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全国通用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模块2专题7第22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2)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改革鼓点先敲响,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三年跨了三大步,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如今飞出金凤凰。
②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1、土地改革(1949年——1952年)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化(1953年——1956年)
• 3.概述对外开放的史实,分析对外开 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一)背景:1976-1978 徘徊时期 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2、“19真78理年标5月准1问0日题,讨《论光”奠明定日思报想》基上础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18岁。
中央最近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
书记座谈会上,讨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
任制问题,并写出了讨论纪要。中央同意纪要
的各项意见,结现果发给:你到们19,8望3年及初时,组织传达讨
论,澄清思想,全统国一农认村识实,行结家合当庭地具体情况
贯 做彻 好执 工行作,,发以展利联农于产业动承生员包产广责。大任农制村干达部和群众,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1990年4月开发开放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 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中国9中0年国代第改一革开条放磁的悬重点浮和铁标路志

沿 海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开 放 城
济 特




对外开放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海南
珠海
浦东 1990
厦门 汕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2导学案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2导学案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doc

第二三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基础过关: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召开的背景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在会议召开之前的《》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二)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了“”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3.组织路线:确立了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4.提出大力精简各级机构,认真解决党政不分、、以政带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三)评价: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标志着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揭开了的序幕。

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从到的历程:(一)农村1.过程:1978年12月,安徽省农民自发秘密实行,并取得空前大丰收,1980年省首先取消人民公社。

农村的改革势头得到的支持。

到1983年初全国实行制的地区已经达到93%。

2.意义:是中国农村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二)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提出把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多种形式的;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从农业转向;到1987年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制,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是从开始的,1980,开放、、、四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上海、连云港、南通等个沿海港口城市(浙江是和);1985年将、、、作为经济开放区,同时批准将作为经济特区;1990年,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和。

四.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二)标志: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3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30张PPT)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工作重点的转移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 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即社会主义
自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主 ➢ 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学 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 习 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即提出需要进行

成就:浦东面貌发生巨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
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90
年代中同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1979年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
的自主权;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等四个沿海城市设立为经济特
自 区;1984年开放沿海l4个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为经济
(3)请你概括一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
的?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这些城市和地区,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自 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条件好,乡镇企
主 学
业发达,还有广阔的内陆地区作为依托,是我国国民
习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
的地区。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 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上下退
当堂检测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 同点不包括 ( D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 的历 史性 转折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
1、背景:1976-1978 徘徊时期 (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129)78“年真5月理1标0日准,问《题光讨明论日”奠报定》思上想刊基载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开放与晚清的开放相比,在 背景、性质、目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截然的不同。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1.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2、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 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
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 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 评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Man of TheYear)。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第22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学生用书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第22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学生用书

第22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1.了解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2.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3.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背景:________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内容①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_____的优良传统。

(3)意义: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________________建设新时期。

2.平反冤假错案: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内容:审议和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修订宪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链接·选择性必修1·P76~7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教导学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教导学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教导学案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2.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停止使用“ ”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④做出实行 的决策。

1.农村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过程:①开端: 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知识点二:从农村到城市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主干梳理3.意义 ①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思维导图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城市(1)原因: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2)依据: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基本任务: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②中心环节:增强活力。

③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改革: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又划定为经济特区。

新课程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专题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

新课程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二-专题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

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⑴“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是




1988 年又把
作为经济特区。
⑵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因素是什么?
⑶1984 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
A、1949—1952 年
B、1953—1957
C、1968—1973 年
D、1979—1995 年
11、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
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
【课前诊断
1、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强调民主集中制
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
C、实事求是的精神
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下列对此理解完全正
确的是( )
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
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动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复习要求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
2.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概述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人民版必修2【教学课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材依据】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刚学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基础上,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起点,阐述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和其后取得的突出成就。

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重大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经济特区的创办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分析】学习者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对知识的接受上已初步运用理性思维。

当学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之后,认识到了在探索中前进不可避免有失误。

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节课学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自然会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从而调动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3)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7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7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人民版必修2

课时作业17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一、选择题1.下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币,两幅图表明( )A.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农业B.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成就巨大C.主动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事求是,已经实现“一国两制”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3.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经营方式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保护了农民利益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4.下图反映的是1949—1990年间我国( )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C.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5.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6.(2013·安徽江南十校摸底联考)下表是美国、日本和中国部分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变化表(单位:%),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1970年1980年1990年1993年美国 2.3 2 1.9 2.2日本11 4.1 4.2 1.4中国 6.2 7.9 7.6 12.7A.美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步拉大B.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C.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D.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呈负增长7.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外交成就的突破C.经济特区的设立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8.“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9.(2013·福建福州质检)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4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43张PPT)


西宁 瑞丽
呼和浩特
沈阳 秦皇岛 大连
银川
兰州
西安
成都
重庆
天津
石家庄
烟台
环渤海
太原
青岛 济南
郑州
连云港 南京南通 合肥
长三角
武汉
上海
芜湖
岳阳 九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浦东
昆明 河口
贵阳 南宁
东兴
长沙 南昌 福州
厦门
广州 汕头 深圳
珠海
闽南三角区
北海 湛江
海南
珠江三角洲

【思考】我国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如何形 一
“特”: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的地方政权;二者均隶属于中央政府。
学生分组探讨,做好小组总结: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特区的含 义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新中国的 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之间的区别呢?
1、“经济特区 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
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 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 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 的的特殊经济区。”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当时国企存在什么现象?
环节二 探转折过程之改革
展示材料: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 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 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 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等 长期存在的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共43张PPT)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9)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九)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故B项正确。

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A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解析:选B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这改变了农业合作化时代集体经营的方式,故B项符合题意。

4.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人民版必修2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2. 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

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

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二次学习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有了初步的学习,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但是他们在对历史学习的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上与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鉴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利用太多的时间由学生去搜集或者查询资料,因此,这节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教师最好能查找并引用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整理运用到课程当中,从而达到加强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

学生在必修1已经学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必修2的切入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已经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必须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去理解。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3.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4.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德育目标1.“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 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 发展(1949~1976年)
二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8~1992年)
二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 1992年)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 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的历史意义。
是由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 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 议
1935 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 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 点
七届二 中全会
十一届 三中全 会
1949 年
1978 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 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 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 社会主义国家
保—证—把凤他阳们花的鼓小词孩 养到18岁。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
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 议
1927 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 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 兴起的转折点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2021版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2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时跟踪

2021版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2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时跟踪

第22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山西太原二模,31)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这反映出(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解析:选B 通过题干中1993年中央1号文件与1984年中央1号文件相关内容的对比可知有以下两点变化,第一,土地承包期的延长,第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在时间上有所延长,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没有发生质变,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问题,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没有提及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排除D项。

2.(2019届广西南宁一模,31)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

该变化( )A.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B.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C.与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解析:选C “文革”期间实行“左”倾指导的经济政策导致全国集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集市数量不断增多,故选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排除A项;该阶段大部分时期,中国仍旧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在1978年后才开始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B项;“文革”期间及两年徘徊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D项。

3.(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4)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 二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七  二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根据苏俄(联)自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阶段特点可知: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应是“凯歌年代”;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应是“退却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即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应是“剥夺年代”;卫国战争时期应是“战争年代”;二战后的经济改革时期应是“战后年代”。

答案:D2.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借鉴作用。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3.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斯大林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包围下,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③;②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符合新经济政策。

答案:C4.“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一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反映的直接问题是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一些过激现象;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不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这种生产关系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二专题七第22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山西太原二模,31)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93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这反映出() A.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发生质变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C.农业经济发展障碍得以消除D.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解析:选B通过题干中1993年中央1号文件与1984年中央1号文件相关内容的对比可知有以下两点变化,第一,土地承包期的延长,第二,“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在时间上有所延长,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没有发生质变,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问题,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没有提及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排除D项。

2.(2019届广西南宁一模,31)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全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

该变化()A.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B.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C.与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解析:选C“文革”期间实行“左”倾指导的经济政策导致全国集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思想、组织路线拨乱反正,集市数量不断增多,故选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8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排除A项;该阶段大部分时期,中国仍旧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在1978年后才开始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排除B项;“文革”期间及两年徘徊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排除D项。

3.(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4)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

(单位:万人)A.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解析:选A从材料中1978~1988的时间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推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故选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客运量的变化,交通方式种类没有变化,排除B项;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而且这和客运量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方式,并没有特殊强调航空业的发展,排除D项。

4.(2020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34)1983年7月,宝安县政府设立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并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

”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B.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C.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D.经济改革在探索实践中发展解析:选D由材料“1983”“深圳”“投资入股”可知此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正在探索由完全公有制向多重所有制形式转变的新体制,故选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于1984年,排除A项;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合法地位是在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宪法,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排除B项;材料所述事件主要侧重经济体制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

5.(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31)浙江姚浜村是中国第一个实行“整村土地流转”的村庄。

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探索。

此后,土地流转逐步推广开来。

材料主要说明()A.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B.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C.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解析:选C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获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材料中的浙江姚浜村的土地流转是“全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这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故选C项;材料的内容说明了土地流转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等方式出让经营权,有利于集约化经营,无法得出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中的土地流转是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不属于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排除B项;材料中的土地流转是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没有变革土地制度,排除D项。

6.(2019届四川德阳三模,31)1984年,中央决定延长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规定一般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

同时还规定,社员在承包期内因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的,可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

这些规定()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加强了集体对生产的管理解析:选A延长承包期、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体现让农民放心,农民可以对生产进行更多的投入,或由集体统一规划,故选A项;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排除B项;农民的自主权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排除C项;承包期的延长不能反映集体对生产管理的加强,排除D项。

7.(2019届宁夏银川二模,31)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

这主要源于()A.联邦德国先进的技术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国有企业自身的反省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故选B项;联邦德国先进的技术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有企业自身反省,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项。

8.(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31)据统计,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人先后出访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

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频繁出访()A.表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B.反映了对外战略的根本转变C.意在了解国外经济建设经验D.促成了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解析:选C依据材料,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先后出访30多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当时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意在了解国外经济建设经验,故选C项;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1世纪初逐步形成,与材料所述1978年和1979年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积极向国外学习,对外战略有所变化,但不能体现其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排除D项。

9.(2019届广东肇庆三模,31)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60%,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

这表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解析:选B材料“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说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故选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A项;材料“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说明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各种所有制所占比重不单指城市经济,排除D项。

10.(2019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2月质量检测,31)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绝对公平,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

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逐步突破传统经济制度的束缚C.缩小了全民所有制经济规模D.开始承认了非公有制的合法性解析:选B十三大强调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发展不够充分,说明逐渐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故选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强调鼓励多种所有制的发展,C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 项;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从法律上承认非公有制的合法性,排除D项。

11.(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1)下图是《2007~2017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D.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解析:选C通过图片可知,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由15%增长到了40%左右,而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都有所下滑,可知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比较明显,故选C项;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性质的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占比的变化,不涉及进出口产品结构问题,排除A项;图片反映了三种不同性质企业的占比有所变化,不是齐头并进,排除B项;通过图片可知,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有所变化,但变化的幅度较小,比重一直在50%以上,不能得出其进出口总值已经失去了优势,排除D项。

12.(2019届重庆二模,31)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

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 643.9亿美元。

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A.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B.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C.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D.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解析:选D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减少,国际经济形势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很大,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外商投资与国内经济关系,未涉及投资形式的主体,排除B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年度如2002~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显著,排除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