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医生儿科疾病诊疗方案
医生儿科疾病诊疗方案儿童的身体较为娇嫩,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儿童疾病,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旨在帮助儿童尽早康复。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诊疗方案。
一、感冒儿童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针对儿童感冒的诊疗方案如下:1. 对症治疗: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病毒传播。
2. 营养调理:提供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同时,避免给儿童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3. 定期复查:及时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腹泻儿童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胃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等。
针对儿童腹泻的诊疗方案如下:1. 病因诊断: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定腹泻的原因,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2. 补充水分:由于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建议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3. 抗菌治疗:如果腹泻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营养支持:对于腹泻期间食欲不振的儿童,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饮食,增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维持营养摄入。
三、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喘息、气急等。
针对儿童哮喘的诊疗方案如下:1. 发作期治疗:迅速缓解哮喘发作,如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2. 基础治疗:预防哮喘的再次发作,如使用吸入式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3. 避免过敏:避免接触哮喘诱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等,保持室内清洁。
4.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哮喘患儿肺功能,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哮喘稳定控制。
总结:医生儿科疾病的诊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只是对几种常见儿童疾病的一般性治疗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年龄和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word完整版)儿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费县人民医院儿科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科室:住院病人诊疗规范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新生儿颅内出血 (5)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5)感染性疾病: (6)先天性感染 (6)新生儿败血症 (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8)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 (8)支原体肺炎的诊治 (10)小儿出血性疾病: (1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 (1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 (12)血友病 (13)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14)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治 (16)慢性肾炎综合征治疗 (18)急性呼吸衰竭的诊疗常规 (20)先天性心脏病 (22)一、室间隔缺损 (22)二、房间隔缺损 (23)三、动脉导管未闭 (23)四、法洛四联症 (24)五、大动脉转位 (25)六、主动脉缩窄 (26)七、肺动脉瓣狹窄 (2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8)儿童期糖尿病 (29)川崎病 (33)心肌炎的诊治 (34)哮喘的诊治 (35)小儿结核的诊断 (37)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术 (37)腰推穿刺 (39)腹腔穿刺 (39)胸膜腔穿刺抽液 (40)胸膜腔穿刺抽气 (41)胸骨穿刺 (41)住院病人诊疗规范1、诊断规范(1)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疾病诊疗规范和诊疗指南。
(2)诊断依据必须符合诊疗规范.(3)一般病例由主管医师诊断,疑难病例由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确诊。
(4)重大疾病或特殊病人须会诊讨论确诊。
(5)死亡病例应全科讨论确立最后诊断和死亡原因.(6)非本科疾病诊断不明时,须由专科医师会诊确定.(7)特殊或有创检查须副主任以上医师批准,诊断性治疗由科主任审批。
(8)普通病例三日内确诊,疑难病例原则上7日内确诊.(9)禁止滥用检查手段和过度检查行为,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
(10)有创检查需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
(11)按时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须做的常规检查入院后三天内完成,必须的特检五天内完成,危急重病人的必要检查急诊完成.2、治疗规范(1)医师熟悉本科疾病治疗常规和疗效标准。
儿科诊疗常规标准
5)第四章 呼第一节急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respiratory infection ):简称上感,俗 称“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侵犯鼻、咽和鼻咽部,常 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 吸道感染。
冬春季多发,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占 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及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其次为细菌感染,如链 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诊断】吸系统 呼吸道感染1、一般类型上感 年长儿症状较轻,常于受凉后 1-3 天出现鼻塞、喷嚏、流涕、 干咳、咽痛、发热等;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着而全身症状重, 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有些患儿可伴有呕吐、腹泻、阵发行脐周疼痛。
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
肺 部呼吸音正常;部分患儿可有不同形态的皮疹。
可伴有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 感可引气急性肾1) 疾病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炎、风湿热等。
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如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分类以中性淋粒细胞增多为主。
5)(6) C 反应蛋白:取微量血送检,可辅助鉴别感染源。
细菌感染早期可升高,单纯病毒感染时正常。
2、特殊类型的上感(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系柯萨奇A 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
表现为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的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 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由腺病毒3、7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
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有时伴胃肠道症状。
儿科诊疗常规(全)
儿科诊疗常规(全)标题:儿科诊疗常规:了解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导言:儿科诊疗是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医学领域,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需要了解儿科诊疗的常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诊疗的全过程,包括预防接种、日常护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以及如何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第一部分:预防接种1.接种的重要性:掌握疫苗接种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疾病的关键。
2.疫苗种类:详细介绍儿童必须接种的常规疫苗,如百白破、麻疹、脊髓灰质炎等。
3.接种时间表:根据孩子年龄提供接种时间表,家长可清楚了解何时接种何种疫苗,避免错过接种时机。
第二部分:日常护理1.饮食与营养:讲述儿童合理饮食与营养的重要性,提供常见的膳食建议和均衡饮食规划。
2.睡眠与休息:介绍儿童睡眠需求和重要性,并提供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的实用方法。
3.个人卫生:分享儿童个人卫生的必要性,包括洗手、牙齿护理等,并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指导。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与急救处理1.感冒与发烧:分析孩子常见感冒和发烧的原因、症状与处理方法,并提供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建议。
2.儿童腹泻:介绍常见腹泻的病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补水、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等。
3.皮肤问题:讲解孩子常见的皮肤问题,如湿疹、疱疹等,并给出相应的护理建议和治疗方法。
第四部分:与儿科医生的沟通1.选择合适的儿科医生:指导家长如何选择一位合适的儿科医生,包括专业能力、信任度和沟通效果等方面。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与儿科医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建议,包括主动沟通、提问和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等。
结论:儿科诊疗常规是保证孩子健康的关键。
通过预防接种、日常护理、常见疾病处理和与儿科医生的良好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的疾病,保障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成长。
(1732字)。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作为父母,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以及相应的诊疗常规。
1. 儿童感冒及其治疗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和发烧等。
当孩子感冒时,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并保持适当的饮食。
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考虑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并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
2. 儿童腹泻的处理儿童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过敏引起的。
当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我们应该确保他们充足饮水以防脱水。
同时,避免给孩子吃含有脂肪或高纤维的食物,可以给他们喂养米汤、面汤和充分煮熟的米饭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血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 儿童哮喘的治疗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呼吸急促、气喘和胸闷等症状。
对于被诊断为哮喘的儿童,家长应定期带他们去儿科医生那里进行随访。
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使用湿化器、吸入药物以及避免触发哮喘的物质。
家长还应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吸入器,并确保孩子按规定的剂量使用药物。
4. 儿童扁桃体炎的治疗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烧、咳嗽和吞咽困难。
如果孩子出现扁桃体炎的症状,可以给他们口服退烧药物缓解症状,并鼓励他们多喝水以保持水分摄入。
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物或抗生素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咽部严重肿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儿童皮炎的处理儿童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可以表现为红肿、瘙痒、起疱和糜烂等症状。
对于轻度的皮炎,可以用保湿剂、外用激素药物或非处方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
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儿科常见疾病之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特点是以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为主,并常伴有喉咙痛、全身不适等表现。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感冒时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保持室内休息,避免接触冷空气。
二、饮食调理:在感冒期间,儿童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适量的营养。
家长应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对于好转症状较轻的儿童,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咳嗽药等。
但是建议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常规消毒:儿童感冒期间,应注意常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手部卫生:家长和儿童都要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 室内通风:儿童感冒期间适当通风有助于病毒的排出。
4. 避免外出:感冒期间,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
综上所述,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家长应给予孩子休息、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并注意常规消毒、手部卫生、室内通风以及避免外出等措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儿科常见疾病之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呈水样或泥样,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
腹泻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液体等。
一、休息:腹泻时,儿童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速康复。
二、饮食调理:儿童腹泻期间,消化系统比较脆弱,所以饮食调理尤为重要。
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酸甜口味过重的食物等。
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水煮蔬菜等,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丧失,所以需要注意补充液体。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
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
注射维生素K1。
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2.临床表现(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
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引言
儿科常见疾病指的是在儿童中较为普遍出现的疾病,这些疾病
对儿童的健康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儿童能够得到及时、
准确的治疗,制定了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常见疾病的诊断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详细的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病症出现时间、症状表现、病情变化等信息。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等指标,以及检查器官功能和皮肤状况等。
3. 辅助检查:根据患儿的病情,医生可能会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帮助确定诊断。
常见疾病的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的诊断结果,开具相应的药物处方,如抗生素、退热药、抗过敏药等。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2. 支持疗法:对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患儿,医生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支持疗法,如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等,以帮助患儿快速康复。
3. 休息和康复:对于一些需要休息和康复的疾病,医生会建议患儿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鼓励适量运动和良好饮食惯。
结论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是为了确保儿童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而制定的。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支持疗法、休息和康复等措施都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遵循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和发育。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1. 感冒- 定期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鼻塞时使用生理盐水滴鼻- 适当休息,增加水分摄入2. 腹泻- 多饮水,避免脱水- 饮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等- 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3. 发热- 量体温,根据体温高低选择退烧药物- 保持室内通风,穿轻薄衣物- 酸奶、苦瓜等有退热作用的食物4. 咳嗽- 避免寒冷或刺激性食物,如冷饮和辛辣食物- 多喝水,服用咳嗽药物,如甘草片或川贝润喉片- 定期进行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5. 呼吸道感染- 定期用盐水漱口,清洗口腔- 避免进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6. 食物中毒- 喝大量清水,促进体内有害物排出- 忌食生冷及油腻食物,以稀饭为主食- 慎选食品来源,避免食用不新鲜或糟糕加工的食品7. 过敏性皮炎- 避免接触过敏原- 洗澡时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 涂抹抗过敏的皮肤霜或药膏8. 喉炎- 多喝水,多休息,避免过度用嗓- 避免吃辣椒、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演讲或唱歌后用温水漱口9. 结膜炎- 温水洗眼,保持眼部清洁- 不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用品- 照顾好宝宝的眼部卫生10. 营养不良- 进食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进行体检,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避免过度依赖高糖和高脂肪食物11. 肺炎- 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避免大食量,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定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12. 扁桃体炎- 多饮水,多休息,保持喉部湿润-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和酒类- 定期口腔卫生,漱口消毒13. 痢疾- 严格卫生措施,如勤洗手和消毒- 饮食清淡,以米粥和面条为主-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14. 麻疹- 多饮水,多休息,提供充足的营养- 定期进行护理,如补充维生素C等- 避免接触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15. 红疹- 保持室内环境通风,避免过度保暖- 饮食清淡,以稀饭和面条为主-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护用品16. 病毒性感染- 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接触感染者和密集人群-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等17. 肠道寄生虫感染- 定期服用驱虫药物- 饮食要卫生,熟食为宜- 加强环境卫生,预防感染18. 咽部感染- 多饮水,保持喉部湿润- 饮食温和,避免过于刺激性的食物- 定期消毒个人用品,保持口腔卫生19. 泌尿系统感染- 定期量尿,多饮水,促进排尿- 注意保持基本的个人卫生- 避免憋尿,及时就医治疗20. 耳部感染- 清洁耳朵,避免进水和异物进入- 定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避免使用耳塞、耳机过度刺激耳朵以上是儿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诊疗常规,仅供参考。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新生儿肺炎【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完成病历。
2. 孕母在妊娠期感染。
3. 胎膜早破、急产、滞产、反复经产道检查。
4. 婴儿出生有窒息史,生后有感染病人接触史及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病史。
5. 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检查等医源性因素。
6. 吃奶少或拒乳、反应低下等一般症状及咳嗽、喘、吐沫、呛奶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不升或发热。
【检查】1. 体格检查:缺氧、呼吸困难的表现,呼吸音的改变,罗音的性质及特征,重症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
2. 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病毒学检查、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及摄胸部X片等。
【诊断】1. 根据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胸部X光片等辅助检查可确诊。
2. 需与大量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等鉴别。
【治疗】1. 加强护理及监护、保温。
2. 抗感染治疗。
3. 加温湿化后供氧,加强呼吸管理。
4. 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引流、胸背部叩击或震动。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冲冼等。
6. 纠正酸中毒,心衰者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对并发症治疗。
7. 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支持疗法。
新生儿黄疸【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完成病历。
2. 患儿父母有黄疸、遗传代病家族史,患儿父母血型。
3. 孕母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史、输血史、分娩过黄疸新生儿病史。
4. 患儿有窒息、缺氧史。
5. 患儿有宫感染史或感染性疾病患病史。
6. 患儿有出血病史。
7. 黄疸出现在生后24小时、进展快,或消退延迟,•伴吃奶差、呕吐、腹泻、体温波动等。
8. 黄疸退而复现。
【检查】1. 体格检查:黄疸的分布、程度、颜色,有无贫血、肝脾肿大及核黄疸的神经系统体征。
2. 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检测。
3. 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抗体效价测定。
4. G-6-PD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
5. 血培养、肝功能、转氨酶、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TORCH血清学检测及基因诊断(PCR)。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目录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溶血病支原体肺炎新生儿败血症重症肺炎的诊治小儿腹泻规范体液疗法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儿童甲亢、甲减、及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肺结核病诊疗常规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急性呼衰的诊疗方案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访视技术常规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疗常规支气管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诊断:一、病史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
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经抢救10分钟后开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
二、症状和体征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状 (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节律不整、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部分患儿可有眼球震颤。
前囟张力增高。
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
临床应对出生3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HIE临床分度三、辅助检查1、脑电图在生后1周内检查。
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有条件时,可在出生早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连续监测。
2、B超可在HIE病程早期(72h内)开始检查。
(1)脑室内广泛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伴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的变窄或消失,和脑动脉搏动减弱,提示脑水肿存在。
(2)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双侧对称性强回声,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
儿科常见病诊疗规程(新)
常见病诊疗规程一、小儿肺炎1、目的:确保小儿肺炎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围:肺炎。
3、职责:按各级医师职责、值班医师职责、管房医生职责对患儿诊疗负责。
4、诊疗规程4.1 诊断要点: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和气促等症状。
2、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唇和鼻唇沟及趾指端发绀。
3、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4、重症患者常有其他系统体征或症状,如呕吐、腹泻、抽搐、心音低钝、心率快等。
5、常见的并发症为肺气肿或肺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性脑病。
6、辅助检查(1)血象及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大多数增加,病毒性肺炎血白细胞正常或减低。
(2)胸部X线片可见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中带较多,少数可融合成大片浸润影,并可伴有肺不或肺气肿。
并发脓气胸、肺大疱时可见相应的改变。
4.2 鉴别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罗音。
婴幼儿全身症状重,因气管狭窄,易致呼吸困难,有时与肺炎不易区分,应按肺炎处理。
胸片可帮助诊断。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像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
应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和X线胸片及抗生素治疗后的反应加以鉴别。
3、支气管异物吸入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
但根据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及胸部X线检查可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
4.3 治疗1、一般治疗保持室空气流通、相对湿度60%;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2、病原治疗(1)抗生素:轻症肺炎可在门诊治疗,首选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
备选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如头孢克洛或头孢丙烯等。
儿科诊疗常规
常见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包括厌食、消瘦、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反酸、反复上腹部疼痛、呕血及便血史。
3. 有关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的家族史。
4. 以前的检查、治疗经过及疗效情况。
【检查】1. 全身体检,重点检查腹部情况。
2.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 有条件可作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
4. 有条件可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IgG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13-C素呼吸试验等。
【诊断】1. 具有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钡餐及纤维内窥镜检查的结果即可诊断。
2. 注意与应激性溃疡、胃泌素瘤所致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相鉴别。
【治疗原则】1. 饮食治疗。
2. 并发症治疗,如溃疡出血等。
3. 抗酸治疗,包括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4. 保护胃粘膜,如胶体铋。
5. 根除HP治疗。
6. 病情复杂,医疗条件欠佳者,需请专科医师或转上级医院医治。
【疗效标准】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愈合。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缩小。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门诊治疗。
小儿腹泻病【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2. 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
3. 病毒学检查,大便细菌培养。
【诊断】1. 根据大便性状、次数即可诊断,病因未明确之前,统称腹泻病。
2. 尽可能找出腹泻的病因以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1. 合理饮食。
2. 控制感染。
3. 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
4.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 脱水程度、中毒症状严重又缺乏相应检查及治疗手段者需送上级医院治疗。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25150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
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
注射维生素K1。
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2.临床表现(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
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高危新生儿管理常规一、母婴同室新生儿管理常规1.正常新生儿娩出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
入母婴同室后护士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按需哺乳。
2.新生儿科医师对初生新生儿完成详细的体格检查,填写表格式新生儿出生纪录,对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填写“出生缺陷表”。
新生儿出院前再做体检,填写出院纪录。
3.新生儿科医师每日逐一查视,填写新生儿查体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入高危新生儿室观察、治疗。
4.护士随时巡视病房,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儿科医师处理。
5.对新生儿常规采足跟血做新生儿筛查。
注射维生素K1。
对胎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常规注射氨苄青霉素3天。
二、新生儿查体1.发现是否畸形。
2.注意脐带出血或渗血。
3.第一次大便24小时,最迟排尿24-32小时,2-3小时抱母乳,以促使子宫收缩及催乳,母乳24小时之内初乳抗体多,有利于小儿增强体质。
4.查体后为正常新生儿,立即放在母亲身边促进乳汁分泌。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头颅血肿头皮水肿原因:颅骨骨膜下小血管破裂头皮受挤压,局部组织水肿部位:顶骨或枕骨骨膜下先露部皮下组织质地:柔软,有波动感骨缘清晰为可凹性水肿范围:局限于骨缝之内不受骨缝限制出现:出生时小,以后逐渐明显出生时大,逐渐变小时间:24小时后更显消失:慢,先软→硬→消失快,2-3天消失三、早产儿主要特点是孕期不足,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是重点监护对象。
(一)诊断要点1.病史:了解发生早产的原因2.临床表现(1)外观特点: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毳毛多、皮下脂肪少、头大、头发纤细、乳腺触不到结节、指甲软、未达指端、足趾纹理少。
(2)体温:多为体温不升,易并发硬肿症,但在高温中又易引起高热。
(3)呼吸浅表,节律不整,易出现呼吸暂停(暂停20秒,心率100次/分,发绀,肌张力低下)。
常并发肺不张,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
(4)消化功能差,吸吮、吞咽功能低下,喂养困难,易溢乳、呛奶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肝功能差,生理黄疸持续时间长,程度重,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
凝血功能差,易发生颅内出血及肺出血,易致低血糖、贫血、佝偻病、低蛋白血症而出现水肿。
(6)肾功能低下易致酸碱失衡。
(7)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并发败血症。
(8)中枢神经系统多处于抑制状态,活动少。
哭声小或不哭,拥抱反射不完全。
3.胎龄评估:多采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建立的简易评估法简易胎龄评估法胎龄周数=总分+27,评出胎龄如与预产期相差两周以内,仍按预产期计算胎龄,相差两周以上,按胎龄评估计算胎龄。
(二)护理和治疗产前即应做准备工作,暖箱预热,进行体温、心肺、血糖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保暖、给氧,合理喂养和预防感染是互利的主要环节。
1.保暖生后立即擦干羊水,勿擦掉胎脂,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体重在于2000克以上者放于24-26℃室内即可,2000克以下者需置暖箱中,根据早产儿体重大小调节箱温在28-36℃之间。
不同体重早产儿暖箱的温度2.呼吸管理生后数小时内及喂奶前均应短时间给氧,一般不超过三天,氧浓度不超过40%,应监测血气,好转后及时停氧。
出现呼吸暂停时可先弹足底、拍背等刺激呼吸,无效时用药物治疗。
首先氨茶碱,先给予一次负荷量(5mg/kg),于20分钟内静点,12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5mg/kg,分2-3次静注)。
呼吸暂停频繁者,使用鼻塞持续正压给氧(CPAP)。
3.合理喂养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
早喂养可防止低血糖、高胆红素的发生。
生后1小时即开始喂养,强调母乳喂养,吸吮、吞咽功能差者可用早产儿胃管鼻饲喂养,如有反复呼吸暂停或严重呼吸困难不能鼻饲者可采用胃肠道外营养。
监测生长速度,每日测量体重,计算液体入量和热卡,一般生后第5-6天体重开始恢复。
4.预防感染四、低出生体重儿定义:指出生1小时内测量体重<2500g的新生儿,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
诊断:只要是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即可诊断。
治疗:体温过低:至少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
保温:尽可能减少热能散失。
低血糖:进行常规血糖筛查及早开奶。
如无法喂奶,静脉注射葡萄糖。
窒息:要在产房内进行正确的复苏术。
喂养问题:及早开奶。
呼吸道问题:注意观察呼吸窘迫征象,必要时供氧。
黄疸:及早开奶,确保水平衡,观察黄疸变化,按需要给予光疗。
感染:注意有无感染征象,必要时使用预防性抗菌素。
五、新生儿初步复苏及复苏后处理新生儿出生时首先应揩干羊水、保暖、防止失热,并摆好体位,吸净口、咽、鼻中粘液,触觉刺激使其开始呼吸和观察心跳、呼吸、皮色,这对窒息新生儿来说这已是初步复苏了。
(一)保暖、防止失热新生儿从子宫内37.5℃左右的羊水中一朝娩出,温湿度差异甚大。
在目前医院中,产房、手术室能维持室温27-31℃,相对湿度50-60%的并不多。
因此为了防止新生儿受寒增加耗氧和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必须创造一个保暖的小环境,在几秒钟内立即使用湿热纱布或小毛巾揩干新生儿全身羊水和血迹,以减少由蒸发、对流、辐射、传导所引起的散热,使新生儿出生后体温下降最少,恢复最快。
对于窒息的新生儿,由于本身已处于缺氧和酸中毒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不稳定,保暖和防止失热显得更为重要,稍有疏忽受寒,体温下降就可导致代谢率增高,需氧量上升,并加重代谢性酸中毒,使复苏难度增加而影响复苏成功。
(二)摆好体位,吸清粘液,使呼吸道通畅必须争取新生儿在第一口呼吸前吸清粘液。
有经验的接生者对所有的活产儿头娩出时,随手在头颈和鼻梁间适当用力一把向口挤勒,口鼻内的粘液就大部分被挤出,有人主张此时用吸管或手泵式吸球捏瘪后伸入口鼻孔吸引,但效果不一定优于手法挤勒。
当胎儿全身娩出仰卧于轻度头低足高位的保暖台上,揩干羊水后,随手将儿颈适当仰伸,使呼吸道减少弯度,若在枕部或肩下用布类垫高2-3厘米,则更有助于保持最佳复苏体位。
对于有大量粘液溢出者,则应把儿头转向一侧并尽快吸引,以免回流到咽部吸入气道。
如遇呼吸暂停、口鼻内还有羊水粘液,喉有痰鸣音或呼吸音粗糙者,再次用吸管或吸球吸净口鼻粘液是必要的。
其操作程序是先清除口内粘液,后吸鼻孔粘液,以免喘息或哭叫时把粘液吸入肺部。
吸引的负压和插入深度都要适度。
用吸管时,边吸边前后左右转动,以避免吸管持续吸在一点而损伤粘膜。
用吸球者,应先捏瘪排除空气后再吸,这样可避免气流把粘液推入深部。
吸管应备几种粗细规格,在可能情况下,用粗吸管容易吸净。
每次吸引时问不宜超过10秒钟。
因时间过长或插入过深至咽后壁会引起呕吐反射,刺激迷走神经可致心率减慢及呼吸暂停。
鼻腔吸引时间过长也将妨碍呼吸。
一旦出现因吸引导致的干扰体征,应即拔出吸管暂停吸引,待情况好转后再吸,直至吸净为止。
操作结束,记录吸出量、色和质。
对于羊水有胎粪污染者,假使量极少仅使羊水略带胎粪色,质稀而没有胎粪颗粒,则不需特殊处理。
反之见到或疑有胎粪颗粒和浆状粘稠的胎粪羊水,则必须当儿头一娩出产道即用手法挤出口鼻粘液,待全身娩出置保暖台上,再用双手紧箍新生儿胸膛,以防止气道未通畅前出现喘息样呼吸把胎粪吸入。
另一名负责复苏者,应立即用新生儿喉镜暴露气管,若在气管口见有粘稠胎粪阻塞,可先用消毒长棉签卷出或一次性吸管吸清口咽部羊水胎粪待吸净气道羊水胎粪后,解除胸膛紧箍行触觉刺激使哭。
(三)触觉刺激诱发呼吸揩干羊水和吸粘液的本身就是一种触觉刺激,多数能就此引出自主呼吸。
若新生儿对这两种操作并无反应,则可采用弹拍足底或摩擦儿背来促使呼吸。
原发性呼吸暂停,轻度窒息儿通过弹足跟、拍足底摩擦儿背常能诱发自主呼吸。
已有呼吸企图的新生儿给予轻轻的摩擦头部、躯干和四肢也能起到强化呼吸的作用。
对于触觉刺激二次无效者,应即改用气囊面罩复苏器人工呼吸。
(四)给氧正常循环最简单的评价就是心率。
通常新生儿开始自主呼吸后心率、皮色相应改善。
但临床上确实存在新生儿在呼吸心率已改善的情况下而仍有所谓中枢性青紫(包括粘膜在内的全身青紫)其原因有二:(1)由肺进入血液的氧气仅够供应正常心率而不够全身组织需要。
(2)先天性畸形,如心脏大血管畸形所致的动静脉血相混或膈疝所致的肺功能不足。
凡有正压给氧指征不足的中枢性青紫均应常压给氧。
而手足四肢发绀身体其余部分及粘膜红润的外周性青紫系受冷和肢体血流量减少、循环不太通畅所致。
它与缺氧无关,故不必给氧。
常压给氧在开始时宜且>80%的高浓度氧,待皮肤转红后,再逐渐降低氧浓度,直至呼吸空气(含氧21%),皮色仍红润后停氧。
若停氧后又发绀,则宜再给予能保持皮色红润的最低浓度氧,以免引起氧中毒。
氧流量5升/分时距离和氧浓度的关系距离口鼻(厘米) 氧浓度(%)1 80±2 60±4 40±复苏时短期给氧可用氧气简湿化瓶出来的皮管直接接在口鼻上方喷氧,氧流量以每分钟5升为宜。
氧气皮管离口鼻距离所得氧浓度见上表。
距离越远,氧浓度越低。
皮管出口端左右上下移动可影响浓度。
若用面罩给氧,在每分钟氧流量为5升,面罩紧贴儿面时,给氧浓度为60-80%。
不紧贴者,氧浓度约40%。
持续给氧要予热并湿化以防失热和气道粘膜干燥,有条件者应测血氧浓度。
复苏后处理窒息的缺氧缺血并非只限心肺。
它是全身多脏器受损,因此监护观察也要有整体观念,发现某个体征就应联想到各种可能原因和并发症,然后给予早期处理,防病于未然,例如:窒息缺氧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有抽搐、兴奋、昏睡、活动度下降,但这些症状并非只是重度窒息后的主要并发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才有,其它诸如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等也可发生类似症状。
当原因不明时,可先给苯巴比妥钠,负荷量15-20mg/kgIV维持量5mg/kg,分两次静脉注射。
该药除止痉作用外还能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有利于预防和减轻脑水肿及颅内出血。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有紫绀、心率快、心率慢、心音弱、心律不齐、心衰。
这除了与缺氧缺血和酸中毒程度有关外,其它疾病也可发生。
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先给氧,再作对症处理。
如果是酸中毒引起抑制心肌收缩力而减少搏出量者,就需纠正酸中毒。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有呼吸困难、增快、减慢、暂停不规则、突发或阵发青紫。
除窒息、吸入、缺氧、酸中毒及中枢神经抑制可引起上述症状外,气胸、肺炎、颅内出血、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也可引起。
在给氧同时力争及早治本。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有无粪、少粪、排空延迟、粪中带血、肠鸣音消失、腹胀。
这常与胎儿窘迫窒息缺氧程度有关或因继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所致。
然而也应想到先天畸形、肠梗阻等其它疾病,及早分析原因予以必要处理可改善预后。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无尿、少尿、尿中带血,这也是与窒息缺氧程度有关。
肾脏受损时可出现体重过度增加和低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