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上郡龟兹属国与陕北地区佛教早期传播
简述汉地佛教大发展与传播
简述汉地佛教大发展与传播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依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屠浮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
1998年时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
东汉明帝与永平七年(64年)派蔡愔,秦景西行求佛经。
蔡愔等偕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驼佛经等至洛阳。
永平十一年(68年)嫩(去掉女字旁)建白马寺供西僧寓此译经。
史称这一事件为“永平求法”,与“伊存授经”同为佛教初传中国的两大历史事件。
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
近代汉地佛教,除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之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
而禅寺中绝大多数属临济宗,少量属曹洞宗,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在修持方面,禅僧又都“禅净双修”,禅宗净土宗的界限已十分模糊。
简述道教大产生与发展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
东汉末年,即东汉末年,即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张陵(又称张道陵)倡导正一盟威道,因信徒入教必须交五斗米,故俗称五斗米道。
因老子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的道教。
道教形成很多教派,概括的说可以分为符箓派道教和丹鼎派道教。
丹鼎派道教内部又分为外丹派道教(重在炼制服食“延年益寿金丹”,“长生不老药”)和内丹派道教(重在修炼道教气功“内丹术”)。
因金丹效果不佳,宋代以后外丹派道教逐渐衰落消亡。
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金初创立)与正一道(元代形成)两大教派。
目前全国道教宫官大部属全真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地区。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大特点()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原料,满足实际使用功能的需要,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实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采用框架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灵活安排空间布局,由于墙体隔断只起维护作用,并不要求承重,所以有些可以移动或拆除,是室内空间的大小,形状可以可根据需要加以改变。
探索胡乐传播和佛教东传的关系
探索胡乐传播和佛教东传的关系作者:姚锐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9期【摘要】早在公元一世纪,佛教就已传入我国,伴随着宗教的传播,胡乐以及大量西域乐器也大量涌入我国,使我国的古代音乐发展出现百花争艳的局面,本文探讨胡乐传播和佛教东传的关系。
【关键词】佛教传播;龟兹乐;石窟公元一世纪中期,佛教由天竺传入我国,佛教信徒为了能更好地向民众传播教义,常常会利用民间音乐,植入宗教内容,用来吸引民众。
但是,由于天竺语言和中国的区别,曲调难以通用,所以佛教歌曲甚少从天竺传来。
梁代僧人慧皎在他的著作《高僧传》中也明确论证了这一点:“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
良有梵音重复,汉语单奇,梵響无授。
”虽然慧皎表明了佛教歌曲基本取自于东传后中国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但是,自公元四世纪开始,已有天竺、龟兹等佛教大国的音乐传到中原,《隋书.音乐志》:“天竺乐,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
”后又有记载“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
”“西凉者,起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
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
至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
”……大量史料论证,可见西域音乐传入对中国本土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
然而,佛教本发源于西域,这些西域音乐是否本身就带有佛教色彩,它们对佛教东传是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成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特以龟兹乐为例。
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位于今我国新疆库车一带。
在源远流长的龟兹文化影响下,“以歌言声,以舞言情”成为龟兹各民族的典型特征。
龟兹乐舞就起源于此。
在极长的历史时期内,龟兹都是处于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要塞,宗教、文化、经济等都极其发达。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道:“屈支国……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善,管弦伎乐,特善诸国。
”又称:“珈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经教律义,取则印度。
”僧人和寺庙的惊人数量昭示着佛教的兴旺程度,佛教文化已然渗透于龟兹人民生活每一部分,而且据今考古发现,克孜尔千佛洞等几个著名佛教洞窟都建立于此,可见佛教在龟兹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龟兹
龟兹作者:翠南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07期今天,当人们由音乐而联想到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时,大概所有关注的目光都会投向奥地利的维也纳,一座几百年来孕育西方古典音乐精华的都城。
不过,这仅仅是“几百年”,在更为古老的年代里,来自另一个地区的音乐同样沁人心肺,且在广大东方世界流传2000年,余响回荡至今。
7世纪初西行求法、历百余国而返的高僧玄奘曾盛赞其“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这个地方就是龟兹,位于今天中国新疆的库车、沙雅一带,一个古代东西方人种和文明汇聚的地带。
凭借地处东西方十字路口的天然优势,龟兹乐在本土深厚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域、天竺乃至中原音乐元素,形成了古代东方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型。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龟兹也许早已习惯了作为一个音乐王国令远近民族、邦国,不分大小强弱,趋之若骛。
古丝路上的文明交流,促成龟兹乐在古代东方乐舞艺术格局中发挥了基底性作用。
同时,以隋唐为代表的中原王朝以其空前的文化自信力接纳了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胡部新声”,并与汉地传统音乐形式相互发明,历代皆有创新。
因此,今天有关龟兹乐的认知,更多地来自中原历代史载。
在中原民族的原始记忆里,西域与乐舞密不可分:《竹书记年》载唐尧时西北部族渠搜氏“献其乐舞”:《大戴礼记》称虞舜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瑁”,瑁,大约是玉笛一类的乐器:古乐十二律,也有黄帝命伶伦于昆仑山下“听凤之鸣”而来之传说……公元384年,前秦大将吕光攻克龟兹,除了带回举世闻名的高僧鸠摩罗什外,还将龟兹音乐正式引入中原。
所幸那时的分裂乱世并未使龟兹乐消失,反而让它在不同地区有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早在公元前的汉宣帝时代,汉廷就曾与龟兹有过一次和亲,自那时便有龟兹艺人内迁长安,濡染中原传统音乐日久,他们世代相传的音乐形态开始发生变化,这类龟兹音乐后来被称为“土龟兹”。
在吕光所建后凉国的都城凉州,龟兹乐又与当地音乐结合产生西凉乐。
北魏统一北方,西域复通,龟兹乐又被引入都城洛阳,北魏分裂后这类龟兹乐为东魏、北齐继承,称“齐朝龟兹”。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历程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历程中国目前有四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其中以佛教为首。
佛教无论从历史影响力,还是于中国文化,中国国民的关系上,都远非其他教派可与之比拟的。
可以说佛家文化已经早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长河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通过回顾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讨宗教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对佛教这一东方大教有一个更深跟全面认识的目的。
1,佛法东传,白马西来佛教兴起于公元前五到六世纪,起源地在今尼泊尔,创始人释迦牟尼。
大约在公元前后在中国流传,所谓佛法东传,白马西来。
关于中国佛教起源的说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古老而最富盛名者,当推汉明帝的感梦求法说,据晋袁宏后汉书的记录:初,明帝遇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笔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象焉。
此一说法被视为中国佛教的起源。
汉明帝十年,有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经书到达洛阳,在明帝的首肯下,佛教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
而当时兴建的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寺的雏形。
其实,佛教传入中国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能早在秦始皇时代,借着往来于西域的商人,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了一些佛教的事物,至于中国人开始信仰佛教,应该是从后汉时代开始的。
时间进入到三国时期,在此期间内,佛教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方的魏国和南方的吴国。
由于曹魏建都于洛阳,所以说魏国佛教是汉代佛教的延续。
在这个时期,仍有不少印度和西域的僧人来华,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
这些带着信仰,不远万里来华弘法的僧人大都收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欢迎与支持。
上层对佛教事业的肯,定必然会带动民间佛教的发展。
在魏朝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本土僧人——朱士行,他也是第一个到西域取经的汉人,作为求佛的先行者,他比玄奘大师早了约四百年,只可惜后来客死西域。
从汉末到三国这段时期,从中国佛教的发展来看,尚属启蒙阶段,佛教活动主要围绕译经展开,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佛教体系。
但是,经过这数十年的发展,佛教典籍大量涌入中国内地,佛教的主旨经意也开始逐渐扩散传播,为以后佛事活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佛教在中国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 (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 入。据记载,在西汉,一位僧人骑白马,还有佛像传入中原, 白马寺因此得名,也是最在的佛像传入中原的记载。但在中 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 传人则更要早一些。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一般认为有两条,即 西域的传入和南方海路的传入,现在有些人认为,南 方还有陆路的传入路线,这样似乎就有三条传入通道。
隋朝时形成的天台宗
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
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
律宗祖庭——道宣律师塔
禅宗祖庭——南华寺
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的融合阶段
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佛教在这900年间空前广泛、深入地与中 国的文化全面结合。一方面佛教与儒道融合,成为“三教合一”历史背景下的佛教。 另一方面,佛教借助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成为民间风俗习惯、民族心 理与思维,乃至语言素材构成的重要有机成分。元明清三代,汉地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 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局面。这一阶段从教派上说, 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其他各宗逐渐衰落。 净土宗以口念“南元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阳佛, 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为宗旨,是最简便的法门,放在民间影响 最大。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必胜的本源(佛性)为主旨。禅宗奉菩提 达摩为初祖。五祖弘忍创建“东山法门”,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弘忍门下出神秀、 慧能二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系不久衰落。南宗慧能一系成为禅宗主流, 后发展成临济、伪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合称禅门五宗。禅宗是我国支派最多 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 近代汉地佛教,除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而禅寺中 绝大多数属临济宗,少量属曹洞宗。在修持方面,禅僧又都“禅净双修”,禅宗和净土宗 的界限已十分模糊。
公元4世纪后期至7世纪前期龟兹佛教概况
公元4世纪后期至7世纪前期龟兹佛教概况姚律【内容提要】公元4世纪后期至7世纪前期,西域龟兹屡遭外族入侵,龟兹佛教情况到底如何,学界认识不一。
本文就汉文资料所见,做一概述,敬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前秦兵燹后龟兹佛教柔然、厥哒、西突厥控制期间龟兹佛教【作者】江苏省常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从公元4世纪80年代起,西域龟兹进入多事之秋,到7世纪前期这二百多年(相当于内地前秦末至南北朝、隋、唐初)先遭前秦兵燹,嗣后又相继役属于柔然、嘛哒和突厥等游牧民族,尤其是受西突厥控制,不仅时间长,还发生了惨烈的突厥屠城事件,但龟兹佛教并未因此削弱,而是继续保持4世纪初以来的兴盛态势,显示出当时佛教在龟兹的旺盛生命力。
一前秦兵燹后的龟兹佛教1.前秦兵燹龟兹情况前秦是由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氐人建立的政权,都长安。
东晋穆帝升平元年、前秦永兴元年(357)苻坚即位,任用贤良、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文化,迅速强大起来,先后攻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开始与西域交往。
据《高僧传》卷二《鸠摩罗什传》载,就在苻坚即位不久,车师前部王及龟兹王弟到长安朝见苻坚,二王“说坚云:'西域多产珍奇,请兵往定,以求内附。
'”同传又称此后“割善王、前部王等又说坚,请兵西伐。
”在西域诸王的劝说下,苻坚遂于东公元4世纪后期至7世纪前期龟兹佛教概况39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派吕光率军七万征讨龟兹与焉耆。
焉耆国王泥流自知不敌,在几乎未作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即率周边属国归降。
可龟兹国王白纯则相反,当吕光兵临城下,婴城坚守,经过几番对峙与激战,龟兹都城才被吕光攻破,杀白纯,立白纯弟白震为龟兹国王。
①车师前部王偕同鄱善王等劝说苻坚西伐之事,《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亦有载,并说到他们此举的动机是希望苻坚依汉制在西域设置都护,统一西域,实际想法是要借助前秦军事力量消除龟兹与焉耆这两个当时西域北道霸主对自己的威胁。
龟兹王弟劝说苻坚西伐,则另有隐情,我们放到后面说。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任国祥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那么佛教究竟是在何时传入我国的呢?自古以降,聚讼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大体说来,有如下六种说法。
一、先秦说。
认为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
如“周世佛法已来”说,把佛教的传入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的周昭王、穆王之世(《汉法本内传》《周书异记》)。
又有人说孔子已闻“西方有圣者焉”。
而据史料推算,孔子和释迦牟尼属同时代人,当时儒家、佛教均处初创阶段,中国和印度两国尚无交通关系,所以孔子和释迦牟尼相互知晓的可能性很小。
《拾遗记》中也说: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17年)“沐胥(即印度)之国来朝……有道术人名尸罗……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
清代学者俞樾据此条认为此“乃佛法入中国之始”的记载(《茶香室丛钞》卷十三)。
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所以先秦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不大可能。
二、秦朝说。
认为秦朝时佛教已传入中国。
隋朝费长房在《历代三室记》卷一中说,秦始皇四年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携经来化始皇被始皇查禁。
日本学者则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
明星出西方”的记载,以“不得”为“浮屠”(佛陀、佛教的早期译法)之异译,也认为秦朝佛教已流行中国。
我国学者马元材在1943年撰文《秦时佛教已流行中国考》亦力主其说。
岑仲勉先生一开始亦赞同此说,后经其多方考证,认为上述材料是指伊朗的火教在秦朝传入了中国,而不是印度的佛教。
总之,秦朝说还缺乏可信的论据,目前已无人提起。
三、汉武帝时期说。
此说以东方朔答汉武帝的劫烧说最为著名。
所谓劫烧说就是汉武帝开掘昆明池,挖到池底时发现黑灰,武帝就去问博学的东方朔,东方朔说他也不知道,又告诉汉武帝可以问西域人。
所以当天竺高僧竺法兰来中国时,对黑灰深感疑惑的众人连忙请他解释这个现象,竺法兰答道:“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晋宋炳《明佛论》)。
犍陀罗艺术与中国早期佛教艺术_郭亮
丝 绸 之 路 文 论 总 第 七 期
犍陀罗艺术与中国早期佛教艺术
! "
魏晋南北朝时, 来自于古印度的犍陀罗艺 !"#$: 术随着佛教的传而逐渐在当时中国的西域和内地传播 开来。犍陀罗艺术主要由往来于丝绸之路间的中外使节、 僧人、 手工艺术匠人和商旅从印度, 通过西域于阗、 龟北 地区, 而后再经过河西走廊传到内地的。目前在古西域遗 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壁画中,可以发现不少受到犍陀罗艺 术影响的汉地佛教艺术遗迹和印度佛教艺术 (包括犍陀 罗艺术) 。 犍陀罗艺术这一源于异邦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 播并逐渐与中国本土艺术结合,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佛教 艺术特点。
・
象征符号暗示佛陀存在的规矩。 另外, 菩萨像的创造也是犍陀 罗艺术的重大贡献, 它突破了佛像造型单一的面貌, 出现了较 为生动的姿态。后期犍陀罗艺术以 1/* 世纪的灰泥和赤陶塑 像为代表, 比前期更加富于一种古典主义的风范, 被看作是一 种希腊化的罗马古典主义。目前所遗留下来的犍陀罗艺术主 要是雕塑作品, 题材又有佛、 菩萨像、 佛传和佛本生故事, 浮雕 手法被广泛运用于犍陀罗佛像艺术雕刻之中。 在犍陀罗艺术东传至中国的过程中, 往来于丝绸之路间 的中外使节、 僧人、 手工艺术匠人和商旅是一个重要媒介, 至 于传播的路线目前普遍认为是从印度, 通过西域于阗、 龟北地 区, 而后再经过河西走廊传到内地的。在史书中, 有关僧人西 , 使者宋云和僧人 行求法的记载比较多, 北魏神龟元年 ( *+.) 惠生奉北魏孝明帝派遣去西域 取 经 , 经 过 于 阗 至 乌 苌 , 乾 (犍) 陀罗等诸国。 在那里目睹了犍陀罗艺术的佛塔, 雕刻。 惠 生寻觅优秀匠人把佛教故事浮雕以及佛像等犍陀罗艺术形 把犍陀罗艺术传至中国。唐朝 象临摹下来, 并于 *22 年回国, 玄奘大师也曾对犍陀罗艺术做过详尽的描述,自 022 年开 始, 玄奘从长安出发, 历经西域各国, 在 《大唐西域记》 中详细 记载了巴米扬大佛, 白沙瓦的迦腻色迦塔, 印度佛学的最高学 府那烂陀寺等犍陀罗艺术流行的地方。 同样, 在他回国的时候 也把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带回了汉地。之后不断有人 去印度取经或求取佛像图画, 源远不断地从印度将犍陀罗艺 术和其他佛教艺术样式带回中国。 目前在古西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壁画中, 可以发现不 少受到犍陀罗艺术影响的汉地佛教艺术遗迹和印度佛教艺 术 (包括犍陀罗艺术) 。在丝路南线的鄯善、 于阗 (今新疆和 田等地区) 地区的佛教艺术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强烈影响。 于阗是最早受到犍陀罗影响的地方, 大约在 2 世纪末或 ) 世 纪初, 有一些贵霜人迁居鄯善, 给当地带来了佛法信仰和犍陀 罗艺术样式。 (现若羌县米兰) 的 +1 所 2& 世纪初发掘于当地 寺庙遗迹中, 发现了犍陀罗式的建筑样式、 佛像雕塑和描绘有 佛陀的壁画。犍陀罗佛像神情凝重安详, 一般身着通肩式袈 裟, 袈裟有些类似于罗马元老或哲人塑像身披的长袍, 褶皱厚 重, 衣纹线条重叠流畅, 毛料质感很强。佛像造型的共同特征 为头部呈现希腊男子面容, 脸形椭圆, 五官端正, 眼窝深且眉 毛弯而细长, 嘴唇较薄, 额头与笔直的鼻梁连成直线 (希腊式 鼻子) 。面部表情高贵、 冷静, 眼睛半闭, 强调沉思内省的精神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外交际者的基本素养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外交际者的基本素养作者:姚靓来源:《人间》2016年第22期摘要:佛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要素,大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世俗生活各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和盛行深深影响着中国伫立于世界排名的位置。
在全球化的加快推进,各国文化的交融,如今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迫切,随之而来的是文明之间的差异也日趋明显,本文主要了解佛教在华的传播历史,以及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建筑,文学,绘画和艺术,以及语言和文字的掌握。
基于跨文化交际,要求我们对外交际人员应具备佛教相关的基本素养,在这里我们浅谈对外交际者应具备对外佛教文化素养,从而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文化差异,这样来可以使我们对外交际者在跨国交际中得以顺利成功进行。
关键词:佛教传播;佛教文化对外佛教文化素养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21-01一、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最初曾有过“白马东来的”的传说,早有记载:明帝遣使赴天竺(古印度)求佛,由白马负经而回,并在洛阳建造寺院将佛经藏于其中。
佛教由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由此佛教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印度佛教流入到这片华夏沃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受到中国文化,思想,制度的冲击,形成各种大小的漩涡,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阶段: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属于佛,道融合时期,依附于方术。
其次是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属于佛玄融合时期,它依附于玄学传播。
再次,隋唐时期的佛教是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佛教逐步走向成熟,这时出现了佛教诸宗派;最后,则是佛教为中文化所吸收,融合于中国文化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的佛教文化据佛书中言,给孤独长者,以其善事功德,后世得上生到六欲天中最美妙的兜率天宫,享受上妙快乐。
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答:佛教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
汉武帝通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也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土。
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而早期的传教者为西域胡僧。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十分迅速,到三国时,据载在今徐州一带就有成千上万的信众。
也大概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人有了正式的出家人,以后人数迅速增多。
到了魏晋之际,佛教教义已经以大乘经论为主。
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教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鸣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后期以涅架学为主,代表人物是道生。
佛教在南北朝的发展,是有南北之分的。
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对佛教都有极大的热情。
皇帝信佛以梁武帝为最甚。
他曾经四次出家,大臣每次都用上亿的钱把他赎回。
此外如齐代的竞陵王萧子显,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庐江何氏等,都祟奉佛法。
不过,南朝士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谈理”,这实际是延续了玄学清谈的习惯,他们喜好的是佛教所含的哲理部分;对儒、释、道三家义理往往喜欢作调和之论。
南朝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所以在接受外来宗教时显出鲜明的本土色彩。
南朝虽然也大兴佛法,但舍身出家的人相对北方而言数量要少很多,而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冲突一般也只表现在理论上。
北朝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教”,其含义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照佛教所说的去修行,以摆脱轮回,所以特重禅法。
这与北朝多内迁的北朝则喜欢立塔造像。
建寺院是重视僧人,以便与之论理谈玄;造像则重在礼佛敬神,或往生安乐之士,或求当世福报等。
出家在生命的层次,可以摆脱六道轮回;在现实层面,可以摆脱沉生的租税赋役,,所以北朝僧人特别多,到北魏未朝,僧人已经多达两百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
由于大量的人口成为佛教徒,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源,大量的土地也被控制在寺院中,形成寺院经济,直接妨碍了国家利益。
简述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
答: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
汉朝的宗教信仰道教与佛教的传入
汉朝的宗教信仰道教与佛教的传入汉朝的宗教信仰:道教与佛教的传入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信奉的宗教主要包括道教和佛教。
道教是中国古代原创的宗教,而佛教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汉朝时期宗教信仰的背景、道教与佛教的传入及对汉朝社会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的背景1.1 汉朝社会的宗教多元化汉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多元化,人们对宗教的需求日益增长。
除了古老的巫术和祭祀之外,道教和佛教的逐渐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选择。
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心灵对宗教信仰需求的追求。
1.2 道教的形成与发展道教是中国古代原创的宗教,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
作为一种哲学体系,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表达自然、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逐渐演化为道教的一部分。
汉朝时期,道教日益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仰体系,也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1.3 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
在汉朝时期,佛教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佛教教义强调解脱生死、追求内心平静,深受一些汉朝皇帝和文化人士的追捧。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提供了另一种宗教信仰的选择。
二、道教与佛教的传入2.1 道教的传播汉朝时期,道教的传播主要通过道士的宣传和传教活动。
道士通过教诲、修行和居士的指导,吸引了一大批信徒加入道教。
道教的传播还得益于当时社会政治不稳定和人们对信仰的需求增加。
在这个时期,道教几乎渗透到了汉朝社会的各个方面。
2.2 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主要是经由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联系。
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起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便利。
佛教经过译经、传教的活动,逐渐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一些汉朝皇帝也纷纷提倡佛教教义,使得佛教在汉朝社会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三、宗教的影响3.1 社会秩序和文化的影响道教与佛教的传入对汉朝社会的秩序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教追求自然、随和、通达自在的生活态度,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作者:普慧来源:《人文杂志》2008年第05期内容提要龟兹属国为两汉于上郡所置之县,治所当在今陕北榆林市榆阳区南120里处之下盐湾。
其民以西域龟兹国降民为主。
龟兹国民主要为吐火罗人,源于南俄大草原,约于公元前3000年迁入新疆。
从西汉宣帝始,龟兹民众陆续迁移上郡,至东汉末止。
龟兹民众内迁,带来了诸多文化因素,至今仍能在陕北榆林、米脂一带住民的人种、姓氏、宗教、方言、地名、古迹等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如人种因素。
吐火罗人为白种人,其女性十分漂亮。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当为吐火罗之对音,源于龟兹女性形象;再如龟兹国全民信佛,其移民自然将佛教文化带入上郡。
陕北方言中“婆姨”(指已婚妇女)一词,系从梵语佛教的“优婆夷”(女居士)而来。
关键词吐火罗人盐湾貂蝉佛教婆姨〔中图分类号〕K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8)05-0130-班固《汉书•地理志》与范晔《后汉书•郡国志》在提到两汉上郡之地时,都言及“龟兹属国”。
《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上郡(秦置。
高帝元年更为翟国,七月复故。
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属并州。
师古曰:匈归者,言匈奴归附):戸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十八。
县二十三: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据〔东汉〕班固:《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又立五龙山僊人祠及黄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肤施。
师古曰:肤施上郡之县也。
”(〔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册,第1250页)故知此注少了“天神”一祠)、独乐有盐官、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莽曰:上陵畤、木禾、平都、浅水莽曰:广信、京室莽曰:积粟、洛都莽曰:卑顺、白土圜水出西,东入河。
莽曰:黄土。
师古曰:圜音银,其释在下、襄洛莽曰:上党亭、原都、漆垣莽曰:漆墙、奢延莽曰:奢节。
应劭曰:雕山在西南、雕阴、推邪莽曰:排邪。
师古曰:邪音似嗟反、桢林莽曰:桢干。
师古曰:桢音贞、高望北部都尉治。
汉代的中国佛教——初传期佛教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汉代的中国佛教——初传期佛教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作者:刘坤,冯方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12期刘坤,冯方(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摘要:发源于古印度由释伽牟尼所创的佛教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始传入中国,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俗等。
传入后的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玄家思想及原有的迷信观念等相接触、撞击、斗争、融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国佛学。
但初传期的中国佛教仍具有浓厚的印度佛教特点,处于学习、消化阶段,尚未进入选择、创新阶段。
关键词:初传期;佛教;传播;汉代中图分类号:B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132—02收稿日期:2014—06—08作者简介:刘坤(1964—),女,吉林长春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所,编辑,研究方向:古籍整理,文献与文化。
冯方(1965—),女,辽宁法库人。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典文献整理。
一、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一)中西经济文化融合促使佛教东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及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国的冶炼技术、丝绸等物品和科学文化西传,直达欧洲,影响着世界各国物质文明的发展;西方的汗血马等家畜以及葡萄、胡桃等物产也陆续东传至中国,丰富了汉代人们的物质资源,也影响着汉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西汉末、东汉初,中国内地与西域的官方关系尽管时断时续,但民间的交往一直没有中断。
正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佛教通过西域,越过葱岭,传入中国西北地区,最后传入中国内地。
大月氏在移居大厦后很快接受了印度佛教,并将其传入中国。
《三国志·魏书·东夷》曾引《魏略·西戎传》“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的记载,其他史书所载尽管有些许差别,但总的来说,可以肯定,在汉哀帝时,由大月氏人口授中国博士弟子使佛教传入中国,此后,印度的大、小乘佛教也纷纷传入。
从早期佛像看佛教艺术东传及中西方文化交流
从早期佛像看佛教艺术东传及中西方文化交流作者:王琦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14期[摘要]实物遗存及考古资料证明了佛教艺术经西域逐步传入我国,由初期的神佛共敬到模仿吸收、交流融合,最后逐渐摆脱了外来式样的影响,走向民族化、世俗化的创作形式,形成了一种独到而完美的艺术体系,对世界佛教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佛教艺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中图分类号]K8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62-07一、佛教艺术的兴起及传播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佛教起初认为佛无所不在,不存在固定的形象,只以菩提树、莲花、法轮、足迹等象征物代表佛的存在。
到了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王阿育王时(前273~前232),由于受到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佛教初期一度被禁止的佛像开始出现,经变图、本生图等被修行的信徒引入,由此创立了大乘佛教。
同时,各地开始修建佛塔,并逐渐演变成为僧侣们集中礼拜修行的寺院。
佛教徒还建造了许多刊刻诏令的大石柱,柱头刻有精美的狮像或其他形象。
公元1世纪前后,原来定居在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人,南下攻克了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贵霜王朝,并定都于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阿富汗东部一带)。
到公元2世纪前期第三代王迦腻色迦王时,贵霜王朝国力强盛,统治者推崇佛教,并效仿阿育王在其境内大建寺塔,雕凿佛像,开凿石窟寺。
由于贵霜王朝统治的区域长期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其佛像的雕刻,也具有了希腊化特色,这种佛像多集中于犍陀罗地区,又被称为犍陀罗造像。
犍陀罗造像被认为是印度情感和希腊美的和谐组合,其特点是面形椭圆,鼻高且直,鼻梁直通额顶,双眼微陷,水波纹发,唇薄嘴小,这是明显的希腊造像风格。
而造像中的头顶有肉髻,眉间有白毫,有圆形头光等却是印度本土特色。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在古印度犍陀罗地区的一个窖藏里发现了中国的瓷片、印有大象的印度银币、希腊的钱币等,这些出土文物证明了这一地区多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龟兹的发展历程
龟兹的发展历程龟兹是古代西域地区的重要城市,位于今天的中国新疆喀什地区。
该地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龟兹城在公元前1世纪成为大宛国的重要城市,随后在公元2世纪初成为西域的一个独立王国。
龟兹在时代的变迁中历经了不同的统治。
公元3-4世纪,佛教传入龟兹,并逐渐在当地流行起来,使得该地成为佛教的中心之一。
随着佛教的传播,龟兹的繁荣也随之增加。
到了公元4世纪末,龟兹成为中国北周的所辖城市。
北周统治之后,该地相继被吐蕃、回纥、突厥等中亚民族所统治。
他们在这个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寺庙和佛塔,并继续发展了佛教文化。
到了公元9世纪初,龟兹成为伊斯兰教国家喀什噶尔汗国的领地。
在喀什噶尔汗国的统治下,龟兹成为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伊斯兰文化开始传播并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然而,到了13世纪初,龟兹又被蒙古帝国所征服,成为蒙古帝国的领地。
在蒙古帝国时期,龟兹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将东西方的商品和文化进行了交流。
这一时期的龟兹城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到了14世纪,龟兹再次被哈萨克汗国所统治。
在哈萨克汗国的统治下,龟兹的政治和经济势力进一步增加,成为当时西域地区的重要城市。
然而,到了16世纪初,龟兹最终被吞并,并成为了帖木儿帝国的一部分。
帖木儿帝国的统治下,龟兹逐渐丧失了其重要性,城市逐渐衰落。
到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帝国开始向中亚地区扩张,龟兹也成为了该地的一部分。
成为苏联时期的中国境内发展缓慢,龟兹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龟兹的发展历程漫长而复杂,经历过多个统治者的更迭和不同文化的交流。
这些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使得龟兹成为了一个充满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地区。
人文地理陕北西汉龟兹属国历史和文化遗存
人文地理陕北西汉龟兹属国历史和文化遗存说明:数年前,我们研究陕北人文史地,涉及到了陕北民族部分,由于历史久远,很多地名位置很难确定,尤其西汉上郡各县位置,还有以后的十六国时期的部分名称,如定阳、贰城、李润堡......等等。
此篇文章由李鸿岳先生执笔,李先生从事媒体工作数十年,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今将此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中国陕西省的北部在行政建制上包括榆林市、延安市和铜川市北部部分地区,在地理上称之为陕北。
在这片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几千年中曾经存在过许许多多的民族和由他们建立的政权。
如:鬼方、猃狁、白狄、赤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羌、突厥、党项、女真、蒙古、满等。
他们经历了从野蛮向文明过渡、文明被野蛮毁灭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曾长期地冲击西北高原甚至华北平原。
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西域少数民族及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西域外来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使陕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民族融合的中心地带和旋涡地带。
陕北民族成份的复杂性、民俗的多元性,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关系史和民俗发展史上一个浩瀚的资料库。
虽然这些古代的传奇和辉煌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但残存的遗迹和古老的传说仍然在讲述着曾经的灿烂辉煌。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一支操着吐火罗语言的印欧白色人种,由中亚龟兹古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库车一带迁徙到西汉上郡,也就是现在的陕北榆林一带。
在西汉王朝为他们专门设置的龟兹属国繁衍生息,直到公元七世纪的唐代,这些龟兹人逐渐与中原各族融合,成为了中华民族一员。
一、西域绿洲的龟兹古国秦汉以来,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现在的新疆及中亚的部分国家,被称作西域。
西汉初年,西域共有三十六国,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
龟兹古国(今之新疆库车),就坐落在盆地北缘的龟兹绿洲(即现在库车绿洲)。
龟兹又称丘慈、邱兹、丘兹。
根据日本、俄国、阿富汗学者撰写的《月氏人及其迁移》和匈牙利学者主编的《中亚文明史》考证,参照《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龟兹古国的形成,约在匈奴冒顿单于吞并楼兰、乌孙等西域26国之前。
丝绸之路沿线的佛教文化传播
《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传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丝绸之路犹如一条璀璨的纽带,连接了东西方文明。
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其中,佛教文化沿着丝绸之路的传播,对沿线地区的社会、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兴起与佛教的起源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路线。
这条路线穿越了广袤的沙漠、险峻的山脉和辽阔的草原,连接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其教义深刻而富有哲理,很快在印度及周边地区传播开来。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也开始向东方传播。
二、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传播历程1. 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中段,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
在贵霜王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大力推广,成为了该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
贵霜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修建了许多佛塔、寺庙和石窟。
其中,巴米扬大佛就是贵霜王朝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文化在中亚地区不断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亚佛教艺术风格。
中亚的佛教艺术以其精美的壁画、雕塑和建筑而闻名于世,对后来的中国、印度和西亚等地的佛教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中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的东段经过中国的西北地区,这里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
早在汉代,就有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记载。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印度和中亚的佛教僧侣来到中国,翻译佛经、传播佛法。
在中国西北地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著名的佛教石窟群,见证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这些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3. 中国内地佛教文化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向内地传播,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支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内地迅速发展,成为了与儒、道并列的三大思想体系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Ma y .2 01 5 Vo 1 . 2 5 No . 3
两汉 上郡 龟 兹 属 国 与陕 北 地 区佛 教早 期 传 播
窦新宇
( 延 安 大 学 历 史文化 与旅 游 管理 学院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摘 要 : 佛 教 于两 汉时期 传入 中国 内地 , 成 为 中华 文 明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 龟兹 国对 于 中国 内地 佛教 传
十九 , 口二万 八千 五百 九 十九 。肤施 、 白土 、 漆垣、 奢
( 1 )印 度 一 大 夏 ( 大月支 )一 中国
b u d d h a— b o d o , b o d d o , b o u d o一 浮屠
延、 雕 阴 、桢 林 、定 阳 、高 奴 、龟 兹 属 国 、候 官。 ” 【 ] M ’ 文献 中所 记 载 的上 郡 即包 括 今 陕 北 榆 林 大部 分地 区 , 龟 兹属 国则 在 上 郡境 内 。两汉 政 府 为 处理 民族 问题 , 设 立 属 国制 度 将 归 附 的 少数 民族
葱岭 , 由陆路传人汉代中国, 季羡林先生通过对“ 浮
屠” 与“ 佛” 的考证将 汉 文音译 和意 译还 原 为 吐火 罗
文, 列表为 :
龟兹 , 属 国都 尉治 。有 盐官 … … ” [ ] " 《 续汉志 ・
郡 国志》 中记载 : “ 上郡 ( 秦置 ) 十城 , 户五千一百六
( 2 ) 印度一 中亚新 疆小 国 一 中 国
b u d d h a — — b u t — —佛
因此 中 国 内地 佛教 的传 人 并 非 直 接源 于 印度 , 而是 经 由西域 传人 。
部落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属 国居 民依据政 府规定“ 因其故俗” , 允许保 留其原有 的生产、 生活 方式和社会组织 , 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属 国。龟
口六 十万六 千六 百五 十八 。县 二十 三 : ……雕 阴道 ,
以佛 国闻名 于 世 。 】
’ 在公元前 , 龟 兹 国 基 本 上
是处 在 匈奴控 制 之下 的 。
佛教传人 中国的路线 “ 陆路” 早 于“ 海路 ” 。佛
教从 西北 印度大 月 氏 即今 阿 富 汗 和 巴基 斯 坦 , 越过
中 图分类 号 : B 9 4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3 8 7 1 ( 2 0 1 5 ) 0 汉书 ・ 地理志》 及《 续汉志 ・ 郡国志》 , 《 汉书 ・ 地理志》 中记载 : “ 上
郡, 秦置 , 高 帝元 年 更 为 翟 国 , 七 月复 故 。匈 归 都尉 治塞外 匈 归 障 。属 并 州 。户 十万 三 千 六百 八 十三 ,
书》 中记载 : “ ( 常) 惠 因奏 请 龟 兹 国 尝 杀 校 尉 赖 丹 ,
佛教传 人 龟兹是 顺 理成 章 的。公元 前 l 0 1年大 宛 战 争 中汉朝政 府取 得胜 利 , 统治 区域扩 大 了 , 汉 朝政 府 的势 力也 进人 龟兹 。公 元前 5 9年 , 龟兹 正式纳 入 汉 朝政府 行 政管辖 之 内 。也有 学者认 为佛 教初传 龟 兹
的 时间大 约始 自东 汉建 宁三 年 ( 1 7 0年 ) 和 得政 变之 后, 曹魏时 期有 了初 步发 展 , 至西晋 时期 开 始走 向兴
未伏诛 , 请 便道击 之 , 宣帝 不许 。大 将 军霍光 风 惠 以 便 宜从 事 。惠 与吏 士五百人 俱 至乌 孙 , 还过 , 发西 国
为佛 教传 人 中国 的时 间是 在 汉 明帝 夜 梦金人 遣 使求
名的龟兹国是否将佛教带人时为上郡 的陕北地区? 或是佛教传人与之有着密切关 系。
一
、
龟 兹佛教 的传 入与 中国佛教 早期传 播
龟 兹 位 于今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库 车县 境 内 , 天
法之后 。此说最早见于《 四十二章经序》 和《 牟子理 惑论》 。 [ 】 ‘ 晰 ’ 佛教初传龟兹 的时 间, 目前学界仍 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佛教传人中国内地之际 , 佛
收稿 日期 : 2 O l 4 一l 2 —2 l
作者简介 : 窦新字 ( 1 9 8 9 一) , 男, 陕 晤榆林人 , 延安大学 2 0 1 3 级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工作。
・
7 0・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2 0 1 5年第 3期 ( 总第 1 1 9期 )
重镇 龟兹 位 于天竺 与 中国之 问 公 元 前某 一 个时期
播具有重要意义 , 两汉时期上郡设有龟兹属国, 陕北地区佛教传入是否与之相 关?龟兹国内佛教传播早 于 中国 内地传播 。 龟兹 属 国 内的 龟兹 国人也 对 陕北地 方 文化 产 生深刻 影响 , 因此 , 陕 北地 区早期 的佛 教
传播 必 然与之 有 着密切 关 系。 关键 词 : 龟兹 ; 佛教 ; 上郡; 陕北
教 早 已传 人龟 兹 。从 地 理条 件来 看 , 丝 绸 之路 北 道
山南麓 , 为古代丝绸之路北道重镇 , 被称为丝绸之路
的“ 十字 路 口” 。龟 兹 古 国 自公 元 2世 纪 起 至 公 元 8 6 4年 , 在历 史 上存 在 1 0 0 0多 年 , 使用 吐火 罗语 , 并
兹 属 国则是 归附 的西域 龟兹 国人 聚居 地 。 以佛 国 闻
佛教传人 中国内地 , 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汉哀
帝 元 寿元 年 ( 前 2年 ) , 大 月 氏 王派 遣 使 臣伊 存 口授
《 浮屠经》 , 此说源 于《 三国志》 裴松 注所 引鱼豢 的 《 魏略 ・ 西戎传》 : “ 昔汉哀帝元寿元年 , 博士弟子景 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 口授《 浮屠经》 。 ” 佛教界则认
如榆林神木大保当出土的一件东汉墓门楣画像石画面中部刻有驯象图有学者认为此图与印度的行象活动有关行象就是以大象载驮16而神木大着佛像沿街串庙向人们展出佛像保当所发现的汉画像石墓为东汉晚期因此佛教传入陕北地区可能是在东汉末期
2 0 1 5年 5月 第2 5 卷 第 3期
J OURNAI OF YUL I N UNI VERS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