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点亮我的小灯泡_教科版-最新教育文档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教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2、使学生理解利用点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的。
4、能区别短路和断路。
(2)能力目标:1、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2、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
(3)情感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探究点的兴趣。
2、通过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培养安节约用电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1、说明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2、通过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难点:1、通过不同的连接方法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2、区别短路和断路。
六、教学法:1、演示法,实验法,合作法,交流法:教师对难点进行直观演示,并配合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自主体会和自我总结,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得出解决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辅以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际操作、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自主体验知识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正确观察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利用归纳的方法解决难懂的知识。
七、教学准备:1、为每两个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Ⅴ的干电池,1根导线,每人一张白纸。
2、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电路实物图,火柴,PPT 课件。
八、教学设计和步骤。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组件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
但在科学实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组件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组件搭建简单的电路。
2.难点:观察并理解电路中的现象,如灯泡亮暗与电流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线、灯泡、电池等电路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器材。
3.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如点亮一个灯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如电源、导线、灯泡等,并讲解电路中的现象,如电流的流动、灯泡的亮暗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导线、灯泡和电池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4篇)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 4 篇)第一篇:《点亮小灯泡》教案《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我们许多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夜景。
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把漆黑的夜装扮的如此美丽呢?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2.同学们都知道通电灯泡会亮,那你知道这个电路具体是怎样连接的吗?同学们不是很清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简单电路,一起来探究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二、1.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路元件,有灯泡、电池、导线。
请小组长从器材区拿出小灯泡、电池、导线,小组成员共同观察电路元件的结构,观察完毕把器材放回器材区。
2.学生汇报,介绍灯泡结构。
最外面圆形透明的是玻璃制成的,叫玻璃泡,不通电。
里面的金属丝做灯丝,下面是金属壳是螺纹形的,上面有个连接点,最下面有一个深色的锡点,也是金属制成的,也可以通电。
灯泡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把灯泡剖开看一下。
3.介绍电池、导线结构。
功能:电池:两端是金属,有突起的一方是正极,平的一方是负极,分别用加减号标示,实验用的电池是安全电压在 1.5V,把电池剖开铜帽、碳棒(可以让电流通过)、锌筒。
导线:金属芯、绝缘外皮,我们实验用的两端加上了半月形的金属片,更容易连接。
三、1.我们认识了电路元件,接下来就动手让灯泡亮起来,不过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设计一下,怎样连接灯泡可以亮,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把最佳连接方案画在实验报告单一上。
(学生上台画)2.设计不一致,怎么办?实验逐一验证经过刚才的实验哪一种能亮?(第三种)我们看第三种连接方式,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这样灯泡就能亮起来了。
3.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大家想知道吗?电就像水一样会流动,一起看一下电流的流动,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两个连接点,经过灯泡的内部,然后回到了电池的负极,电流是循环流动的,叫电流的通路。
电流循环流动,就会是灯泡里的灯丝达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发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简单电路,我们仅仅用电池、灯泡、导线就可以连通一个简单的电路。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路》的第一课时《点亮小灯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学会用导线、电池、小灯泡搭建最简单的电路,并观察小灯泡亮灭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路中灯泡的亮灭现象,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2.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等器材搭建最简单的电路。
3. 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学会搭建最简单的电路。
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灯泡亮灭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导线、电池、小灯泡、开关、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灯泡亮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讲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灯泡亮灭的原因。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如何连接导线、电池、小灯泡和开关。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搭建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电路,使其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如开关控制多个灯泡等。
六、板书设计电路的基本组成:导线、电池、小灯泡、开关电流的流动规律:从正极出发,经过导线,流入灯泡,从灯泡的另一端回到负极灯泡亮灭的原因:有电流通过时,灯泡亮;没有电流通过时,灯泡灭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示的方式,描述电路的基本组成。
答案: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导线、电池、小灯泡和开关。
2. 请解释为什么电路中的灯泡会亮灭。
答案: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灯泡会亮;没有电流通过时,灯泡会灭。
3. 请思考如何改进电路,使其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1.2.点亮小灯泡》word教案(15)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电2.点亮我的小灯泡一、教材简析:《点亮我的小灯泡》是教科版科学四下课程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小灯泡的构造:认识小灯泡的结构,并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为点亮小灯泡做准备。
(2)让小灯泡发光:利用材料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让小灯泡发亮,观察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说一说里面电是怎样流动的;了解通路、短路、断路。
(3)课后延伸部分,调查家里的小电器:安排学生课后对家里的用电情况进行查。
二、教学背景: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电流动的路径叫做电路。
为了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例如灯泡。
电必须从电池的一端经过用电器流向另一端才能建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在电路中的流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如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电池或电源,是电路中电流的“推动力”。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使用干电池来完成各种有关电的研究。
电池有两端,一端标着正极,另一端标着负极。
正极的那一端有一个小的突出金属帽,负极的一端是扁平的。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利用电来点亮一只灯泡需要一个完全的电路;一个完全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电池两端直接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二)过程与方法: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与点亮小灯泡有关的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对电流的流向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对周围食物作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_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教科版一、导入(2min)1、呈现各种彩灯场景图片。
这些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灯光正是由一个一个的小灯泡组合而成的。
你能不能也来点亮一盏小灯泡,为我们的教室增添一抹光亮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点亮小灯泡。
引出课题。
二、点亮小灯泡所需材料(2min)1、灯泡要发光,需要什么?准确说是流动的电,只有当电流经过灯泡时,灯泡才会发光。
2、谁来提供电流持续流动的动力?电池。
出示电池图片3、谁来提供电流流动的路径?导线。
出示导线图片过渡:先来认识这三个宝贝的结构特点。
三、认识导线、电池、小灯泡的结构(8min)1、导线结构:①呈现导线图片,导线两端剥去外层露出里层,导线的外层和内层有什么特点?外层是不导电的橡胶,里层是导电的金属。
②用导线去连接电池或灯泡时,应该选择哪一层?因为里层导电。
2、电池结构:①呈现电池图片,电池的上端和下端各有什么特点?上端凸起,是正极,用“+”表示。
下端凹进,是负极,用“—”表示。
‚电池可以提供电流持续流动的动力,电流是从电池的正负哪一极流出,哪一极流回?正极流出,负极流回。
3、灯泡结构:•玻璃泡:最外层圆形透明的玻璃制成是?玻璃泡‚金属架:里面竖起的2根金属叫?金属架对于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结构特点的分析,为节省时间和突出重点,只重点介绍与连接有关的结构,其他不重要的一笔带过或不做介绍。
要准确连接电池、导线和小灯泡,成功点亮小灯泡,学生在实验之前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它们面对这三个材料会无从下手,该连那个部分。
ƒ灯丝:金属架上可以架起?灯丝④连接点:事实上2根金属架的另一端还隐藏在里面分别连接着点A和点B,叫做?连接点A和连接点B。
小结:连接点联通了灯泡的内部和外部,所以在用灯泡去连接电池和导线时,应该选择哪个结构?连接点A和连接点B。
当有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会发光,哪个结构在发光?灯丝电流是如何进入灯泡,经过灯丝,再从灯泡流出?请学生用手比划电流流动的路径。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点亮小灯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步骤、电路原理以及灯泡亮度的探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于电路原理和灯泡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灯泡亮度的探究还比较陌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步骤和电路原理,了解灯泡亮度的探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步骤和电路原理,灯泡亮度的探究方法。
2.教学难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灯泡亮度探究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利用板书进行重点知识的强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电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电路原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电路原理,解释点亮小灯泡的原因。
4.灯泡亮度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灯泡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实验验证。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步骤2.电路原理图3.灯泡亮度探究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点亮小灯泡》教科版(含活动手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电路相关的问题,如:“如何使小灯泡更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即点亮小灯泡。这个操作将演示电路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电路的概念和点亮小灯泡的操作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出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教学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成功引起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这种方式有助于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小灯泡组成的系统,它们共同工作使电流流动,从而点亮小灯泡。电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其原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展示如何正确连接电池、导线和小灯泡,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电池、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点亮小灯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知道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学会用电池、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点亮小灯泡。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电池、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点亮小灯泡。
2.难点:理解电路的组成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路中各个部分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六. 教学准备1.器材准备: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实验器材。
2.教学资源:相关电路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3.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安全,电源插座可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路的组成和各个部分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科学四下《点亮我的小灯泡》word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点亮我的小灯泡》word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小灯泡亮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电的本领"单元第一个课题的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体会为切入点,从拆装手电筒开始展开探究,要紧是引导学生认识差不多的电器原件及其作用,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2大要紧活动:一则是"让小灯泡发亮",在那个活动中内设了"观看小灯泡、连接小灯泡、推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
二则是讨论电路的4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明白得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表达了2大优势: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爱好。
因为点亮小灯泡是小学生专门感爱好的活动,专门是当小灯泡在自身努力下发出辉煌光芒时,会带给学生个体十足的成就感。
而课程在设计时,第一介入了“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这是专门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
2.专门有利于学生把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有利突破。
但如此的安排是否最大价值化地挖掘了教材活动的科学内涵,学生是否在亲历活动中,生发了科学概念,体会到了科学学习中一些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学学习不但要面对成功,更要镇定地、平复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种子与动力。
基于如此的摸索,因此我认为需要重新来权衡这些活动的权重,给予新的组合. 第一,描述“小灯泡内电流是如何样流淌的?”,这会令学生觉得有专门大难处。
要突破那个难点,必须安排一定的时刻来认识小灯泡的内外结构,同时把握相关的名词术语。
因此观看小灯泡应成为教学的起始活动,且占到一定的位置。
其次,在连接小灯泡那个活动中,学生经历的是一场尝试,是一个从偶然到必定的尝试过程,是一场成功与失败交错在一起的尝试活动。
其间的探究是坎坷的,有的学生第一次成功了,或许第二次又失败了;有的学生也许尝试了几次才获得成功;有的同学关心同伴点亮了小灯泡;有的同学的电路接发难道不与同伴相同,但结果却都亮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案
小学科学——优化——庞作功(点亮小灯泡)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
请同学们看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寿光夜景),多么美丽寿光夜景,因为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寿光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面对这么美丽的夜景、这么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2分钟导入播放夜景图片,激发兴趣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本课的名称:点亮小灯泡本课的教学目标: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内容: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一)观察小灯泡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2、学生观察。
(学生也可以结合本组已有的小灯泡,进行亲身实际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连个连接点。
)(二)观察电池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三)引出导线1、引导师:有了电池和小灯泡,就能把小灯泡点亮了吗?师:还需要什么材料?(学生有可能说是电线,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点亮小灯泡所用的电线叫导线。
)2、出示导线。
并对导线作简要介绍。
二、合作尝试,点亮灯泡1、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1)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
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
(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3、学生实践。
教师统计成功的小组并表扬他们的合作。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节内容位于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以及电流的流向,从而让学生感受电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的作用,并能够自己设计简单的电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和电路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流的流向。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的作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流向以及如何设计电路。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深入理解电路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灯泡亮起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好奇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吗?”引导学生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让学生对电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讲解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的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吗?”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并强调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一电路,并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从而在后面的几课中不断去巩固这一概念。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
【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像小灯泡亮起来。
科学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思维:1.观察并描述小灯泡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小灯泡各部分的作用。
2.敢于根据现象,重组思维,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探究实践: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3.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初步具有交流评价的意识。
4.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年级下册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灯泡亮灭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2. 灯泡亮灭原理: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会发光。
3. 动手制作小灯泡电路: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观察灯泡的发光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灯泡亮灭的原理。
2.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小灯泡电路的制作,并解释灯泡亮灭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电路知识: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原理。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小灯泡电路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现象。
4.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小灯泡电路的制作。
5. 探究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灯泡亮灭的原因,总结电路的规律。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小灯泡电路图,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电路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解答问题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制作电路的过程进行。
3. 评价学生的探究与讨论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源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电路知识、实验步骤等。
3. 参考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电路概念,讲解灯泡亮灭原理。
2.2点亮小灯泡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电路知识,掌握电路连接的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包括电池、导线、开关和小灯泡的连接。他们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地连接电路,实现小灯泡的点亮。
4.电路创新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的创新设计,并能够实现特定的功能。
5.电路知识总结: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板书设计
2.板书内容:
-电路的组成: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
-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电路的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电路,点亮小灯泡
补充说明:
1.制作电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并能够实际操作,实现电路的点亮。
2.电路连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的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并观察电路的运行情况,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电路故障排查: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运行原理,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并进行修复。
5.科学探究:学生将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科学知识。他们能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6.科学素养:学生将通过对电路的学习,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创新意识: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尝试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探索电路的奥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路连接的技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二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并能够用实验现象来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有效的观察方法、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难点: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何引导学生用实验现象来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电路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器材。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在进行“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主要想体现这几个基本理念:
1、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探究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时,“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的问题是在学生“玩”了小电珠等材料后根据“玩”的结果自发提出来的。
提出这一问题后,按照两个研究方向展开下一步的探究,也是在学生小组交流、进行充分猜测设想后自然归纳出来的。
教师只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向导、引领者,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起到点拨的作用。
2、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这一环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玩弄”,这种“玩弄”其实是一种探究,一种经历,一种体验。
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亲身去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点亮”与“点不亮”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进而逐步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3、体现教学设计的动机情感原则。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
如:在开始部分,从“介绍材料”到提问“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再到“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充分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急于动手的心理,迎合了他们的情感需要,因此引入相当顺利。
避免了这类课引入时很容易出现的“学生不顾教师反应,却急于动手玩弄材料”的现象。
在教学观察小灯泡内部秘密时,抓住学生很想搞清“看不清的部分”(也就是小灯泡的关键结构:两根金属柱下端到底连接到哪里?)适时提供材料,使学生带着强烈探究欲进行观察,而这种观察
的投入程度就是建立在学生兴趣情感之上。
在课的结束部分,点亮小灯泡的环节安排,其实是想再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应及时引导、鼓励和启发,从而创立一个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探究情感需求的环境。
(二)、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三)、学习重点:
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懂得小灯泡点亮的道理,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四)、学习难点:
画出电的流动路线。
(五)、学习准备:
学生材料:放大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红蓝黑水彩笔各1份、小灯泡电池实物图和白纸各6份。
教师材料:课件(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图)
(六)、学习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谁能来介绍一下?(指名回答)看到这些材料,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师揭题:这节课的任务就是点亮小灯泡(师板书课题“点亮我的小灯泡”)。
2、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1)、师:好,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来玩一玩,要求是:①用一根电线将电池、小灯泡组装起来,②无论会亮、还是不亮都用实物图画出来。
注意:会亮的打“√”,不亮的打“×”。
(2)、师巡视,选取典型图例请学生按“亮”与“不亮”两类分别张贴到黑板上,师标号。
(3)、全班讨论张贴的图例,发表个人意见。
(师不作具体评议,只适当鼓励)
(4)、师板书:为什么亮不亮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1)、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猜测性发言。
(2)、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个研究要点。
师板书:A、材料结构B、连接方法
(3)、按照以上两个要点展开研究
A、材料结构:
①(板书:电线)观察电线,你有什么发现?(内部是金属,两端去除了包皮),想一想电线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②(板书:电池)观察电池,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电池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③(板书:小灯泡)用放大镜观察小灯泡,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师张贴小灯泡实物图,与学生共同给各部分取名,并板书)
④以上这些部分可以直接看到,哪个部分我们却没法看清?(两根金属架的下部)你想不想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了解这一部分?为什么?
⑤师提供剖开的小灯泡(每组1个),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后在自己实物图上画出两
根金属架下端的走向。
(指名一生板画)
⑥画一画,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指名一生板画)
⑦想一想,小灯泡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关系?
B、连接方法:
①师补贴电池,组成放大的典型电路。
小组讨论流动路线,然后指名一生用粉笔画出电的流动路线。
(师课件演示)
②选几个代表性图例,指名多生同时上台,用黑笔画出板示图例中的电的流动路线。
全班评议纠正,调整张贴位置。
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哪些图例中电是流过灯丝的?哪些没流过?)(板书:正确——亮不正确——不亮)
④从不正确的电路中挑选典型图例认识短路与断路两种现象。
并说明短路的危害。
(师板书:短路断路)
断路:将放大图中的电线切断,小灯泡会怎样?从而引出断路。
短路:选一典型错图,观察电线的连接特点,从而引出短路,指出注意点。
⑤改一改,错在哪里?(a、b同时进行)
a、指名将张贴的不正确的电路用红笔纠正错误。
b、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图纸上画一画电的流动路线,不正确的改正。
(师巡视指导)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谁来解释一下小灯泡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
4、说一说,你的最大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大收获是什么?
5、结束:请同学们再次点亮自己的小灯泡。
下课。
(七)、板书设计:
2、连接方法
正确——亮
不正确——不亮短路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