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拓展提高全套(苏教版,含答案)-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物理(下)拓展提高全套(苏教版,含答案)-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准备]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你常看到妈妈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脑丸防虫蛀。

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取衣服,就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回家问一下妈妈,煮咸鱼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在哪里?4.做一做。

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5.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

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第5页共8页[课堂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的是( )A.打扫除时,教室里有灰尘飞扬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整杯水都有甜味了分析A.灰尘飞扬,人眼可见,而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仅为10-10m,肉眼是无法看见,说明看见的不是灰尘分子,而是由无数灰尘分子构成的物质;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C.铁器生锈是由于铁与潮湿的空气发生了反应;D.白开水中放入白糖,整杯水都有甜味,正说明了白糖分子和水分子均一直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所以整杯水变甜了。

解D总结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分子很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要人眼能直接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例2 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把截面积相同,高度分别为10cm 的酒精和水都倒入到横截面积均与原来相同的另一只量筒中其结果是( ) A.混合后液体高度为20cmB.混合后液体高度小于20cmC.混合后液体高度大于20cmD.以上均不正确分析本题应从分子间有空隙去考虑。

八下物理课件 探索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课件)

八下物理课件 探索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课件)

问题3: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 电子的发现 1.经历: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 列的研究,1897年,他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 子,该粒子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它是构成各种物质 的共有成分,后来人们把这种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 的粒子叫做电子。 2.意义:汤姆生发现电子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由于电子 的发现,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 也具有结构。此后,原子物理飞跃发展,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 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问题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较好地描述了 ___宇__宙__天__体__的真实情况,掀起了天文学界的革命,使人们的 思想挣脱了教会的束缚,从此,__自__然__科__学___从教会的束缚下 解脱出来。
问题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经历了观察自然现 象→_建__立__模__型__(_理__论__)_→解释__自__然__现__象___→修改发展理论的 循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探究自然、追求真理的强烈愿 望,正是这种愿望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材引入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 构成,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 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 动.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 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
古希腊 原子论
提出者:德谟克利特。 主要观点: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 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虚 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
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质中卢 子打瑟 是出福 带了用 正质 电子粒 的子 粒从 子氮
原 子 核
α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中子不带电,和质子一样。

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点总结

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点总结

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点总结在微观世界中,微粒的行为往往不受传统物理规律的约束,而是受到量子力学的支配。

因此,微粒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微观粒子的性质、行为、相互作用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微粒的基本性质、量子力学描述、标准模型、微粒加速器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微粒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一、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是微粒物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微粒包括了基本粒子和复合粒子两类。

基本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再进行分解。

根据标准模型的分类,基本粒子主要可分为夸克、轻子和规范玻色子三类,它们都是半整数自旋的费米子。

而复合粒子则由基本粒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如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组成,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

这些基本粒子和复合粒子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电荷、自旋、质量等,这些性质对微粒的相互作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量子力学描述微粒的行为受到量子力学的支配。

在经典物理学中,微粒可以被描述为粒子,其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确定,遵循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

但在量子力学中,微粒的性质则显得更加奇特。

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不能同时准确确定微粒的位置和动量。

另外,微粒还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即它们不仅表现出粒子的性质,还表现出波的性质。

这些量子力学描述对微粒的行为和物理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微粒物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三、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是描述微粒相互作用和性质的理论框架。

它由夸克理论、电弱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组成,涵盖了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三种基本相互作用。

标准模型对微观世界中基本粒子的发现和性质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然而,标准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解释暗物质、暗能量等,因此对标准模型的修正和拓展仍然是微粒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微粒加速器微粒加速器是研究微粒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将微粒加速到极高的能量,使微粒在高能、高密度条件下进行碰撞实验,从而研究微粒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

7.3探索更小的微粒(考点解读)(原卷版)

7.3探索更小的微粒(考点解读)(原卷版)

7.3探索更小的微粒(考点解读)(原卷版)知识导航知识点讲解1、原子的核式模型(1)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若把原子核看成是一个小球,则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5m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摩擦起电(1)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质也呈电中性。

(3)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4)两个不同物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会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会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由此可知,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1)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2)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4)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考点1 原子的核式模型【典例1-1】最先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物理学家是()A.汤姆孙B.奥斯特C.卢瑟福D.法拉第【典例1-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不可分)的。

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带电,它是由质子和组成。

【变式1-1】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汤姆孙D.卢瑟福【变式1-2】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在下列科学家中,在α粒子散射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A. 阿伏加德罗B. 卢瑟福C. 汤姆生D. 道尔顿2.下列粒子中,全部带正电的是().A. 原子核 中子B. 原子核 质子C. 电子 原子核D. 电子 质子3.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原子核4.下列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 夸克 质子 原子核 原子B.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C. 夸克 原子核 质子 原子D. 原子 夸克 原子核 质子5.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戳穿)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吸引.则().A. 吸管带正电B. 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C.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第5题)(第6题)6.如图所示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B. 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C.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D. 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7.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B. 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C. 部分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D. 部分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答案1.B2.B[解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同,故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呈中性.由此可知,全部带正电的是原子核和质子.3.C[解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中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5.C[解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能吸引吸管,说明玻璃棒与吸管带有异种电荷,即吸管带负电,和吸管摩擦的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到了电子带负电.6.B[解析]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错误;因为塑料丝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塑料丝间带了同种电荷,B正确;因为毛皮易失去电子,所以塑料管与之摩擦后得到电子带负电,C错误;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和它摩擦一次所失去的电子数,D错误.7.A[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即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苏科版第七章 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苏科版第七章 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鞍湖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教案 主讲人:刘强荣课 题:第七章 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过程与方法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教学难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学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897年,汤姆逊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

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二、教学过程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假如我给你一个核桃,你要想看到里面的东西,你会怎么办?师:核桃之所以被敲碎,是因为在敲击过程中锤子给了核桃很大的能量。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当锤子敲下去越快时,核桃壳碎得也越厉害,这也说明此时的能量与什么有关?师:所以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

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师:假如当时他认为原子核是像实心球一样的,可能发现质子就不会是他了。

师:原子核里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粒子呢?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嵌在中子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

那么你会怎样想象它们在原子内分布呢?师: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经过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课堂讨论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7.2探索更小的微粒》课堂讨论教案

本文将围绕苏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的《7.2 探索更小的微粒》这一课程展开讨论。

此次课堂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微粒物理学,引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中微粒的内部结构与性质。

课堂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讨论模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声音,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

一、教师的讲解在授课开始时,教师首先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微粒物理学这一概念。

微粒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学科,用于研究微粒的内部结构与性质,其中微粒也可以称作素子。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们不仅对“微粒”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同时还了解了这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在介绍微粒物理学的同时,教师还向学生解释了为什么科学家要研究微粒。

教师告诉学生们,微粒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研究微粒的结构与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属性与现象。

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微粒的实物模型,学生们因此更加容易地理解微粒的概念。

二、学生的讨论在教师的讲解后,学生们进入了讨论环节。

学生们分组,展开活跃的讨论。

他们以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微粒物理学的概念,并尝试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这一环节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

在一个团队内,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并且借此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三、教师的引导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教师利用示例等方式,让学生们理解了微粒的概念,引导学生们了解物理学家发现微粒所需的技术和仪器设备。

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微粒结构的复杂性,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与探索精神。

四、总结此次课程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都为学生在理解微粒物理学学科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互动中探索更多并且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达到了更好地学习理解的目的。

此外,对学生进行课程适量的引导,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也十分重要。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原卷版+解析)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原卷版+解析)

专项七从粒子到宇宙3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梳理】1.探索更小的微粒(1)历程: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发现了______,进一步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原子对外______电性;(2)更小微粒: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______电.______和______又是由夸克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建立:______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类似于______的结构模型;(2)模型:原子是由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且______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______,______受到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易混淆点】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提出者:卢瑟福2.观点:①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②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③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

3.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被称为核子。

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

3.带电性:①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②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4.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点一:更小的微粒【探究重点】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3.摩擦起电的本质:(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典例分析】1.2020年注定不平凡,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民佩戴口罩可以阻挡搭载冠状病毒的飞沫。

科学《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案(三套)

科学《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案(三套)

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一)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本课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究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富成果,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工作者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回顾与总结”;第二部分为“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取得了许多发明和成果。

这些发明和成果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已广泛地享受这些成果带来的好处。

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703探索更小的微粒

703探索更小的微粒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知道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3.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二、导学流程问题一:既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分析:从摩擦起电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组成的,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问题二: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怎样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了呢?活动一:探究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学生阅读课本P31图7-17和图7-18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原子核的结构.(1)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________,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________. (2)人们知道了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3)原子是不显电性的,而组成原子的电子是带________电的,所以原子核肯定带正电;而中子是呈中性的不带电,所以质子肯定的是带________电的.总结: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是由不显电性的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2.再读课本P31图7-17和图7-18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①在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核的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结论]:1)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转.2)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相等.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一样.问题三:那么质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呢?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问题四:那么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分析: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活动二:阅读课本P33“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加速器在生产、生活以及探索微观世界奥秘中的重要应用.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探索更小微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2.过程与方法知道模型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及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原子行星模型的理解三、教学资源塑料尺、毛皮、纸屑、塑料绳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师:由上节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呢?可不可以再分呢?师生共同观察课本P30图7-9、7-10、7-11得出结论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师:比如水分子H2O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石墨、金钢石、富勒烯都是碳原子组成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吧!大家请看,我这边有一根塑料尺,这里还有一些纸屑,现在当我用塑料尺靠近纸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师:你能不能凭借讲台上的仪器使这根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呢?学生结合小学自然课上的知识尝试完成实验.师: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我们可以看到摩擦后物体与物体之间有了某种作用,这种作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师:下面请大家利用带来的塑料绳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一只手抓住绳的一端,用另一只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摩擦几次塑料绳.实验前大家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提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2)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师:1897年,汤姆生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师:假如当时他认为原子核是像实心球一样的,可能质子就不会是他发现的了.师:原子核里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粒子呢?师:如果有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西瓜籽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你会怎样想象它们在原子内分布呢?师: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经过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也叫核式模型)比较符合实际.课本图7-14师:质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呢?如果能,它们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师:谁来说一说夸克的设想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我们知道了当时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巨额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人们便不断的改进加速器.可见加速器是我们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质子、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那么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师: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师: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五、教学反思7.3《探索更小的微粒》巩固案一、填空题1.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从而揭开了人们对内部的认识.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米,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纳米,相当于个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1纳米=10-9米)3.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电荷.二、选择题4.通常情况下,原子是呈中性的,这是因为()A 原子核不带电B 中子不带电C 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不带电D 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5.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A 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B 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C 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D 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6.通常情况下的原子和组成它的微粒当中,不显电性的是()A 整个原子、原子核B 整个原子、质子C 整个原子、中子D 质子、中子7.如图所示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8.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C.质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D.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9.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是( )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三、计算题10.1cm3水里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克?。

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展示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面装有无色无味的液体,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给出各种答案,这时我会点燃一根火柴,并将其放入瓶中,火柴熄灭。这个现象会让学生感到惊讶,我会借此机会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一种特殊的气体,它可以扑灭火焰。今天我们将要探索这种气体以及构成它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能力,能运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数据分析。
4.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针对原子、分子的概念、性质和作用等方面,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实验、讨论和探究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例如,一组探讨分子的性质与应用,另一组研究原子的结构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份讨论报告,并与其他小组分享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苏科版物理八下7.3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下7.3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下7.3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考点一.原子的核式模型1.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以氢原子为例,下图中的四个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A.B.C.D.2.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3.如图所示,最先发现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物理学家是()A.汤姆生B.盖尔曼C.卢瑟福D.劳伦斯4.下列各种说法错误的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B.质子和中子仍然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D.原子核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的质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考点二.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6.在探索比原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卢瑟福B.汤姆生C.托勒玫D.哥白尼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分子是可分的B.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的存在,证明中子是带负电的粒子C.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并且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D.卢瑟福发现了质子的存在,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8.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从而说明(选填“分子”或“原子”)是可分的。

9.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10.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和组成。

考点三.摩擦起电的实质1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分开,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时()A.失去电子B.失去质子C.得到电子D.得到质子12.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A.失去电子B.失去质子C.失去中子D.得到电子1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正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梳子得到了一些正电荷C.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D.摩擦创造了电荷14.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硬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B.硬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D.硬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15.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分开,那么结果则是()A.丝绸和玻璃棒都带正电B.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等量正电C.丝绸不带电,玻璃棒带正电D.丝绸和玻璃棒都带负电苏科版7.3探索更小的微粒参考答案一.原子的核式模型(共5小题)1.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探索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知识点与练习

探索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知识点与练习

探索更小的微粒宇宙探秘要点一、更小的微粒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2)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3.原子核的构成:(1)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被称为核子。

(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

要点诠释:1.原子结合成许多物质的分子,如:两个氢原子组成一个氢气分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

有些物质的分子是由单个原子构成的,例如氦分子就是一种单原子分子。

2.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里。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10-14m。

3.物质的微观结构:要点二、宇宙探秘1.“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的“地心说”。

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3、银河系: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

4、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1光年(l.y)1i.y=9.46×1015m。

要点诠释:1、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亿千计的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2、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

“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行星和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3、根据哈勃定律的推断,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提供了宇宙在膨胀的有力证据。

典型例题:类型一、物质的构成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答案】B【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课一测(含答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提高训练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课一测(含答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提高训练

7.3探索更小的微粒1.下列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A.夸克B.分子C.质子D.原子核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B.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C.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D.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宇宙正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膨胀3.关于微观粒子的发现与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的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盖尔曼提出的C.中子是由查德威克发现的D.夸克是比中子、质子更小的微粒,是由英国物理学汤姆生提出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阿基米德最早总结出有关浮力大小的原理C.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D.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由托里拆利完成的5.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扫地时灰尘漫天飞舞属于分子扩散现象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C.原子是自然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结果D.摩檫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转移7.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8.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则轻小物体一定带负电B.摩擦起电创造出正、负电荷C.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没有间隙D.腌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说明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10.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梳理: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者:卢瑟福观点: 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三、原子核的结构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课堂例题]例1 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分析原子中存在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而且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原子中所有电子所带负电的电荷是相等的,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当中性的原子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时,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应的物体就带上正电。

反之,当中性原子获得多余的电子时,就显示出带负电,相应的物体就带上负电。

点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这样的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就能使物体带上电。

例2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原来,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点拨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要想带电,它们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要不同。

如两个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就不能使物体带电,因为它们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相同。

例3 电子、质子和中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1)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它们的不同之处是:①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②质子、中子的质量差不多,电子的质量很小,因而原子的质量几乎多集中在原子核上。

例4 某同学拿着橡胶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用笔杆靠近吊在细线上的泡沫塑料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但一接触就分开了。

请对该同学的这个小实验作出解释。

分析橡胶笔杆跟头发摩擦而带电。

当带电的笔杆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塑料球时,由于相互吸引而接触,两者接触时,泡沫塑料球与笔杆带上了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两者又分开。

苏科版物理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 教教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 教教案设计

;。

苏科版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一、走进分子世界1.分子。

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

分子直径以m来度量,数量级是______________。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扩散固体扩散举例:;液体扩散举例:;气体扩散举例:。

花香扑鼻气体扩散实验一勺盐使整锅汤都有咸味④扩散速度与有关。

温度越,扩散越。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微观)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宏观)3.分子间存在和。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②两滴小水珠靠近结合成一滴大水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

④当分子间距很大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运动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二、探索更小的微粒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的实质:。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实质:物质中的原子电子负电荷:规定:实质:物质中的原子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经过100多年众多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在探索物质组成微粒的进程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1897年汤姆逊在真空放电时发现了_______,从而知道原子是由电子和_________组成的;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________,使人们知道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模型;1932年,发现了中子;1961年,提出夸克猜想,认为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八年级物理下册7、8两节《走进分子世界》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8两节《走进分子世界》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人教版

年级:初二学科:物理分课时:时间:星期:课题:探索更小的微粒课型:自学+交流+检查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学习重点: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学习过程:课前思考: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能不能再分呢?“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分子是由:1.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2. 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活动1: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摩擦起电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然后让它靠近小的纸屑你看了什么现象?现象:。

问题:分子不带电,组成分子的原子也不带电,为什么摩擦后的物体会带电?猜想:。

两种电荷阅读课本活动7.5两种电荷回答图7-13(a)(b)(c)的问题1、。

2、。

3、。

通过上面的现象,你对摩擦起电的电荷种类有上面看法:与结论:叫正电荷。

叫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带电体能够。

原子构成的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1、19世界末,科学家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带电荷的粒子。

2、原子是由。

3、摩擦起电的本质是。

探索更小的微粒1、卢瑟某某立了类似结构模型。

2、原子核是由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大量的组成。

检测☆1.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从而揭开了人们对内部的认识。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组成的。

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电荷。

☆☆3.通常情况下,原子是呈中性的,这是因为()A 原子核不带电B 中子不带电C 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不带电D 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4.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A 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B 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C 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D 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5.通常情况下的原子和组成它的微粒当中,不显电性的是()A 整个原子、原子核 B 整个原子、质子C 整个原子、中子D 质子、中子。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补充题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补充题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补充题答案苏科版2022八年级下册物理补充题答案一、走进分子世界例.B1.空隙(或引力和斥力)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扩散可以3.B4.D5.B6.C7.C8.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二、静电现象例.及时导走多余电荷,防止产生电火花1.两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2.轻小物体排斥吸引3.摩擦起电吸引水流4.C5.A6.带电吸引7.(1)通过摩擦使玻璃棒带电(2)小纸屑接触玻璃棒后,玻璃棒上有局部电荷转移到纸屑上,使纸屑带上和玻璃棒相同的电荷,而相互排斥.从而出现小纸屑接触玻璃棒后又迅速跳离的现象8.C9.D三、探索更小的微粒例.D1.电子电子原子核2.质子中子质子中子3.C4.A5.B6.C7.A8.B四、宇宙探秘例.银河系银河恒1.哥白尼牛顿2.膨胀降低3.层次恒10004.B5.C本章练习猜测的)模型实验8.相似点: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高速1.B2.C3.A4.A5.C6.负正7.(运动,原子结构中,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原子以原子核为中心;太阳系中太阳占据的空间较小,原子中原子核占据的空间同样很小.不同点:原子中电子带电,太阳系中行星不带电;行星的绕行轨道近似是扁平的,而电子那么是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绕核运动等9.引力斥力分子处在永不停息)排斥吸引(的运动中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0.金属粒11.(12)摩擦起电,3)用枯燥的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带上和梳子不同的电荷因而相互吸引,故有随梳子飘动的现象.所有的头发都是与梳子摩擦的,(故所有头发所带的电荷相同,而相互排斥,从而越梳越蓬松1液体、气体的分子都是运动的;2.(1)固体、2)气体分子运动得最剧烈,液体次之,固体更次(二)1.核电荷数2.相同不同3.(1)6678(2)质子数同位素原子4.(1)铝原子(2)二氧化碳分子(3)钠离子和氯离子5.A6.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所带电荷:不带电2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1个单位负电荷略7.22218.A、B、D第4节1.B2.单质3.氧铝氧和碳4.1二氧化碳分子2.氧和碳化合物3.错错错5.B6.D7.AB8.D9.1BC2.A3.D4.AD第5节(一)4.C(二)3.B第六节(一)7—8DC(二)5.DCAB(三)2.0零6—9.BABC第七节(一)1.7122.143.BD4.58...B7.12118.3化合物9.32252C+510(二)1.804.175克40克160克:127:480.06克复习题12.模型3.244.3C:H:O=9:2:12BAB17—19DAA21.1.95%A39:27:645.7%第六章第1课时物体的质量答案1、物质;形状;状态;地理位置2、千克;kg3、磅秤;杆秤;天平4、(1)水平工作台上(2)“0〞;平衡螺母(3)左;右5、(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枯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直接用手取砝码6、1000;2022;56007、08某10??7、不变8、2.0某102?;3.3某10?9、(1)不变(2)不变(3)不变(4)不变(5)变小10、11、12、CAB13、小明当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天平就平衡了14、乙同学的说法正确物质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第六章第2课时测量物体的质量答案1、(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①用手直接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3)向右盘内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4)47.42、A3、(1)kg(2)t(3)g(4)kg4、B5、右;增加;81.66、0.2;不能;1粒米的质量小于0.2g;测量100粒米的总质量,再除以1007、偏小;②①③8、“0〞;大于;取下5g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9、水平工作台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将两个相同质量的硅码分别放在左右托盘中第六章第3课时物质的密度答案1、质量;体积;千克/米3;kg/m3;千克每立方米;g/cm32、1.0某103;1m3水的质量为1.0某103kg3、ρ;m/34、水银;水5、0.6某1036、0.45;4.5某10??7、8、9、10、11、BDDBC12、(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2)①与④(或②与⑤、③与⑥)(3)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等13、ρ甲>ρ乙;根据图像可知,相同体积的物质甲和乙,甲的质量比乙大,因此,甲的密度大第六章第4课时密度知识的应用I(密度的测量)答案1、相平;50;1;252、V?-V?;①水要能浸没固体;②固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筒的刻度3、ρ=m/V;天平;量筒4、(1)左;42.2(2)15(3)2.8;2.8某1035、(1)33.4;0.92(2)偏大;烧杯中的油不能完全倒入量筒,导致测量的体积偏小 6、(1)水平工作台面上;右(2)37.4;17;20;0.85第六章第5课时密庋知识的应用Ⅱ(根本应用)答案1、ρV;m/ρ2、鉴别物质;体积3、m/3;ρ4、A5、D6、801kg7、20节8、(1)2.8某103kg/m3(2)84t(或8.4某10?kg)9、空心的;1.88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有更小的微粒组成。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重、难点】重点: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难点: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教学突破】通过课件知道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通过摩擦起电等活动,了解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教学用具】
课件,分子结构模型等。

【当堂训练】
1.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_______ 首先发现了电子,_______ 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构成的,位于原子的中心,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是由和
构成的,带正电荷,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3.科学家在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
A.电子B.质子C.中子D.夸克
4.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5.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A.10-5~10-9m B.10-10m
C.10-12~10-14m D.10-15m
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C.原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
D.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
7.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对粒子进行研究过程中,目前最有力的武器是()A.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B.各种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
C.聚光效果好的大型望远镜D.各种类型的电子扫描仪
【收获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