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及高填方路基段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对关曲至南公路进行建设,对于沿线城市建设和韶、赣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沿线软土地质条件差,软土主要分布在K98+517~K98+940段,土性变化复杂,使得在关曲至南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及运营期间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监视地基的动态变化,来检验设计地基的加固及拼接效果,为路基填筑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定量的参考数据,保证填筑过程中路堤的安全,保证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满足行车要求。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观测点布置原则为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路基及构造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情况,通过观测数据判定路基的稳定性,沉降观测点布设原则如下:(1)软土路段每400米左右、非软土路段2000米左右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2)所有大、中、小桥桥头位置原则上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3)所有构造物路段原则上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4)填土高度大于4米,设计总沉降量大于60cm的路段及桥头两侧,分别在路肩及拼接段设置沉降观测点。
(5)填土高度在2~4 米,设计总沉降量小于60cm的路段,视情况在路肩及拼接段设置沉降观测点。
(6)填土高度小于2米的路段及构造物,仅在拼接段设置沉降观测点。
(7)地基处理方法过渡路段需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8)在地质情况明显变化路段,应分别布置沉降观测点进行对比。
(9)根据业主要求,在高填、深厚软基路段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确定本方案依据施工图设计,确定各观测断面及观测点如下表:沉降观测点设置表3、沉降标的制作及埋设⑴沉降标的制作项目部应按表1位置逐一布设沉降标。
沉降标请按图1加工。
沉降标由一根直杆(直径 20的钢管或自来水管)和600 600 9mm的沉降钢板组成,直杆用三块钢板焊接在沉降板中心上,并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而接长。
⑵沉降标的埋设沉降标埋设在路基的:①一般地段在原地面以上压实两层上时埋设。
②有砂垫层地段在砂垫层上压实一层土时埋设(如图 2 所示);③水泥搅拌桩地段在湿喷桩顶上压实两层土时埋设(如图3所示)。
软土路基沉降值允许值
软土路基沉降值允许值软土路基的沉降值允许值根据不同的工程标准和地理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容许工后沉降标准为:桥台与路堤相邻处≤0.10m,涵洞、箱涵、通道处≤0.20m,一般路段≤0.30m;作为干线公路的二级公路容许工后沉降标准为:桥台与路堤相邻处≤0.20m,涵洞、箱涵、通道处≤0.30m,一般路段≤0.50m。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软土地区路基的工后沉降标准为:特大桥、大桥≤50cm,中桥≤40cm,小桥(含通道)及明涵≤20cm,暗涵≤10cm;路堤允许工后沉降量不超过20cm,沉降差(沉降量差的最大值)不超过10cm。
在《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中,规定了软土地区铁路路堤的工后沉降标准:一般路段≤15cm,桥台和填挖交界处≤10cm,构造物顶部≤5cm。
此外,在软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地质勘探和地形测量工作。
在工程前期,需要对软土路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全面勘探和测量,了解软土的类型、分布、厚度等情况,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合理选择填料和施工方法。
在填筑软土路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填料,如碎石、沙砾、石灰等,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分层填筑、压实、排水固结等,以尽量减少路基的沉降和变形。
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在软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横向和纵向排水设施,以避免路基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从而减少沉降和变形。
加强施工监测和质量控制。
在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和质量控制,包括对路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观测,对填料的质量和压实度进行检测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考虑环保和生态保护。
在软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环保和生态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是基于一定的工程实践和经验得出的,具体的沉降允许值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
04软地基处理实施细则
04软地基处理实施细则一、软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1.强化软弱土地基,提高承载力:通过压实、加固或改良等方法,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提高软地基的承载力。
2.控制地基沉降和变形:通过降低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和稳定性,控制地基沉降和变形。
3.考虑整个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在软地基处理过程中,要考虑经济投入和处理效果之间的平衡,确保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二、软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法:1.压实法: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使土壤颗粒紧密结合,提高土壤的密实度。
常用的压实方法有振动压实、碾压和夯实等。
2.土体加固法:采用人工加固材料或地基增强方法,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灌浆、钻孔加固、地基搁浅和地基加固等。
3.土壤改良法: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有溶液渗透、砂浆灌浆、水泥固化和化学固化等。
4.排水处理法: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有人工排水、管道排水和人工湖泊等。
5.地基改造法:通过改变地基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造方法有填筑加固、回填改良和复合地基等。
三、软地基处理实施细则:1.软地基处理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工程设计,了解地基的性质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根据不同地基问题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软地基的处理和改良。
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
3.在软地基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和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处理效果和质量。
4.软地基处理后,需要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软地基处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并满足设计要求。
5.在软地基处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止对周围生态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和破坏。
总之,软地基处理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软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降低地基沉降和变形的风险,保证工程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及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而影响沉降变形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变形计算的精度不能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以保证设计预测沉降与实际沉降更为接近,使线下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为统一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保证其质量,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等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铁路的变形观测可参照本细则实施。
一、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1、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不同的地基条件及地面横坡,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
2、桥涵: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
3、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
4、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分析、评估(一)路基1、一般规定1)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2)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
2、计算和实测沉降的比较1)比较计算的总沉降量与实测总沉降主要目的是:(1)审核设计阶段的沉降计算模型和参数是否符合实际。
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
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1T04:01:58.545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6期作者:赵轩[导读] 高填方路基始终是道路工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道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遇到高填方软土地基问题,而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经常出现问题,导致不均匀沉降、沉降过大和道路结构整体破坏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道路质量安全。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重点对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下的路基沉降监测数据,从而总结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基沉降的规律。
赵轩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高填方路基始终是道路工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道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遇到高填方软土地基问题,而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经常出现问题,导致不均匀沉降、沉降过大和道路结构整体破坏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道路质量安全。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重点对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下的路基沉降监测数据,从而总结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基沉降的规律。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软土地基是指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细粒土。
我国地广辽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问题,使得工程建设难度增大、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频发,尤其是软土地基引起不均匀沉降、路基开裂、塌陷等工程地质灾害发生,进而对工程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软土地基问题的处理。
目前,较为常见的软土地基类型有淤泥质土基、黄土路基、透水性低软土地基等,不同的软土地基性质,其在处理方法上也有所差异。
其中,在道路工程中,针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垫层和浅层处理技术、真空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加固桩法、强夯置换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其特点不同,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合理选用。
1、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通道,全线长度大约114.29km,主线长度约81.52km。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案一、方案背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路基的沉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工作。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软土的力学性质复杂,容易出现沉降和变形现象。
因此,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进行软土路基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监测方法1.传统方法传统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实测法。
(1)水准测量:通过进行水准网的布设和水准观测,测量路基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
(2)实测法:通过在路基上布设测点,定期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高程的差异,得出路基的沉降量。
2.现代方法现代的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遥感技术和激光扫描测量。
(1)全站仪测量:通过定期使用全站仪对测点进行高程测量,以及对测点周围的变形进行测量分析,得出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路基的影像数据,利用影像处理技术进行路基的沉降监测和变形分析。
(3)激光扫描测量: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对路基进行扫描,获取路基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得到路基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三、监测周期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周期。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划分:1.施工期监测:在路基施工期间,应定期进行监测,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2.后期监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周期进行监测。
可以根据路基的使用情况、附近地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内容软土路基的沉降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高程测量:测量不同位置的高程变化,以获得路基的沉降量。
2.变形测量:测量路基周围地形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空洞、裂缝等。
3.老边界标志物的测量:测量距离路基边界近的建筑物、管线等结构物的沉降情况,以评估可能的影响。
4.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监测过程中需要安装监测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
五、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监测目的和范围: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
新建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一、评估依据:(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2)《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技术规程》(Q/CR 9230-201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5)《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 10106-2010);(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 18314-2009);二、路基变形监测设计本监测方案适用于软土、松软土路基及软土、松软土路基范围内的桥路、涵路过渡段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
1.监测测试项目:包括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软土松软土地段路堤填筑过程中变形监测等。
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应对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进行连续监测,并保证荷载稳定条件下观测6个月以后,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2.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
3.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φ=20mm钢管)及保护测杆的φ=50mmPVC塑料管组成。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示意图如下所示:4.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
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0m 高度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
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
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5.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路基成形后设置。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案金南路全线填方平均高达10米以上,最高填方达到16米,高填土路基势必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道路质量,因此我司根据实际情况对金南路高填土路基沉降处理提出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超载预压填素土至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然后再在素土层上填2.0m预压土;沉降稳定后,挖去全部预压土。
沉降稳定是指超载预压后,经沉降观察并绘制沉降曲线,当连续三个月的沉降值小于0.8cm/月时,称为沉降稳定。
超载预压期间,沉降板须埋设三个断面,每个断面设三组(左、中、右),左右观测点放置在土路肩范围内,目的是保证在预压期结束后,铺设路面结构时,仍能使沉降观测点保存完好,以备后期进一步观测之需。
中观测点设在路中央,沉降板在路基填土结束,预压土填筑前前埋设。
为避免加载过程中加载速率过快而致使路堤破坏,以及控制卸载时间、保证超载预压质量等,需对超载预压桥坡进行沉降及稳定观测。
其中包括沉降板的布设、填土速率的控制(路堤中心底面沉降速率≤1.0cm/昼夜)、稳定性观测桩的布设、观测位移标准(底面水平位移≤0.5c m/昼夜)及观测要求等。
方案二:路基沉降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考虑到本项目实施工期短,超载预压需要工期长,但高填土路基沉降又不可避免,因此我司提出增加土工格栅,将路基连结为整体,使路基均匀沉降,避免因不均匀沉降影响道路质量。
具体实施,清表后对基础进行压实处理,直接回填土至原地面压实;压实度90%,填土每1.5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铺设不小于4层土工格栅。
方案三:超重型静压式光轮压路机对于粘土,由于粘结性能好,内摩擦阻力大,含水量较多,压实时需要提供较大的作用力和较长的有效作用时间,以利排除空气和多余水分,增大密实度。
一般选用凸块压路机和轮胎式压路机压实粘性土捕筑的路基,可获得较好的压实效果。
如果铺层较薄,则可选用超重型静压式光轮压路机,以较低的速度碾压,效果更佳。
粘性土路基一般不采用振动压实,因为振动压路机易使土中水分析出,形成“弹簧”土,难以彻底压实。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西彭工业园区,是由三个交叉组成的复合式互通立交,是主城区快速路网规划中的“二纵线”、“一纵线”与重庆绕城高速相交的一个重要工程。
该工程主要由A、B、C、D、L及绕城高速连接段六部分组成,其中AK0+140~AK0+500和L匝道(AK0+020~AK0+140、LK0+000~LK0+120段)为两段高填方路基,最大填土高度21.4m,且两段高填路基均处在软基路段。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二、相关技术要求1、施工合同;2、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为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公正性,我部计划将该项施工观测工作委托于有专业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和S3水准仪,全站仪对位移进行观测,S3水准仪对高程进行观测,高程测量达到三等水准测量要求。
六、施工观测方法(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位移桩采用C25钢筋砼预制桩,桩长1.5m,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度不超过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入或开挖埋置,采用开挖埋置时应注意桩周围回填土夯实,并在桩顶50cm段用C20砼浇筑稳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
位移边桩的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而确定,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围内必定会有隆起的迹象,因此,位移边桩应设在最可能隆起的部位。
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沉降观测实施细则新建茂名至湛江铁路MZZQ-2标DK17+173~DK34+272.69段沉降观测施工实施细则一、编制范围新建铁路茂名至湛江MZZQ-2标DK17+173~DK34+272.69段段范围内的桥梁承台、墩台身、现浇梁、小桥涵及路基附属砼圬工工程。
二、编制依据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22]152号)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6、相关设计施工图及设计通用图7、《关于加强夏期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通知》(茂湛铁工程通[2022]28号)三、沉降观测断面设置1、软基或松软地段沉降观测断面要求软土及松软地基地段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设备。
设置标准为:每个大、中、小桥台尾过渡段设置两个观测断面,一个在距桥台1m处,一个在过渡段中部;软土地段每隔1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松软土地段:工点长度在500m以内时,间距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工点长度大于500m时,间距200m设一个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设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路肩各设一个观测桩(φ40mm,钢钎长1m),在路堤坡脚两侧或一侧坡脚外1~2m及10~12m处各设一排地表水平位移观测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个断面上。
2、桥路过渡段(1)桥涵过渡段必需设置沉降板,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地段,路基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不超过5mm。
采用排水固结法加固地段,路基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20mm,边桩水平位移不超过10mm。
四、沉降观测方法1、监测方法及要求⑴监测元件的保护要求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相互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沉降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工作依据 (1)第二章组织管理 (2)一、职责 (2)二、工作程序 (2)第三章通用要求 (3)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4)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5)第四章专业要求 (7)一、路基工程 (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7)(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11)(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12)(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12)二、涵洞工程 (13)(一)一般规定 (13)(二)沉降变形控制标准 (13)(三)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3)(四)观测资料要求 (14)(五)观测频次 (14)(六)沉降评估 (15)(七)其他 (16)三、隧道工程 (16)(一)一般规定 (16)(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16)(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臵 (17)(四)观测精度 (17)(五)沉降观测频度 (17)(六)沉降评估 (17)四、测量与观测资料的整理 (18)(一) 一般要求: (18)(二)提交资料 (19)五、评估报告的汇编 (19)附件:附表 (21)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21)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22)附表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23)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4)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25)附表6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26)附表7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27)附表8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28)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29)附表10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0)附表11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31)附表12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32)附表13 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3)附表14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34)第一章总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2标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沉降评估实施方案
改建铁路湘桂线永州至柳州段(含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二年二月成都改建铁路湘桂线永州至柳州段(含柳州枢纽)扩能改造工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编制:审核: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二年二月成都目录1 总则 (1)2 参建各方单位职责 (2)2.1 建设单位职责 (2)2.2 设计单位职责 (2)2.3 咨询单位职责 (2)2.4 施工单位职责 (3)2.5 监理单位职责 (3)2.6 评估单位职责 (3)3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与内容 (5)4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22)4.1 准备阶段 (22)4.2 测量阶段 (22)4.3 评估阶段 (24)5 沉降变形测量 (26)5.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6)5.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6)5.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7)5.4 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29)6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3)6.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3)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4)6.3观测技术要求 (36)7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8)7.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8)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8)7.3观测技术要求 (38)8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9)8.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9)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1)8.3观测技术要求 (42)9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5)9.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5)9.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7)9.3观测技术要求 (47)10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48)10.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48)10.2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50)10.3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50)10.4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51)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52)附表2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53)附表3 工作基点台账表 (54)附表4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外业情况记录表 (55)附表5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56)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57)附表7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58)附表8 沉降设计值表 (60)附表9 断链表 (61)1 总则1.0.1 为加强湘桂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管理,统一及规范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方案
沉降评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沉降是指土地或建筑物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土壤压实或地基不稳定等原因而产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评估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性,对土地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本文档旨在制定沉降评估实施方案,以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评估范围1. 建筑物沉降评估:对建筑物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房屋、桥梁、隧道等建筑物。
2. 土地沉降评估:对土地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农田、工业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三、评估方法1. 采集数据:通过现场勘察、地质勘探、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分析。
3. 模拟计算:利用地质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沉降情况的模拟计算,预测可能的沉降情况。
4. 监测评估:建立沉降监测点,对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5. 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评估标准1. 地质条件:评估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因素。
2. 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沉降的敏感度不同,评估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进行细化评估。
3. 监测指标:评估应确定合理的监测指标,包括沉降速率、沉降幅度、变形情况等指标。
4. 风险等级:对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确定不同风险等级下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措施。
五、实施步骤1. 制定评估计划:根据评估范围和方法,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包括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监测点设置等。
2. 数据采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数据采集工作,获取必要的地质和监测数据。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评估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
4. 模拟计算:利用地质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沉降情况的模拟计算,预测可能的沉降情况。
5. 监测评估:根据评估计划,建立沉降监测点,对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软土地基上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计算问题
&一 譬 F
式 中 : 一路堤底面垂直荷载 k a P P;
( 2 )
F一沉 降系数 ; E 土的弹性模量 ( 由无 侧 限抗压 强 度试 验确 定 , 取分 层厚 度的加权平均值) 。
12 主周结沉 降 .
当荷 载的长宽 比 L  ̄ 1 , / 0时 路堤荷载才 可 以按 照无限长
计算 地基沉障 时, 路堤荷 载一 般取 为梯形 断面 范 围内的 填 土荷重 , 由于软土地基 的沉 降量较 大, 但 在施 工期 间的地 基沉 降 是由后继填土补填起来的 , 而使 实际填土荷载 >原设计荷 载 。 从 另外 、 当地下 水位很 高时, 沉降至地 下水位 以下的填土 会受到 水 的浮 力作用 , 致基 底附加应 力减少 , 而会影 响地基 土甜加应 导 从
中图分类号 : 1. 7 文t标识码 : U23 1 5 B
软 土地 基 上 高 速铁 路 路 基 的沉 降计算 问题
王晓放 , 杨广庆 , 张晓 民
( 石家庄铁 道学院 , 河北 石家庄 0 0 4 ) 5 0 3
摘
要: 通过对软 土地基沉 降计算方法的计论 , 详细分析 了计算方法中产生误差的 诸 多因素 , 于各种计算 理论 的局限 基
速铁路通过软土地 段时 , 必须准 确预估 地基 的沉降量 , 而采 取 从 措施使地基沉降在 施工阶段提 前完成 或使 路基建成 后地基 的工
后沉降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 以不影 响列车 安全运行 。 目前各高速铁 路国家确定地基工 后沉 降的方 法主要有 两个 途径 广一 种是根据高 速行 车对线 路 的要 求及线 路维 修 能力来 确 定, 另一种是通过 比较前期 建设 投 资与后 期养 护维 修的 经济 性 来确定。其大小与 软土 地基 的性质及其 处理 方法 、 施工进度和期 限、 线路养护维修能力等多方面有关 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地基 的最终沉降量 , 然后确定软土地 基拟采 用的处理 方案 , 计算 出该 方案下软土地基 在施 工工期 内 完成 的沉 降量 , 两者 之 差即为 工
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范(QCR9230-2016)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Q/CR9230- 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ettlement Deformation ofRailway Engineering(报批稿)2016-11-1发布2016-11-1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资料推荐…………………………………………………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日期:2016 年 11 月 1 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年·北京前言本规程根据原铁道部《关于印发 2011 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函[2011]10 号)的要求,在《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我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的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成功经验编制而成。
本规程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路基、桥梁、隧道、预测与评估;另有 1 个附录。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总则中对规程的适用范围、沉降变形观测的时间、仪器检定等进行了规定。
2.基本规定中明确了建设各方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平行观测数量,规定了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复测、观测等级、观测精度、观测路径等测量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设备、观测数据整理的要求,并规定了沉降变形异常及数据异常的反馈和处理。
3.明确了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重点,规定了路基的观测期以及观测断面间距、观测点布置、观测频次等要求以及沉降观测的起始时间,并对加密或降低沉降观测频次的情况进行了规定。
路基沉降观测细则1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二.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 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
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
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四、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按设计图进行,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1)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 正方形,长度不小于 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公路工程、桥梁、软土地区地基加固的沉降计算
公路工程桥梁软土地区地基加固的沉降计算在软土地区桥梁扩大基础工程或高路堤挡土墙基础工程中,均存在回填或高筑等路基形成过程,使得软土地基在填土荷载作用下,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土体产生变形,本文主要根据太砂基的固结理论为基础,采用Microsoft Excel来编制土体沉降及固结分析程序,分析土体在回填施工过程中或施工结束后土体的总沉降历程以及深层某层某点的沉降历程以及土体相应的总固结度,并结合实际某工程实测面层沉降数据之分析,说明本程序的功能以及应用。
一、土体沉降的计算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施工过程,地基土体本身情况复杂性的影响,地基土在受荷后的变形情况是十分复杂的,但按土体受荷后沉降发生的次序,主要可分以下三个部分,即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
初始沉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a)基础受荷后,地基土体会发生剪切变形,尤其在靠近基础边缘处,由于应力比较集中,剪切变形范围更大;b)地基土体受荷后产生的侧向变形而引起的沉降;c)地基土中的砂土层在受荷后产生的沉降。
以上三部分沉降假定地基土受荷后立即产生的,是属于初始沉降。
固结沉降是由于土体受荷后压缩将土体孔隙中的水份逐渐排挤出而产生的缓慢沉降,次固结沉降是由于土体颗粒骨架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发生蠕动而引起的变形。
由于该部分沉降发生的持续时间很长,而沉降数值一般较小,在本文中没有考虑。
根据上面叙述,地基土体的沉降可用下式表示:S=Sd+Sc (1)式中:Sd:由于地基土因受荷后发生的剪切变形,侧向变形以及地基土中的砂土层所引起的初始变形,该部分沉降认为加荷后立即产生。
Sc:地基土因固结变形而引起的最终沉降。
S:地基土体受荷后所产生的总沉降。
由于地基土的初始变形Sd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计算比较复杂困难,为进一步简化,上式可写成:S=Sd+Sc=m•Sc (2)式中:m:沉降经验系数,表示地基土受荷后发生的剪切变形、侧向变形、以及地基土中砂层的沉降影响系数,与地基土的变形特性、荷载条件、加荷速率以及土体的固结状态、灵敏度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重庆至利川铁路软土及高填方路基段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二O一三年三月目录1 总则 (4)2 组织管理 (6)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6)2.2 单位职责 (7)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1)3.1 准备阶段 (11)3.2 测量阶段 (15)3.3 评估阶段 (18)3.4 成果报告形式 (21)4 沉降变形测量 (24)4.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4)4.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4)4.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5)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7)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29)4.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31)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2)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2)5.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4)5.3观测技术要求 (37)6 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39)6.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39)6.2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41)7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42)7.1数据传输流程 (42)7.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45)7.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48)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53)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53)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54)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55)附件三:附表 (59)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59)附表2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台账 (60)附表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61)附表4 软土及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 (62)附表5 沉降设计值表 (62)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63)附表7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65)附表8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66)1 总则1.0.1 为统一渝利铁路对软土及高填方路基段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渝利铁路线下软土及高填方路基段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0.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1.0.5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0.6 本线有砟轨道地段测量要求与轨道地段按相同标准进行。
1.0.7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 号,铁道部,中国,2005;(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6)《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7)《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8)《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9)《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10)《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11)《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1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13)《客运专线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14)国家、铁道部其它相关标准、规范。
2 组织管理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2.1.1渝利铁路公司成立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测量与评估领导小组,渝利铁路公司、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评估方等各方成立工作小组;图2.1 组织机构图2.1.2 人员要求1 渝利铁路公司测量评估领导小组:由渝利铁路公司领导任组长,公司及各项目部人员组成;2渝利铁路公司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由渝利铁路公司工程部主任任组长,公司及各项目部技术人员组成;3 设计单位:由项目部总体任组长,路基段、测量设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4 施工单位:局级项目部负责管理,由项目部总工任组长,各处级项目部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成立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5 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副总监任组长,监理项目部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分别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6 评估单位:成立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主要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业评估工程师,为技术评估项目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组下设测量评估小组、路基评估小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小组。
见评估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图2.2 评估项目部组织机构图2.2 单位职责2.2.1 渝利铁路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2.2.2 各方职责如下:1 建设单位(1)总指挥部负责全线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2)各指挥部负责各自管段内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的组织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 施工单位(1)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总指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3)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4)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 监理单位(1)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2)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1)。
(3)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
其中:1)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7%,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2)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3)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4)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5)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4 设计单位(1)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指导。
(2)提交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
(3)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对观测沉降与设计计算沉降出入较大的测点核对后进行修正,并将计算结果提交指挥部。
(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6)参与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指导工作。
(7)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5 评估单位(1)制订《渝利铁路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2)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与数据管理的培训与指导;(3)结合观测网复测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4)对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评估,进行动态评估;(5)抽检施工单位测量方法是否满足要求和测量数据是否真实可靠;(6)建立软土及高填方路基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7)完成评估报告。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3.0.1 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3.0.2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3.1 准备阶段3.1.1 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准备阶段图3.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3.1.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①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2)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②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1)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2)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3)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计算值。
③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技术要求:(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2)观测设备埋设要求;(3)对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4)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④各施工单位编制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员、设备情况;(2)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3)明确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4)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5)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⑤监理、评估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监理单位主要核查:(1)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细则》要求;(3)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细则》要求;(4)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1)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2)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3)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⑥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桥墩台观测点隧道观测点涵洞观测点过渡段观测点基准网观测线路基准点基准点编号结构物中心里程工作基点工作基点编号工作基点419工作基点499工作基点507工作基点515工作基点523工作基点531工作基点539工作基点547图3.1.2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1)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软土及高填方路基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软土及高填方路基、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3.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