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七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体预习课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乌塔》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2..体会特定背景下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1.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篇课文,请同学来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

2.概括事物特点,完成学习卡
课文主要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乌塔》
3.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划出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写出感受。

4.班级展示,.交流感受
记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兵张嘎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兵张嘎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小兵张嘎夺枪记》导学案设计(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品质。

4.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嘎子机智勇敢的崇高品质。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小兵张嘎的资料,了解有关他的故事。

导学过程:课前播放播放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片尾曲《八路军拉大栓》片段。

渲染课堂氛围。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小英雄,他的名字叫---(张嘎),这个故事以“枪”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呢?生答师板书发现手枪勇夺手枪比试手枪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小英雄,看他是如何从鬼子的手中夺下那只他梦寐以求的手枪。

二、品析词句(一)学习课文前,老师想请大家读一组词语。

(出示课件)东张西望龇牙咧嘴恶狠狠气势汹汹撞开东翻西找1.生齐读2.仔细看看这些词,让你想到了谁?(板书:鬼子)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鬼子的印象,会是什么?(板书:凶恶蛮横)4.作者抓住鬼子那气势汹汹的样子,以及恶狠狠的表情展现了鬼子丑恶的嘴脸。

这样的鬼子你恨吗?让我们再读这些词语,读出你对鬼子的恨。

我们的嘎子在这凶恶的鬼子面前,又表现如何呢?让我们继续深入文章,探索作者是怎样表现嘎子的机智勇敢?(二)学习1——5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学习提示:小组内研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

1.找一找:用“”划出描写嘎子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3.说一说:句子体现了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并深入学生指导。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导学案
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课前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景点的游戏。请同学们背诵描写景点的一首古诗,让大家来猜。
2、师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猜。说到西湖,老师还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湖的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就在那美丽的西湖湖畔,在泉白如玉的玉泉池边,作者结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他为什么画的这么像,像活的一样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3、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彼此画的句子,交流交流你们的体会。
四、品读交流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是不是可有可无。
出示对比句,读后,加上“呆呆地”“静静地”,更能表现青年人的什么?
大家想像着青年看鱼时的样子,看看怎样读出他的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
四、情感升华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看鱼,画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鱼画的栩栩如生了。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
提示: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1.自由读1、2句诗,圈出生字和新词。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背诵古诗,注意要读出古诗韵律。
2.认真聆听教师范读,初步体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1《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掌握边塞诗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如“但使”“飞将”“教”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2.教师可以出示多篇边塞诗歌,进行对比教学,讲“明月”引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讲到“关、边关”,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怀念良将李广,而想到当前的将军在干什么,而引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意。
塞、秦、征、词、催、醉。
2.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秦、催、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5.书写评议。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
三、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用时:17分钟)
1.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整理问题清单。
3.汇报展示。
1.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写下自己的问题。
2.与同学交流自己提出哪些问题,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进行提问的。
3.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小组成员都提出了哪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课文写法等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进行分类。
1.在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到小组活动中进行指导,适时点拨。
2.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查找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请教别人。经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用时:2分钟)
1.推荐课外阅读——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1.选出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交流重点问题。
(1)结合诗句意思来理解,课文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联系第4自然段中出现的“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信息,出现的“电视”“程控电话”等科技产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语句。
三、自选问题,尝试解决(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选择最想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两个重点问题进行点拨:
(1)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
(2)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比较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挑山工》主要讲述了登泰山时“我”遇到一位挑山工,并从挑山工的行动和朴实的话语中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1.认识3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3.积累名言。

单元课时分配22.古诗三首……………………………………………………3课时23.“诺曼底号”遇难记………………………………………2课时24*黄继光………………………………………………………1课时25*挑山工………………………………………………………1课时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课时习作:我的“自画像”………………………………………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主备人:邹晓梅22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导学案《习作:写信》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可以写出正确的信件格式,并能用正确的用语写信。

2.了解写信的规范格式,熟悉信件的写作步骤。

3.通过指导,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写信,并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写信是用来干什么的吗?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写信的经历。

二、学习阅读材料《信纸,信封,地址》1.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画出信纸和信封的样子,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3.列举信封的不同信纸的作用。

三、预习课文1.要求学生预习第二部分内容:《写信的地址和日期》。

2.学生阅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写信的地址和日期应该放在信的哪个部分。

四、学习写信格式1.板书信件的格式:日期地址称呼正文结尾署名2.讲解信件格式的意义。

五、讲解信件正文内容1.板书信件正文内容:亲爱的……:我们……我们……我……再见!2.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信件正文的写作步骤。

六、练习1.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一封信。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写信内容。

3.检查并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

七、课堂总结1.请学生自宣读一封信,来总结信件的写作要点。

2.给学生提供一些注意要点。

【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封信给家人或朋友。

2.完成《习作:写信》练习册第七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信件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步骤。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有了机会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封完整的信件。

同时,通过纠正和订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写信中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通过这篇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发现写信的乐趣,也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信件的格式和技巧。

【学习过程】八、引导学生思考信件的目的和写作对象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根据写作对象来选择写信的内容和语气。

2.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写作对象对语气的选择。

3.帮助学生理解写信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读者的身份来调整写作风格。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含答案)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含答案)导学案

语文园地七——习作班级: _________小组: _________组号: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我会审题①本次习作要写,要经过来表现人物特色,做到,。

写完要。

②描绘人物要抓住人物的、、、来表现。

温馨提示本次习作的方向能够概括为——一人一事——在表达一件详细的事情中表现人物的精神风采。

敬重的人一人两事——选择两件事情表现人物令人敬重的精神质量。

一人多事——环绕一其中心,选择三到四个案例表现人物的质量。

我会拟题:我准备写(制定的题目)方法带路1.选准案例:要写某一个人,一定经过详细的案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精神相貌与人品魅力。

但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的案例是好多的,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声东击西”,防止案例一般化,这样的典型案例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感感人心。

2.写活人物:有了典型案例还不够,还一定使习作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在表达案例的过程中,要着力描绘人物的相貌、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令人物的性格特色呼之欲出。

假如写好几个案例,就要注意有详有略,不要均匀使劲。

3.抒发感情:习作的主人公是值得他人敬重的人,他必然在某些方面拥有专长或拥有优良的质量。

在习作中,表达的事情真切而详细,这样,自己对主人公的敬重之情就能自但是真实地表露。

4.联合本组课文,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绘人物的方法。

如:侧面衬托、点面联合等。

现场习作(400 字)(500 字)我会改正1.朗诵自己的习作,看看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用改正符号改正不通畅的句子、不适合的词语、错别字以及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2.默读,想想文章内容能否切合本次习作要求,不切合的地方想想如何改正,能够向小组内成员求援。

3.再次朗诵,想想文中可否用上平时学习中累积的词语、句式以及自己掌握的表达方法,使文章表达更详细、生动。

小组评论教师评论【答案】我会审题①本次习作要写我敬重的一个人,要经过详细案例来表现人物特色,做到内容详细,语句通畅。

写完要仔细改正。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8.父亲的菜园导学案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语文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四年级
教师
陆淼
课题
父亲的菜园
第1课时
课型
单一课
达成目标
1、认识“婴、毅、筐、怖、肿、榨、憋、诱”8个生字。通过看图认识“箢箕、铁锨、豌豆、莴笋”这四个学生感到困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来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
教学流程
检测预习
交代目标
合作共享
安全教育一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浸透了对儿女深沉的爱,许地山笔下的父亲谆谆教诲儿女做人的道理,王树槐笔下的父亲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父亲的菜园》。
质疑问难
交流探讨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找出劳动工具和蔬菜名称的生词,划一划、找出父亲开垦菜园经过的部分
三、体会变化,自主质疑
1、师:我们来读读这四个生词。
2、课文讲了父亲开垦菜园的事:
写父亲开垦菜园的是2~10节。
新知检测
精设预习
四、小组合作,体会情感
快速浏览课文2~10节,根据“开地”“填石”“肥土”把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
指名三位同学读三个层次。
小组学习任务: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课文的( )这一部分: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遇到困难的句子。
划出这部分中父亲对待困难的句子。
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导游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规划参观路线,以及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景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故宫博物院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文化。
举例解释:
-空间布局描述:课文对故宫博物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前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形成空间概念;
-重点词汇和句型: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等成语,以及“这里曾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等句型,需要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一些与故宫博物院相关的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举例解释: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地位: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建筑特点:故宫的建筑群以黄色琉璃瓦、红色宫墙和白色石基为主,体现了古代皇权的尊严和神秘;
-参观路线:课文描述的参观路线,使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景点及空间布局。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空间布局描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故宫博物院》

四下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下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两篇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及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着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语文园地七”共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五个栏目,以“赞扬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人”为主题安排了各项实践,是学生在习作、口语交际等活动中学习勤奋、专注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违”等21个生字,会写“略”等23个生字。

正确读写“辩论”等23个新词,懂得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2.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的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共计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时,《全神贯注》1课时,《鱼游到了纸上》2课时,《父亲的菜园》2课时,“语文园地七”3课时。

第七单元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设计
1.在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到小组活动中进行指导,适时点拨。
2.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查找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请教别人。经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用时:2分钟)
1.推荐课外阅读——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3.练习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学会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4.尝试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解决心中的疑问。
3.看资料,了解20世纪的主要科学成就,以及这些科学成就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了解作者。
理解“呼风唤雨”时,可以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想一想:谁有呼风唤雨的本领?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出乎意料、改观、依赖、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等词语。
教学重点
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师生)
3.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部编版

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部编版

《呼风唤雨的世纪》学习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导入:“呼风唤雨”是传说中神仙道士才有的法力,但是在20世纪,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人类也可以“呼风唤雨”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见识一下科技赋予人类的这一超能力吧。

学习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难点:理解鉴赏作比较的方法。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奇迹般、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

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童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可见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是巨大的。

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这里有一个相近又不同的词语,你找到了吗?1. “发现”和“发明”明确:“发现”是指人们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前人不了解”说明发现的事物或规律是本来存在的,而不是新创造的。

如《地球爷爷的手》一文中我们知道: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后来才创造出来的。

如: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不管是发现探索的一直存在的,还是发明创造了新鲜的,科学技术都使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7.语文活动: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21《古诗三首》导学案二、初读古诗,检测字词(用时:10分钟) 3.检测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词语:出塞秦朝长征歌词(2)给多音字“将”组词,并说说字义。

4.学生齐读古诗。

要求:(1)读准古诗。

(2)读好诗歌中的停顿。

果有读错的地方要互相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说一说哪些生字比较难记,自己用了什么方法。

3.汇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多音字“将”还读jiαng,本诗中读ji∂ng,有“将官,将领”的意思。

4.齐读古诗。

古诗的韵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互读、赛读、快读、有节奏地读,把古诗读正确、读通、读顺、出节奏、读出韵味,诗意就会读出来了。

三、朗读古诗,品味意境(用时:20分钟)1.组织学生学习1、2句诗。

讨论交流:(1)诗句中的“明月”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3)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4)齐读古诗1、2句,要读出悲壮与无奈之感。

2.学习3、4句诗,讨论交流:(1)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什么?(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1.自由读1、2句诗,圈出生字和新词。

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1)"明月” 一词一直代表思乡。

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如“但使”“飞将” “教”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2.教师可以出示多篇边塞诗歌,进行对比教学,讲“明月” 引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到"关、边关”,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3)指名读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

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四年级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每个词语再读三遍。
jiāo qūshèjìzào xíngpingtǎn
()()()()
gōng jīyān jīng huáng dìjiǎn yuè
()()()()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段落。
3、找出卢沟桥建造的时间,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斗争()斗智()械斗()战斗()斗眼()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温文尔雅:
造句:
不以为然:Βιβλιοθήκη 造句:无忧无虑:造句: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文静——()思考——()
热烈——()烦恼——()
(二)提升部分
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课后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评、释疑,教师点拨、补充、完善。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与沧桑,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难点
明白人们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的原因。
导引过程
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学案部分)
教师点拨及措施
(导案部分)

26全神贯注(学生版)

26全神贯注(学生版)

2015学年下学期四年级语文科第七单元导学案课题26*全神贯注课时:一课时备课人:班级________ 姓名家长签名_______ 日期【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知识链接:罗丹法国雕塑家。

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2日)出生于巴黎穷人家庭,全名为“弗朗索瓦-奥古斯特-雷诺·罗丹”(Fran?ois-Auguste- René Rodin),是20世纪世界闻名的雕塑家,他早期作品为现实主义风格,1876年他的作品“青铜时代”展出引起激烈的反应,有人甚至断言这是用真实人体翻制的。

后来他的作品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强调光影的作用,尤其他的作品穿着睡衣、披头散发的“巴尔扎克像”引起极大的骚动,直到他去世多年后的1939年才在巴黎市区立起来。

他的巨型浮雕“地狱之门”从1880年开始制作,直到去世也没有完成。

1884年应加来市的委托,制作了雕像“加来义民”,纪念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为了防止英军屠城,而将自己作为人质交给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六位加来市民。

1913年在英国国会公园复制了同样一座。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罗丹展出了150件作品,1916年罗丹将全部作品捐赠给法国政府,以换取政府为他提供住房和工作室,为此政府建造了“罗丹博物馆”。

法国政府享有对罗丹作品复制的专有权。

1917年罗丹去世。

除雕塑外,罗丹还创作了许多插图、铜板画和素描,他还写过几部着作,主要着作有《艺术论》主要雕塑作品有“思想者”,“维克多·雨果像”,“阿根廷总统萨米恩托像”等。

罗丹一生作品林立,如:《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莱市民》、《雨果》、《巴尔扎克》、《思想者》、《吻》、《夏娃》等,对世界雕塑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鸡冠区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鸡冠区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过渡:好人一生平安,好神也应该有好的结局.
引读第 9 自然段。 普罗米修斯的表现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齐读最后一自然 段) 三、走出神话,拓展感情. 1.课文学到这里,你们心中一定对普罗米修斯又多了一份情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 点什么呢? 2.普罗米修斯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火种,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火种.所以此 神话传说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为此,有好多作家写了赞美他的诗。 [多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韵火种吗?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 己读书中体会到的)
)的天神。(括号里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有关词语,也可以是自
2.交流、板书。(富有同情心 不屈不挠甘愿受苦)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自学要求: (1)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 (2)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甘愿受苦的精神?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小组讨论,画出重点句子、圈出重要的词语,并加以体 会,最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3.交流点拨。(预设) (1)感悟“富有同情心"。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 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 那里去拿取火种。 ①没有火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你能想象出来吗? 练习说话:没有_______只好_______;没有_______只好_______;没有________只好 ________…… 过渡:这一切,普罗米修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那儿 去拿取火种。(板:决心) ②引导学生品读第 1 自然段,读好“决心"这个词。 ③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心情怎样?人们的生活又会怎样?默读第 2 自然段想象当时的 情景,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________________;女人们____________;小孩 们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知识回顾
1. 课文内容回顾
•请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内容。

•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2. 课文生字词复习
•回顾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解释吗?
•请列举几个生字词进行默写并验证。

二、语文知识点巩固
1. 文字句法知识
•什么是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请给出例句并标明句型。

2. 诗词鉴赏
•李白的《将进酒》以及杜甫的《登高》是本单元的诗歌内容,你能背诵其中的一首吗?
•请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文言文解析
1. 古诗文诗句分析
•请分析《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中的一则故事或句子,探讨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2. 古文阅读
•请选择一篇古文阅读,理解文中的内容并进行复述。

四、作文指导
1. 话题作文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按照《写作指导》中的要求进行写作。

2. 写人作文
•可以选择身边的一位老师、家长或朋友来写,描述他们的特点和经历。

五、拓展延伸
1. 阅读选择
•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写作。

2. 历史探究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写出你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课外活动
•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美术、音乐或体育等,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复习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复习,取得更好的
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学习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学习内容和课题:26.*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
1.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
2.理清文章条理。
3.学习作者刻画的方法。
4.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点:
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小组1:读课文,并讲解不理解的词义。(提醒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生字。)
小组2: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分三部分)
3.按照阅读提示归纳成几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A.介绍有关罗丹的资料。
B.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画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小组合作交流,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4.各组展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这说明什么?
5.小组间讨论交流。
6.各组展示。
【检测反馈】
写话练习:学习了课文之后,写写你的感想或体会。
导学思路
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从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观点入手,循循善诱,使学生找出并理解伽利略的正确观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人们前后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名人所说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1)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2)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学生的朗读,相互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学习重点:
1.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2.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
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学习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和学具: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温故。
1.全班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说1、2自然段的内容。
通过对课文写作手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26.全神贯注
课后作业:填写配套练习册
板书导学: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2.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方法:交流法
教具和学具: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全神贯注》。谁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生: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
活动过程:
活动一:感知课文内容
1.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小组合作交流,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 相称 结论。
固执寻常
5.各组展示。
活动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七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编写的。选编了精读了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著、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们学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27.鱼游到了纸上
课后作业:搜集各人全神贯注做事的故事,召开故事会。
板书导学:
26.*全神贯注
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学习内容和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3.懂得劳动创造了美,培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
1.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2..培养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
学习难点:培养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
学习方法:阅读法谈话法
教具和学具:小黑板卡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过程:
活动一:整体感知
1.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父亲的菜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
6.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7.各组展示。
【检测反馈】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
导学思路
设问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词,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合理有效。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
2.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和学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习过程:
4各组展示。
活动二:看谁说得好
1.谈谈你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看法,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情况。
3.各组展示。
【检测反馈】
用“全神贯注”造一个句子。
导学思路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清课文脉络,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把握。
让学生按照提出的问题学习课文,目的很明确。
(1)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2小组间讨论交流。
3.各组展示。
活动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小黑板)
思考问题:
(1)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
2小组间讨论交流。
3.各组展示。
活动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后,思考: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课文剩余自然段。
课后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导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怀疑 分析试验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学习内容和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课文内容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