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卷鲁教版必修32018031647
最新学年高中地理 单元综合测评4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必修3(考试必备)
单元综合测评(四)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长江流域仍有近5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土地未得到根治,“长治”工程仍任重道远。
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17952154】1.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②夏季暴雨集中③植被破坏严重④地势起伏大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2.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使上中游地区土壤贫瘠B.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C.中游河床淤积,水患频率增加D.下游河床淤积,影响船只通航3.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③大力发展旅游业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1.D 2.B 3.D [第1题,土质疏松是黄土的特点。
第2题,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进入河道,在三峡大坝的拦截作用下,水速降低而迅速沉积下来,从而使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第3题,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适宜大力发展水电工业;上游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
]作为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和南疆母亲河,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历时11年,总投资107.39亿元,被水利专家称为“世界荒漠河流治理的旷世之作”。
读图,回答4~6题。
4.汉代以来,该区域南部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上、下游往返迁移D.向该地区地势最低处迁移5.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流域统一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D.上游修建水库解决用水不均的问题6.这条“世界荒漠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B.河流含沙量小C.河流汛期长D.河流有结冰期4.A 5.C 6.D[第4题,该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人口增加,水资源紧缺,导致人口向河流的上游迁移。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鲁教版
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旅游环境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良好的旅游环境,能给旅游者提供舒心宜人的旅游氛围B.旅游业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最基本要素C.大多数旅游者认为,“高质量的人文条件"是他们享受快乐假期的首要条件D.旅游环境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两方面的因素【解析】旅游环境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最基本要素,大多数的旅游者认为,“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是他们享受快乐假期的首要条件。
旅游环境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答案】 A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A.旅游者感染传染病B.对动植物的破坏C.自然环境污染D.损毁文物古迹和扰乱社会秩序【解析】旅游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的破坏,如乱砍林木、乱挖草皮等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如游客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大量游客的到来必然会冲击当地的正常社会秩序;旅游者的触摸攀爬、乱刻乱画、损毁文物古迹等。
【答案】 A3.下列现象中,属于扰乱社会秩序的是()A.旅游者随意践踏、触摸、拍照B.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过度开发C.旅游者的捕猎活动和采集贝壳、珊瑚等D.旅游者的活动占据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解析】人流、车流过度聚集引起的交通堵塞,旅游活动占据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公共设施,旅游经营者的违规经营,都可能引起旅游地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 D4.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A.环境污染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解析】在旅游过程中,应爱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环境.景区内不文明的旅游活动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捕杀和采挖动植物资源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造成生态失衡,使生态环境恶化.【答案】 D广西北海银滩以“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闻名全国。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达标检测鲁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达标检测(四)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 km,天然落差1 324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 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读图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1~2题。
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③水位季节变化大④河流落差大⑤水库移民较少A.②④B.①②C.③④ D.④⑤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②增加年径流量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河流流量大、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
第2题,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会减少中下游年径流量,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1.A 2.D(2017·百校联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
甲河流沿岸风景秀丽,有“画廊”之称,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建有多个梯水电站。
据此完成3~4题。
3.甲河流( )A.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源头段有暗河B.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落差大C.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大D.流量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4.下列关于甲河流水电梯级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库区水面宽阔,水流对两岸的冲刷明显增强B.多座大坝的建成,有利于航运的发展C.有利于流域范围内电力结构的优化D.可减轻下游河段洪涝灾害的影响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巫山附近。
甲河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大。
甲河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单元测评:第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测评A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图,完成第1~2题。
1.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a处比c处()A.流量大,落差大B.流量大,落差小C.流量小,落差小D.流量小,落差大2.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解析:第1题,发电量与径流量和落差呈正相关,a水电站位于c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c,故落差大。
第2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D 2.A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流域地势平坦B.该流域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C.该流域水力资源丰富D.该流域没有矿产资源4.由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核心是()A.河流的梯级开发B.大力发展内河运输C.防洪抗旱、治理灾害D.以发展林业、畜牧业为主解析: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多山地,河流的落差大;该流域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故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
第4题,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该流域的开发是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大力修建水库,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答案:3.C 4.A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土地盐渍化④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该河流与长江相比,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河网密布,交通不便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地表崎岖,水流湍急D.矿产资源贫乏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亚马孙河,该河流所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
鲁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解析】第1题,据图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
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故选A。
第2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
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迁是主要的自然原因,故选D。
【答案】 1.A 2.D3.(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
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自然资源质量差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解析】题中所描述的以出口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形式,称为单一产品经济。
由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存在巨大的利润差,使得“资源诅咒”现象发生。
【答案】 C4.(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
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是()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解析】沼气的制取过程是使绿色植物枝叶或人畜等的粪便发酵,人为获取甲烷、集中利用的过程。
开发利用规模与原料数量呈正相关;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与气温关系最为密切,气温越高开发利用条件。
【答案】 D(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读下图,完成5~7题。
5.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6.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7.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该区域内城镇分布在河流沿岸,所以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由图可以看出下游河段季节性断流,城镇向上游迁移;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B 鲁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B)(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山脉M为( )A.雪峰山 B.武夷山 C.巫山 D.贺兰山2.图中P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②该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③该地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④该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图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中新社2009年1月13日电:记者从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获悉,尽管去年长江流域降雨基本正常,干流水量平稳,但汛期局部地区强降雨引发的灾害,导致流域内近3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45亿元人民币。
据此回答4~5题。
4.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②流域的形状③流域的面积④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⑤支流分布特征⑥流域内的人类活动A.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5.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产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
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自然地域单元完整B.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小7.下列关于东北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有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B.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农→牧D.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产区9.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鲁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鲁教版选修3(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6分×10=60分)读下图,完成1~2题。
1.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2.造成上述旅游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旅游环境的保护B.大规模旅游活动加剧生态系统破坏C.大量的旅游者到来后缺乏有效管理D.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所致【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由于滥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失去了游览价值。
究其原因可知,出现此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区域在发展中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
【答案】 1.B 2.A据研究,南岳衡山绝顶的祝融峰景点,总面积477平方千米,一天开放12小时,每人游览时间取15分钟,人均最低空间标准5平方千米,则祝融峰的极限时点容量为95人次。
据此完成3~4题。
3.武广高铁客运运营以来,使衡山春节游客爆满,这将产生什么后果( )①破坏旅游资源②污染水体③产生噪音,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④对设施没有影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为此,可建议旅游部门采取的措施是( )①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饱和旅游地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量多容纳旅游者③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解析】第3题,游客爆满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包括基础设施;会产生噪音污染、水体污染等。
第4题,旅游区的规划应以游客获得身心享受和满足为目的,不能限制游览时间和加快游览节奏,景点也不可能无限制扩大。
【答案】 3.A 4.B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化。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过关检测四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鲁教版必修
单元过关检测(四)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渭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A.旅游B.发电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2.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 )①流速降低②加快泥沙淤积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④水量减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1.D 2.A 第1题,在渭河的上游段修建水库,其作用主要是防治水土流失。
第2题,在渭河的下游段修建水电站,必然会对河流的上游河段产生影响,如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加重,抬升水位等。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3~4题。
3.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
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②生物物种增加③加剧土壤盐渍化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4.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①扩大水田面积②退耕还湖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④禁止在长江采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3.B 4.B 第3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湖泊环境容量减小,调蓄功能减弱,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第4题,可以通过退耕还湖、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等措施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减少。
5.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分析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解析:选B 对比分析,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湿地的总量增加。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6~9题。
6.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7.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贫瘠9.我国政府对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C.进口木材,成本低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解析:6.B 7.D 8.B 9.D 第6题,东北地区为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影响其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近和东南季风的影响。
最新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鲁教版必修3
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鲁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区域综合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暖流的影响。
3.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松辽平原6.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7.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8、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9.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的功能增加10.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A.国际经济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C.侨乡D.重化工业基地11.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生态问题是:A.酸雨严重B.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1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 ①③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3、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14.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提供契机的因素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的区位条件C.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15.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16、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省区稻谷小麦甘蔗甜菜A 242.4 1.5 57.5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17.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A.广州市 B.中山市C.珠海市 D.深圳市18.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19.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B.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20.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读右图,回答14—17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阶段评估检测鲁教版
( 45 分钟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 )藏木水电站是当前西藏最大的水电站开发项目。
联合以下图回答1、2 题。
1.藏木水电站开发建设的不利要素有( )①水量丰富②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③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物质运输不便④水能资源丰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2.不是建设藏木水电站地理意义的是( )A.可发挥发电、航运、防洪、浇灌、调理天气等综合效益B.有益于环境保护C.能为地区家产发展供给电能D.能为下游地域供给水资源东北网加格达奇讯2011 年 8 月 7 日晚,中国·大兴安岭第三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加格达奇拉开帷幕。
据此回答3、4 题。
3.大兴安岭生产的“中国北极蓝莓”是国家地理标记保护产品,成为大兴安岭一张天然名片,该地鼎力发展绿色食品家产的优势在于 ( )A. 劳动力丰富,薪资成本低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发达D.无污染的原始环境状态4. 大兴安岭蓝莓家产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 多个品种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应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C.发展特点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易错题 ) 以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构造和农业用地构造的饼状图。
对照剖析回答5、 6 题。
5.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构造不合理的主要原由是( )A. 过分开垦B. 过分放牧C. 过分围垦D. 过分养殖6. 该地实现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筑梯田,扩大水稻栽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良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构造,发展立体农业(2012 ·银川模拟 ) 珠江三角洲地域的许多中小型加工制造业公司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资料涨价等要素影响,当前生计困难,面对破产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四)鲁教版必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四)鲁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四)鲁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四)鲁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单元质量检测(四)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植被D.补给2.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B.地势陡峭,不利于蓄水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读图完成3~4题.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的是()A.玉米B.大豆 C.水稻 D.粮食4.上题正确选项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 )A.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D.农业基础好,有精耕细作传统6.该区域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不合理灌溉引发泥石流B.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C.不合理耕作导致洪涝灾害D.坡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下图示意某一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的过程。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活动1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活动1 鲁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理解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相关内容。
一、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的⑨________,以开展开发和整治的各项活动;2.确定⑩________并收集资料;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分类⑪____,综合分析,⑫____分析,归纳区域的基本特征;4.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⑬______________;5.对比分析和⑭__________,寻找一条适合本地的开发与整治之路;6.综合整治的措施:包括⑮__________、产业结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的⑯__________。
7.分组讨论。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 区域开发与整治1.有关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 .限制工业的发展,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C .是从区域的角度,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D .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是( )A .解决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问题B .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C .治理风沙,减少其对东部地区的灾害D .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方法技巧练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阅读西部大开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1999年11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2000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以后,西部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区。
(1)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除了图中的10个省、市、自治区外,还包括东部经济地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部经济地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带相比,差距较大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上讲,中西部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对农业的发展不利。
从地理区位上讲,中西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评 鲁教版必修3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漫画,回答1~2题。
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A.四川盆地地区B.三峡地区C.中下游平原地区D.上游地区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 )【导学号:78470147】A.在所有干支流河段大力进行水电工程建设B.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C.把当地居民全部迁出D.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解析】第1题,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而且降水集中,使该区域成为洪灾多发地区。
第2题,漫画反映的是长江泥沙含量大,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此问题应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答案】 1.C 2.B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甲乙3.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90天B.115天C.130天D.140天4.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为102~122天之间,故B项正确。
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
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西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
【答案】 3.B 4.C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回答5~6题。
5.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入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A.原材料依赖进口B.产品依赖出口C.科技依赖国外支援D.劳动力对外依赖性大6.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导学号:78470148】A.管理经验B.资金C.科技D.廉价劳动力【解析】第5题,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迁入的企业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产品依赖出口。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_鲁教版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错误的是()A.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B.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C.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地球生态所能承受的极限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D. 可持续发展要求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2、下列关于区域综合开发的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的是()A.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 加强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C.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D. 增加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下列关于区域综合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B.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 可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D. 减少了就业机会4、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环境保护B. 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生态平衡C. 政策支持、市场导向、公众参与D. 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绿色消费5、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态保护范畴?A、退耕还林还草B、建设污水处理厂C、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D、设立自然保护区6、以下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可持续发展只关注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B、区域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C、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力量,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较少D、区域可持续发展不需要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7、我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能源短缺B、西部地区要大规模开发天然气资源,而东部地区不需要能源C、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巨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而西部地区则更注重环境保护D、东部地区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天然气资源来解决生活问题,而西部地区则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8、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B、注意到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平衡C、在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D、只注重当前的经济发展,无需考虑生态环境问题9、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下哪种做法符合区域综合开发的要求?A、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忽视环境和生态保护B、单一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公平和资源合理配置C、优先发展农业生产,保持土地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D、盲目引进外资,忽视本土文化产业和就业机会 10、在区域综合开发中,以下哪种措施可以帮助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A、大规模占用耕地,发展工业B、aze化花生,扩大种植面积C、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过度开采地下水,满足城市用水需求11、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典型的农业区域?A. 黄淮海平原B. 四川盆地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青藏高原1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生态效益优先B. 社会效益优先C. 经济效益优先D. 综合效益优先13、下列哪一项不是区域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A. 提高资源利用率B. 增加环境污染C. 改善居民生活水平D.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14、在实施区域综合开发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注重什么?A. 经济增长优先B. 资源的无限制开采C.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D. 忽视社会公平15、下列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B、坚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C、坚持发展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升级D、坚持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16、以下关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B、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D、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泰州市的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就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
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
新建的小浪底水库采取调水调沙的运行模式,使得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的过流能力显著增强。
据此完成第1~2题。
1.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小浪底水利工程选择在6月15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解析:第1题,小浪底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充分吸取了三门峡的经验教训,因而更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2题,该时期黄河流域尚未进入汛期,调水冲沙可以减少泥沙淤积,增大库容,为防汛作准备。
答案:1.D 2.D3.综合图表考虑,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4.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属于该地区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解析:第3题,由表格可知,该区以丘陵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所以推测该区可能为我国东南丘陵。
第4题,该地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大,是因为该区水热充足,开发历史悠久,加上人多地少,过度垦殖,在低山、丘陵开辟梯田等,增加了耕地面积。
第5题,该地区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后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加农业产值。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试卷鲁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河为( )A.汉江B.闽江C.西江D.渭河2.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A.流程长,较稀疏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C.水质清,无结冰期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3.图中虚线不可能是( )A.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B.一月均温0 ℃等温线C.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答案 1.D 2.B 3.A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及水系分布判断甲为渭河。
第2题,渭河南岸支流源于秦岭山地,坡度较大,流程短,流经地区多为棕壤;因位于秦岭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第3题,虚线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决定了其不可能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
(2017·河北石家庄期末)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改称黔江。
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4~5题。
4.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导致其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②气温③地形④植被A.①④ B.①②C.①③ D.③④5.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大量开垦坡地,发展种植业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答案 4.C 5.A解析第4题,水能资源与其流域的地形(起伏大)和降水(降水多)有密切的关系。
第5题,大量开垦坡地易造成水土流失。
(2017·四川遂宁期末)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一直以来,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
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此完成6~7题。
6.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A.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B.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C.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D.杜绝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7.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B.河口鱼类资源减少C.黄金海岸海滩退缩D.堤坝南侧泥沙堆积答案 6.A 7.C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特威德河为商业贸易提供了避风港口,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减少泥沙堆积,防止淤浅河道或码头,保证河口通航能力,A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河为( )A.汉江B.闽江C.西江D.渭河2.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A.流程长,较稀疏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C.水质清,无结冰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3.图中虚线不可能是( )A.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B.一月均温0 ℃等温线C.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答案 1.D 2.B 3.A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及水系分布判断甲为渭河。
第2题,渭河南岸支流源于秦岭山地,坡度较大,流程短,流经地区多为棕壤。
第3题,虚线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决定了其不可能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此回答4~5题。
4.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4.D 5.B解析第4题,t4与t1相比,城镇面积扩大而林地面积减少,这就减少了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小了地下水对河水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得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且随着下渗量的减少,洪峰时流量会增大,洪峰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多。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上的森林被砍伐,原先的林地变成了耕地,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下游淤塞;此外,城市化面积的扩大,也加剧了地表径流量和汇集速度,故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多发。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下图,回答6~8题。
6.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②平行水系,支流多③地形崎岖,落差大④流经高原,河流长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7.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③增加入海水量④加速河口淤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还有( )①钢铁工业②有色冶金③甜菜种植、加工业④水产养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 6.A 7.A 8.D解析第6题,河流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与河流的水量、落差、流速等有关。
红水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且流经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能丰富。
第7题,在红水河上开发水能资源,可以缓解珠江流域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该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区域环境,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可以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但是拦水发电,会使得河流水量减少,流速变缓。
第8题,红水河流域锰矿、锡矿、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耗能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同时,河流流域还可以开发水域资源,发展水产养殖。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10.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答案9.C 10.B解析第9题,由题可知,甲地1月等温线明显偏北,说明该地气温高,结合地形可知位于大兴安岭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第10题,该地区发展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地区不同年代地下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关系。
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显示1960年~1990年该平原地区( )A.年降水量逐渐增大B.地下水位逐渐降低C.年均温逐渐降低D.年温差逐渐变小12.该平原地区有可能分布在( )A.华北平原中南部B.长江三角洲地区C.东北平原的北部D.珠江三角洲地区13.对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是( )A.多酸性土壤B.冻土和沼泽C.多盐碱地D.梅雨和伏旱答案11.B 12.A 13.C解析认真看图中各要素及对应的坐标数值,可判断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由1960年的4米左右,下降到1990年的15米左右;该地多年年均温在12℃~14℃之间,年降水量在500 mm~600 mm 之间,应该在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地形等原因,华北平原春旱、风沙、盐碱灾害多发。
根据产业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品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14~16题。
14.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把处于____阶段的产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A.①B.②C.③D.④15.图b中,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环节是( )A.产品设计B.产品加工C.产品营销D.产品更新16.发达国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将一些产业部门转移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因为该地区( )A.科技水平高B.矿产资源丰富C.劳动力资源丰富D.能源供给充足答案14.D 15.B 16.C解析解决该题关键要掌握发达国家(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的主要是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环节,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图中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C.甲、乙两个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 )A.甘蔗种植业B.水产养殖业C.甜菜种植业D.造纸和化工答案17.D 18.B解析第17题,读图,图中两个三角洲甲图是长江三角洲,A错,乙图是珠江三角洲,没有京沪铁路经过,B错。
甲、乙两个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C错。
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D对。
第18题,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水域面积广,两地都发展了水产养殖业,B对。
长江三角洲不适宜发展甘蔗种植业,A错。
甜菜种植业分布在温带地区,C错。
造纸工业的原料缺乏,不适宜发展,D错。
读“2001年~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信息反映(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B.2001年~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在三个区域中最大C.2001年~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D.2001年~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20.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发展迅速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D.耕地锐减答案19.C 20.B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2001年~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第20题,2004年以后,由于产业升级,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对知识型人才需求量增加,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则减少。
二、综合题(共50分)21.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1)图甲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__,图乙中的N河是____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原因是什么?(3)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4)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5)N河开发可借鉴M河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田纳西河长江(2)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航闸,能改善不稳定的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的径流;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
(或: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是该流域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
)(4)长江三峡气候: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5)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解析由题干知:图甲中M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田纳西河流域,图乙中N河流域为长江流域。
M、N河流域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梯级开发是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田纳西河在气候、水文、地形及资源方面存在开发优势。
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在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与M河有相似之处。
2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上游区域各大城市的等级体系。
(1)简要说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主轴与辅轴的分布规律。
(2)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长江经济地带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
说明该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3)长江上游区域的各大城市服务功能差异明显,简要分析重庆市发展成为本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
答案(1)主轴沿长江干流分布,辅轴沿铁路(或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分布。
(2)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协作条件好;市场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不利条件:能源、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用地紧张。
(3)地处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交通枢纽,有利于得到周围广大地区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大市场;面积、人口、GDP规模最大,城市级别最高。
23.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