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环境下的敏捷实践分享
cmmi工作总结
cmmi工作总结CMMI工作总结。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软件工程能力的模型。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CMMI等级,以确保我们的软件开发过程能够达到最高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团队在CMMI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团队在CMMI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通过参与培训和工作坊,我们对CMMI模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原则和实践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我们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们团队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我们的软件开发过程能够符合CMMI的要求。
这些努力使得我们的团队逐渐提高了CMMI等级,并在软件工程能力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其次,我们团队在CMMI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一些团队成员可能对新的流程和标准感到不适应,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和接受。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际应用CMMI原则和实践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
但是,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我们克服了这些挑战,并逐渐改进了我们的软件开发过程。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我们团队在CMMI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团队成员需要对CMMI模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原则和实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团队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能够符合CMMI的要求。
最后,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努力和合作,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改进和提高软件工程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CMMI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我们克服了这些挑战,并逐渐提高了我们的软件工程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以确保我们的软件开发过程能够达到最高水平。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和增量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它注重团队合作、快速适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在我与团队一起实践敏捷开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开发团队往往被划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独立进行开发,沟通很少。
而在敏捷开发中,开发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协作,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取得进展。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频繁而及时,能够更好地理解需求、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开发效率。
其次,敏捷开发强调快速适应变化。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需求一旦被确定,变更会很困难,导致项目进度拖延和投资浪费。
而敏捷开发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变需求。
通过迭代开发和频繁的反馈,能够快速发现和修正问题,及时适应变化,提高开发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敏捷开发注重持续交付价值。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项目通常要等待所有功能开发完毕才进行交付,导致交付时间很长,客户不能及时获得产品价值。
而敏捷开发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将开发分成多个小周期,每个周期都能交付可用的产品。
这样,客户能够及时获得产品的一部分价值,并提供反馈意见,使开发团队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最后,敏捷开发能够增加团队的工作满足感和自主性。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开发人员往往只负责完成自己任务的工作,缺少对整个项目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而在敏捷开发中,团队成员具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参与决策和规划。
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同角色和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自的工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了团队整体的工作满意度。
总的来说,敏捷开发是一种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快速适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能够提高开发效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敏捷开发的优势和价值,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运用敏捷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cmmi工作总结
cmmi工作总结CMMI工作总结。
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软件过程改进模型,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已经成为许多组织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投入到CMMI的实施和应用中,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在此,我将对我们团队在CMMI工作中的总结和反思进行分享。
首先,我们团队在CMMI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课程和外部的学习交流,团队成员对CMMI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断强调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CMMI的实施中来。
其次,我们团队在CMMI实施过程中,注重了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达到CMMI的认证标准而实施过程改进,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CMMI 的工作,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我们不断对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调整,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团队的实际情况。
最后,我们团队在CMMI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团队的沟通和协作。
CMMI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团队逐渐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模式,使得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CMMI的实施和应用对我们团队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CMMI的工作,我们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团队成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CMMI工作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团队的实际情况。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CMMI的关注和实践,使得我们的团队能够不断进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
敏捷开发的实战经验总结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增量的方式快速开发软件的方法论。
它强调团队合作、客户参与、迭代开发和快速反馈。
在实战中,敏捷开发经验总结如下:一、明确需求和目标敏捷开发强调客户和团队的合作,因此,在开始开发之前,团队必须与客户充分沟通,并明确需求和目标。
这样可以避免后期的变动和返工,提高开发效率。
二、迭代开发敏捷开发强调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而不是一次性交付完整的产品。
因此,团队应该将开发任务分解为小的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要有可用的软件可供客户测试和反馈。
这样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减少开发风险。
三、持续集成和测试敏捷开发要求开发团队进行持续集成和测试。
每个开发者都要定期提交代码,并进行自动化测试。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四、跨功能团队合作敏捷开发要求跨功能团队的合作。
开发、测试、运维等团队成员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确保软件按时交付。
五、灵活应对变化敏捷开发强调适应变化。
在开发过程中,客户需求可能会变化,团队应该灵活调整计划和开发方向。
这样可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六、持续改进敏捷开发要求团队进行持续改进。
团队应该定期回顾迭代过程,并找出问题和改进点。
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团队的开发能力和效率。
七、注重团队沟通和反馈敏捷开发强调团队沟通和反馈。
团队成员应该定期进行沟通会议,共享开发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客户也应该参与其中,提供反馈和建议。
这样可以确保团队在正确的开发轨道上,并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敏捷开发需要团队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注重迭代和持续改进。
同时,灵活应对变化,持续集成和测试也是敏捷开发的关键要素。
通过以上实战经验的总结和应用,可以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达到客户的满意度。
敏捷导入及组织转型-CMMI背景下推进敏捷
– 这不会有好结果
• 沟通团队领导,不一定要说服,只要获取试 验的机会
– 坦诚
• 状态报告?
项目经理1
• 自组织团队建设非一日之功
– 前期避免“敏捷乌托邦”
• 人人像鲨鱼抢食 • 不考评个人,就能有很好的激励 • 人人努力,自我提升能力,成为多面手
– 悄然消失
• 降低管理工作,分工、放权、自治、责任
QA-2
� 发现问题,不再是马上记录 QA问题,通过先期与管 理层和项目团队协商,识别哪些类重要的 QA问题需 要记录,哪 些类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还是要提升 到管理层,一般的问题就不必记录了。在实际记录 QA问题时,与项目团队先沟通。 � 防止与项目团队和团队成员形成对立 � 如果担当类似Scrum Master 或Coach的角色,在项 目中的工作量要有一定保证,不能同时指导过多的 项目,理 论推算 7个项目已经是极限,也许 3~5个 项目是合适的。 � 不排除减少QA的数量。
• 4个突出的例子
– 需求双向可追溯性 – 中间工作产物-文档 –需求和设计 – 中间工作记录 – 传统生命周期模型
需求可追溯
• CMMI REQM 有需求可追溯的要求
– 需求订单(backlog) – user stroy or usecase – testcase – bug – User Feedback - backlog – bug
� 如果需求评审 利用生成的文档,仅做展现
设计文档
• 关注于架构
– 10页之内
• 简单设计
– 设计文档的价值随着规模增加其边际效应衰减, 达到临界点后,价值反而减少 – Word格式设计文档在10页以后的价值 趋向于0, 30页以后的基本是累赘
• 例外,如果设计工具具备可用的代码正反向 功能? 达到了设计可运行?
敏捷开发的实践经验分享
敏捷开发的实践经验分享敏捷开发是一种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的是快速响应变化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通过敏捷开发,开发团队可以更快速地交付高质量的代码,并且提高开发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要真正实现敏捷开发的效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文将分享我们在敏捷开发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1.明确开发目标在进行任何开发活动之前,明确开发目标十分重要。
所谓开发目标,指的是明确项目的需求、期望目标以及优先级。
这是保证敏捷开发成功的前提条件。
在项目初期,团队应该对产品需求、优先级和范围进行全面的讨论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这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明确开发优先级,优化项目进度。
2.交流沟通敏捷开发是一种注重团队交流的开发模式。
为了保证项目成功,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
这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并且要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团队每天应该开展简短的会议,讨论项目开发进度,了解开发成果,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开发团队应该采用信息化工具来进行协作,及时分享文档、代码和问题,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优化团队效率。
3.迭代开发迭代开发是敏捷开发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意味着根据项目需求,将整个开发过程切分为一系列小的迭代周期。
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了开发、测试和交付阶段。
团队需要经常进行代码审查和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迭代开发可以帮助团队快速响应变化,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并且提高客户满意度。
4.持续集成持续集成是敏捷开发的重要实践之一。
它主要指的是持续地将开发团队所做的代码合并为一个版本,并进行自动化测试。
通过持续集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代码中的错误,促进代码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建立坚实的持续集成流程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代码库,并更快速地响应变化。
5.自动化测试敏捷开发要求高效、快速地响应变化。
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自动化测试是必须的。
测试需要贯穿整个开发过程,并且应该和代码库的代码合并流程结合起来。
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
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篇一:CMMI总结CMM的每个等级都被分解为3个层次:关键过程域、公共特性和关键实践。
CMMI的层次:关键过程域表示在遵循一个软件过程后所得到的实际结果。
软件过程性能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或项目而言,也可对一个特定软件项目而言。
可见,软件过程性能描述已得到的实际结果,而软件过程能力则描述最可能的预期结果。
在这里,要注意与软件过程能力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实际得到的结果,而后者关注的是期望得到的结果。
由于项目要求和客观环境的差异,软件过程性能不可能充分反映软件过程的整体能力,即软件过程性能受限于它的环境。
软件工作者在运用这两项指标时应有足够的认识。
4.软件过程成熟度:软件过程成熟度是指一个具体的软件过程被明确地定义、管理、评价、控制和产生实效的程度。
所谓成熟度包含着能力的一种增长潜力,同时也表明了组织(企业)实施软件过程的实际水平。
随着软件组织的软件过程成熟度的提高,开发组织通过其方针、标准和组织机构等将其软件过程规范化和具体化,从而使得开发组织明确定义的有关管理和工程的方法、实践和规程等在现有人员离去后仍能继续下去。
5.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简称。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指对软件组织进化阶段的描述,随着软件组织定义、实施、测量、控制和改进其软件过程,软件组织能力经过这些阶段逐步前进。
这个能力成熟度模型使软件组织能够较容易地确定其当前过程的成熟度并识别出其软件过程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对软件质量和过程改进最为关键的几个问题,从而形成对其过程的改进策略;软件组织只要关注并认真实施一组有限的关键活动,就能稳步地改善其全组织的软件过程,使全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持续增长。
6.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是指软件开发组织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几个具有明确定义的表征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的平台。
CMMI培训感想(优秀范文五篇)
CMMI培训感想(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CMMI培训感想CMMI培训总结自从踏出学校走入社会,直到现在,时光倒数,已有两年多了。
回首本段时间,感叹万分。
自踏入社会即踏入研发部,工作中,更多的是酸苦。
酸得难于入口,苦于无奈。
一天到来,在当中,感觉似乎工作非常繁忙,电话响个不停,也让人接得眼前仿佛晴空深夜里的星星密密麻麻----让人头昏不已,甚至有时还真一口水都没时间或没心情喝。
俗话说:多劳多得,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做为踏入社会不久的我,本应庆幸,在这繁忙的工作氛围,应该能接触到更多新事物,学到更多的东西。
但事实却并不此,繁忙的一天过来了,习惯于入寝前回想当天的工作情况,却总是不如人意。
领导安排的设计图、工装,一天天过去了,却进展缓慢。
随着时间流逝,前一设计样品已接近尾声,而目前的设计所剩时间已慢慢逼紧,此设计阶段已延期了好几天。
事实上,一天当中真正静下心搞当中的设计却不到整天时间的1/4。
由于前一产品设计已完成,正处于试样制作阶段。
设计完图纸后,我列出配制,并将配制与其相应的图纸转至采购。
采购在寻找供应商及询价当中,进展得更是蜗牛,每天我总需抽点时间至采购询问进展,但却无济于事,总是在询问、敷衍、辩论,有时基至争吵中循环。
而在浪费几天后,却收到的答复是,部份材料难于采购,无法进行。
某些零件由公司车间加工,却在加工中才发现某此工序达不了要求。
质检把关不严,最后到试装配中,却发现有些零件装不入,而使用强制装配,导致某此产品零件变形而作废。
这等等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前面所反应的情况,响个不停的电话,开个不完的推卸职任的会议。
搞得我身心疲备,而最后产品却迟迟难于现身。
内心也挺抱怨其它不合作的部门的。
很想改变此种现状,却无从下手。
所幸是,转进我司不到半个月,却得到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参加了CMMI培训。
从中让我解开了大部份迷团。
原来出现那种情况并不是工作者的问题,而是流程的问题。
我们应该整理好流程,梳理好源头,以及前后或因果关系。
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
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cmmi实施的个人总结范文篇一:CMMI总结CMM的每个等级都被分解为3个层次:关键过程域、公共特性和关键实践。
CMMI的层次:关键过程域(CMM 18个【2-5级】):每个关键过程域所包含的关键实践涉及5个方面:执行约定、执行能力、实施活动、度量和分析、验证实施。
具体描述:1)执行约定mitment to Perform):执行约定描述一个组织在保证将过程建立起来并持续起作用方面所必须采取的行动。
执行约定一般包含制定组织的方针和规定高级管理者的支持。
2)执行能力(Ability to Perform):执行能力描述的是在软件过程中每个项目组或整个组织必须达到的前提条件。
执行能力一般包括资源、组织机构和培训。
3)实施活动(Active Performed):实施活动描述的是实现一个关键过程域时所必须执行的任务和步骤。
实施活动应该包括建立计划(正式和非正式的计划)和制定步骤开展工作,对该工作进行跟踪,以及必要时进行改进的措施。
4)度量和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度量和分析描述对过程进行度量的基本规则,以确定、改进和控制过程的状态。
度量和分析一般包括一些为了确定所执行活动的状态及有效性所能采用的度量和分析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知道如何确定操作活动的状态和效果。
5)验证实施(Verifying implementation):验证实施描述了保证遵照已建立的过程进行活动的措施。
验证一般包括管理者和软件质量保证部门所作的评审和审计。
CMM有两个基本用途:软件过程评估和软件能力评价。
步骤(共6步):第一步:建立一个评估评价组。
第二步:填写提问单。
第三步:进行响应分析。
第四步:进行现场访问。
第五步:提出调查发现清单。
第六步:制作关键过程域(KPA)剖面图。
1.4.1 从初始级向可重复级过渡:初始级是CMM的起点,任何一个准备按照CMM框架等级进化的软件企业都自动地处于这一等级。
敏捷项目管理实战案例分享
敏捷项目管理实战案例分享
概述
敏捷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灵活的开发方法,在当今的软件开发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分享一起敏捷项目管理的实战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敏捷开发的实际应用。
背景
敏捷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持续的交付、适应变化、团队协作和客户参与来推动项目的成功。
这种方法在应对需求频繁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表现尤为出色。
案例介绍
我们在过去的项目中采用了敏捷项目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实战案例分享:
案例一:跨国软件开发团队合作
在一个跨国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面临着时区不同、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挑战。
我们采用了敏捷开发方法,通过每日站会、迭代开发和持续集成等方式加强团队合作。
最终,我们成功交付了高质量的软件,并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案例二:迭代开发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在另一项目中,客户需求频繁变化,传统的瀑布开发方法无法满足需求。
我们转向敏捷开发,采用短周期的迭代开发模式,及时调整开发方向。
通过与客户密切合作,我们迅速响应了需求变化,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总结与展望
敏捷项目管理的实施需要团队的密切合作、高效沟通和持续改进的精神。
通过案例分享,我们看到了敏捷方法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在未来的项目中,我们将继续秉持敏捷的原则,不断探索更好的项目管理方式,实现更好的业绩。
以上便是一些敏捷项目管理实战案例的分享,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敏捷项目管理是一种灵活的方法,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项目,希望大家在实际项目中尝试并获得成功。
CMMI—4体系下的项目敏捷开发模式研究
CMMI—4体系下的项目敏捷开发模式研究通过对CMMI尤其是CMMI-4体系及敏捷开发模式各自特点的分析,给出符合CMMI-4体系规范的项目敏捷开发模式,使之能在保证项目整体可控情况下,更快地响应用户的需求变化,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
标签:软件产品;质量保证;CMMI认证;敏捷开发本文中涉及的项目类型为可视化实施类项目,此类项目的内容为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展示场景的设计,并使用公司自主开发的可视化平台进行配置实施,其特点为用户的需求不定且变化非常频繁,配置实施的成本/效能为线性关系,因此本质上项目组欢迎变化并有能力进行快速响应,因为这并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投入,并可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
敏捷软件开发又称敏捷开发,是从1990 年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
敏捷开发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适应变化。
敏捷软件开发突出如下四点:①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与工具;②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③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④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敏捷过程具有下列五项共通的特性:①客户与项目组人员形成密切合作的团队,共同努力达成项目目标;②项目最终的目标是提交给客户需要的工作产品,因此所有的中间产品必须经过审慎评估;③采用增量、迭代方式分阶段进行;④过程可以简单,但规划与执行必须严谨;⑤强调团队合作,赋予高度的责任,团队有自主权得以因应变化做调整。
敏捷开发的适用项目的选择条件:①相对比较成熟的产品团队;②开发技术架构稳定;③项目人员能力较强;④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较高的管理能力;⑤当前进度要求不紧迫。
1 敏捷模式的建立可视化实施类项目的敏捷研发模式是参考业界各种敏捷开发流程,经过团队实践总结出的项目开发流程及实施模型。
该模式通过产品Backlog整理产品需求,并通过迭代Backlog将需求按照迭代次数分解,每个迭代推荐以2周时间为一个Scrum周期,在迭代过程中团队通过每日站立会议沟通项目进展以及问题,在每个迭代结束时,交付可用的增量产品。
基于CMMI的软件敏捷开发过程管理模型探讨
基于CMMI的软件敏捷开发过程管理模型探讨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是一种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和提升模型,现已成为业内广泛采用的国际标准。
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管理、项目计划、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
而敏捷开发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开发方式,其核心是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结合CMMI和敏捷开发,实现软件敏捷开发过程管理模型。
一、敏捷开发中的管理与CMMI在敏捷开发中,管理是需要的,但是这种管理并不是传统的严格控制,而是以协作为基础的管理方式。
敏捷方法之所以被广泛采纳,是因为它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交付价值。
而CMMI则是一种成熟度模型,旨在帮助组织改进软件开发的过程,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它通过评审和改进现有的软件开发过程,逐渐提高组织的软件开发能力和水平。
因此,在敏捷开发中,可以使用CMMI中的一些实践来指导团队的协作和管理。
例如,需求分析中的可追溯性,可以保证需求的变更能够被及时识别和处理;项目规划中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团队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测试中的质量管理,可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些实践可以帮助敏捷团队更好的管理变更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二、敏捷开发中的工具与CMMI在敏捷开发中,使用一些工具来辅助开发和管理是必要的。
例如,敏捷开发中常用的迭代开发,需要使用一些迭代管理工具来管理迭代周期和进度。
而CMMI中也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模板,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实施和运用CMMI的实践。
这些工具和模板可以用来评估和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和质量水平。
另外,在敏捷开发中,使用一些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这些测试工具也可以与CMMI中的测试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软件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三、敏捷开发中的持续交付与CMMI敏捷开发的核心是持续交付价值。
而CMMI也强调了软件交付的质量和可靠性。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之敏捷开发与团队协作经验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之敏捷开发与团队协作经验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行业中,敏捷开发模式和团队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我作为一个软件开发实习生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个采用敏捷开发模式的团队,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分享我在敏捷开发和团队协作方面的亲身体验和感悟。
二、敏捷开发的定义和原则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和增量的方式来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论。
其核心原则是快速反馈和灵活应变,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敏捷开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灵活性:敏捷开发考虑到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特点,能够快速根据变化来调整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2. 迭代开发:敏捷开发将开发过程切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产出可以交付的软件。
3. 小团队:敏捷开发鼓励小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更加紧密。
4. 持续交付和测试:敏捷开发倡导频繁交付可用软件,并通过测试来保证软件质量。
三、敏捷开发的工作流程在我实习的团队中,我们采用了Scrum作为敏捷开发的框架。
Scrum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Sprint,每个Sprint持续2到4周。
每个Sprint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发布等阶段。
整个流程如下:1. 产品Backlog:在每个Sprint开始之前,团队会与产品经理一起确定本次Sprint要完成的需求,并将其写入产品Backlog。
2. Sprint计划会议:在每个Sprint开始时,团队会召开一次Sprint计划会议,讨论本次Sprint要完成的任务和工作量,并将其分解成多个待办事项。
3. 日常站会:每天团队会进行15分钟的日常站会,每个成员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4. 开发和测试:根据待办事项,团队成员负责开发和测试功能模块,在Sprint周期内进行迭代。
5. 评审和演示:在Sprint结束之后,团队会进行Sprint评审和演示,让产品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看到已完成的功能。
6. 修复和发布:根据评审和演示的反馈,团队会进行问题修复和软件发布。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敏捷开发实践经验
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报告:敏捷开发实践经验一、简介在我进行软件开发岗位实习期间,我加入了一个团队,负责参与一个敏捷开发项目。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论,旨在响应变化、快速交付有效软件。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敏捷开发的实践经验,下面我将对这个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团队组建与角色分配在项目开始前,我们的团队进行了组建和角色分配。
我们采用了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之一——跨功能团队。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每个人具备多个技能,可以在开发过程中互相协作和取长补短。
另外,我们选择了一个项目经理、一个产品负责人和一个敏捷教练来组建我们的团队。
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各个团队成员,并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产品负责人负责明确产品需求,并与开发团队紧密合作;敏捷教练则负责指导团队在敏捷开发中的实践经验,促进团队的自我学习和提高。
三、Sprint计划与迭代开发在敏捷开发中,时间被划分为多个Sprint。
每个Sprint持续一段固定的时间,我们的团队选择了两周为一个Sprint的周期。
在每个Sprint的开始,我们会召集团队成员进行Sprint计划会议。
在这个会议中,我们会回顾上一个Sprint的成果,评估和反思团队的工作。
然后我们根据产品需求和团队能力确定本Sprint要完成的任务,并将它们添加到Sprint Backlog中。
Sprint Backlog是一个记录着本Sprint需完成任务的清单,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技能与经验自愿承担任务,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预估工作量和优先级。
四、Daily Standup会议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每天举行一次Daily Standup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会议通常持续15分钟左右,每个团队成员轮流回答三个问题:昨天我完成了什么?今天我将要完成什么?有什么问题或障碍需要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及时了解到每个成员的进展情况和困难,并协助解决问题,保持项目的进展顺利。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
敏捷开发个人体会和分享报告敏捷开发,曾经对它的理解就是没有文档的快速开发,先做原型,针对原型面对面交流,按照大家认可的原型再做快速开发,多次的面对面讨论原型,不断迭代原型,针对每次迭代的原型进行快速开发。
众所周知,写软件开发文档是每一个程序员都懒于做的事情,认为比较痛苦的事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点去使用敏捷开发。
但是经过培训学习之后,我对敏捷开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首先,对敏捷开发下个定义,借用百度百科的定义。
简单的说,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个定义只从表面上解释了一下敏捷开发,没有具体说明怎样使用敏捷开发。
下面讲一下我对敏捷开发的具体心得。
1、架构师的重要性首先,敏捷开发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尤其是领导人的能力。
领导者及架构师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需要眼观大图,并关注最终成果,这就要求领导者及架构师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创新能力、以及架构能力。
一个好的架构师,必须能考虑到产品当前使用模块、产品可以继续发展的模块以及下一代产品的方向。
只有考虑到这三种模块和特性,这样的产品才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
敏捷开发也强调拥抱市场变化,这对产品架构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厚的业务背景、创新能力、技术洞察力和架构思想。
2、能够随时应对变化的结构,适应需求变化,并能驾驭需求变化能够随时应对变化的结构,比遵循计划更重要。
计划不要考虑太远,因为各种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软件的提交,需求也许会发生变化。
完美的甘特图能够体现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力,但是详细的甘特图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感觉一般做一周的计划,是最切合实际的。
3、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满足客户需求经常性的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敏捷实践经验总结
1 敏捷成果展示关于本章本章描述内容如下表所示。
1.1 对比数据敏捷前后的数据比对如表1-1所示。
表1-1数据对比1.2 敏捷成果总结通过此次敏捷项目迭代开发,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1.持续集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引入持续集成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规范开发过程是必需的。
ICP构建是整个持续集成的依据。
2.结对编程作用是尽量减少BUG率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对人员相互间也能提升技能。
结对编程虽然很好,但不需要整个迭代过程中都使用结对开发,如下两种情况:−修改BUG或维护系统时,开发人员并不太希望结对,因为这种情况下全部盯着调试代码没什么太多好处。
−迭代期间的重复工作,问题解决方案已经明确确定,结对的意义也不是太大。
3.信息共享和沟通非常重要。
敏捷项目想获得成功,项目组成员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共享彼此的信息。
良好的沟通可以保证理解需求的时不会出现太大偏差,编码时也不会出现修改了别人的代码,而别人却不知道的情况产生。
2 敏捷经验总结关于本章本章描述内容如下表所示。
2.1 项目实施流程2.2 设计人员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验总结缺少2.3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验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采用敏捷迭代开发模式。
初次尝试敏捷开发模式,对各方面流程都不熟悉,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项目进行过程中,采用了头脑风暴、故事卡、故事墙、站立会议、结对编程等一系列敏捷流程,头脑风暴让大家对需求有了一个更好的掌握。
故事卡、故事墙、站立会议让大家可以对项目每个Story的进度有了一个直观的知晓,结对编程从一方面来说减少了BUG率,也从另一方面加强了结对人员间的沟通能力。
2.4 开发人员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经验总结敏捷中开发人员主要工作流程任务模块的认领→头脑风暴→Story编写→故事卡→结对编程(功能的实现)→单元测试→功能测试。
1.参与头脑风暴之前要对自己负责的模块充分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3
}
小结项目的敏捷实践
主观和客观结合 决策分析 DAR 再试 总结好的做法
得到敏捷类的新生命周期模型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4
}
推荐敏捷实践做法
发布相应文件 组织培训 发布相应模板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5
避免情绪化的判断 敏捷和CMMI都不简单
2010-10-7
项目经理2
}
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项目管理知识
◦ PMP的历史 > CMMI ◦ PMP的历史 > Agile
}
大胆尝试,多沟通
摸清各方的底线
2010-10-7
文档处理1
• •
无用的文档 --- CMMI的最大不足? CMMI真的要求有大量的文档吗?
}
CMMI GP2.10 GP 2.10 与上层管理人员进行状态 审查
每个过程域都有 GP2.10
}
的 ” 敏捷需要“自组织的团队” 敏捷需要“ 敏捷确实对团队领导提出了要求
敏捷期望团队领导是服务型 而不是指令型
}
2010-10-7
团队上级领导2
•
敏捷中的“屏蔽”
– 按要求写文档,参加会议,并做出很关注的样子……这样别 人看起来你好像是在按照所 谓的‘官方流程 ’在走
2010-10-7
敏捷下的EPG
} } } } } }
拥抱变化 珍惜改进机会 开放的思维 创造试行环境和机会 赶在项目团队之前学习敏捷 沟通项目经理和上级领导
2010-10-7
其它
2010-10-7
提问-回答
}
联系我
张克强 ◦ zhangkeqiang@ ◦ Blog: /hespr
}
例外,如果设计工具具备可用的代码正反向功能
2010-10-7
文档处理5
} } }
测试文档 用户文档 --- 交付物 宣传文档 --- 交付物
2010-10-7
文档处理5
}
关于“补文档” --- 既然没有文档的情况下,软 件都开发出来了,为什么还需要补文档?
如果原因是“所补的文档是用户使用手册,用户在使用中是需要的” 如果原因是“所补的文档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书,没有这个,XXX部不 让结题”,这个看起来就没有价值,从流程上取消文档环节也不妨碍软件开 发。 如果原因是“合同规定了有这些文档,不写,拿不到尾款”,这个没啥说 的,问题是下次合同时要么取消这个文档条款,要么按合同要求写文档。 设计文档 可以利用工具从代码反向生成。
2010-10-7
开发交付包
} } }
TDD 每日集成 编译+静态代码检查+单元测试 测试保护开发
在功能代码实现后,加上界面自动化测试
}
每日测试(可选)
2010-10-7
基线测试(可选)
} }
独立测试组 黑盒测试
自动化 手工
}
发布包的最后一个交付包必须安排基线测试
2010-10-7
展示或交付 展示或交付
} }
展示会 交付 用户或用户代表必须参加
}
2010-10-7
回顾交付包
}
回顾所得要成文
注重团队之间的经验分享
}
统计交付包实际的
工期 工作量 规模-用例点 缺陷
2010-10-7
支持工作 -1
} }
每日会议 交付包燃尽图
利用 “用例”状态所代表的挣值
} }
白板跟踪 代码100%同行评审
CMMI环境下的敏捷实践分享
张克强 2010-9-29
调查?
}
敏捷和CMMI的冲突有哪些?
2010-10-7
目录
• • • • • • • •
CMMI下引入敏捷 团队上级领导、项目经理 文档处理 验证和确认 需求可追溯 一个敏捷类生命周期的例子 敏捷下的QA和EPG 其它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1
}
持续改进
敏捷本身在发展 敏捷本身很庞杂 ◦ CMMI在发展 团队和组织也在发展
2010-10-7
CMMI下引入敏捷 6
}
推荐先期引入的敏捷实践
不超过8周的迭代 用户试用、 DEMO 展示 简单设计 白板 早会 每日集成、持续集成
2010-10-7
团队上级领导1
2010-10-7
2010-10-7
交付包的主流程 交付包的主
} } } } } }
选择交付包需求 评审交付包说明书 开发交付包 基线测试(可选) 展示或交付 回顾交付包
2010-10-7
选择交付包需求
}
}
}
}
}
项目组会同需求干系人在原始需求列表挑选出当前交付包 需要完成的需求以及要修复的缺陷。 项目组开展简要的用例分析,将用例分为简单、普通、复 杂三类,分别对应为 5、10、15个用例点。这样可以得到 这些需求总的用例点数量。结合项目历史数据,估算完成 这么多用例点所需要的工作量。 根据交付包的工期和安排的开发人员情况,可以估算本交 付包可以提供的工作量。 匹配这两个工作量情况,采取必要的调整,两者的差应当 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协调的安排,不至于出现无 法完成的情况或者交付包后期无事可做的情况。 以上活动须有项目组全体共同参与。
结对 被认为是同行评审的一种形式
} }
总体燃尽图 交付包过程能力
2010-10-7
支持工作 -2
}
原始需求
状态管理 ◦ 100%收集
}
用户反馈管理
与用户共享 关联原始需求和缺陷 状态管理
2010-10-7
QA-1
}
}
}
}
关注于Agile的流程执行,是否符合 Agile的要 求,更重要的是给团队于必要的指导;而不必再 拿着原有的Checklist 来检查 关注于团队的决策结果,团队后续的实践是否符 合既定的团队决策 促进多个团队的有效实践能够横向交流,将 单个 团队的经验分享到多个团队 分析原有规程,识别哪些在 Agile下是不必遵守, 哪些还是要遵守,如果还有 EPG,那么这个过程 要 EPG参与
•
作为管理层,需要注意倾听,需要开诚布公,在前期 就注意敏捷团队有没有抱怨管理层不合理的要求; 发现屏蔽存在时,不能草率的责备敏捷团队,需要与 团队一起分析原因,最终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原有规 章不合理的要求。
2010-10-7
团队上级领导3
}
作为敏捷团队
如果团队认为
需要避免管理层的“干扰” 与管理层沟通也没有好结果,不愿意与管理层坦诚沟通
代码同行评审检查表?
2010-10-7
敏捷类生命周期的一个例子
发布包K-1 发布包K 交付包n-2 交付包0 项目起始 交付包n-1 交付包n 项目结束
图 程 流 期 周 命 生 体 总
2010-10-7
交付包
}
}
}
交付包为处理限定范围的需求或 /和缺陷的一组工 作产品和相关的活动,英文为 Deliverable Package。典型的交付包比如有:针对一个 VIP用 户新需求的解决;又如:针对三个缺陷的解决。 交付包的信息记录在交付包说明书上,其载体可 以是卡片,可以是电子文档,可以是 Sharepoint 的一条记录,要求在团队内部共享、交流方便。 交付包对等于 Scrum中的Sprint,敏捷中的迭 代,交付包的工期一般是 3周到6周,一般是4周。
2010-10-7
评审交付包说明书
}
项目组书写交付包说明书,必须说明如下内容:
◦ ◦ ◦ ◦ ◦ ◦ a) 主要处理的需求、缺陷的范围 b) 交付包起止时间 c) 团队成员初步分工 d) 规模估算 e) 工作量估算 f) 交付方式
}
交付包说明书要求进行正式评审,评审会议时间不超过 1.5小时。评审时间不迟于交付包开始后第 5天。
2010-10-7
QA-2
}
} }
}
发现问题,不再是马上记录 QA问题,通过先期与 管理层和项目团队协商,识别哪些类重要的 QA问 题需要记录,哪 些类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还是 要提升到管理层,一般的问题就不必记录了。在 实际记录QA问题时,与项目团队先沟通。 防止与项目团队和团队成员形成对立 如果担当类似Scrum Master或Coach的角色,在 项目中的工作量要有一定保证,不能同时指导过 多的项目,理 论推算 7个项目已经是极限,也 许3~5个项目是合适的。 不排除减少QA的数量。
– RD需求开发 REQM需求管理 – TS技术方案 – VER 验证 VAL确认
•
文档一定要用Word写吗?
– Wiki – Bugzilla, mantis, vsts – IBM RTC
2010-10-7
文档处理2
•
Just Enough文档的2种价值:
–帮助后续开发维护
• 通过文档,只要让明天加入这个团队的新人了解所要知道的 内容就行了
2010-10-7
确认
}
}
CMMI多处要求达成承诺、达成一致的理解等等, 有验证和确认过程域 敏捷中对应确认的实践有:
交付 反馈 ◦ DEMO展示会 ◦ SCRUM的计划会议 ◦ 【现场客户】
2010-10-7
验证
}
敏捷中对应验证的实践有:
持续集成或每日集成 ◦ TDD 结对
}
继续开展同行评审
2010-10-7
交付包-续
}
}
交付包是可以交付的。交付包是迭代式开发的,新 的交付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交付包完成后, 得到可以交付的软件。 交付包的属性有:
工期 工作量 交付包规模 -用例点 缺陷
20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