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的定义

合集下载

简述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简述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简述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学在汉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含了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教学,对后世文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学对汉代文学的定义、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文学批评方法的改变等方面进行简述。

汉代经学对汉代文学的定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一时期,儒家经典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石。

经学家们把儒家经典视为经传,强调经典的研读与理解。

这对汉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经学的主导地位,儒家经典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在文学创作中,汉代文人往往力求符合经典的规范,以达到“经义通奥”的目的。

同时,经学的兴起也催生了大量的经学评论著作,这些著作对文学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体现在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方面。

汉代文人对于文学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上,文学被视为一种娱乐方式,追求的是感官上的愉悦和娱乐效果。

然而,随着经学的兴起,文学才开始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

汉代文人开始将文学与经学相联系,将其视为一种表达思想和道德的工具。

在经学家的影响下,汉代文人开始将文学视为一种从儒家经典中获取道义的方式,因此他们追求的是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内容。

这种转变对后来文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学对汉代文论还影响了文学批评方法的改变。

在汉代经学家的推动下,文人们开始以儒家经典的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经学中所强调的“积善之门”的儒家伦理道义,表达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

这种对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对后来的文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如“以古为师”的古体诗评论、对经典的解读和注释等。

这些方法对后世文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重新定义了文学的地位和意义,使文学成为道德教化和思想表达的工具。

经学还改变了文学审美观念,使文学追求思想与道义的内容。

对西方“经济学”定义能质疑与批判

对西方“经济学”定义能质疑与批判
定 义 .
对 西方 经济 学 关于 “ 济学 ” 经 和服务 的不 断发展而 发展 的。例如 ,当世 定 义 的 剖 析 界 上没 有彩 电 、 箱 、 衣 机 这 类产 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冰 洗
( ) 一 西方经济学关于 “ 经济学”的定

其次 ,人类 的消 费欲望也是随着产 品
土地、矿藏、资本设 备、劳动 力等 。有些
资源看起来似乎取 之不尽 、用之不竭 ,可 以满足 一切可能 的需要 , 例如空气和水。 可 是 一旦 人们认识 到有些经济活动会 污染 空 气 和水 ,从而给人类带来危害 时,则会理 解 ,即使是最丰 富的人类 资源 ,也 总是有 限的。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讲的 “ 稀缺性” 规律 。 人们 的消费欲望又是无限 的。这可 以
对 方 “济 " 义 西 经 学 的 定
质 批判 疑与
■ 董 源 ( 南财经 大学 西 成都 6 7 10 4) 0 ◆ 中图分类号 :F 9 文献标识码 :A 01
际进行辩证地 “ 扬弃 ” 。本文就是结 合 “ 科
内容 摘 要 :本 文结 合 “ 学发展 、构 建 科
的概念有两个:一是 “ 稀缺的资源” ;二是 “ 无限的需 求” 。 现 代西方经济学家认 为 :世界上任 何 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 ,因而从这个方面讲
社 会 产 出也 总是 有 限 的 。“ 济 资 源 ”的 概 经
念是指能够用于生产 产品和服 务的一切 自 然的、人类的以及已生产 出来的资源 ,如
1 商 业时 代 4 ( 名 原 《商业 经济 研 究 》 2 1 年 8 ) 0 0 期
从 以上 “ 经济学 ” 义中不难发现 , 定 西
表1
需要 层次

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悃 错’
——— 砸 丽—一
海 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笔
一 一 _ 一 一 一 _ _
经 济 学 的研 究范 畴
口 王玉霞

兰 济 是 么 它 究 范 包 哪 内 ? 用 这 仝 学 什 , 研 的 畴 括 些 容 不 说 是
摇 何 生 产 是 一 个 社 会 必 须
产权 制度 是局 限条件 ,是游

“ 第一 ,在 知道 有 关 的局 限 戏规则 ,经 济学首 先研 究在 给定

决 定 由谁 采 用 幺方式 ,使 用何 条件 或游戏 规则 的情 况下 ,我们 的约束 条件下 竞争 准则是 什么? 种 资源进 生声 、它的核 心 是 要 可 以 推 断所 用 的 竞争 准 则 是 什 游戏规 Ⅲ 是界 定可 以做什 么及不 l 有 效率 的生 产 ,尽 量将生 产推 向 么 。 ”这 里 的局 限 条 件及 游 戏规 可 以做 什 么 ,竞争 准则 是指 出决 生 产 可 能 性 边 上 而 不 是 边 界 则是指 产权制度 或 人与人之 间权 定胜 负的标 准 。市场 经 济 ,价 高 内 。在资 源一 芷均 约束 下 ,谋求 利的 划分 。张教 授 在东北 财经 大 者得 ;论 资排辈 ,年 长 者得 ;百 产量最 大化 学讲 学 时 曾讲过 稀 缺 、竞争 与 产 米 竞跑 ,速 度快 者得 ;排 队 ,时 为谁 生 产 ,是 指谁 来享受经 权制度 具有 一 致性 。稀缺是 指物 间充 裕 者得 ;港大 分 房子 ,一 个 济活动 的成 果 ,社会 的 财富如 何 品相 对于 人们 的欲 望不够 用 , 什 孩 子 6 ,那么孩 子 多者得 “ 分 在 在不 同的居 民之 间进 行 分配 。我 么是 稀 缺的物 品 ,张 氏定义 是 多 所有 竞争 准则 中 ,没有 浪 费的 准

第一课:导论以及释经学的历史

第一课:导论以及释经学的历史

第一课:导论以及释经学的历史第一导论:在释经学的导论里我们要介绍「释经学的重要性」,「释经学的字义」以及「释经学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谈「释经学的重要性」,圣经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五节说:「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按“正义”,换句话说就不是按着私意,是把圣经的真意吸出来,而不是把自己的私意注入圣经里面。

经常有人在查经班查考圣经的时候会说:“我想是这样”,“我想是那样”。

在查考圣经的时候,人想的不算数,重要的圣经说什么?圣经怎么说?有两个英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出正确解释圣经的真意。

这两个英文字都是“解经”,第一个是“eisegesis”,前缀的“eis”是由其次希腊文来的,是“注入”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意思注入圣经,是圣经原来所没有的;我们称之为“私意解经”。

另外一个英文字则是“exegesis”,前缀的“ex”也是由希腊文来的,意思是“出来”;也就是把圣经的意思吸出来,按着原意解释,求得经文的真正意义。

而把圣经作者的原意,真正的意思吸出来,这才是解释圣经的正确方法。

因此释经学的重要性就是“帮助我们依据一些原则来规范我们正确的解释圣经”。

当然这种规范并不是要限制我们的自由。

就好比「交通规则」;我们都知道「交通规则」对开车的人来说虽然是一种限制,但是也惟有透过这样的限制才能够让开车的人,开起车来更自由,更安全,也更有秩序。

同样的,透过解经原则的学习可以实际的帮助我们,好让我们在解释圣经的时候真是把圣经的原意吸出来照着去行,而不是把个人的私意注入经文里曲解了经文的原意。

总而言之,盼望藉着释经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我们避免错误的解经,达到按正意分解真道的目标。

其次,我们可以从神学思想来了解释经学的重要性。

从神学的角度我们看见「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而因着人堕落犯罪的结果,人的理性、知识都受到了影响。

人的理解力也因着罪的缘故变得诲暗不明。

所以,对于圣经的解释,必须藉助于一些解释的原则。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 200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
(二)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 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 矛盾。
125 120 115 3 .0 110 2 .5 105 100 95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2 .0 4 .0 3 .5
其他三大类项目——国外要素净支付
从GNP过度到GDP必须减去国外要素净支付
GDP=GNP-NFP
表 NI、PI和DPI
折旧
间接税
PI=NI-企 业利润社会保险 金+转移 支付+净 利息收入 +红利
GNP
NNP NI
个人所 得税及 非税收 性支付 DPI
例题:计算GDP 、NDP、NI、PI与DPI
(二)价格水平
1、定义:指现行交易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 2、常用价格指数: (1)零售价格指数 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 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 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和程度的一个指标,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投资 16% 政府购买 18%
净出口 -3 %
消费 69%
(2)生产法测算GDP(增值法)
定义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 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 标。
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综合反映的是一个
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国学文化有哪些基本概念及涵义

国学文化有哪些基本概念及涵义

国学文化有哪些基本概念及涵义国学热至今方兴未艾。

国学文化的兴起必然引导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

国学文化在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重铸的过程中,也对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有生命力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国学文化的介绍,欢迎阅读。

国学文化的介绍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清民实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1-2] 国学文化渊源演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历史学派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 的人物文集。 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 《商君书》 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 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 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 部”。
历史学派
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
国学分类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 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 《诗经》、《孝经》、《论语》、 《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 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 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 《通志》 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 《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 等; 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 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 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唐代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尤其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诗画作品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要作品 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
日积月累
鹿柴①
[唐] 王维 空山②不见人, 但③闻④人语⑤响。 返景⑥入深林⑦, 复⑧照青苔上。
①鹿柴:地名。柴,同“寨”, 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 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
日积月累
zhài
鹿柴
wéi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汉唐经学教案

汉唐经学教案

汉唐经学第一章经学引论第二章经学基础知识第三章汉代经学第四章魏晋经学第五章南北朝经学第六章隋唐经学第七章汉唐经学的主要特点及影响第一章经学引论一、经学及其流传(一)什么是经学经学一词,最初见于《汉书·兒宽传》:“宽见上,语经学,上说之。

”日本学者本田成之的《中国经学史》(1927年):“所谓经学,乃是在宗教、哲学、政治学、道德学的基础上加以文学的、艺术的要素,以规定天下国家或者个人的理想或目的的广义的人生教育学。

”(2013年版)周予同说:“所谓经学,一般来说,就是历代封建地方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僚对上述经典著述的阐发和议论……,经学是历代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僚,披着‘经学’外衣,发挥自己思想进行斗争的一种形式。

不管学派如何纷繁,如何争论,基本上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朱维铮说:“经学特指中国中世纪的统治学说。

具体地说,它特指西汉以后,作为中世纪诸王朝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的学说。

因而,倘称经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它曾经支配中国中世纪的思想文化领域;二、它以当时政府所承认并颁行标准解说的‘五经’或其他经典作为理论依据;三、它具有国定宗教的特征,即在实践领域中,只许信仰,不许怀疑。

因此,所谓经学,范畴较孔学为宽,较儒学为窄。

”(《中国经学史十讲》)民国时期学者对经学的认识:李源澄认为经学为“吾国人之大宪章”1,蒙文通认为“经学为中国民族无上之法典,思想与行为,政治与风习,皆不能出其轨范”2,廖平认为“孔子,中国教宗也;《六经》,中国国粹也。

无教宗无以系人心,无国粹无以固国体。

”3按朱维铮的定义,经学只能产生于汉代“独尊儒术”,此经学为处于意识形态的学说,其目的主要是为政权的合法性进行论证。

因此,也有学者认为,经学就是政治哲学。

(如蒋庆)兒宽对汉武帝所说的“经学”,只是当时所传的“家学”。

由此可见,“经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

一般来说,经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尊崇孔子和六经;第二,对儒家经典(六经、十三经)进行训解与阐释;第三,对经典进行阐释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政权的合法性或者不合法性(批判当时政权,如今文经学传统);第四,在传统“四部之学“(经、史、子、集)的分类中,经学是儒家学问1李源澄:《李源澄著作集》(四),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8年,第7页。

经学的咬文嚼字

经学的咬文嚼字

经学的咬文嚼字经学里的咬文嚼字。

经学,听起来就很古老又神秘的一个词儿。

这经学啊,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宝藏的大箱子,而咬文嚼字呢,就是打开这个箱子的一把小钥匙。

咱先说说这经学里的字儿。

每一个字那可都是大有讲究的。

比如说“仁”字,在经学里那是相当重要的概念。

孔子天天念叨这个“仁”,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字。

它包含了太多的意思,像什么善良、友爱、尊重他人,都在这个字里面。

但是你要是不咬文嚼字,就很容易把它理解得很肤浅。

就像我们平常说一个人很“仁”,如果不深入研究经学里的解释,可能就只是觉得这个人比较善良,但是经学里的“仁”,那可是一套完整的为人处世的理念呢。

再看看“礼”字。

这个字在经学里也是举足轻重的。

在古代,从你早上起来怎么穿衣,到见了长辈怎么行礼,再到国家的祭祀仪式,全都是跟“礼”有关的。

要是不仔细地咬文嚼字,你就搞不懂为啥古人那么重视这个“礼”。

它可不是简单的礼貌的意思,它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体现等级关系的重要规范。

就好比我们现在的交通规则一样,要是没有规则,那不就乱套了吗?经学里的“礼”就是当时社会的规则,每一个字的解释都决定了人们该怎么行动。

经学里咬文嚼字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不同的学者可能对同一个字有不同的理解。

就像对“义”这个字,有的学者觉得“义”就是正义,是一种绝对的道德标准,要坚决维护。

而有的学者呢,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比如说在特殊情况下,“义”可能也需要一些变通。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讨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这时候咬文嚼字就更重要了,大家都得回到经学的原文里去找依据,看这个字到底该怎么理解。

而且啊,经学里的咬文嚼字也不是枯燥的学术研究。

它其实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想啊,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很多都能从经学里找到源头。

比如说诚信,经学里肯定也有相关的表述。

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咬文嚼字,把经学里关于诚信的解释弄明白,那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也是很有帮助的。

再说了,经学里的这些文字就像是一个个小窗口,透过它们我们能看到古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略论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略论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略论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过程,揭示这一历史时期学术思想变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学术繁荣、思想活跃的时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是这一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重要事件。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经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和联系。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别介绍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在汉代的发展状况和主要代表人物,分析它们之间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原因。

同时,文章还将探讨汉代今古文经学斗争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斗争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汉代今古文经学的融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逐渐由对立走向融合,形成了新的学术思想和解释体系。

文章将详细探讨这一融合过程的具体表现,如经注的互释、经义的相互渗透等,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文章还将关注这一融合过程对汉代学术思想界的影响,如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和开放性等。

文章将对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进行评价和总结。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认识到经学在汉代学术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今古文经学斗争与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这一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变迁的重要视角和方法。

二、今古文经学的定义及其特点今古文经学,是中国汉代特有的经学现象,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今文经学指汉初由儒生口耳传授,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写出的经籍;古文经学则指出现较晚,由古文字写成的经籍。

它们虽同为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但在经书的来源、文字的解读、义理的阐释以及经典的传授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今文经学注重经典的实用性,强调经文的现实指导意义,其特点在于强调经文的直接解读和应用,对经文的解释往往结合当时的政治、社会实际,力图将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理论依据。

今文经派名词解释

今文经派名词解释

今文经派名词解释
今文经派是经学中研究今文经学的一个学派。

今文经学是指汉代
学者以当时通行的隶书记载的儒家经典为依据,而进行研究和传授的
经学。

它与古文经学相对应,是汉代经学的两大派别之一。

今文经派在汉代非常盛行,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经义的阐释和应用,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际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今文经派的代表人
物有董仲舒、公孙弘、刘向等,他们的学说对汉代政治、文化和思想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文经派在历史上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主要是因为其对经典的解释存在一些主观臆断和牵强附会的地方,同时也受到了古文经学的批评和攻击。

经学是什么

经学是什么

经学是什么引言: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经学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涵盖了各种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包括国学经典、儒家经典以及其他重要学派的经典作品等。

经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经学的定义、内容和意义进行详细探讨。

一、经学的定义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研究和教授经典著作的学问。

经学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和解读,传承和弘扬古代哲学思想,以及提供有关中国古代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讯。

因此,经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传统价值的传承和弘扬。

二、经学的内容1.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经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学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以及《诗经》、《书经》、《礼记》、《周礼》等其他文化学派的重要著作。

这些经典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政治、伦理道德到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2. 经学的注教和讲学经学的研究和教学主要通过注疏和讲授这两种形式进行。

注疏是指对经典进行详细的注解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内容,把握其中的深意。

而讲学则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传授经学的知识和观点。

3. 经学的研究方法经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经学所涉及的思想和概念,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影响。

历史研究则帮助我们理解经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逻辑分析则是帮助我们分析经典文献中的论证和推理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原理和观点。

三、经学的意义1. 传承古代思想文化经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通过对经典的学习,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让这些智慧继续发光发热。

2. 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儒家经典是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儒家经学概念、定义,基本经典与经学史

儒家经学概念、定义,基本经典与经学史

儒家经学概念、定义,基本经典与经学史儒家经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学术体系,它涵盖了一系列的经典文献和思想概念。

儒家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演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家经学的概念、定义,以及其中的基本经典和经学史。

一、儒家经学的概念与定义:儒家经学是指儒家学派通过对一系列经典文献的研究和阐释,形成的一套关于人性、道德、治理、教育等方面的学术体系。

其目的是通过研究经典,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进而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的完善。

儒家经学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主张通过教化来改善人性和社会。

二、基本经典:1.《五经》:儒家经学中最重要的经典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

这些经典被称为“五经”,被视为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

它们涵盖了哲学思想、治理、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对后世的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3.《中庸》:《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强调“中”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它主张在各种情况下保持适度和平衡,以达到和谐和稳定的状态。

4.《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和教育观念。

它包含了许多关于修身、治国、教育等方面的言论和故事。

三、经学史:儒家经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经学、两汉经学和宋明理学。

1.先秦经学:先秦时期是儒家经学的起源和形成阶段。

孔子被视为儒家经学的创始人,他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道德准则。

其后的儒家学者如孟子、荀子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儒家经学。

2.两汉经学:两汉时期是儒家经学的鼎盛时期。

儒家经学得到了官方的推崇和支持,并成为统治者施政和社会教化的基石。

释经学测试题

释经学测试题

释经学测试题1. 释经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B. 解释和翻译圣经的学问C. 研究古代建筑的学科D. 研究古代艺术的学科2. 释经学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文本的字面意义B. 文本的历史背景C. 文本的文学风格D. 所有上述选项3. 释经学中,“文脉”指的是什么?A. 文本的物理环境B. 文本的地理位置C. 文本的社会文化环境D. 文本的作者4. 释经学中的“历史批判法”主要用来做什么?A. 确定文本的原始作者B. 确定文本的原始语言C. 确定文本的原始写作时间D. 确定文本的原始读者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释经学中的文本分析方法?A. 形式批判B. 来源批判C. 红字批判D. 读者反应6. 释经学中,“文学批判”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文本的文学价值B. 分析文本的文学结构和风格C. 确定文本的文学流派D. 确定文本的文学创作年代7. 释经学中的“神学批判”关注点是什么?A. 文本的神学主题B. 文本的神学观点C. 文本的神学影响D. 所有上述选项8. 释经学中,“经文解释”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尊重作者的原意B. 尊重文本的字面意义C. 尊重读者的个人理解D. 尊重文本的现代应用9. 释经学中,“预设前提”是指什么?A. 解释者对文本的先入为主的看法B. 解释者对文本的客观理解C. 解释者对文本的主观感受D. 解释者对文本的随意解读10. 以下哪项不是释经学中常用的解释方法?A. 语法-历史方法B. 形式批判方法C. 系统神学方法D. 社会历史方法正确答案:1. B2. D3. C4. A5. C6. B7. D8. A9. A10. C。

古文经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
今文经是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经与经学
经学
“经学是我国历史上训解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通论·出版说明》,中华书局编辑部,1982年 2月)
顾名思义,经学的研究对象是儒家经典,具体包括的内容随时代而有不同,有“五经”、“九经”、“十三 经”之说;经学的研究方法是对儒家经典进行文字的训诂解说以及对其意旨的阐述发挥。
光武帝乃立《左氏》博士,诸儒议论喧哗,从公卿以下,多次在朝廷上争论,终于又被罢废。汉章帝时,贾 逵(公元 30~101)作《长义》四十一条,说“《公羊》理短,《左氏》理长”,为古文经张目。博士李育乃作 《难左氏义》四十一事,以《公羊》难逵。这是今古文经学的又一次重要争论。
谢谢观看
两者分别
经典顺序
对孔子态度
兴盛衰落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 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刘歆倡立古文经博士,在哀帝时未能实现。但平帝即位后,王莽为了改制代汉,开始推崇古文经,因此他为 《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周官经》皆立了博士,古文经学在新朝时盛极一时,到 东汉时又获得了更大发展,尤其是东汉后期,出了马融、许慎、郑玄、贾逵、服虔、卢植等几位著名的古文经学 大师,他们深究经义,兼采今文之说,在学术上占有了压倒的优势。后来经过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今文经典丧 失殆尽,而古文经学却流传不绝。事隔一千多年之后,在清末时今文经学才重新出现。

狭义经济学定义

狭义经济学定义

狭义经济学定义狭义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主要关注个体、家庭、企业和市场等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学家运用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预测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狭义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其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狭义经济学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研究。

它研究个体和企业如何做出经济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

狭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需求和供给、边际效用和成本、效率和福利等。

通过分析这些概念和原理,经济学家可以了解市场行为的规律和趋势。

狭义经济学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

其中包括实证分析、数理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

实证分析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经济理论。

数理经济学则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来建立经济模型和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经济学则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研究经济行为和决策。

狭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个人消费、企业生产、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方面。

在个人消费方面,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以及价格、收入和偏好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在企业生产方面,狭义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生产方案、成本控制和市场定价等策略。

在市场竞争方面,经济学家研究市场结构、垄断和垄断竞争等现象,并提出政策建议来促进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在政府政策方面,经济学家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政策的建议。

狭义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预测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和经济政策的分析,经济学家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狭义经济学的研究也有助于个人和家庭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福祉。

总结起来,狭义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关注个体、家庭、企业和市场等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它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并应用于个人消费、企业生产、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领域。

经传名词解释

经传名词解释

经传名词解释一、介绍经传是指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这些文献包含了四书五经以及其他重要的经典著作。

经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经传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经传的定义经传一词源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经者,言经国之道也。

典者,行古之道也。

” 经传是中国古代经学的核心内容,是以经、传为主要形式的文献体裁。

其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此外,还有《尚书古文》、《论语集注》等。

三、经传的分类根据文献形式和内容特征,经传可以分为经、传、集、史、子五类。

1. 经经是古代国家统治者或著名学者所编撰的著作,是古代社会重要的法律、政策和思想文化的总结。

2. 传传是古代儒家学者对经典的详细阐释和评注,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运用经典中的思想和教义。

3. 集集是论语、孟子等作者的文章集,内容以散文和诗歌为主,记录了他们的思想观点和人生哲学。

4. 史史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和研究,以及社会风俗、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论述。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

5. 子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的名字,如孔子、孟子等。

他们的言行和教诲被整理成书,形成了子部类经书。

四、经传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经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经传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经传中充满智慧的言论和哲理,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2. 学术研究经传是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教育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思想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学者通过对经传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3. 人民教育经传被视为培养人民的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要教材。

通过学习经传,人们能够学到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智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4. 社会和谐经传强调仁爱、忠信、尊重、孝敬等儒家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被认为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学的定义经学,当然指注解经书的学问,所以言及“经学”,首先要明确“经”是什么。

《说文解字》将“经”训为“织”,段玉裁注为“纵线”,以此引申为穿订书册的线,进而指书籍。

然而这里的“经”当然不是指所有书籍,而是专指儒家经典,明确到这一点尚且不够,因为从前的儒者们就因为“经”的包含范围做了很多论辩,甚至兴起了名曰“经名考”的学问,有人以为经只专指孔子的著述,而有人主张经是官方指定的儒家经典,本文采后说。

编辑本段经学的产生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但早期的儒家经典并不是这十三经。

春秋末年(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政治活动失败后,返回故乡鲁国,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文献,形成了六经。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指出,孔子编辑了《书》,删定了《诗》,编订了《礼》和《乐》,作了《易》的一部分,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

(关于六经是否是孔子所作,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

不过一致的方向是同意孔子主导了编辑地位,原始文本则非孔子原作。

)自此以后,儒生们就以六经为课本学习儒家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六经就已被人们公认为宝典。

经学产生于西汉。

秦代即设有博士官,由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的焚书坑儒,将全国图书以及学术集中到咸阳城,秦亡後,项羽焚烧咸阳,致使大量先秦典籍消失於历史舞台,六经除了《易经》之外,其它几未能幸免于难。

汉代起初高祖刘邦并不重视这些儒家经典,从文景时期开始展开了大量的献书和古籍收集工作,部分年长的秦博士和其他儒生,或以口述方式默诵已遭焚毁的经典,或把秦时冒险隐藏的典籍重新拿出,使之传世。

因为文字、传述和解释体系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但其版本上则基本相同,后来统称为今文经。

汉景帝末年鲁恭王兴建王府,坏孔子宅,从旧宅墙中发现一批经典;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收集了大批的古典文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周官》,皆收入秘府(即官方皇家图书馆);汉宣帝时又有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几篇《尚书》。

这些出土的文献都是用战国古文字书写,与通行的五经相比,不仅篇数、字数不同,而且内容上也有相当差异,此后即统称为古文经。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变博士原有制度,增设弟子员,有五经博士之说。

从此儒学独尊,由於《乐》已无书,《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崇高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士子必读的经典。

汉代儒生们即以传习、解释五经为主业。

自此经学正式宣告诞生,可以将经学视为先秦原初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编辑本段经的演变从六艺到五经“六艺”就是“六经”的古称,亦即孔子所指定的教科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在儒家地位上升后,这些教科书被尊为“经”。

“六经”一词,首见于《庄子·天运》,然而直到西汉,也还是记载为六艺(见《汉书·艺文志》),同时在西汉初年,《乐》失传,六艺自此仅余其五。

在董仲舒的努力下,儒学在武帝建元五年取得独尊地位,朝廷从此设立了五经博士,儒学从显学成为官学,终于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而经学也由此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历代官定“经”的范围五经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东汉七经:除上述五经外,另外二经究竟为何一向聚讼纷纭,据王国维《汉魏博士考》,应为《孝经》与《论语》唐九经:即将五经中的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开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十二年,于九经上添《尔雅》、《论语》、《孝经》,刻做石经。

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

四书五经:为朱子所定,与五经上增设“四书”,随着朱子学的繁盛,这也成为了儒家经典最为著名的编订方式。

编辑本段经学的发展两汉经学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每一经都置若干博士,博士下又有弟子。

博士与弟子传习经书,分成若干“师说”,也就是若干流派。

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共有七家。

武帝以后经学日益兴盛,博士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确定了十四家博士。

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

”这十四家都属于今文经学,其官学地位一直保持到东汉末年。

今文经学的特点是微言大义地阐发说明孔子的思想,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

今文经学以《春秋》为孔子为万世立法的“元经”,其主流就是“春秋公羊学”。

公羊学即为《春秋公羊传》里所阐发的微言大义,主要包括大一统、大居正、大复仇、通三统、统三世、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为大一统政治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和善于把公羊学理论运用于现实政治中的政治家公孙弘,经过一代代今文经学学者的推阐与实践,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深受汉朝皇帝的重视,始终在汉朝政治中处于主导地位。

今文经学发展到西汉后期,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由于董仲舒对于公羊学中灾异、符瑞、天人感应的阐发,今文经学由此逻辑发展的后果即是谶纬泛滥,再加之统治者的迷信与提倡,经学逐渐神学化;另一方面由于今文经学继承了较多的原初儒学的色彩,其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现实的批判,从而越来越不能为逐渐加强的君主专制所容忍。

在这种情况下,自西汉中期开始就已经在民间传授的古文经学兴起。

古文经学所依据的经书一般都是西汉中期以后在民间发现的古书,因其是用战国及以前的古文字所书写,故称之为古文经。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并不仅仅是文字篇章的差异,主要在于它们对经书的解释与治学方法的不同。

今文经学认为孔子是“为汉制法”的“素王”,而古文经学认为孔子只是古典文献的整理保存者,是一位“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今文经学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所作,是孔子政治思想所托,其中有许多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认为六经是上古文化典章制度与圣君贤相政治格言的记录;今文经学注重微言大义,古文经学注重对经文本义的理解和典章制度的阐明。

如果说今文经学关注的重心在于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话,那么自西汉后期开始与之针锋相对的古文经学所关注的重心就是历史史料学与语言学。

古文经学的兴起最早起自《春秋谷梁传》,西汉后期曾被立为博士。

在王莽当政时期,刘歆极力鼓吹古文经学,并使之立为新朝的博士。

东汉时期,古文经学虽然一直没有被立为博士,属于民间学说,但是其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步超出并压倒了今文经学。

由于今文经学发展后期日趋繁琐,例如“曰若稽古”四个字可以解释十万字,又有所谓“师法”“家法”的束缚,再加之其与谶纬纠缠过深,使得人们逐渐遗弃了今文经学。

而古文经学一来较少受“师法”“家法”的制约,较为自由也较为简明;二来与谶纬瓜葛较少,较为理性;三来其放弃了今文经学的批判性,对君主专制的维护更有优势,所以在今古文经学的长期斗争中,古文经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东汉的古文经学大师有贾逵、许慎、马融、服虔、卢植等,弟子众多,影响很大。

而今文经学只有何休取得较大的成就,他的《春秋公羊解诂》是唯一一部完整流传至今的今文经。

在今古文经学的长期争辩过程中,互相也在逐渐地渗透,互相融合。

东汉初年(公元79年)召开的白虎观会议就是一个官方召开的企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的重要的学术会议。

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一书。

《白虎通》是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东汉末年,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网罗众家、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学进行了全面总结,自成一家之言。

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基础,但又能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优点,态度严谨,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从而超过了前人。

自此以后郑学兴盛,这不仅标志着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终结,也标志着汉代经学的衰亡,之后今文经学也随之消失。

汉朝是经学最为昌盛的时代,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韦贤传》引民间谚语说“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汉朝的“以经义决狱”是汉朝经学与王朝政治相结合的一大特色,也是汉朝经学繁盛的一大标志。

儒生通过司法实践并官学私学教育,移风易俗,把经学思想深深的植入了普通民众之中。

魏晋南北朝经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经学由衰落走向分离的时期。

在曹魏时期,出现了王学与郑学之争。

王学,是指王肃所创立的经学体系。

王肃是司马昭的岳父,所以王学获得了司马氏的支持,他注解的《尚书》、《诗》、《论语》、三《礼》和《左氏春秋》以及其父所作的《易传》都被列为官学。

王学和郑学之间的纷争,并不是纯粹的学术争论,而带有强烈的政治斗争的意味。

这场纷争同时也标志着两汉经学的衰落。

魏晋时期在经学取得成就较大的还有王弼、何晏等。

王弼注《周易》,摆脱了汉代用“象数”和谶纬解说《周易》的老路,开创了用义理、思辨哲学解说《周易》的新路,这是经学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何晏所作《论语集解》收集了汉以来各家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一时期经学的特点是经学逐渐玄学化。

南北朝时期经学也随着政治上的南北对立而分立为南学和北学。

据《北史·儒林传》记载,南学《周易》尊王弼,摒弃象数、发挥义理,《尚书》流行《孔传古文尚书》,《左传》盛行杜预撰《春秋左传集解》;北学《周易》、《尚书》主郑玄,《左传》主服虔。

“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从学术风格上讲,南学受玄学和佛学影响比较大,能博取众家之长,又喜标新立异,反映了其哲学思辨能力的提高,而北学受北方游牧民族质朴风尚的影响,保持了汉朝经学以章句训诂为宗的特点。

隋唐经学经学由汉而唐,有古今文学,郑学、王学,南学、北学之争。

唐代则基於取士的需要,以国家的力量来推行经学,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这时代的代表著作,同时也是郑玄以来汉学的总结与高峰。

它的编纂一方面成为士人的教科书,另一方面则象徵着政府在圣统上的合法性建立,影响了後来明代《五经大全》、《永乐大典》以及清代《四库全书》等等政府主导下的经典编辑,至唐後五代之世,宋代晁迥之前,无人异词。

这个时期的经学也进入了韩国以及日本,成为诸国所仿效的法典,日本天皇更运用经学确立了他的政治法统地位。

宋朝经学宋代理学兴起,自晁迥之後,理学家们以重新诠释古代经典的方式,以疑经、改经、删经来进行回归先秦经典的活动,阐发他们的主张,或保守、或激进。

此时期,出现以《论语》、《孟子》加上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合称的「四书」,因为被界定为还原圣人思想的需要而被重新定位,成为超越五经的思想着作。

明朝经学明代延续了宋代的理学路线,一方面政府编纂官方版经典文本,另一方面南方的经学力量逐渐抬头,例如王阳明即是最为重要的明代理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