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伟大的历史转折性胜利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表格式)

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表格式)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题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新授课课程标准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拨乱反正的过程。

(时空观念)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客观对待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犯的错误,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

(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板书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课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温故知新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1.中共八大(时间、地点、内容、影响)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建设成就及英雄模范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

二、新课导入【问题导入】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据此请回答: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学生观看图片,回忆之前所学,结合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三、解读目标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

四、讲授新课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任务:结合教材和所给材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材料一: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材料二: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属贫穷国家。

背景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材料三:群众甲:俺爹时传祥,本是个掏粪工人,他老人家勤勤恳结合教材,分析史料,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

本课主要讲述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八年级的学生初步了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但有些学生进入八年级,不再像七年级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

2、了解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及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必要性。

3、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最新版)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最新版)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转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在接受采访时说,网友提出来30年前如果不搞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们中国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30年来的改革,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

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七大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这个提法,我觉得提得很好。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七大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

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

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

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

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

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

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

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

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作者:刘武生来源:《百年潮》2011年第07期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历了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个“伟大转折”的标志,标志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路线的转折。

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转变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在这三次“历史性转变”中,前两者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后者是社会经济体制性质的转变。

无论是两个“伟大转折”,还是三次“历史性转变”,都使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意义。

一中共党史上的第一个“伟大转折”,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独立自主地批判了中央红军指挥机关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战略错误,决定采取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改变了中央和红军的领导。

“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扩大会完毕后中央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

”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这就使工农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转危为安,保证了它战胜种种困难而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入节节胜利的新的历史时期。

因此,遵义会议被公认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关于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党的有关文件和参加遵义会议当事人的回忆讲话、笔记和文章,都有所论及。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知
识点总结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3、时间:1978 年底
4、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④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使我国进入了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980 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 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八下历史复习《伟大的历史转折》

八下历史复习《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4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5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6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
的历史性决策。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全面展开: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者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最大冤案:1980年,为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指导思想: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关于正胜利完成。

答案:
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刘少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本课上承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下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教材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凡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正确评价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文革”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2.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到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1.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说教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承接了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明确指明改革开放的方向。

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相关情况。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差,因此,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本课上承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下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教材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凡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正确评价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文革”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2.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到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1.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作者:毛玉东东方来源:《湘潮》2022年第08期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的重要法宝。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019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意义。

真理标准讨论开启思想先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间,党和国家工作有所前进,一些领域的拨乱反正已经开始,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和外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十年内乱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期内消除它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并非易事,“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纠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提出和贯彻“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4月,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批评“两个凡是”。

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抵制“两个凡是”的推行。

人们开始感到,要彻底澄清“四人帮”造成的思想混乱,不能不首先解决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毛泽东的指示,判定历史是非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等重要问题。

然而,解决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的争论。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红军长征胜利与三大历史性转折

红军长征胜利与三大历史性转折
为 人 们 所 深刻 认 识 。 正 如 毛泽 东
同政 治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的 实际 ,
严 重 违 背 中 国 命 发 展 的 客 观 规律 。 教 条 地 照搬 照 套苏 联 革命
胜 利 经验 , 机 械地 执 行远 苏联
当年 在 陕北 瓦窑 儇 会 议 上 所说 :
成果 , 就是 纠正了当时的“ 左” 倾 军 事 路 线 的错 误 , 增选 毛泽 东 为 中央 政 治 局 常 委 , 开始 确 立 了 毛 泽 东 为 主 要 代 表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正 确 路 线 在 中 共 中 央 的领 导 地 位, 从而在极 其危急的情况下挽 救 了党 , 挽 救 了红 军 , 挽 救 了 中 国革命 , 成 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 关 的转 折点 。 遵义会议后 , 红 军 能 够 机 动 灵 活地摆脱 追敌 , 披荆斩 棘 , 夺 路北上 , 并 战 胜 了 张 国焘 分 裂 党 和 红 军 的 图谋 , 最终在 1 9 3 6 年 的 l O 月, 实现 了红军第一 、 二、 四方 面 军 三 大 主 力 在 陕 甘 地 区 的 胜
“ 长征 是 历 史记 录 上 的 第 一 次 ,
袋” , 等 待 着疲 惫 的红 军 主 动 米
钻。 幸 好 有 毛 泽 东 等 的 强 烈 建
议, 终 使红 军改道 , 转 向 敌 兵 力
长征 是宣言 书 , 长征是 宣传 队 , 长 征 是播 种 机 ” , “ 长 征 是 以我 们
红 军 长 征胜 利 是 中 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


们进行深刻思考 : 我 们 之前 胜 利
的经 验 是 什么 ? 而 今 连 遭 失 败 的 教训义是什么? 如 何 总结 胜 利 的 经 验 特 别 是 失 败 的教 训 , 促成 了

最新版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最新版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部编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两个凡是”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但是《人民日报》等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实质:“左”的错误的继续(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开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的支持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极“左”错误,反对“两个凡是”。

性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时间:1978.123.地点:北京4.内容:①思想上: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5.意义: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1.平反冤假错案(1)“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恢复刘少奇名誉,使得建国以来最大冤案得到平反※※注:如何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

彻底解除了“文革”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部编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凡是:“凡是毛泽东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

论我党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论我党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论我党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折概述:在中国共产党将近七十年的光辉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可以说是八七会议;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第三次是从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到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和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这次转折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简介:1、1927年,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背叛革命,镇压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当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决定在全国进行改革开放;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需要转折的原因:因为党犯了严重错误,需要纠正这种错误,才能继续前进。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On May 16, 2022, I was in my prime and had a good time.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过程先分学生小组,根据人数来一、导入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图片对比引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师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师:十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召开的一场重大会议,这场具有非凡意义的会议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成为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那么,这场会议都有哪些重要内容,这场会议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课题二、新授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数据,PPT展示我们损失了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十年没有高考,面临人才断层;那么,文革之后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生:急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师可引导学生回答师:对,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但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这个阻碍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着你们跟着小明的日记走进那段岁月师:出档PPT让学读日记,从日让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生:“两个凡是”;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这一方针的实质就是毛主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这仍然是在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能得到彻底纠正吗生:不能;师:它已经成为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注意手势语言,桎梏;中国想要发展,想要有出路,就必须打破这种思想的禁锢着重加强语调,避免徘徊不前甚至倒退这一错误思想是怎样打破的呢正当中国徘徊不前时,1978年5月,一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篇文章就是PPT展示文章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文章中的一段话,我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划红线的部分;生:读文章;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生:反对;师:不仅是反对,而且是坚决反对,是针锋相对;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不过,对于这篇文章,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横加指责,于是,以这篇文章为起点,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经过讨论,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两个凡是”是不正确的,那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师: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师:那这场讨论的性质是什么呢生: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师:这场大讨论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过渡:我们翻开小明日记的第二篇春雷惊天,我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篇日记,提问:你从这篇日让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生:十一届三中全会要召开了出示图片师: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的场景,大家可以看到,会场的布置非常简单,同学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78年12月那地点呢北京师: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认识,这次会议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分别纠正了哪些错误,又树立了哪些正确的观点呢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35、36页的内容完成表格;师:我们先看思想上的内容,哪位同学说一说生:思想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师:同学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一思想路线中哪一句是最核心的部分生:实事求是;师:对,正是实事求是,这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同学们可以想一想,1927年,秋收起义中我们进攻大城市遭遇挫折时,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生:向农村进军;师:;既然实事求是我们党在工作中坚持的思想路线,那么文革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文革以后我国的实际国情,粮食产量在逐年增长,但仍有上亿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的工业企业效益低下,产品单一陈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同学们,文革后我们的国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怎样的呢生:贫穷/落后的;师:面对这样的国情,我们应该怎么办还能像以前那样天天搞阶级斗争吗生:不能;师:好,我们看一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上的主要内容;这位同学;生: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师:很好,请坐;同学们再来看这样一则材料,老师还是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材料;师:要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搞上去,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这才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去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这次中国的变革中,谁是引路人呢生:邓小平;师:这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组织上的主要内容PPT展示;同学们齐读一遍;生: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师:这正如西方一位记者所说,毛的时代结束了,邓的时代开始了;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国家影响深远;那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师:全会的英明决策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这一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中国人民难以遏制心中的喜悦,满怀激情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请同学们看屏幕PPT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大人民群众争相抢购有全会公报报纸的场景;过渡:1979年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他被时代杂志评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因为他是“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同学们接下来看这几则材料;学生学案上的三段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有与会代表意识到这肯定是一场非比寻常的会议,有人是这样回忆这场会议的“当时听了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就兴奋地预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着名学者于光远回忆自己在1978年的经历时,用的是这样一个题目;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材料和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同学们可以按照我们刚才分好的小组,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生:回答;师: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不错;文革结束后,中国到底要往哪里走,在这一历史紧要关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开端,从这里,我们伟大的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幻灯片这是1984年在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人们没有歌功颂德,没有高呼万岁,一句简单的“小平您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人的无比崇敬;过渡:邓小平主持工作以后,不仅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之前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下面我们翻开小明日记的第三篇春暖花开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视频;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在文革中未经任何司法程序就被剥夺人身自由,最终被残酷迫害致死;国家哪一年给刘少奇平反生:1980年;师:伴随着刘少奇冤案的平反,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同学们看这样一幅图片,我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内容;生:读内容;师:这是一张当时的平反通知书;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过渡:伴随着对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评价建国以来的一些历史问题;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否也意味着要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呢这些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生活无法回避的复杂又敏感问题;这里有段文字,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我找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材料;师:读完材料,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材料是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来,这位同学;生:读材料;师:很好,请坐;第二个问题,这份文件是怎样评价毛泽东的呢这位同学;生:读材料;师:很好,请坐;那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三个问题,这段材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怎样的工作作风生:就是实事求是;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做到了实事求是,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项决议统一了全党的认识,也加强了全党的团结,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知识收获: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该收获知识果实了;我们学习了这节课,你的历史知识到底记住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地点呢北京内容有三个方面,哪位同学说一说那会议意义呢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文件是什么呢决议;出示PPT硕果累累过渡:同学们,小明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现在是一名检查官了,他的日记也一直在写着,如果你是小明今天你在日记中会写些什么你会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写一写教师适当引导:1你可以歌颂邓小平复出以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出的巨大贡献;2你也可以向邓小平汇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出示PPT视剩余时间选择几名学生回答小结:同学们,文革结束以后,我们中国这艘巨轮以实事求是为动力,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礁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拨正了航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拨正航向后,共产党人又以大无畏的精神正视自己,带领巨轮穿过拨乱反正的浅滩,终于让巨轮驶向辽阔的大海我们的国家也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努力奋斗,必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作为青少年的你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把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精讲:
原因 目的 目标 前提 实质
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生产力发展 解放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首先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推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普遍实行;1984 经过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 展开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十一届 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对外开放 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意义,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 的基本国策 2.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认识对内 改革,对外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 了活力
3.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 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 革开放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A项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B项反映了20世 纪60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C项反映了1958 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反映了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 D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 ____________为主体的责任制。 (3)过程 包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 密地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 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包干到户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___________” 的责任 制迅速推广。 (4)意义: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 生产积极性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 调动了农民的____________ 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经济建设 为中心、从僵化半僵 (2)开始了中国以__________ 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 性转变。 (3)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 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精讲: (1)新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道路。 (2)新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 领导集体。
答案: (1)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 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伟大决策。 (2)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 开放的重要标志,上海世博会见证了浦东开 发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一、对外开放格局
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 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 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 程度、不断推进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 外开放。 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 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 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 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 能力。②③④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分配方式、实质和作用,都是正确的。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 的经营权,但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由此 可以判断①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答案: C
思维拓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合作 化前的农民个体经营的区别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是 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是建 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2)管理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是一家一户落 后的生产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在集 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 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 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 特点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工作重点的转移和从农村到城 市的改革
201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 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1982年中共中央第 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 述,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改变了以往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与发展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 识,要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公有 制为主体。 答案: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对外开放格局 (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特点:_________ 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 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如何区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精讲: (1)经济特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 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2)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 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 (3)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 个沿海开放地带。
(2)沿海港口城市 ①设立: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 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③意义: 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 ________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经济开放区: 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 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 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 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成为中国进一步__________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11· 福建文综卷)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 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 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城乡经济的发展 。由图片折线变化及数据看出,城乡差距最小 年出现在1985年,这是农村改革后农村经济较 快发展的结果,而此时城市改革刚刚起步,C 项正确;A项的时间是21世纪初;B项与之关 系不大,且1985年到1992年才形成沿海经济开 放地带;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 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D 项错误。 答案: C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革开放的特别报道《潮涌东方》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风雨兼程,一个伟大的历史 抉择,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思考:(1)三十年沧桑巨变的起点是什么? (2)“伟大的历史抉择”在当时有哪些历史性转变? 答案: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转变: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 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学习思考](教材P53)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 农村兴起?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 (1)原因 ①改革前农村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经营管 理过于集中,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分配上的平 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 缓慢。 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 ,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稳定。 ③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是实现 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
3.[学习思考](教材P53)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 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 会面貌。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 制改革。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城市经 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集体农业的 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主要是家庭 联产承心环节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能力。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 心环节。 答案: D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而农业合 作化前则不存在。 (4)发展趋势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 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商品化。而农业合作化前的经营方式则阻 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2011· 龙岩模拟)《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 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2.城市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会会通过《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 农业转向 __________。 国有企业 (3)内容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 的经济责任制。 (4)结果 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 承包经营 形式的 ___________责任制。 ②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主要内容的 改革也迅速推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