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转折
1980年 1980年,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得 到承认
材料: 材料: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 亿吨, 1978年增加了32% 年粮食产量达到4 年增加了32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 万吨, 1978年增加了 93. 419万吨 年增加了93 棉花产量达到 419 万吨 , 比 1978 年增加了 93.3 % , 农 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 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4676亿元 年增加了近三倍。 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
1、对外开放的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的开端:
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 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 1988年:海南
美丽的深圳夜景
昔日深圳
深 圳
珠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1981年的深南中路 年的深南中路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 年以前的小岗村 是全县有名的“ 是全县有名的“ 吃粮靠返 用钱靠救济、 销,用钱靠救济 、 生产靠 三靠村” 贷款” 贷款”的“三靠村” 。 1979 年 10 月 , 小 岗 村 包干到户见成效, 包干到户见成效 , 粮食总 产量6 万公斤, 产量 6.6 万公斤 , 第一次 向国家交了公粮, 向国家交了公粮 , 还了贷 1980年 款 。1980年 ,小岗村产粮 95万公斤 1997年增至 万公斤, 6.95 万公斤 , 1997年增至 38万公斤 万公斤。 38万公斤 。全村年人均纯 收入分别由原来的22 22元猛 收入分别由原来的 22元猛 增到1997年的1300 1997年的1300元 增到1997年的1300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197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华国锋同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民族和国家。
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依旧存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扭转这十年造成的严重局面,使党、民族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
国内外大势呼唤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做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了。
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
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在充分肯定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要从科学体系上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不能一切照搬照抄,不能搞“两个凡是”。
否则,党和国家就会失去生机,就要亡党亡国。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
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试验省-广东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1]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改革开放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伟大的历史转折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6年 冬天在京召开。( 错 )
4、我国目前有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 香港、珠海和澳门。( 错 ) 5、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对 )
6、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人民公社体制 男的上工带扑克 女的上工带纳鞋 缺少自主权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积极性不高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改革势在必行! 三遍哨子慢慢晃
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
粮食产 人均口 人均收 交售粮 年份 人口 量 粮 入 还贷款 食 110 1976 口 35000 斤 230斤 32元 —— ——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 I P59-60 1978 年 12 月,北京 时间地点:
思想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内容: 政治上: ②实行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组织上:党中
①经济 特区 ②沿海开 放城市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
③沿海经 济开放区 ④内地
面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深 圳
珠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省
自主提升
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 些影响?从中我们得出了什么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代进 化入 建社 设会 新主 时义 期现
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历史意义: 主义的正确道路
中考直击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2.邓小平再次复出的深远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与危害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时间背景内容意义
1927年大革命失
败
由城市转到乡
村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
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
路。
1949年新民主主
义革命即
将胜利
由乡村转到城
市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的重大问题。
1978年文化大革
命结束,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
由阶级斗争转
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转折
探究
知识拓展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背景
现在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平等互利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不平等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 料产地 被侵略的产物
内容
影响 性质
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 全球化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载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 自己的。 -----------歌谣
1.大包干是一种什么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是关于什么体制的改革? 经济体制中分配制度的改革 3.这种变革有什么积极作用?(意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 - -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12.18~22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笔记1
•做出战略决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 进行拨乱反正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 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 (1980) 14个沿海开 放城市 (1984)
笔记3
内地和边 境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85)
2 经济特区的特点:社会主义中国境内的经济上的实 行特殊优惠政策的地区 3 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和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现代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 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而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 力,掠多廉价的生产原料,然后在中国倾销,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加剧了.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
景
内
容
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 第一次 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 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 移到城市。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 重心。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 第二次 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 七届二中全会上。
粉碎“四人帮”后, 第三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
全方位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海南 浦东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厦门湖里, 划出2.5平方公里土地作为经济特区。 1984年2月,邓小平到厦门视察。 1984年5月,中央决定把特区从2.5平方公 小平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 里,扩大到全岛(包括鼓浪屿,约 131平方公 更快些更好些 里)。
1978年5月11日“真理与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标准讨论大解放
目的: 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果: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意义: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 •
•
•
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 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承包形式上有两种: ①包产到户。以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 提,以户为单位承包按合同规定在限定的生产费 用范围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实现承包合同指 标受奖,达不到承包指标受罚。 ②包干到户。又称大包干。承包合同中不规定生 产费用限额和产量指标,由承包者自行安排生产 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公 共提留以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即“交够国家 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特点:“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将土地的所有 权与经营权分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2.《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 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多快好省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 (回答出一条即可)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把握了当时的国情、正确认 识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等。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真__理__标__准__问__题__的大讨论。 (1)原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 会问题。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错误。 但“____两__个__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2)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_思__想__解__放__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7.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__中_国__共__产___党__中__央__委__员__会__关__于__建__国__以__来__党__的__若__干__历__史__问__题__的__决__议__》,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指__导__思__想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 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D )
伟大的历史转折
江西省2011年度中学历史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它要开始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它是一次巨大的理论飞跃,即它要开始实现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极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个新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开启先河。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设前提。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永不磨灭。
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始了新的科学发展和科学管理。
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古老的中华民族从此迈进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
评价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必须以实践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转折,其意义完全体现在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彰显在社会进步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上。
制度是具有根本性的,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墨守成规的僵化体制和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全面建立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制度。
三中全会前,我国在总体制度方面照搬了苏联模式,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实行计划经济,生产资料所有上采取“一大二公”的国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对外关系上基本是自我封闭。
这种制度,严重阻碍了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劳动者和企业没有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动力来源,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思考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 性的决定? 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 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3、搜集资料,写一篇自改革开放以来你 家乡变化的短文。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同学们整理好笔记熟记
再见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1_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B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典型试题 】
2.口号反映了一定的时代风貌。下列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①“人民公社好”;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 ③“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本题以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的异同点切入考查综合比较 分析能力。A项是两者实施的共同背景,不符合题意;B项是两 者的共有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项两者改革内容的共同点,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基本上实现”并不是两者的共 同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合作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 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的战略决策。 4.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 开放的方针。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 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拓展·图表综合归纳 知识纵横解读
[读表释义]
调整 土地改革 (1950~ 1952年) 农业合作化 (1953~ 1956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0课时 伟大的历史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2课时)
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
改革
城市 过程 格局 对比 意义
开放
改革开放
1976
1978
1989
1992
现今
徘徊两年
伟大转折
摸着石头过河
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确定目标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地:1978 年,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 (1) 思想路线 2.内容: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大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揭开经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 ② 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 (2)政治路线 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思想路线 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序幕,标志着 ③ 设为中心 ——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3)经济路线 现代化建设上来——政治路线的拨乱反 的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4)伟大决策④ 正 3.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 探讨:为什么说是 “重大转折”。 (2)揭开了中国 改革开放 的序幕。 (3)成为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起点。 (4)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重点1“小岗模式”开启的“乡村变奏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1_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典型试题 】
1.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 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 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 能是在
()
A.197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2年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合作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党 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的战略决策。 4.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 开放的方针。
【答案】 B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典型试题 】
2.口号反映了一定的时代风貌。下列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①“人民公社好”;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 ③“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答案】 D
知识点1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 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版)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召开的时间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 3、会议的内容
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领导 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syzxzhb@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伟大的历史转折
集中 劳动
吃大 锅饭
人民 公社
缺少
自主权 积极性 不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 含义: 家各户使用(“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由集体经营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 民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交给国家的,留足集体 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3)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 先 取消人民公社 ,“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 (4)1980年9月,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 文件,突破把 包产到组等同于 分田单干 资本主义的观念。 和 (5)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包产到户 ”、 “ 包干到户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6)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 生产队已达93%。
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
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3、作用:
改 革 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
小岗村所在的凤阳县长期 以来属于贫困县,22年来 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 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
3、作用: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说凤阳,道凤阳, 子慢慢晃”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改革鼓点先敲响,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三年跨了三大步,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如今飞出金凤凰。
材料二:国有企业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
济实体,由于计划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等方面原因 ……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不健全, 职责不清,考核不严,职工多生产和少生产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思考:当时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体制 ”存在哪些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全球化)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资本、商品、服 务、劳动以及信息 超越市场和国界进 行扩散的现象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6单元第19课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凯恩斯主义:
(1)产生的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
(2)兴起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
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了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 的多样化。
(2)主张:
实现充分就业
(3)特点: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 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
2、实质: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劫”富济贫
3、福利国家的概况: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 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 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 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 游等服务行业。
一、伟大的历史要决策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停止…方针,把党、国工作重点转移到? 以…为中心,改革开放。
3、意义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 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 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请分析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附参考答案)
请分析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附参考答案)论述题:党的百年历史是用鲜血、勇气和智慧写就的,是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的百年,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曾遭受过挫折。
但我们党的伟大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请分析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30分)参考答案1:答:因为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思想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发展起来和独步形成的。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会,我国在统一大业。
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开始复兴。
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重大的决议,使之成为历史转折点。
(1)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参考答案2:答: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党在建国以来全局性的、根本第页共4页性的伟大转折,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它
的历史功绩,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深刻认识和我
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意义
作为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有相似之处。
在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的万里长征中,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找
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后我们党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
像在遵义会议以后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一样。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战胜了长达20 年的占统治地位的“左”的错误,开始了追求现代化建设的革命,真正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人民。
因此,总结此次会议的历史经验,对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经过粉碎“四人帮”、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中央工作会
议等一系列工作的充分准备,中共中央于1978 年12 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
全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
在政治路线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不是偶然的,除了有20多年来遭到几次严重挫
折的反面教育外,最重要的是此次会议是在广泛深入开展真理问题的讨论、重新
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的,会议正是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摒弃“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历
史贡献、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晚年在思想、理论上的错误,使党的思想路线
重新转移到马列主义正确思想轨道上来。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党的工作重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随着社
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
当我国从过渡时期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会议不仅
对现阶阶段的工作方针和方法作了正确的规定,而且把保持社会稳定看作如同按
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样,都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树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重新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来的同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进行
改革的任务。
为此,会议对怎样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管理方法,尤其是
调整党的农业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则。
其基本精神是勇
于冲破多年来“左”的指导方针的束缚,以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
道路。
第四,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伟大转折提供
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会议根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新时期的要求,提出了加
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强调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尤其重
申了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反对制造和接受个人崇拜。
正是有了
这些重要决策和果断措施,才解决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中未能解决的组织路线
的重大问题,最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第五,平反冤假错案的决策和加强党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从巩固安定团结大
局出发,会议花大力气平反冤假错案,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会议对民主
与法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
行人民民主,不能采取压制和打击手段,要重申不抓辫子、不乱扣帽子。
宪法规
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逐渐实现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使法律制度具有
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
会议有关平反冤假错案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决策,不仅明确了它的
意义、目的和作用,而且设计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这既为后来彻底否
定“文革”作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也为以后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作
了酝酿。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便是极有力的证明。
尽管中国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与
问题,但现在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这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奠定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这样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中国发展的命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成
为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其特有的建设性决策取得了社会主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是具有深远意义
的划时代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