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和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遭受感染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例如接触感染者的体液、使用针具或其他医疗器械等。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并防止感染传播到患者或其他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1.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向医务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及正确清洁和消毒的方法。

医务人员应该经常洗手,并且在与感染者接触后立即更换手套。

此外,医疗机构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预防措施。

2.职业暴露处置: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感染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他们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首先,要清洗暴露部位,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然后,医务人员应该向负责此类事故处理的部门报告,并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根据暴露的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治疗。

3.上报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积极的上报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

医务人员应该了解如何报告,包括向上级汇报和填写相应的报告表格。

上报信息应该包括暴露的时间、地点、病原体类型以及医务人员的个人信息等。

医疗机构应确保报告信息的保密性,以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上报。

4.知识宣传: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的知识宣传活动。

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医疗机构还可以建立在线平台或内部文档,提供相关指导和信息,方便医务人员随时查询和学习。

在制定医务人员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时,医疗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合作,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制度的执行,遵守相关规定,保护自身健康,确保患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优化防护用品的材 质和工艺,提高其 耐用性和可靠性。
开发智能防护用品, 实时监测医务人员 的暴露风险并提供 预警。
拓展防护用品的功 能,如集成传感器 和通讯模块,实现 远程监控和预警。
加强防护用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符合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更新。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掌握正 确的防护措施。
加强新入职医务人员的培训, 确保他们掌握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 技能。
开展案例分析,让医务人员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和预防
方法。
建立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 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进行考
核。
医务人员应主动报告职业暴露情况,包括暴露时间、地点、方式等 建立职业暴露档案,记录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及处理措施 定期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高风险环节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呼吸道损伤:长时间处于医院内的空气污染环境中,医务人员的呼吸道容易受到损伤,引 发呼吸道疾病。
心理压力: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口罩:防止飞沫传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 液、体液等
隔离衣:减少污染物与皮肤 接触
护目镜:保护眼睛免受飞溅 物伤害
头套、脚套:减少头发和鞋 子污染
手套:使用手套前需确认无破损,佩戴时需完全覆盖皮肤,脱下时需 从手背处翻折 口罩:佩戴时应完全覆盖口鼻,紧贴面部,定时更换
护目镜:佩戴时应调整松紧带,确保护目镜不晃动,防止液体溅入
隔离衣:穿戴时应完全覆盖工作服,不得在隔离衣外再穿其他衣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1.引言医务人员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潜在的感染风险,包括直接与患者接触、处理污染物品、处置废弃物等。

为保障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以及疾病的防控工作,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控制及防护制度守则是非常必要的。

2.职业暴露感染控制2.1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有关感染控制和防护的培训,了解各种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感染风险的评估,以及防护设施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2暴露风险评估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暴露时间、暴露方式、暴露物质的种类等。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

2.3事故报告与处理医务人员在发生暴露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尽快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保证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防护措施3.1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应做好相关防护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3.2患者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隔离,包括单间隔离、呼吸道隔离等。

同时,应做好隔离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3.3废弃物的处置医务人员应合理分类和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包括感染废弃物、化学废弃物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危害。

4.工作场所管理4.1通风设施和消毒制度医疗机构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并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4.2职业卫生检查和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参加职业暴露感染监测。

医疗机构应健全健康监测的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健康问题。

5.结束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经各种资料证实:实验室人员、医护人 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 护工等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 以护士位居首位。
主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与分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与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
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 的HIV感染以来,医务人员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而被感染的 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职业性问题。
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梅毒螺旋体(TP)等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 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
5.可复用的医疗用品:(1)可复用的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 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 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需 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 行无害化处理。
乙肝:暴露后当天、3个月、6个月追踪 丙肝: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6个月追踪 梅毒: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追踪
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
注射 抽血
针刺伤暴 露原因
静脉穿刺 或拔除
锐器处 理
废弃物 处理
外科手 术缝合
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
双手盖针帽
手术中传递锐器
手术中收拾污物
注射时患者或他人突然移动
分离输液器时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 有被经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患者的血液、 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手、眼、鼻、口。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05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 暴露的应对策略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1 2
制定严格的职业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但不限于穿戴防护装备、使用一次性医疗用 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 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职业暴露事件,以便及时 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3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培训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 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引言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
危害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
预防措施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
处理流程
目录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 应对策略
•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 案例分析
目录
01
06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 暴露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护士被针刺伤事件
总结词
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薄弱
详细描述
某医院护士在为患者注射时,由 于操作不规范,导致被针头刺伤 手指。当时该患者未进行HIV检 测,事后检测证实为HIV阳性。
案例二
总结词
手术中意外,缺乏应急处理
详细描述
某医生在为HIV阳性患者进行手术时 ,不慎被手术刀划伤手指。由于缺乏 应急处理措施,导致血液直接接触。
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
01
02
0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为受到职业暴露威胁的医 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 惧情绪。
建立互助小组
鼓励受到职业暴露威胁的 医务人员相互交流、分享 经验,共同应对心理压力 。
提供专业辅导培训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及预防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及预防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及预防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接触和遭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大,传染科与手术室医务发生职业暴露问题的风险更高。

加大医务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力度,是防控发生HIV感染事件的一道重要关卡。

1AIDS职业暴露及其危害AIDS职业暴露,就是医务人员在开展有关AIDS的防治工作时,在不经意间接触了AIDS患者的体液、血液,感染了破溃皮肤等,或是被污染过的针头、锐器等,对局部皮肤造成刺伤,进而出现有可能被HIV感染的状况。

发生AIDS职业暴露事件时不仅会导致本体身体健康明显降低,也会给家庭、社会构成严重损害。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它不仅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直接危害护理人员职业生涯和生命安全。

由于护理人员会直接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在某些情况下会直接感染艾滋病病毒,若不及时处理,必然会导致护理人员感染病毒成为“患者”。

2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1)缺乏专业的技能素养近年来,仍有一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措施。

在出现感染后,部分医务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或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经验,或对艾滋病患者的职业暴露缺乏必要的危险认知和理解等,这就不仅会影响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自身职业暴露的风险。

(2)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利器刺伤。

医务工作中的医疗锐器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损伤,也是血液性疾病横向流通的主要方式。

实践经验证明,艾滋病医疗锐器刺伤传播几率非常高,即使只有一次也会导致护理人员感染本类疾病。

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操作有很大的关系。

不严格规范操作,警惕性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医疗锐器伤发生。

(3)粘膜、皮肤被入侵感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手部皮肤往往存在一些小伤口,针对这些小伤口问题护理人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护理人员在处理艾滋病患者体液或血液过程中,并未规范的佩戴手套,或者并未注意手套是否有破损,此时艾滋病病毒会从伤口进入护理人员体内,导致感染。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指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指南
操作技能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 和熟练度。
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 暴露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 置措施
紧急处理
1 2
立即停止操作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可能导 致暴露的操作。
清洗伤口
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尽可能清洗掉污染血 液或体液。
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01
02
03
遵守操作规范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 操作规范,避免不必要的 职业暴露。
安全注射
使用安全注射器、针头和 其他医疗器械,减少锐器 伤的发生。
废物处理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避免 废弃物对医务人员造成伤 害。
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消化道传播
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的疾病, 如甲型肝炎、痢疾等,医务人员在 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存在感染风险。
血液传播
医务人员在进行注射、采血等操作 时,可能接触到含有病原体的血液 ,从而感染如乙肝、丙肝、艾滋病 等血液传播疾病。
化学物质的危害
பைடு நூலகம்
消毒剂的危害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消毒剂,如含氯消 毒剂、过氧乙酸等,可能对皮肤、眼 睛、呼吸道等造成刺激和损伤。
3
局部消毒
用碘伏或酒精棉球对伤口进行局部消毒,降低感 染风险。
报告和记录
报告上级
01
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职业暴露
情况。
记录详细信息
02
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暴露部位、暴露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疗程:28天

一级暴 度



无需服药 基本用药程序
二级暴露 轻度 重度 轻度
三级暴露 重度
基本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无论暴露级别 暴露源情况不明 基本用药程序
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使用 越快越好,最好在1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 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一点总结…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正确掌握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控知识 建立一个完善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控 管理制度
谢谢!
不包括:唾液、 泪液、汗液、尿

构成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条件
接触物质是否含存活的艾滋病病毒(先决条件) 身体与接触物接触的性质 接触物的多少 在接触物中艾滋病病毒含量的多少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 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 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 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 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 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登记与报告
在职业暴露处理中,应当做好相关的登记 与报告工作
登记和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各HIV抗体初筛实验室) 应 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 总,上报至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区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每半年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职业暴露当事人的咨询与保密工作
暴露后咨询 随访期咨询 相关保密工作
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
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
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标准预防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完整版)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完整版)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一、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处理流程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联系电话:职业: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检验人员其他人员其他既往传染病史:免疫情况:疫苗注射是()否(),种类()暴露时间:年月日(时分——时分)暴露地点:治疗室病房其它()暴露方式:锐器伤(损伤程度:轻、中、重)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刺伤器具:针头缝合针刀片剪刀玻璃其他暴露或刺伤具体部位:暴露源(病人)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门急诊病人暴露源(病人)疾病情况:无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不清楚暴露源: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经过:紧急处理情况:冲洗挤血局部消毒未处理暴露级别评定(只限HIV暴露):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12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12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为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防范锐器伤的意识,根据2004年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4年《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等,特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预防控制措施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明确自身的免疫状况和暴露源的感染情况将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赢得宝贵时间。

1、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2、安全操作(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须戴手套,有可能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2)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

(3)科室设置锐器盒以方便随时丢弃为原则,禁止将锐器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拆毁锐利器具、禁止使用过的头皮针插入瓶盖等。

(4)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

(5)工作中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妥善处理利器,防止锐器损伤。

3、落实消毒与隔离措施(1)防护应与消毒、隔离措施共同实施。

医务人员在防护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制度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设备及病人的被服等要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理,否则不可用于他人。

(2)防护用品被严重污染时,要立即更换;重复使用的用品应进行有效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工作环境被污染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3)实验室采集标本必须使用专用容器,并作明显标志,使用后用适当方法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种种资料表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中锐 器损伤居首位,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 途径,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触血液。

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 高危职业群体。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 历,医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 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针刺 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 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利器刺伤受感染 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伤或接触污染 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4%。暴露于含 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

实际上就是对血液和体液实施全面屏障 隔离。隔离的对象为“所有”的病人。对医 护人员而言,不管对象是已知或未知血液或 体液感染的病人,都应采用屏障隔离措施。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 处理 紧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 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 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 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 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 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 冲洗干净。
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 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 至病人,也强调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和 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因此,标准 预防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务人员,故又称为 所谓的双向防护。
• 1、洗手:接触每个病人前后,每次操作前后 都要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 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 速手消毒剂洗手。 • 2、戴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医务人 员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 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 套;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 不能代替洗手。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艾滋病的传染期长且不易发现传染源。感染者可在数月到 数年甚至10余年后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病症。当HIV感染者 因其他原因到医院就诊时,不易被发现而成为潜在的传染 源。
艾滋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且非特异性,很容易早期误诊, 往往会将这些病人误诊为一般的感冒、肺炎、结核等无视 其传播HIV的可能。
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甚至本人也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 了HIV。
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原那么五项根本内容
平安处置锐利器具; 对所有器具均应严格消毒; 认真洗手---?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使用防护设施防止直接接触体液; 平安处置废弃物。
标准预防原那么五项根本内容
平安处置锐利器具: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
人;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
20分钟; 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加热法灭菌是器具
。三种常用化学灭菌剂足以灭活HIV: 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 2%双氧水。
标准预防原那么五项根本内容
认真洗手---?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在病
人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 以很容易用肥皂水去除干净,去除率可达95%以上。 上海市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东方医院调查医务人员手部菌 落数量为3900-460000,而洗手率仅为10~20%〔美国 40~70%〕。
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 给药时间: ✓ 暴露后药物预防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 ✓ 最好在暴露后4小时内,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
应当预防服药。 ✓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在暴露后24~36小时开始服药将无预防作用。 ✓ 美国CDC仍推荐对情况严重的职业性暴露,即使暴露后1~2周仍应该
预防用药。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那么
报告与保密: 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控中心报告,以获得正确的处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医疗卫生 制度 管理 百度文库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医疗卫生 制度 管理 百度文库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第十部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4.6第一条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学业、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学业、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控制艾滋病病毒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防护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学业、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再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进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全 科 护 理 2 0 年 3月第 7 第 3 上 旬 版 ( 第 1 6期 ) 09 卷 期 总 3
・ 65 ・ 2
识 、 陪人 、 资 金 ) 无 无 更应 高 度 重 视 。
2 实 施 效 果
险 防 范 意 识 及 能 力 , 断 提 高 自身 专 业 技 术 水 平 , 断 完 善 并 不 不 落 实 各 项 规 章制 度 , 时 需 要 医 院 领 导 的 支 持 及 其 他 部 门 的 配 同 合 , 理 风 险 才 能 取 得 较 好 效 果 。 护
医疗 纠 纷 。
3 小 结
[ ] 李 华 . 患 纠 纷 发 生 的 原 因 及 防 范 措 施 [ ] 护 理 研 究 .0 6 2 5 护 J. 20 。 O
( 1 )2 9 . 1 A : 8 6
[ ] 李 秀 娟 . 险 管 理 在 急 诊 护 理 中 的 应 用 [] 中 华 现 代 护 理 杂 志 , 6 风 J.
参考文献 :
7 1] 林 菊英 . 院管 理 学 : 理 管 理 分 册 [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_ 1 医 护 M] 北 人
2 0 1 . 0 3: 67
2 1 护 士 风 险 防 范 意识 和 能 力 得 到 较 大 提 高 通 过 对 护 士 进 .
行 加 强 风 险 意 识 的 管 理 培 训 , 强 了 护 士 防 范 和 识 别 急 救 护理 增 风 险 意 识 的 能 力 , 强 了护 理 人 员 的 责 任感 , 理 人 员 由原 来 的 增 护 怕出差错到现在的积极思考潜在风险因素 , 采取应对措施 , 而 正 确 面 对 , 服务 理 念 上 逐 步渗 透 , 成 共 识 。 从 达 2 2 提 高 了护 理 质 量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是 护 理 质 量 管 理 改 进 工 . 作 的 一 部 分 , 视 对 护 理 各 个 环 节 中不 安全 事 件 的 管 理 , 大 限 重 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去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万
• 全球艾滋病感染总人数高达3610万人; 因艾滋病死亡的总人数已达1880万。
医学资料
20 更快,更强,更安全
自美国1981年报告首例以来,本病
正在迅速上升。首例因施行手术而 感染的医务人员为美国新泽西州普 林斯顿的耳鼻喉科的William,他在 手术时因手套被刺破及手指而发生 感染,并于1987年确诊为艾滋病。
¤· Æ ô Õ ³ ¤ Ä Æ Ë ð 6%
ë Ì Õ ´ É Ë 79%
医学资料
12 更快,更强,更安全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
职业暴露 一.针刺:健 由于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感染性 康的医务人 疾病的传播几率: 员患传染病 HBV 6.0-30.0% 80—90%是由 HCV 0.4- 6.0% 针刺伤所致, HIV 0.25-0.4% 被刺伤的医 务人员中护 士占80%。
医学资料
21 更快,更强,更安全
CDC报告的1514例HIV接触事故
(1983.8.5.-1989.7.31.)
³ ¤ Õ Ä ½ Ó ´ ¥ 5% Ó ´ ½ ¥ ª ¿ Å · Ë ¿ É Ú 7%
Ç É Ð Ë 8%
¢ É × ä ÷ Æ ´ Ì Ë É 80%
医学资料
注:其中护士 占63%,医生占 14%,医技人员 占10%。1054例 被注射器等锐 物刺伤或割伤 中,有4例发生 了HIV感染,占 0.0038%,但粘 膜接触的147例 中,没发生一 22 更快,更强,更安全 例感染 。
医学资料 5 更快,更强,更安全
• 医院应建立记录和处理锋利损伤的程序 • 通常由感染控制或员工医疗部门负责 • 必须宣传和报告锋利损伤和接触血液、 体液的危险性 • 使用损伤的数据来判断损伤的频率和原 因 • 报告和记录损伤 • 发生损伤的患者、器械和环境
医学资料 6 更快,更强,更安全
潜在接触感染性物质
收拾手术污物 医学资料
1891名不同类型职业发生医疗事故的比例 (1983-1993)
² Â ¾ ö Ð Ç ¿ ª Õ ß 8% µ Ñ Ê é Ò Ê ¼ Ê ¦ 10%
ô Î º ü Æ ¿ Ò ½ Ê ¦ 2%
Ò þ ¼ Õ È Ë Ô ± 3%
Ò ¦ ½ Ê £ ¨° ü À ¨Ä Ú ¢ â ¡ Í ¢ ¡ ¿ Ú Ç » ¡ ¢ µ Ï Ê °Í ¬ Ñ §£ © 14%
医学资料 13 更快,更强,更安全
CDC 估计美国每年至少有 100 万次针刺伤,其中有 2/3 的未
报告,每年有 100-200 名医务
人员死于乙肝病毒感染,因血 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
亡人数达几百人,几乎每天死 亡一人。
医学资料 14 更快,更强,更安全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接触 传染
呼吸道 传染
据估计: 医务人员大约有
2-40%暴露于HBV
3-10%暴露于HCV 0.2-0.5%暴露于HIV
医学资料 11 更快,更强,更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
(n=1891) 调查时间:1983年8月-1993年7月
Ë ¿ É Ú Û Î È ¾ 6% û ÷ À Æ É Ë 9%
二.切割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医学资料
缝合中
15 更快,更强,更安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三.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
医学资料
抽血:拔出针头时
16 更快,更强,更安全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四.直接接触
分离输液器时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 他人员突然移动时
17 更快,更强,更安全
1
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和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 预防与控制
更快,更强,更安全
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的概念、经常接触的危险物质 ◆感染高发人群、常见感染类型 ◆感染发生率(乙肝、HIV) • 预防接种 • 患感染性疾病后的工作限制 ◆ 健康教育: 安全注射 洗 手 预 防 隔离 污 物 处理
医学资料 2 更快,更强,更安全
牙医、实验室技术医务人员、内镜操作人员、理疗师、
医务人员、神职人员(国外)以及志愿者,其他人员
只要 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感染性物质均包括其中 。
医学资料
4 更快,更强,更安全
1957年,美国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健 康联会提出: • ①上岗前的健康检查; • ②定期健康检查; • ③常规预防接种; • ④健康咨询; • ⑤对工作中相关的易引起损伤物质小 心处理从而减少危害性; • ⑥常规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 检查;
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
械和仪器设备,污染的物表 与污染的空气之中。
医学资料
7 更快,更强,更安全
血压计袖带消毒前后微生物污染数(用紫外线消毒) 科 室
消毒前
消毒后
分离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心血管内科
普外科
心胸外科
肿瘤科
医学资料
1030 1200 1900 1810 1100 1850
6 9 3 10 5 11
8 更快,更强,更安全
20世纪的传染病流行情况:
• 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 某些传染病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 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医学资料
9 更快,更强,更安全
医院职工常见的医院感染
分类 血液 传染
消化道 传染
致病病原 HBV、HCV、AIDS、其他非甲非乙非丙肝病毒 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等 肠道病毒 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 胞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 球菌 呼吸道合胞病毒、Parvo病毒、流感病毒、结 10 医学资料 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 更快,更强,更安全
» Ê ¤ ¿ 63%
医学资料
18 更快,更强,更安全
据报道:
• 我国已有7亿2千万人受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 其中1亿2千万人是携带乙肝的传染源
医学资料
19 更快,更强,更安全
2000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合作项目》公布的数据:
• 2000年,全球有530万人被艾滋病毒感染
医务人员的重大责任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
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下,如果他
们发生了疾病,则又存在将疾病传播给
病人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社会 接触人员的危险中。(西班牙的一名麻 醉医师Maeso使217名病人感染HCV)。
医学资料 3 更快,更强,更安全
医务人员的概念
护师、助理护士、外科、内科医生、急救中心人员、 药剂师、实习学生、其他包括有关饮食人员、家政人 员、污物处理、清洁工、仓库管理、卫生环保等后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