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营造写作氛围,培养写作兴趣,努力把作文教学变成学生发表世界观的营地,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个性,改变他们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让作文成为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主阵地。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在卓越课堂新理念的倡导下,对小学生的作文指导尤为重要。
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指导要么以教师为重,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失去了作文的真实性;要么放任自流无任何指导,学生无从下笔,以致学生中普遍存在谈“文”色变,对写作充满畏惧、排斥的消极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质量的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能力,进行了“阅读积累、观察实践、范例引路、多项训练、评改交流”等方面的探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应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
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
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如:我在进行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每天早上都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或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边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我还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共享。
中午或下午鼓励学生们到图书室看书,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做到一读一得,得得相连,读中悟写,读中学写,逐渐地使学生真正养成广泛、认真的阅读、勤于练笔的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
正如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写作中,我还紧密结合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等恰当的贯穿在作文中。
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二、观察生活,展现童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比如:我在教学生写《绿色在行动》这篇作文时,我不是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而是把学生们带到校园里,让他们参与这次活动,让他们动手把校园里的垃圾清理干净。
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在脑海里,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自己想写的,最后再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学习总结,概括自己的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源泉,他们的思维活跃了,不是按照老师出的题目来一句句凑,而是有丰富的材料可写,写起文章来就不至于内容贫乏,无话可说。
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
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三、课上引路,学习章法。
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功能,结合范例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写。
例如教学《海
滨仲夏夜》着重让学生领悟写景如何抓住特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烂漫的点地梅》,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用借物喻人的方法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匆匆》、《收藏阳光》等课文让学生感受如何选取一些特殊的材料来表达某种深刻的道理;教学《回忆鲁迅先生》、《试飞》让学生感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及间接描写的重要作用等。
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一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在学文中除了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写作方法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品词赏句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传神。
其方法主要是抓住典型词、句、段,通过去词、换词、品读等手段,体会其用词、修辞的精妙。
从而使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表达。
例如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我让学生思考可用哪些字替换“绿”字,学生想出了“到、过、满、入、回、染、醒”等多种答案,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这些字和“绿”字比较,看到底用哪个字好。
经过分析讨论,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只有“绿”字让读者头脑中一下子出现了江南一片绿色,生机勃勃的景象,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深深感受到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的重要性,写作时自然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
另外,教学中还要结合典型课例或典型结构段加强仿写、缩写、续写、写感悟等训练,使学生依托课例,举一反三,形成技能。
四、强化训练,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读书的目标之一,运用是积累的最终目的,同时,所积累的知识又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演绎出其表情达意的生命力和价值。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让我发现学生特喜欢写想象作文。
因为他们觉得想象作文少了束缚,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由自己发挥。
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心理,借助语文教材指导学生多练笔,如改写古诗《赠汪伦》,想象李白与好朋友的分别是怎样的难分难舍,会有哪些语言与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把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可以续写结尾,如学了《穷人》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桑娜夫妇多了两个孩子以后的生活境遇,会产生什么结局,任由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可以变换思维角度去想象,如《倔强的小红军》故事结局是小红军在长征途中,又累又饿,牺牲在茫茫的草地边缘。
可通过想象写出不同于文中小红军,如:小红军在将军的照料下竟奇迹般的活了。
通过变换角度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平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出些符合学生口味,如《小燕子,你还好吗?》、《我与地球交朋友》、《假如我是……》、《电脑管家》等,让
学生自行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只有当学生认为写作时喜怒哀乐的宣泄,是学生童心、童真、童趣的释放时,他们突破了写日记、周记、大作文的障碍。
五、注重讲评,互动交流。
作文讲评课力求生动、新奇、多样,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一是生动。
坚持让学生从范例中体会写作规律。
对学生习作中那些夸大其词的描写、啼笑皆非的想象、张冠李戴的用词等比较普遍典型的错误,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
二是新奇。
注意选择那些充满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或习作,力求激发学生的悟性,从中得到启迪。
我给学生读过一篇《我的妈妈》,这篇短文一改只写妈妈”好”的老套子,写了妈妈生活中的一些”缺点”。
文章出自孩子的眼光,写得十分诙谐有趣。
这篇范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材一定要新颖,要写得生动,有特点。
三是多样。
讲评形式多样,可以避免学生因单调重复产生厌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注重综合讲评、重点讲评、个别讲评的差异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弱点和兴奋点。
四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将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讲评并展出,或推荐给有关报刊发表,为他们提供发挥写作能力展示的机会,并让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写这篇作文的体会。
身边同学的成功,给大家带来喜悦,带来鞭策,也带来写作的欲望。
总之,作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怎样让学生爱作文,老师费尽心思也是为了此目的。
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为了这一目的,我们老师应想出各种方法,采用不同的形式,让作文妙趣横生,让作文成为学生成功体验的载体。
使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高深,作文是眼,把看到的写在纸上;作文是耳,把听到的写在纸上;作文是手,把做过的写在纸上;作文是心,把感受到的写在纸上。
在新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