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合集下载

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邓小平的谈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自主阅读)
1、对外开放的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
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
美丽的深圳夜景
昔日深圳




汕头
厦门
海南
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981年的深南中路
深圳
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
1、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小结与升华】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三次巨变
巨变标志
主要变化

第 一 辛亥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和社会主义
二 制度确立

第 中共十一届三 三 中全会的召开 次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 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 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 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 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 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中国农村人口多。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 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生 活问题,社会就不会安定的。”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 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 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 有摆脱贫困。”
2、对外开放格局
沿








特点: 点 市 线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1. 引言1.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时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

本教学设计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目标方面,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转折对社会和个体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将围绕历史性转折的定义、特点、原因及影响展开,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等,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评价机制将考察学生对历史性转折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总结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望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将是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历史意识的深化,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启示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正文2.1 引言部分内容介绍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中,引言部分的内容介绍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整个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引言部分内容介绍中,首先需要介绍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我们知道,历史性转折是指在历史发展中,由于某些重大事件或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方向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往往对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历史性转折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重大事件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内容介绍中,还需要明确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设计围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展开,要求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对后续发展的启示。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历史性转折的事件,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必然性和变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必修二 专题三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深圳今昔
看图说史
宝安(深圳前身)逃港图片
• 宝安外逃浪潮的警示 从1957年到1979年,宝安(深圳前身) 4次大规模外逃浪潮:前后共有20多万 人。 ——陈秉安《大逃港》
• 收入差距悬殊的比较 宝安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个 罗芳村。两者人均年收入差距悬殊到 100倍。 ——陈秉安《大逃港》
农村实行的原因 是什么?
抉 择 ——18 个 红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手印的生死文书 : 只见凤阳女出嫁, …… 如果村干部坐 不见新娘进凤阳。 牢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 凤阳花鼓词 养到18岁。
安徽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一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 了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 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农民不仅温饱有余, 县政府还进行了水利、电力、绿化等多项建设。
课堂朗读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如果一切从书本出发,思
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 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 1978-12
(1978年12月)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
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1978.12 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 ——《历史必修第二册》 结合学案探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深圳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南生回忆道: “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 然消失了!……” 近年来,大量的香港人拥入内地反而成 为一种潮流。 ……数据表明,到内地定居的 香港居民,2001年为4.1万余人,……2005年 为9.18万人,4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另外还有 8.02万人打算未来移居内地。 ——陈秉安《大逃港》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讲课稿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讲课稿

结果
到1987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 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 控的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 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 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 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二、对内改革 三、对外开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 1978年12月,北京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1.阅读全会内容,归纳全会的方针政策? 2.哪一政策是全会的核心内容?会议召开的意义? 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位于广东省境内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6.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开始于:
A设立经济特区 C开辟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开放上海浦东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 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概述历史的进程中,总会有一些事件或时刻被认为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点。

这些转折点标志着历史的变革与发展,对于国家、社会甚至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一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历史上,许多国家和社会都经历过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场革命的爆发往往导致旧体制的崩溃,为新的社会秩序和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础。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性转折之一。

在1789年至1799年间,法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推翻了法国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深远。

它将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概念推向全世界,激发了其他国家的民主运动。

革命导致了法国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废除了特权阶级,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自由和人权的概念。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阶级起义,于1917年10月爆发。

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鼓舞了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的重要政治力量。

同时,革命也改变了苏联自身的面貌,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和国家建设。

科技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科技革命事件被认为是历史性的转折点,它们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英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发生的一场技术和经济变革。

通过蒸汽机的引入和机器生产的普及,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的组织方式。

工业革命引领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增强了生产力和国家的财富。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为后来的社会改革和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革命互联网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现代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2.关于真理标砖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 员文章,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 点,正确地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 验。文章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在 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 通过这场讨论,打破了多年来束缚人们的教 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促进了全党 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恢复了马克思主 义实时求是的思想作风,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背景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 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 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 中重新奋起。吗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 新月异。国内外大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 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造成了党和国家的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 改革开放的起步
40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从此中 国的面貌焕然-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 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 源,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 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 的壮丽史诗,推动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28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28张PPT)


沿 海
沿 海

经 济 开
开 放
济 特

放 区
城 市

对外开放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珠海 海南
浦东
厦门 汕 头
深圳
历史感悟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 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 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 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 经济合作与竞争。
自主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 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回忆三:改革后的农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 积极性,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回忆一:小学时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 经济发展道路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材料一:
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的重 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 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历史性转折的 开端?
①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把工作重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改革、开放时期。
③重视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发展经济的新 思路。
二:改革:
改革含义:
前提 改革的内容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课件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课件

.
30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
31
改革开放的启示
概括这份文书的主要内容。
分田到户
.
10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户 取消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活动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
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
12
土地改革 (1950--1952)
核心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 (1953--1956) 体经营 人民公社化 实行一大二公
开放 结果
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 的深渊。
.
现在的“开放” 主权独立
基本国策、主动开放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
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 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4
小结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对内改革 责任制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动 了

经济特区
会 主

沿海开放城市
现 代
对外开放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
9
看图说史 18户农民的生死文书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
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的 上交公粮,不在(再)向 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 也干(甘)心,大家社员 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到十八岁。

高考历史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考历史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徘徊原因: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尤其是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方针。

前进表现:⑴科教文化事业出现全新局面如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8年初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⑵通过整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并有所发展。

⑶思想上经“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前进原因: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并开始大力整顿;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纠正“*”的左倾错误。

(2)、内容结果: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

(3)、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底北京)——(1)、准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准备);确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正确领导(组织准备)。

(2)、内容:①、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④、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⑤、全会还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并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评价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3)、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附答案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附答案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横山中学2018届历史科必修二导学案( 9 ) 1 课时课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右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农民从联产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日的《人民日报》上。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B.土地的用途D.土地的规模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导学案( 9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部分答案略知识探究★规律总结部分1、(1)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体制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工作重点上,从以“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2、(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大于城市,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3)农民已经开始了改革试验,改革势在必行3、(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后者以生产资料的农民私有制为基础,农民享有所有权;(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前者土地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后者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生产。

(3)产品分配不同:前者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后者作为农民个体经营,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4)影响不同:前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后者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3张PPT)(很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3张PPT)(很好)

伟 路线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的 历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史 转 折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伟大
实行改革开放
决策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有人把这次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归 纳一下,全会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1979年1月1日 的《时代》,邓小 平被评为本年度的 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 小平,中国新时代 的形象。
改革开放的总设 计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次 重大转折的会议: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
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
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 设时期。
中共领导开辟的两条特色道路
道路名称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特点
历史任 结果 务
中国特 新民主主 色革命 义革命时 道路 期
毛泽东
农村包 围城市
反帝反 封建
取得新民 主主义革
命胜利
中国特色 实现社会主
社会主义 义现代化历 邓小平
实现现 开放现代化 代化 建设的巨大
成就
月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
粉碎“四人帮”后, 1978年12月十一届 三中全会
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 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人民版必修2)

3.2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人民版必修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2)通过对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2)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播放视频导入新课用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来展现整个中国的变化转折的背景:介绍主人翁的基本情况转折的背景播放自己制作的视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

设问: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文革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看视频……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来探讨指引咱们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这场历史性的转折。

图片:胡明华的基本情况胡明华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他家被划为贫农后分到了五亩土地。

1950年时,我国的土地所有形式是?过了几年后,国家规定农民所有的东西要上交公社,这一时期土地所有形式?点拨:1950年,国家实行了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所以这一时期的土地所有形式应该是——土地私有制,农民自主经营。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改革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邓小平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概况
原因
转变
中心环节
基本任务 历史意义
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使企业没有生产 经营的自主权,吃“大锅饭”的局面, 使企业失去活力。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增强企业活力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十四大)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改革开放群英谱
邓小平
胡耀邦
赵紫阳
万里
任仲夷
项南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实行改革开放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性 转折
三条路线的 拔乱反正 改革开放
新道路开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改革开放开始 新领导形成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第一次 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 移到城市。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 重心。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 第二次 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 七届二中全会上。
粉碎“四人帮”后, 第三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文革十年动乱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精品课件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精品课件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基本内容
⑴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前求是提
⑵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关 键 ⑶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⑷伟大决策 :
保障
⑷伟大决策:
①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②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 济规律办事等。 ③实行对外开放。
3、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土地仍旧 归国家所有)﹐国家与农民订立合同﹐ 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 家后(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 自由市场出售(“保证国家的,留足集 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厂国仅家相隔对一企墙业,统电得缆过厂死归机,械忽部视门价管值,规铜律厂归和冶市金场部作门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材料三: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不健
全,职责分不清配,中考平核均不主严义,,职工职多工生缺产乏和积少极生性产一个样,
制度建立
第三次
1978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改革的含义:“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 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经济特区
(二)第二阶段:14沿海港口城市(扩大)
1、设立: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等14个城市。
2、意义: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 福(州)音(烟)连(云)南(通)北(海), 湛江到(秦皇岛)浙江(宁波温州)。
(三)第三阶段:经济开放区(进一步扩大) 1、1985年,开辟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和 一个经济特区。
(1)内容
①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②基本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 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 的经济责任制
(2)意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
的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由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 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什么是改革
3、怎么改革
2、为什么要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什么是开放 3、怎么开放 2、为什么要开放 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 (多层次、全方位、有重点、点面结合)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1978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伟大 决策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三)、历史意义:
①两大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 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转折
体制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②三个
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 展新时期 。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 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 发展(1949~1976年)
二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8~1992年)
二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 1992年)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 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的历史意义。
是由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 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 议
1935 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 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 点
七届二 中全会
十一届 三中全 会
1949 年
1978 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 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 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 社会主义国家
保—证—把凤他阳们花的鼓小词孩 养到18岁。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
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 议
1927 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 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 兴起的转折点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发展带来了活力。
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记知识纲要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指导 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上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3)过程: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 村农民自发秘密地
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 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的责任制 迅速推广。 (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
1979年 20户115人
千克
800元
千克
表格中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
材料,简析小岗村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提示:说明:1979年小岗村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粮 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度提高,还了贷 款,交售了粮食。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晨背关键信息 理解教 材新知 二 把握热 点考向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教材全解读 知识大迁移
专 题 三
应用创 新演练
背核心语句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
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 开辟的标志。 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 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教材章节: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立意本课内容出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出版社)必修二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本单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完善,我们使用的人民版教科书将这段历史分解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三个部分。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本课的地位非常重要。

同时改革开放这一节是连接中国经济从“左”倾到找到正确道路的一条线,也是连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条线,更是我们今天发展经济的一条主线。

这段历史距离现在很近,而本课教授的高一年级学生,出生于20世纪末,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并且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也有所耳闻。

同时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对事物想自己做出判断,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他们想通过独立的思考甚至是亲自体验来佐证历史,这种探究的需求和独立的意识就能够为感知历史、追求真理的实践创造条件。

二、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3)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