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质与制粉要点
我国的小麦品质与加工

我国的小麦品质与加工1小麦营养成分与品质特征1.1小麦的营养构成及特点小麦通常含有70%的碳水化合物,9%~14%的蛋白,2%的脂肪,1.8%的矿物质及12%的食用纤维。
小麦籽粒含有81%~84%的胚乳,6%~7%的糊粉层,7%~8%的表皮及3%的胚芽。
小麦表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
小麦胚芽含有30%的蛋白,30%的脂肪,并含有相当数量的糖。
它含有占小麦总量60%以上维生素B1,20%~25%的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维生素E,10%~25%矿物质存在于胚芽中。
1.2我国小麦品质特征在发达国家中,小麦收获季节经常对品质进行分析,根据其质量的不同分别售给相应的使用单位。
小麦包括物理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工艺品质及储藏品质。
从食品质量出发研究小麦种植和加工,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原则。
我国小麦品种特征是种皮坚硬,面粉有粘性。
其优点是: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磨粉品质好,但不足之处是焙烤面包的品质差,焙烤蛋糕的品质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选育品种时长期忽视焙烤面包品质。
小麦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受遗传基因、气候、雨量、土壤施肥状况及产量高低影响。
一般生长在干旱土壤含氮量较高的条件下,蛋白质增加。
而产量越高,蛋白质含量愈低,则淀粉含量增加。
2我国小麦加工现状及发展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大体在1亿吨左右(1991年~1997年)。
小麦经碾磨可加工成面粉。
在面粉加工中,小麦胚芽如果不单独提取出来,混入麸皮作为饲料是资源的浪费。
也失掉了面粉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
由于麦胚中含有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变质,不利于面粉的储存。
用含胚的面粉烘焙食品,烤制面包,其品质差。
最有效方法是在小麦加工过程中,将小麦胚芽单独提取出来,作为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原料,制作各种营养保健食品,以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加快麦胚食品研制和开发,提高粮食利用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2.1面粉加工现状改革开放的20年间,我国引进国外先进小麦制粉设备生产线200余条,使我国的制粉技术达到先进国家80年代的中后期水平。
小麦的加工.概要

粉路系统
皮磨系统 研磨系统 渣磨系统 心磨系统
粉 路 系 统
筛理系统(清粉系统)
1、研磨
研磨是制粉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研磨效果的好坏将 直接影响整个制粉效果。 ⑴ 原理 通过对小麦的挤压、剪切、摩擦和剥刮作用, 使小 麦逐步破碎,从皮层将胚乳逐步剥离并磨细成粉,研磨 的主要设备为辊式磨粉机和撞击机
⑵ 方法 挤压、剪切、剥刮
⑶ 研磨系统
在分级制粉过程中,按照生产先后顺序中 物料种类的不同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将研磨
系统分成皮磨系统(B)、渣磨系统(S)、 心磨系
统(M)和尾磨系统(T) ,它们分别处理不同的 物料并完成各自不同的功能。
皮磨系统
制粉过程中的最前面的几道研磨系统,它的作用是 将麦粒剥开分离出麦渣、麦心和粗粉,保持麸片不过分 破碎,以便使胚乳和麦皮最大限度地分离,并提出少量 的小麦粉。 渣磨系统 处于皮磨和心磨之间的研磨工序,制粉流程短的可不设。
小麦制粉及面制品加工
一、小麦分类及工艺品质 二、小麦制粉 三、面制品加工
一、 小麦的分类及工艺品质
1、小麦分类
播种季节 小 麦 分 类 春小麦 冬小麦 白皮小麦 红皮小麦 硬麦 软麦
皮 色
籽粒胚乳结构
角质: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的称为角质。 硬麦:凡角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粉质:胚乳结构疏松,白色不透明状的称为粉质。 软麦:凡粉质部分占截面积70%以上的籽粒。
按物理性状:
大型杂质 小型杂质 并肩杂质 重杂 轻杂
小麦含杂质标准
尘芥杂质≤0.03%
其中: 砂石≤0.02% 粮谷≤0.5%
(1)、风选
原理:
根据原料和杂质空气动力学性质的差别,利用 气流将其分离的方法
小麦品质

小麦小麦是制粉厂的原料,它是制粉厂工业生产中四大因素——原料、制粉设备、工艺流程、生产操作管理之一。
良好的小麦质量将有利于制粉厂生产出质量佳、出粉率高的面粉,足够的小麦数量将有利于制粉厂发展生产。
制粉厂的经济效益的来源和增长,除了具有良好的工艺设备、合理的粉路、精心的操作管理外,首先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管理。
对于一个制粉操作者来说,应对小麦的工艺品质和质量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才能在制粉生产中采用较合理的加工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从而达到最有效的利用小麦,提高出粉率,保证面粉质量,降低加工成本,均衡发展生产。
一、小麦的籽粒结构与工艺意义小麦籽粒又皮层、胚乳和胚三部分所组成,一端是胚部,另一端是顶部,生有茸毛(称麦毛),背部隆起,呈弓形,腹部扁平,中间凹陷成腹沟,腹沟的两侧部分叫做颊,两颊不对称。
1、皮层皮层共分为6层,各层组织结构依次如下:表皮是皮层的最外一层,由一层纵向排列的细长形厚壁细胞组成,略呈透明。
外果皮由几层纵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紧贴表皮的一层细胞,形状与表皮相似。
另外1~2层细胞比较薄,颜色较表皮为黄。
内果皮有横细胞层和管状细胞层组成。
横细胞层是一层横向排列的厚壁细胞,内壁比外壁厚;管状细胞层是一层纵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希堡呈管状,分散排列而不规则。
本层在籽粒不成熟时呈青色,成熟后无色。
种皮极薄,看不出明显的细胞结构,实际上是由内外两层斜向(对于麦粒长轴)而又垂直排列的成形薄壁细胞组成。
外层无色透明,称透明层;内层含有色素,称色素层。
麦粒的皮色主要由内层细胞的色素决定。
珠心层很薄,呈透明状,细胞构成不明显,与种皮紧密结合,不易分开。
糊粉层是皮层的最里层,由一层排列整齐、近似方形的厚壁细胞组成,与其他皮层结合紧密,不易分离。
小麦的整个皮层约为小麦籽粒重量的14.5~18.5%,而糊粉层的重量又占皮层的40~50%。
由于小麦皮层的结构紧密,并且由一条包含整个麦皮组织1/4~1/3的腹沟,要想把皮层剥下来是比较困难的,腹沟中的皮层庚难剥去。
第五章小麦制粉

5、研磨设备 (1)辊式磨粉机:利用一对相向差速转动
的等径圆柱形磨辊,同时对均匀送入研磨 区的小麦产生一定的挤压力和剪切力,由 于两辊转速不同,使小麦受到挤压、剪切、 搓撕等综合作用,使小麦破碎。
(2)松粉机:其作用在于通过摩擦搅拌作 用使研磨后的物料疏松,改善物料的筛理 特性,以提高筛理效率。在制粉工艺中只 是在物料研磨后黏性大的情况下使用。
(3)撞击机:以强烈的撞击作用使研磨后的麸 粉松裂,使麸皮与其上未脱落的胚乳粉拉分开。 既提高了研磨效率,又能充分发挥筛理的分离 作用。多用于前路皮磨的研磨和筛理之间。
撞击磨的原理与强力撞击松粉机类似,只是旋 转盘直径加大,撞击柱销数量增加,转速可达 3700~4500r﹒min-1,配有空调冷却装 置。
洗麦甩干机、撞击机
5、水分的调质处理:采用加水机、强力着 水机、喷雾着水机、水分调质机、润麦仓 等,使小麦在入磨前得到良好的制粉条件, 达到胚乳结构松散,强度降低之目的,使 易于磨成细粉
(1)定义:通过水热处理改善谷物加工 品质和食用品质的方法称为调质。
(2)基本原理:谷物的吸水性能是调质的基 础。胚部和皮层纤维含量高,结构疏松,吸水 速度快且水分含量高;胚乳主要有淀粉和蛋白 质组成,结构紧密,吸水量少,吸水速度慢。 因此水分在谷物各组成部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胚部水分最高,皮层次之,胚乳的水分最低。
较小的混合颗粒,大的混合颗粒,较大的麸皮
颗粒及较轻的麦皮。各层间无明显界线
3、条件:(1)清粉前细粉必须筛净 (2)筛绢大小必须与物料颗粒大小相配合 (3)物料在筛绢上的分布必须均匀,流量必须
固定
(4)每一格筛绢中空气流量必须均匀,并有适 当风量
(四)刷麸和打麸
利用旋转的扫帚或打板把粘附在麸皮上的粉粒 分离下来,并使其穿过筛孔,而麸皮则留在筛 内。该工序设在皮磨系统的尾部,是处理麸皮 的最后一道工序
小麦制粉流程

小麦制粉流程
小麦制粉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得到高质量的面粉。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优质的小麦,通常选择品质优良、干净无杂质的小麦作为原料。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麦制粉的详细流程。
1.清洗。
首先,将小麦放入清洗机中进行清洗,去除小麦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清洗后的小麦会更加干净,为后续的加工工序打下基础。
2.浸泡。
清洗后的小麦需要进行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小麦吸水膨胀,有利于后续的磨粉。
在浸泡的过程中,小麦会吸收水分,变得更加柔软。
3.磨粉。
浸泡后的小麦需要经过磨粉机的加工,将小麦磨成粉。
磨粉是
小麦制粉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控制好磨粉机的温度和速度,确保面粉的品质。
4.筛粉。
经过磨粉后,面粉需要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筛
粉可以提高面粉的纯度和细腻度,使得面粉更加适合制作食品。
5.包装。
最后,经过筛粉的面粉会进行包装,通常是采用自动包装机进
行包装。
包装后的面粉可以更好地保存和运输,保持面粉的新鲜度
和品质。
以上就是小麦制粉的整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
以确保最终生产出优质的面粉。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您能对小麦制
粉流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小麦制粉流程

小麦制粉流程
小麦制粉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将小麦加工成粉。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麦制粉的流程。
首先,小麦需要进行清洁和筛选。
在这个步骤中,小麦会经过清洁设备,去除杂质和异物,然后通过筛网进行筛分,保证小麦的纯度和质量。
接下来是磨制小麦。
小麦会被送入磨粉机,经过研磨和碾压,将小麦磨成粉。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粉的质量和口感。
然后是粉的筛分和分级。
经过磨制的小麦粉会被送入筛分设备,进行筛分和分级,将粉末分成不同的颗粒大小,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接着是粉的加工和包装。
经过筛分和分级的小麦粉会被送入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和包装。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加工的温度和时间,以保证粉的口感和营养。
最后是质检和出厂。
经过加工和包装的小麦粉会进行质检,检验其质量和安全性。
合格的小麦粉将被送入仓库,准备出厂销售。
总的来说,小麦制粉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清洁和筛选、磨制、筛分和分级、加工和包装、质检和出厂等多个步骤。
只有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小麦粉产品。
小麦的制粉任务与要求

小麦制粉的任务和要求小麦制粉的目的是利用研磨、筛理、清粉等设备,将净麦的胚乳与皮层及胚芽分离,并把胚乳磨细成粉状或颗粒状,直接包装或经过配粉等处理,制成各种不同等级和用途的成品面粉。
(一) 小麦制粉的任务小麦制粉的任务是满足人类对小麦加工产品的需求,而不同时期人类对小麦制品的需求又有所不同。
计划经济时期及以前,我国的粮食作物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有科技发展的局限,人们对小麦加工的要求是能食用即可,不要求面粉分的很细,对白度、灰粉甚至水分也没有很高要求,称全麦粉时期。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粮食作物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生活,还有剩余,人们对食物的要求逐渐变高,对制粉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制粉行业也在向工业化迈进,这就对制粉有更高的要求,不但对白度、灰分、水分有更高要求,还对粗细度、稳定性、适用性、专用性能、深加工有新的更高的要求。
制粉过程分多个系统,各系统分工精细,任务明确,共同实现小麦制粉的任务。
将各系统按照工艺顺序组合称为粉路。
在粉路中,由处理同类物料设备组成的工艺体系称为系统,通常一个系统中应设置多道处理设备。
制粉过程一般设置皮磨、心磨、渣磨、尾磨和清粉等系统。
皮磨和心磨系统是制粉过程的两个基本系统,其中每一道都配备一定数量的研磨、筛分设备。
制粉系统的主要作用1.皮磨系统剥开小麦,在保证皮层不过度破碎的前提下,逐道刮净皮层上的胚乳,提取量多质优的胚乳粒和一定质量与数量的面粉,系统出粉率在25%左右(占一皮磨流量)。
2.心磨系统将各系统提供的较纯净的胚乳颗粒,逐道研磨成具有一定细度的面粉,并提出麸屑,是粉路中主要出粉系统,也是优质面粉提取的关键位置。
系统出粉率在40%左右(占一皮磨流量)。
3.渣磨系统对前中路提供的连麸胚乳颗粒进行研磨,使皮层与胚乳分开,从而得到纯净的麦心和细麸,分别送往心磨系统和尾磨系统研磨。
渣磨系统的取粉率一般为8%左右。
小麦品质特性

小麦制粉
作者:乔胜琦
对面粉厂来说,好的小麦应该是:出粉率高、研磨简便、筛理容易、符合所生产小麦粉的品质要求,且价格便宜。
品质的优劣可通过品质指标反映出来。如出粉率、筛理性、粉色、灰分含量等反映第一加工品质;面粉的烘焙品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蒸煮品质反映第二加工品质。小麦的营养品质系指小麦籽粒中含有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含量、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不仅包括其营养成分含量的多少,而且包括营养成分是否全面和平衡;籽粒饱满度、容重、角质率、腹沟的深浅、子粒形状、粒色等反映了籽粒的形态品质。
小麦出粉率,是评价胚乳提取的程度,制粉者都期望将一定质量的小麦经过加工,在规定的面粉质量(主要是灰分和色泽等级)下尽可能得到最高的出粉率,或者是在规定的出粉率下得到最好的面粉质量。一般采用前一种方式,因为小麦制粉应从麦皮上尽可能剥刮出最多的粗粒、麦心和粗粉,再经提纯研细成面粉,与此同时尽量保持麸片的完整和面粉的胚乳纯度,且面粉的灰分含量与面粉中麸屑含量呈正相关,而其面粉的色泽则与灰分呈负相关。
小麦的制粉工艺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尤其是小麦的硬度、角质率、水分、容重等影响更为明显。
制粉的目的是将小麦皮层与胚乳分开,生产出尽量多的合格面粉,在评定小麦的制粉特性时,应考虑三个与子粒特性有关因素:一是胚乳含量;二是皮层剥离性能;三是研磨和筛理特性。
胚乳含量是小麦出粉率的理论依据,容重与千粒重大,形状近似球形的小麦,其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小,胚乳含量高,出粉率高;皮层的剥离性能即是皮层与胚乳分离的难易程度,它与小麦品种、产地、硬度等有关,一般硬质小麦的皮层剥离性能较好,麸中含粉少,而软质小麦则相反;研磨和筛理特性与小麦软硬有密切关系,硬质小麦胚乳质地硬,不易破碎磨细,颗粒状物料较多,容易筛理,但研磨动耗较高,且软质小麦则相反。因此,加工硬质小麦时,需要良好的调质(加水润麦),适宜的制粉工艺,较轻的皮磨研磨。加工软质小麦粉时,应配备较大的筛理面积,强调使用打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容重:是指1L小麦的绝对质量。容重是小麦检验的一
项重要指标,我国现行的小麦收购定等就是以容重为
依据的。容重与粮食籽粒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
整齐程度、质地、化学成分、水分、杂质、腹沟深浅
等多种因素有关,因之可以视为上述因素的一个综合
反映。容重大的小麦一般出粉率高,因此面粉加工厂
愿意采用容重高的小麦为原料。容重的测定用容重器
•
•小麦品质性状
•籽粒品质性状: •水分、杂质和不完善粒、千粒重、容 重、种子发芽试验、硬度、种皮颜色
•营养品质性状: 化学成分 •磨粉品质性状: 出粉率、灰分含量、白度、动力消 耗 •食品品质性状
•蛋白质品质性状: •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 组成、沉淀值等
•小麦品质性状分类
•
•小麦子粒品质性状
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第六类,红色硬质春小麦; • 第七类,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
粒不低于90%,软质率不低于70%春小麦; • 第八类,红色软质春小麦; • 第九类,混合小麦,不属于上述八类的• 小麦。
•二、小麦的籽粒结构及营养物质的分布
• 小麦籽粒结构与品质有很大关系,小麦籽粒由皮层、胚乳 和胚组成,其结构如图1-1。
• 2.按皮色划分 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白皮小麦籽 粒呈黄白色或浅黄色,红皮小麦籽粒呈深红色或红褐色。 我国群众习惯上偏爱白皮小麦,白皮小麦的市场价格也高
• 3.按胚乳质地划分 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胚乳质 地紧密,呈半透明状的称为角质,凡角质部分占截面积一 半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含角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 硬质小麦。胚乳横断面呈白色粉状,不透明的称为粉质粒 ,含粉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软质小麦。一般而言,硬 质小麦中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高于粉质小麦。
糖、多种酶和维生素。由于麦胚性质不稳定,其中的脂肪易
被氧化变质,加工时也不磨入面粉中。
• 胚乳:是加工面粉的主要部分,由胚乳细胞组成,含大量 的淀粉和蛋白质,二者结合程度影响小麦质地,根据质地 分硬质和软质。
•
•小麦的构造 •1 小麦外形(腹面) 2 小麦横切面 3 小麦纵切面(示意)
•
• 小麦子粒的纵切面及横切面 • 1、茸毛 2、胚乳 3、淀粉细胞(淀粉粒充填于蛋白质间质之中) 4、细胞的纤维 壁 5、糊粉细胞层(属胚乳的一部分,与糠层分离) 6、珠心层 7、种皮 8、管状细 胞 9、横细胞 10、皮下组织 11、表皮 12、盾片 13、胚芽鞘 14、胚芽 15、初生根 16、胚根鞘 17、根冠 18、腹沟 19、胚乳 20、色素束 21、皮层 22、胚
• 杂质和不完善籽粒: 杂质是小麦中非小麦的一切成 分,如砂石、土块、草籽、异种粮粒等。不完善籽粒 是有缺陷但尚有食用价值的小麦籽粒,如破损粒、未 熟粒、虫蚀粒、发芽粒等。样品中的杂质含量和不完 善籽粒综合反映了小麦在收获储存过程中的品质状况 ,这两者的比例越大,则品质越差。
•
• 千粒重:是指1000粒风干种子的绝对质量。千粒重 的大小反映了籽粒的大小和质地、饱满程度等。千粒 重适中的小麦其籽粒均匀程度好,在加工中出粉率较 高。秕瘦籽粒的千粒重低,出粉率低;千粒重过高的 籽粒会因为籽粒的整齐程度下降,在加工中并不能显 示出其优越性。
小麦品质与制粉要点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
•第一章 小麦品质及小麦制粉
•
第一节 小麦品质
•一、小麦的分类
• 1.按播种季节划分 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长城以北地 区,冬季严寒,小麦不能越冬,在春季播种,当年秋天收 获,称春小麦。长城以南,小麦秋季播种,越冬后,春季 返青,夏季收获,称冬小麦。我国以种植冬小麦为主。春
•
表1-1 各种化学成分在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分布(%,以干物质计)
物质种类 胚乳 糊粉层 皮层
胚
总计
淀粉
100
-
-
蛋白质 65
20
5
脂肪
25
55
-
纤维素
5
15
75
糖
80
18.5
-
-
100
10
100
20
100
5
100
1.5
100
•
•三、小麦品质的概念及分类
• 小麦品质是指小麦对某种特定用途的满足程度。特定用途 不同,对小麦的品质要求也不同。如适用于生产蛋糕的小 麦通常都不适用于生产面包,生产馒头的小麦常常不适于 生产饺子。
• 小麦皮层:由维素含量高,糊粉层由大量厚壁细 胞组成,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含量较高。在磨 制精度较高的面粉时,糊粉层随麸皮除去。
• 胚(或胚芽):位于麦粒背部的下端,是小麦开始发芽的部 位,也是小麦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中蛋白质含量 25—35%,脂肪6—11%,灰分4%以上,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
•
•四、小麦籽粒品质性状
•小麦籽粒品质是与小麦颗粒性状有关。由大量籽粒形成的 粮堆有其群体性状,这些性状影响着小麦在储存和加工。
• 水分:小麦水分测定是小麦制粉中润水工序的依据。 另外,水分也是粮食储藏中要监控的一个关键指标。 高水分粮食由于有较强的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极不 耐受储存。因之,小麦储存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安全 水分以下。小麦的安全水分在12.5%左右。标准测定 方法是电烘箱干燥法 。
进行。根据容重将小麦分为5等,低于5等的为等外小
•
•根据我国小麦质量标准,商品小麦可分为九类
• 第一类,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类 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第二类,白色硬质春小麦; • 第三类,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
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第四类,白色软质春小麦; • 第五类,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
• 品质和营养品质两大类,加工品质中以包括一次加工品质 (又称磨粉品质)和二次加工品质(又称食品加工品质) 两类。这种分类法是比较粗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 一些小麦籽粒性状与小麦品质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也成为 品质性状。小麦的蛋白质性状是一类重要的品质指标,既 与营养品质有关,也与加工品质有关,因而也单列成一类 。据此,可将小麦品质性状分为籽粒品质性状、营养品质 性状、磨粉品质性状、食品品质性状和蛋白质品质性状五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