提,因此做好储粮害虫尤其是隐蔽 性害虫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世界储粮害虫中,谷蠢是最具破坏性的害 虫之一 [2],它危害粮食所造成的损失为其体重的5~6 倍。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谷蠢可将其卵产于粮粒 表面,长成幼虫钻人粮粒内部,直至羽化为成虫后钻 出,其幼虫在蛀食过程中,在粮粒间产生大量白色粉 末,甚至将粮粒蛀成空壳,产生大量的粉末降低了粮 堆的透气性和空隙度,引起粮食发热、霉变、结块,以及熏蒸扩散受阻,杀虫效果下降使得粮食丧失种植作用和食用价值。
小麦在储藏期间特性的变化与吸水性关系探讨
小麦在储藏期间特性的变化与吸水性关系探讨作者:王旭峰汪宁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年第04期摘要:新收获小麦进入储藏过程,其物理结构、化学组分不断发生改变,导致小麦加工过程中的吸水性等特性也发生变化。
该文通过分析影响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几个常见指标,如小麦的物理结构、蛋白质、脂类物质、碳水化合物等,以及这些指标在储藏时间的变化,来分析小麦在储藏期间籽粒结构、化学组分等与吸水性的关系。
关键词:小麦;储藏期间;吸水性小麦在收获以后仍然具有生活力,籽粒内部仍然存在着化学合成和分解反应,主要是由小分子的糖或者多糖合成淀粉等高分子物质。
进入储藏期后,小麦的品质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小麦的籽粒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以及加工指标等的变化。
小麦的籽粒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变化与小麦水分调节息息相关。
本文通过对小麦储藏期间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小麦水分调节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小麦的储藏、合理加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小麦籽粒结构及化学成分分布1.1 小麦籽粒结构小麦籽粒的表皮由外到内分为表皮、外果皮、内果皮、种皮、珠心层和糊粉层。
表皮由与麦粒长轴平行分布的长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壁很厚,有孔纹,外表面角质化。
外果皮紧贴表皮的一层形状与表皮相似,另外1-2层细胞呈不规则形,缺乏连续的细胞结构。
内果皮由中间细胞、横细胞和管状细胞组成。
种皮由两层斜长形细胞组成,极薄,外层细胞无色透明,内层由色素细胞组成,厚度为5-8 um。
珠心层厚约7 um,很薄,看起来是一条无色透明的线,处于种皮和糊粉层中间,并与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糊粉层的厚壁细胞整齐排列、形状近似方形,糊粉层连续分布,完全包围着整个麦粒。
糊粉层以内为淀粉细胞,近乎横向排列,主要有两种,结构紧密的角质胚乳和结构疏松的粉质胚乳。
从化学组成上看,小麦籽粒的细胞壁比较厚,并且具有疏水性,主要是由纤维素、木聚糖及木质素组成。
微生物污染对小麦储藏的危害及控制
微生物污染对小麦储藏的危害及控制摘要:本文就小麦储藏过程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微生物污染对小麦品质的损伤以及微生物污染防控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在以上方面所做的工作;最后针对目前此领域的发展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麦;微生物污染;品质;安全我国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大国,种植面积约3000 万公顷,年产量约11200 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2%左右,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20%左右。
小麦及其加工品既是日常生活的主食品,又是肉蛋奶生产的重要原料,因此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社会稳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因而很容易污染食品。
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市售小麦粉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以细菌数最多,其次是霉菌和酵母菌[2]。
小麦一旦经过加工,就失去了种皮的保护作用,很容易被微生物侵染。
在湿度较大和温度较高的储藏条件下,存在于小麦粉中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进而引起霉变,成团结块,产生毒素,严重影响小麦粉的品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
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小麦及其加工品中有害微生物污染的问题,开展微生物污染对小麦粉品质和食用安全性影响的研究,对确保小麦粉及其制成品的食用品质和卫生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小麦微生物污染的研究据调查,全国小麦微生物区系为真菌30 属,101 种,酵母菌3 属,细菌3 属,放线菌 1 属[3]。
徐淑霞等(2004)[4]利用平板计数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方法证明了小麦表面微生物的复杂性。
这表明,小麦在加工之前已普遍存在微生物污染,且种类繁多。
污染小麦的微生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在小麦粉储藏过程中其微生物区系也会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在常规储粮环境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细菌的数量将迅速减少,尤其以附生型的细菌下降速度更快,而芽抱菌的数量可基本保持不变[5]。
李彪等(2003)[2]研究指出随着储藏期的延长,小麦细菌数量下降,霉菌带菌量增加,放线菌带菌量呈下降趋势,杆菌减少,田间真菌被储藏真菌所代替。
小麦贮藏期害虫及其综合防治
小麦贮藏期害虫及其综合防治作者:郑婷婷郑静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1期随着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小麦产量不断提高,农户及粮食部门贮藏的小麦逐步增多。
由于农户贮粮保粮条件较差,环境条件有利于仓库害虫繁殖,加以防治工作跟不上,普遍受仓库害虫危害,一般贮存一年以上的小麦损失率达6.62%,个别受害严重的农户,损失率达45%左右。
此外,由于害虫的排泄物、虫尸、呼吸作用等对小麦造成污染,甚至导致小麦发热霉变,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其损失往往超过害虫的直接损失。
因此,加强小麦贮藏期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贮藏过程中可遭受多种害虫的危害,不同时期遭受不同种类及数量的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也不相同。
初入仓时主要是麦蛾危害;入仓1个月后主要有玉米象、大谷盗、脊胸露尾甲等;入仓3个月可遭受玉米象、大谷盗、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等多种害虫同时危害;贮存1年以上的小麦除有上述害虫外,还受谷蠹、粉螨等的危害。
(一)主要贮粮害虫的种类一、玉米象玉米象俗称麦牛、米牛。
成虫食害禾谷类种子,分布广泛,幼虫在种子内危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最主要的贮粮害虫。
该虫一年发生2代,成虫多在粮堆上层活动,中、下层数量很少。
产卵时,先用口器将粮粒表面咬一小口,然后产卵一粒于小洞内,并分泌粘液封闭洞口,一雌虫每天产卵3粒,最多10粒,一生平均可产卵150粒左右,最多可达570粒。
幼虫孵化最适宜温度为24~30℃,在13℃以下或38℃以上发育完全停止,在-5℃时经4天可以致死,50℃以上高温立即致死。
孵化后即在粮粒内取食,并逐渐深入内部,被害麦粒蛀成空壳。
幼虫成熟后仍在粮粒内蜕皮化蛹。
二、麦蛾分布广泛,危害也较严重,其重要性仅次于玉米象。
幼虫蛀食麦粒及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种子,被害后的小麦内夹杂有虫丝网等,发生严重时损失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麦蛾幼虫在小麦粒内越冬,因各地气候不同,一年发生4~6代,幼虫老熟时,在胚乳的一端咬一个圆形孵化孔,留一薄膜,化蛹前结白丝茧,蛾子羽化,由此孔爬出。
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2009 年第 6 期
减少,导致面团流变特性发生变化[19]。 Rao 等 人 通 过 对 7 种 新 收 获 小 麦 和 室 温 储 藏
(27 ℃±3 ℃) 小麦的对比研究发现,新收获小麦中 含有大量的低分子质量醇溶蛋白,在储藏过程中,醇 溶蛋白含量减少,而谷蛋白的含量增加[20]。当前,学 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用稀酸提取的蛋白质和剩余 蛋白质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水溶和醇溶蛋白 的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或有减少[21, 22]。在储藏期 间,谷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一直使 研究者感兴趣,他们试图找到某个变化最明显的氨基 酸,作为谷物储藏的安全指标。
0 引言
新收获小麦一般的后熟期有 2~3 个月。在储藏 初期,小麦的出粉率低,面筋强度小,加工成食品的 品质差,以及其呼吸强度高,耐储藏性差。经过一段 时间的储藏,小麦种用品质、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均 会有所改善,具有较好的耐藏性。而且小麦适于长期 储藏,正常条件下,一般储存 3~5 年仍能保持良好 的品质,是主要储备粮[1]。
Wei Zhiyan1,*Wang Jinshui1,Li Xingjun2,Li Lu1 (1.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 450052,China;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这些病虫害
会给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及其影
响和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由赤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小麦的穗部。
患病的小麦会出现发黄、枯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
田间管理、追肥补充养分等。
小麦腥黑穗病也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患病的小麦穗部会呈现黑斑,形成腥黑穗。
这会导致小麦的产量减少,并且腥黑穗中的真菌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防治措施包括
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穗、做好病残体处理等。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害主要影响小麦的叶片,叶片上会出现黄色病斑,严重时叶片会枯死。
小麦锈病不仅对小麦产量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减少小麦的品质。
防治
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制度、化学药剂防治等。
小麦的病虫害还包括小麦秆蛾、小麦夜蛾和小麦蚜虫等。
这些害虫主要以小麦的茎、
叶和穗为食,会导致小麦的减产甚至倒伏。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合理调
整播种期和施肥量、采用机械或人工割茬等。
小麦的病虫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对小麦的损害,农民们应
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等防治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
选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以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影响小麦贮藏的因素
影响小麦贮藏的因素
影响小麦贮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 温度:温度是影响小麦贮藏的重要因素。
较低的温度有助于抑制小麦的发芽和害虫的生长,延长小麦的贮藏期限。
一般来说,小麦的贮藏温度应该控制在10-20摄氏度之间。
2. 湿度:湿度是影响小麦贮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小麦吸湿、变质和霉变,而过低的湿度则容易导致小麦失水和干燥。
小麦的贮藏湿度通常控制在14-16%之间。
3. 氧气浓度:氧气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麦的储存质量。
较低的氧气浓度有助于延缓小麦的呼吸作用和氧化反应,从而延长小麦的贮藏期限。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需要控制氧气的浓度。
4. 害虫和病菌:害虫和病菌是影响小麦贮藏的重要因素。
害虫如蛀虫和螨虫会直接危害小麦,而病菌如霉菌和真菌会导致小麦发霉和变质。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需要做好害虫和病菌的防控工作。
5. 贮藏容器和条件:贮藏容器和条件也是影响小麦贮藏的因素之一。
合适的贮藏容器可以有效地防止湿气和害虫,同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
此外,贮藏场所的通风和卫生状况也会对小麦的贮藏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会直接影响小麦的储存质量和贮藏期限。
因此,在小麦贮藏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小麦的贮藏效果。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摘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在介绍了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性和对产量的影响。
接着在详细探讨了小麦病虫害的分类、特征以及针对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措施,以及综合防治策略和监测预警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麦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为小麦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小麦、病害、虫害、影响、防治措施、分类、特征、产量、监测、预警、重要性、建议、工作、策略1. 引言1.1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重要性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维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气候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及农业管理不当等原因,小麦病虫害已成为威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小麦病害主要包括叶枯病、赤霉病、锈病等,这些病害不仅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斑,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还会降低小麦的抗逆性和品质。
而小麦虫害则包括小麦蚜虫、小麦螟等,它们会通过吸食小麦的汁液或者啃食小麦的茎秆、叶片等部位,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严重的话甚至导致小麦的死亡。
对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综合管理策略,才能有效减少小麦病虫害对产量和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小麦的丰收和粮食安全。
1.2 小麦各类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受到各类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小麦的生长受病虫害侵害,会导致减产、减收,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小麦田颗粒无收。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是十分直接且严重的。
小麦各类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病害引起的减产。
小麦受到病害侵害后,会导致植株生长迟缓、生长周期延长、生长势差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的储藏特性及关键点
小麦的储藏特性及关键点No.l小麦的储藏特性1、后熟期长小麦具有明显的后熟作用和较长的后熟期,处于后熟期的小麦种子表现为呼吸强度高•酶活性大.生理代谢旺盛且发芽率低等特点。
度过后熟期完成生理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将显著提高,后熟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
但麦种在后熟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合成作用不断释放水分,这些水分聚集在种子表面会引起〃出汗〃,严重时甚至发生结顶现象,有时因种子后熟作用引起种温波动即〃乱温〃现象。
在没有害虫感染、水分正常的情况下,小麦温度一般会自行恢复正常,不必采取特殊处理。
但如果水分多、杂质多,在后熟期间麦温会出现持久不降并发生水分转移等现象, 严重时种子堆还会出现发热、霉变。
2.耐贮性好小麦通过后熟期后,呼吸作用微弱,具有较好的耐贮性。
其贮藏稳定性比稻谷强。
新收获的小麦经日晒充分干燥后入库,能较好地贮藏;非新收的小麦,贮藏稳定性更强。
一般按标准入库的小麦,在常温下贮藏3 ~5年或低温下(≤ 15。
C)贮藏5 ~ 8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
因此,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储备粮。
3、耐热性强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温度50 ~ 55。
C时,呼吸酶不被破坏,蛋白质也不变性。
一般在水分小于17℃,温度54。
C以下,不影响小麦的发芽率。
而且,适当高温,不会降低小麦的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其品质。
4、吸湿性强由于小麦没有外壳保护,且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故吸湿能力强。
品种不同,其吸湿能力也有所不同。
小麦吸湿后,麦粒变软,容易受到霉菌和害虫的侵害。
5.易感染虫害小麦抗虫性较差,染虫率高。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和赤拟谷盗等。
害虫大量聚集分泌排泄物和产生大量湿热, 又会引起粮堆发热霉变,对小麦危害严重,甚至失去价值。
如玉米象对小麦所造成的质量损失为10%左右;被谷蠹危害的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及面筋吸水量下降,发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品质变恶劣。
No.2小麦储藏的关键控制点小麦的安全贮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程控制。
小麦受蛀食性害虫侵害后其粉质特性动态变化
评价 值 与谷 蛋 面 团形 成 时间 和稳 定 时 间与 湿 面筋 含 量正 相关 。王 义 斌 试 验 发 现 , 磨 粉 的形 成 时 问 皮 和稳定 时 间 比心 磨 粉长 , 磨 粉介 于两 者 之 间 ; 渣 小麦 粉 灰分 高 、 星 多 , 出粉 率 低 。Pye等 指 出小 麸 且 an
小麦 : 河南省国家粮食储备库 , 储藏时间为 2a 的 混合小麦( 含水率拉班 实 验磨 制粉 得到 。
12 主要 仪器 及设 备 .
Q arm tu i udu a Jno r布 拉 班 德 实 验 磨 : 国 Ba 德 r.
麦 蛋 白质 , 别 是 蛋 白质 组 分 与 面 团流 变 学 特 性 的 特
展 中心; S 1S电子 天平 ( = . m ) 北京赛多利 B 20 d 01g : 斯 天平有 限公 司。
1 3 试 验方 法 .
13 1 试 虫培 养 ..
参 照 张玉荣 _ 的方 法 , 于 培养 玉 米 象 、 l 用 米象 的
间小麦 的 出粉 率和 制粉后 面 团的稳 定 时 间和 粉质 指数 , 与 虫 口密度和 感 染 时 间之 间作 相 关性 分 析 。结 果表 并
明: 玉米 象 , 米象和谷 蠹侵 害后 样 品 出粉 率 与 虫 1密度 和 感染 时 间均呈极 显 著 负相 关 ; 随 虫 1密度 增 加和 感 : 7 且 : 7
在 培养 过程 中逃 逸 。
粉率和制粉后 面团流变学特性 的变化规律 , 析小 解 麦受 虫害侵 害后 面 团 流 变 学 特 性 的 内在 变 化 机 理 ,
收稿 日期 :0 0—1 —2 21 1 9 作者简介 : 朱光有 , ,9 6年出生 , 男 15 副教 授 , 粮油 食品饲料 技术 与 工 程 通讯作者 : 张玉荣 , ,9 7年 出生 , 女 16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农产 品储 藏与品质分 析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谷蠹对小麦细胞膜透性及防御系统的影响
162017,N〇.5 推制外CEREAL & FEED INDUSTRYdoi:10. 7633/j. issn. 1003-6202. 2017. 05. 005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谷蠹对小麦细胞膜透性及防御系统的影响周鸿达,周显青,暴洁(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选用河南产储藏1a的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被卵期、幼虫期、桶期和成虫期谷蠹侵害的小麦籽粒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 D)、脂肪酶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表明:小麦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谷蠹侵害后,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电导率值逐渐升高,在卵期和幼虫期增加缓慢,到桶期和成虫期时增加幅度最大;脂质过氧化加剧,丙二酸•含量逐渐增加,卵期几乎不变,幼虫期开始明显增加,增加幅度较大。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谷蠹对小麦酶促防御系统有较大的影响: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保护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均逐渐降低,脂肪酶活动度与对照样相比均较高;多酚氧化酶活力逐渐降低。
关键词:小麦;谷蠹;细胞膜透性;防御系统指标中图分类号:TS211. 7 ;0432.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 6202(2017)05一0016 — 06Effect of Rhizopertha dominica agains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wheat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defense systemZHOU Hong-da,ZHOU Xian-qing,BAO jie(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Grain Storage and Safet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Foo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The common wheat of la in Henan province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conductivity,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catalase (CAT) , peroxidase (POD) , lip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ctivity and other indicators determinated in R h iz o p e r th a d o m in ic a in the egg, larva, pupa and adult of wheat grain after damage. The in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 h iz o p e r th a d o m in ic a led to the permeability of cell membrane was increasing, conductivity value increased gradually, more slowly increasing in the egg and larval stages than pupal stage and adult stage;lipid per-oxidation increased and MDA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egg stage was almost the same, the larvae bega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he in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 h iz o p e r th a d o m in ic a had great influence on enzyme defense system:per-oxidase activity and catalase activity of intracellular important antioxidant enzymes decreased gradually, lipase activity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decreased gradually.K E Y W O K D S:w h.eat;R h iz o p e r th a d o m in ic a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defense system在全世界储粮范围内,谷蠹是最具破坏性的害 虫之一。
浅谈储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6期浅谈储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王清华,杨 辉,简俊涛(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小麦品质包括使用品质、种用品质和工艺品质,具体地说包括营养成份、卫生指标、发芽率、出粉率、面筋、质量及水溶性糖含量等。
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粮食生物体自身的呼吸、粮食堆体内的温度、害虫、微生物及熏蒸药剂等。
粮食营养物质、破坏种用品质,且分泌有害物,污染粮食,影响粮食卫生指标。
为有效地保持小麦品质,储藏技术研究者都在寻找和探求能够较好的控制上述某个或几个因素的储藏方法。
目前,运用于实践和在酝酿期间的储粮方法有:常规储粮、“双低”储粮、气调储粮、低温储粮、远红外线、微波干燥和杀虫等。
南阳市目前采用的仅是常规储粮和“双低”储粮。
关键词:常规储藏;“双低”储粮;低温储粮1 目前几种主要储粮方法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小麦(包括其它粮食品种)在储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粮食生物体自身的呼吸、粮食堆体内的温度、害虫、微生物及熏蒸药剂等。
粮食营养物质、破坏种用品质,且分泌有害物,污染粮食,影响粮食卫生指标。
害虫、微生物的活动受制于温度、湿度及其它环境条件,为有效地保持粮食品质,储藏技术研究者都在寻找和探求能够较好的控制上述某个或几个因素的储藏方法。
目前,运用于实践和在酝酿期间的储粮方法有:常规储粮、“双低”储粮、气调储粮、(缺氧、充氮)、低温储粮(自然低温、机械制冷低温)、远红外线、微波干燥和杀虫等。
目前,较为普遍的应用主要是常规储粮和“双低”储粮,气调储粮和低温储粮应用较少。
我市目前采用的仅是常规储粮和“双低”储粮。
常规储粮是一种传统性的储粮方法,主要措施是:粮食入库前对仓库进行彻底清洁,粮食入库时严格控制水分,入库后对粮食实行适时通风密闭,生虫使用化学药剂熏蒸等,小麦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温度变化幅度),不能有效地控制麦粒自身的呼吸和害虫、微生物的繁殖危害、自身的营养物质代谢较快(一般地合成小于代谢,小麦在一定储存方式下、一定时间内品质呈优变状态)酶活性降低,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籽粒生活力降低(据有关试验,常规储存三年的小麦发芽率为57%)卫生指标降低。
小麦贮藏期害虫及其综合防治
Z i x u n t a i随着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小麦产量不断提高,农户及粮食部门贮藏的小麦逐步增多。
由于农户贮粮保粮条件较差,环境条件有利于仓库害虫繁殖,加以防治工作跟不上,普遍受仓库害虫危害,一般贮存一年以上的小麦损失率达6.62%,个别受害严重的农户,损失率达45%左右。
此外,由于害虫的排泄物、虫尸、呼吸作用等对小麦造成污染,甚至导致小麦发热霉变,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其损失往往超过害虫的直接损失。
因此,加强小麦贮藏期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贮藏过程中可遭受多种害虫的危害,不同时期遭受不同种类及数量的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也不相同。
初入仓时主要是麦蛾危害;入仓1个月后主要有玉米象、大谷盗、脊胸露尾甲等;入仓3个月可遭受玉米象、大谷盗、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等多种害虫同时危害;贮存1年以上的小麦除有上述害虫外,还受谷蠹、粉螨等的危害。
(一)主要贮粮害虫的种类一、玉米象玉米象俗称麦牛、米牛。
成虫食害禾谷类种子,分布广泛,幼虫在种子内危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最主要的贮粮害虫。
该虫一年发生2代,成虫多在粮堆上层活动,中、下层数量很少。
产卵时,先用口器将粮粒表面咬一小口,然后产卵一粒于小洞内,并分泌粘液封闭洞口,一雌虫每天产卵3粒,最多10粒,一生平均可产卵150粒左右,最多可达570粒。
幼虫孵化最适宜温度为24~30℃,在13℃以下或38℃以上发育完全停止,在-5℃时经4天可以致死,50℃以上高温立即致死。
孵化后即在粮粒内取食,并逐渐深入内部,被害麦粒蛀成空壳。
幼虫成熟后仍在粮粒内蜕皮化蛹。
二、麦蛾分布广泛,危害也较严重,其重要性仅次于玉米象。
幼虫蛀食麦粒及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种子,被害后的小麦内夹杂有虫丝网等,发生严重时损失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麦蛾幼虫在小麦粒内越冬,因各地气候不同,一年发生4~6代,幼虫老熟时,在胚乳的一端咬一个圆形孵化孔,留一薄膜,化蛹前结白丝茧,蛾子羽化,由此孔爬出。
小麦储存小窍门
小麦储存小窍门
今年有到小麦收获季节,为确保入仓小麦安全,走好小麦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后一步,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储粮害虫防治以及新小麦的储存工作。
小麦储存期间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等,其中以玉米象、麦蛾危害最严重。
由于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时气温较高,利于储粮害虫的生长与繁殖,严重影响贮藏小麦的品质。
1少量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1.1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喷洒于盖在种子表面的报纸上,密闭2~3天,然后揭开报纸散气。
1.2玉米象危害时,先暴晒麦种,再用马拉硫磷20克兑水100克拌麦糠500克,将毒麦糠均匀拌于种子内,一起入仓。
2新小麦的储存方法
2.1三热密闭法。
即麦热、缸热、物料热。
选择晴朗高温天气,上午9时左右把小麦薄摊到晒场上,压盖小麦的物料晾晒并用敌敌畏或防虫磷喷洒消毒。
于下午3时前后聚堆,热闷半小时,趁热放进经晾晒处理的缸。
用消毒过的物料进行压盖,然后用薄膜密封缸口,用绳扎紧,使缸内的麦温达到40℃以上,保持8~10天,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气温平衡,转入正常密闭储藏。
2.2缺氧保管法。
利用小麦后熟期长及入缸粮温高、呼吸旺盛的特点,在小麦进缸密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自然缺氧保管方法。
缸内的氧气随着小麦和害虫及微生物的呼吸而逐渐减少,5~10天即能使氧气浓度降到2%~5%,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40%~50%,保持一定时间可使害虫窒息死亡。
2.3化学保藏法。
对于靠自然缺氧达不到防治目的的小麦,用化学保藏最为适宜,投药法即用纱布把药片包紧放入粮堆内即可,此法适用于长期储存,一般用磷化铝片剂每吨3~5克即可。
1/ 1。
小麦储藏过程中品质性状变化规律分析
小麦储藏过程中品质性状变化规律分析
赵乃新6,马志强!,王乐凯6,王步军7,戴常军6,李
摘
) 7 8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6 " " " : 6
"
宛6,程爱华6,兰
静6
( ;! ; 6 8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 6 9 " " : $ 8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6 " " " ! $
本试验选取 ! 春小麦区试和全国小麦质量安全普查中的强筋、 中筋、 弱筋三种类型的 7 " " 7 年国家冬、 " 个小麦品种, 将预分析的样品以籽粒和面粉的状态, 分别在正常室温下放置不同时间, 然后进行品质指标测
修回日期: " 收稿日期: ! " " # ? " % ? " 7 ! " " # ? " : ? 6 # 基金项目: 国家冬春麦区域试验鉴定项目 ( , ) 。 ! " " 7 ? 6 $ ! " " # ? " 7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赵乃新 ( , 女,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小麦品质研究工作。 6 > 9 7 V)
xudechun高温高湿储藏条件下小麦若干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期刊论文粮食储藏2006355lailinyangzhanleizuoyongminglijianfenglizhenpingcuijianfengwangliang不同仓型小麦品质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6zhiyanwangjinshuilixingjunlilu新收获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6主要储备粮种在不同温度状态下储藏品质的研究期刊论文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244yalimaxinmingxileiyuhua小麦安全储藏测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河南科学20082612面粉厂小麦储藏技术的探讨会议论文200810
谷蠹_精品文档
谷蠹谷蠹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科学名称为Sitophilus granarius,属于鞘翅目,糠虾科。
它们通常寄生在谷物中,如小麦、大麦、稻谷等,也可以被称为仓库害虫。
谷蠹虫主要以谷物为食,对谷物的储存和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谷蠹的特征、生命周期、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特征谷蠹的身体呈椭圆形,成虫大小约为2-3毫米。
它们的体色多变,通常为褐色或黑色,在体表有许多细小的突起。
谷蠹的头部较小,带有明显的嘴部和触角。
它们的前胸背板具有凹陷的边缘,并且常常带有一对较大的刺。
生命周期谷蠹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谷蠹的整个生命周期为30-40天,但在适宜条件下可以缩短至20天。
卵:谷蠹的卵呈椭圆形,约为0.6-0.7毫米,外表呈白色。
雌虫会将卵产在谷物的裂缝中,一般每只雌虫产卵约100-300颗。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会开始吃谷物中的内部部分,它们的体型较小,呈白色弯曲状。
幼虫会经历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阶段之间需要脱皮。
蛹:当幼虫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在谷物内构筑一个茧,并在茧中变成蛹。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5-7天。
成虫:成虫是谷蠹的最终成熟阶段,它们会从茧中孵化出来。
成虫可以飞行,并具有较长的寿命。
危害谷蠹对谷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谷物:成虫和幼虫会通过咬食谷物的内部组织来获取营养,这会导致谷物的质量下降。
大量的谷蠹虫的存在会使谷物出现空心和变质的现象。
2.传播病菌:谷蠹在进食的过程中,可能携带一些病菌,从而将这些病菌传播到谷物中。
这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3.降低储存能力:谷蠹虫的存在会导致谷物品质的下降,降低了谷物的储存能力,增加了粮食储藏的损失。
防治方法为了避免谷蠹对谷物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1.温度控制:谷蠹对低温和高温都比较敏感,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谷物储存环境的温度来控制谷蠹的繁殖。
通常情况下,冷冻或者高温烘干都可以有效地杀死谷蠹。
粮食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分析-论文
粮食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分析粮食籽粒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粮食在储藏期间,由于粮食籽粒的呼吸氧化作用和各种酶的作用,以及储粮微生物,储粮害虫的侵蚀等原因,虽然未发生发热,霉变,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粮食将逐渐陈化。
研究掌握粮食品质的变化规律,及时了解储粮品质的变化情况,有利于不断改善和控制储藏条件,从而延缓粮食陈化过程。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粮食在储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
(一)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碳水化合物是谷物粮食的主要成分,在储藏期间,由于新收获粮食的后熟作用,粮粒中的淀粉,戊聚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逐渐减少,后熟作用后,受酶的作用,淀粉可水解成麦芽糖,进而分解成葡萄糖。
但由于淀粉含量高,所以量的变化不很明显。
储藏期间淀粉性质变化具体表现为淀粉组成中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如大米、绿豆等)粘性随储藏时间延长而下降,糊化温度增高。
碳水化合物还有另一个变化,就是非还原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增加。
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水分,温度低、水分小,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温度高、水分大,还原糖含量很快增加,随后很快下降。
高水分的玉米在储藏期间,非还原糖的含量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在较高的温度下,小麦的还原糖含量先是上升,但到一定时候又下降,上升是由于淀粉水解的原因,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小麦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了大量还原糖,使其转化成CO2和H2O,还原糖的上升而再度下降,说明粮食品质开始劣变。
(二)在储藏期间蛋白质的变化粮食蛋白质含量是评定粮食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
在储藏期间,由全氮量计算的粮食蛋白质总量一般是不变的,但是粮食蛋白质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蛋白和谷蛋白在储藏期间将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根据有关资料报导,在40o C和4o C条件下储藏1年的稻谷,总蛋白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水溶性蛋白和盐蛋白都已经明显下降。
储藏三年的稻谷,总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但储藏14个月时蛋白态氮下降,下降率达10—42%,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也有下降趋势。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损伤分型指标研究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损伤分型指标研究张玉荣;王海荣;周显青;吴琼【摘要】为探讨玉米象、米象和谷蠹3种主要蛀食性害虫侵害后对小麦蛀蚀损伤部位及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内蛀蚀程度的影响,分别将8头、16头、32头和64头蛀食性害虫放入100 g小麦中,并定期对小麦虫蚀部位及数量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虫蚀粒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虫口密度不同对产卵量产生一定影响,致使增大比例不同.饥饿处理后的米象先集中进食后产卵,而玉米象、谷蠹产卵与进食同时进行,致使前期蛀蚀部位的比例因虫种不同而变化;后期子代的大量蛀蚀致使蛀蚀胚乳部位数量显著升高,胚和胚乳两部位同时蛀蚀籽粒随时间延长而升高.64头蛀蚀30 d 时,不同蛀蚀程度占总的虫蚀粒的百分比不同,但呈正态分布趋势.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内,米象、玉米象蛀蚀程度在30%~40%比例最高,谷蠹蛀蚀程度在20%~30%比例最高.因此可根据蛀蚀程度对损伤粒初步划分为轻度蛀蚀(0~10%)、中度蛀蚀(10%~50%)和重度蛀蚀(50%~100%)3个阶段.【期刊名称】《粮食与饲料工业》【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蛀食性害虫;损伤分型;蛀蚀部位;蛀蚀程度;损伤粒;小麦【作者】张玉荣;王海荣;周显青;吴琼【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5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1.2;S512.1小麦籽粒营养丰富,易受害虫侵害,在田间当谷物水分下降到60%以下时就会被蛀食性害虫感染[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受谷蠹危害后储藏品质的变化
谷蠹(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长蠹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储粮害虫。
谷蠹属于隐蔽性害虫,可以危害完整粮粒,其幼虫是蛀食性的,在粮粒内部发育,被害的粮粒能被蛀成空洞,同时能将储粮啮碎,产生大量粉屑,严重时粉屑能达到储粮重量的20%~30%。
现在谷蠹的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了被视为头号储粮害虫的玉米象和米象,成为我国主要储粮害虫之一。
小麦在储藏期间由于自身的呼吸氧化作用和各种酶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仓库害虫的侵害等等,其品质将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或保管不善而陈化、劣变。
其中,储粮害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普遍而严重的。
小麦是一种抗虫性差、染虫率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害虫外,几乎所有的储粮害虫均能对其产生危害,如谷蠹、印度谷螟、玉米象、麦蛾、米象、锈赤扁谷盗等。
这些害虫的危害是引起小麦储藏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储粮新疆分公司郭长征等人对小麦受谷蠹危害后储藏品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1 小麦受谷蠹危害后干、湿面筋含量及面筋吸水量的变化
被谷蠹危害的小麦干、湿面筋含量及面筋吸水量呈下降趋势,随谷蠹虫口密度的增大和危害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面筋的质量严重劣变,面筋的结构也遭到严重破坏。
小麦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面筋的质量和含量,它既反映营养品质性状,又反映加工食用品质性状。
面筋是小麦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它主要是面粉中原来存在的一种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混合体系通过吸水膨胀形成的高度水化产物。
如果这种体系遭到破坏,面筋就不能形成。
小麦蛋白主要包括: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其中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占小麦总蛋白含量的80%~90%,它们是小麦籽粒中的储藏性蛋白,主要存在于小麦的胚乳中,小麦胚乳重量占麦粒的87%~89%。
而谷蠹的幼虫是蛀食性的,它在粮粒内部发育,被害粮粒常被蛀成空洞,其胚乳遭到严重损害,导致面筋的产出率下降。
另外,谷蠹在对小麦进行危害时,分泌大量可分解面筋蛋白的蛋白酶,对面筋的产出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用被谷蠹侵染过的小麦样品进行面筋揉洗的过程中,发现被谷蠹侵蚀越严重的小麦,洗出的面筋越易碎,且其粘附性越差,延展性和弹性也明显降低。
同时在揉洗过程中还发现,有粒状的小面块落下,并且不能被揉洗的面筋所粘附,用碘—碘化钾溶液对该粒状面块进行染色,不呈蓝色,而且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和危害时间的延长,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其原因可能是:小麦籽粒中的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与水结合后形成的面筋蛋白呈网络状结构,麦谷蛋白是高分子蛋白,其肽键链间有二硫键连接,加上许多次级键共同作用,容易产生共价力的聚合作用,起着骨架的作用;而分子量较低的醇溶蛋白,具有紧密的三维结构,在面筋的形成中它只能形成不太牢固的聚合体,从而为面团提供了流动性和延展性。
当害虫侵食小麦时,其所分泌的蛋白酶严重破坏了面团的面筋结构。
虫蚀粒小麦粉形成的面团既软又粘,其形成的面包品质很差。
因此,谷蠹在危害小麦时所分泌的蛋白酶类会分解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致使蛋白质的肽键断裂,破坏了面筋结构,影响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
2 小麦受谷蠹危害后发芽率、发芽势的变化
种子发芽势是指种子发芽实验初期,在规定的发芽数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种子发芽率则是种子发芽实验终期在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率高,则无生命的种子少;发芽势高,则种子发芽快。
谷物种子的发芽是从胚部开始的。
胚中储存了包括蛋白质、酶、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而这些生物活性成分正是种子发育的重要前提,当谷蠹进入种子内部之后,主要对胚部产生危害。
据报道,害虫在粮食籽粒内部的首选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包括酶。
因此当小麦被害虫感染后,其胚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害虫破坏或利用,从而使种子最终丧失活力。
被谷蠹危害的小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呈下降趋势,并且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和危害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增大。
3 小麦受谷蠹危害后脂肪酸值的变化
被谷蠹危害的小麦的脂肪酸值变化比较明显,随着谷蠹虫口密度的增大和危害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也随之升高,且升高的幅度逐渐增大。
自1930年代发现劣质玉米含有较高的脂肪酸以来,明确了脂肪酸与谷物储藏品质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小麦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导致粮食酸败、发苦,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加工和食用品质。
一般来说,原粮中由于种子含有天然抗氧化剂,起到保护作用,所以正常条件下氧化变质的现象不明显。
谷蠹在蛀食储粮的同时能将其啮碎,破碎的粮粒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此时其所含的天然氧化剂也不能发挥作用,粮粒所含的部分脂肪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游离脂肪酸。
随着谷蠹虫口密度的增大和危害时间的延长,谷蠹对小麦籽粒的破坏就越严重,暴露于空气中的破碎粮粒也越多,所以小麦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也越高。
小麦的食用品质、加工品质等都受到极大影响。
4 小麦感染谷蠹后被害百分率的变化
被谷蠹感染的小麦其被害百分率是升高的,随着谷蠹虫口密度的增大,被害百分率升高的幅度也越来越明显。
现在,关于小麦虫蚀粒增加对面包焙烤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的研究比较多,据国外的相关报道,当小麦虫蚀粒超过被查粮粒总数的5%以上时,将影响其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包的焙烤品质,此时该小麦已不再适于作面包焙烤了。
随着小麦被害百分率的增加,小麦面筋、发芽势及脂肪酸值都有所变化,所以虫蚀粒增加对小麦储藏品质有很大影响。
总之,导致粮食品质劣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引起的陈化,又有虫蚀、霉变等外因,是一个多因子的具有动态性的复合变化。
因此,要想从这些纵横交错的内外因素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实非易事。
对小麦受谷蠹危害后的品质变化进行分析,为研究储粮害虫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规律,粮食品质劣变中的诸多因素如何选择和量化提供一些借鉴,以期共同探讨。
(2007-04-24 中国粮食储藏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