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案 北京课改版

合集下载

《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教学设计

《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教学设计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教学设计--花溪中学吴寿昌实验内容:北师大版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中的演示实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目标:教材中采用将植物置于玻璃水槽,上罩短管漏斗,再用盛满水的试管套在漏斗上(如图二)。

然后将装置放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待收集约二分之一管气体后,倒转试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所产生的气体。

此实验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成功,存在以下不足:1、收集气体缓慢效率低,检验气体步骤较烦琐。

2、不能重复使用。

集满一试管的气体只能做一次实验,不能提供多个班的教学。

3、实验装置不稳定。

由于装置是开放的,实验和携带过程易产生漏气现象。

因此,我对此实验进行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验内容:材料用具:铜钱草、黄豆种子、塑料瓶2个、塑料胶管、小木条、打火机、剪刀、25摄氏度清水。

实验创新点:1、用塑料瓶代替玻璃槽,用塑料胶管制作的集气的小室代替试管,用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代替碳酸钠溶于水产生二氧化碳。

2、在A、B瓶上面分别做了一个简单的控气阀,且在B 瓶上方做了一个较好的集气小室。

以此装置代替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更加有利于氧气的收集和储存,便于进行多个班的实验教学。

优点:收集气体效率高,避免排水集气法带来的许多麻烦,检验气体步骤简化,操作简单,可以多个班级轮流使用,非常直观。

本实验便于取材,且便于携带,用塑料瓶制作装置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碳酸氢钠不容易获取,黄豆便于取材,更贴近生活。

实验装置:图一:创新装置图二:装置实验步骤:第一步1、将清水倒入B瓶中,需大半瓶清水了。

2、用剪刀修剪铜钱草,注意不用手掐断,铜钱草放入盛水的塑料瓶B瓶中;把提前浸泡好十二小时的黄豆的种子放入塑料瓶A瓶中,然后放置一昼夜收集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

第二步第三步3、打开A瓶的控气阀,并用手缓缓的挤压A瓶,将A 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塑料胶管通入B瓶的水中,此时一定要注意塑料胶管一定要在液面一下。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2北京课改版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2北京课改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选择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 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条件为光能,场所为叶绿体,产物为有机物和氧气。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课后作业
1. 请简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产物。
2. 画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图,标明各步骤的名称和主要产物。
3. 描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其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4. 讨论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提出两个以上的实际例子。
5. 设想一种未来的光合作用应用技术,阐述其原理和可能的社会影响。
过程:
讲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伤?5、两位同学分别使用A、B两个载玻片,分别从叶片的上、下两面切取叶的横切片,看谁切得更细。

制作完玻片标本就可以观察了。

题。

实践操作请同学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如果效果不好,也不要急躁,多试几回,在观察临时切片时,往往很难在同一个视野内观察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拿好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到学生中,观察学生制作的叶横切玻片标本的制作情况,并及时记录学生观察到的情况:清晰度、薄厚、是叶片的那部分结构,做到心里有数。

看到的菠菜叶片的临时横切片图像更接近于:表皮、叶肉是什么颜色?学生尝试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并尝试在显微镜下找到观察对象。

这就需要轻轻移动切片,在不同的视野中进行寻找,并对照书中P67页叶的横切结构分辨菠菜叶片的几部分结构。

结构不完整,只有上表皮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与下表皮丢失。

结构不完整,只有海绵组织与下表皮,上表皮和栅栏组织丢失。

横切片完整,叶片各个结构清晰。

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

PPT文件15分钟完成《制作菠菜叶横切临时切片并观察》评价量规表、学案评价量规《制作菠菜叶横切临时切片并观察》评价量规表评价内容评价等级3 2 11 实验的标本制作能制作菠菜叶横切标本能说出制作制作制作菠菜叶横切基本方法2实验的观察过程是否能够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进行标本制作。

标本制作较好。

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实验中的参与度,小组讨论交流中的参与度。

实验观察过程中是否会描述构成叶片的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结构。

3实验的结果制作的菠菜叶横切标本效果:单层细胞、透光、不透光。

能否总结肉眼、显微镜所观察到不同结构的结果。

对老师的质疑能否提出合理的解释。

4实验报告学生能否在报告中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能否对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及能否提出创新方案成功率更高的制作标本的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理解其在我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能解释其中的物质变化。
3.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参加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并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实地观察和思考。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前。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并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表扬。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片绿叶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它在阳光下能制造出我们所需的食物和氧气。”由此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细胞、生态系统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仍存在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针对上述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突破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难题。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1.生命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的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7.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8.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成果,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生物学知识感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他们的思维逐渐转向抽象和逻辑推理,但仍然需要具体的实验和图片来支持理解。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互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光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和机制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原理,以及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此外,学生可能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02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北京课改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节内容是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认识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全

北京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全
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总结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总结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思考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
完成习题。
板书设计
前言
生物学的定义:











使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初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目

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观察植物动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生物和环境的适应性
2、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特有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各小组清点人数,总结各种问题,布置书上第8页的作业,准备下节课小组发言,然后排队返回。
板书设计
室外课,没有板书设计




见实验报告册
课题
1-1-2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
课型
新授
日期:
教学目标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学设计20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学设计20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并认同氧气可支持燃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判断和归纳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培养善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Hale Waihona Puke □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学生利用自己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在课后进行实验,并拍成小视屏上传,便于下节课观看。
五、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介绍实验原型
观看视频及自己动手实验
针对实验过程找出实验原型中的不足
思考如何改进
学生设计并绘画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利用电子白板学生课堂上设计出改进的装置
介绍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共同改进
在电子白板上设计并改进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 □书面练习√□制作作品 □测验 □其它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生物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中的一个教师演示实验,这一节与呼吸作用放在同一章,加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的联系,以及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学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好动,喜欢动手,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4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b.汇报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的巩固。
2.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a.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基础知识的掌握。
b.填空题:巩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和过程。
c.讨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如植物的生长、氧气的产生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c.光反应和暗反应: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阶段的特点和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光合作用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
a.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
b.归纳总结: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多元教学,提高效果: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
课 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二)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6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探索光合作用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探索光合作用,
难点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关键
探索光合作用
2.遮光处理实验材料的目的
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
还可以产生什么物质?让我们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演示实验2: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英格豪斯的实验表明,在光照下植物只有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这实际上涉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等问题
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注意
(1)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
合成淀粉的作用。如果只是在光下做
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就不能说明
阳光对合成淀粉是必需的。
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讨论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反 思
教法
实验法。
教具
植物等等。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对照实验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教案3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教案3 北师大版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
植物等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课前热身: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必要条件是么?
导入新课: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
还可以产生什么物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取一个玻璃水槽,注满清水,按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5.1光合作用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思想教育
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重点
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难点
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关键
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教法
3.将 上述两套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2h。然后,揭开玻璃罩,从两个枝条上各摘取一片叶,分别检 验两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
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教师提出来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进行总结.
有空间,使漏斗内从嫩枝的切口处冒出(氧)气泡。
检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演示实验的原理。选取的实验材料应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消耗叶内存留的淀粉。创造有和没有二氧化碳的两种环境, 是检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 验设计关键, NaOH的作用在于吸收二氧化碳。本试验也可用Ca(OH)2来代替NaOH,可以直接看到二氧化碳与Ca(OH):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
教学反思
2.将 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井使切口的一端向 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精品教案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精品教案
观看演示实验,注意叶片和酒精溶液颜色的变化
提问
1.为什么要除去叶绿素?
2.为什么必须隔水加热?
1.减少对淀粉颜色反应的干扰
2.酒精沸点80度,加热产生蒸汽接触明火易燃。隔水加热使酒精的沸腾速度减慢,酒精蒸汽与水蒸气混合,降低酒精蒸汽密度。
讲述
叶绿素是脂溶性的,易溶于酒精,不溶于水。酒精只溶叶绿素,不破坏淀粉
叶肉
叶肉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设问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讲述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一个特性,遇到碘液变蓝的颜色反应)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证明光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可以提供所有实验材料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要求4人一组,3分钟,有人记录)
演示实验
5.漂洗:叶片有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观看操作
提问
为什么要漂洗?
酒精脱色后叶片失水脆而硬,漂洗除去残存酒精,水处理叶片变软,为碘与淀粉的反应创造条件
演示实验
6.检验:把漂洗后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上,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
7.分析实验结果
观看操作,注意叶片颜色变化
提问
1.叶片未遮光部分呈什么颜色?说明什么?
植物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要有光;植物的绿色部分进行;叶绿体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设问
光合作用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它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分别是什么?
认真思考
讲述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通过实验探索,光合作用的条件
讲述
光合作必须在植物的绿色部分进行,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植物体呈现绿色。
2.叶片遮光部分呈什么颜色?说明什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2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2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2北京课改版一、教学目标1、简述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2、说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3、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的实验探索四、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探索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命活动,是整个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光合作用是在哪里发生的,需要哪些条件,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了解光合作用。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阅读教材72—73页学习活动的文字资料,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对银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2.为什么要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3.为什么要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为什么必须隔水加热?探究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阅读教材74——78页的文字资料,观察普利斯特里的著名实验,海尔蒙特实验,完成金鱼藻实验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简述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思考:1.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后,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如果将该装置放在暗处,能产生这种现象吗?这又说明了什么?3.通过海尔蒙特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来自水。

你认为这样的看法对吗?5.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什么?6.叶片A和叶片B颜色变化的不同说明了什么?根据实验结果,简述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以及光合作用发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探究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阅读教材78页的文字资料,简述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合理密植: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是,密度要适当,植株之间的距离要合理。

间作套种:根据不同作物的高矮不同、播种和收获时间不同等原因来合理安排种植。

(三)知识运用1.小兰为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1)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如图丙).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2)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_______2.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密植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四)归纳小结1、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5、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6、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可有效利用光能(五)随堂检测1.在甘蔗的茎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由甘蔗茎内细胞制造C.由甘蔗的绿叶制造的 D.由甘蔗的果实制造的2.世界上首先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科学家()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B.英国的虎克C.荷兰的英格豪斯 D.英国的普里斯特里3.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B.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C.绿色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D.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2、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5、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6、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措施可有效利用光能七、作业布置1. 实验小组将某植物置于A、B两种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然后将新增有机物量绘成图曲线.请据图回答:(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图中曲线A表示_______(填“高”或“低”)二氧化碳环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预习80——82页人和动物的营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八、教学反思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4.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练习1北京课改版一、夯实基础1.菠菜叶片的基本构造包括()A.上表皮、叶脉和下表皮 B.上表皮、叶肉和下表皮C.叶肉、表皮和气孔 D.叶肉、表皮和叶脉2.下列不含叶绿体的细胞是()A.保卫细胞 B.栅栏组织细胞 C.表皮细胞 D.海绵组织细胞3.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输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③叶脉B.结构②和④都属于营养组织C.⑦的细胞核是该细胞的控制中心D.结构④的细胞中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4.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导管可运输水 B.②③具有保护作用C.④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可以张开或闭合二、能力提升5.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叶片由叶柄、叶脉、叶肉组成C.叶片上的气孔总是处于开放状态D.叶片表皮细胞属于营养组织6.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1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A.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C.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D.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7.关于叶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叶就是指植物的叶片B.叶片上有许多脉络都是交叉成网的C.所有植物的叶都是完全叶都有托叶、叶柄和叶片三部分D.有些植物的叶发生了改变成为变态叶8.如图是叶片的结构,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只有②和④的细胞有叶绿体B.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①②③④⑤⑥等结构C.①和⑤是无色透明,它们有利于光线的透过D.⑥是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三、课外拓展9.如图是蚕豆叶片的横切面图,请据图回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1、2]_________、[4]_________和叶脉三个部分.(2)图中[3]是_________,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6]_________控制.(3)[5]能对植物体内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起到运输作用.其中,输送有机物的是_________四、中考链接10.(德州)下关于叶片结构的正确的是()A.叶片表皮属于营织B.片叶肉和叶脉组成C.叶肉细胞中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D.叶片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闭11.(济宁)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将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 B.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C.蒸腾作用减弱,散失的水分减少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12.(聊城)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请你结合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临时切片时,要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_________切割,多切几次,选取其中__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_________.(2)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发现物像偏向视野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_________方向移动玻片标本.(3)图中数字_________指的是叶片的下表皮,判断的依据是下表皮的[_________]_________比上表皮多.(4)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内有导管和筛管,起输导作用.(5)根据对叶片结构的观察,你认为叶所属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D 解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2.A 解析: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能直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接收到的光照较少产生的叶绿体也较少.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可见植物叶片中不含叶绿体的细胞是表皮细胞.3.D4.A二、能力提升5.A 解析:叶片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4.分层次教学,关注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5.情感融入,培养态度。
-通过讲解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态度。
6.评价反馈,促进发展。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重要作用。
-了解光合作用的公式,明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掌握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如能量转换、氧气生成等。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根据课堂学习,绘制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选做题(任选一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分析。
-调查生活中光合作用的应用,如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撰写一篇小调查报告。
3.探究题: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如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过程。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原理、步骤、产物。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碳氧平衡、能量流动等。
3.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北京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有与植物的营养有机营养物质的制造息息相关,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光合作用的发生、光合作用的原料进入、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产物释放与运输都与叶片的结构与功能有关,本节实验课内容对于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是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能量进入、原料进入、场所等等知识的基础。

学生情况:参与这个课题学习的是刚升入中学不久的初一学生,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训练,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低倍显微镜的操作,可以很快找到观察对象,但是,动作不规范,显微镜观察不细致;只是追求看到,不追求看清、看明白,他们对生物学中的实验活动获得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以及规范使用解剖器、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好奇心很强,但是真正的兴趣以及严谨、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还需要继续培养。

在本节课之前做过洋葱鳞茎表皮、番茄果肉、口腔上皮的临时装片,尝试撕、挑、刮的取材方法,从未尝试切薄片的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喜欢到实验室,但是一小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在于水源、显微镜、解剖器、载玻片等等的事物的好奇、探究,对于知识的学习、掌握,换句话说对于实验的目的并不十分清晰。

因此,提升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是本次实验课的目标。

教学方式:实验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本节课要利用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从实验内容上抓住学生,以问题串的巧妙设置引领学生,确实掌握叶片的结构知识,与此同时,理解叶片的各个结构与叶片的功能—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技术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PPT文件,课前组织学生制作叶脉标本,并粘贴在实验室的窗户玻璃上,营造课堂氛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一)知识目标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

(二)能力目标1、学生可以在显微镜下快速正确的找到观察对象、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能力。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和意义教案 北京课改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和意义教案 北京课改版 教案
提出问题
植物可以影响空气成分吗?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吗?
植物释放氧气的条件和场所分别是什么?
作出假设
植物可以影响空气成分
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氧气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由叶绿体形成的
设计实验
详 细 过 程 省 略
结果分析
产生动物呼吸和蜡烛燃烧所需要的气体。
碘处理,观察颜色变化
细菌集中在被光束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
小组合作讨论:
问题:1为什么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
2为什么选用黑暗且没有空气的环境?
3为什么先用极细的光束照射,而后又完全暴露在光下?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叙述: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H2O还是CO2呢?
教师总结:
几代科学家历经了近300年,才基本弄清了光合作用,可见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分析的每个实验的实验结论,学生回答(屏幕展示)
4、 到了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
更新空气,说明了光的重要性。接着,1782年瑞士的尼士伯通过实验发现:在
光下植物通过吸收CO2释放O2更新空气。(屏幕展示)
到此,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探索的脚步却没有停止。之后科学家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5、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屏幕展示)
3、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观看视频
小组合作讨论:
问题: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普利斯特利在实验中运用了哪些实验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
教师叙述:当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并没有发现光的重要作用,也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人们重复他的实验时,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学生回答后,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备课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参考教案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备课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叶片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用叶片结构来说明叶片的形态。

情感目标:1、理解生物形态、结构、功能一致性。

2、培养学生关心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叶片结构及功能。

三、教学难点:叶片结构及功能。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植物枝条。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

角质层、气孔。

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导管和筛管。

叶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其化学方程式;2.了解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光能转化、化学反应和光能转化作用;3.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4.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和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贡献。

二、课前准备1.让学生带上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2.课堂上需要使用课件展示图片和视频,准备好电脑和投影仪;3.准备好绿色植物的样本和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出示图片:绿色植物并问“这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2.回答问题后进一步问“绿色植物能吃吗?能穿吗?为什么?”对学生的理解深度进行考察。

2. 学习内容2.1 光合作用的概念1.意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能量和物质的转化;2.化学方程式:6CO₂+6H₂O+光能→C₆H₁₂O₆+6O₂。

2.2 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1.光能转化:将光能转化成生化能;2.化学反应:将CO₂和H₂O转化成有机物;3.光能转化作用:把光转成生化能的过程。

2.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越快;2.温度: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最快;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快。

2.4 绿色植物的重要性1.生物作用:植物能产生食物,是食物链的基础;2.生态作用:植物能产生氧气,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 练习与展示1.实验:用实验装置观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2.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3.展示小组:让学生分成小组,自行制作讲解PPT,展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要点1.确保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2.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和影响因素;3.强调绿生植物的重要性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通过实验和小组展示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结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一、导入过程
今天的实验是来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
放出氧气。

实验材料是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黑藻。

二、探究过程
【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
实验时切取十余株10cm左右的带着顶芽嫩枝的金鱼藻,切口向
上,用线缚在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大型号烧杯中。

然后用短
颈漏斗倒置在水藻上,使水藻都被罩在漏斗里,而漏斗的短柄
应没入水中,取一支细型试管,向其注入清水,水满后用右手
大拇指揿住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套在漏斗柄
上的试管此时不应带有气体)。

在温度20C左右,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很快可以看到水藻
放出一串串小气泡,这些小气泡通过漏斗的收集都汇入到细试
管内,并且使试管的水排入到烧杯中。

(二)验证氧气
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呢?
(2)我们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呢?
简述实验装置,介绍收集气体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收集
到的气体进行检验(边讲边演示)。

在水下,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
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入试管里,卫生香立刻重新燃烧。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1)什么气体能够帮助燃烧?
(2)试管中的氧气从何而来,
听讲
观察记录
试验现象
观察记

明确本节
主要内容
了解,光
合作用产
生氧气试
验的操作
及过程
知道如何
验证氧气
3
25
5
3
3
(3)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植物在阳光下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释放氧的实验受温度、阳光、二氧化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在烧杯内加入少量NaHCO3 (1克/100mL)或用吸管向水中吹气,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光合作用产生氧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