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课件
阐释学派将关注译者的心理过程和认 知机制,探究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 理解和解释原文。
阐释学派将更加注重文化因素在翻译 中的作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与碰撞,以及如何通过翻译传递文化 内涵。
对译者主体性的深入研究
译者的认知过程
阐释学派将深入探究译者的认知过程 ,包括译者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 情感体验等对翻译的影响。
02 03
文化冲突与融合
阐释学派将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冲突,如何实 现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翻译促进文化交流和理 解。
文化传播与推广
阐释学派将关注如何在翻译中传播和推广本土文化,使译 文能够更好地反映本国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语义阐释的重要性
在翻译过程中,语义阐释是基础 ,它决定了翻译的准确性,对于 传达原文的真正意义至关重要。
语义阐释的方法
包括词汇分析、短语分析、句子 分析等,需要综合考虑语境、文 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
语法阐释
语法阐释
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深入分 析,理解其语法功能和表达方式,以确保翻 译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要点三
译者的道德责任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道德责 任,要求译者尊重原作者和读者,确 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然而,在 实践中,译者的道德责任感可能会受 到挑战,例如在处理敏感话题或争议 性内容时。
对文化差异的忽视
文化背景的差异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在处理具有不同文 化背景的文本时,可能会忽视文化差 异对文本意义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译 文无法准确传达原文本的文化内涵。
对原文本理解的局限性
语言与文化差异
文本意义的模糊性
英汉互译理论和实践(共104张PPT)精选
1991年第2期《中国翻译》有人撰文写道: Textile finishes have in general become a
“no-no” in today’s market place.此句 中的no-no词典(cídiǎn)上根本查不到,经 推敲,结果译为“无人问津”较为合适。 误译:织物整理剂在今日的市场无人问津。
4.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原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 We’d like to express our appreciation to you for all you’ve done for us in the trade. 原译:我们对于你们在这笔交易中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表示由衷的 感谢。
第十五页,共104页。
第十六页,共104页。
第十七页,共104页。
第二节 翻译(fānyì)标准
汉朝和唐朝——“文”与“质”之争。 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
通顺(tōngshùn),强调翻译的可读性。 主张“质”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不增不
减,强调翻译中的忠实性。 该争论的实质是意译和直译之争。
第十八页,共104页。
清代翻译家严复 信(faithfulness); 达(expressiveness); 雅(elegance)。
他曾如此阐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 其信,已大难(dànán)矣!顾信矣,不达,虽 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序 言,1896年)
第四页,共104页。
第五页,共104页。
1、简单(jiǎndān)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 例2 原文: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no-no” in today’s market place.此句 中的no-no词典(cídiǎn)上根本查不到,经 推敲,结果译为“无人问津”较为合适。 误译:织物整理剂在今日的市场无人问津。
4.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原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 We’d like to express our appreciation to you for all you’ve done for us in the trade. 原译:我们对于你们在这笔交易中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表示由衷的 感谢。
第十五页,共104页。
第十六页,共104页。
第十七页,共104页。
第二节 翻译(fānyì)标准
汉朝和唐朝——“文”与“质”之争。 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
通顺(tōngshùn),强调翻译的可读性。 主张“质”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不增不
减,强调翻译中的忠实性。 该争论的实质是意译和直译之争。
第十八页,共104页。
清代翻译家严复 信(faithfulness); 达(expressiveness); 雅(elegance)。
他曾如此阐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 其信,已大难(dànán)矣!顾信矣,不达,虽 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序 言,1896年)
第四页,共104页。
第五页,共104页。
1、简单(jiǎndān)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 例2 原文: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翻译理论概述课件
中世纪翻译理论
总结词
中世纪翻译理论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 可读性。
详细描述
中世纪的翻译理论更加注重译文的流 畅性和可读性,强调在保持原文意义 的基础上,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文艺复兴时期翻译理论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翻译理论注重译文的自然表达和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的自然表达和修辞效果,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美感,同时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 性。
VS
跨学科研究的实践意义
跨学科的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的 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 交流和理解。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翻 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运 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更好地处理文化 差异和冲突。
全球化的视角与多元文化的交流
全球化对翻译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翻译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全球化视角下的翻 译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总结词
技术翻译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要求译文准 确、专业、规范,能够满足特定领域的技术要求。
详细描述
技术翻译要求译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 理解原文的技术细节和术语。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注 意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确保技术信息的准确传递。
口译
总结词
口译要求译者具备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的能力,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等形式。
近现代翻译理论
总结词
近现代翻译理论呈现多元化和跨学科的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近现代的翻译理论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影响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02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翻译理论(英文)课件
详细描述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的再创造。优秀的文学翻译应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审美标准。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是指商业活动中的翻译,包括合同、协议、商业信函、产品说明等方面的翻译。商务翻译要求准确、专业、严谨,注重细节和格式。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ART
03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rocess, but also a 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The translator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ry to avoid possible cultural conflicts or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these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Free translation
interprets the source text's general meaning and conveys i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dapting it to the target culture and language norms.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的再创造。优秀的文学翻译应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审美标准。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是指商业活动中的翻译,包括合同、协议、商业信函、产品说明等方面的翻译。商务翻译要求准确、专业、严谨,注重细节和格式。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ART
03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rocess, but also a 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The translator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ry to avoid possible cultural conflicts or misunderstandings caused by these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Free translation
interprets the source text's general meaning and conveys i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dapting it to the target culture and language norms.
翻译理论ppt课件
Example 1 林语堂在《成功之路》一书(马尔腾著,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译者序第2页)的译者序 中林写道: “关于译笔的好坏一点声明:原文不是纯粹 的文艺作品,而是兴奋激励青年的文字,所以 在翻译时,不强从直译,而帷尽力于保持原文 的浓厚的兴奋性,激励性。为要达到这个目的, 文即使蒙不忠实之识,也在所不惜的。”
一、序跋对于译者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性
余光中:“一本译书只要够分量,前面竟然没有 译者的序言交代,总令人觉得唐突无凭。”
Function 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十分 注重与读者的交流
function 1
对翻译批评产生积极作用
译者的信息处理及翻译策略
翻译生产的外部环境与翻译的关系
• 译者通过内省寻求译作赖以产生的知识, 让译者把他们翻译的经历记录下来,而 后与之交谈。这种方法应该为叩开“黑 箱”提供一条独具启发意义的途径。
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中讲到; “……1848年西欧确立究制时,……工厂无产阶级当 时几乎还没有存在,而大生产中的无产阶级(如霍普 特曼所描写的德国织工,以及里昂城的织工),还是 一群粗野的入众,只能举行骚动,而绝对不能提出什 么政治要求” (中译本九十三页)时,译者加了一个 注说“霍普特曼(18十年代西里细亚织工起义情 形的《织工》剧本。”
神似论和中文写作论
• 傅东华在《飘》的译序中写道:“我的目的是求 忠实于全书的趣味精神,不在求忠实于一枝一 节。”因此对于那些“冗长的描写和心理的分 析,觉得它跟情节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关系,并 且要使读者厌倦的”,“就老实不客气地将它 整段删节了。”(傅东华译,1979:译序第3-4 页) 页)
• 面临选择,做出取舍 • 困难?局限?主客观牵制?最大努力去体现原 作精神?达到某一效果? • 公正客观地评价译作,建立多元化的批评标准。
第十二讲翻译理论流派ppt课件
(一)多元系统
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该系统既包 括所谓“高的”(high)、“中央的” (central )、“经典化”(canonical)的 文学形式,例如诗歌。还包括所谓“低的” (low)、“边缘的”(peripheral)、 “非经典化”(noncanonical)的文学形 式,例如儿童文学、大众文学等。EvenZohar认为翻译文学也应当包括在这个系 统中,原因是它对民族文学的发展有重大 的影响作用。
(三) 后殖民视角
“后殖民主义”
罗宾逊(D. Robinson)对后殖民主义的定义: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 )是起源于殖 民主义经历及殖民主义终结之后的一种文化状 况或文化研究状况:关注反映在语言、文化、 法律、教育、政治等等方面与群体身份有关的 一系列问题;尤其关注所有类别之间的差异性, 而对在绝对净化的基础上对复杂问题采取简单 化的解决方法表示怀疑。(Robinson Douglas, 1997:121)
(二)操纵学派
作为翻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Andre Lefevere在上述基础上又提出了改写理论。他指 出:文学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总是产生 于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成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 由于使用跟原著不同的语言,面对完全不同的读 者群、在不同的文化范畴下运作,所以作为译语 文化代表的译者,从一开始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翻译 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定一直到最后译本的接受都 会受到各种各样译语文化条件的限制,在翻译时 会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考虑,因而不可能复制 出跟原文一模一样的译文来。
(二)操纵学派
因此通过研究译者当时对外来诗学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我们就有可能关注译入语文化中的诗学倾向。正如 Gentzler所说“……译者希望译文得到译语文化的认可, 因此译者操纵原语文本以使译作与现有的译语文化条件 相符合而且提供新的信息。”(Gentzler, 1993: 134) 所以,译者作为原文的改写者也必然受到译入语文化中 占统治地位的诗学的制约和影响。另外,意识形态和诗 学总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译文。这往往与译文的质量无关, 而是不同时代的译文要满足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只 要译本与它存在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要求一致,其存在就 是合理的。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课件
语义分析与语境重构
语义分析
对原文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理解其内在含义和逻辑关系。
语境重构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表达习惯,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构。
文化因素的处理
文化保留
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意象,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化转换
将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意象进行适当的转换或解释,以适应目标文化的语境和接受习惯。
阐释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 艺术,需要译者在理解和 表达方面具备较高的素养 和技能。
阐释学派强调译者的主体 性和创造性,认为译者的 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会对 翻译产生影响。
02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忠实原文
忠实原文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原 文的忠实,要求译者准确传达原 文的意义和风格,尽可能保留原 文的意象和修辞。
译者创造性阐释
阐释学派鼓励译者发挥主体性,对原文进行创造性阐释,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译者责任与素养
阐释学派认为译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语言素养,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
03
阐释学派翻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
直译
保留原文的形式和语法结构,尽量传 达原文的直接意义。
意译
侧重于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和精神,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语法结构。
04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的应用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强调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 解释,同时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艺术性。
01
诗歌翻译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学派 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注重传达原诗的 意象、情感和语言风格。
02
03
小说翻译
在小说翻译中,阐释学派翻译理论注 重对人物性格、情节和背景的准确传 达,以呈现原作的整体风貌。
《林语堂翻译理论》课件
02
01
03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 学硕士学位。
1928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英文 系教授。
04
05
1936年定居上海,从事文学 创作和翻译工作。
林语堂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译者的 主观创造性和审美判断。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 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翻译应追求“忠实、通顺、美 ”的标准,其中“美”指的是 译文应具有文学美感,能够传 达原文的意境和韵味。
意译的实践要求译者首先理解原文的大意,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进行重新组织,尽可能地传达原 文的含义和精神。
意译的优劣
意译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 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
直译与意译的优劣比较
• 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但是,如果 过度直译可能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甚至产生歧义。相比之下,意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 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有时也可以将直译与意译 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翻译 的本质、过程和技巧,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深入发 展。
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供了科学的翻译
方法
林语堂提出的翻译理论为译者提 供了科学的翻译方法,指导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语言和 文化差异。
提高了翻译质量
遵循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译者在 实践中更加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 流畅性,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翻译理论篇PPT课件
第14页/共43页
Responsibility of translator
---Competent linguistic ability & bicultural knowledge
---Being a good negotiator(磋商者、交涉 者)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第17页/共43页
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
• 严复:信达雅 •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 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 钱钟书:提出“化境”,使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 • 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 ’s smooth and
第2页/共43页
这说明了翻译是语义的翻译,不是语 言形式的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的 适当方式来表达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 容,而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 种语言中含义相似的某些词语或结构。 翻译必须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 必须着眼于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换句话说,翻译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语
第3页/共43页
第7页/共43页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1) 从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角度来分类,翻译可 分为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
2) 从涉及到的符际翻译语言符号来分类,翻 译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Responsibility of translator
---Competent linguistic ability & bicultural knowledge
---Being a good negotiator(磋商者、交涉 者)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第17页/共43页
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
• 严复:信达雅 • 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 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 钱钟书:提出“化境”,使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 • 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 ’s smooth and
第2页/共43页
这说明了翻译是语义的翻译,不是语 言形式的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的 适当方式来表达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 容,而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 种语言中含义相似的某些词语或结构。 翻译必须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 必须着眼于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换句话说,翻译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语
第3页/共43页
第7页/共43页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1) 从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角度来分类,翻译可 分为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
2) 从涉及到的符际翻译语言符号来分类,翻 译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重要翻译理论PPT课件
文化适应策略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文化适应策略,如增译、减译、改 写等,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
语言变化与翻译
1 2 3
语言变化的动态性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翻译时需要关注源语言 和目标语言的动态变化,确保译文与时俱进。
语言变化的多样性
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变化存在差 异,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以准确传达原 文的含义。
翻译的本质是传递信息,即将源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转化为目标语言,以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获得 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信息和理解。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打破语言障碍,促进文 化交流和全球化。
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翻译理论随着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而演变,经历了从传统翻译理论到现代翻译理论的转变。
实例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要 求译员在短时间内将讲话 内容准确传达给听众,保 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04
翻译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避免因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歧义。
文化对等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翻译时需要寻找文化对等词,以传达 原文的文化内涵。
流提供了指导。
生态翻译理论
将翻译置于生态系统中,强调 翻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翻 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语料库翻译理论
借助语料库技术,对翻译进行 实证研究,提高了翻译研究的
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未来翻译理论的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 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对传统翻译 理论提出挑战。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文化适应策略,如增译、减译、改 写等,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
语言变化与翻译
1 2 3
语言变化的动态性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翻译时需要关注源语言 和目标语言的动态变化,确保译文与时俱进。
语言变化的多样性
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变化存在差 异,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以准确传达原 文的含义。
翻译的本质是传递信息,即将源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转化为目标语言,以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获得 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信息和理解。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打破语言障碍,促进文 化交流和全球化。
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翻译理论随着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而演变,经历了从传统翻译理论到现代翻译理论的转变。
实例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要 求译员在短时间内将讲话 内容准确传达给听众,保 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04
翻译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避免因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歧义。
文化对等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翻译时需要寻找文化对等词,以传达 原文的文化内涵。
流提供了指导。
生态翻译理论
将翻译置于生态系统中,强调 翻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为翻 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语料库翻译理论
借助语料库技术,对翻译进行 实证研究,提高了翻译研究的
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未来翻译理论的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 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对传统翻译 理论提出挑战。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教学课件:第一章-翻译绪论
经典翻译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对经典翻译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成功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 的差异,提高对翻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翻译案例,如文学名著、国际会议、商务合同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如何进行语言的转换和调整等方面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翻译 的精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将一 种语言的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 本,但需要人工校对和修正。
笔译是将书面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为 另一种语言的过程,通常用于文学、 法律、医学等领域的文件翻译。
翻译的标准
准确传达原意
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准确传达原 文的含义,确保译文与原文在
意义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语言流畅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可 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 化背景,尊重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对于具有 特定文化含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 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同时,要注意避 免使用带有贬义或褒义的词汇,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冲 突。
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活动。随着 历史的发展,翻译逐渐成为不同 文化间交流的重要手段。
翻译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的 需求越来越大,翻译技术也不断 发展,如机器翻译、语音翻译等 。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翻译的基本原则
忠实、准确、流畅。忠实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准确是指译文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晰;流畅是指译文要通顺流畅,易于理解。
第一章 翻译概论精品PPT课件
公司, 1999. 【10】《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刘宓庆. 北京: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1】《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黄振定.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2】《翻译文化史论》. 王克非.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7.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3)翻译实践 【13】《英汉翻译手册》. 倜 西、董乐山. 北京:商务印书
7.翻译证书
1.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7.翻译证书
2.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7.翻译证书
3.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
第一章 翻译概论
主要内容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分类 3. 翻译史简介 4. 翻译的标准 5. 译者的素质 6. 翻译的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What is translation?
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4】《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朱诗向. 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15】《英文汉译技巧》. 陈廷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001. 【16】《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吴伟雄、方凡泉. 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 1997. 【17】《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喻云根.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 1996. 【18】《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张鸾铃.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6.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4) 国外翻译理论与实践 【19】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Snell-Hornby, Ma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20】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Baker, Mona. London: Routledge. 1992. 【21】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ell, Roger T. London: Longman. 1991. 【22】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mark, Peter.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23】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Nida, Eugene Alber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1】《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黄振定.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2】《翻译文化史论》. 王克非.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7.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3)翻译实践 【13】《英汉翻译手册》. 倜 西、董乐山. 北京:商务印书
7.翻译证书
1.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7.翻译证书
2.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7.翻译证书
3.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
第一章 翻译概论
主要内容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分类 3. 翻译史简介 4. 翻译的标准 5. 译者的素质 6. 翻译的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What is translation?
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4】《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朱诗向. 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15】《英文汉译技巧》. 陈廷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001. 【16】《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吴伟雄、方凡泉. 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 1997. 【17】《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喻云根.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 1996. 【18】《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张鸾铃.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6.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4) 国外翻译理论与实践 【19】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Snell-Hornby, Ma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20】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Baker, Mona. London: Routledge. 1992. 【21】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ell, Roger T. London: Longman. 1991. 【22】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mark, Peter.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23】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Nida, Eugene Alber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翻译概论课件
Shuttle: 纺织行业的“梭子”,航天方 面的“航天飞机”、“穿梭机”
4.根据汉语搭配习惯确定词义
She proves to be a good listener. 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她是个遵守公共秩序的/忠实的听众。 她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
Yet, 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 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 the stone cutter curves over his bones; 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spiritual conformity/resemblance in spirit )
钱钟书: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 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 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transmigration)
run into debt 负债 run one’s head into a wall 撞南墙,碰壁 The idea runs in his mind. 这个念头萦绕在
他的脑海里。
The street runs north. 大街向北延伸。 The news runs rapidly in the town. 这个消
A COURSE OF TRANSLATION
[ENTER]
翻译概论
What is translation?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贾公彦 )
4.根据汉语搭配习惯确定词义
She proves to be a good listener. 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她是个遵守公共秩序的/忠实的听众。 她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
Yet, 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 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 the stone cutter curves over his bones; 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spiritual conformity/resemblance in spirit )
钱钟书: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 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 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transmigration)
run into debt 负债 run one’s head into a wall 撞南墙,碰壁 The idea runs in his mind. 这个念头萦绕在
他的脑海里。
The street runs north. 大街向北延伸。 The news runs rapidly in the town. 这个消
A COURSE OF TRANSLATION
[ENTER]
翻译概论
What is translation?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贾公彦 )
翻译理论(英文)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Translation Theory (English) Courseware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Corpus Translation Theory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Summary and Outlook
详细描述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形式对应、动态对应、功能对应等。
总结词
形式对应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的对应,要求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应理论则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注重语篇层面的意义传递。功能对应理论则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原文的功能,如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等,强调译文的交际功能。这些流派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翻译理论的丰富多样性。
详细描述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02
总结词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翻译功能和目的的理论,它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详细描述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源语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特定功能。它强调翻译过程中对目标读者需求的关注,以及对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考虑。
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
05
机器翻译理论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然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的理论。
定义
特点
适用范围
高效、快速、自动化、多语言支持。
广泛应用于国际交流、跨语言信息检索、全球化企业等领域。
感谢观看
Translation Theory (English) Courseware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Corpus Translation Theory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Summary and Outlook
详细描述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形式对应、动态对应、功能对应等。
总结词
形式对应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的对应,要求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应理论则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注重语篇层面的意义传递。功能对应理论则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原文的功能,如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等,强调译文的交际功能。这些流派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翻译理论的丰富多样性。
详细描述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02
总结词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翻译功能和目的的理论,它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详细描述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源语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特定功能。它强调翻译过程中对目标读者需求的关注,以及对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考虑。
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
05
机器翻译理论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然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的理论。
定义
特点
适用范围
高效、快速、自动化、多语言支持。
广泛应用于国际交流、跨语言信息检索、全球化企业等领域。
《第一讲翻译概论》PPT课件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1998
h
17
2 翻译的目的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
文明发展 帮助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 其他 特定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特定的目的,有其预
设的读者群
3 翻译的意义
尤金·奈达Eugene Nida:翻译是“人们所 能从事的最复杂的脑力劳动”。
贸易、文化、和平、人道等都离不开翻译,翻译在 历史上从未如此不可或缺……请大家试想一下,世 上一日无翻译会怎样……都将鸦雀无声。翻译工作 者就象电线中的电流,水管中的水流。
4 翻译的标准
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于原文 ⊙达:文笔流畅 ⊙雅:文风典雅 (士大夫)
--保持原文的风格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译文取明 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斤斤于字比句 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 共喻,则当前思后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 达:为达,即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 其尔雅。
Author of ST—ST—Translator—TT—Readers of TT
Secondary information dispatcher
h
10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 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 ――吕 俊
h
17
2 翻译的目的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
文明发展 帮助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 其他 特定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特定的目的,有其预
设的读者群
3 翻译的意义
尤金·奈达Eugene Nida:翻译是“人们所 能从事的最复杂的脑力劳动”。
贸易、文化、和平、人道等都离不开翻译,翻译在 历史上从未如此不可或缺……请大家试想一下,世 上一日无翻译会怎样……都将鸦雀无声。翻译工作 者就象电线中的电流,水管中的水流。
4 翻译的标准
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于原文 ⊙达:文笔流畅 ⊙雅:文风典雅 (士大夫)
--保持原文的风格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译文取明 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斤斤于字比句 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 共喻,则当前思后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 达:为达,即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 其尔雅。
Author of ST—ST—Translator—TT—Readers of TT
Secondary information dispatcher
h
10
Definitions of translation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 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 ――吕 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ore-sight”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notion (based on it we could think and interpret) and the mode of language application. Linguistic notion itself may bring foreunderstanding to interpreter and the question he is thinking. • “Fore-concept” includes the notion, presupposition and supposition before understanding occurs. It forms the jumping-off point for discovering the veiled and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understanding.
• The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existing soci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before the interpreter understands; second,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objects of understanding; last but not least, the values determined by the social practice. • The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 illustrates the historicity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involved iossible for the subject to obtain an absolutely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 Translation is not a passive reproduction of the text but creative activity, which shows the value of translational subjects and the inevitable involvement of subjectivity.
Prejudice
• Gadamer holds the view point that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are inevitably carried out in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conventions.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provide people with different “prejudice”. • Together with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 in hi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fore-understanding”, is considered as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legitimacy of prejudice by Gadamer, who claimed that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a false judgment, but a part of the idea that it can be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 The concept of ‘prejudice’ is actually where we can make a beginning”.
• For Heidegger, every translation is interpretation and all interpretation is translation. • In Heidegger’s Point of view,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ition of the meanings rather than the literal transference between the languag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eaning transference(意义的转渡), the first and foremost thing to do is to understand and illustrate all kinds of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 All the interpretation is preconditioned on the foreunderstanding (在先的理解) while this fore-understanding not only holds down but also regulates the interpretation, which may let the interpretation fall into a circle.
• According to Gadamer, ‘‘prejudi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e first type is “ legitimate prejudice” or ‘‘ productive prejudice” which is endowed by history and has positive value. • This type of prejudice, which is the heritage of history, makes cognition possible. It constitutes our being and forms t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It’s impossible for human beings to get rid of this sort of prejudice. Instead of fighting off the legitimate prejudice, we should first affirm its existence and make good use of it. • The other sort of prejudice is acquired and wrong. Hence it is called ‘blind prejudice‘ by Gadamer and should be modified or eliminated because this sort of prejudice constitutes the barrier of wrong understanding. And it is a limitless process to correct and eliminate wrong prejudices.
• Heidegger put forward his famous fore-structure of understanding in his theories. • The so-called fore-structure contains three sections: for-having( 先 有 ) , fore-sight ( 先 见 ) and foreconception(先概念), which are very important in translation. • “Fore-having” refers to the history and tradition existing in a specific community before everybody is born. It is the presupposition for us to interpret texts and to understand our own history, culture and tradition.
• Whenever something is interpreted as something, the interpretation will be founded essentially upon fore-having, fore-sight, and fore-conception. An interpretation is never a presuppositionless apprehending of something presented to us.
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
• Hans-Georg Gadamer(1900 一 2002), today’s most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inherited Heidegger’s theory and systematically established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by publishing his masterpiece Truth and Method. • In Gadamer’ s hermeneutics , he made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notions of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 “prejudice” and “fusion of horizons”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from Heidegger, Which opened a new pat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