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资料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5张ppt)
材料: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
总 产 值 达 到 4676 亿 元 , 比 1978 年 增 加 了 近 三
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3. 农村改革的意义: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 讯》。该漫画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 决策( B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标志: 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具体方式: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关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步骤:1978.12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
安徽、 四川——中央肯定—2.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3.实质:在公有制基础上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4.主要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 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意义: (P.52-53)
①伟大转折;②历史性转变;③新道路;④新时期;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材料一
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农业生产从60年代以来有些年份处于 停滞和徘徊状态。1977年,全国有1.5亿农村 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国有将近30% 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50元以下。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意义?
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那么中国 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怎样从农村转移到 城市呢?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由于企业还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 经济实体,由于计划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等方面原 因,现在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忽视品种、 质量的现象。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 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供不应求,一些质次价高、货不对路的产品滞销积 压,……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 不健全……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伟大 决策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实行改革开放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民间谚语
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 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 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 自主权。
基本形式-包产到户、包干 到户。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6张PPT)
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1
借地度荒
问题2:为什么小岗村民能够走在改革的前沿呢?
2
生死之约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内容: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每户保 证完成全年的上交公 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 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开始标志: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 面展开
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
平均主义
高度集中管理
单一公有制
按劳分配
厂长责任制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并 存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敢为天下先” 的历史担当
“杀出一条血路” 的革命精神
一个大国 的艰难转 身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一)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 (2)战略决策 (3)具体要求
(4)伟大决策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指导方针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提高生产力,改革同生产力 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肯定权力下放的原则,解决 党政企不分等问题。
回首 1978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生前访谈录》
农民敢于冒险的精神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
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稳定关系中极大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30张PPT)
推进新课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请回答:
问
(1)各段花鼓词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题 情
(2)风阳“三年跨了三大步”说明了什么问题?
境 (3)上述图文反映出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发
生这种变化?
上下退
推进新课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 (21)说材明料的一问反题映:了人封民建公统社治体者制对阻农碍民了的农剥村削生和产压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
自 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主 学
➢的失内误容,:在在农农村村中实的行危家害庭远联远产大承于包城责市任,制它。已关系到农
习 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开始改革;③一些农民
和地方领导已在一些地区大胆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
出现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主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
学 习
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由此揭开序幕,它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上下退
推进新课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
人民版
专题三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上下退
课堂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场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这次会议对中国社会将产生怎 样的影响呢?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找出历史的 答案。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 ➢ “文革”结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但党的主要 自 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主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 学 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习 ➢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必修二专题三.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复习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背景? 文革结束,左倾继续,徘徊二年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2、标志?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1978-12 3、怎样转移?
左倾错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伟大决策: 改革开 放
4.“它们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充分引进了投资项目和外资;它们是全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它们是中国全面 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使人们解放了思想, 更新了观念。”这一评价是针对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济特区 C.乡镇企业 D.沿海经济开发区
5.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 “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 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 的根本问题是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生产力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6.2001年,曾有一首词写道:“四海五洲举 杯、华夏入世喜同醉。千年佳酿,万国友邦, 歌舞盛会!”这首词吟诵的是 A.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 B.中国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C.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D.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利国民经济 稳定和发展。
材料:到1988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 变化: 14,015亿元,国民收入11,770亿元,平均年增长 ⑴所有制: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 9.9%,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八位。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又具有这样的经 ⑵比重:国有、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 济意义呢? 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⑶生活:城市经济生活出现活跃,生活水平 显著提高,现代化建设成就瞩目。
高一历史必修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 A、原因: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体) B、内容: (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 试行—全国推广)
2、“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责 任制 3、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 C、意义:①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③有力的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①基本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 ②农村困境: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农业生产处于停滞 状态。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978年,全 国有将近30%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50元以下。二亿五 千万人吃不饱肚子,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③农民首创:农民们为解决温饱问题而自发开始了改革 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 革“一大二公”、单一经营、吃大锅饭的旧体制。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
上 海 浦 东 金 融 贸 易 区
1990年4月18日, 党中央、国务院向全 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 东的决定,从此沉寂 的浦东成为20世纪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 标志。
10年间,浦东累计投入固 定资产3105亿元,加速了城 市化的进程和城区面貌的巨 变 。一个外向型、多功能、 现代化新城区的已初步形成。 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 的重要增长区域。
抉 择 ——18 个 红 手 印 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 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 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缩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②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底3.主要内容:①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表现①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消“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②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③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2.影响: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冬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答案:C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记忆情况。
只要把握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在1978年,然后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确定C项正确。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发展民营经济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要点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要点课标要求: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2)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权利过于集中。
新中国建立后政治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党政企不分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
(3)对外开放的基础是:自力更生;原则是:平等互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见教科书45页基础知识: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为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这次讨论的性质是: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其中最能体现会议转折性的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5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三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0张PPT)
材料三:人民公社,“一大二公”,高 度行政化,经营管理非常集中,排斥市场机 制,不允许有自留地、不允许农民脱离公社 组织进行一家一户的劳作,单干被看作是走 资本主义道路,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挫伤 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改革:农村 2、改革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二、改革:农村 3、意义
是5积3张极请调性报告。,(上班企8点业钟缺来,乏9点活钟力就走)人,10点
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内容
①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实行各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 ③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2、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 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深圳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十中一国届的三南中海边全写会下诗篇
2、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的重要标志。
内
沿 海
沿 海
经
经 济 开 放
开 放 城
济 特
地
区
市
区
对外开放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海南
珠海
浦东 1990
厦门 汕头
深圳
图表复习法之地图
1.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广 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三、基本内容:
(1)思想路线: (前提)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 (关键)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3)组织路线:(保证) 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四.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 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
第一个吃螃 蟹者:安徽 凤阳小岗村 —— 凤阳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改 革 前
3、意义: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根本上 1976 年产粮 0.77 亿公斤 说凤阳,道凤阳, 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如今飞出金凤凰。
②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 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很简单,主 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 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 1、背景: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 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 ,夏天已经过去了。 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 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 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 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 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 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 是不行。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精品课件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基本内容
⑴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前求是提
⑵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关 键 ⑶组织路线:
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⑷伟大决策 :
保障
⑷伟大决策:
①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②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 济规律办事等。 ③实行对外开放。
3、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土地仍旧 归国家所有)﹐国家与农民订立合同﹐ 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 家后(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 自由市场出售(“保证国家的,留足集 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厂国仅家相隔对一企墙业,统电得缆过厂死归机,械忽部视门价管值,规铜律厂归和冶市金场部作门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材料三: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不健
全,职责分不清配,中考平核均不主严义,,职工职多工生缺产乏和积少极生性产一个样,
制度建立
第三次
1978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改革的含义:“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 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高一历史课件: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4)成效: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补充国企的改革问题(经济改革的重点) (1)由来: 没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新建 (2)地位 经济的支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 (3)存在问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机 (4)措施 制,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股分制,先进技术、科学管理, 分流转换等
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时期 内容 标志意义
第一次
1927~1937 城市转到农村
土地革命时期 第二次 1945~1949 解放战争时期
农村转回城市
第三次
1978~ 改革开放时期 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
凡是毛主席作 出的决策,我 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 出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 地遵循。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 12月于北京) 1、召开的背景: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基本内容 (1)指导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 (2)转移: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决定:改革开放、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 建筑、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等。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有何不同?
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了 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 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 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 3、结果不同。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 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 发展。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三、(对外)开放
1、开放格局的形成
①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1985年新增)
深圳的今昔
效时 率间 就就 是是 生金 命钱Fra bibliotek中英街
1984年1月30日(大年三十)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1984年2月,邓小平在深圳 特区参观兴建中的国贸大厦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注明,我们建立经济特 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三、(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78,12)
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 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 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 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谈话
②在安徽、四川试点成功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这是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 印的“包产到户”契约
“大包干”带头人
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农民使用简陋的工具耕作
凤阳三大步 1980年产粮5.02亿斤 1981年产粮6.70亿斤 1982年产粮7.15亿斤
与近代开埠通商相比,有何异同?
同: •开放
•有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推 动经济现代化
异: 前提:主权独立,主动开放,平等互利
国家政策重视 全球化趋势推动
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 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 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 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 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 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 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 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 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 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 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 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 的历史性突破。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导航
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一、伟大的战略决策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2)目的:为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纠正文革以来的“左”的错误。
(3)内容: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6)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1)指导思想:在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2)召开:1978年12(3)主要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对内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针对原有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病,主要是解决地方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2)政治体制改革:主要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现象。
2.对外开放(1)基础和原则: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2)内容: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1)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措施:关心农民经济上的物质利益和政治上的民主权利,以调动农民的建设积极性;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工业品销售价格。
三、意义1.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高中历史必修2 专题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共34张PPT)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到来。
环节三:学习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什么是改革?
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 分为几个步骤?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 的必然结果 。
对外开放分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2、何为经济特区?一共建立了那些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如吸引外资、减 免税收等)和经济管理制度的地方。 (1)1980年,建立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 的厦门为经济特区。
(2)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 用和影响? 作用影响:特区成为“窗口”和“试验田”。
4、沿海开放城市有几个?开放沿海城市起到了什么作 用?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 个城市。
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
福(州)音(烟)连(云)南(通)北(海),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 兴起?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发展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
请大家总结一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过程一: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秘密 结果:到 1983 年初, 尝试,包产到户;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三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31张PPT)
为了解决温 饱问题,农 民自发尝试
这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 的“包产到户”契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 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 内容和立足点。
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 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 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 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 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思考三: 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1979 年决定 对粤闽 两省实 行特殊 优惠政
策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海南
浦东
厦门 汕 头
深圳Biblioteka 第一步 经济特区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
第四步 内地
海南
多层次
有重点
浦东
点面结合
海南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 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回眸:
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化?
时间 1952土地改革
内容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1953-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道路 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三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7张PPT)
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
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长期积累的经济基础
C.浦东的开放开发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2345
4.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
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 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 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
地发吃调展“高进横大度,向锅集造联饭中成合”了,的运通经,输过济企上签管业的定理失大合体量同去浪就制活费可,力,以没时解有间决生上,产的但浪是经费不营,行的本。自来主两权个厂,
主要原因: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广大农民的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抉择 ——18个红
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养到18岁。
含义: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个体农户 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承包一定数量的土地和 相应的生产责任(“包干到户”、“包产到 户”)施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责任 制。 作用: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生 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XX年幼儿园安全应急工作实践计划
新学期来临,工作计划如何写呢以下是 XXXX为 大家精 心整理 的“”, 欢迎大 家阅读 , 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XX!
针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针对 幼儿园 儿单的 袭击行 为,给广 大儿单 在肉体 与 心灵上都造成了损害,同时也在社会上 造成了 不良影 响,为了 吸取这 些惨痛 教训, 按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 发展(1949~1976年)
二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8~1992年)
二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 1992年)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 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的历史意义。
是由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 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 议
1935 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 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 点
七届二 中全会
十一届 三中全 会
1949 年
1978 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 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 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 社会主义国家
保—证—把凤他阳们花的鼓小词孩 养到18岁。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
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 议
1927 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 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命 兴起的转折点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名称 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这成为中国进一步 对外开放 的重要标志。
3.对外开放格局 (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 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特点: 多层次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4)转变: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单一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
⑤学习苏联模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 国有企业 。 (3)内容: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管理体制:实行 政企 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
济责任制。
2.对外开放特点
(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
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 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不断推进的形式, 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保险、邮电、
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 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
(1)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特殊的管理权限: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 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特殊的经济结构: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 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重点: 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千克
66 150 千克
115千克 32元 200 多元
—— 15 000 千克
1979年 20户115人
400千克
800元
表格中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
材料,简析小岗村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提示:说明:1979年小岗村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粮 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都大幅度提高,还了贷 款,交售了粮食。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
制改革的“ 试验田 ”。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时间: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
经济技术 开发区。 ③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例1] (2011·江苏高考)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 ( )
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C.土地的所有权
B.土地的用途 D.土地的规模
[解析]
农业生产合作化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化,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于国家;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土地
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产品的分配权属于人民公社(集体);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福建 两 ①背景: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 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②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 深圳 、珠海、汕头和福建的
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记知识纲要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指导 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上来。
(3)做出了实行 改革开放 的决策。
(4)结果:
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
承包经营 责任制。 ②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 革也迅速推进。
[探究升华]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资料: 粮食 人均 人均 分配 收入 —— 还贷款 交售
年份
人口
产量
17 500
口粮
粮食
1976年 19户110人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民获得了
土地的使用权。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可
以排除。
[答案] A
1.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30多
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
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 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 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 村农民自发秘密地
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 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的责任制 迅速推广。 (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
3.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3)过程: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采用排除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选项。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