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田群兰
新闻知识(2009.05)·探索与争鸣·田群兰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的威力正在不断增强,成为舆论监督阵营中的主力军。
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媒体发展历史不长,网络舆论监督仍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健全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
本文集中研究探讨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抛砖引玉。
一、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一)网络舆论监督的事实依据不够客观真实。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舆论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和各种网络形式,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众人物进行褒贬或评价的过程。
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一般都是通过正规记者深入采访、能保证事实的真实准确不同,网络舆论通常是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一个新闻热点有感而发而形成的。
而网络的即时性和快速性,导致网民对新闻事件的客观事实没有或不能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求证,从而导致进行舆论监督时由于没有必要充分的事实根据就很难把握好分寸,就会让正常的监督局部失真,表达主观的信息开始传播。
例如,去年喧闹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就是新闻制造者所导演的一场闹剧。
还有的网民故意捏造事实,而使批评监督失去应有的意义,使人们思想混乱,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这已成为当今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一大公害。
(二)监督主体情绪化问题突出。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情绪化表现在,网络语言的非理智性和观点的盲从性,所发表的言论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在网络舆论中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不允许有任何与自己相左的言论出现。
例如:如果你的表达与多数人的意见或主流意见不一致,那么我就通过各种谩骂、攻击等过激的“暴力”方式教训你。
还有一些网民,在网上如遇到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言论时,不顾事实的真实性与否,不进行调查研究,就纷纷开始“顶帖”和起哄,从而扰乱了民心,影响了网络气氛的和谐和正常舆论监督功能的充分发挥。
如发生在去年末的深圳海事局林嘉祥一案,事件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深圳新闻网网络论坛上,很多网民虽没有亲眼所见,不了解事件真相,但都采取了“一边倒”的态度,千夫所指,恨不得将林千刀万剐。
舆情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舆情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舆情管控是当今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关键任务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舆情传播具有了更快捷、广泛和影响深远的特点。
然而,在舆情管控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主要问题分析1.信息时效性不足面对大量即时新闻和社交媒体上涌现的各类消息,舆情管控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信息反馈,并进行及时干预。
这使得不良舆情迅速扩散并产生负面影响。
2.人工处理效率低下目前大部分舆情管控工作还依赖人工监测和处理,耗费人力物力且容易出现疏漏或误判。
对于海量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困难重重,制约了有效信息过滤和应急处理能力。
3.跨部门协同不畅在某些机构和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跨部门沟通和协同机制。
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共享数据和资源的效率低下,导致信息处理不系统、不连贯。
4.反舆情应对手段欠缺在应对舆情报道中,过度强调传媒职业道德、法律手段等,而忽视了舆论引导和积极宣传的作用。
仅仅通过单方面否定或封锁不利言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舆情风波。
三、对策建议1.建立智能预警机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全面、高效的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自动化分析和筛选,可以实时获得关键信息,并迅速发现并回应潜在危机。
这将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并减少信息响应时间。
2.加强专业培训与团队建设组建专业化的舆情管控团队,并加强相关岗位人员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敏感性、专业性和判断力,在防范负面舆情威胁方面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
3.优化内部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舆情管控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提高舆情应对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同时,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强部门之间沟通交流,打破信息孤岛。
4.引导公众参与舆论监督鼓励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并及时回应关切。
积极进行信息发布、解释和解答疑问等多种途径,在获取多维度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舆论反馈。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使 而 最 政议政 的有效 形式 , 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舆论监 均 衡 , 社会 处 于最 佳 运作 状 态 的 重 要 方 式 , 且 也 是 最 快 捷 、 方便
督可以反 映人 民群众 的意见和呼声 , 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 对 于提高 公民民主意识 ,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维护 社会稳 定 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目前我 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 各种利益
行政 、 立法和 司法权 的重要 力 量 , 承担 社会 功 能实现 的重要 载体 , 直 受到党和 国家 的重视 。 是 一 目前我 国正 处 于改 革 的攻 坚 阶段 , 种 利益 的摩擦 , 旧体 制 的碰撞 使社 会舆论 监督 存在 诸 多的 问题 和 面 临 巨大的压 力 。 各 新 因此 , 我 国社 会 舆论 监督 的 对 现状 和存 在 问题 进行 剖析 和研 究 , 并提 出解 决 问题 的对 策 , 改进 和 完善 我 国 的社 会舆 论监 督机 制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对 关键 词 社会 舆论 监督 问题 对 策
督 方 式 , 以社 会 舆 论 监 督在 发 展 社 会 主义 民主 、 全 社 会 主 义 法 制 、 所 健 维护 社 会 稳 定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现 阶 段 , 论 监 督 至 在 舆 少有五种作用: 1评 判 作 用 . 社 会 舆 论是 公 众 的 言论 , 有 明 显 的倾 向性 , 扬 或 反 对 , 扬 或 带 赞 表
要 成 果 , 是 人 类 政 治 智 慧的 结 晶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 力 的 监 督和 约 也 权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
20 0 9年 1 第 2 1月 6卷 第 6期
J un l f e i nv r t ( o i ce cs o ra o f ies y S c l i e ) H eU i aS n
NO .2 O 12 o 6 V O 9 Vo . 6 N .
。 4 在 当前 的腐 败发 现 时 间过 迟 且 发 现率 不 高 、 统舆 受 众 中具 有 深 远 影 响 的媒 介 自身 魅 力 ” l 网络 舆 传 论 监督群 众参 与率低 和权力 监督 机关 怠于调 查处 置 论 监督 的公 信力不 高 主要 体 现在 网络舆论 监督 的权
的情况 下 , 网络舆论 监督却 为 完善腐败 发现 机制 、 威 性不 足 。首先 , 体 现在 权 力 监督 机 关 对 网 络舆 拓 它
宽群众 参与 反腐 平 台和增 加权力 监督 机关压 力 开辟 论 所提 供 的举报信 息 持 怀 疑 态度 , 至 明知 举报 信 甚
了一条新 的有 效途径 。
息 是真 实 的 , 都不愿 意 去调查 处理 。其次 , 它体 现在 网络舆论 监督 的信 誉度不 高 。根据 中 国互 联 网络信
1 目前 网 络舆 论 监 督存 在 的 突 出 问题
息 中心( N I ) C NC 发布 的《 十六 次 中国互 联 网络 发 第
1 1 网络舆 论监 督疏 于 浅 表化 浅 表 化 意味 着 只 展状况统计报告》 . 显示 : 受众 中对互联 网持“ 非常信 看到事 物 的表面现象 , 没有看 到事物 的本 质属 性 。 任 ” 度 的只 有 6 1 , “ 而 程 .% 持 比较 信 任 的 ” 4 .% 有 46 网 民行 使 网络 舆论监 督浅 表化 的表现 是 只注意 到官 的 , 这说 明 依 然 有 将 近 一 半 的人 对 互 联 网持 怀 疑 [ 员 的 日常生 活行为 , 如吃 、 、 、 穿 戴 住和 行 。这 可 以通 态 度 。 ] 过 网民的两 个 帖子 为 例 进行 说 明 。一 个 是 2 0 0 8年 1 3 部分 网 民滥 用 网 络舆 论 监 督 . 滥 用 网络 舆论 底 网友上传 南京市 江 宁区房产 局局 长周久 耕 的会 议 监督 是指 网 民采 取错误 的态 度 , 淆事 实 、 淆舆论 混 混 照 , 点圈 出其所抽 的烟 , 配 以 文字 说 明。l 一 监督 的对象 , 而达 到 其非 法 的 目的或 造 成 侵 权行 重 并 _另 从 个 也是 同年 1 1月 , 网友发 帖披露 铁岭 市竞有 9个 副 为等不 良后 果 的现 象 。其 重 要 表 现 是 随 意 捏 造 事 市长 ,0个 政府 副 秘 书长 。2这 两 件 典 型 的 网络 舆 实 , 意扩 大监督 对 象 。 比如 姜 岩 事件 ,0 8年初 , 2 _ 故 20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所指的网络舆论监督,更多的是在网络这个媒介的影响之下,通过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方式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影响作用,从而对社会当中的不良行为,政府的失德行为等等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一种存在于道德层面的监督方式。
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全面铺开,也逐渐进行了相关的立法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网络舆论监督逐渐带有了一些法律的强制意味。
然而,目前我们不能总是停留于现状、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积极地去思考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内在价值,与其目前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使得网络舆论监督能够真正的祛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改变政府工作的态度,真正的构建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阳光政府,也能够构建风清气正的和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笔者展开了此次研究,着重围绕网络舆论监督进行了对策的探讨和问题的分析。
综合采取了文献查阅和实际调查走访相结合的研究办法,希望能够探讨出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价值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一)拓宽了反腐败渠道在传统模式下,如果我们想要对政府机关单位的种种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话,那么往往需要借助纪检监察的力量,也可以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发挥主流媒体在这方面的监督职能。
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也不能够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甚至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非常巨大的,是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发展需要的。
而网络舆论监督恰恰将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通过网络,通过这条纤细的网线,目前的监督工作当中已经打破了现存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所有的人民群众都已经承担起了监督工作的重要主体,他们都是国家政府履行各项职能、开展执法行为的重要监督人。
舆情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舆情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使得舆情事件呈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其中不乏虚假信息、恶意谣言等内容,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同时,受到时间和资源限制,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信息真伪也变得困难。
2.网络暴力与恶意攻击:面对互联网匿名和追责难的特点,一些网络用户利用这种环境开展网络暴力行为和恶意攻击他人。
这不仅伤害了他人合法权益,还容易引发集体愤怒或干扰社会稳定。
3.监管手段滞后于技术创新: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并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舆情管控领域。
然而,由于监管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处于反应性阶段而无法及时跟进科技发展。
二、解决对策建议1.提高公众媒介素养:(1)教育系统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批判思维和媒体素养。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与指导,提高公众对互联网风险和网络暴力的防范意识。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舆情管控中遇到的新挑战。
需要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审查机制、隐私保护等方面,并明确责任主体及违规处罚等问题。
(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互联网舆情传播问题,并共同制定和执行适用于各国的标准和要求。
3.增加监管力度并利用技术手段(1)设立专门部门或机构负责舆情监测与管理工作,密切关注重要时刻节点、特殊事件和热点话题,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预警措施。
(2)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系统,实现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快速准确地辨别出虚假信息,并进行追责处理。
4.推动社会参与舆论引导(1)积极引导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舆情传播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鼓励互联网公司与用户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虚假信息抵制活动以及网络素质培育等行动。
5.加强舆情预警机制的科学研究(1)增加技术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舆情预警上的应用,并注意保护用户隐私。
(2)通过跟踪热点话题、社交媒体分析等手段建立更加全面准确的舆情数据库,提升对事件信息判断和处理的效率。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公共领域,它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网络舆论监督则是一种针对网络上的舆论言论进行的调节和监督的行为。
然而,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对策。
第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当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完全满足网络舆论监督的需求。
例如,许多网络舆论监督机构使用的监测工具只能识别关键词,不能对句子的语义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先进、更智能的技术手段,以更全面、更准确地监测网络舆论。
对策: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高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在人工智能支持下,以社交媒体为主的网络舆情表达,能够更好地被分析出其主要情感和态度,荟萃现实舆情态势,拓宽网络舆情监测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
网络舆论监督机构作为舆情信息的收集者、分析者、发布者,其必然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这些信息存在着泄露的风险,一旦泄露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
对策: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升信息安全能力。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保障信息安全,加强维权手段,引导专业舆情机构合法合规经营,规范行业发展,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问题。
同时加强数据分类、屏蔽敏感信息,加强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信息的处理和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舆情处理缺乏人性化。
当前的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采取的是全自动化处理方式,导致网络舆情中缺乏个性化的处理元素。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存在着对网络舆情的非人性化处理问题,缺少了舆情背后的人性关怀,这无疑会影响到网络舆情监督机制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对策:加强机构人性化的建设。
加强舆情分析与研究的人文因素,注重分析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对于舆情的影响,实现人性化监测与处理。
同时在舆情处理中融入情感元素,及时响应并关注网民的情绪和需求,做到有情怀、有温度,做到及时回应网民的声音,及时纠正错误的网络舆情,为公众服务。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李天一案”为例
和媒体发表 的评论后 , 不难发现 除了涉案 本身和被拘 留是事 实外 ,其他 多是传 闻。
先是 盛传李 天一改 名 ,又 广传其 年龄造 假, 然后 又传 出李 双江被 气病住 院 , 随后 又传实际他还在上班 , 以后又传被害人撤 诉, 说是 因为落 实了北京 户 口 , 有 了工作
媒体也竞相报道 , 但是仔细 阅读相关新 闻 网络 信息在 网民之 间呈现立 体交互 式 的 流动, 并 在不断 的议 程设 置 、 筛选、 过滤 、
发舆论关 注 , 使 事态 扩大 , 导致事 实信息
的走 向偏 移 , 酿成舆 论浪潮 。 在 网络社会
的舆论生态圈 中, 意见流 与信息流汇聚后
足够吸引受众的眼球 。 在信息传播高速发 力, 网民很容易跟风。 二、 网 民个体 责任意识淡薄 , 媒 体舆 论引导不当, 导致网络舆论暴 力
和房产 , 所 以达成 和解 , 但转 眼 间又被否 认 。这些真真假假导致 民众 的激愤情 绪 , 网民在这些 虚实真 假 的信 息 中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 了亢
道, 网络媒体议程设置 的异化影响着舆论 监督 的力度 。这些事初始多是一桩小事 , 但 由于当事人 的特殊身 份或特殊 行为 引
声铺天盖地袭来 。李 天一继无证 驾驶 、 暴 提 出建议 的行 为 。 ”在移 动媒 体 、 门户 网 力伤 人被 劳教 后又 涉案一事 成 为近一个 站 、 微博 客 、 论坛共 同参 与的新媒体 时代 , 月来 的国内 “ 要 闻”, 不但 网络炒作 , 纸质
评论都是不负责任 的。近些年 , 在 部 门开 办 培 训 班 , 开设法律 、 舆论学 、 新 闻 学等课程 。 随着 电脑 的普 及 , 网 民呈现 年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当前我国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虚假信息、恶意炒作、低俗娱乐内容等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影响了公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甚至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加强舆论引导、提高信息正确传播的能力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
目前国内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舆情监测不够全面、准确。
由于舆情监测存在技术上的局限性,如容易错漏,导致大量的短期情绪波动误判,导致信息反应的滞后,最终可能不利于其引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政府对舆论引导过于强调“正面宣传”,视野狭窄。
有些政府官员过于强调表面性的正面宣传,却忽视了社会事件的内在原因,只求表面风平浪静,反而会导致后继种种问题。
三、公众参与度较低,关注热点难以掌控。
当前的舆论引导工作仍然缺乏公众参与的机制和途径,受众缺乏话语权,不利于引导舆论走向合理、健康、清晰的轨道,从而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四、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
经典的《莫斯科新闻学院宣言》中强调的“舆论自由与舆论规范并行”在我国尚处于一个不断诉求与实践的阶段,相关立法缺位、执行混乱、信息安全难保等问题仍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我国舆论引导的工作:一、加强技术手段支持。
应加大投入,完善舆情监测传播管理系统,提高监测准确率和实时性,防止虚假信息的扩散,从而增加舆论引导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二、真正意义上推崇“舆论自由”和“舆论规范”的理念。
应该更加注重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自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督作用,多元求真,不局限于正面的宣传和宣传系数,避免落入“赞扬为主”的怪圈,勇于引导公众认知到事件中深层次的原因和问题,让公众自行思考和判断。
三、积极组织公众参与的机制和途径。
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建立起社会机制互动,包括先进的“互联网+监督”平台、公众论坛、在关键时刻策划和推出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方式,使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事情本质,提高事件的热度,引导舆论向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探析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借助新闻媒介,以公开的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事件、国家公务员及一切社会成员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
新闻舆论监督属于法律监督体系中的社会监督系统,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媒体舆论监督的背景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方针原则、实践要求、队伍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在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报刊、电视、微信、抖音、快手……各类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细致的、甚至无孔不入的报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即时的反应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使得新闻舆论监督在生活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法律监督方面发挥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
二、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互联网时代,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爆料社会上的假、恶、丑问题形成话题,引发社会极大关注。
《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一批代表监督性媒体的出现,体现了媒体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视,表现了新闻媒体监督权力得到行使。
但受法律、公众、媒体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着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少数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新闻内容。
做好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关键工作,但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存在与社会焦点相去甚远,为了利益夸大广告效果,赚取外快,忽视了对于时事类、权威媒体的报道内容,严重违背了读者的需求。
同样,部分地方新闻媒体,由于经济效益受地方政府影响,运转资金由地方财政拨付。
在这样的条件下,新闻媒体会选择忽视地方问题,敷衍态度,难以起到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二是新闻侵权事件频发。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报道,隐私侵权、名誉侵权、著作权侵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记者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表现为:有些记者追求实效性,随意发表报道内容;有的没有得到原作者同意,随意摘抄文章,背离原作者初衷。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舆论引导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论引导的范围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在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信息不对称是其中之一,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公众往往不能获取到全面和真实的信息;舆论导向单一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媒体过度强调某一种观点或立场,缺乏多元化和客观性;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是当前舆论引导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媒体报道缺乏事实依据,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舆论导向的多元化,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等。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舆论引导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人民、促进国家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舆论导向单一、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方面。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舆论引导中,一些权威机构或个人可以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一般民众则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导致信息传播存在不平衡现象。
舆论导向单一是指在舆论引导中,往往只传递一种声音或观点,缺乏多元化和平衡性,导致民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受到限制。
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指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着夸大、歪曲甚至虚假的信息,缺乏实事求是的报道和客观的分析,影响了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舆论引导的效果和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2.2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不足或信息错误的状态。
在舆论引导中,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公众对事件的了解不全面或片面,容易受到误导或操纵。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公众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容易产生偏见和错误的判断。
某些重要事件可能被隐藏或篡改,公众无法了解真相,导致对事件的看法出现偏差。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 , 、 , ,
它能够迅速 将人 们 的注 意力聚 焦 形 成巨 大的社会压 力 引
, , ,
起政府 高度关注 迫 使司 法 机关秉公办事 对 腐败分子及 时依法严 惩 不 怕你 通 报 就 怕你 见 报
。
”
,
就 是人们对 社会舆 论监 督的 作 用和 威力
, 、 。
的 生 动 描绘
社会臾论 监 督虽 然 没有强制力 却 在 一 个 国家 的政 治
。 、 、 、 , 。 , , , 、 、
要防止 滥用权 力就 必 须以 权力 制约权
。
力
”
任
对 政 治权 力的有效 监 督和 约束 是人 类社会 政治 发 展 进步的 重
,
要 成 果 也是人类 政 治 智慧的结 晶
从 一 定意 义 上 权力的监督和约
,
束机制可 简要概括 为三 种模式 一 是 以 权利制约权力 二 是以 法 律制 约 权力 三 是以监督制约权力 被称作为 第 四权
。 、 、 ,
是制约行 政 立 法和 司法权并和 这 三 权共同协调社会结构和排解冲突 的重要 力量 是承 担 社会 功 能 实 现的重要 载体 一 直受到 党和 国家的 重视 它 是 监 督 公 共权力有效 运 行 和实施的 有 力工 具 是人 民 群众参 政议 政 的有效形 式 是 沟通 政府与群众 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臾论监 督 可 以反 映人 民群 众的意见和呼声 密切党和政 府 同人 民的关 系 对 于 提 高 公民民主 意识 实现 对公共权力 的监 督 与制约 维护社会稳定 起 到 了 积极的 推 动 作用 目前我 国正 处于 改革 的攻坚 阶 段 各种利 益 的摩 擦 新 旧 体制的 碰 撞使社会 舆论 监 督 存 在 诸 多的 问题 和 面临巨大 的压 力 本文 通 过 剖析我 国社会 舆 论监 督的现状和 存在 问题 粗浅地 提 出了 如何改进和 完善 我国 的社会 舆 论监 督 机制 的对策 一 社 会 舆 论监 督 的内涵 及 其功能 一 社会舆论监督 的 内 涵 舆论 即 公 众的言 论 法 国 政治 思 想家卢梭在《 社会契 约论 》 论 一 文 中将舆论称 之 为 公 众的意见
当前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层 次等 条件 限制 , 在 的 网 络 民意 还 不 能 代 表 所 有 阶层 、 现 行 业 的公 众 民 意 。就 网上 民 意 而 言 , 结果 只 能 反 映有 能 力 上 其 网 、 有 意 愿 反 映 自己看 法 的人 群 意 见 , 多 没 有 能 力 上 网 并 许 的 民 众 无法 通 过 这 一 渠 道 表 达 观 点 。 如 果 以 此 进 行 网上 调 查 , 然 产 生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问 题 , 就 是 调 查样 本 缺 乏 代 必 那 表 性 。 而 样 本 的 代 表 性 往 往 能 够 对 调 查 结 果 产 生 根 本 性 的 影 响 。 样 的 结 果 不 能 说 是 代 表 全 面 、 泛 的 民 意 的 。 由 于 这 广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的 主体 并 没 有 覆 盖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绝 大 多 数 人 群 。 论 监 督 则 成 为 了一 部 分 人 的监 督 , 意 成 为 了 一 部 分 舆 民 人 的 意 见 。 论 的 强 势 群 体 和弱 势 群 体 也 会 分 显 出来 , 么 舆 那 真 正 意义 上 的 舆 论监 督 也 就 很难 在 社 会 上 呈 现 。 二 、 善 网络 媒 体 舆 论 监督 的 对 策 完 1 加强 两 个 舆论 场 的整 合 , 长 补 短 。 、 取 网 络 舆 论 场 是 不 同 于 传 统 的 官 方 媒 体 的 舆 论 场 。在 官 方 舆 论 场 中 。话 语 权 ” 要 掌 握 在 媒 介 资 源 的控 制 者 手 中 , “ 主 政府控制“ 由谁 说 ” “ 什 么 ” 而 网 络 舆 论 以 其 特 有 的 技 和 说 。 术 特 点 和运 作 方 式 。 每 一个 想 发 表 自己观 点 的 人 提供 了条 为 件, 网络 的 巨 大力 量 连 网 友都 为 之 一 叹 , 之为 “ 称 信访 不 如 信 网” 。现 在 的传 统 媒 体 记 者都 不 得 不 每 天在 各 大 论坛 中 “ 潜 水 ” 跟 帖 、 帖 , 时 发 现 身 边 的 新 闻 线 索 。 但 是 网 络 舆 论 、 发 随 仍 然 面 临着 权 威 性 和开 放 性 ,公信 度 和 信 息量 之 间 的 矛 盾 , 暴 露 出 无组 织 、 理 智 性 的盲 目特 点 。 无 纵 观 以往 重 大 网络 舆 论 监 督事 件 可 以 发现 , 所有 网络 舆 论 监 督 的 “ 利 ”都 有 传 统 媒 体 跟 进 。我 们 必 须 承 认 , 管 胜 . 尽 网 络 具 有传 播 优 势 , 多 监 督 事 件 始 于 网络 , 在 大 多 数 人 很 但 心 目中 。 统 媒 体 更 具 权 威 性 , 舆 论 的 影 响 力 和 对 事 件 的 传 在 最 终解 决 上 , 难 说 谁更 有 优 势 。我们 不 能 因 网 络监 督 而 否 很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1]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高度关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本文将阐述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问题;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这表明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舆论监督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形式,指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政策和社会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评说、披露和制约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
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
通过新闻媒体这一特殊形式,大力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关于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给新闻媒体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力,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支持和保护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机制仍不够完善。
越来越多的新闻也官司表明,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诉讼的热点。
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根据掌握标准不尽一致,导致案件审理结果千差万别。
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新闻媒介无法得到授权性的法律规范的有效保护。
新闻记者遭到威胁、谩骂、殴打的事件在各地也时有发生。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一、引言行政监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舆论监督作为行政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增强相关部门透明度、提升行政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入手,探讨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性,并分析舆论监督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提出加强舆论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二、概念与特点1. 舆论监督的概念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于某一具体事件或问题所形成的共同意见或看法。
而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媒体等途径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共事务进行评价和约束,推动其依法履职并提供改进建议。
2. 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众性:舆论是由社会公众形成并表达出来的,因此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及时性:媒体等传播媒介能够迅速传达信息,使得舆论能够及时形成和传播。
(3)多元性:舆论的形成和表达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4)影响力: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引起公众对行政机关行为的关注和讨论。
三、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性1. 促进相关部门透明度舆论监督能够通过媒体等途径公开行政机关的信息,推动相关部门透明度。
公众对于相关部门信息的获取和知情权要求日益增长,通过舆论监督可以促使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决策透明度。
2. 提高行政效能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机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公众对于行政工作质量、效率等方面提出质疑或批评,可以迫使行政机关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决策效果。
3.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舆论监督有助于发现并揭露违法违纪等问题,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通过媒体等渠道的曝光,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切,推动有关部门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舆论监督主体不足舆论监督主体主要包括媒体、公众和社会组织等,但目前存在舆论监督主体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媒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行政事务的了解程度有限,参与舆论监督的能动性较低。
浅析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
《长江丛刊》2019.0421浅析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黄 璐/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摘 要: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舆论监督也逐渐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特点。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舆论监督为公众进行舆论监督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方式,降低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并保障了我国的司法公正。
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自身的局限性,公民在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的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可以从联网和公众两个层面进行探讨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这样才能够促进网络舆论监督的有序化,为政府建设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 问题 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舆论监督逐渐替代了以传统媒体为媒介的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公众实行舆论监督的一种新型模式,降低了我国公众的政治参与门槛,同时也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新的平台;可以说网络舆论监督为公民和政府进行对话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它提高了民意在政府公共决策中考虑的分量,推动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得到了发展,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体,一经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内涵,大多数人认为,凡是通过网络监督的行为,都属于网络舆论监督。
姜岭君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等和各种网络形式如网页、电子邮箱、电子留言板、虚拟社区等,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1],张军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互联网对现实发生的违反社会常态和规范的行为,通过意见整合形成舆论,以实现监督。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在保障公民权利、推动民主政治和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首先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行论述,继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着对如何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措施。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建设;素质水平1 新闻舆论监督及其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项事业包括新闻事业在内,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诸如贪污腐败、权力滥用等现象也开始不断呈现,传统的监督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需要了。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借新闻舆论来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加以监督的意识也在强化。
新闻舆论监督也已经成为人们伸张公平正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
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立场鲜明地对各种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效果,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导向作用。
这不仅能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时候责任感,也有助于政府倾听民声、顺从民意和维护民权,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第二,新闻舆论监督是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动力。
新闻媒体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宣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方面, 更多的是表现在引导社会政治方向、革新人民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上;第三,新闻舆论监督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新旧体制的转换必然伴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和问题频繁出现。
有效并具有正确导向的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稳定民心,化解民怨,理顺群众的情绪,使各种问题得到即使有效的解决。
2 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还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和人们的期望之间有着较大的落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纷 至 沓来 ; 是 报道 刊播 后 作 者处 境 艰 难 。 中 央 电视 台 “ 点 访 三 焦 谈 ” 主持 人 敬一 丹 ,曾 将批 评 报 道 所 遇 到 的阻 力 概 括 为 “ 步 三 曲 ”不 合 作 ( 绝采 访 )说 情 , 状 。 这就 足 见 新 闻传 媒 和 新 闻 : 拒 , 告
中 的一 种 , 与 法 律 监 督 、 政 监督 等 诸 因 素 一 起 共 同构 成 整 个 它 行 社 会 的 制 约 系统 与 网 络 。 本 质上 说 , 论 监 督 是 一 种借 助 于新 从 舆
闻传 媒 所传 播 的 事 实 而形 成 的公 众 舆 论 , 宪 法 和 法 律 的 实 施 、 对 党和 政 府方 针 政 策 的 贯彻 以及 干部 特 别 是 领导 干 部 的行 为所 进
比 高级 领 导 机关 多 以 外 , 主要 的是 担 心 对 高层 批 评 多 了 . 影 响 会
形 成 的 公 众舆 论 , 有 透 明 度 高、 响 面 大 、 具 影 时效 性 强 等 其 他 监
督 手段 不具 备 的特 点。 我 国新 时期舆 论 监 督 面 I 的 问题 主 要 表 j 名 现 在 : 论 监督 的法 律 、 舆 法规 还 很 不 健 全 。 监督 无依 据 : 论 监 督 舆 在 履行 职 责 方 面 不 够全 面有 力 : 论监 督 外 在 困难 重 重 : 督 效 舆 监
应 不 高 . 寸把 握 欠 妥 。 分 主要 对 策 : 变观 念 . 加 比 重—— 处 理 转 增
党 和政 府 的威 信 和 社会 稳 定 ; 舆 论 监 督 的认 识 步 人 “ 砰就 是 对 批
一
好 批评 报 道 与 其他 监 督 形 式 的 关 系 : 究 分 寸 , 贬 有 度 — — 处 讲 褒
应 当作 重 点 报 道 的 , 作 “ 描 淡 写 ” 处 理 : 当作 追 踪 报 道 只 轻 的 应 的, 只报 道 一 次 , 到 为止 或 不 了 了之 ; 当 寻根 究 底 的 . 点 应 只止 于 较 低 级 别 和较 低 层 次 的干 部 , 及 高级 领导 机 关 、 导干 部 和 政 涉 领 治 生活 的甚 少 。其 原 因除 了从 整体 上 来 说 , 层 面 广 量 大 . 基 问题
理 好 舆 论 监 督 与 法律 监督 、 政 监 督 的 关 系 : 头 有 尾 . 重 效 行 有 注
果— — 处 理 好 过 程 监 督 与 结 果 监 督 的 关 系
新 闻从业 人 员 受 社会 责 任 感 的驱 使 , 据掌 握 的线 索 , 心 根 决
采 写体 现 舆 论监 督 宗 旨的报 道 时 往 往 步履 维 艰 。其 表 现 一 是 采 访 工作 常 常 遇到 人 为 设 置 的障 碍 :二 是在 报 道 面 世 以前 说 情 者
【 键 词】 论 监督 ; 评 报 道 ; 众舆 论 关 舆 批 公
舒是 维 持 人类 社 会 健 康运 转 的 一种 社 会 机 制 .完 善 的 陈 督 制 度 , 民 主政 治 的 基 础和 保 障 。在 我 国现 有 的 社会 制 度 下 , 是 监 督 可 分 为权 力监 督 和社 会 监督 两 大 类 .舆 论 监 督 是 社 会 监 督
理 好 舆 论 监督 与 正 面 宣 传 的 关 系; 意 核 实 , 心 求 证 , 处 理 注 小 要
切” 的误 区 , 佛 只有 公 开 的批 评 报 道 才 是 舆论 监 督 : 心 被 仿 担 打击 报 复 。
13 舆 论 监督 外 在 困 难 重重 .
好 新 闻 真 实性 与 时 效性 之 间 的 关 系 ; 解 角 色 , 理 尊重 法律 — — 处
现 象 的 曝光 上 ,没 有 跟 踪 报道 事 件 的 进 展 也是 难 以 发挥 监 督 效 应 的 原 因之 一 。
15 舆论 监 督 的分 寸 把 握 不 妥 .
的 监督 体 系 中 占有 别 的 监督 手 段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1 当前舆 论监督存 在 的问题
新 时 期 .我 国 民主 政治 的 日益完 善 与 新 闻事 业 的 长 足 发 展 正 带动 新 闻 舆论 监 督 向 更广 泛 、 有 效 的方 向前 进 。 而 由于 我 更 然 国新 闻媒 介 开展 舆 论 监 督工 作 的 时 问还 不 长 .特 别 是 在 新 的 历 史 时期 舆 论 监督 作 为 一 种 化解 社 会矛 盾 、凋 社 会 关 系 的 有 效 形式 , 可避 免 地 会 遇到 一 些新 问 题 、 情 况 , 不 新 陷入 困惑 之 境 。 11 有 关 舆 论 监督 的法 律 、 规还 很 不 健全 . 法 党 的有 关舆 论 l 督 的政 策 规 定都 比较 原 则 抽 象 .缺 乏 操 作 监
问题 探 讨
农 经 与 技2 8 第l卷 2 ( 第2】 村 济 科 0 年 9 第1期 总 l期) 0
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樊 襄 湖
【 摘 要 ]舆论 监 督 是 一 种借 助 于 新 闻传 媒 所 传 播 的 事 实而
4 15 ) 4 0 3
从 业 人员 进 行舆 论 监 督 的艰 难 程 度 。 14 舆论 监 督 的效 应 不 够 高 . 多报 道 刊 播 后 毫无 反 响 . 很 主要 原 因有 二 :一 是 被批 评 的 单 位 及其 上 级 部 门不 重 视 而 目前 又缺 少 监督 约束 机 制 ; 是批 评 的选 题 失 当 . 些 问 题 确 实 二 有
行 的监 督 。 闻传 媒 披露 和 传播 事 实 , 有 透 明 度 高 、 响面 大 、 新 具 影
时效 性 强 等其 他 监 督 手段 不 具 备 的特 点 , 以 , 论 监 督 在 我 国 所 舆
存 在 , 从 目前 的 条 件来 看 难 以解 决 。 但 另外 报 道 只 停 留在 对 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