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译文及赏析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阅读答案及赏析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阅读答案及赏析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2.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2.诗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
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写得既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解析】1.试题分析:自君之出矣可见抒情主人公的丈夫远行;不复理残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思君如满月一个思字则表明思念之情;夜夜减清辉又显日夜憔悴。
可得出一位因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2.试题分析:该诗首句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
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省: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
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
比喻美妙熨帖,想象新颖独特,饶富新意,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练习二【1】不复理残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2分)【2】诗的三、四句描写很有特点,请加以?(2分)参考答案【1】织机残破,说明丈夫离家已久,君去机残,描绘了一种落寞冷清的氛围。
(2分,意对即给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思妇的思念比作那团团圆月,这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从而使思妇的这份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婉转,真挚动人,也使本诗显得清新可爱。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阅读答案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阅读答案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阅读答案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⑴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君之出矣:夫君离家。
之,助词,无实际意义。
矣,了。
⑵不复:不再。
⑶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⑷思:思念。
⑸减:减弱,消减。
⑹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1】“不复理残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2分)【2】诗的三、四句描写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2分)参考答案【1】织机残破,说明丈夫离家已久,君去机残,描绘了一种落寞冷清的氛围。
(2分,意对即给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思妇的思念比作那团团圆月,这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从而使思妇的这份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婉转,真挚动人,也使本诗显得清新可爱。
(2分,修辞1分,情感1分,意对即可)二:(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参考答案(1)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
(意对即可)(2)比喻。
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的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
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
(意对即可)译文丈夫离家远行而未归,妻子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织机变得残破无比,却没有人修理;女主人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好像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作者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
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拓展阅读:张九龄坚持要杀安禄山张九龄善识人,孟浩然、王维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曾得到过他的提拔。
赋得自君之出矣古诗解析
赋得自君之出矣古诗解析
哎呀,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这首古诗!
你想想,“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这诗就像一幅画,一下子把那种思念的心情给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是吗?
就说“不复理残机”这句,这就好比你心心念念着一个人,连平时喜
欢做的事都没心思去做了。
比如说你迷上了一部电视剧,可要是心里
一直想着那个让你牵挂的人,哪还有心思追剧呀?这女子因为思念丈夫,连织布机都不理睬了,这得是多深的想念啊!
再看“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把思念比作满月,随着时间推移,光辉渐减。
这不就像我们为了某个目标努力奋斗,一开始充满激情和
能量,可随着时间流逝,热情慢慢消耗,但那份心意还在。
就像你准
备一场重要考试,刚开始信心满满,天天拼命学习,可时间长了,难
免会有些疲惫,但想要考好的心始终不变。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让人深深感受到那股思念的力量。
这
难道不让人惊叹吗?
在我看来,这首诗简单又深刻,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真挚的情感,真的是绝妙之作!。
思君如满月全诗及译文
思君如满月全诗及译文哎,说起这“思君如满月”,可真是一句让人心里头暖洋洋又酸溜溜的诗啊。
这诗啊,是咱们唐朝大诗人张九龄写的,叫《赋得自君之出矣》。
咱们一起来品品这首诗,还有它背后的那些情愫吧。
话说啊,自打那心上人出了门,去了远方,家里的日子就像缺了啥似的,空落落的。
诗里头第一句,“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说的就是这档子事儿。
以前啊,俩人一块儿的时候,那织布机前头总是欢声笑语,现在好了,他这一走,那破旧的织布机都积灰了,我也懒得去碰它。
为啥?心不在那儿啊,心里头装满了对他的思念,哪还有心思织布呢?再来说说这“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哎呀,这话说得真是绝了!你想啊,那满月多美啊,圆溜溜的,亮堂堂的,挂在天上跟个大银盘似的。
可诗里头却说,我对你的思念就像那满月,一夜一夜的,那光亮啊,就这么悄悄地减弱了。
为啥呢?因为啊,这思念啊,它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它不光让人心里头甜滋滋的,还让人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那精神头啊,就跟月亮一样,慢慢地就暗下去了。
这诗啊,用的是最朴素的话,可说出来的感情啊,却比啥都深。
咱们平时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诗里的思念啊,那可是夜夜都在减损着,就跟那月亮被云层遮住了一样,虽然还在那儿,但光芒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就像是咱们心里头的那份牵挂,明明知道他在远方,可那份思念啊,就是怎么也放不下,怎么也忘不了。
而且啊,这诗里头还藏着个小秘密呢。
你看那满月,它圆的时候少,缺的时候多,就像咱们的人生一样,哪有那么多圆满的时候啊?可就算是这样,咱们还是愿意像那满月一样,即使光芒减弱了,也要把心里的那份思念传递给他。
这就是咱们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痴情和执着吧。
所以啊,每次读到这首诗啊,我都觉得特别亲切,就像是在跟自己对话一样。
它让我想起了那些个日日夜夜守在窗前的日子,想起了那份虽然苦涩但却无比真实的思念之情。
这诗啊,就像是一杯老酒,越品越有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的意思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张九龄写的《赋得自君之出矣》这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是这样说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就是说自从你离开以后。
有个叫小花的姐姐,她的哥哥去远方上学了,小花就特别想他。
“不复理残机”呢,是说因为想念你,我连织布的机子都不想去碰啦。
就像小花的妈妈,因为太想念出门打工的爸爸,做什么事情都没心思。
“思君如满月”,意思是想念你的心情就像那圆圆的月亮。
比如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看着满月,心里就会想起不在身边的亲人。
“夜夜减清辉”是说这思念啊,就像月亮每天都会少一点光芒一样,越来越淡。
可是不是真的不想念了呢?不是的,是因为太想念了,心里很难过。
小朋友们,这首诗是不是很有趣呀?《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的意思》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赋得自君之出矣》。
想象一下,有个叫小丽的小朋友,她的好朋友搬家去了别的城市。
“自君之出矣”,自从好朋友走了以后,小丽每天都觉得很无聊。
“不复理残机”,以前她们一起玩的游戏,现在小丽都不想玩了。
“思君如满月”,小丽对好朋友的想念就像满月那么多,满满的都是回忆。
“夜夜减清辉”,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还是很想念,但好像没有一开始那么强烈了,就像月亮的光慢慢变弱。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样想念过一个人呀?《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的意思》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赋得自君之出矣》。
比如说,小明的爸爸出差了,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自君之出矣”,爸爸走了之后,小明每天都盼着爸爸快点回来。
“不复理残机”,小明玩玩具都没那么起劲了。
“思君如满月”,他对爸爸的想念多得不得了,就像大大的月亮。
“夜夜减清辉”,不过过了几天,虽然还是想爸爸,但好像也习惯了一点,就像月亮的光稍微暗了一点点。
小朋友们,这首诗就是在说这种想念的心情,有深有浅,但一直都在。
张九龄最经典十首诗
张九龄最经典十首诗1、《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赋得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3、《春江晚景》唐·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4、《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5、《感遇·江南有丹橘》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6、《西江夜行》唐·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7、《送韦城李少府》唐·张九龄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8、《感遇十二首·其四》唐·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9、《答陆澧》唐·张九龄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10、《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赋得自君文言文翻译
原文:自君之出矣,明珠失光彩;自君之归也,翠袖添华彩。
空余旧时月,相对长叹息;但得终相守,此身何所爱。
翻译:自从你离开之后,那颗明珠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自从你归来之时,那翠绿的袖子又增添了华彩。
只留下那曾经共赏的月亮,相互对视,长久地叹息;只要能永远守在一起,这一生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这首诗以“自君”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喜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首句“自君之出矣,明珠失光彩”,以明珠失去光彩比喻亲人离开后的孤独与失落。
诗人用“明珠”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亲人离去后的寂寞与凄凉。
这里的“自君之出矣”,既指亲人离开的时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次句“自君之归也,翠袖添华彩”,以翠袖增添华彩比喻亲人归来后的喜悦与欢愉。
诗人用“翠袖”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亲人归来后的温馨与幸福。
这里的“自君之归也”,既指亲人归来的时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第三句“空余旧时月,相对长叹息”,以空余的旧时月亮比喻亲人离去后的无奈与哀愁。
诗人用“旧时月”这一意象,表达了与亲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这里的“空余”,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指诗人内心的空虚。
诗人与亲人相对而立,长久地叹息,表达了对亲人离去的无奈与哀愁。
末句“但得终相守,此身何所爱”,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相守的渴望。
诗人认为,只要能与亲人永远守在一起,这一生就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了。
这里的“但得终相守”,既是对亲人相守的向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明珠、翠袖、旧时月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内心的痛苦与喜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首诗既有对亲人离别的哀愁,也有对亲人相守的喜悦,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最新-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隋唐文学精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素材 精品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作者介绍]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七岁知属文。
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为左拾遗,进中书舍人,出为冀州刺史。
以母不肯去乡里,表换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岭南按察选补使。
以张说荐,为集贤院学士,俄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
为李林甫所忮,改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贬荆州长史,请归还展墓。
卒谥文献。
九龄风度酝藉,在相位,有謇谔匪躬之诚,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
尝识安禄山必反,请诛,不许。
后明皇在蜀思其言,遣使致祭,恤其家。
集二十卷,今编诗三卷。
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译文及赏析
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译文及赏析《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月亮的比喻表达含蓄、婉转的思念,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唐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赋得自君之出矣》译文及注释译文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注释⑴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⑵君之出矣:夫君离家。
之,助词,无实际意义。
矣,了。
⑶不复:不再。
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赋得自君之出矣》鉴赏此诗是赋得体,无论是赋诗得题,还是赋诗得句,总之是拟作。
自六朝至唐代,拟此者代不乏人。
诗人拟之,自是一次学诗演练。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
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
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
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
“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
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阅读答案及赏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整首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注:⑴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君之出矣:夫君离家。
之,助词,无实际意义。
矣,了。
⑵不复:不再。
⑶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⑷思:思念。
⑸减:减弱,消减。
⑹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阅读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参考答案(1)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
(意对即可)(2)比喻。
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的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
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
(意对即可)赏析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
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
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
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
这里,诗人则用团?的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
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
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
自君之出矣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自君之出矣原文翻译及赏析自君之出矣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自君之出矣原文翻译及赏析1自君之出矣,金翠闇无精。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翻译自从你离开之后,金翠之由光彩夺目而陡然失色。
日日夜夜都思念着你,一息不停,回环往复。
注释金翠: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金黄﹑翠绿之色。
无精:没有精华和精光。
没有精神。
日月:日头和月亮。
回还:回环转还。
昼夜:白昼和夜晚。
生:发生。
赏析徐诗意谓:自从丈夫外出之后,自己也就无心梳妆打扮,任凭明镜上沾满灰尘。
相思之情宛如流水般悠长、无限,是《室思》第三章最为精彩的妙句,引起后代诗人们反复模仿,一骋才思。
自六朝至唐代,除了鲍令晖为五言十句、虞羲为五言八句之外,其余皆是五言四句,且均以“自君之出矣”开篇。
此诗意谓:自从丈夫外出之后,平日里珠光宝气的金钗翠钿,变得黯淡无光。
思念丈夫的感情,宛如日月之升落不息!物本是无知无情,金翠之由光彩夺目而陡然失色,皆因闺中人离别相思所浸染,黯然销魂之移情作用使然。
以物写人,抒情婉曲,既表达了思妇之离情,同时也反应出古代“女为悦己者容”的传统观念。
而其日月之喻,虽与徐诗流水之喻同是妙喻,然而同中略异。
亘古不变之日月升沉,昼而夜,夜而昼,一息不停,回环往复,其昭昭煌煌,见出思妇心地之光明,其终古不息,见出思妇爱心之纯正无杂质。
如日月之昼夜回还,表达出一种崇高、神圣的爱情观。
流水之喻,添徐诗缠绵悱恻之情韵,近于阴柔之美;日月之喻,添本诗纯正不懈之意蕴,其诚挚深厚,近于阳刚之美。
和所有拟作一样,本诗也以“自君之出矣”开篇。
抑扬顿挫的“自君之出”,缀以“矣”字,意味深长。
“矣”是表示完成貌的语气词,轻细的声调带着感叹的成分,为全诗定下曼声低回的基调。
吴侬细语,不胜依依的别情,令人一咏一吟,即沐浴在诗的氛围之间。
读一部杰出的小说可能会使读者顿时声泪俱下,掌声四起,而一首小诗就不一定让读者有这种声泪俱下的效应,它可能在读者心中留下十分隽永的情感波澜。
读“自君之出矣”这类抒情小诗或可作如是观。
自君之出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自君之出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自君之出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自君之出矣宋代:徐照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译文: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我的夫君,你知道么?自从你出门远去,我百无聊赖,再也提不起精神来梳妆打扮。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我的愁像什么?是了,就像那破旧的屋子漏下来的雨水,一滴接着一滴,绵绵不绝,总是滴在那同一个地方。
注释: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dài)浓。
眉黛: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因称眉为眉黛。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愁心:忧愁之心。
赏析:“自君之出矣”是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写女子思念丈夫。
诗起于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
”自后,诗的结构,均是前两句实写,表示离别后对丈夫的思念;后两句用比喻虚写,表达自己的情意。
如梁范云诗:“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
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唐李康成诗:“自君之出矣,梁尘静不飞。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容辉。
”徐照这首诗采取的也是这一约定的写法。
诗前两句写丈夫出门后,她再也没有心思化妆了。
女子爱美,可她因为丈夫不在,连天天要做的梳妆打扮都撂下了,可见她对丈夫思念的程度,以及如今独自一人的孤寂愁苦。
诗拈取了平时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予以说明,很有说服力,丈夫不在,懒于画眉,便反衬出夫妇团圆时的恩爱情况,离别后的伤感就加倍突出了。
后两句说自己的愁心好比屋漏,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固定的地方。
这个比喻很新颖。
屋子漏了,象征着美满的生活出现了缺陷,隐指丈夫远出;屋漏不绝,是愁心不绝的写照;屋漏不移踪,又表示了她的愁心是那么的`专一,她对丈夫的思念是那么的执著不移。
诗明白如话,带有浓重的民歌意味,置于南朝民歌中,毫不逊色。
“永嘉四灵”的作者,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给人以细腻新鲜的感觉,这首小诗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以雨滴不移喻愁心不变,杨万里的《细雨》也曾用过。
杨诗云:“孤闷无言独倚门,梅花细雨欲黄昏。
衷肠难寄,张九龄怅写《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衷肠难寄,张九龄怅写《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诗为心灵的衍生产品,所以方有“情动以心”之说,于是成为最高妙的文学行为。
“情”少心则反目成仇,变作水上浮萍,让人截然无所相寄;“情”少心则满目疮痍,化为残菊飘落,使人断然不忍目视。
《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的这首《自君之出矣》,选用乐府诗杂曲歌辞名演绎而成。
全诗借用居家操劳女子的口吻,以此来表现女子自身难以言喻的孤独之意以及对离家万里丈夫的牵挂萦怀之情。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自从丈夫远行之后,女子就心不在焉,有挂念,有担心,在惶恐不安的情况之下,所以连日日必须操持的家务活计,都没有办法淡定下来进行。
此种场景,不由令人想到《木兰辞》中所写:“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虽然情景不同,但感情上的焦灼却是类似。
诗人根据一句简单的“自君之出矣”进行适当地演化,他想要传递给世人的情感似乎很是寻常。
正因如此,才没有进行大肆张扬地去描写其他场面化的动作,而只是截取非常普通而普遍的劳作画面,仅仅加上一个“不复”的断档行为,就把满怀孤单与彷徨的女子形象给描绘得栩栩如生。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在丈夫离开的所有日子里,其中的每一天对于女子而言都是难过的。
满腹思念无人可说,满腔热情无人可托,面对夜晚高高地悬挂在天宇之上的月亮,这是寂寞的伴侣,也是追述衷肠的对象。
可惜的是,正如诗人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这里,诗人把女子拿来与明月类比,在这一刻,明月与女子的形象合而为一,不分彼此,和谐相融。
由于长时间思念堆积心头,女子就像天上明月一般,随着日子不断地消减,自身原本皎洁圆润的模样,日复一日地变得消瘦起来。
在感情世界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又岂止只男儿?本诗固然短小却十分精悍,诗人善于学习民间歌谣,巧妙借用日常劳作场景,以此来呈现所描写对象的内心世界;又贴切使用比喻,既让感情丰富,又通俗易懂,更好地贴合于阅读环境,使诗作含蓄而不矫情,婉转而不做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惹人喜爱。
描写爱情的诗词《赋得自君之出矣》鉴赏
描写爱情的诗词《赋得自君之出矣》鉴赏《赋得自君之出矣》唐·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赏析】“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两句用渐渐残缺比喻因而慢慢消瘦,比喻新奇,形象生动。
满月即圆月,皎洁美好,象征着女子纯洁忠贞。
然而自从夫君走后,因为思念心切,没有心思织布,连容颜都渐渐消瘦了。
这里用月亮作比,一则把容颜瘦削的程度直观地描摹出来;二则也由月亮残缺后月光变暗,体现出女子容光不再,即年华老去,青春易逝。
含蓄婉转,真挚动人,令人唏嘘。
扩展阅读:张九龄的文学创作初唐以来,文学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一群社会地位不高的文人。
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同某些具有远见的权势人物的支持有一定关系。
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
杨以“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王勃集序》)之语,称颂薛氏对他们的文学事业所起的作用,四杰因此能在一时间造成很大势头。
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鼠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有故态复萌的趋势。
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诗,虽因地位关系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内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脱出徒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的生气。
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张九龄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
有诗《感遇》12首,名列《》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
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
但是,和张说的诗歌重在讴歌功业抱负不同,张九龄的诗歌更多地表现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
在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后,这种态度尤其鲜明。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全文如下: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例如满月,夜夜减至清辉。
【前言】《诗赋得自君之出矣》就是乐府诗卤曲歌辞名。
诗赋得就是一种诗体。
张九龄摘古人成句做为诗题,故题首冠上“西江月”二字。
“自君之出矣”就是乐府诗卤曲歌辞名,作者随手拈来当做首句。
诗句比喻奇妙熨帖,想象多样独有,饶富新意,散发出独特的美的体会。
整张诗变得清爽调皮,充满著浓烈的`生活气息。
【注释】⑴西江月:凡摘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上“西江月”二字。
“自君之出矣”就是乐府诗卤曲歌辞名。
君之出来矣:夫君离家。
之,助词,并无实际意义。
矣,了。
⑵不复:不再。
⑶理残机:理会破败的织布机。
⑷思:思念。
⑸减至:弱化,减缓。
⑹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译者】丈夫离家远行而未归,妻子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织机变得残破无比,却没有人修理;女主人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好像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品酒】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
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
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
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轻易刻画思妇的发福形象,写下得相当具体内容注重。
这里,诗人则用团?的皎皎明月寓意思妇情操的善良天真无邪,忠贞专一。
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疲惫了。
犹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弱化其清辉,逐渐变为了缺月。
“夜夜减至清辉”,写得既含蓄抑扬顿挫,又真诚动人。
《自君之出矣》雍裕之唐诗鉴赏
《自君之出矣》雍裕之唐诗鉴赏
【原文】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
宝镜为谁明?
思君如陇水,
长闻呜咽声。
【赏析】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题名取自东汉末年徐干《室思》诗句,《室思》第三章:“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
”自六朝至唐代,拟作者不少,如南朝宋时的刘裕、刘义恭、颜师伯,陈朝陈后主,隋代陈叔达等,均有拟作,唐代作者尤多,见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
这些拟作,不仅题名取自徐干的诗,技法也仿照徐干的诗。
雍裕之这首诗(《吟窗杂录》载辛弘智《自君之出矣》与此诗相同,并收入《全唐诗》),模仿的痕迹尤为明显。
这首诗表现了思妇对外出未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其手法高明之处在于立意委婉,设喻巧妙,所以含蓄有味。
自从夫君外出,思妇独守空闺,整日相思怀念;平日梳妆打扮,都是为了让他。
张九龄文言文翻译
张九龄文言文翻译张九龄文言文翻译张九龄作为初唐渐盛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其文章显示雄浑阔达的盛世气象,开启骈散兼具的一代文风,学界历来认为张说之文胜于诗,张九龄之诗胜于文,对张九龄文质兼胜的诗歌研究居多,下面是张九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原文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曾祖君政,韶州别驾,因家于始兴,今为曲江人。
父弘愈,以九龄贵,赠广州刺史。
九龄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登进士第,应举登乙第,拜校书郎。
玄宗在东宫,举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高第,迁右拾遗。
时帝未行亲郊之礼,九龄上疏曰:伏以天才者,百神之君,而王者之所由受命也。
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之义,盖以敬天命以报所受。
故于郊之义,则不以德泽未洽,年谷不登,凡事之故,而阙其礼。
《孝经》云:“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斯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礼,明不暂废。
汉丞相匡衡亦云:“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
”董仲舒又云:“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于礼正,故《春秋》非之。
”臣愚以为匡衡、仲舒,古之知礼者,皆谓郊之为祭所宜先也。
伏惟陛下绍休圣绪,其命惟新,御极已来,于今五载,既光太平之业,未行大报之礼,窃考经传,义或未通。
今百谷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宁。
将欲铸剑为农,泥金封禅,用彰功德之美,允答神只之心。
能事毕行,光耀帝载。
况郊祀常典,犹阙其仪,有若怠于事天,臣恐不可以训。
伏望以迎日之至,展焚柴之礼,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明天道,则圣朝典则,可谓无遗矣。
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常谓人曰:“后来词人称首也。
”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十一年,拜中书舍人。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译文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注释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君之出矣:夫君离家。
之,助词,无实际意义。
矣,了。
不复:不再。
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思念。
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夜的月亮。
减:减弱,消减。
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赏析
此诗是赋得体,无论是赋诗得题,还是赋诗得句,总之是拟作。
自六朝至唐代,拟此者代不乏人。
诗人拟之,自是一次学诗演练。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
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
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
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
“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
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作者随手拈来当作首句。
丈夫离家远行而未归,他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织机残破,说明丈夫离家已久,君去机残,让人感到落寞冷清。
接着,诗人便用比喻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
她日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
比喻美妙帖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