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笔记1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九章核磁共振波谱法9.1 复习笔记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是指磁性原子核在外磁场中选择性地吸收射频能量,发生核能级跃迁的物理过程。
1.原子核的磁性(1)自旋角动量(2)核磁矩(3)旋磁比①定义式γ=μ/P②特点旋磁比是磁性核的一个特征常数。
③举例质子的γH=2.68×108T-1·s-1(特斯拉-1·秒-1);13C核γC=6.73×107T-1·s-1。
(4)各种核的自旋量子数及核磁性表9-1 各种核的自旋量子数及核磁性2.核自旋能级和核磁共振(1)核自旋能级①核磁矩与外磁场相互作用图9-1 磁性核在磁场中的取向能级发生分裂,核磁距和外磁场相互作用的势能为E=-μz B0②I=1/2的核自旋能级裂分与磁场B0的关系(质子)图9-2 I=1/2的核自旋裂分与B0的关系1H核在磁场中,由低能级(E1)向高能级(E2)跃迁所需能量ΔE=E2-E1=μB0-(-μB0)=2μB0(2)核磁共振①Larmor进动Larmor进动是指旋转的原子核,一方面在自旋,另一方面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绕磁场方向旋转的运动方式。
②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式或3.饱和与弛豫(1)饱和①NMR吸收信号的产生处于低能级的自旋核数N(+1/2)多于高能级的自旋核数N(-1/2),极弱过量的低能级自旋核在射频场作用下,能够发生共振能量吸收。
②饱和现象N(+1/2)=N(-1/2),不再有射频的吸收,核磁共振信号消失。
③提高信号灵敏度的办法提高外磁场磁感应强度、降低工作温度。
(2)弛豫①核自旋弛豫的定义核自旋弛豫是指高能级核通过非辐射途径回到低能级的过程。
②自旋弛豫的类型a.自旋-晶格弛豫自旋晶格弛豫是指处于高能级的核自旋系统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环境分子(晶格或溶剂),自己返回到低能级的过程。
b.自旋-自旋弛豫自旋-自旋弛豫是指处于高能级的核自旋系统将能量传递给邻近低能级同类磁性核的过程。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学科,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制等领域。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方便了对元素性质的研究和应用。
2.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它研究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其中,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计量比等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比例关系。
3. 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气体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样品形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分析方法对于气体样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
4. 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溶液是将固体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一种体系。
制备溶液需要掌握溶解度、稀释等技术,而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含量则需要了解重力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
5. 酸碱中和反应和pH值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pH值是测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数值越大则碱性越强。
6. 电化学法和电解质溶液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流对物质进行分析或制备的方法,应用广泛。
电解质溶液是可以导电的溶液,其中溶解了电离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7.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现象,通过比较光的强度差来计算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8. 质谱和色谱分析质谱和色谱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质谱分析通过测量物质分子的质量-荷比值来确定物质的组成,而色谱分析则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分离和测定物质。
9. 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离子选择电极和传感器是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概论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酸碱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络合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氧化复原滴定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重量分析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吸光光度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别离和富集方法1复习笔记2课后习题详解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开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又被称为分析科学。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1.分类〔1〕按分析要求定性鉴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
定量测定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
〔2〕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按测定原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响及其计量关系为根底,如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等。
仪器分析:通过测量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参数进行分析,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4〕按试样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按工作性质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2.分析方法的选择对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测组分的性质;〔2〕获取共存组分的信息并考虑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拟定适宜的别离富集方法,以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3〕对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与对策;〔4〕现有条件、测定本钱及完成测定的时间要求等。
《分析化学》复习重点笔记-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版)
n di
i 1
x1
x x2
x xi
x
n i 1
xi
n
1 n
n i 1
xi
0
①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
②相对平均偏差:
d
d1 d2
dn n
1 n
n i 1
di
六.极差 R:一组测量数据中,最大值( xmax )与最小值( xmin )之差称为极差。
(全距或范围误差)
R xmax xmin
c(H 2 SO4 ) 0.1mol L1
c(
1 2
H
2
SO4
)
0.2mol
L1
c(2H 2 SO4 ) 0.05mol L1
c(B)
1 2
c( 12
B)
2c(2B)
c
b a
B
a b
c(B)
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或质量分数。
TFe K2Cr2O7 0.00500g mL1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 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
1.误差 E :测定结果与真值( xT )之间的差值。
x xT E
( E 为正值, x xT ; E 为负值, x xT ) ①绝对误差 Ea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 x =81.18%, xT =80.13%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1.滴定分析法: 2.滴定剂: 3.滴定: 4.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5.滴定终点(end point) 6.终点误差(Et)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适合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应具备的条件:(直接滴定)
《分析化学》考研武汉大学2021考研真题库与笔记
《分析化学》考研武汉大学2021考研真题库与笔记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消除或减少原子吸收中的光谱干扰()?[南京理工大学2009研]A.调小狭缝B.光谱化学缓冲剂C.用较小的通带D.换高纯度灯【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光谱化学缓冲剂是用来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
2以下标准溶液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是()。
[国际关系学院2014研]A.B.NaOHC.D.【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A项,是强氧化性物质,且见光易分解,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
B项,NaOH吸水,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
C项,性质稳定,氧化性适中,纯度高,可直接配制。
D项,易被氧化为三价铁,不能直接配制。
3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华南理工大学2017研]A.在一定置信度下,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即为置信区间B.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即为置信区间C.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窄D.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区间越宽【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其他条件不变,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
4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中山大学2017研]A.增加、增加、增加B.减少、不变、减小C.减小、增加、增加D.增加、不变、减小【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知,吸光度仅与摩尔吸光系数,液层厚度及浓度有关,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关系。
5有色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中山大学2017研] A.比色皿厚度B.有色物浓度C.入射光强度D.入射光波长【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与待测物、溶剂的性质及光的波长有关。
待测物不同,则摩尔吸光系数也不同,溶剂不同时,同一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也不同,光的波长不同,其吸光系数也不同。
单色光的纯度越高,摩尔吸光系数越大。
6络合滴定的直接滴定法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指:()。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X射线光谱法)
1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在 X 射线光谱法中,常用波长为 0.01~2.5nm。 2.X 射线的吸收 (1)吸收的特点 除最轻的元素外,散射的影响一般徆小,通常可忽略。 (2)吸收谱线 元素的吸收线和发射线类似,且其波长不元素的化学形态无关。 3.X 射线的散射和衍射 (1)非干散射 ①定义 非相干散射是指 X 射线不原子中束缚较松的电子作随机的非弹性碰撞,把部分能量给 予电子使电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散射。 ②特点 a.非相干散射造成 X 射线能量降低,波长向长波方向秱动(Compton 效应); b.散射线的相位不入射线无确定关系,丌能产生干涉效应,对测定丌利。 (2)相干散射 ①定义 相干散射是指 X 射线不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作弹性碰撞的散射。 ②特点 X 射线只改变方向而无能量损失,波长丌变,其相位不原来的相位有确定关系。 (3)X 射线发生衍射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原子层之间的间距必须不辐射的波长大致相当; ②散射中心的空间分布必须非常规则。
6 / 12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分析化学笔记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二、分析方法的分类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1. 基本概念和公式准确度(accuracy ):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表示。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μδ-=x -测量值,-真实值绝对误差可以为正值,表示测量值大于真值;也可以为负值,表示测量值小于真值。
测量值越接近真值, 越小。
反之,越大。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通常以%或‰表示。
反映测量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在分析工作中,常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分析结果。
%100%100⨯-=⨯μμμδx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也称为可定误差(determinate error )。
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它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三种。
特点:以固定的大小和方向出现,并具有重复性,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 ):由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也称随机误差(indeterminate error)。
特点:大小和方向(正负)都不固定;服从统计规律(正态分布);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免。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讲解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概述1、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2、定量分析过程取样、试样的分解、消除干扰、测定、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按试样用量分: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固体(m) >0.1g 0.01~0.1g 0.0001~0.01g <0.1mg 液体(V) >10mL 1~10mL 0.01~1mL <0.01mL4、按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 >1 0.01~1 <0.01 质量分数wB5、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使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再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沉淀法和气化法。
滴定分析法:将巳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到达化学计量点,据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反应的类型,可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测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故将它们称为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等。
(3)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关系: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迅速、灵敏、操作简便,能测定含量极低的组分。
但是仪器分析是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如试样预处理、制备标样、方法准确度的校验等都需要化学分析法来完成。
因此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是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的。
只有掌握好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学好和掌握仪器分析法。
分析化学笔记--有效数字
分析化学笔记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有效数字: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其位数由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欠准(可疑)数字组成。
(可表示数值大小以及测量精度)有效数字注意点:①PH、PC、P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仅取决于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
(整数部分只说明该数的方次)例如,PH=12.77,有效数字为两位。
②大数据应采用科学记数法,并表示有几位有效数字。
例如,8800若要表示两位有效数字应表示为8.8×10³,四位则表示为8.800×10³③数据的首位数字≥8,在乘除运算中,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可多计一位。
例如,87可计为3位有效数字④常数e、π的有效数字位数可计为无限制。
修约规则采用“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五成双是指当确定有效数字的保留位数后,尾数为5,若5后面有不为0的数,进位;没有或后面数字皆为0,则修约最后一位数字为双数。
例如,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0.2350→10.2410.24500→10.2410.23500001→10.2410.2450000001→10.25修约说明①一次修约到位,不可分次修约②大量数据计算,先对所有数据保留一位小数,最后对结果进行修约运算规则1、加减运算:几个数据相加减,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依据修约。
例如,0.011+22.53+1.015=23.56(以22.53为依据修约,即四位有效数字)2、乘除运算:以其中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依据修约。
例如,0.0121×25.64×1.058=0.328(以0.0121为依据修约,即三位有效数字)3、对数运算:与真数有效数字位数相等。
4、乘方、开方运算: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分析化学笔记--误差分析
分析化学笔记(基本分类及误差分析)一、基本分类①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结构分析②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③根据分析方法测定原理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二、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1、系统误差(特点:重现性、单向性、可测性)①方法误差:实验设计或分析方法选择不当所造成的误差。
例如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条件选择不当,沉淀物溶解较大(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②仪器误差:由于实验仪器本身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刻度不准,砝码磨损等③试剂误差:由于实验试剂不合格引起的误差。
如蒸馏水有杂质,显色剂变质等④操作误差:由于操作人员的不正当操作所引起的误差。
如颜色观测不准,未水平读书等。
2、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特点:随机性、大小相等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三、检测误差的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注:离群值:与其他数据相差甚远的值1、Q检验法:n个数据,按递增排序,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计算离群值与其相邻的值的差,计算Q。
Q=(X离群-X相邻)的绝对值/(X最大-X最小)2、G检验法:G=(X离群-X的平均值)/SS为标准偏差(注:G检验法比Q检验法准确性高)四、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受系统误差影响),由以下两种误差衡量;①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该值越小,准确度越高)②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比2、真值(分约定真值和相对真值)绝对真值不可测,只客观存在约定真值: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单位以及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均为约定真值。
如摩尔,热力学温度等相对真值:由公认的权威机构多次测量得到的测量值(注:理论真值是理论存在,计算推导出来)五、精密度和偏差精密度:一组平行测量数据中,各测量值之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一般用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衡量。
注:①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结果的重复性;②精密度好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前提;③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但若是消除系统误差,则可行。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中册)
3.何谓活度常数、浓度常数和混合常数?各自的影响因素如何?答:(1)活度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化学反应aA+bB=cC+dD达到平衡时,其生成物各组分活度与反应物各组分活度按照质量作用定律给出的比值称为活度常数:。
活度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2)浓度常数如果溶液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其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与反应物各组分浓度按照质量作用定律给出的比值称为浓度常数:。
浓度常数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也受离子强度的影响。
(3)混合常数如果溶液中某组分的活度可以通过实验方便测定,而其它组分仍然采用浓度表示,则平衡常数称为混合平衡常数:。
它也是溶液温度和离子强度的函数。
4.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和滴定突跃范围的意义;滴定突跃大小与滴定反应的关系。
答:(1)滴定曲线滴定曲线是指滴定过程中,溶液性质(组分活度pH、pM、E、I或A)与滴定剂加入量(或反应进行百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
(2)滴定突跃随滴定剂的加入,对热力学上能够进行完全的滴定反应其sp前后溶液性质将以数量级程度急剧变化,从而在滴定曲线上形成直线部分,这种量变到质变的现象称为“滴定突跃”。
滴定突跃为滴定反应所共有,差异仅是突跃性质(pH、pM、E、I或A)和突跃大小(随滴定反应完全程度的量度而改变不同)。
(3)滴定突跃范围把滴定反应进行到99.9%~100.1%(或±0.1%相对误差)区间时,待测组分浓(活)度的变化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
即滴定突跃起点(-0.1%误差)到滴定突跃终点(+0.1%误差)之间的距离。
(4)滴定突跃大小与滴定反应完全程度的关系滴定突跃大小与滴定反应完全程度成正比,即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越高(K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5.选择指示剂的依据;影响终点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
答:(1)指示剂选择的依据①选择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反应的sp尽可能接近;②指示剂在ep时的颜色突变要迅速、明显、可逆,即指示剂的变色灵敏度高、敏锐性好。
(2)影响终点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①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②滴定突跃范围大小;③指示剂的选择是否恰当。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光谱分析法导论)【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复习笔记一、概述1.光分析法的基础(1)能量作用于待测物质后产生光辐射;(2)光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后发生某种变化。
2.光分析法的三个主要过程(1)能源提供能量;(2)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3)产生被检测的信号。
二、电磁辐射的性质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的现实表现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
(2)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c(c等于2.998×108m/s),即=c波长的单位常用纳米(nm)或微米(μm)表示;频率常用单位赫兹(Hz)表示;波长的倒数σ称为波数,常用单位cm-1。
2.电磁辐射的微粒性(1)电磁辐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Eνσ=h=hc hc(2)电磁辐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νλp=h=h(3)电磁辐射的微粒性的现实表现包括:①光的吸收、发射;②光电效应。
3.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吸收当电磁波作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时,若电磁波的能量正好等于物质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电磁辐射就可能被物质所吸收,此时电磁辐射能被转移到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上,原子或分子从较低能态吸收电磁辐射而被激发到较高能态或激发态。
(2)发射当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处于较高能态时,可以以光子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而回到较低能态,同时产生电磁辐射,这一过程称为发射跃迁。
(3)散射当按一定方向传播的光子与其他粒子碰撞时,会改变其传播方向,而且方向的改变在宏观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4)折射和反射当光作用于两种物质的界面时,将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①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速率不同而引起的。
②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5)干涉和衍射①当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相位相等或相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
分析化学笔记--重量分析法(一)
分析化学笔记重量分析法(一)重量分析法:简称重量法,称取一定重量试样,用适当方法分离组分,通过称重的方法求的组分含量的方法。
一、重量分析法优缺点优点:①直接采用分析天平所得数据来分析结果②不需要引入基准物质和容量器皿等数据③称量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缺点:①操作繁琐、费时、灵敏度不高②不适用于微量及衡量组分的测量③不适用于生产的控制分析二、重量法在检验工作中的常用方法①挥发法②萃取法③沉淀法④电解法(注:本笔记不讲解电解法)三、常用方法讲解1、挥发法(包括直接挥发法和间接挥发法),步骤如图。
直接挥发法:利用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并用适宜的吸收剂将其全部吸收,称量其增加的重量来计算组分含量的方法。
例如,以碱石灰为吸收剂测定试样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间接挥发法:利用加热等方法使试样中挥发性组分逸出后,称量残渣,以减少量来计算挥发组分的含量。
例如,测定氯化钡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补充笔记干燥失重:利用挥发法测定药物干燥至恒重后减少的重量。
恒重:指药物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重量差在0.3mg以下常用药物的干燥方法1、常压下加热干燥适用对象:性质稳定,受热不易挥发、氧化、分解、变质的药物2、减压加热干燥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温度高、易分解变质、水分较难挥发、熔点低的药物3、干燥剂干燥适用对象:能升华、受热易变质的物质2、萃取法(步骤如图)根据被测组分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萃取分离,称量干燥萃取物的重量,求得组分含量的方法。
(注:若实验需求较高,可采用多次连续萃取以提高萃取率)萃取对象:螯合物、离子缔合物、三元配合物、溶剂化合物、简单分子3、沉淀法(重点),步骤如图。
利用沉淀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化为难溶化合物,分离洗涤干燥,转化为可供称量的化学组成,最后计算组分含量的方法。
(注:该沉淀的化学组成称为沉淀形式;沉淀经处理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称为称量形式)①试样称取和溶解称取:适量,不可过多(洗涤、过滤带来困难)或过少(误差较大)晶体沉淀(0.1~0.5g)非晶体沉淀(0.08~0.1g)可根据上述量计算出大约应称取的试样量②沉淀制备沉淀形式要求:a.沉淀溶解度小,沉淀完全度大于99.9%b.沉淀纯度高,尽量不要存在杂质c.沉淀形式要易于过滤洗涤,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称量形式要求:a.有确定已知的组成,否则将失去定量的依据b.称量形式必须十分稳定,不受外界影响c.摩尔质量要大,减少称量误差③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灼烧过滤:常用滤纸或玻璃砂芯滤器洗涤:选择洗涤液的原则a.溶解度较小不易生成胶体的沉淀(蒸馏水)b.溶解度较大的晶体沉淀(沉淀剂稀溶液或沉淀的饱和溶液)c.溶解度较小的非晶体沉淀(热的挥发性电解质的稀溶液,如硝酸铵)烘干与灼烧:通常为110~120℃烘干40~60分钟;若为有机物,温度视情况而定。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热分析方法)
第二十章热分析方法20.1 复习笔记一、热重法1.热重法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1)热重曲线热重曲线是以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m-T曲线。
(2)微商热重曲线以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率(d m/d t)为纵坐标,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即d m/d t-T曲线。
2.热重法基本装置(1)热重装置示意图图20-1 热重装置示意图1—测温热电偶2—试样坩埚支架3—电加热炉4—温控热电偶5—天平横梁吊带6—光源7—光栏8—光电转换器9—磁铁与线圈(2)热重测量装置的组成①天平;②位移传感器;③热重测量单元。
3.热重法基本原理热天平测量原理或I=km式中,I为线圈中的电流,g为重力加速度,n为线圈匝数,B为磁场强度,m为试样质量,k为天平常数。
图20-2 各类热天平示意图1—坩埚支持器2—电加热炉3—保护罩4—天平4.应用(1)应用范围①研究物质受热变化过程;②研究固体和气体之间的反应;③测定熔点、沸点;④利用热分解或蒸发、升华等,分析固体混合物。
(2)举例图20-3 CaC2O4·H2O的热重曲线二、差热分析法差热分析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1.差热分析法原理(1)定性分析的依据差热分析曲线的各种吸热与放热的个数、位置、形状及其相应的温度。
(2)定量测定的依据峰面积与热量的变化成比例。
(3)差热曲线(DTA曲线)试样的温度T S与参比物温度T R的温度差ΔT经两个反接的热电偶以差热电势形式输给差热放大器,经放大后输入记录仪。
(4)温度曲线(T曲线)从差热电偶参比物一侧取出与参比物温度T R对应的信号,经热电偶冷端补偿后送记录仪,得到温度曲线。
图20-4 差热分析原理示意图图20-5 差热分析曲线2.应用可检测到极少量试样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晶型转变、相变、分解反应、交联反应等)。
三、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示扫描量热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试样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一、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1. 化学元素的定义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通常分为横行和纵列。
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周期性特征也随之呈现。
3. 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分组- 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一组,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强的金属性质,如钠、钾等。
- 碱土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二组,比碱金属密度高,但仍为金属,如钙、镁等。
-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三到第十二组,具有变化多端的化合价和复杂的离子形式,如铁、铜等。
- 卤素:位于周期表第七组,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剧毒性质,如氯、溴等。
- 惰性气体:位于周期表第八组,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反应,如氦、氖等。
二、无机化合物1. ionic化合物- 离子键的形成:在离子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会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晶格。
-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高溶解度、良好的电导性和脆性等特点。
2. 共价化合物- 共价键的形成:在共价化合物中,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程度。
-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弱的电导性,往往呈现分子结构。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种类-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如金属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涉及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转移过程,如强酸与强碱之间的反应。
- 沉淀反应:产生可在溶液中沉淀的物质的反应,如生成不溶于溶液的盐类。
- 配位反应:涉及配位化合物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键的形成或断裂。
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某一反应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的状态。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沉淀重量分析法)【圣才】
c.影响因素 活度积(Kap)仅与温度有关。 ②溶度积 a.使用条件 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较大,需要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b.计算公式
c.影响因素
温度、溶液的离子强度。
③s 与 Kap 或 Ksp 的关系
s M A
Ksp
Kap M A
(3)条件溶度积 MmAn 型沉淀的条件溶度积
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同离子效应
K sp
K
sp
m M
n A
3 / 4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增加某一构晶离子浓度导致沉淀平衡被打破,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 应。
(2)盐效应 沉淀的溶解度随着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3)酸效应 溶液的酸度对于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产生酸效应的原因是沉淀的构晶离子与 溶液中的 H+或 OH-发生了副反应。 (4)络合效应 形成沉淀的构晶离子参与络合反应,导致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络合效应。 (5)其他因素 ①温度 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溶剂 离子型晶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相反。 ③沉淀的颗粒大小 同一种沉淀,小颗粒比大颗粒的溶解度大(更大的比表面积;表面的分子有更高能量)。 ④沉淀的结构 亚稳定型的溶解度较大。 ⑤胶溶 已经凝聚的沉淀因为再次形成胶体而重新分散在溶液中。
2.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沉淀作用应在比较浓的溶液中进行,加入沉淀剂的速度也可以适当快一些。 (2)沉淀作用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3)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易挥发的盐类电解质。 (4)一般杂质较多,需再沉淀。 3.均匀沉淀法 (1)原理 加到溶液中的沉淀剂并不立刻与被测离子发生沉淀,而是通过缓慢的化学反应过程,使 沉淀剂在整个溶液内均匀地产生。 (2)优缺点 ①优点 能得到大颗粒的晶形沉淀,且吸附的杂质量少,较纯净。 ②缺点 a.形成沉淀的反应时间较长。 b.沉淀容易在容器壁上沉积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增加分离的难度。
分析化学读书笔记
1.原理以小面积、易极化的电极作工作电极,以大面积、不易极化的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分析物质的稀溶液,由所测得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极谱分析法是用滴汞电极为指示电极进行电解,以测定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伏安曲线)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
滴汞电极称为极化电极,它的电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参比电极的表面积大,没有明显的浓差极化现象,它的电位不随外加电压而变化,称为去极化电极。
几个概念:(1)残余电流iR:外加电压还未达到分解电压,残余电流由于电极表面充电产生。
(2)极限扩散电流(或扩散电流)id:滴汞电极附近的氧化态浓度低于溶液中的其浓度,溶液中的氧化态向滴汞电极扩散,产生的电解电流称极限扩散电流,是定量的基础。
(3)极限电流il=iR+id;电极表面附近的氧化态物质已几乎全被还原,电流不随外加电压变化。
是极谱分析的依据。
(4)浓差极化:由于电解时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极化现象。
由于外加电压已足够大,使电极表面附近的氧化态物质已几乎全被还原,浓度趋近于零,即完全浓差极化。
(5)半波电位E1/2: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极电位,是定性分析的依据。
(6)拐点:此处外加电压= 分解电压,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7)极谱极大:电流—电位曲线上的比扩散电流大得多的电流峰。
由于氧化态物质在汞滴表面各部分的单位面积上还原速度不均匀所致,应予消除。
2.极谱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2)相对误差小,可与比色法媲美;(3)分析速度快,在合适的情况下,可同时测定4~5种物质,不必预先分离;(4)用样量小,有良好的重现性;(5)使用于同一品种大量试样的分析测定;(6)应用范围广。
3.极谱分析的一般步骤:(1)取试液(含铅离子10-2~10-5mol/L,极谱分析的测定范围如此)于极谱分析的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的KCl作支持电解质(约0.1 mol/L);(2)向试液中通入氮气或氢气数分钟,以除去试液中的氧气;(3)调整储汞瓶高度,使汞滴以10s2~3d 的速度滴下;(4)以滴汞电极为阴极、饱和甘汞电极为阳极,在电解液保持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电解;电解时,外加电压从小到大逐渐增大,并同时记下不同电压时相应的电解电流值;(5)以所测得的电流(用I表示)为纵坐标,电压(用V表示)为横坐标作图,得到I~V曲线,此曲线叫做极谱波或叫极谱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1. 基本概念和公式
准确度(accuracy):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表示。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测量值,?-真实值
特点:以固定的大小和方向出现,并具有重复性,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由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也称随机误差(indeterminate error)。
特点:大小和方向(正负)都不固定;服从统计规律(正态分布);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免。
精密度(precision):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实验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测量值之间越接近,精密度就越高;反之,精密度越低。精密度用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实际工作中多用相对标准偏差。
偏差(deviation,d):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 。
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3.分析化学的作用
不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分析方法的分类
三、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2.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1)“四舍六入五成双(或尾留双)”。
注意:尾数为5而后面是0时,5前面是偶数则舍,为奇数则入;尾数为5而后面不是0时,都入。
(2)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至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约。
(3)在大量数据运算时,为防止误差迅速累加,对参加运算的数据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运算后再将结果修约成与最大误差数据相当的位数。
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偏差在测量值的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
(使用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表示测定的精密度比较简单,但不能反映测量数据中的大偏差。衡量测量值分散程度用得最多的是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有限次测量,各测量值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t (x-μ/S)
图:t分布曲线
t分布曲线:纵坐标仍然是概率密度y,横坐标是统计量t,得到的曲线称为t分布曲线。
统计量(t):是以标准偏差S为单位的(x-μ)值。t= x-μ/S
t分布曲线是随自由度f(n-1)而改变。当f趋近于无限时,t分布就趋近于正态分布。
2. 基本概念
注意问题:
(1)数据中的“0”,位于数字中间的0是有效数字,在数字前面的“0”是定位用的,不是有效数字。 很小的数字或很大的数字,常用10的幂次表示。
(2)变换单位时,有效数字的位数必须保持不变。
(3)pH、pM、pK等值的有效数字仅取决于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因为正数代表原值的幂次。
(4)首位数8的数字,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多记一位。
正态分布说明:
(1)数据既向某个中心值集中的趋势,又有偏离开这个中心值的倾向。
(2)大多数测量值集中在算术平均值的附近;
(3)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4)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
(5)所有测量出现在这个区间的概率总和为1。
t分布:有限次测量值的偶然误差分布服从t分布。用样本的标准偏差S代替总体标准偏差σ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占的百分数。
2.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测量结果的好坏应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衡量: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测结果不可靠,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好,准确度才会高。
3.误差的传递 (propagation of error)
定量分析的结果,通常不是只由一步测量直接得到的,而是由许多步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的。这中间每一步都可能有误差,而这些误差都要引入分析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每步的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一般而言,误差的传递与各直接测量值的误差性质有关,也与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有关。
分析化学
山东大学药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2003.4
教材:《分析化学》第四版,孙毓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一、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次变革:20世纪初。溶液平衡四大理论的建立,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仪器分析方法得到发展,使原来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 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置信水平P(或置信度):表示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落在( )之外的概率。显著性水平?:测定值落在( )以外的概率,?=1-P。
(置信水平P或显著性水平?表示人们作出判断的可靠把握程度。由于t值和?和f相关,故引用时要加脚注,用tα,f表示)
平均值的精密度:反映测量次数对平均值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平均值的精密度可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表示。
(4)修约标准偏差时,修约的结果应使准确度变得更差些。多数情况下取一位有效数字,最多二位。
3.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1)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减时,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准,修约其它数据,使各数据的绝对误差一致后再进行加减运算。一般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
(2)乘除法:几个数据相乘除时,以参加运算的数据中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据为准进行修约后再运算。
绝对误差可以为正值,表示测量值大于真值;也可以为负值,表示测量值小于真值。测量值越接近真值,? 越小。反之,越大。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通常以%或‰表示。反映测量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在分析工作中,常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分析结果。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也称为可定误差(determinate error)。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它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三种。
1.高小霞主编,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年开始出版,全书共六卷29册,涵盖面最广的分析化学丛书。
2.杂志
国内:
1.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与中科院《分析化学》编委出版。主要刊载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仪器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综述等类文章。
2. 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学会主办。刊载药物分析检验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有关展望性评述、研究成果与经验交流。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
(4)消除测量中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造成平均值偏离真值的主要原因,根据来源不同,可以采用校准仪器、做对照试验、做回收试验、做空白试验的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二、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1.基本概念
有效数字: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反映测定的准确程度。
记录原则: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只允许保留一位可疑数,末位数欠准。也就是,有效数字的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三、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1. 正态分布和t分布
正态分布:(简单复习)无限次测量的偶然误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用平均值μ来表示一组数据群分布的位置,用标准偏差来描述数据分布的离散性。
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表达:
图1.正态分布曲线 图2.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国外:
1.The Analyst(英),1987创刊
2.Analytical Chemistry (美),1929创刊
3.Analytical Letters(美),1968创刊
4.Analytical Abstracts(英)1954创刊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目的要求:
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熟悉逸出值发舍弃原则,了解统计检验的方法。
1.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化学化工出版社。共10个分册,涵盖了现代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是我国建国以来涵盖面最广的分析化学手册。图书馆有。
2.Handbook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New York. McGraw-Hill,1963. 分析数据和分析方法及相关资料。
丛书:
2. 华中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Harris D C.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4th ed, New York: Freeman and Company, 1995. 是目前美国许多大学的分析化学教材和参考书。
手册:
(1)用多次测量的样本平均值 ,估计?值的范围:
(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用少量测定值的平均值 ,估计?值的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