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牵引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
李业甫应用“筋骨并举,禅旋相济”思想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探讨
李业甫应用“筋骨并举,禅旋相济”思想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探讨杨得光;李培真;邵超凌;李韬;何光远【摘要】脊柱退行性病变属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趋于年轻化等特点。
推拿学是中医学的瑰宝,在临床上治疗筋骨病具有明显优势。
李业甫为一指禅流派第五代传人,其一指禅手法独具风格,首创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大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业甫认为,脊柱筋骨力学失衡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之重要病机,推拿临证应病症合参、筋骨并举,辨别筋骨失衡之状态,禅旋相济、治养一体方可取效。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脊柱退化性疾病;李业甫;推拿;筋骨并举;禅旋相济【作者】杨得光;李培真;邵超凌;李韬;何光远【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1脊柱退行性病变属中医慢性筋骨病范畴,常因久卧、久坐、久立、久行等各种不当生活工作方式及外伤、感受外邪等各种因素引起,是以疼痛、麻木、关节错位、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症状、体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其包括椎间盘突出、膨出、脱出,椎体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骨化所引起的椎管狭窄及脊柱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滑脱。
这类疾病往往可形成复杂的症状群,若病情迁延则表现为长期性疼痛,且易反复发作[1]。
推拿术属于中医学的外治法,强调人体解剖结构与生理学功能之间的联系,在慢性脊柱筋骨疾病的治疗领域疗效肯定。
“筋骨并举”是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一贯遵循的原则[2]。
关节复位手法
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
[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
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
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
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
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近况
到 多 个 椎 体 的 “ 嚓 ” 为 其 成 功 的 标 志 。朱 俊 琛 等 0 喀 声 将
74 0 ; 30 0) 郭 雄 、
’ 仲来 , 单位 第一作者
10例患者 随机 分为 6 2 2例采用端提法治疗 ,8例采用斜扳 5
山西 中 医
2 1 年 2月第 2 01 7卷第 2} } } 】
模型的动态观察 [ ] J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0 12 ( ) 2 0 ,1 3 :
2 2 0 .
2 5 旋转 提推 法 : . 周宾 宾等 对神经 根型颈 椎病 进行侧 旋提推 法治疗 。 患者 颈部 前屈侧 旋 , 者上 提顶推 为 主 令 医 要技术特点 , 取得了 良好 的疗效 。张军等 ’ 。报道 , 氏采 孙 用不定点旋转法治疗颈椎病 , 该法要 领是 在向上牵 引的 同
提 拉 斜 扳 法 治疗 神 经 根 型 颈 椎 病 , 果 曲旋 提 拉 斜 扳 法 组 结
突出 , 并使椎体 塌陷 , 间隙狭窄 , 椎 终致颈部神 经根 、 管 、 m 脊髓受到致炎物质 的化学性刺激和 ( ) 间盘 、 赘的机 或 椎 骨 械性 压迫 , 出现复杂 多变 的颈椎病表现 。故此 , 施杞 等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颈椎牵引加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
摘
( 180 5 0 ) 1
要 目的: 观察颈椎 牵引加定位 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 用颈椎枕颌 牵引及定位 采
旋转复位法治疗本病。 结果: 颈椎 牵引加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 例 , 8 总有效率9 . 优于单纯颈 58 %, 椎 牵引治疗的8 . 1 %。 6 关键词 神 经根型颈椎 病 枕颌 牵引治疗 定位旋转复位治疗
根型颈椎病多因筋骨不坚 , 外邪侵袭 , 致使经脉痹阻
的重要手法 , 具有舒展肌筋、 松弛挛缩 、 行气活血、 消
所致 , 骨痹” 属“ 范畴 ; 阻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 瘀 古代 炎止痛、 解除局部粘连 、 通经活络的作用。 其要点是 : 《 灵枢经 ・ 绎脉》中记载的中医经络走行手太阴肺经 力度由轻而重 , 频率均匀 , 作用力要渗透勿轻浮, 但 的所生病 ,臂 内前廉痛厥” “ ;手 阳明大肠经的所生 也不能太重 , 以防损伤肌筋膜。中医学认为“ 痛则不
C iee M np lt n& Q og teay N v 20 V 12 N .1 hn s a iuao i iG n hrp . o 0 8, o.4, o 1 7
组织 1 分钟, 0 以缓解肌痉挛。第二步: 患者坐位 , 医 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体征。根据脊 生先用拇指在颈椎棘突两侧触诊 ,待摸清楚颈椎棘 髓 、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压迫而表现的一系列症 突偏歪的部位和方向后 ,用与患者棘突偏歪方向同 状、 体症 , 分为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脊髓型颈椎病 , 交 侧的拇指推顶住偏歪的棘突为支点 ,另一臂的肘部 感神经型颈椎病 , 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四种基本类型。 抱住患者头部 , 让患者头前屈 , 将头 向患侧旋到最大 颈椎病 中, 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 , 5%~ 0 临床 占 0 6%。 限度时 , 嘱其放 松 颈部 肌 肉 , 医生用 肘 向上 托起 并旋 上多表现为颈肩痛 , 向上肢放射 , 并 放射痛范围根据 转 头部 , 同时推 顶偏 歪 棘突 的拇 指轻 推 偏歪 的棘 突 , 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的皮节 。皮肤可有麻 可听到“ 咔哒” 的一声 清脆复位声 , 拇指下有棘突移 木 、过敏等感觉异常的表现 。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 动感 , 触诊颈椎两侧局部压痛减轻或消失 , 明手法 降, 证 手指活动不灵活等。部分患者亦可伴有头晕、 失 成功 。第 四步 : 复位后再 以旋推法、 擦法等手法放松 眠等症 。检查可见肌 肉痉挛 ,故患者头喜欢偏向患
牵引疗法操作常规
牵引疗法操作常规牵引疗法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某些肢体,腰部或颈部急性、慢性损伤,肌肉痉挛与挛缩、骨折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及畸形等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牵引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皮肤牵引、布托牵引和骨牵引种。
在康复中,主要应用布托牵引疗法,治疗颈椎及腰椎的损伤和病变。
一、颈椎牵引疗法【适应证】1.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颈型更为有效。
2.无移位的颈椎骨折。
3.颈椎小关节半脱位、错位。
4.颈椎间盘突出、膨出。
5.颈肌纤维织炎。
6.落枕。
7.脊髓型颈椎病早期颈椎管矢状不小于12mm者。
【禁忌证】颈椎肿瘤、肺尖部肿瘤、恶液质、结核、严重的心脑血管病、颈椎滑移严重者、对牵引不能耐受者。
【操作程序】1.常用的是颌枕布带牵引。
2.可取卧位或坐位两种方法牵引。
(1)卧位:一般认为在卧位下牵引,机体全身肌肉容易放松,牵引效果较好,对年老、体弱及颈椎病椎动脉缺血型较合适应用,但卧位时配合应用其他治疗则有一定限制,且占场地面积较大。
1)患者取平卧位,头高脚低,将枕颌布带套人患者头部后枕及下颏部,床头置一牵引架,附有滑轮将布托系在牵引绳上,通过滑轮,系上所需重锤或沙袋进行牵引。
2)牵引重量一般以3~4kg开始,根据体质、颈肌发达程度逐步增加牵引重量,通常可达到体重的1/12~1/8。
①长时间持续牵引:牵引重量可略减轻,每牵引2h后可休息15min再继续牵引,一般在牵引2~3d后,症状开始缓解,继续牵引直至症状消失。
若需24h持续牵引者,则牵引重量以2kg为宜,并根据患者病情、反应随时调整。
②间断性牵引:重量可达5~15kg,以患者的耐受量而调整,每日1~2次,每次0.5~1h。
(2)坐位:在临床上,常用的是坐位颌枕布带牵引。
坐位牵引占地较小,但牵引时间过长,常可使患者不能耐受。
坐位位置有挪动时,易产生牵引重量不均匀及不稳定。
①牵引时,患者取端坐位,颈部套入颌枕布带,用绳穿过吊在头顶上支柱的滑轮,牵引重量一般由3~4kg开始,逐步增加至5~15kg。
颈椎牵引法
颈椎牵引颈椎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手段,其疗效已得到公认。
颈椎牵引的主要作用:1.限制颈椎活动。
通过牵引力与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恢复颈椎顺列,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因不稳定带来的炎症反应,以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也可以外敷(颈、椎顺、古、安、玉、贴)治疗多休息多锻炼注意保暖。
2.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
有实验证实,当牵引重量为5?时,椎间隙已有明显增宽;增至10?时更明显。
但是牵引重量因人而异,重量过大,容易因过度牵引导致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3.减少椎间盘内的压力,有利于已经突出的纤维组织消肿,使早期、轻度患者在突出物尚未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时回纳,解除压迫颈椎牵引的副作用:1.颈椎牵引器是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2.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经过颈椎牵引器治疗后,症状和体征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甚至完全消失。
但也有少数病人在牵引中或牵引后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头昏、头后部发麻、颈背部疲劳等感觉。
此时首先应改变牵引的体位和方向,如将前屈位改为中立位,减轻牵引重量;或者缩短牵引时间,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牵引条件。
同时还要寻找有无其他原因,如感冒、睡眠不好、过度疲劳等,并给予及时处理和调整。
做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1)做颈椎牵引前,应到医疗单位作系统检杏,以明确骨质增生的部位及程度,确定是否可做颈椎牵引。
第—次颈椎牵引应在医院中完成,这样可以学习和掌握牵引的基本万法、牵引重量及注意事项,防止发生意外。
(2)做颈椎牵引时,要将头部适当治高,目的是使牵引的方向与颈椎生理弯曲尽可能——致,使牵引更有效。
颈椎角度牵引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颈椎角度牵引及其相关注意事项一、颈椎角度牵引的作用1、牵引制动休息;2、纠正颈椎小关节错缝、牵引复位;3、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4、扩大椎间隙或椎间孔,减轻神经受压;5、纠正颈椎曲度或序列异常;6、改变突出物与受累神经的位置关系,加速水肿、炎症的消退;7、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使其部分回缩变小。
二、颈椎牵引的主要方法(为前两种)1、坐位或站立位牵引:多用于门诊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者,无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或是疼痛剧烈,不能平卧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该牵引方法方便、简单;但其不足之处,是体位难以维持,角度不易把握,牵引时间较短,舒适度相对欠佳。
2、卧位牵引:即现在常用的床头架牵引。
该牵引适用于大多数颈椎病患者,体位较为舒适,易于被患者接受,特别是头晕严重的椎动脉型患者,另也可方便其他治疗的同时进行,如静脉输液等;3、其他:如徒手牵引、气囊式牵引法、“龙抬头”式牵引等。
三、颈椎角度牵引的四大关键因素1、牵引角度:一般是上颈段(C1-2)为水平位或前屈5度左右;中颈段(C3-5)为前屈5-15度;下颈段(C6-7)为前屈15-30度。
另有特殊的需区别对待如颈曲反弓的,则需要分步牵引,开始需顺势牵引,继而水平位牵引,再之行背伸位牵引。
再如颈椎有失稳的,则需根据功能位片,来确定牵引的角度等。
另脊髓型颈椎病者若需牵引,则行水平位小重量(2-4kg)牵引为好等。
2、牵引时间:坐位牵引一般为20-30分钟;但卧位牵引时间以40+10分钟为宜。
另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重量较大、时间较长,故其牵引时间要求小重量维持一段时间(10-30分钟)后方可去除牵引,不宜牵引时间一到,立即就将牵引重量全部去除,否则很可能给患者造成不适或加重病情。
3、牵引重量:原则要求从小重量(3-4kg)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减牵引重量。
一般要求是:(1)从体重而言为:1/18—1/10患者体重;(2)就年龄来看为:小于7岁:2kg;7—10岁:3kg;10—14岁:4kg;14—60岁:4-6kg。
龙层花正骨手法
9、牵引下正骨法*推正法
• 前后滑脱式错位者,术者双拇指按于其 后突旳棘突旁,
• 左右旋转式错位者两拇指分别置于左、 右偏向不同旳两个棘突旁,
• 当向前运动时双拇指加力推正之。
9、牵引下正骨法*摇正法
• 选用复位角度时先将病人向后拉至某一 角度时,嘱病人双手抓住牵引椅后脚上, 以保持颈椎前屈角度,然后术者选好 “定点”,进行摇头或摇肩手法复位。
2、低头摇正法
• 合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 病人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 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不小于30 度),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 位横突隆起处之下方作为“定点”,另 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将头转动 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旳手稍用闪动力, “定点”旳拇指同步加力按压,使关节 复位。
9、牵引下正骨法
• 牵引时前后纵韧带拉直,有利于前后滑 脱式错位关节旳复正,
• 牵引能使早期变窄旳椎间隙增宽,对椎 间盘变性并发关节错位者易于复正。
• 中下段颈椎错位在牵引下正骨易于复位。
牵引下正骨法
• 病人坐于牵引椅上,术者站于其后,双 手扶其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 缓慢向前推至垂直位,嘱病人双上肢随 身体摆动而前后摆动,颈肌要放松。约 1~2分钟后进行正骨法。
4、侧卧摇肩法
•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 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 到达颈胸交界处,可防止上位颈椎受副 损伤。
5、侧向搬按法
• 合用于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病人侧 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 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后侧隆起处,另 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 合作将病者头托起作侧屈活动(先屈向 健侧,后屈向患侧),当搬至最大角度 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 旳手同步作一搬按闪动力,可听到关节 弹响,术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旳弹跳 感。
功能垫垫枕仰卧位牵引配合快速回旋法治疗颈椎病86例
中枕 )用线缝合成母子垫;② 功能垫的放置 :中枕放 于枕部 , 大枕放于颈部;③颈椎牵 引的角度 :颈椎平位 0 。牵 引。 颈椎反弓:①功能垫的制备:选择大枕和小枕用线缝合成
母 子垫 ;② 功 能 垫 的放 置 :小 枕放 于枕 部 ,大 枕 放 于 颈 部 ;③
交感神经型 4例 ,神经根型 1 9例,颈型 1 例 ,混合型 2 例 。 5 1
I组 :运 用 功 能 垫 垫 枕 仰 卧位 牵 引 配合 快速 回旋 法 治 疗 颈
颈椎提拉小旋转 、快速 回旋法手法 临床操作过程 :① 患者
椎病。每天一次,两周为 1 疗程 。功能垫 的制备和 临床使用 以
及手 法 临床 操 作 介 绍 如 下 。 功 能 垫 的制 备 过 程 :首先 要 设 置 三 个 圆柱 型 ,规 格 ( 径 半
机 分 两 组 ,运 用 功 能垫 垫 枕 仰 卧 位 牵 引 配 合 快 速 回 旋法 为 I 组 , 运用 普 通 枕 头 垫 枕 仰 卧 位 牵 引 配 合 快 速 回 旋 法 为 I组 。 I
I组 :8 例 , 男 4 6 8例 , 女 3 8例 ,年 龄 2  ̄ 6 8 7岁 ,平 均
在手法复位 的临床研究 中 自创功能垫垫枕仰卧位牵引配 合颈椎提拉小旋转 、快速 回旋法 ,本法操作简单安全,价廉疗
效 高 ,易于 推 广 。 是 在 临床 的应 用 中 , 以下 几 点 需 要 注 意 。 但 有 ① 本 法 并 非 使 用 于 所 有 的 颈 椎 病 患 者 ,主要 适 宜 于狭 义 的颈 椎
.
1. 0
C ii lJ u a o hn s dcn 0 VO . ) NO 1 l c o r l f C ie e Me i e 2 n a n i 1 1 L( 3 .
牵引疗法_精品文档
5、注意事项
(3) 最好在牵引前或牵引同时进行腰部热疗,以 增强疗效。
(4) 胸背固定带和骨盆固定带要扎紧,但胸部固 定带不应妨碍患者正常呼吸,同时应注意不应卡 在腋窝,以免引起臂丛神经损伤。两侧牵引绳应 对称,拉紧度一致。
(5) 高龄或体质虚弱者以轻度牵引为限。 (6) 牵引后应嘱患者继续平卧休息数分钟后再起
1) 床上重锤牵引
水平牵引 斜向牵引
1) 床上重锤牵引
首次牵引滑轮重量每侧5kg,两侧共10kg;
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每1~ 3日增加1 ~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量。
牵引时间首次可定为1h,休息20min后继续 牵引,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牵引持续时 间。夜间停止牵引,以利睡眠。
此方法适用于需在病房绝对卧床的患者
可做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 持续牵引的牵引重量和时间设定同牵引台重锤牵
引。 间歇牵引重量可从20~30kg开始逐渐增加至适当
重量,一般以不超过体重为原则。牵引时间15~ 20min,间歇时间可在30秒以内进行调节,例如 牵引1min,间歇l0秒。
(4) 屈曲旋转快速牵引
1) 牵引方法 : 患者俯卧,暴露腰部,治疗参数依据患者
一、定义
牵引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治疗时患 者体位不同,分为卧位牵引、坐位 牵引、斜位牵引或直立位牵引;根 据牵引力来源不同,分为用患者自 身重量牵引、手法牵引、机械牵引、 电动牵引;根据牵引持续时间不同, 分为持续牵引与间歇牵引。
(一)脊柱牵引疗法概述
1、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2、牵引的作用机制 3、脊柱牵引分类
身。牵引治疗期间需适当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三)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康复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此外,颈椎牵引亦可用于颈椎骨折
卧式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及小关节紊乱120例报告
中国民康医学
Me d i c a l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He lt a h
J u 1 . 2 0 1 3
Vo 1 . 2 5 S HM No . 1 4
1 . 2 治法 患者取卧位 , 术者立其后。以推、 揉、 弹 床症 状 。本法通 过颈 椎 的旋 转 活动 以矫 正椎 间 结构 拨、 提拿等 手 法 在 颈 项 下及 肩 背 部 操 作 , 反 复 3~5 和动 力 的异常改 变 , 减 轻或 消除 临床 症状 , 恢 复 颈椎 。椎 间孔 的前 后 径 、 上下 径 均会 遍; 然后点按风池 、 风府 、 颈根 、 肩井 、 肩外俞 、 天宗穴 正 常的生 理功 能 J
质 疏松 者慎用 … 。
1 . 1 一般 资料
3 . 2 作用机制 颈椎 间盘与其侧后方小关节 的三 肌 肉 的舒 2 0 0 8年 5月至 2 0 1 3年 2月 我院 门 点连接 构成 了颈 椎 功 能 活动 的结 构 基 础 ,
( 如椎 间盘 蜕 变 、 小关节紊乱 ) 或动力失调 ( 颈 部 外 伤) , 都会 破坏颈椎 内 、 外 的平衡状 态 , 出现 一系 列 临
3 讨 论
胸前 垫枕 , 使得 头部 和躯干 之 间产生 了一 种 牵 引力 。 这种 牵引 力消 除 了正 坐 时 颈 部 的 肌 张力 , 拉 宽 了椎 取两 个 长方 形薄 枕 , 呈“ T ” 形摆 间隙, 为椎问盘或小关节的复位创造 了条件。③ 由
3 . 1 操作 方法 及要求
等 。神经 根受 压者 , 再 于上肢部 沿臂 丛 神 经施 揉拿 、 增大, 颈 神 经 根 也 会 改 变 与周 围 结 构 的位 置 关 系 。 弹拨 手法 数遍 , 点按 曲池 、 合谷 、 小海 、 外关 、 后 溪 穴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摘要: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而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推拿手法是治疗 CSR最常用的非手术方法,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时可以单独采用推拿手法治疗,也可以以推拿手法为主,辅以针灸、牵引、小针刀等进行综合治疗; 其中以推拿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疗效更好,应用更为广泛。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脑以及驾驶的普及,工作压力的增大,颈椎病的发病趋向年轻化。
而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推拿师的常见病,在颈椎病发病中占60%以上。
CRS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钩锥关节及小关节突发生退变及增生,使椎间孔变小,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致使各组织构成的生物力学、内平衡失调,骨赘或化学物质刺激及压迫神经根而形成。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痛伴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臂从神经牵拉实验、压颈实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 或 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1.CSR 的发病原因及机制CSR 的发病原因多与颈部肌肉关节慢性劳损、颈部外伤、长时间的不良姿势、炎症和发育缺陷等有密切的关系[1];CSR 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髓核突出或脱出造成周围组织充血肿胀;颈椎间盘退变或者相邻关节包括: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后方小关节的疏松或移位;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以及炎性粘连;或黄韧带变性肥厚;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等造成神经根管的狭窄从而导致神经根或窦椎神经受挤压、牵拉刺激[2]。
根据 CSR 的主要临床症状,其属于中医学中“痹证”、“肩颈痛”、“项强”等范围,在中医古籍《灵枢》、《素问》、《证治准绳》中都有该病证的相关记载。
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
正骨调脊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稳、准、轻、巧”为特点的矫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是脊柱矫正的方法,主要用于脊柱矫正。
(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
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
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屈颈部各1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
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
卧位正骨牵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0例临床研究
椎 动脉 型 颈椎 病 ( e clsodls fvr ba at y C  ̄i p n y i o et r r r, a os e l e C A 是骨伤科临床 常见 的一种疾病 , 颈椎 病各个类 型的发病 S) 在 率 中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约 占 2 %。C A临床症状 比较复 0 S 杂 , 以眩晕 、 多 头颈疼痛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 , 严重者可发生
以改进 , 以仰卧位定点牵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0例 , 6 取得 了较好 的疗效 , 现总结如下。
两组近期 、远期 颈椎病 x线生理 曲度变化和临床症状恢复 情况从表 1 以看出两组 有效率 比较有 明显 差异 ( 可 P<00 ) . 。经 5 3~6 个月随访并复查观察组有效率 占 9 . %。 43 8 对照组有效率 占 8 . %。结果表明观察组 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85 7
论 卧位正骨牵扳法安全可靠 , 不会产生 医源性损伤 , 值得推广 。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 卧位正骨牵扳手法 ; 临床研究 【 中图分类号】R 8 . 61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 20 )6 14 0 6 3 9 0 (0 9 0 — 2 — 2
迫 。 由 于 颈 椎 退 变 、 稳 、 间 隙 变 窄 、 突 和 后 关 节 突 骨 赘 形 失 椎 钩 成 , 占据 横 突 孔 轴 管 空 间 , 致 椎 体 横 突 孔 变 小 , 出现 椎 动 可 导 可
表 1 观 察 组 与 对照 组 疗效 分 析
他诱发因素等导致颈椎棘突旁 明显压痛或不同程度偏歪并伴有颈
猝倒 、 昏厥 等 。 目前 多 数 学 者认 为 颈椎 关 节 的 微 小 移位 或半 脱 位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上所述 , 由上可知, 药必须通过炮制, 中 才能达到与临床疗效的关 系, 调整荮眭, 增利除弊, 才能适应 中医辨证施治, 灵活性用药的要求。 所以 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 充分意识到保证炮制饮片质量的重要
【】 廉景奎, 1 王静, 杜秀芬. 中药材质量分析[. 药事, 9 , ( : 0 J 中国 ] 1 61 5 3 — 9 0)0
明显优于对照组,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宋永伟 采 用孙民睫提手法治疗 , 但是结果显示, 治疗后即使与3 个月后随访时的临床 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孙树椿教授创立的旋提手 法经多位临床医师临床应用证实 ,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压痛及上肢放 射痛. 并改善其颈部活动度 , 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有效方 。
3 0j
f】 刘培勋 . 2 试析影响中药材质量的若干因素【 J ]中国药业 , 0 , 5 3 2 09 ) 3 0 (: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研 究进展
郭 晴佳
【 关键词 】 神经根型颈椎 病; 手法治疗; 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号 】 2 4 R 7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2 O — 2 0 0 17 — 5 3 2 1 ) 1 0 6 — 2
牵引疗法操作规范
牵引疗法操作规范牵引疗法是一种通过机械牵引的方式来治疗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被动扩大椎间隙、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刺激,利于水肿消除,或可松解局部粘连,并调整脊椎内外平衡,甚至增加负压,以利于髓核的回纳。
在进行牵引疗法前,需要准备颈椎牵引器和腰椎牵引床。
对于颈椎牵引,患者需要取坐位,颈肩部放松,下巴微内收。
四头带需要套好,并调整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度。
牵引角度采用略前倾10-15°角。
牵引采用间歇牵引,重量宜在3-10kg;采用持续牵引的,重量宜在2-5kg,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
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10-15天为一个疗程。
牵引结束后需要放开牵引带,并轻柔按摩放松颈部肌肉。
对于腰椎牵引,需要将腰椎牵引带两片分开,分别与牵引床两头的带子连接固定。
患者平躺在床上,将两片牵引带分别系牢固定在腰部和胸部以下。
牵引体位以平躺为主,如有必要,可适当腰部微前屈。
牵引以间歇牵引为主,重量一般在自身体重的一半左右为宜,初次牵引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适当减轻,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
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一般10-15天为一个疗程。
牵引结束后,需要松解牵引带,并嘱患者卧床休息5-10分钟,以保证牵引效果。
牵引后若有酸困不适、疼痛等感觉,待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方可起身。
在进行牵引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禁用牵引;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重量不宜过重,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如牵引部位有创口或皮炎等皮肤反应,不宜进行牵引;如牵引后症状加重,不宜继续牵引。
颈椎10法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操作时患者一般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
仰头侧转再加闪动力,仰头侧转时的角度十分重要,枕寰关节错位,仰头角度大于30度,侧转角度在30度以内,闪动力的方向应向上。
寰枢关节错位,仰头角度小于30度,侧转角度可以大于30度,闪动力方向应向外上方。
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如果年级大的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都不能加闪动力,应重复2~3遍动作,作缓慢复位法。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一般中上段劲椎低头30度中下段劲椎低头40度左右,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下方作为定点,另外一只手托住患者的面颊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做转体运动。
年轻人可以在转到最大角度的时候加一个有限度的闪动力,老年人,体虚者,骨质疏松的患者。
不加闪动力,做缓慢复位法,再同一个点上重复3~5下转体运动。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5既有侧弯又有旋转的错位,操作的时候准备工作同低头摇正法,拇指定点好,然后另一只手拖住对侧耳朵,将头抬起做侧屈运动,抬的幅度要够,到最大角度时做转头运动,转头到最大角度时可增加一个闪动力,注意事项与低头摇正法相同。
4侧卧摇肩法:适用于第五劲椎到第二胸椎之间的旋转式错位,操作的要领,主要用拇指先定好向后移位的椎体的横突,然后用食指和中指重叠放在向前移位的横突前方。
操作前先把肩膀向下推一推,让椎体间的间隙增宽,食指和中指不要弯曲避免扣动患者颈前的组织,把肩向前摇动,食指和中指加阻力,再向后摇动拇指加阻力,重复两到三次,如果需要闪动力可以在向前推的时候在肩膀上按压一下,向后压的时候也加一个按压的闪动力。
5侧卧搬按法:适用于第二到六劲椎之间鈎椎关节错位也就是侧弯侧摆式错位,侧摆的就单个做动作,侧弯的就系列做动作,定点在发生侧弯侧摆的椎体横突侧向隆起处,另一手托住其耳朵,从颈5开始往上依次做侧搬,单椎体,比如颈三侧突,定点在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