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小结与复习教案教案 精品
八年级人教版下学期物理第十章小结与复习课件
【解析】 以试管和小球为研究对象: 球在试管内,试管漂浮:F浮1=G 球沉底,试管漂浮: F浮2+F支=G ∵总重G不变, F浮1=F浮2+F支 ∴ F浮1>F浮2 根据F浮=ρ水gV排 ∴ V排1>V排2 液面下降 试管V排变3小,h变小,根据p=ρgh p变小 同理: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 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当小球取出放入水中漂浮或悬浮
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完全熔化后,容 器中的水面将如何变化? 【解析】冰漂浮在水面上,F浮= G冰
当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m水= m冰
冰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冰化成水的体积
∴液面高度不变
以下赠品教育通用模板
前言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在此框 中选择 粘贴, 并选择 只保留 文字。 在此录 入上述 图表的 综合描 述说明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 的文本 后,在 此框中 选择粘 贴,并 选择只 保留文 字。在 此录入 上述图 表的综 合描述 说明。 您的内 容打在 这里, 或者通 过复制 您的文 本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 复习教案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探
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
熟记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会根据已知条件,找到计算浮力的合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计算浮力的
四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 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教学参考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称重法测量浮 力
学生已有初步 多媒体课件展示分
的实验能力 组实验探究
播放多媒体
浮力的产生原 因
学生有了一定 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播放多媒体
阿基米德原理
有了较高的学 习水平
多媒体课件展示 图片展示
分组实验探究
下沉的物体都 浮力产生的原 的学习兴趣,使
受到浮力的作 因,一名同学解 学生亲身感受
用,那么液体 释左右两面和 到了开关的作
和气体为什么 前后两面受平 用,印象更深
会产生浮力 衡力,上下两面
刻。
呢?
存在压力差。
课件展示图
片,找出图片 学生分小组讨 培养学生分析
中正确的实验 论并设计进行 问题的能力,处
第十章 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
章节名称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第十章 浮力
计划 学时
1 课时
浮力是整个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复习浮力需要
用到力、二力平衡、密度、液体的压强等知识,具有综合应用的特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 复习教案设计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称重法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3、物体的浮沉条件;
4、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物体的浮沉条件2、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方法
梳理建构知识体系、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应为D。
说明:铁球、铝块、木块三个物体的密度不同,重力不同,形状不同,浸在液体中不同深度的地方,但却受到同样大小的浮力。说明浮力说明大小与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物体的形状及全浸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都无关。
例2:一个物体重为88.2牛,将其放入密度为 千克/米3的液体中静止,受到的浮力为78.4牛,若此物体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牛。
例4: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2厘米3,把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后,原水下部分又有24厘米3体积露出水面,求:(1)木块的体积。(2)木块的密度。
分析与解:
审题确定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画出状态图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情况画出示意图。
解法一:
木块被截前后受力分别如图7(甲)(乙)所示。
其中(甲)图中
,(乙)图中 ,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数学表达式: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几点说明:
(1)本定律包含三点内容:①浮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②浮力的方向;③浮力的大小。
(2)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质量、密度及物体的形状均无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浮力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一)知识要点一、浮力: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流体(液体或气体)。
(注意:当问题受到浮力时,他同时对流体也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相互作用力)4、产生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不等: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存在着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浮力的实质就是流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F浮 = F向上- F向下(注意:这也是确定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5、浮力大小的测定:常用称重法,即:(1)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G物;(2)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G视;(3)计算出浮力的大小:F浮 = G物- G视( 此法称之为称重法或实验法,也是确定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物体密度不小于液体密度这类情况。
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则应用配重法:(1)在物体下端再悬吊一密度对于液体密度的物体,并挂在测力计下边(要求所吊配重物能使二物体能全部浸入液体中);(2)先将配重物浸入液体中(只浸没配重物),读出测力计读数F1 ;(3)再将被测物也浸入液体中,读出测力计读数F2 ;(4)计算出被测物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 = F1 - F2 。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1、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F浮> G物,则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平衡时F浮 = G物);F浮< G物,则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液体底部;(沉底:平衡时F浮 + F支 = G物);F浮 = G物,则物体悬浮(即:可以自由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状态: 下 沉 状态: 悬 浮 状态: 上浮 状态: 漂浮关系:F 浮 < G 关系:F 浮 = G 关系:F 浮> G 关系:F 浮 = G2、若是实心物体,则可以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判断,即:若:ρ液 >ρ物,则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平衡时F 浮 = G 物);ρ液 <ρ物, 则物体下沉,最后静止在液体底部(沉底:平衡时F 浮 + F 支 = G 物 );ρ液 =ρ物,则物体悬浮(即:可以自由停留在液体内任何深度的地方);注意:用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必须具备一个前提:物体必须是实心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浮沉的条件,并能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点:1.用等效替代法,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2.知道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
2.利用三力平衡,从方法上进行建模。
四、设计思路:浮力是对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初三总复习整章安排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通过实验,录像,典型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演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大烧杯一个,细线,水,石块。
2.多媒体教学: 课件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七、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一)实验导入,理解浮力的定义;老师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入课题,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
(二)建模引导,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先指导学生观察171页图9-5,老师指导分析,立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而上、下两个表面,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老师对此进行建模引导,使学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小组讨论:求浮力的方法(四种)(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1)称重法(2)原因法(3)公式法(4)特殊法(漂浮或悬浮)(四)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 G排=ρ液g V排(决定式)浮力的大小只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处的深 度无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信息的传递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2)通过学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通过学习,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现代电信的优点及其使用知识。
难点:现代电信手段的原理。
三、知识梳理 构造原理 连接 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 网络通信 产生速度传播 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方式:无线电、微波、卫星通信等 利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内容1、电话的结构: 贝尔发明了电话 模拟电话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电磁波信 息 的 传 递电话电话组成:话筒、听筒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电话线:传递信号 电话工作的流程图为:2、电话交换机: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分析:占线的现象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4、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5、电磁波的传播: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 表示:c =3×108m/s (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 表示,单位Hz (1MHz =1000kHz =1000000Hz ) 它们的关系: c =λ f6、电磁波的分类:长波、中波、短波、微波7、无线电广播: 大致过程: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但有两个问题:①信号弱;②频率低,传递性差解决方法:①放大;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听筒 话筒变化电流 声音 声音8、电视的发射和接收: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9、移动电话: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4.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9.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质量、密度、重力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但在具体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实验探究充满兴趣,善于观察现象,但在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方面尚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知识衔接:帮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概念,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强化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逻辑思维:通过问题解决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4.拓展应用视野: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3.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能够求解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4.熟悉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并能够分析其工作原理。
3.学生回答:轮船和木筏都是因为浮力才能在水中漂浮。
4.教师引导: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复习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 阿基米德原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判断物体的浮沉。
4. 了解浮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浮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物体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浮力计算器进行实例计算,引导学生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应用的实际意义。
6.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综合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和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总结规律,和对各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对阿基米德的了解受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3)让学生应用本章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2.教学难点:(1)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利用它们来解决综合性问题.(2)浮力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但又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注意纠正那些非科学性的经验和观念.三、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浮力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密度、二力平衡、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今天我们通过对浮力的复习进一步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浮力的应用.(二)授课内容: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复习:1找生说明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施力物体,浮力的方向。
2.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3.浮沉条件:4.计算浮力的方法:先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以下几种方法:(1)称重法(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称下的物体浸入液体中静止后有:F浮=G物-F拉。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式中表示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对它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这个式子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4)根据物体漂浮、悬浮的条件有:F浮=G物 ρ液g·V物=ρ物g·V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浮力的产生原因。
2.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 = G F',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容器。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引导学生观察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水中浸没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讲解浮力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 = G F',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具进行浮力的测量,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浮力的产生原因。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块物体在水中浸没时,测得浮力为 5N,求物体的重力。
答案:物体的重力为 5N。
2. 题目:一艘船的重力为 2000N,求船在水中漂浮时的浮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小结与复习教案教案 (精品)
4、悬浮或漂浮条件法:F浮=_____或ρ液gV排=___________.
例4.一个物体质量是1kg,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5,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课题
本章总结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讲授、归纳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器材
投影仪或多媒体
5、物体的浮沉
例5.潜水艇在海水里匀速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力变大,重力小于浮力 B浮力不变,重力小于浮力
C浮力不变,重 力等于浮力D浮力和重力同时变小,但浮力和重力始终相等
例6.一艘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2×107kg,船的自重是7×107N,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货物?当它满载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g=10N/kg)
气球和飞艇在空气中也遵循相同的浮沉条件。
二、例题教学
1、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F浮=_____________,其中压力F=______;压强P=_________. 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F向下=0,所以F浮=_______.
例1.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浸没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液体表面到物体上表面的距离为5cm,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课堂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的沉浮条件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和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指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物体的沉浮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即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概念浮力 =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液体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重力加速度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上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悬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下沉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2.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上浮、悬浮或下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情境,如压水井、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为后续的计算题复习打下基础。
3. 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压强计算题,如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解题的关键。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压强计算题解题方法探讨: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压强计算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3米,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6立方米。
2. 题目: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10厘米,求该圆柱体的体积。
答案:785.4立方厘米。
3. 题目: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该圆锥体的体积。
答案:12π/3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新教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第十章压强一、压强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 1课时【仪器材料】一头削尖的铅笔、酒瓶、海绵、橡皮泥、沙盘、细沙、体重计、方格纸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 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 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2) 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 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过程】【实践活动】(1)分小组自主调查完成“火车通过铁轨对地面的压强和火车轮直接作用于地面的压强比较”研究性课题,写出调查报告。
(2)动手做一做“发展空间”中“压强知识在杂技中的应用”相关小实验,查询相关资料,写出实验体会。
【教学反馈】压强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主线,同时又是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压强概念的建立,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自己改进实验装置、层层深入,总结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压强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等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估算处理,让学生初步体会估算的思想、方法。
【备注】学生在讨论探究实验方案时,教师要注意监督、巡视,努力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
具体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直尺、量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装置,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知识回顾:(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计算:F浮= ρ液体gV排。
(3)物体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浮起;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或气体)中。
(4)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例题讲解:(1)计算浮力:一个体积为2d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判断物体浮沉: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水中,求物体是浮起还是沉入水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浮力计算:F浮= ρ液体gV排3. 物体浮沉条件4. 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体积为5dm³的物体放入水中,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放入水中,判断物体是浮起还是沉入水中。
2. 答案:(1)浮力为49N。
(2)物体浮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和应用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第十章小结与复习
中,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
)。
A. 液面下降
B. 液面上升 C. 容器3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
D. 试管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解析】 以试管和小球为研究对象: 球在试管内,试管漂浮:F浮1=G 球沉底,试管漂浮: F浮2+F支=G ∵总重G不变, F浮1=F浮2+F支 ∴ F浮1>F浮2 根据F浮=ρ水gV排 ∴ V排1>V排2 液面下降 试管V排变3小,h变小,根据p=ρgh p变小 同理:
F浮
悬浮: F浮=G物
2.推导出实心物体的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G
上浮: ρ液> ρ物
下沉: ρ液< ρ物
悬浮: ρ液= ρ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F浮
3.漂浮物体:V排<V物 F浮=G物 , ρ液>ρ物
G
4.应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一、常用的一些概念和规律
1.密度的概念 2.浮力的概念 3.力的平衡条件 4.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浮沉条件
课堂小结
浮力综合题解题方法小结
1.注重物理图形的再现 2.注重物理过程的展开 3.研究对象的选取 4.善于排除干扰因素和分析隐含条件 5.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随堂训练
1.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相等,放入水中后它们露出 水面的体积分别是各自体积的1/3和1/2,则(B C)。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 F浮= r液 gV排 —— 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r液、V排有关, 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 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复习和总结(教案)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本章复习和总结【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利用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量浮力,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3.理解浮沉条件,能利用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飞艇和热气球等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正确使用量筒、弹簧测力计、烧杯等仪器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浮力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例题1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N.(2)根据图a、c、d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有关.(3)根据图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解析:当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物体的重力,当物体浸在液体中时,由于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浮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此时弹簧测力计与物体重力之差为物体此时所受液体浮力的大小,因此可得c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F浮=3.8N-2N=1.8N;由图a、c、d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而图a、b、c三个图中排开的液体相同,只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受浮力不同,所以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答案:(1)1.8 (2)液体密度(3)a、b、c(或b、c)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例题2 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受到的浮力是()(g取10N/kg)A.0B.0.3NC.0.5ND.0.8N解析:观察图中的石鼓,中间的圆柱部分和上部没受到水的压力,下底没有与水接触,也不受水向上的压力,故石鼓中间圆柱部分不受浮力,石鼓两侧弯曲部分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Sh)=1×103×10×(80-10×5)×10-6N=0.3N.答案:B例题3 (多选)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B.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D.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大解析:A项,因为两种情况下,甲排开的水的体积相同,所以甲所受浮力相同;B项,第一种情况,甲所受的平衡力为F浮=G甲+F拉,第二种情况甲所受的平衡力为F浮=G甲+F压,分析丙的受力情况知G丙=F支,F支与F压为一对相互作用力,结合分析得F拉=F压=G丙,故B对;C项,对乙进行受力分析,得F拉+F乙浮=G乙,显然F乙浮<G乙,即ρ水V乙g<ρ乙V乙g,即ρ水<ρ乙,C错;D项,由B项知F拉=G丙,再由C项F拉+F乙浮=G乙,则G 丙<G乙,m丙<m乙,D对.答案:ABD例题4 现有细线、弹簧测力计、带提手的小水桶、量筒、水、溢水杯、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等器材,请你选取其中的器材,用两种方法测出完全浸入水中的小石块所受的浮力,写出选用的器材和简要步骤.方法一器材:简要步骤:方法二器材:简要步骤:答案:方法一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小桶、水、小石块步骤:(1)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小石块所受的重力G;(2)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小石块,让它慢慢全部浸入小桶内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则小石块所受浮力为G-F.方法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小桶、水、溢水杯、小石块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1;(2)在溢水杯中倒入与出水口相平的水;(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使之慢慢全部浸入水中,用小桶收集排出的水;(4)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2,则浮力为G2-G1.方法三器材:细线、水、量筒、小石块步骤:(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2)用细线拴住小石块,使之慢慢全部浸入水中,再读出此时量筒示数V2,则浮力为ρ水g(V2-V1).知识点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例题5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答案:D例题6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实验步骤如下:(1)按如图甲的方法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N.(2)按如图乙的方法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大小为cm3.(3)用公式F浮=ρ水gV排计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g=10N/kg)(4)比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会(填“上浮”、“悬浮”或“下沉”).解析:对弹簧测力计、量筒读数,得G=2.2N,V排=40mL-20mL=20mL=20cm3,则F浮=ρ水gV排=1.0×103×10×20×10-6N=0.2N<2.2N,即F浮<G,所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会下沉.答案:(1)2.2 (2)20 (3)0.2 (4)下沉例题7 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25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质量,g取10N/kg,求:(1)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鹅卵石的密度.分析:(1)鹅卵石浸在水中受到浮力F浮、拉力F和重力G石,三者平衡,有F浮+F =G石,当鹅卵石离开水面后,水的总重力G水总等于鹅卵石的重力G 石.因此,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后来增加的水的重力.(2)求鹅卵石密度关键是要求出鹅卵石的体积.由(1)问中浮力的大小可以求出排开水的体积,而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鹅卵石的体积.解:(1)由图乙可知,G石=G水=m水g=ρ水Vg.又由图甲得,F浮=G石-F=ρ水Vg-ρ水V′g=ρ水ΔVg=1.0×103kg/m3×150×10-6m3×10N/kg=1.5N (2)根据F浮=ρ水V排g,则V排=F浮/(ρ水g)=1.5N/(1.0×103kg/m3×10N/kg)=1.5×10-4m3鹅卵石浸没在水中,V石=V排,则鹅卵石的密度为ρ石=m石/V石=ρ水V水/V石=1.0×103kg/m3×(225+150)×10-6m3/1.5×10-4m3=2.5×103kg/m3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影或多媒体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本章总结
一.浮力
1、浮力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阿基米德原理
5、浮力的计算:
1)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
2)称重法
3)阿基米德原理法
4)悬浮或漂浮条件法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5、物体的浮沉
例5.潜水艇在海水里匀速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力变大,重力小于浮力 B浮力不变,重力小于浮力
C浮力不变,重 力等于浮力D浮力和重力同时变小,但浮力和重力始终相等
例6.一艘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2×107kg,船的自重是7×107N,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货物?当它满载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g=10N/kg)
教学过程:
一、重点知识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液体对它的浮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在液体内;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2、称重法:F浮=__________,其中G是_____________,F示是_________________.
例2.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示数为70N,将物体浸没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68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______=_____________.
例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物体上表面到液体表面的距离为5cm,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4、悬浮或漂浮条件法:F浮=_____或ρ液gV排=___________.
例4.一个物体质量是1kg,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5,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
气球和飞艇在空气中也遵循相同的浮沉条件。
二、例题教学
1、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F浮=_____________,其中压力F=______;压强P=_________. 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F向下=0,所以F浮=_______.
例1.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浸没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液体表面到物体上表面的距离为5cm,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ρ液>ρ物
F浮=G物悬浮ρ液=ρ物
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ρ液<ρ物
三、应用
1.轮船:“空心”的办法
2.潜水艇:靠改变自 身重力
3.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
教学反思:
第十章单元复习
课节
1课时
课题
本章总结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讲授、归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器材
投影仪或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