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目的观探析
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论杜威的“教育⽆⽬的论”2019-09-24摘要:杜威强调“教育⽆⽬的论”,即只存在教育过程内部的⽬的,不存在外部的⽬的。
本⽂分析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书中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的的论述,并与我国教育现实相结合,揭⽰了其教育⽬的观中蕴含的社会性⽬的。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论”杜威(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学者称他的实⽤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是“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在经历了长期教育实践和研究后,杜威于1916年著成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
虽然这本书是90多年前写的,但它仍具有新鲜的时代⽓息,书中所论述的问题对我们现在所⾯临的种种问题仍有很⼤的影响。
胡克曾这样评价说:在任何领域中,在原来作为教科书出版的著作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唯⼀的不仅达到了经典著作的地位,⽽且成为今天所有关⼼教育的学者不可不读的⼀本书。
①本书共分26章,其中8、9章着重论述了杜威的“教育⽆⽬的论”,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个理论?“⽆⽬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教育⽆⽬的论的提出(⼀)对当时流⾏的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对教育⽬的的讨论,杜威并不是第⼀⼈,在他以前及他所处的时代流⾏着各种教育⽬的论,杜威在书中重点介绍了以下三种观点。
1.以卢梭为代表的⼉童本位论教育家提出的“由⾃然提供的教育⽬的”的观点杜威引⽤卢梭本⼈对这⼀观点的阐述:我们从三个来源接受教育,即⾃然、⼈和事物。
我们的器官和能⼒的⾃发⼤发展构成⾃然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利⽤这个发展构成⼈给我们的教育,从周围获得的个⼈经验构成事物的教育。
只有当这三种教育和谐⼀致,⾛向同⼀个⽬的时,⼈才朝向他真正的⽬标。
②杜威极其赞赏这种观点,事实上,他直接承袭了卢梭的这个观点。
同时杜威认为“遵循⾃然”很容易被认为⾃然不仅提供开始⽣长的原始⼒量,⽽且提供开始⽣长的计划和⽬标,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使⾃然和社会相对⽴,这⼀点是杜威所不能接受的。
试析杜威“教育目的”与“教育无目的”
试析杜威“ 教育目的” 与“教育无目的”摘要:1916年,杜威著成教育界中经典性的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套具有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从此建立起来,其中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观——“教育无目的论”自传入中国开始便一直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学者们的争议和诟病。
良好的目的的标准应该具有现实需要性、动态灵活性、协调性与多样性。
通过了解杜威对目的的性质与标准以及“教育无目的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笔者认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民主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尊重儿童地位的直接表达。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他完成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创作,至此,一套实用主义哲学体系建立了起来。
其中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观——“教育无目的论”自传入中国开始便一直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学者们的争议和诟病,大多数国内学者更愿意接受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一个伪命题,认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是有目的的,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民主社会,然而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杜威内在的教育哲学思想。
1.目的的性质与标准1.目的的性质杜威第一个提出要解释的问题就是存在于活动内部的目的的性质。
首先,以沙漠为例,一阵风吹过,沙子便改变了位置,但从沙子的角度来看,沙子本身并无变化,只是位置的改变和空间位置的重新分配,是结果,是影响但不是终结。
因此,没有一种根据可凭以选择前面的情况作为起点,后一种情况作为终点,而把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作为改造和实现的过程。
[1]其次,目的和结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杜威在谈到有关目的问题时指出,需要注意一件工作是否具有内在连续性,一件工作的完成应当是有始有终,循序渐进的,一个阶段的完成是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在完成行动之前制定好一定的目的,在行动结束后才能根据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结果调整目的,为下一次更好地行动做准备。
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表明了他的“教育无目的论”,其实质是反对从外部赋予教育以目的(外部目的),教育过程本身就包含着教育目的(内部目的)。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是一种综合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教育观。
“教育无目的论”具有纯粹性、动态性、当下性、差异性等特点。
标签: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民主主义一、如何理解“教育无目的论”㈠内、外部目的的区分杜威明确区分了来自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外界社会赋予的“教育目的”。
他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教育就是不断促进儿童的生长,在生长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与教育的内部目的相对,杜威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看做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
而这些从外部强加的目的妨碍各人的常识,是有害的。
杜威所谓的“教育无目的”,是说教育无外部目的,每个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其目的。
“教育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
㈡综合的教育目的首先,杜威批评了柏拉图教育哲学的理想把阶级作为社会的单位。
他认为教育不应以阶级作为社会的单位,也不应受政治单位的干涉,而应把个人作为社会的单位。
杜威的教育目的不单单立足于个人或社会,而是在民主的社会基础上的个人意义。
其次,杜威认为“一般的或概括的目的,只是研究特殊的教育问题的观点”。
他考察了三个一般的目的:由自然提供目的;社会效率作为目的;文化作为目的。
杜威不否认上述目的有其正确性。
但他提出,“如果这些目的的叙述不够全面,就会互相冲突。
”那么可以推测,当以上三个一般目的叙述全面、互相包容时,就会形成一个综合的“一般目的”。
这样的“一般目的”,应该也是杜威认可的。
二、“教育无目的论”的特点㈠纯粹性杜威所指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内部,不受任何外部要求的影响。
这样的教育目的,是纯粹的,是就教育论教育。
内在性的教育目的是儿童自己的目的,是教育本身的目的,儿童的生长不是有一个外在的目的,而它的本身就是目的。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当前教育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论,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应由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经验来确定,而非简单地追求知识传授或技能掌握。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教育目的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教育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杜威强调教育与实践的,认为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使得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然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被淡化。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由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多样化的,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目的需要深入探讨。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忽视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我们可以基于杜威教育目的论的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
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优化评价机制,以综合能力评价为主线,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范畴,以便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然而,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以及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在《教育的目的》中,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这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确实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的教育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育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变得没有主见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另外,杜威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社会相结合的。
这也是我深有体会的一点。
现在的教育往往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让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出更合格的人才。
通过阅读《教育的目的》,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也应该与社会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合格的人才。
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教育真正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杜威学校教育
杜威学校教育引言概述:杜威学校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教师角色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杜威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一、教育目标:1.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杜威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得知识。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批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杜威学校教育强调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杜威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参预能力。
二、教学方法: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杜威学校教育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量和探索。
2.2 项目学习:杜威学校教育倡导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3 融合教学:杜威学校教育倡导跨学科的融合教学,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
三、评估方式:3.1 综合评估:杜威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还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评估。
3.2 反馈评估:杜威学校教育强调及时反馈和个性化评估,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赋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匡助学生更好地提高。
3.3 自我评估:杜威学校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和自评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角色:4.1 引导者的角色:杜威学校教育中,教师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摘要:杜威对美国的传统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深入批判。
他提出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现实性、实验性、目的和手段相互转换;其特征是: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活动和需要、教育目的必须能转换为方法、教育者必须警惕抽象的终极的目的。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他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
虽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受到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评与质疑,但在今天,这种教育理论依然有很多积极因素值得人们去探索、去挖掘。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观一、杜威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他虽然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以外并无目的,但他并不是"教育无目的论"者,他的教育目的是为民主主义社会服务。
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内在性和主体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性和活动性。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集中表述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
他指出:“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进行比较。
当社会关系不平等均衡时,一定会出现后一种情况。
”这是杜威在论述教育目的时的一个基本立场,也是我们理解杜威教育目的的关键。
他认为存在两种教育目的,一种是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一种是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
他反对外部的目的,赞同内部的目的。
“杜威率先作出‘内在的教育目的’与‘外在的教育目的’的区分,对20世纪关于教育目的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教育无目的”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的纠正,并非根本上放弃或取消教育目的。
杜威以“反弹琵琶”的方式求索教育目的:民主主义是其理想社会;教育是民主主义首要而审慎的工具。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解析
12/2009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解析s 李 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他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
特别是关于儿童、关于教育的观点直击我国传统教育的要害,他强调儿童从书本记诵中解放出来,强调尊重儿童的本能和需要,他反对外部强加的目的,反对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等。
杜威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杜威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
杜威曾于20世纪早期亲自到日本、中国、苏联等国家访问和讲学,他是思想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正如美国学者罗思(R.J .Rot h )所说:/未来的教育思想必定会超越杜威,,可是很难想象,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越杜威0。
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
一、目的的性质与标准关于教育目的,杜威有这样一些表述:/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0、/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有继续生长的能力0、/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0等。
杜威讲的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并不是教育没有目的,相反他极其赞同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手段。
在杜威看来目的具有预见结局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预料的结局来指导现在的活动,而对于这个目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认识,认识的愈充分,预见的结果愈多,活动就愈有意义,也愈容易被控制。
杜威认为目的必须是在对活动对象的充分认识上提出的,不能来自活动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的智力,只有这样/目的0才能进入人的生命活动中去,才能成为真环境影响人。
目的的灵活表现在与环境的作用上。
不是一成不变地在一定环境中去完成/任务0,达到/目标0,而是根据情景不断的发展自己,使之成为对付环境的一个方法,使环境产生有益的变化,这里杜威强调了主动性。
杜威用靶子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把活动的工具当成了目的,例如考试只是测试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工具,然而我们却把它当成了学习的目的。
杜威教育目的观
关于杜威教育目的观——无目的乎?有目的乎?关于杜威,有太多可讲。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界有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将杜威看作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认为其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教育教学中心的“新”三中心思想,打破了打破了赫尔巴特所确立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旧”三中心思想,视其教育思想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得到充分的阐述和展开。
我国教育界对杜威其人其书给予极高的评价。
但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予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存在不同说法。
有人认为杜威是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也有人认为杜威的教育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种说法各执一端,无所平衡。
现采撷两方之论,一一过招。
孰是孰非,各位各取所需即可。
以下是集教经管22位同学的集体聪明才智的以及发挥本人的苦干巧干的成果。
一、杜威教育目的观的历史渊源1、哲学渊源西方哲学史上,古典工具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典工具主义是一种“目的—手段”型的思维方式,它重目的轻过程,,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成是实现某种终极目的的手段。
但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重视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轻视事物发展的结果。
并且从自然哲学领域发展到认知哲学。
旧哲学思维方式逐渐向新哲学思想转变。
利用这种哲学观思考教育问题时,杜威不再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实现某一目的的工具,教育更是儿童不断生长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过程。
因而,其必然的逻辑结果就是,教育的过程成为杜威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目的也在教育过程中,无须在教育过程之外寻找一个教育过程。
2、民主思想与教育目的充分理解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还必须结合杜威的社会思想。
杜威“所关心的是民主主义社会及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实现民主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民主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为个人的行为提供一种道德标准,促进个人的发展。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文档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和哲学家, 其著的《民主主义与 教育》一书,全面介绍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教育著述的经典 代表。
杜威呼吁教育民主,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 民主社会。
杜威还致力于教育实践,是第一个把教育理论和教育 实践结合起来的教育家。
、教育目的内涵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 生长和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 的目的是更多的持续的生长。
教育过程以外并无目的, 教育目的 寓于教育过程和活动中,教育本身就是目的。
因此杜威认为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是儿童的生长和儿童经验的改造。
杜威在《民主 主义与教育》中说:“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
只 是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
” 因此杜威最后提出“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 活。
”我们习惯把杜威的教育目的观称之为“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目的批判与继承的基 础上,他认为,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外界强加于教育过程的,这种教育目的是呆板的,不能在特定的情境下激发智慧、 开发人的潜 能,只能被动的执行外界所要求执行的任务。
在教育上,这种外 提到的“以完美生活做目标的, 教育的性质是预备”,即倡导教生长 部强加的教育目的指向于未来,强调为未来做准备,正如斯宾塞育目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因此,传统教育是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来讲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该服从于社会的需要和未来。
就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和才能的发挥。
杜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教育目的必须依从受教育者固有的活动和需要,包括受教育者个人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其认为把预备做教育的目的,有不顾学生个人现有能力而把某遥远的成就和职责作为教育目的的倾向,会忽视学生个人的特殊能力和要求。
杜威主张将教育目的建立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儿童的经验是具体的、现实的,所以教育的目的是立足于现实, 而不是遥远的未来。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
浅析“教育无目的论”摘要:约翰·杜威主张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内部存在教育目的,而外部并不存在教育目的,看似矛盾的论述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文通过分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深入研究他对三种不全面的观点和三种流行的教育目的观的评述,揭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质。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启示“教育无目的论”是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的。
在杜威的哲学和教育理论中,杜威所提出的无目的论并不是不承认教育目的的存在,相反杜威认为所谓的目的,其实就是行使一种责任,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这种责任就是你所要开展的一系列事物所应承担的责任。
作为教育,它的目的就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也就是观察学生、预见未来以及教育开展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
在教育中这种外部的目的只是胡乱地应付当前的教育环境,忽视了受教育者目前所处的身心发展以及经验状况,因此起不到教育目的所应有的作用,进而提出教育又是无目的的。
1 “教育无目的论”内涵诸多教育学者对“教育无目的论”进行研究后,指出“教育除自身之外并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这种观点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育目的融入于整个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之中,它不是由教育过程以外的政治、社会以及其他关系所决定的,它仅是教育活动设计所预期的结果。
另一层意思是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字面意思本身并没有目的,有目的的其实是教师和家长,从而鲜明的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即教育目的仅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之内,是不存在与教育过程外的。
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即是不断的“生长”,除了生长以外没有其他的目的。
笔者所理解的“生长”就是杜威所认为的教育目的。
人的发展就是一个身心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生长的关键期是在人一生中的前半段,也就是还没发育成熟的状态中。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有很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就是以前期的经验结果为基础,努力改变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潜在能力的过程。
杜威教育思想评析
杜威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理论界对杜威的教育目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儿童中心主义、从做中学、活动教学、课程思想、五步教学法、环境教育、职业教育等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和论述,而对杜威的自由教育思想的论述很少。
事实上,自由教育思想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它关涉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儿童自主性的彰显、儿童独立人格的扞卫及儿童尊严的确立。
它是自然教育、主体性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生成教育、自我教育的实施并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学理的支持。
杜威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上述功能和价值,而且对后世教育家如雅斯贝尔斯、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理论资源。
此外,它还对我国的自由教育思想的建构提供了当代启示。
笔者试图对自由教育的理论基础、自由教育的内涵与目的、自由教育的维度、自由教育的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和评价。
一、自由教育的理论基础:本能论心理学在杜威的视野中,本能论心理学是他的自由教育的理论基础,为自由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前提。
没有儿童的本能做基础,自由教育既无法实施,也无从表现。
本能活动是自由教育的内在蕴涵,也是自由教育的内驱力。
杜威认为,当时教育最大的缺点和弊端,就是不能在本能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
一般的教育家总是无视儿童本能的存在,因而必然借助知识的灌输来使儿童获得能力。
殊不知,这种教育“是摧毁儿童固有之本能,非教育之正鹄也。
故吾人在调查参观或考察教育之时,急需注意儿童之作业能否有自动自思自行研究之能力,教师能否使之自动自思以发展其本能,是为至重要之问题。
”1这里的“自动自思自行研究之能力”指的是自由研究的精神和能力。
新教育的宗旨就是,一切学问和训练都必须依靠本能,必须把儿童自动的本能与儿童原有天性的发展建立在儿童本能的基础上。
因为儿童的本能和冲动所引发的兴趣构成了一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动力。
无论是儿童自发的活动、游戏,还是儿童无意义的动作,都具有教育的意义,都是一切合理教育方法不可或缺的基石。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是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以教育的目的为中心,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杜威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
他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和成绩。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另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品格。
在这个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的目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可以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读一读这本书,认真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为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最新-杜威教育目标观分析 精品
杜威教育目标观分析摘要约翰•杜威的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集其主要思想于一体的巨著。
它为我们思考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立足点。
本文就其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的论述着重分析了其教育目的观,以求我们能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国制定更好的教育目的体系而服务。
关键词《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目的;杜威对杜威教育目的观的认识,人们向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方面是由于杜威表述其思想的语言晦涩难懂,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人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目的观来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于一体的巨著,所以,我们要想全面理解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从《民主主义与教育》[1]入手考察并深入分析,不失一条捷径。
一个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决定其教育目的观,所以我们首先分析杜威有关教育本质的论述,以便从中窥视其教育目的观。
受历史上儿童本位论的影响,杜威认为人的发展是以天生的本能为基础的生长过程,而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因为正是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决定了儿童有极强的可塑性。
在杜威那里,可塑性乃是获得习惯或发展一定倾向的能力[1]50,而习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的方面,习惯还指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2]52,这样生长便包含了明确的教育结果。
于是,杜威把教育与生长等同起来,提出教育即生长。
由于这样的教育本质观,决定了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的教育目的观。
因为他认为既然实际上除了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和生长有关,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1]55,即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的目的是更多的教育;即所谓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1]54但是,杜威并不真正认为教育无目的,他的论述并未就此告终。
他认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
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它就达到这个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
全面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全面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摘要】:杜威所提出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完全脱离传统教育目的,而是在继承批判的基础更是有很大的超越。
所以他的教育目的观能引起当时划时代的变革并能在随后的美国教育中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中仍然能看出他的影响。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批判;继承;超越杜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代派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以实用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提出并亲身实践了许多独特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继续不断的改造”,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构建了”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模式;全面阐释教育的本质。
他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教育过程以内”。
其上述见解开启了教育理论史上的崭新篇章,对当时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以往对杜威的研究中,大多对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只是从表面上给以认识,并附以诸多的微词,因此过去的研究不乏有断章取义之嫌。
事实上,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目的论有其自身的体系,在今天对我们亦有较大的意义。
一、《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其教育目的观最系统、最集中的表述。
杜威认为:”在最广泛意义上,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
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为了维持群体现有的状态及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那么群体中上一代人就必须传授给下一代人知识,比如好的行为、有价值的思想、及情感习惯等等。
这些工作一直并大部分都是由教育来承担,它们是教育的社会功能。
儿童参与教育过程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的,就是参与成人的职业,做一个学徒;另一种是间接的,通过戏剧性游戏,儿童效法成人的动作,从而学会成人的榜样。
两种教育各有优点。
直接参与教育过程,它是亲历其境、有生气的;间接参与教育过程能完成教育的绝大多数传递功能。
但两种教育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教育的目的》是一本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所著的教育学经典著作。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在《教育的目的》中,杜威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为根本目的,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引导,而不是一种强迫和压抑。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往往被看作是一种竞争工具,学生被迫接受大量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训练,而忽视了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也使他们丧失了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杜威所提倡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另外,杜威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校的教室内,而是应该与社会和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教育的目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我相信,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只有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总之,《教育的目的》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教育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关注教育问题,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o n D w y d c t n l h l s p y b o mo r c n d c t n i a g e t r st a o mis h s, sr c :J h e e ’ e u a i a i o h o k De c a y a d E u a i s r a wo k h tc n n i S o p o o
amso d c t n wec n lan t ees n e rjc h rs o d v lp ab t re u ain sse i u ai . a e r h se c ,ee t edo st e eo et d c t y tm. e o t e o
Ex l r n we S Vi w ft e A i s o uc to p o i g De y’ e o h m f Ed a i n
ZHANG e — u M iy n
( ol eo d ct nSi c et l hn o lU w  ̄ t, h n H bi 3 09 C lg E uai c ne fC nr i N r n e i Wua , ue, 0 7 ) e f o e o aC a ma y 4
条 捷径 。
生长 , 教育 的 目的是 更 多 的教 育 ; 所谓 的“ 育 的 即 教 过程 , 它 自身 以 外 没 有 目的 , 就 是 它 自己 的 目 在 它
的 。’ ‘ ’
个 人对 教 育本 质 的认 识 决 定 其 教育 目的观 , 所 以我们 首先 分析 杜 威 有关 教 育 本 质 的论 述 , 以便
教育 目的观来 解读 杜 威 的 教育 目的的 。《民主 主义 与教 育》是集 杜 威 实 用 主 义 教 育 思 想 于 一 体 的 巨 著 , 以, 所 我们要 想 全 面 理 解 杜威 的教 育 目的观 , 从 《 民主主义 与教 育》 入手 考察 并 深 入 分 析 , 不失 一
西 部教 育发 展 研究 二 o o九年 第 四期 7 3
杜 威 教 育 目的 观 探 析
张 美 云
( 中师 范大 学 教 育科 学学 院 , 北 武 汉 华 湖 4 07 ) 309
摘 …要 : 翰 ・ 威 的教 育 哲 学 著 作 《 约 杜 民主 主 义 与 教 育 》 集 其 主 要 思 想 于一 体 的 巨著 。 它 为 我 们 思 考 教 育提 供 了许 多新 的 是
Ke y wor ds:De c a y a d Ed c t mo r c n u a i on; i fe u ain; we a ms o d c to De y
对杜 威教 育 目的观 的 认 识 , 们 向来 是 众 说 纷 人 纭 、 衷一 是 。一方 面是 由于 杜 威 表 述 其 思想 的语 莫
样 的 观点 , 即教 育是 经验 的继 续不 断 的改 组 和改造 。 教育始 终有 一个 当前 的 目的 ,只要 一个 活 动具有 教 育 作用 , 就 达 到这 个 目的 , 它 即直 接 转 变 经 验 的 性 质 。 … u ” 据此 杜威 提 出 “ 育 即 改 造 ” 教 的观 点 , 或 者说“ 教育 就 是 经 验 的改 造 或 改 组 ”的观 点 。而 这
立足 点 。本 文 就 其有 关 教 育 本 质 、 育 目的 的 论 述 着重 分 析 了 其教 育 目的 观 , 求我 们 能 汲 取 其 精 华 , 除 其 糟 粕 , 我 国 制 教 以 剔 为
定 更好 的教 育 目的 体 系而 服 务 。
关 键 词 :《 民主 主 义 与 教 育 》 ;教 育 目的 ; 杜威
一
但是 , 杜威 并 不 真 正认 为 “ 教育 无 目的 ” 他 的 ,
论 述并 未 就此 告终 。他 认 为 “ 长 的理 想 归 结 为这 生
从 中窥 视其 教育 目的观 。 受 历 史上 儿 童 本 位论 的影 响 , 威 认 为人 的发 杜 展 是 以天生 的本 能 为基 础 的生 长 过 程 , 生 长 的首 而 要 条件 是未 成熟 状 态 , 因为 正 是儿 童 的未 成 熟 状 态 决 定 了儿 童 有 极 强 的 可 塑性 。在 杜 威 那 里 , 可 塑 “
言晦 涩难 懂 , 一 方 面是 因为 许 多 人 是 根 据 自己 的 另
明确 的教育 结 果 。于 是 , 威 把教 育 与 生 长 等 同起 杜
来 , 出“ 育 即 生 长 ” 提 教 。由 于这 样 的 教 育 本 质 观 , 决定 了杜威 的 “ 育 无 目的” 教 育 目 的观 。 因为 教 的 他认 为 “ 然 实 际 上 除 了更 多 的 生 长 , 有 别 的 东 既 没 西是 和生 长有 关 , 以除 了更 多 的教 育 , 有别 的东 所 没 西是 教育 所从 属 的 ” … , 即生 长 的 目的是更 多 的
个“ 经验 的 改 造 可 能 是 个人 , 可 能 是 社 会 的” 只 也 ,
性 乃是 获得 习惯 或发 展 一 定倾 向的 能 力 ” , ¨ 而
“ 习惯 的 重 要 性 并 不 止 于 习 惯 的执 行 和 动 作 的 方 面, 习惯还指 培 养理智 的和情感 的倾 向 , 以及 增加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