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概念、思路与病例分析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
感染疾病菌药疗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从理论到实践杨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两种治疗:(p py)经验治疗empirical therapy☐治疗初始的必然选择,亦用于轻症感染和病原谱窄、药敏易推测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及敏感性选用药物;☐建立在概率权衡上,保证有效概率常常以选用广谱、强效抗菌药为代价;☐错误观点:经验治疗必须从窄谱开始,不能用特殊使用级药物;☐力争适度火力!pathogen--oriented therapy or目标治疗(病原治疗,靶向治疗pathogenpathogen--directed therapy)pathogen☐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理想之选;☐医院感染、重症社区感染应确保达到病原治疗;一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抗感染治疗基本思路明确诊断明确诊断::临床和病原学药动学,药效学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并维持治疗浓度;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模式;PK/PDPK/PD模式;生理、病理状态个个体安全(不良反应)与公共安全(耐药性) 卫生经济学其他:方便性、依从性、文化背景、认知;抗感染治疗的基本思路对抗菌药物特点应用思路和病原流行病学(病原构成耐药性) 对抗菌药物特点、应用思路和病原流行病学(病原构成、耐药性)的掌握可以帮助确立不同部位、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正确治疗方案;卫生部颁布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内已开始制订各类感染治疗指南,但流行病学基础不充分,代表性差(地域、学科、经济、文化);国外指南因病原学、耐药性、经济以及文化差异,仅供参考; 指南的最大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按循证医学思维作出判断,并不限制医生在针对个体时的创造性制医生在针对个体时的创造性;;临床药师应完成从药品说明书到指南的转换;推荐⏹参考书实用抗感染治疗学汪复张婴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汪复张婴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熱病熱病((The Sanford Guide to 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robialTherapy AntimicrobialTherapy ),中英文版,每年更新;⏹网站美国感染病学会/i )⏹抗生素抗生素研究所研究所()学习班(面向临床医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http://www cjic com cn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病例分析旨在帮助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不是从个案推导理论;病例1“咳嗽、咳痰5天,发热3天”就诊,周前因“患者女性,73岁,1周前因PE:体温39.6℃,双侧肺底闻及湿罗音。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是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
这通常是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口咽、皮肤、肠道、呼吸道及泌尿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菌,这些菌群在相互制约下处于平衡状态,一般不足为害。
但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导致菌群改变,使得耐该种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引发新的感染。
新感染的细菌可能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无害的寄生菌,由于菌群改变,其他能抑制该菌生长的无害菌为药物所抑制后转变为治病性菌。
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参与了一例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致二重感染的治疗,并对该病例进行了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XXX,男,101岁,ID号:1004***268.于2015.4.24因咳嗽、咳痰1周入院。
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无发热,未予治疗。
1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咳嗽加重,咳较多白粘痰,较黏稠,不易咳出,憋喘加重,可闻及痰鸣音,无畏寒、寒战,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腹胀,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就诊,给予吸痰、吸氧治疗后,憋喘稍缓解,今日以“肺部感染”收入呼吸内科治疗。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既往有“冠心病”病史30余年,具体治疗不详。
“高血压”病史半年,最高血压190/100mmHg,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详。
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者,3余年前曾因“腰部摔伤”后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具体诊断及手术方式不详,未遗留功能障碍。
40余年前曾行“左眼白内障手术”。
吸烟5支/日×30年,已戒烟30年,饮酒100g/日×10年,已戒酒10年。
查体:T36.7℃,P57次/分,R20次/分,BP133/69mmHg,身高170cm,体重45kg,双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相关检查结果:2015.4.25: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2015.4.27: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菌株2015.5.12痰培养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15.5.5:WBC5.39×10^9/L、N61.7 %、RBC3.35×10^12/L、Hb 102g/L、PLT174×10^9/L, 11.3U/L、TP 30.8g/L。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思路
同)抗菌药物耐药,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泛耐药( PDR):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药物耐药; 超级细菌: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分MDR,没有确切定义,
以下细菌属于此列: MRSA/VRSA; VRE; MDR-PA,PDR-AB; ESBL(+)+AmpC(+)肠杆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产KPC酶、包括产NDM-1细菌)
抗菌药应用过程中的某些误区
1 2
发热患者肯定存在感染,应使用抗菌药 血象升高患者肯定存在感染,应使用抗菌药
3
只要有炎症,就应使用抗菌药
4 某些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感染,应使用抗菌药 5
使用激素患者,应使用抗菌药
药敏试验解读过程中的某些误区
培养阳性的细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
• 不是的 • 培养阳性感染,可能为污染(血培养),可能为定植 • • •
2 使用最佳的抗生素剂量; 3 给药途径正确,确保药物渗透感染部位; 4 必要时联合用药。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抗生素治疗才是适当的治疗。
ATS/IDS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388-416
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例如MBC不能提供抗菌药的杀菌速度,不能预言增加药物浓 度是否可以提高杀菌速度
MIC也不能反映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被抑制的状态能持 续多少时间。
药效动力学参数
抗菌药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暴露于抗菌药后, 在洗去抗菌药的情况下,数量增加十倍所需的时间。
医院感染的疾病谱与病例分析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 技能,加强手卫生、环境清 洁和消毒等方面的培训和管 理。
开展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 ,共同推进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的深入开展,保障患者安 全和医疗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感染
总结词
消化系统感染也是医院感染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由于胃肠道侵入性操作、 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所致。
详细描述
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包括胃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调整肠道菌群。
血液系统感染
总结词
血液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 类型,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常 见病因包括导管相关性感染、免疫缺 陷等。
03
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病例选择与收集
病例来源
选择某大型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医 院近三年内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
病例纳入标准
确诊为医院感染,患者年龄≥18岁,临床资料 完整。
病例排除标准
疑似医院感染但无法确诊的病例,患者年龄<18岁,临床资料不完整。
病例分析方法
01
回顾性分析
对收集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 性分析,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感 染部位、病原菌类型等数据。
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评估 ,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耐药菌株监测
定期监测常见耐药菌株分布和耐 药情况,为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 据,防止耐药菌株扩散。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医院感染的疾病谱广泛,涉及多个科室和病种,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和手术部位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描述性统计
02
03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
医院感染可根据病原体类型、感 染部位、传播方式等进行分类, 如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呼吸道 传播等。
医院感染的危害
01
02
03
患者健康受损
医院感染可加重患者病情 ,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 疗费用,甚至可能导致死 亡。
医疗资源浪费
医院感染会增加医疗资源 的消耗,如增加床位、医 护人员和药品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级 别,规定各级别的使用权限和适应症。
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
建立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对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审核, 确保用药合理。
抗菌药物采购与供应管理
规范抗菌药物的采购、存储、发放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
政策建议
0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 理
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估与监测
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监测
耐药性监测
定期统计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分 析使用趋势,评估是否出现异常增长 或滥用情况。
监测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 ,为临床医生提供耐药性数据,指导 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疗效评估
对抗菌药物的疗效进行定期评估,以 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 程中可能接触患者体液、 血液等,存在职业暴露风 险。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建立健全预防与控制体系
手卫生和环境消毒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预防与控制体系,制定 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教 育。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定期对 病房、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监测与报告
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加强与析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
04
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决策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和 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 药物。
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特别 是对于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 染。
遵循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如 早期、足量、联合用药等,以 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
抗菌药物使用的药学监护
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监测抗菌药物 的不良反应和疗效。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包 括病房、手术室、治疗室等,以减少 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
提高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 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 感染的发生。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02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生素
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来 发挥作用,是治疗细菌
估机制。
实践效果
通过实践,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 更加规范,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
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
THANKS.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患 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而外源性感染则是由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携 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危害
1 2
增加患者死亡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据统 计,医院感染每年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死亡。
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增加
抗菌药物的滥用增加了患者的 医疗负担。
资源浪费
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是对医 疗资源的浪费。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
03
物使用的关联
抗菌药物使用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01
02
03
抗菌药物的滥用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可 能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使得医院感染更难控制。
感染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
感染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在感染科领域,医生们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每一个病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挑战。
本文将针对感染科常见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疾病处理策略。
1. 肺炎肺炎是感染科最常见的病例之一,尤其在冬春季节更为多见。
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都可能引起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如咳嗽、发热、胸痛等。
治疗肺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2. 腹泻腹泻是感染科另一个常见的病例,特别是在孩子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腹泻可以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治疗腹泻应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或对症治疗药物,并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 蜂窝组织炎蜂窝组织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
治疗蜂窝组织炎的关键在于及时开放引流、局部冷敷和使用抗生素治疗。
4.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感染科常见的病例之一,女性更为容易患病。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治疗尿路感染的关键在于充分饮水、及时排尿、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5. 表皮感染表皮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浅表性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患者主要出现皮肤红肿、疼痛、脓液渗出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蜂窝组织炎或败血症。
治疗表皮感染的关键在于局部伤口清洁,使用抗菌药物和定期更换敷料。
总结:感染科常见病例的治疗在于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充分补充营养和调整免疫功能。
医生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快速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感染科常见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感谢您的阅读!。
感染性疾病治疗知识点
感染性疾病治疗知识点感染性疾病是一类由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目标是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症状,防止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细菌感染的治疗细菌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咳嗽、咳痰等。
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
1.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合理选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2.提高机体免疫力细菌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力会受到影响,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适量锻炼、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来提高免疫力。
二、病毒感染的治疗与细菌感染相比,病毒感染的治疗相对较为复杂。
因为病毒没有自身的代谢能力,无法被抗生素直接杀死。
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感冒、乙肝等。
1.辅助疗法对于病毒感染,除了药物治疗,辅助疗法也十分重要。
例如,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肝保护治疗以及改善肝功能的措施。
2.病毒感染的预防相对于治疗,病毒感染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流感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乙肝病毒感染,可以采取注射乙肝疫苗来预防。
三、真菌感染的治疗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皮肤真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
1.抗真菌药物对于真菌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真菌药物。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抗真菌酮、氟康唑等。
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
2.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身体清洁、穿透气性好的衣服、避免接触感染源等都有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措施除了治疗感染性疾病,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适当清洁身体和环境,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等,都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思路与给药方案优化PPT医学课件
血 药 浓 度
无效作用 最高安全浓度 治疗作用
最小有效浓度
0
时 间 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关系
∞
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效学参数
• T>MIC% 药物浓度高于MIC时间占给药间隙的百分比
• AUC0-24/MIC 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与MIC的
比率
• Cmax/MIC 血药峰浓度与MIC的比率
药动学
药效学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2011-8-30 Dr.HU Bijie 8
PK/PD研究目的
提高病原菌清除率
大量研究显示: 抗菌素疗效与 PK/PD有关 PK/PD参数可以 更准确的反映抗菌 药物在体内的抗菌 作用过程
根据PK/PD理论 制定给药方案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防止细菌耐药产生
毒性作用
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
3、根据药物的排泄特点选药
①泌尿道感染:选择主要以原形从肾排泄的药物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尿中药物浓度比血药浓度高数十倍以上;
②胆道感染:选胆汁浓度较高的药物 如大环内酯类、林可、克林、氨苄、第三代头 孢等,可达血药浓度的数倍以上。
4、根据药物吸收的程度和速率选药
例二:用青霉素类无效,换头孢一、二、三代抗菌
素无效,加酶制剂有效,可能是产ESBLS酶。 例三:用加酶制剂无效,可能是产AmpC酶。 例四:用四代头孢或碳青酶烯类无效,产金属酶。
6、PK/PD理论在抗菌药物临床 治疗中的应用
(优化抗生素使用的重点内容)
投药 方案
剂量 时间
组织 体液 感染 部位
药理 毒理 抗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可能起到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药物不良 反应、二重感染等,再决定是否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推荐优秀PPT
➢ 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相关性差 ➢ 当地、近期病原学构成、药敏资料
不同时期、地区、医院、科室,迥异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Biblioteka ➢ 其实是一种风险控制决策; ➢ 决定检查和治疗的动员程度。越严重,检查项目
越多,抗感染方案抗菌谱覆盖越广,并决定治疗 场所(门诊、住院与ICU); ➢ 在循证医学趋势下,呈现量化趋势,例如肺炎有 PSI、CURB-65和CUB-65等指标;
➢ 培养阳性并不一定意味感染或确定致病菌 ➢ 血、无菌部位标本、中段尿、痰、分泌物 ➢ 不被检查报告牵着鼻子走 ➢ 实验室选用受试药物是否合理,有否质控 ➢ 培养条件是否满足:如痰培养 ➢ 微生物专家与临床医师共同努力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常菌群
➢ 皮肤: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痤疮杆菌、 G+厌氧杆菌
药物动力学因素
➢ 吸收 ➢ 分布:CNS、骨骼、前列腺 ➢ 半衰期,代谢途径
药效学/药动学
给药间隔:
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PAE)
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尤、二其重是感染化等脑; 、IE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正确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因果关系
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合、二格重标感染本等:; 不被寄殖菌等污染,如痰液;
➢ 应在治疗前留取标本,治疗无效再送标本太迟:检出率低,时
间延误;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意义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 理想之选; 医院感染、重症社区感染应确保达到病原治疗; 一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抗感染治疗基本思路
➢ 明确诊断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 药动学,药效学
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并维持治疗浓度; 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 PK/PD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
具有杀灭、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活性的各种药物,不包括抗寄生虫药;
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
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包括抗寄生虫药;
化疗 (chemotherapeutic agent)
包括抗微生物化疗及抗肿瘤化疗
卫生经济学
抗菌药物价格昂贵 必须考虑患者承受力 应了解药品价格、医保等制度要求 注意药物性价比 并非越“新”越好、越贵越好
原创与仿制药物
其他考虑
患者文化背景、价值取向
疗效欠理想时考虑因素:
诊断是否正确
经验治疗:是否有未覆盖病原体; 病原治疗:培养结果是否可靠,或病原改变; 给药方案是否合理,治疗时间是否充分; 其他治疗是否到位:
主要不良反应 适应证
批准适应证未必是合适选择,有历史与商业因素
注意:不孤立评价药物(比较) 不仅以个人经验作结论
小结
对抗菌药物特点、应用思路和病原流行病学(病原构成、耐药性) 的掌握可以帮助确立不同部位、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正确治疗方 案;
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内已开始制订各类感染治疗指南,但流行病学基础不充分,代表 性差(地域、学科、经济、文化);
安全性
不良反应预防
严格指征,减少用药种类 根据生理、病理给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但不可能完全避免
安全性
不良反应处理
密切监测,尽早发现症状,体征,辅 Nhomakorabea检查
考虑因素(两害相权取其轻) :
药物必需程度,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对症处理有效性
选择:原剂量治疗、减量或停药 对症处理
卫生经济学等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不典型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军团菌 占社区获得性肺炎1/3强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沙雷菌属等 糖不发酵细菌: 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
真菌: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肺孢子菌 病毒
安全性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系与药物有关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等;
正确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因果关系 是恰当处理的前提;
时间关系,既有报道,是否有其他解释,
是否由药物引起,何药引起,是否与给药方案有关;
应做到不纵、不枉、不怕;
国外指南因病原学、耐药性、经济以及文化差异,仅供参考
指南的最大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按循证医学思维作出判断,并不限制 医生在针对个体时的创造性;
推荐
参考书
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汪复 张婴元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汪复 张婴元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熱病(The Sanford Guide to AntimicibialTherapy),中英文版,每年 更新,可向MSD索取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 概念、思路与病例分析
杨 帆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相关名词
抗生素(antibiotic)
对特异微生物具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后将抗生素的半合成衍 生物等也称为抗生素;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
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如磺胺药、喹诺酮类、呋喃类等; “抗菌素”已不用;
药物动力学因素
药效学/药动学
给药间隔:
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PAE)
药动/药效学(PK/PD)类型
时间依赖药物:β内酰胺类 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其他环节:
给药途径、药物稀释、滴速等
药效学/药动学
药动/药效学(PK/PD)类型
时间依赖性
PAE短或无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不敏感株↑PISP,PRSP 葡萄球菌: MRSA、MRSE、VISA分离率上升 MRSA见于社区感染 VRSA 2002.6首次分离自美国Michigan州居民 糖尿病、足溃疡、肾衰、血透、导管出口处感染
肠球菌
肠杆菌科 肠杆菌属
万古霉素耐药 VRE
杆菌、拟杆菌属、双岐杆菌、厌氧菌、白色念珠菌
前尿道:表葡、棒状杆菌、非致病抗酸杆菌、肠球菌属
阴道:乳杆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
肠球菌属、奈瑟球菌属、厌氧球菌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常见病原体
葡萄球菌 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腐生、溶血等30余种)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株对现有所有β内酰胺 药物耐药 肠球菌属:非常耐药 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李斯特菌 厌氧菌: 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梭菌,产气荚膜,破伤风)
两种治疗:
经验治疗(empirical therapy )
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及敏感性选用药物; 建立在流行病学资料之上 不是“拍脑袋”治疗;
治疗初始的必然选择,亦用于非重症感染;
病原治疗(靶向治疗,pathogen-oriented therapy or pathogen-directed therapy )
不同时期、地区、医院、科室,迥异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
其实是一种风险控制决策;
决定检查和治疗的动员程度。越严重,检查项目 越多,抗感染方案抗菌谱覆盖越广,并决定治疗 场所(门诊、住院与ICU);
在循证医学趋势下,呈现量化趋势,例如肺炎有 PSI、Curb65和Cub65等指标;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网站
美国感染病学会 美国FDA
/
/
美国CDC出版物 /Publications/
谢 谢!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
理想之选; 医院感染、重症社区感染应确保达到病原治疗; 一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抗感染治疗基本思路
明确诊断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药动学,药效学
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并维持治疗浓度; 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 PK/PD模式;
生理、病理状态 安全性(不良反应)
卫生经济学 其他
T > MIC时间>40%,疗效≥85%; 超过60-70%更佳 一天多次给药
浓度依赖性
PAE长
Cmax/MIC: > 8~10 AUC/MIC :G+ > 25~30, G->100~125 一天一次给药
5
4 血 3 药 浓 度 2 mg/L 1
Cmax
Cmax/MIC
AUC
AUC/MIC
常导致 “抱薪救火”、过度用药
掌握抗菌药物要点
抗菌谱:
G+(链球菌,MRS, 肠球菌) G-(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军团菌)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 其他(结核分支杆菌,衣原体,支原体) 同类品种抗菌谱亦各有侧重 笼统区分为抗菌谱偏阴性菌或阳性菌不对
药物动力学:
吸收,分布(CSF, 骨骼,前列腺) 代谢,排泄途径(肝、肾),半衰期
MIC
T>MIC
0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 10
T>MIC
生理、病理状态
肾功能损害:避免损害药物,减少剂量,加大给药间隔 肝功能损害:避免损害药物,减少剂量 老年:肾功能 新生儿:肾功能,其他脏器发育,体重
孕妇、乳妇:β-内酰胺类、多数大环内酯类全程安全
免疫缺损者:及时,足量,杀菌剂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感染部位 是否细菌感染:
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需要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血象(注意病情、药物干扰)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可能病原菌与药敏
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易患因素
获得场所(社区与医院获得)
病原学构成、药敏迥异
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相关性差 当地、近期病原学构成、药敏资料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意义
培养阳性并不一定意味感染或确定致病菌 血、无菌部位标本、中段尿、痰、分泌物 不被检查报告牵着鼻子走 实验室选用受试药物是否合理,有否质控 培养条件是否满足:如痰培养 微生物专家与临床医师共同努力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常菌群
皮肤: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痤疮杆菌、 G+厌氧杆菌
口腔:表葡、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
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 厌氧球和杆菌、白念珠菌
鼻咽部: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 嗜血拟杆菌属、厌氧球菌、白念珠菌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肠道(空肠末端、回肠、结肠):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产气荚膜
治疗基础疾病, 营养、支持治疗(如白蛋白水平), 引流,护理,导管等植入物去除
并发症,药物热等 经上述检讨无充分换药理由时贵在坚持:过早、 过频换药也是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
疗效欠理想时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